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4494B -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24494B
CN114724494B CN202011529956.2A CN202011529956A CN114724494B CN 114724494 B CN114724494 B CN 114724494B CN 202011529956 A CN202011529956 A CN 202011529956A CN 114724494 B CN114724494 B CN 1147244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ub
light source
gray
primary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99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24494A (zh
Inventor
费小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99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244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24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4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24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244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像素点含第一和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及恒流源。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互不交叠。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分成多个时段,而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一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与此同时,第二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则是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以及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Description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照明显示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到在含有三基色发光二极管的照明显示应用场景中提供相应的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照明显示领域,脉冲调光需在确定时间段内调整二极管点亮或关断的时间宽度并认为发光二极管导通点亮期间流经二极管的电流是固定值,以实现亮度改变。因显示屏的性能要求已经是越来越高,如业界流行用高速摄像机来扑捉精彩的画面动作,那么播放时就需要具有较高刷新率的显示屏来与之配合。显示屏的刷新率主要与灰度数据的位数以及灰阶时钟相关,高刷新率可通过降低灰度数据的位数或增加灰阶时钟来实现。很容易理解降低灰度数据的位数相当于牺牲分辨率而使得画面劣质化。器件受限于实际的制备工艺条件则单纯增加灰阶时钟所取得的刷新效果非常有限。于是改变灰度的控制方式来提高刷新率的各类手段应运而生。典型的是在循环周期内将发光二极管的一个较长的导通点亮时间打散成若干个较短的导通点亮时间,限定若干个短导通点亮时间的占空比之和仍然等于长导通点亮时间的占空比,维持占空比不变但发光二极管的导通频率却增加了所以相当于采用了增频模式和间接提高了刷新率。传统的增频模式通常要求使用较为复杂的逻辑电路来将将较长的导通点亮时间予以打散。在内置有巨量像素点数目的显示屏场合,复杂的电路不仅导致逻辑运算容易出错的弊端,亦会消耗过多的功耗和产生极大的热量,显示屏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是发光二极管存在闪烁感和显示内容不正确等低质量显示效果。再者在多基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混色场景当中,即便采用增频模式,也很难在每个像素点中对每种基色颜色进行灵活的导通时间分配并自由分配每种基色光源的功率占比,像素点的色彩变化细腻度和图象变化逼真度存在缺陷,当前技术条件的影像处理能力亟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及恒流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设为互不交叠;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上述的方法,其中: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该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上述的方法,其中: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该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的方法,其中: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上述的方法,其中: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的方法,其中:该负载包括为像素点配备的一个电阻。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
多级像素点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该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的方法,其中: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和该总可调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级像素点发送通讯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该控制模块在设定该总可调数据时,检测每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要求该总可调数据大于任意一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基色光源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
多级像素点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的方法,其中: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级像素点发送通讯数据。
上述的方法,其中: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串或多串显示组串并且每串显示组串均包括串联的多级像素点;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在单个像素点中: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由一个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和该总可调数据。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同一显示组串中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总集合,总集合中存在最大的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个显示组串发送通讯数据;
控制模块在为任意指定的显示组串设定该总可调数据时,由控制模块检测该指定的显示组串中每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要求:
为该指定显示组串设定的该总可调数据,需大于该指定显示组串中任意一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基色光源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的位数为8位;以及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256个时段。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以改变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串或多串显示组串并且每串显示组串均包括串联的多级像素点;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在单个像素点中: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由一个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在同一显示组串中: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个显示组串发送通讯数据。
上述的显示屏,其中:
以改变同一显示组串当中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方式,来同步调节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流调节方法,用于调节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提供该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该电流调节方法还包括: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串联的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随着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
