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8769A -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8769A
CN114728769A CN202080077400.6A CN202080077400A CN114728769A CN 114728769 A CN114728769 A CN 114728769A CN 202080077400 A CN202080077400 A CN 202080077400A CN 114728769 A CN114728769 A CN 114728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receiving
mounting
ar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7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布里埃勒·比佐杰罗
德拉甘·加夫里克
维克多·威尔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14728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8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6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 B66B9/187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with a liftwa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mporary connection to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安装装置(24)具有:沿载体方向(31)延伸的载体(32),所述载体具有第一载体端部(34)和第二载体端部(42);支撑元件(36),所述支撑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第一载体端部(34)上;以及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46),安装物料能够借助所述移位装置在电梯竖井中移位。根据本发明,接纳装置(46)通过可调节的支撑装置(52)支撑在载体(32)上,使得支撑平面(82)和载体(32)的载体方向(31)之间的角度(α)能够改变,接纳装置(46)的支撑面(60)分布在支撑平面中。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WO2019/52970A1介绍了一种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具有两个在载体方向上平行延伸的载体,所述载体具有第一载体端部和第二载体端部。所述载体分别具有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第一载体端部上。支撑元件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载体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通过支撑元件被支撑在门开口的区域中,特别是支撑在电梯竖井的门开口的轨枕上。第二载体端部设计为,载体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至少间接地通过第二载体端部支撑在与电梯竖井的所述门开口相对的竖井壁上。在此,载体的长度大于竖井壁与门开口的轨枕之间的距离,从而载体在安装位置中,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
安装装置还具有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借助该移位装置,安装物料可以在电梯竖井中移位。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设计成并且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布置在安装装置上,使得由接纳装置接纳的移位装置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从上方支撑在接纳装置上。在此,接纳装置布置在第一载体端部的区域中。移位装置布置在接纳装置上,使得移位装置可以通过其在电梯竖井中移动安装物料的承载机构首先在载体方向上沿着载体延伸,然后通过偏转滚轮偏转到竖向上。
发明内容
相比之下,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能够以特别简单的方式构造和/或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被送入其安装位置。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安装装置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具有沿载体方向延伸的载体、支撑元件和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安装物料可以借助移位装置在电梯竖井中移位。载体具有第一载体端部和第二载体端部。支撑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第一载体端部上并且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载体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可以通过支撑元件被支撑在电梯竖井的门开口的区域中。第二载体端部设计为,载体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可以至少间接地通过第二载体端部被支撑在与电梯竖井的所述门开口相对的竖井壁上。在此,载体的长度尤其大于竖井壁和门开口的轨枕之间的距离,从而载体在安装位置中,被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特别是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在载体的长度固定的情况下,载体的所述倾斜度取决于竖井壁和门开口的轨枕之间的所述距离。在此,倾斜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进而还有电梯竖井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被设计成并且布置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的安装装置上,使得由接纳装置接纳的移位装置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从上方支撑在接纳装置的支撑面上。
