CN114740667B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0667B
CN114740667B CN202210430788.4A CN202210430788A CN114740667B CN 114740667 B CN114740667 B CN 114740667B CN 202210430788 A CN202210430788 A CN 202210430788A CN 114740667 B CN114740667 B CN 114740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electrochromic
unit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307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40667A (zh
Inventor
陈立群
陈海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307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0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0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0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40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0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器件层和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位于衬底和器件层之间,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单元;一个电致变色单元与一个发光单元相对应,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器件。电致变色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在显示画面时,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发光单元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最小亮度大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最大亮度;电致变色单元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小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本发明能够改善显示光晕现象,还能够在显示模组显示画面时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在显示领域中出现了透明显示屏。透明显示屏,顾名思义就是指透光率高的屏幕,通过透明显示屏可以较清晰的看到背面的物体。透明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比如可携带式电子产品、商店橱窗、信息布告栏、广告牌、建筑物与车辆的窗户、或者透明电视机等。透明显示也将在未来显示领域占据一席之位。而目前透明显示屏在显示时存在光晕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提升现有的透明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器件层和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位于衬底和器件层之间,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单元;其中,
一个电致变色单元与一个发光单元相对应,发光单元包括n个发光器件,n为整数,且n≥1;电致变色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
显示模组在显示画面时,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发光单元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最小亮度大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对于与发光单元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电致变色单元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小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配合其对应的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而变化,实现对在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光单元产生的光晕进行针对性改善。在显示时显示模组中多个发光单元相互配合实现画面显示,而多个发光单元的亮度不完全相同,则多个发光单元处于其各自对应的发光模式下,能够针对各个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具有相应的透明度,以利用电致变色单元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的光晕现象。另外,设置在较低亮度模式下的发光单元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还能够在显示模组显示画面时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保证显示模组的透明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一种发光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和电致变色单元在一帧画面显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9为发光单元的亮度和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之间的一种关系曲线;
图10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现有的透明显示屏中,以显示屏中的像素为Micro-LED为例。LED即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Micro-LED即微米量级的LED。在显示时,发光的像素中Micro-LED会向其四周发射出光,导致不发光的像素区域也会有光线、或者导致不同颜色的光线之间串扰,在视觉上会导致像素显示模糊产生光晕,由此影响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在发光单元之间制作挡墙或者黑矩阵的方式来减小光晕的方案,但是上述方案会影响透明显示屏整体的透明度,在减小光晕和保证透明度之间难以做到平衡。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为透明显示模组,通过显示模组可以较清晰的看到其背面的物体。本发明在显示模组中设置与发光单元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其中,发光单元包括n个发光器件,n为整数,且n≥1。在显示画面时发光单元在不同发光模式下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不同,通过设置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与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相配合,能够改善显示光晕问题,同时较大程度的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10,可选的,发光器件10为Micro-LED或者mini LED。mini LED为芯片尺寸在50~200μm之间的LED。发光器件10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和第三发光器件13;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和第三发光器件13分别为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蓝色发光器件中的一种。
图1中发光器件10的排布仅做示意性表示。该实施方式中,n=1,即一个发光单元30包括一个发光器件10,一个发光单元30对应一个电致变色单元20。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1的发光单元30为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器件12的发光单元30为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包括第三发光器件13的发光单元30为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第二发光器件12,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第三发光器件13,其中,n≥2,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如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包括衬底100、器件层200和电致变色层300;其中,电致变色层300位于衬底100和器件层200之间,多个发光器件10位于器件层200,多个电致变色单元20位于电致变色层300;电致变色单元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覆盖一个发光单元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图1为显示模组的俯视图,由图1也可以看出发光单元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位于电致变色单元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内,也就是说,电致变色单元2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发光单元30在衬底100的正投影面积。