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小。
上述的方法,其中: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计数值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二计数值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三计数值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上述的方法,其中: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像素点的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
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该总可调数据大于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流调节方法,用于调节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提供该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该电流调节方法还包括: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设定串联的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上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计数值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二计数值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三计数值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上述的方法,其中: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像素点的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上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上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可调数据大于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第二可调数据大于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第三可调数据大于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
附图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和特征及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阐释,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附图之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图1是多级像素点串联连接并且各级像素点的输入电流相同的可选范例。
图2是第一基色光源和第二基色光源及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不交叠。
图3是用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与灰度数据比较来确定光源是否点亮。
图4是在同一可调数据条件下倒序数据与灰度数据及可调数据进行比较。
图5是计数器经过直接计数的原始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得到倒序数据。
图6是以三路基色光源的点亮原理为例来阐明它们的显示时间互不交叠。
图7是随着灰度数据的变化则每个基色光源的点亮显示时间也随之变化。
图8是倒序数据与灰度数据及与可调数据比较后来操作负载通电的范例。
图9是可调数据大于每个像素点中任意一个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图10是灰度数据较大时的第一和第二及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互不交叠。
图11是第一和第二及第三光源的灰度数据分别构成第一和第二及第三集合。
图12是在不同的可调数据条件下倒序数据与灰度数据及可调数据进行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诸多级联的像素点在供电途径上被设置成一列或多列。每一列中作为列首的第一个像素点PX1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电源正极VP,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是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像素点PXN的电势参照端耦合到电源负极VN。每一列中还设置后一个像素点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前一个像素点的电势参照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列当中设置第二个像素点PX2的电流流入端即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相邻第一个像素点PX1的电流流出端即电势参照端。前一个像素点流出的电流等于后一个像素点流入的电流。第一列中设置第三个像素点PX3的电流流入端即电源输入端连到相邻的第二个像素点PX2的电流流出端即电势参照端。任何前一个像素点和后一个像素点的电流近乎是相等的。第一列中设置第四个像素点PX4的电流流入端即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相邻第三个像素点PX3的电流流出端即电势参照端。以及第一列中最后一个像素点PXN的电流流入端即电源输入端连到未展示的倒数第二个像素点的电流流出端也即电势参照端、第一列中未展示的倒数第二个像素点的电流流入端也即电源输入端则被耦合到未展示的倒数第三个像素点的电流流出端也即电势参照端。藉此可知:多个像素点在供电关系上每一列当中后面像素点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相邻前面像素点的电势参照端,直至每一列当中所有的像素点都串接或曰叠加在外部供电电源的正极VP和负极VN间。作为可选项还可在每个像素点的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间设置电容CP。认为在每一列当中将前一个像素点的输出电流等效视为相邻的后一个像素点的输入电流,或认为每一列中所有像素点的输入电流均相等,这是由图示的范例中所有的像素点PX1直至PXN之串联结构所决定的。每列像素点定义为一串显示组串而且显示屏允许包括或一串或多串显示组串。前述N取正整数。
参见图1,电源输入端通常定义为像素点PXN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电源供应端则总输入电流是从电源输入端流入的。与此相对的电势参考端通常定义为像素点PXN的电位参考地端则总输出电流是从电势参考端流出的。在业界像素点除了可设计成分立形式的驱动电路之外还可以设计成集成度高的驱动芯片。图示的像素点当中每个发光二极管均和电流源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考端之间,图示的像素点当中负载亦和电流源串联连接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考端之间,像素点中的三个基色光源和负载并联。例如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耦合到电源输入端而阴极通过恒流源CS耦合到电势参考端,或者是将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耦合到电势参考端而阳极通过恒流源CS耦合到电源输入端:发光二极管在这两种拓扑架构下所对应的分别是灌电流模式和拉电流模式。本申请中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之结果是串联连接的所有像素点的输入电流均相等。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均与恒流源CS串联,如果使用了负载L则负载L与恒流源CS串联。
参见图1,现有技术可能会要求在每一列像素点如第一列的供电线路上设置电流源模块以将第一列中的各像素点PX1至PXN的输入电流维持在预定值,例如可在供电电源的正负极之间串联起各像素点PX1至PXN和电流源模块。每一列像素点中任意一者的输入电流等于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左侧第一列和右侧第二列均如此。现有技术使用的电流源模块可以是电流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电流可调节式的,如电流源模块接收的电流调节数据可用于改变电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并随之同步改变像素点的输入电流。
参见图1,现有技术使用电流源模块会存在难以克服的种种弊端。首先电流调节数据属于通讯数据的一部分,会额外占用通讯数据的部分数据位而导致数据臃肿,同时也降低发给各个像素点的通讯数据的数据刷新率。再者电流源模块本身也还会带来额外的高成本负担尤其是它所要求的电流精度非常之高。另外电流源模块相对于串接的各个像素点而言属于功能性质完全不同的电子元件,正极VP和负极VN间的外部供电电源的电压波动在绝大部分场景下可能由电流源模块来承担,导致电流源模块容易过热和损坏。尽管现有技术的电流源模块未展示在图中,但有必要摒弃存在着种种弊端的电流源模块。
参见图1,和直接修改驱动电流IS之电流大小值的模式相比,图示范例并未直接微调驱动电流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值,而是借助于调整可调数据的方式,间接的对驱动电流的电流平均值进行调节,但是达到相同的电流调节之目标。取得的优势之一是:在遵从给定的灰度数据的前提下,可对流经光源的等效平均电流进行便捷性的动态调节。关于调整所谓的可调数据的方式在后文的内容中将会继续详细介绍。