根据本发明,接纳装置通过可调节的支撑装置支撑在载体上,使得支撑平面与载体的载体方向之间的角度可以改变,接纳装置的支撑面分布在该支撑平面中。
因此,接纳装置的支撑面在其中延伸的支撑平面可以独立于载体相对于水平面的上述倾斜度进而独立于电梯竖井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支撑平面沿水平或至少几乎水平地延伸。如果移位装置设置在接纳装置上,则移位装置可以通过其在电梯竖井中移动安装物料的承载机构直接地且不发生偏斜地竖直向下延伸。由此,承载机构不需要发生偏转,从而实现安装装置的简单构造,另外,安装装置只需要一个载体,从而使安装装置重量较轻。因此,安装装置可以容易地在电梯竖井中被送入其安装位置中。
接纳装置的支撑面尤其由框架形成,该框架例如可以由金属型材制成。特别地,框架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特别地,框架是敞开的,因此支撑在框架上的移位装置的承载机构可以不受阻碍地向下延伸。
为安装装置设置的移动装置尤其设计为可以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电动绞盘。移位装置与承载机构相配合,该承载机构例如可以设计为绳索、皮带或链条。移位装置不是根据本发明的安装装置的必需的组成部分,而只是可选的组成部分。
该安装装置尤其可以在将电梯设备安装在电梯竖井中的过程中使用。当电梯设备不具有设置在电梯竖井上方的机房或者电梯竖井太高以至于在电梯设备的安装期间必须将安装装置设置在不同的高度时,可以特别有利地使用这样的安装装置。通过设置在安装装置上的移动装置,可以在安装时,使所需的安装物料在电梯竖井中移动。安装物料例如可以是固定在竖井壁上并用于引导电梯轿厢的导轨。装配工人可以在其上进行安装工作的工作平台也可以通过移位装置在电梯竖井中移位。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安装装置用于使用以在电梯竖井中进行安装的自动化的装配设备移位,如例如在WO2017/016783A1中所介绍那样。
载体被设计为在载体方向上纵向伸长的元件并且尤其由金属制成。载体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增强塑料或碳制成。例如,载体可以主要由T形载体、双T形载体或管组成。例如,载体可以类似于US8,646,224B2中介绍的载体那样以“建筑设备(constructionapparatus)”的形式实施。
支撑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载体的第一载体端部上,相对应的枢转轴尤其垂直于载体的载体方向并且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沿水平延伸。支撑元件尤其具有两个形成直角的贴靠元件。在此,贴靠元件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一个贴靠元件与门开口的轨枕的底部相贴靠,而另一个贴靠元件与邻接轨枕的竖井壁相贴靠。贴靠元件尤其具有通孔,通过这些通孔,使得贴靠元件进而还有支撑元件可以拧到地面或竖井壁上。
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在此应理解为安装装置的某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安装装置可用于在电梯竖井中安装电梯设备。在安装位置中,载体通过支撑元件被支撑在电梯竖井的门开口的轨枕上,该支撑元件尤其如上所述地固定在轨枕上。此外,载体至少间接地通过第二载体端部支撑在与电梯竖井的所述门开口相对的竖井壁上。在此,“间接支撑”应理解为意味着,在第二载体端部处布置有另一支撑元件,第二载体端部通过该支撑元件被支撑在竖井壁上。也可以将第二载体端部直接支撑在竖井壁上。第二载体端部尤其被支撑在所述轨枕以上的高度处,使得载体从轨枕出发向上倾斜地布置。与门开口相对的竖井壁也可以具有肩台,载体可以放置在该肩台上。由此,载体也可以从轨枕出发,沿水平或向下倾斜地布置。
用于接纳移位装置的接纳装置具有支撑面,移位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在安装装置的安装位置中,直立在所述支撑面上,并且该部分因此从上方支撑在接纳装置上。
为了将安装装置送入电梯竖井中或电梯竖井中的安装位置中,可以临时安装伸入电梯竖井中的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特别是通过所提到的门开口伸入电梯竖井中并且从电梯竖井外部保持。这种临时的安装平台常用于所谓的高层电梯的安装,即在具有非常多楼层的建筑中安装电梯。
在本发明的一设计方案中,上述的可调节的支撑装置具有多件式的臂,该多件式的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臂部及一第二臂部。两个臂部设计为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由此,臂的长度可以改变。以这种方式,在支撑平面和载体方向之间的所述角度的改变能够以特别简单和成本低廉的方式实现。
所提到的多件式的臂特别设计成两个部分,但它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臂部。多部分的臂布置成,使得第一端部至少间接地支撑在载体上并且第二端部与接纳装置的第一侧连接。通过改变臂的长度,可以改变所述角度,尤其是支撑平面和因此支撑面可以沿水平取向。接纳装置特别是通过相对于载体以固定方式布置的枢转轴与支撑装置进而与载体联接。枢转轴布置在接纳装置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随着多件式的臂的长度的变化,接纳装置围绕提到的枢转轴相对于支撑装置进而相对于载体枢转。
