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7785B -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7785B
CN114737785B CN202210539990.0A CN202210539990A CN114737785B CN 114737785 B CN114737785 B CN 114737785B CN 202210539990 A CN202210539990 A CN 202210539990A CN 114737785 B CN114737785 B CN 1147377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teel
damaged
shear wall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99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7785A (zh
Inventor
胡红松
张虎
刘洋
郭子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5399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77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7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7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7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7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2Replacing or adding wall t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包括步骤:预备各个部件;将固定装置固定于下方的未损坏区域上;将外包装置与上方的未损坏区域连接;将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固定装置进行连接,顶部与外包装置连接,并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以对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将替换钢板包围于损坏区域外侧,使替换钢板与损坏区域之间能够形成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凝结硬化后,调节高度调节装置,使其对外包装置提供的顶升力降为零;拆除外包装置与高度调节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本发明能够降低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Description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虽然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遭遇地震或火灾时仍有可能发生损坏或倒塌。损坏后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修复加固继续使用,目前常用的修复加固方法为置换加固法,即将断裂和屈曲的钢板切除,用新钢板焊接连接未损坏的钢板,并替换破损的混凝土。
对于传统置换加固法,置换区域的混凝土和钢板无法分担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完全由未替换的混凝土和钢板承担,导致这部分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很高,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提前破坏,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的发挥。
因此,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能够降低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并减小钢板应力滞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定装置固定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下方未损坏区域上,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损坏区域下方;
2)将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所述损坏区域的上方;
3)将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装置进行连接,顶部与所述外包装置连接,并调节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以对所述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
4)将替换钢板包围于所述损坏区域外侧,并且将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的钢板连接,使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5)在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6)新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拆除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安装有多个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包括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母,两个所述第三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两侧;所述步骤3)包括:将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装置的相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三螺母拧出,在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安装所述外包装置,且使所述外包装置紧贴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并在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依次拧紧内六角圆柱螺母和第四螺母,实现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连接;
或者,所述外包装置通过第二对拉螺杆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包括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均通过内六角圆柱螺母连接有第四螺母;所述步骤3)包括:在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装置的相应位置处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将所述第四螺杆穿过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安装所述外包装置,且使所述外包装置紧贴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并在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依次拧紧所述内六角圆柱螺母和所述第四螺母,实现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用于实施上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包括:
外包装置,所述外包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上;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与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固定连接;