参见图1,恒流源CS或电流源又称恒流源模块(Current Source)并将所产生的稳定的基准电流或恒定电流视为驱动电流IS。负载或光源和恒流源模块串联能将它们的电流稳住并实现恒流控制之目的。或由电流镜结构来匹配恒流源模块使流过电流镜的电流要么等于基准电流要么和基准电流成比例关系,电流镜(Current Mirror)是恒流源模块的特定形式且它的镜像电流与输入的基准电流相等或成比例,特点是流经电流镜的镜像电流是对输入给它的基准电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复制或说拷贝。则使镜像电流流过负载或光源也可以对负载或光源实施恒流驱动。本申请中但凡能够产生稳定基准电流或说恒定电流的电路均可归属到恒流源CS的定义之列。类似于电压电流转换器等恒流源模块都是恒流单元或电流源的可选范例。藉此可知图中所示的能产生恒定输出电流的恒流源或恒流单元或电流源之电路拓扑结构,实质上并不唯一而是多种多样的。
参见图1,单个像素点PXN包括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考端,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考端之间串联有发光二极管D1至D3和恒流源CS。注意像素点的总电流是从电源输入端流入和从电势参考端流出。当像素点PXN作为驱动设备譬如是可以对白光二极管或各颜色发光二极管等这类光源实施恒流驱动的驱动电路,再譬如可以是管理像素点之三基色混色的像素管理电路。在业界该像素点PXN除了包括上文提及的各种组成部分之外而作为可选项而非必须项:还允许该像素点PXN集成过温保护或启动保护或静电保护或瞬时电压保护或尖峰电流泄放电路等保护电路和带隙电路,并集成振荡器和上电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及通信电路等。实质上该像素点PXN较佳的可设计成集成度高的驱动芯片尤其是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的常规技术方案为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本申请不再对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赘述。图中是以三基色光源作为范例来叙述说明。
参见图1,设定每列中各像素点PX1至PXN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集合。此集合包括:该像素点PX1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该像素点PX2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该像素点PX3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直至集合还包括所述的像素点PXN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可调数据PT越大及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相反的若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可调数据PT越低及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该可调数据PT是跟随着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整个集合当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所述该可调数据PT也越大、最大的那个灰度数据越小则该可调数据PT越低。可调数据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紧密相关且可调数据的值是可动态变化的。
参见图1,尽管每路发光二极管允许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相应的一路该恒流源单独串联连接从而为每路发光二极管单独提供驱动电流,但是也可以采用节省元器件数量和减少芯片面积的替代方案:也即配备公共的该恒流源CS。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关P1与所谓的一公共恒流源CS串联、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关P2与所谓的一公共恒流源CS串联、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关P3与所谓的一公共恒流源CS串联。再者负载L例如电阻器也通过与其对应的控制开关P0与所谓的一公共恒流源CS串联。负载还可以是不发光的常规二极管或者是常规二极管和电阻的串联结构、或常规二极管和电阻的并联结构,当然负载也可以是本领域经常用到的其他有源负载等,可见负载的元器件选择类型是多样化的。
参见图1,第一路和第二路及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即D1至D3三者的颜色按顺序对应可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及蓝色、或是红色和蓝色及绿色、或是绿色和红色及蓝色、或是绿色和蓝色及红色、或是蓝色和红色及绿色、或是蓝色和绿色及红色。像素点中的第一基色光源包括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第二基色光源包括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第三基色光源则包括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第一基色光源之颜色是三基色的任意一种而第二基色光源之颜色是三基色中的任意一种、第三基色光源之颜色亦是三基色中的任意一种。
参见图2,业界通常让所谓的显示数据周期性的予以循环显示。本申请中每个显示的循环周期CY划分成多个时段,例如包括时段H1和H2及H3等,每个时段进一步分割成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子时间单元T2、第三子时间单元T3。例如灰度数据的位数为八位那么循环周期允许划分成256个时段,如灰度数据的位数为十位那么循环周期允许划分成1024个时段。若灰度数据位数为正整数Z则时段个数可为2的Z次方。
参见图2,第一路和第二路及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即D1至D3三者的显示时间被设置成相互不交叠: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2、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T3。第一路和第二路及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恒流源CS提供的驱动电流IS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第一路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时则将恒流源CS提供的驱动电流IS流向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第二路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时则将恒流源CS提供的驱动电流IS流向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第三路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时则将恒流源CS提供的驱动电流IS流向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图示的打叉标记代表着对应的子时间单元没有任何发光二极管被点亮,负载也没有通电。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意味着该任意一者是处于显示时间。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的点亮时间则是被驱动电流所点亮的。
参见图3,利用一个计数器CNT1计数。若计数器CNT1的计数值Q1[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1[0:J]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匹配的灰度数据R[J:0]时,则所谓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被点亮。计数器CNT1在图2中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计数一次。
参见图3,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则所谓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在该时段H1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2要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之条件不符,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在该时段H2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则所谓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在该时段H3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U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则所谓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在该时段HU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被点亮。正整数U大于1。
参见图3,在时段HW要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之条件不符,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在该时段HW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未点亮。正整数W大于1。
参见图3,利用一个计数器CNT2计数。若计数器CNT2的计数值Q2[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2[0:J]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匹配的灰度数据G[J:0]时,则所谓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被点亮。计数器CNT2在图2中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计数一次。