两个臂部相对于彼此的移动尤其由装配工人手动进行。然而,支撑装置也可以具有致动器,例如呈电动主轴驱动装置或液压或气动活塞缸单元的形式,通过该致动器,两个臂部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
特别地,可调节的支撑装置具有多于一个的多件式的臂,尤其是两个多件式的臂。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接纳装置进而还有对由接纳装置接纳的移位装置的特别可靠和稳定的支撑。
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特别地设计成可相互推移。这实现了支撑装置和安装装置的特别简单和成本低廉的设计。
为此,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例如设计为金属型材,其中,第二臂部的内轮廓与第一臂部的外轮廓相匹配,使得第二臂部可以容纳第一臂部。例如,金属型材可以具有矩形或圆形横截面。两个臂部也可以并排延伸,进而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
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可以利用销轴相对彼此固定,特别是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两个臂部相对于彼此的期望位置因此可以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固定,这确保了安装装置的安全运行。
为此,臂部、例如第一臂部具有多个凹口,例如呈通孔的形式,这些凹口可以与第二臂部的凹口重叠。可以将销轴穿过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重叠的凹口,由此将两个臂部相对于彼此固定。两个臂部也可以具有多个凹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造中,接纳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移位装置的侧挡板,该侧挡板沿偏离支撑平面的方向延伸。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由接纳装置接纳的移位装置与接纳装置分离,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在电梯竖井中不受控制地坠落。从而保证了安装装置的安全运行。
所述侧挡板尤其垂直于支撑平面向上延伸。特别地,所述侧挡板以如下方式适配于移位装置的高度,即移位装置不会突出于侧挡板。侧挡板尤其具有凹口或开口,移位装置可经由所述凹口或开口例如借助螺栓固定。特别地,接纳装置具有两个侧挡板,所述侧挡板布置成,使得移位装置位于两个侧挡板之间。在此,两个侧挡板可以相同或不同地设计。所述侧挡板特别是可以在其高度上、也就是在其沿竖直方向的伸展方面,朝向上方在装配状态下有所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造中,接纳装置可以在横向于载体的载体方向延伸的横向上布置在载体上的不同位置中。这实现了安装装置的灵活构造。接纳装置相对于载体的位置因此可以适配于移位装置的设计。接纳装置的位置尤其可以这样选择,使得移位装置的承载机构安全地且以足够的距离延伸经过载体。此外,承载机构因此可以被引导经过载体的不同侧。
为了能够实现接纳装置的所述灵活布置,接纳装置特别地具有第一侧和沿载体方向上相反的第二侧。在此,在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布置有连接元件,用于建立与可调节的支撑装置的连接,该连接通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连接元件进行。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连接元件布置成,使得第一侧可以在第一载体端部的方向上或第二载体端部的方向上定向。以这种方式,能够以特别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方式实现所述安装装置的灵活配置。
接纳装置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与支撑装置连接,通过将接纳装置绕竖直方向旋转180°而在位置之间变换。接纳装置两侧上的连接元件在横向上错开地布置,从而在所述接纳装置的两个位置中,接纳装置相对于载体在横向上具有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连接元件布置在接纳装置的两侧中的每一侧上,所述连接元件仅用于所提到的两个位置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个构造中,接纳装置和可调节的支撑装置形成可从载体中拆除的结构组件。由此,载体也可以用于其他目的。
所述结构组件例如可以借助U形的、包嵌载体的保持器装配在载体上并且得到固定。载体也可以具有例如螺纹孔的形式的凹口,所提到的结构组件可以通过所述凹口装配在载体上并因此得到固定。所述结构组件与载体的所述连接设计为可分离的,从而结构组件可以从载体上拆卸下来。
由接纳装置和可调节的支撑装置组成的结构组件可以特别是在载体方向上在不同位置上装配在载体上。由此,可以有利地设置移位装置在载体方向上的期望位置,进而可以有利地调节移位装置的承载机构的所希望的分布。
所介绍的结构组件在载体上沿载体方向在不同位置的布置方式为,例如,所提到的U形保持器和载体被设计成,使得U形保持器和载体可以布置在彼此相对不同位置上。替代地或附加地,载体可以具有多个在载体方向上错开布置的凹口,用于固定所提到的结构组件。
由接纳装置和可调节的支撑装置组成的载体方向上的结构组件特别相对于载体可推移地布置在载体上。由此,有利地可行的是,在将移位装置安装在接纳装置上之前,所提到的结构组件不必首先牢固地装配在载体上。然后,当所述结构组件仍在第一载体端部附近时,移位装置则可以已经布置在接纳装置上。然后可以使用移位装置,例如使用链式牵引件,将所提到的结构组件送入或拉入其所设置的位置。移位装置在其所设置的位置上的布置因此可以特别好地适配于电梯竖井中的占位情况。
所介绍的结构组件在载体方向上相对于载体的所述推移例如以如下方式实现,即,通过所提到的U形保持器和载体可以相对于彼此推移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设计方案中,安装装置具有由接纳装置接纳的移位装置。因此,移位装置形成安装装置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结合对实施例的以下介绍和附图得出,其中,相同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真实比例的。