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用于与所述外包装置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完成连接后,通过调节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所述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
替换钢板,所述替换钢板用于包围在所述损坏区域的外侧,且所述替换钢板能够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连接,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优选的,所述外包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贴紧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主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通过第二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二纵向加劲肋,且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能够与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杆、高度调节螺母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上半部螺纹连接,顶部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下半部螺纹连接,底部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螺纹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替换钢板包括主替换钢板和侧替换钢板,所述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设置所述主替换钢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两侧的主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的接触位置处均能够与所述主替换钢板连接;所述侧替换钢板的顶部和底部能够分别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以及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上的侧钢板连接,所述侧替换钢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主替换钢板连接;
所述主替换钢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沿所述损坏区域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损坏区域;
所述替换钢板上还开设有浇筑孔和出浆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外包装置能够与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固定装置能够与下方未损坏区域连接,高度调节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装置以及外包装置连接,通过调节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从而能够对上方未损坏区域提供顶升力,使高度调节装置能够承担一部分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降低损坏区域的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至接近为0;新浇筑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拆除修复装置,即卸除顶升力,从而将正常使用阶段的荷载施加给由替换钢板、新浇筑混凝土、未替换混凝土和未替换钢板组成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使四者共同受力,减小钢板应力滞后,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置换区域的受力与原构件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修复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修复后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修复后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外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对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对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修复前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施工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修复后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外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对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二对拉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包装置;1.1-第一连接板;1.1.1-第一螺栓孔;1.2-第二连接板;1.2.1-第二螺栓孔;1.3-第一纵向加劲肋;2-高度调节装置;2.1-第一螺杆;2.2-第二螺杆;2.3-高度调节螺母;2.4-第一螺母;2.5-第二螺母;3-固定装置;3.1-固定板;3.1.1-第三螺栓孔;3.2-第二纵向加劲肋;4-损坏区域;5-替换钢板;5.1-主替换钢板;5.1.1-浇筑孔;5.1.2-出浆孔;5.2-侧替换钢板;6-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1-主钢板;6.2-侧钢板;6.3-第一对拉螺杆;6.3.1-第三螺杆;6.3.2-第三螺母;6.4-第二对拉螺杆;6.4.1-第四螺杆;6.4.2-内六角圆柱螺母;6.4.3-第四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能够降低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并减小钢板应力滞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主要包括外包装置1、高度调节装置2、固定装置3和替换钢板5:其中,外包装置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上方未损坏区域上,上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损坏区域4的上方;固定装置3用于与下方未损坏区域固定连接,下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损坏区域4下方;高度调节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装置3可拆卸连接,高度调节装置2的顶部与外包装置1可拆卸连接,且在高度调节装置2完成连接后,通过调节高度调节装置2能够对外包装置1提供顶升力;替换钢板5用于包围在损坏区域4的外侧,且替换钢板5能够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连接,替换钢板5与损坏区域4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外包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上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能够贴紧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主钢板6.1,其中第一连接板1.1优选为矩形钢板;第二连接板1.2优选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的底部,且第二连接板1.2能够与高度调节装置2的顶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优选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或者还可以选择其它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1.1,第一连接板1.1能够通过第二对拉螺杆6.4穿过第一螺栓孔1.1.1与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且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对拉螺杆6.4可拆卸连接。