参见图3,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则所谓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在该时段H1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2要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之条件不符,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在该时段H2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则所谓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在该时段H3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U要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之条件不符,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在该时段HU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W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之条件不符,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在该时段HW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利用一个计数器CNT3计数。若计数器CNT3的计数值Q3[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3[0:J]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时,则所谓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被点亮。计数器CNT3在图2中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计数一次。
参见图3,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则所谓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在该时段H1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2要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之条件不符,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在该时段H2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则所谓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在该时段H3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U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则所谓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在该时段HU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被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3,在时段HW要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之条件不符,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在该时段HW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未点亮。参见图2。
参见图2,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1-D3的显示时间设为相互不交叠。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1-D3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每个显示循环周期CY划分成多个时段而且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T1-T3。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显示时间对应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2及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T3。显示数据在前一个循环周期CY按照显示规则显示完后,接着又会在后一个循环周期CY继续按照规则予以显示并持续的循环以达到显示之目的。
参见图2,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计数器CNT1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点亮。
参见图2,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计数器CNT2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点亮。
参见图2,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计数器CNT3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点亮。
参见图4,利用前述计数器CNT1计数。若计数器CNT1的计数值Q1[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匹配的灰度数据R[J:0]时、但低于所定义的可调数据PT时,则驱动电流IS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1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2要倒序数据Q1[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之条件不符,显而易见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2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3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U该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U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W该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灰度数据R[J:0]之条件已满足,而且倒序数据Q1[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由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时段HW之第一子时间单元T1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利用前述计数器CNT2计数。若计数器CNT2的计数值Q2[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匹配的灰度数据G[J:0]时、但低于所定义的可调数据PT时,则驱动电流IS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1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2该倒序数据Q2[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之条件不符,显而易见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2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3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U该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灰度数据G[J:0]之条件已满足,而且倒序数据Q2[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由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时段HU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W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灰度数据G[J:0]之条件已满足,而且倒序数据Q2[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由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时段HW之第二子时间单元T2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利用前述计数器CNT3计数。若计数器CNT3的计数值Q3[J:0]颠倒后的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时、但低于所定义的可调数据PT时,则驱动电流IS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时段H1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1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2要倒序数据Q3[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之条件不符,显而易见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2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3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3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U该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根据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该时段HU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不会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时段HW该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灰度数据B[J:0]之条件已满足,而且倒序数据Q3[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由比较结果可知驱动电流IS在时段HW之第三子时间单元T3流经负载L。参见图2。