如图2所示的,显示模组还包括阵列层400,阵列层400位于电致变色层300和衬底100之间。阵列层400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图2中未示出)和变色驱动电路(图2中未示出)。一个像素驱动电路耦接至少一个发光器件10,像素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器件10发光。一个变色驱动电路耦接一个电致变色单元20,变色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致变色单元20透明度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由其各自对应的变色驱动电路来控制。可选的,显示模组还包括封装层500,封装层500覆盖并包围器件层200,以对发光器件10进行封装保护。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示意图,如图3所示,n=3,一个发光单元30包括3个发光器件10,3个发光器件10分别为第一发光器件11、第二发光器件12和第三发光器件13。该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30包括三种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10,一个发光单元30对应一个电致变色单元20。
图1和图3中发光器件10的阵列排布方式仅做示意性表示,根据发光器件10的排布方式不同,对发光单元30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0包括三种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10,其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器件11、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器件12和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器件13,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0包括n个发光器件10,n=1或者n为大于1的整数。当n为大于1的整数时,发光单元30中n个发光器件10的发光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发光单元30中n个发光器件10作为一个整体,发光单元30在参与显示不同画面时,该发光单元30的发光亮度会有所不同。对于单个发光器件10来说,发光器件10的亮度指光强与发光器件10面积之比。则当发光单元30包括一个发光器件10时,一个发光器件10的亮度即为该发光单元30的亮度。当发光单元30包括n个发光器件10时,n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发光单元30的亮度可以理解为n个发光器件10的平均亮度。
在本发明中:显示模组在显示画面时,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发光单元30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最小亮度大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对于与发光单元30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电致变色单元20在第一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小于其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
本发明中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指的是发光单元30的亮度模式,在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光单元30的亮度不同,在同一发光模式下发光单元30也可能具有多个不同的亮度。也就是将发光单元30在最暗和最亮之间划分出至少两个亮度等级,一个亮度等级对应一个发光模式,一个亮度仅属于一种发光模式。而一个发光模式可以为发光单元10的多个不同亮度的集合,各个不同发光模式中的亮度个数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发光单元30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发光模式。
可以理解,透光率和透明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具有一定关系,但含义并不相同。其中,透光率表示光线穿过介质的能力,而透光率很高的物体,它也有可能是不透明的。而透明度是指能看到背后的事物或是让背后的事物显现出来,透明度越高则背后的事物越清晰。透明度高的物体,其透光率也可能很低。
以发光单元30包括一个发光器件10为例,为了实现彩色显示,每个发光器件10都能够实现不同的灰阶亮度。比如将0~255灰阶进行分级,0~100灰阶为第一亮度等级,101~200灰阶为第二亮度等级,201~255灰阶为第三亮度等级,如此定义发光器件10在显示画面时包括三个发光模式。其中,发光器件10处于第三亮度等级的发光模式下时,发光器件10的最小亮度大于其处于第二亮度等级的发光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发光器件10的亮度处于第三亮度等级时与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为0,也就是电致变色单元20基本不能透光,不能由电致变色单元20看到电致变色单元20背面的结构;而在发光器件10的亮度处于第二亮度等级时与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为60%,此时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能够由电致变色单元20看到电致变色单元20背面的结构。也就是说,电致变色单元20的较高透明度状态与发光器件10的较低亮度等级相配合,电致变色单元20的较低透明度状态与发光器件10的较高亮度等级相配合。上述对亮度等级的具体划分、以及对透明度值的定义仅为了对本发明技术构思进行说明,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是以电致变色单元20在状态切换时能够达到的最高透明状态和最低透明状态来定义,比如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为100%表示达到了最高透明状态,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为0表示达到了最低透明状态,透明度为60%表示达到最高透明状态的60%的透明程度。当然在实际中可能电致变色单元20并不能达到100%透明的状态,可能其极限状态为90%的透明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20的处于最低透明状态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颜色为黑色;电致变色单元20的处于最高透明状态时,电致变色单元20基本为透明状态。
一般情况下,发光单元30的亮度高时其产生的光晕现象更明显,发光单元30的亮度低时其产生的光晕现象较弱。本发明中设置发光单元30在较高亮度的发光模式下时其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较低,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的较低透明度状态来改善较高亮度的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晕现象;而发光单元30在较低亮度的发光模式下时其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较高,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的较高透明度状态来改善较低亮度的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晕现象。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配合其对应的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而变化,实现对在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晕进行针对性改善。在显示时显示模组中多个发光单元30相互配合实现画面显示,而多个发光单元30的亮度不完全相同,则多个发光单元30处于其各自对应的发光模式下,能够针对各个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相应的透明度,以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30的光晕现象。另外,设置在较低亮度模式下的发光单元30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还能够在显示模组显示画面时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保证显示模组的透明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0在同一个发光模式下的亮度包括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不同;对于与发光单元30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电致变色单元20在第一亮度下的透明度和其在第二亮度下的透明度相同。在发光单元30的发光亮度分别为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时,虽然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的亮度值不同,但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同属于该发光单元30的同一个发光模式,则发光单元30在这两种亮度下时其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发光单元30的一个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一种透明度状态,而一种发光模式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的亮度。在显示画面时能够针对各个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相应的透明度,以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30的光晕现象,同时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保证显示模组的透明显示效果。另外,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状态仅根据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进行切换,还能够简化对电致变色单元20的控制方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中仅简化示意出发光单元30和与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如图4所示的,发光单元30包括第一发光单元31和第二发光单元32;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同一时刻:第一发光单元31为第一发光模式,第二发光单元32为第二发光模式,第一发光单元31的亮度大于第二发光单元32的亮度,与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1的透明度小于与第二发光单元32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2的透明度。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以电致变色单元20-1和电致变色单元20-2两者填充颜色深浅差异来表示两者透明度的差异,填充颜色深则透明度小,填充颜色浅则透明度大;以第一发光单元31和第二发光单元32两者的填充颜色深浅差异来表示两者亮度不同,其中,填充颜色浅表示亮度小,填充颜色深表示亮度大。