其中,如图9所示,第二对拉螺杆6.4包含第四螺杆6.4.1、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第四螺母6.4.3,第四螺杆6.4.1沿厚度方向穿过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内六角圆柱螺母6.4.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四螺杆6.4.1两端,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内侧半部分为圆形螺纹,用于与第四螺杆6.4.1螺纹连接,另外半部分为六边形凹槽,用于使外六角扳手能够伸入带动内六角圆柱螺母6.4.2转动;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外侧为圆形螺纹,第四螺母6.4.3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第四螺杆6.4.1两端的内六角圆柱螺母6.4.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沿长度方向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1.3;其中,第一纵向加劲肋1.3为三角形纵向加劲肋,优选采用直角三角形纵向加劲肋,其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以及第二连接板1.2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焊接。进一步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形状、数量及间距等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板3.1,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一个固定板3.1,高度调节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板3.1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固定板3.1优选为矩形固定板,其内壁焊接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1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还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且第二纵向加劲肋3.2能够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连接;其中,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为三角形纵向加劲肋,优选采用直角三角形纵向加劲肋,其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以及固定板3.1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焊接。进一步地,第二纵向加劲肋3.2的形状、数量及间距等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高度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螺杆2.1、高度调节螺母2.3和第二螺杆2.2,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板1.2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2.1,第一螺杆2.1底部与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上半部螺纹连接,顶部穿过第二螺栓孔1.2.1,第一螺杆2.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2.4,两个第一螺母2.4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1.2的顶面和底面,第一螺杆2.1与第二螺栓孔1.2.1、高度调节螺母2.3以及第一螺母2.4相匹配;固定板3.1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三螺栓孔3.1.1,第三螺栓孔3.1.1与第二螺栓孔1.2.1一一对应,两者位置相对、大小相同,第二螺杆2.2的顶部与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下半部螺纹连接,底部穿过第三螺栓孔3.1.1,第二螺杆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螺母2.5,两个第二螺母2.5分别位于固定板3.1的顶面和底面,第二螺杆2.2与第三螺栓孔3.1.1、高度调节螺母2.3以及第二螺母2.5相匹配;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螺纹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替换钢板5包括主替换钢板5.1和侧替换钢板5.2,损坏区域4的两侧均能够设置有主替换钢板5.1,主替换钢板5.1安装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主钢板6.1之间;侧替换钢板5.2安装于上方未损坏区域与下方未损坏区域上的侧钢板6.2之间,且侧替换钢板5.2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主替换钢板5.1连接。主替换钢板5.1的平面内开孔有浇筑孔5.1.1和出浆孔5.1.2,浇筑孔5.1.1与出浆孔5.1.2位置相对。主替换钢板5.1的平面内开设有与第三螺杆6.3.1相匹配的圆形安装孔,用于沿厚度方向贯穿安装第一对拉螺杆6.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对拉螺杆6.3包含第三螺杆6.3.1和第三螺母6.3.2;第三螺杆6.3.1穿过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第三螺母6.3.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三螺杆6.3.1两端。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应用于沿厚度方向贯穿安装有多个第一对拉螺杆6.3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具体包括:
第一步:预备两块第一连接板1.1、两块第二连接板1.2、若干块第一纵向加劲肋1.3、若干根第一螺杆2.1、若干根第二螺杆2.2、若干个高度调节螺母2.3、若干个第一螺母2.4、若干个第二螺母2.5、两块固定板3.1、若干块第二纵向加劲肋3.2、四块主替换钢板5.1、两块侧替换钢板5.2、若干个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若干个第四螺母6.4.3。
第二步:将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一侧焊接于固定板3.1底面,并将固定装置3焊接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将第二连接板1.2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底部,将第一纵向加劲肋1.3一侧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且另一侧焊接于第二连接板1.2顶面。
第三步:将相应位置处第一对拉螺杆6.3的第三螺母6.3.2拧出,将第一连接板1.1上第一螺栓孔1.1.1对准第三螺杆6.3.1,且使第一连接板1.1紧贴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并依次拧紧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第四螺母6.4.3。
第四步:将一个第一螺母2.4拧到第一螺杆2.1相应位置,将一个第二螺母2.5拧到第二螺杆2.2相应位置,将第一螺杆2.1穿过第二螺栓孔1.2.1,将第二螺杆2.2穿过第三螺栓孔3.1.1;将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完全拧入高度调节螺母2.3,在固定板3.1底面拧入另一个第二螺母2.5,并拧紧两个第二螺母2.5,在第二连接板1.2顶面拧入另一个第一螺母2.4,并拧紧两个第一螺母2.4。