参见图4,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计数器CNT1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计数器CNT2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计数器CNT3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4,本范例中可调数据PT命名为总可调数据。此时第一至第三路发光二极管这三个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与同一个总的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
参见图4,在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计数器CNT1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但小于等于可调数据PT,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计数器CNT2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但小于等于可调数据PT,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4,在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计数器CNT3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但小于等于可调数据PT,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3,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是配置有计数器CNT1和比较器101。本范例将计数器CNT1原始计数值Q1[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1[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可利用比较器101,将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和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进行比较后可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为打散状的第一比较结果A1。如果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时,会导致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具有有效逻辑值藉此由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一比较结果A1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当中可使用第一路脉冲信号CK1触发计数器CNT1进行计数。
参见图3,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可能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图示的所述第一比较结果A1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源将所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相反在低电平时刻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可以指示该恒流源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相当于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了第一路发光二极管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用来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大于1,灰度数据最常用的位数是取八位数据也即能够为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提供256阶灰度级,如果灰度数据取十六位则能够为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提供65536阶灰度级。实质上灰度数据的位数并不限制于特定的八或十六等,这里记载具体位数只是方便解释。关于二进制数据的表达方式可参阅由潘松等作者编著的教材EDA技术与Verilog-HDL等文献资料。
参见图3,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配置有计数器CNT2和比较器102。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2原始计数值Q2[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2[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可利用比较器102,将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和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进行比较后可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为打散状的第二比较结果A2。如果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时,会导致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具有有效逻辑值藉此由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二比较结果A2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当中可使用第二路脉冲信号CK2触发计数器CNT2进行计数。
参见图3,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可能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图示的所述第二比较结果A2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源将所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相反在低电平时刻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可以指示该恒流源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相当于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确定了第二路发光二极管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可取任意值。
参见图3,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配置有计数器CNT3和比较器103。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3原始计数值Q3[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3[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可利用比较器103,将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和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进行比较后可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为打散状的第三比较结果A3。如果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时,会导致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具有有效逻辑值藉此由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三比较结果A3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当中可使用第三路脉冲信号CK3触发计数器CNT3进行计数。