当不同的发光单元30处于不同的发光模式下时,其各自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也不同;设置处于较高亮度模式下的发光单元30具有较低的透明度,处于较低亮度模式下的发光单元30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在一帧画面显示时,处于不同发光模式下的发光单元30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不同,能够针对各个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相应的透明度,以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30的光晕现象,同时能够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发光单元30包括第三发光单元33和第四发光单元34。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同一时刻:第三发光单元33和第四发光单元34为相同发光模式,第三发光单元33的亮度大于第四发光单元34中的亮度,与第三发光单元33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3的透明度和与第四发光单元34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4的透明度相同。图5中仅以电致变色单元20-3和电致变色单元20-4两者填充颜色相同来表示两者透明度相同,以第三发光单元33和第四发光单元34两者的填充颜色深浅差异来表示两者亮度不同,其中,填充颜色浅表示亮度大,填充颜色深表示亮度小。该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发光单元在处于相同发光模式下时,即使发光单元的亮度不同,仍然设置与它们分别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相同。也就是说,每个发光单元30都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的发光模式,且每个发光模式下电致变色单元20对应有相应的透明度;而不同的发光单元30处于相同的发光模式下时,不同的发光单元30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也相同。在应用中可以设置各个发光单元30所包括的发光模式的个数相同、且发光模式的划分方式相同,设置对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透明状态的划分方式相同,则对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和发光模式的对应关系相同,能够简化对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状态的控制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的一种发光时序图,如图6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发光单元30的亮度。在一帧画面显示中,同一个发光单元30的工作阶段包括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在发光阶段t1发光单元30发光,在非发光阶段t2发光单元30不发光。本发明对于一帧画面显示中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定,图6中仅以发光单元30先执行非发光阶段t2、后执行发光阶段t1进行示意。其中,在发光阶段t1,发光单元30为第一发光模式;在非发光阶段t2,发光单元为第二发光模式;对于与发光单元30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电致变色单元20在发光阶段t1的透明度小于其在非发光阶段t2的透明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发光模式为非发光模式,发光单元30在第二发光模式下的亮度为0。可选的,发光单元30在第二发光模式下所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为最大透明度的状态。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和电致变色单元在一帧画面显示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中示意出了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三个发光单元30和与其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状态。对于发光单元30来说,以填充颜色深浅差异来表示两者亮度不同。对于电致变色单元20来说,以填充颜色的深浅来表示透明度的差异。如图7所示,三个发光单元30分别为30a、30b和30c。发光单元30a、30b和30c分别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为电致变色单元20a、20b和20c。发光阶段t1:发光单元30a的亮度大于发光单元30b的亮度,发光单元30c的亮度大于发光单元30a的亮度,且发光单元30a和发光单元30b处于同一发光模式,其中,电致变色单元为20a和电致变色单元20b的透明度相同、且大于电致变色单元为20c的透明度。发光阶段t2:发光单元30a、30b和30c均不发光,电致变色单元20a、20b和20c均处于最大透明度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帧画面显示时,发光单元30的工作阶段包括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也就是说,在一帧画面显示时间内,发光单元30在部分时间发光、剩余部分时间不发光,由于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的切换很快,人眼不会察觉到切换变化,而感知到的是一幅完整的画面,画面的亮度是两个阶段亮度的综合。对于LED器件来说,给LED提供的驱动电流越大,则光效率越高,相应的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比例越大。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发光阶段t1向发光器件10提供较大的驱动电流,使得在发光阶段t1发光器件10的亮度大于预期亮度,然后在非发光阶段t2不向发光器件10提供驱动电流,控制发光器件10不发光,则发光阶段t1和非发光阶段t2综合之后人眼感知到发光器件10的亮度基本为预期亮度,如此能够提高光效率,从而降低整体的功耗。另外,在发光阶段t1,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状态和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相互配合,利用电致变色单元20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30的光晕现象。在非发光阶段t2,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均为最大透明度状态。如此,能够在画面显示时较大程度地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保证显示模组的透明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以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两个发光模式进行示意。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0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数量的发光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0的发光模式包括m个中间发光模式,m为整数,且m≥1;由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中间发光模式、至第二发光模式中发光单元的亮度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发光模式中的发光单元的亮度不重合;对于与发光单元相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电致变色单元在由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中间发光模式、至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逐渐变小。其中,m=1,则发光单元30包括三个发光模式;m=2,则发光单元30包括四个发光模式;m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进行设定。
以m=1为例,即各发光单元30包括三个发光模式,分别为第一发光模式、中间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将发光单元30由最暗到最亮的亮度划分成三个亮度等级。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三个发光单元30分别为30a、30b和30c。发光单元30a、30b和30c分别对应的电致变色单元为电致变色单元20a、20b和20c。其中,发光单元30a的亮度大于发光单元30b的亮度,发光单元30b的亮度大于发光单元30c的亮度,发光单元30a处于第一发光模式,发光单元30b处于中间发光模式,发光单元30c处于第二发光模式。而电致变色单元20a的透明度小于电致变色单元20b的透明度,且电致变色单元20b的透明度小于电致变色单元20c的透明度。