第五步:拧动高度调节螺母2.3将外包装置1顶升至指定位置(使损坏区域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为0的位置),将主替换钢板5.1三侧焊接于主钢板6.1,将侧替换钢板5.2上下两侧焊接于侧钢板6.2,左右两侧焊接于主替换钢板5.1;将第三螺杆6.3.1穿过主替换钢板5.1上圆形安装孔,并在第三螺杆6.3.1两端拧紧第三螺母6.3.2。
第六步:在浇筑孔5.1.1灌入混凝土,直到出浆孔5.1.2溢出混凝土为止。
第七步:新浇筑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反向拧动高度调节螺母2.3使其压力降为零。
第八步:将固定板3.1底面的第二螺母2.5拧出,并拧松另一个第二螺母2.5;将第二连接板1.2顶面的第一螺母2.4拧出,并拧松另一个第一螺母2.4;将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从高度调节螺母2.3内拧出,并取出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
第九步:依次拧出第四螺母6.4.3和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并将外包装置1取出;在没有螺母的第三螺杆6.3.1上拧紧原来的第三螺母6.3.2。
实施例二
如图10-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主要包括外包装置1、高度调节装置2、固定装置3和替换钢板5:其中,外包装置1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上方未损坏区域上,上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损坏区域4的上方;固定装置3用于与下方未损坏区域固定连接,下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损坏区域4下方;高度调节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装置3可拆卸连接,高度调节装置2的顶部与外包装置1可拆卸连接,且在高度调节装置2完成连接后,通过调节高度调节装置2能够对外包装置1提供顶升力;替换钢板5用于包围在损坏区域4的外侧,且替换钢板5能够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连接,替换钢板5与损坏区域4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外包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上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1能够贴紧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主钢板6.1,其中第一连接板1.1优选为矩形钢板;第二连接板1.2优选垂直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的底部,且第二连接板1.2能够与高度调节装置2的顶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优选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或者还可以选择其它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1.1,第一连接板1.1能够通过第二对拉螺杆6.4穿过第一螺栓孔1.1.1与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且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对拉螺杆6.4可拆卸连接。
其中,如图17所示,第二对拉螺杆6.4包含第四螺杆6.4.1、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第四螺母6.4.3,第四螺杆6.4.1沿厚度方向穿过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内六角圆柱螺母6.4.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四螺杆6.4.1两端,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内侧半部分为圆形螺纹,用于与第四螺杆6.4.1螺纹连接,另外半部分为六边形凹槽,用于使外六角扳手能够伸入带动内六角圆柱螺母6.4.2转动;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外侧为圆形螺纹,第四螺母6.4.3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第四螺杆6.4.1两端的内六角圆柱螺母6.4.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沿长度方向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1.3;其中,第一纵向加劲肋1.3为三角形纵向加劲肋,优选采用直角三角形纵向加劲肋,其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以及第二连接板1.2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焊接。进一步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形状、数量及间距等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板3.1,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一个固定板3.1,高度调节装置2的底部与固定板3.1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固定板3.1优选为矩形固定板,其内壁焊接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1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还均匀连接有多个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且第二纵向加劲肋3.2能够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连接;其中,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为三角形纵向加劲肋,优选采用直角三角形纵向加劲肋,其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主钢板6.1以及固定板3.1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优选采用焊接。进一步地,第二纵向加劲肋3.2的形状、数量及间距等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高度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螺杆2.1、高度调节螺母2.3和第二螺杆2.2,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连接板1.2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2.1,第一螺杆2.1底部与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上半部螺纹连接,顶部穿过第二螺栓孔1.2.1,第一螺杆2.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2.4,两个第一螺母2.4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1.2的顶面和底面,第一螺杆2.1与第二螺栓孔1.2.1、高度调节螺母2.3以及第一螺母2.4相匹配;固定板3.1的平面上设置有第三螺栓孔3.1.1,第三螺栓孔3.1.1与第二螺栓孔1.2.1一一对应,两者位置相对、大小相同,第二螺杆2.2的顶部与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下半部螺纹连接,底部穿过第三螺栓孔3.1.1,第二螺杆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螺母2.5,两个第二螺母2.5分别位于固定板3.1的顶面和底面,第二螺杆2.2与第三螺栓孔3.1.1、高度调节螺母2.3以及第二螺母2.5相匹配;高度调节螺母2.3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螺纹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替换钢板5包括主替换钢板5.1和侧替换钢板5.2,损坏区域4的两侧均能够设置有主替换钢板5.1,主替换钢板5.1安装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的主钢板6.1之间;侧替换钢板5.2安装于上方未损坏区域与下方未损坏区域上的侧钢板6.2之间,且侧替换钢板5.2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主替换钢板5.1连接。