参见图3,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可能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图示的所述第三比较结果A3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源将所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相反在低电平时刻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可以指示该恒流源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相当于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确定了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例如蓝色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可取任意值。
参见图3,在可选的范例中为前述的第一至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所分别分配的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CK1、CK2、CK3设置成一组顺序脉冲信号。设计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例如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下一个轮回的循环。而在下一个轮回中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另一个轮回的循环。顺序脉冲信号允许由顺序脉冲分配器或者是顺序脉冲产生器在时钟信号的触发下来产生。据前文可知第一至第三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设为不重叠即三路发光二极管不同时点亮,可结合图6和图7。前述基色光源构成像素点。
参见图1,每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根据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来形成相应的一个比较结果。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是否流过该恒流源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所相对应的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按照相同原理则其他光源也适合该规律,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是否流过该恒流源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所相对应的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该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余下的另一路光源,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是否流过该恒流源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所相对应的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每路发光二极管允许是单个发光二极管也允许是同色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之串接结构。
参见图1,关于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控制范例:第一比较结果A1若出现有效逻辑值例如出现了高电平时则第一开关P1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得所谓公共的恒流源CS被启用及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切换到与公共的该恒流源CS串联而点亮。第二比较结果A2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时则第二开关P2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的恒流源CS被启用及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切换到与公共的该恒流源CS串联而点亮。第三比较结果A3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时则第三开关P3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的恒流源CS被启用及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切换到与公共的该恒流源CS串联而点亮。负载对应的或逻辑结果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则控制开关P0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的恒流源CS被启用及该负载切换到与公共的该恒流源CS串联而通电。每一路发光二极管或负载和公共的该恒流源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照端之间。由于第一开关至第三开关分别受控于第一至第三个比较结果是已知的,它们在有效逻辑值例如高电平状态下被接通而在非有效逻辑值例如低电平状态下被关断。每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过与其串联的所述恒流源所提供的驱动电流仍受控于与其对应的一个前述比较结果,每路发光二极管在对应比较结果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仍由与它对应的一个前述比较结果来确定。图中任意某个发光二极管和与其串联连接的开关的位置可以对调、负载和与其串联的开关的位置可以对调。甚至可以使用多路选择器等元器件来替代这些与发光二极管、负载串联的开关。如各发光二极管或负载通过多路选择器与该恒流源串联:一旦当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个比较结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时,则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个比较结果会去触发多路选择器将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切换到与该恒流源串联连接,使得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该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而被点亮。如果负载对应的或逻辑结果A0出现有效逻辑值时则负载对应的或逻辑结果会去触发多路选择器将负载切换到与该恒流源串联连接,使得负载流通有该恒流源所提供的驱动电流。且第一开关P1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该恒流源CS对调位置,及第二开关P2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该恒流源CS对调位置,及第三开关P3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该恒流源CS对调位置。也即图示的灌电流模式修改为拉电流模式:电流从二极管流向该恒流源改为电流从该恒流源流向二极管。电路拓扑结构具有多样性。
参见图4,作为可选项的像素点PXN包括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以及包括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并且还包括第六个数据比较模。本范例中三个数据比较模块它们三者可分别输出比较结果A4和比较结果A5以及比较结果A6。三路比较结果通过或门OR来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所谓或逻辑结果A0而或逻辑结果A0操作控制开关P0的关断或接通。当然或门不是必须的,比较结果A4至A6可直接用来操作控制开关P0的关断或接通。
参见图4,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个至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及或门OR等均可以从像素点中予以摒弃掉,控制开关P0和与其串联的负载L也摒弃。典型的如像素点及配套光源作为孤立显示点,此时单个像素点就可以直接作为显示个体而独立运行,例如电子设备的呼吸灯或者指示灯等应用场景。若各个像素点并联连接也可以摒弃这些模块。
参见图4,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配置有计数器CNT1和比较器201。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1原始计数值Q1[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1[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4,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该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四比较结果A4。只有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1[0:J]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该可调数据PT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其数据位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当中其实比较器201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1[0:J]与该可调数据PT、灰度数据R[J:0]来比较。允许可调数据PT不超过上限值如上限值和灰度数据位数相同,二进制上限值的所有比特位数据均为1。并且所谓的上限值的其他替代性称呼也可以命名为最高灰阶值或者是最大灰度值等。替代性的范例中若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1[0:J]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4,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配置有计数器CNT2和比较器202。