该实施方式中,各发光单元30均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数量的发光模式,并且针对各发光模式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具有相应的透明状态。将发光模式划分的个数越多,相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状态划分个数也越多,在显示画面时不仅能够根据发光单元30的亮度针对性的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来减弱各个发光单元30的光晕现象,而且能够更多的保留显示模组的透明度,保证显示模组的透明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中间发光模式、至第二发光模式,电致变色单元20在相邻两个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的变化量为△;其中,由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中间发光模式、至第二发光模式,△逐渐变大。也就是说,设置发光单元30的亮度由高到低,其对应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程度逐渐放缓。换句话说,发光单元30的亮度由低到高,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量△逐渐变小。在较低亮度的初期,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较快,在后期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较慢。
图9为发光单元的亮度和电致变色单元的透光率之间的一种关系曲线。在该实施例中,以透光率来表征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透光率越大则透明度越大。图9中示意在发光单元30亮度为0也就是不发光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光率为90%,在发光单元30亮度为100%也就是最大亮度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光率为10%,该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状态不能达到最大极限的100%透明或者完全不透明。由图9可以看出,由0%的亮度向20%亮度变化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光率变化量大约为30%;由20%的亮度向40%亮度变化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光率变化量不足20%;由40%的亮度向60%亮度变化时,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光率变化量约为10%。也就是说,发光单元30由低亮度到高亮度变化,相应的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程度逐渐变小。在由低亮度向高亮度变化时,发光单元30产生的光晕逐渐明显,设置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变化量逐渐变小,能够实现根据发光单元30的亮度对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进行针对性设计,在保证改善光晕现象的同时也能够使显示模组整体保留有较高的透明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10所示,电致变色单元20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电致变色材料23,电致变色材料23位于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之间。在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上分别施加电压之后能够控制电致变色材料23的透光率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电致变色单元20的透明度的调整。可选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为透明电极。在一种实施例中,各个电致变色单元20的第一电极21相互连接,并连接到同一个电压端,而各电致变色单元20的第二电极2连接到各自的变色驱动电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00。对于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可携带式电子产品、商店橱窗、信息布告栏、广告牌、建筑物与车辆的窗户、或者透明电视机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衬底、器件层和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衬底和所述器件层之间,所述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单元;其中,
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与一个发光单元相对应,所述发光单元包括n个所述发光器件,n为整数,且n≥1;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覆盖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
所述显示模组在显示画面时,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的最小亮度大于其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的最大亮度;对于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小于其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
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模式包括m个中间发光模式,m为整数,且m≥1;由所述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所述中间发光模式、至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中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发光模式中的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不重合;
对于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由所述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所述中间发光模式、至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在同一个发光模式下的亮度包括第一亮度和第二亮度,所述第一亮度和所述第二亮度不同;
对于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第一亮度下的透明度和其在所述第二亮度下的透明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
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同一时刻: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为所述第一发光模式,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为所述第二发光模式,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亮度,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小于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三发光单元和第四发光单元;
在一帧画面显示的同一时刻: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和所述第四发光单元为相同发光模式,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亮度大于所述第四发光单元中的亮度,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和与所述第四发光单元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的透明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一帧画面显示中,同一个所述发光单元的工作阶段包括发光阶段和非发光阶段;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发光单元为所述第一发光模式;在所述非发光阶段,所述发光单元为所述第二发光模式;
对于与所述发光单元相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所述发光阶段的透明度小于其在所述非发光阶段的透明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所述中间发光模式、至所述第二发光模式,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在相邻两个发光模式下的透明度的变化量为△;