主替换钢板5.1的平面内开孔有浇筑孔5.1.1和出浆孔5.1.2,浇筑孔5.1.1与出浆孔5.1.2位置相对。主替换钢板5.1的平面内开设有与第三螺杆6.3.1相匹配的圆形安装孔,用于沿厚度方向贯穿安装第一对拉螺杆6.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对拉螺杆6.3包含第三螺杆6.3.1和第三螺母6.3.2;第三螺杆6.3.1穿过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第三螺母6.3.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三螺杆6.3.1两端。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应用于未安装有第一对拉螺杆6.3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具体包括:
第一步:预备两块第一连接板1.1、两块第二连接板1.2、若干块第一纵向加劲肋1.3、若干根第一螺杆2.1、若干根第二螺杆2.2、若干个高度调节螺母2.3、若干个第一螺母2.4、若干个第二螺母2.5、两块固定板3.1、若干块第二纵向加劲肋3.2、四块主替换钢板5.1、两块侧替换钢板5.2、若干个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若干个第四螺母6.4.3。
第二步:将第二纵向加劲肋3.2一侧焊接于固定板3.1底面,并将固定装置3焊接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将第二连接板1.2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底部,将第一纵向加劲肋1.3一侧焊接于第一连接板1.1,且另一侧焊接于第二连接板1.2顶面。
第三步:在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相应位置处打通圆形安装孔,并将第四螺杆6.4.1穿过圆形安装孔,将第一连接板1.1上第一螺栓孔1.1.1对准第四螺杆6.4.1,且使第一连接板1.1紧贴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6,并依次拧紧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和第四螺母6.4.3。
第四步:将一个第一螺母2.4拧到第一螺杆2.1相应位置,将一个第二螺母2.5拧到第二螺杆2.2相应位置,将第一螺杆2.1穿过第二螺栓孔1.2.1,将第二螺杆2.2穿过第三螺栓孔3.1.1;将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完全拧入高度调节螺母2.3,在固定板3.1底面拧入另一个第二螺母2.5,并拧紧两个第二螺母2.5,在第二连接板1.2顶面拧入另一个第一螺母2.4,并拧紧两个第一螺母2.4。
第五步:拧动高度调节螺母2.3将外包装置1顶升至指定位置(使损坏区域未替换混凝土和钢板的应力水平为0的位置),将主替换钢板5.1三侧焊接于主钢板6.1,将侧替换钢板5.2上下两侧焊接于侧钢板6.2,左右两侧焊接于主替换钢板5.1;将第三螺杆6.3.1穿过主替换钢板5.1上圆形安装孔,并在第三螺杆6.3.1两端拧紧第三螺母6.3.2;其中,第三螺杆6.3.1与第四螺杆6.4.1同尺寸。
第六步:在浇筑孔5.1.1灌入混凝土,直到出浆孔5.1.2溢出混凝土为止。
第七步:新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反向拧动高度调节螺母2.3使其压力降为零。
第八步:将固定板3.1底面的第二螺母2.5拧出,并拧松另一个第二螺母2.5;将第二连接板1.2顶面的第一螺母2.4拧出,并拧松另一个第一螺母2.4;将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从高度调节螺母2.3内拧出,并取出第一螺杆2.1和第二螺杆2.2。
第九步:依次拧出第四螺母6.4.3和内六角圆柱螺母6.4.2,并将外包装置1取出;在没有螺母的第三螺杆6.3.1和第四螺杆6.4.1上拧紧原来的第三螺母6.3.2。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固定装置固定于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下方未损坏区域上,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损坏区域下方;
2)将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位于所述损坏区域的上方;
3)将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固定装置进行连接,顶部与所述外包装置连接,并调节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以对所述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
4)将替换钢板包围于所述损坏区域外侧,并且将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的钢板连接,使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5)在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6)新浇筑的混凝土凝结硬化后,拆除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安装有多个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包括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三螺母,两个所述第三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两侧;所述步骤3)包括:将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装置的相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三螺母拧出,在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安装所述外包装置,且使所述外包装置紧贴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并在所述第三螺杆的两端依次拧紧内六角圆柱螺母和第四螺母,实现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连接;
或者,所述外包装置通过第二对拉螺杆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包括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均通过内六角圆柱螺母连接有第四螺母;所述步骤3)包括:在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上用于连接所述外包装置的相应位置处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将所述第四螺杆穿过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安装所述外包装置,且使所述外包装置紧贴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并在所述第四螺杆的两端依次拧紧所述内六角圆柱螺母和所述第四螺母,实现所述外包装置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连接。
2.一种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包括:
外包装置,所述外包装置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上;
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与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固定连接;