其中:
图1在电梯竖井以及悬挂的自动化的装配设备中示出处于安装位置中的安装装置;
图2在第一电梯竖井以侧视图示出处于安装位置的安装装置;
图3以俯视图在略微放大的图示中示出图2中的安装装置;
图4在没有第一电梯竖井那么深的第二电梯竖井中,示出处于安装位置的图2中的安装装置;
图5以俯视图在略微放大的图示中示出图4中的安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用于未示出的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10具有最下层的第一门开口12,最下层的第一楼层13对应于该第一门开口12。在该最下层的第一楼层13朝上相连的是具有第二门开口14的第二楼层15、具有第三门开口16的第三楼层17、具有第四门开口18的第四楼层19和具有最上方的第五门开口20的最上方的第五楼层21。
在第三楼层17的轨枕22上,在图1中以非常简化的形式示出的安装装置24斜向上支撑到电梯竖井10中。安装装置还支撑在与第三竖井开口16相对的竖井壁26上。安装装置24具有电动绞盘形式的移位装置48。自动装配设备30经由移位装置48的例如呈缆线或链条的形式的承载机构28悬挂在移位装置48上,进而悬挂在安装装置24上。装配设备30可以例如根据WO2017/016783A1中介绍的安装装置来设计。装配设备30可以通过移位装置48和支撑装置28在电梯竖井10中竖直移位。由此,在安装装置24的在图1所示的电梯竖井10中的位置中,装配设备30可以在第一和第二楼层13、15的高度上执行装配作业。装配设备30可以当电梯设备在电梯竖井10中进行安装时使用,因此可以被称为安装物料。
为了能够在电梯竖井10中在更上方进行装配作业,可以将安装装置24在第五楼层21上送入安装位置中。当在第三层17上拆除安装装置24之前,装配设备30可以暂时存放在第二层15上。当安装装置24已经在第五楼层21上已被送入安装位置时,装配设备30可以从第二楼层15再次被送入到电梯竖井10中。
实际上,在其中使用这种安装装置和自动装配设备的电梯竖井具有明显多于5个的楼层,例如具有至少15个楼层。安装装置尤其也可以将装配设备移动在多于2个楼层上、例如在30个楼层或大约100m上移动。
根据图2和图3,安装装置24具有纵向伸展的、沿载体方向31延伸的载体32,在所述载体的第一端部34上,能够枢转地布置有支撑元件36。在此,在图2中,枢转轴垂直于图示平面延伸。支撑元件36具有扁平的第一贴靠元件38,该第一贴靠元件38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贴靠在楼层17的地面上并且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支撑元件36还具有扁平的第二贴靠元件40,该第二贴靠元件40垂直于第一贴靠元件38布置,并且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贴靠到与楼层17的地面一起形成轨枕22的竖井壁23上,并且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
载体32在与第一载体端部34相对的第二载体端部42上,支撑在电梯竖井10的竖井壁26上。第一保持器44布置在第二载体端部42上,在所述第一保持器上能够固定有用于触发自动化的装配设备的安全制动器的未示出的悬挂线缆和未示出的安全绳。保持器44被拧合到载体32上。所述保持器也可以用合适的保持件夹紧在载体上。
大致居中地在载体32上,借助两个U形的、包嵌载体32的保持器50布置有可调节的支撑装置52。可调节的支撑装置52具有两个沿载体方向31延伸的并在垂直于载体方向31延伸的横向54上彼此间隔开的纵向杆56。所述纵向杆56通过两个保持器50与载体32牢固地连接,从而使可调节的支撑装置52支撑在载体32上。
可调节的支撑装置52承载有接纳装置46,用于接纳图2和图3中未示出的移位装置。接纳装置46具有由金属型材制成的矩形的框架58,所述框架形成接纳装置46的支撑面60。框架58在内部是敞开的,因此移位装置的在图2和图3中也未示出的承载机构可以不受阻碍地向下延伸。接纳装置46具有朝向第一载体端部34的方向定向的第一侧62和在载体方向31上相反的进而朝向第二载体端部42的方向的第二侧64。沿横向54并排布置的连接元件66a、66b、66c、66d布置在接纳装置46的第一侧62上。在横向54上彼此相邻布置的连接元件被布置在接纳装置46的接纳装置46的第二侧64上。连接元件66a、66b、66c、66d、66e、66f、66g、66h实施为由金属制成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从接纳装置46朝下延伸离开并且分别具有通孔。
接纳装置46通过接纳装置46的第二侧64上的连接元件66f和66g与支撑装置52的纵向杆56连接。所述连接通过各一个销轴68来建立,所述销轴68贯穿纵向杆56中的未示出的通孔并且贯穿通过连接元件66f和66g的所述开口伸出。因此,接纳装置46可以围绕销轴68相对于纵向杆46进而相对于载体32枢转。
接纳装置46通过接纳装置46的第一侧62上的连接元件66a和66d经由各一个多件式的臂70与支撑装置52的在横向54上延伸并且固定在纵向杆56上的横向杆71连接。为此,横向杆71具有两个连接板72,通过该连接板72与臂70建立连接。臂70和连接元件66a和66d之间的连接分别通过销轴74建立,所述销轴穿过臂70中的未示出的通孔并且穿过连接元件66a和66d的所述开口伸出,并且得到固定。因此,接纳装置46可以围绕销轴74相对于臂70枢转。臂70和支撑装置52的横向杆71的连接板72之间的连接分别通过销轴76建立,该销轴穿过臂70中的未示出的通孔以及穿过支撑装置52的横向杆71的连接板72伸出,并且得到固定。因此,臂70可以围绕销轴76相对于支撑装置52的横向杆71进而相对于载体32枢转。
臂70由两个可相互移动的臂部组成。与连接元件66a、66b之一连接的第一个臂部78可以被推入与支撑装置52的纵向杆56的连接板72连接的第二臂部80中,并用销轴79固定在不同位置。臂部78、80设计为金属型材,其中,第二臂部80的矩形内轮廓与第一臂部78的外轮廓相适配,使得第二臂部可以接纳第一臂部78。第一臂部78具有多个由点表示的通孔,所述通孔可以分别与第二臂部80的也由点表示的通孔重叠。销轴79被穿过第一臂部78和第二臂部80中的重叠的通孔,并且得到固定,由此两个臂部78、80相对于彼此固定。