其中,由所述第一发光模式、连续m个所述中间发光模式、至所述第二发光模式,△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器件、至少一个第二发光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三发光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颜色互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三发光器件;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发光单元、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和第三颜色发光单元;所述第一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所述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三颜色发光单元包括n个所述第三发光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致变色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电致变色材料,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变色驱动电路;一个像素驱动电路耦接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器件,一个所述变色驱动电路耦接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单元。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430788.4A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740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788.4A CN114740667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30788.4A CN114740667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0667A CN114740667A (zh) 2022-07-12
CN114740667B true CN114740667B (zh) 2023-11-07

Family

ID=8228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30788.4A Active CN114740667B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0667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2126A (ja) * 2012-10-01 2014-04-21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20140085972A (ko) * 2012-12-28 2014-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의 가변 차광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965338A (zh) * 2015-07-20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29617A (zh) * 2016-07-14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显示装置
CN106952936A (zh) * 2017-03-29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7340663A (zh) * 2017-08-04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组件、显示装置
CN110676300A (zh) * 2019-10-30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83364A (zh) * 2019-10-31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29382A (zh) * 2019-12-13 2020-04-1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多区域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13210A (zh) * 2021-02-19 2021-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33437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25270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932333U (zh) * 2021-07-07 2022-03-0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72126A (ja) * 2012-10-01 2014-04-21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20140085972A (ko) * 2012-12-28 2014-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의 가변 차광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965338A (zh) * 2015-07-20 2015-10-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29617A (zh) * 2016-07-14 2016-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显示装置
CN106952936A (zh) * 2017-03-29 2017-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CN107340663A (zh) * 2017-08-04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调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组件、显示装置
CN110676300A (zh) * 2019-10-30 2020-0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83364A (zh) * 2019-10-31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29382A (zh) * 2019-12-13 2020-04-1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多区域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1233437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013210A (zh) * 2021-02-19 2021-06-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932333U (zh) * 2021-07-07 2022-03-01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25270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0667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1813C (zh) 发光器件
US20100013866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CN101317210B (zh) 显示装置
US20190236997A1 (en) Display driving method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hereof
KR20090009582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어셈블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및 이의 디밍 방법
CN106898318A (zh) 图像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
CN110556075B (zh) 显示装置以及控制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9616039A (zh) 显示面板及其发光控制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7777697B2 (en) Electron emission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0901220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display with backlight illumination
KR20060124486A (ko) 전자방출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1474066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6386519B (zh) Led驱动电路、驱动方法、芯片及显示装置
CN110556074B (zh) 显示装置以及控制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0007520B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0890061B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20050111433A (ko) 전광판용 엘이디 모듈의 제어 시스템
CN219370599U (zh) 一种可段码显示的点阵式pmoled显示装置
KR100667061B1 (ko) 필드시퀀셜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CN114005413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背光模组
CN210925448U (zh) 单色oled显示面板
US20080272985A1 (en) Display Panel
EP3770894A1 (en) An oled display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reof
CN115985258A (zh) 液晶电视的矩阵式Mini LED背光控制电路及方法
TW382137B (en) Fluorescent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