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用于与所述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用于与所述外包装置可拆卸连接,且在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完成连接后,通过调节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能够对所述外包装置提供顶升力;
替换钢板,所述替换钢板用于包围在所述损坏区域的外侧,且所述替换钢板能够与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连接,所述替换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贴紧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主钢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板能够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顶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能够通过第二对拉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对拉螺杆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连接所述固定板,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有多个第二纵向加劲肋,且所述第二纵向加劲肋能够与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螺杆、高度调节螺母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上半部螺纹连接,顶部穿过所述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下半部螺纹连接,底部穿过所述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杆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螺母,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高度调节螺母的上半部和下半部螺纹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钢板包括主替换钢板和侧替换钢板,所述损坏区域的两侧均能够设置所述主替换钢板,所述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两侧的主钢板与所述损坏区域的接触位置处均能够与所述主替换钢板连接;所述侧替换钢板的顶部和底部能够分别与所述上方未损坏区域以及所述下方未损坏区域上的侧钢板连接,所述侧替换钢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所述主替换钢板连接;
所述主替换钢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对拉螺杆,所述第一对拉螺杆沿所述损坏区域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损坏区域;
所述替换钢板上还开设有浇筑孔和出浆孔。
CN202210539990.0A 2022-05-17 2022-05-17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7377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990.0A CN114737785B (zh) 2022-05-17 2022-05-17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990.0A CN114737785B (zh) 2022-05-17 2022-05-17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7785A CN114737785A (zh) 2022-07-12
CN114737785B true CN114737785B (zh) 2023-08-01

Family

ID=82287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9990.0A Active CN114737785B (zh) 2022-05-17 2022-05-17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778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5866A (zh) * 2011-11-18 2012-06-20 广州华特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一种柱身缺陷混凝土的置换方法
CN103075020B (zh) * 2013-02-04 2016-01-13 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钢托盘支撑传力系统
CN208267406U (zh) * 2018-03-19 2018-12-21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荷载作用下墙体置换支撑装置
KR20180090230A (ko) * 2018-07-23 2018-08-10 (주)아리터 콘크리트 기둥 내진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3953079U (zh) * 2020-10-12 2021-08-13 杭州昂创科技有限公司 缺陷剪力墙双侧支撑托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7785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98086A1 (de) Turmförmiges tragwerk
CN114737785B (zh) 减小应力滞后的受损双钢板组合剪力墙修复方法及装置
CN110670601A (zh) 一种作用于钢支撑上的轴力补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24525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与柱的钢板界面螺栓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0778020A (zh) 一种可更换rc框架梁柱节点
CN102913001A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构件卸载的支撑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93013B (zh) 减小钢管应力滞后的受损钢管混凝土柱修复方法及装置
CN106869520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09339436B (zh) 异形混凝土洞体装配式模板支撑装置
CN202899638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构件卸载的支撑机构
CN210716307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
CN112962823B (zh) 一种内设可更换斜撑的双钢板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5285U (zh) 一种可周转施工托架附着结构
CN210483015U (zh) 一种剪力墙层间接茬部位模板加固装置
CN114809700B (zh) 减小钢筋应力滞后的受损钢筋混凝土柱修复方法及装置
CN210217206U (zh) 一种古塔砌体的加固装置
CN114319129B (zh) 一种钢牛腿和支撑系统
CN21854164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加固结构
CN216976269U (zh) 一种抗拔地脚螺栓
CN215717489U (zh) 混凝土楼板加固钢结构
CN219387154U (zh) 一种剪力墙模板连接结构
CN219342827U (zh) 桥梁支座限位器
CN215906988U (zh) 一种单层网壳结构用格构式杆件和螺栓连接节点
CN219327303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建筑外模板
CN219261831U (zh) 一种钢桁架腹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