通过将两个臂部78、80彼此套嵌或将二者拉开,臂70的长度可以改变,并且接纳装置46因此可以围绕销轴68相对于纵向杆46进而相对于载体32枢转。通过用销轴79将两个臂部78、80相互固定,可以调整出接纳装置46相对于纵向杆56进而相对于载体32的固定位置。以这种方式,接纳装置46的支撑面60在其中延伸的支撑平面82与载体32的载体方向31之间的角度α可以改变。在此,所述角度α尤其是被调整为,使得支撑平面82水平地或至少近似沿水平延伸。
接纳装置46还具有两个侧挡板84,用于将由接纳装置46接纳在侧挡板84之间的移位装置加以固定。侧挡板84从支撑平面82竖直向上延伸。侧挡板84具有凹口86,移位装置可以借助螺栓穿过该凹口固定。两个侧挡板可以相同或不同地设计。两个侧挡板可以特别是在其高度上、也就是在其沿竖向向上的伸展中,在已装配状态下有所不同。
连接元件66a、66b、66c、66d、66e、66f、66g、66h在横向54上布置成,使得:接纳装置46的带有连接元件66a、66b、66c、66d的第一侧62可以如图3所示朝向第一载体端部34的方向定向,或者如图5所示,朝向第二载体端部42的方向定向。由于连接元件66a、66b、66c、66d或66e、66f,66g、66h沿着第一侧62或第二侧64错开地布置,所以在接纳装置46的两个提到的位置中,在横向54上获得了接纳装置46相对于载体32的不同位置。
第二保持器88布置在接纳装置46的第二侧64和第二载体端部42之间,并且与载体32相拧合。第二保持器88具有孔眼90,未示出的绳索可以固定在该孔眼90上。可以借助该绳索将安装装置以受控方式枢转到安装位置中,以及从安装位置中移出。
在图4和图5中,示出在相比于图2没那么深的电梯竖井10中的安装装置24。因此,与图2相比,载体方向31更强烈地向上倾斜。为了使支撑平面82仍然水平延伸,臂70的第一臂部78与图2相比被进一步从第二臂部80中拉出。与图2相比,这使得支撑平面82和载体方向31之间的角度α更大。
为了使由接纳装置46接纳的移位装置的承载机构即便在不太深的电梯竖井10中仍然大致居中延伸,支撑装置52和接纳装置46的组合借助保持器50、相比于图2进一步朝向在第二载体端部42的方向固定在载体32上。为此,首先从载体32上拆下所提到的组合,然后在适当位置再次装配在载体32上。因此,由支撑装置52和接纳装置46构成的组合形成结构组件92,该结构组件92可以从载体32上拆下,并且在载体方向31上可以装配在载体32上的不同位置上。
在载体方向上由接纳装置和可调节的支撑装置构成的结构组件也可以相对于载体可推移地布置在载体上。因此,当所述结构组件仍然在第一载体端部附近时,移位装置可以已经布置在接纳装置上。然后,所提到的结构组件可以利用移位装置、例如使用链式牵引件,被送入或拉到其所设置的位置中。所述结构组件在载体方向上相对于载体的所述推移尤其是以如下方式实现,即,所述U形保持器和载体被相对于彼此能够推移地设计。
如在图5中可见,承载机构46在与图2中不同的位置中,在横向54上相对于载体32布置。容器46的第一侧62朝向第二载体端部42定向,容器46的第二侧64朝向第一载体端部34定向。因此,第二侧64的连接元件66h、66e与臂70连接,并且连接元件66b、66c与支撑装置52的横向杆71连接。
最后,应注意“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一个”或“一”等术语不排除多个。此外,应该指出,已经参考上述实施例之一介绍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例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Claims (11)

1.一种应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
沿载体方向(31)延伸的载体(32),所述载体具有第一载体端部(34)和第二载体端部(42),
支撑元件(36),所述支撑元件能够枢转地布置在第一载体端部(34)上,以及
用于接纳移位装置(48)的接纳装置(46),安装物料(30)能够借助所述移位装置(48)在电梯竖井(10)中移位,其中,
所述支撑元件(36)设计和布置成,使得载体(32)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能够通过支撑元件(36)支撑在电梯竖井(10)的门开口(12、14、16、18、20)的区域中,
第二载体端部(42)设计成,使得载体(32)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能够至少间接地通过第二载体端部(42)支撑在与电梯竖井(10)的所述门开口(12、14、16、18、20)相对的竖井壁(26)上,
用于接纳移位装置(48)的接纳装置(46)以如下方式实施并且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以如下方式布置在安装装置(24)上:使得由接纳装置(46)接纳的移位装置(48)在安装装置(24)的安装位置中,从上方支撑在接纳装置(46)的支撑面(6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纳装置(46)通过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支撑在载体(32)上,使得:支撑平面(82)和载体(32)的载体方向(31)之间的角度(α)能够改变,其中,接纳装置(46)的支撑面(60)分布在所述支撑平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具有多件式的臂(70),所述多件式的臂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臂部(78)和第二臂部(8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被设计为能够相对于彼此推移,由此能够改变臂(70)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臂部(78)和第二臂部(80)被设计成能够相互套嵌地推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臂部(78)和第二臂部(80)在不同的位置上能够借助销轴(79)彼此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纳装置(46)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移位装置(48)的侧挡板(84),所述侧挡板沿偏离支撑平面(82)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纳装置(46)能够在横向于载体(32)的载体方向(31)延伸的横向(54)上,布置在载体(32)上的不同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纳装置(46)具有第一侧(62)和沿载体方向(31)相反的第二侧(64),
在所述第一侧(62)和所述第二侧(64)上布置有连接元件(66a、66b、66c、66d;66e、66f、66g、66h),用于与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建立连接,所述连接通过第一侧(62)上的连接元件(66a、66b、66c、66d)和第二侧(64)上的连接元件(66e、66f、66g、66h)进行,并且
第一侧(62)上的连接元件(66a、66b、66c、66d)和第二侧(64)上的连接元件(66e、66f、66g、66h)布置成,使得第一侧(62)能够朝向第一载体端部(34)的方向或朝向第二载体端部(42)的方向定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接纳装置(46)和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形成结构组件(92),所述结构组件设计为能够从载体(32)上移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接纳装置(46)和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构成的结构组件(92)能够沿载体方向(31)装配在载体(32)上的不同位置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接纳装置(46)和能够调节的支撑装置(52)构成的结构组件(92)以能够在载体方向(31)上相对于载体(32)推移的方式布置在载体(3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装置,安装装置具有由接纳装置(46)接纳的移位装置(48)。
CN202080077400.6A 2019-11-08 2020-11-02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Pending CN114728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207913 2019-11-08
EP19207913.5 2019-11-08
PCT/EP2020/080676 WO2021089480A1 (de) 2019-11-08 2020-11-02 Installationseinrichtung für eine verwendung in einem aufzugschach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8769A true CN114728769A (zh) 2022-07-08

Family

ID=6850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7400.6A Pending CN114728769A (zh) 2019-11-08 2020-11-02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0154A1 (zh)
EP (1) EP4054967B1 (zh)
CN (1) CN114728769A (zh)
AU (1) AU2020379140B2 (zh)
WO (1) WO2021089480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1381A1 (en) * 2005-11-09 2007-08-09 Inventio Ag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Elevator Installation for That Purpose
US20100068005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Wurth Steven P Construction apparatus
CN105971262A (zh) * 2016-04-20 2016-09-28 胡彦彬 一种折叠工具式附壁支撑作业台
CN108367897A (zh) * 2015-12-14 2018-08-0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能够与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
CN10868927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装置和方法
WO2019052970A1 (de) * 2017-09-13 2019-03-21 Inventio Ag Installation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ringen einer installationseinrichtung in eine installationsposition in einem aufzugschacht
CN109563709A (zh) * 2016-06-28 2019-04-02 安全工业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竖井安装的倾斜索具装置
CN110382395A (zh) * 2017-03-06 2019-10-2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在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中执行安装过程的装配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25395B1 (de) 2015-07-24 2019-11-20 Inventio AG Automatisierte montage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von installationen in einem aufzugschacht einer aufzuganlag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81381A1 (en) * 2005-11-09 2007-08-09 Inventio Ag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Elevator Installation for That Purpose
US20100068005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Wurth Steven P Construction apparatus
CN108367897A (zh) * 2015-12-14 2018-08-03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建造电梯设备的方法和能够与增加的建筑物高度相匹配的电梯设备
CN105971262A (zh) * 2016-04-20 2016-09-28 胡彦彬 一种折叠工具式附壁支撑作业台
CN109563709A (zh) * 2016-06-28 2019-04-02 安全工业责任有限公司 用于竖井安装的倾斜索具装置
CN110382395A (zh) * 2017-03-06 2019-10-2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在电梯设备的电梯竖井中执行安装过程的装配系统
CN108689275A (zh) * 2017-04-10 2018-10-23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装置和方法
WO2019052970A1 (de) * 2017-09-13 2019-03-21 Inventio Ag Installation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ringen einer installationseinrichtung in eine installationsposition in einem aufzugschach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379140A1 (en) 2022-05-26
US20240150154A1 (en) 2024-05-09
EP4054967A1 (de) 2022-09-14
AU2020379140B2 (en) 2024-05-02
EP4054967B1 (de) 2023-10-25
WO2021089480A1 (de)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5394B (zh) 用于在电梯井中对准导轨和层门的装置和方法
EP2935075B1 (de) Installationsverfahren für einen aufzug
US11365095B2 (en) Method and an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elevator guide rails into an elevator shaft
KR101226976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지지체
EP2844600B1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 machine in an elevator system
JP2648373B2 (ja) エレベータ牽引ワイヤロープ滑車を懸架するための梁
CN112239116A (zh) 用于电梯导轨安装的方法和装置
US11358834B2 (en) Elevator guide rail element
US20080308362A1 (en)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elevator systems
JP2018070362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方法
US11845638B2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CN110950216A (zh) 一种带有伸缩式轿厢的升降机
KR101225035B1 (ko)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지지체에 지지된 제어 전자기기를 포함한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11094167B (zh) 安装装置以及用于将安装装置送入电梯竖井中的安装位置中的方法
CN114728769A (zh)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安装装置
KR102082426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KR200479223Y1 (ko) 비계용 리프트 장치
CN208182475U (zh) 一种预制箱梁钢绞线张拉操作平台
CN108349701B (zh) 用于电梯轿厢的维护平台
JP2020153208A (ja) 吊り足場及びその架設方法
KR20220159990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의 레일 비히클용의 유니버셜 콘솔 및 피트 어셈블리, 레일 시스템 및 레일 시스템의 정렬 방법
KR102334708B1 (ko) 단축 제매기용 인양장치
CN114728757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JP20200452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敷居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の敷居の交換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敷居の設置方法
CN118076554A (zh) 用于安装升降机的导轨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0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