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2原始计数值Q2[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2[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4,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该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五比较结果A5。只有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2[0:J]大于等于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该可调数据PT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其数据位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当中其实比较器202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2[0:J]与该可调数据PT、灰度数据G[J:0]来比较。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2[0:J]大于等于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4,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主要配置有计数器CNT3和比较器203。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3原始计数值Q3[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3[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4,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该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六比较结果A6。只有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3[0:J]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该可调数据PT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其数据位数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当中其实比较器203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3[0:J]与该可调数据PT、灰度数据B[J:0]来比较。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3[0:J]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4,如果像素点PXN选择保留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以及还保留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并且还选择保留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则该范例中三个数据比较模块它们三者可分别输出比较结果A4和比较结果A5以及比较结果A6。这三比较结果通过或门OR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或逻辑结果A0而逻辑结果A0操作控制开关P0的关断或接通。依前文所言图示的第四和第五及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并非像素点的必要组成部分。
参见图4,上下文提及的计数器CNT1可命名为第一计数器、计数器CNT2可命名为第二计数器、计数器CNT3可命名为第三计数器等。计数值Q1[J:0]相对应的则可命名为第一计数值、计数值Q2[J:0]为第二计数值、计数值Q3[J:0]为第三计数值等。
参见图5,关于计数器CNTK的计数值QK[J:0]颠倒并重新排序的解释:如可得到倒序数据Q1[0:J],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而且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MSB表示二进制数据的最高位且具有最高权值而LSB表示二进制数据最低位且具有最低权值。原始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计数值Q1[J:0]中权重最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最低的位置处并且按照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次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次低的位置处并且按照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第三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倒数第三的位置处并按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排第Y的数值在数据Q1[0:J]中权重被排在了倒数第Y位的位置处而且正整数Y满足条件1≤Y≤J+1。前述K取正整数。
参见图5,原计数值翻转(Reversed)或颠倒后重新排序得到倒序数据。可理解为计数值Q1[J:0]的原始权重是从高到低排序,若权重越高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则倒序数据为Q1[0:J]。以八位数据01001010的假设数据为例它的权重是从高到低,但是如果按照权重从低到高的规则重新排序则可以得到所谓的倒序数据01010010之值。再以四位的假设数据1010为例,它重新排序则得到倒序数据0101。依照倒序规则可以认为原始计数值Q1[J]、Q1[J-1]、Q1[J-2]、……Q1[0]即Q1[J:0]按权重从低到高的规律排序为倒序数据Q1[0]、Q1[1]、Q1[2]、……Q1[J-1]、Q1[J],并记作Q1[0:J]。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为前文所述的该第一至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分配的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CK1、CK2、CK3设置成一组顺序脉冲信号。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在第一次计数当中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下一个计数的动作。而在第二次计数中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另一个计数的循环。且第2J+1次计数也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后一个计数的循环。在每次计数动作中三个计数器需各计数一次,所以如果任何单个计数器计数了2J+1这样的次数,三个计数器的总计数次数是2J+1的三倍。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前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比较结果中的任意一者的占空比达到近乎百分之一百时: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在计数器CNT1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几乎都是高电平逻辑,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在计数器CNT2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几乎都是高电平逻辑,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在计数器CNT3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亦几乎是高电平逻辑。该范例仅仅只是一种作为阐释说明的特例情况,任一比较结果的实际占空比仍然是其灰度数据所决定的,图示的较大占空比并不代表所有情况。
参见图6,显示循环周期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比较结果共有的每个循环周期均被划分成多个时段。譬如循环周期CY含2J+1个时段。每个时段依次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等:如第一子时间单元T1和第二子时间单元T2及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且在时段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在前而第二子时间单元居中及第三子时间单元靠后。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前文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都是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一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前文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都是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二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前文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都是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三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
参见图6,前文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一比较结果A1的有效逻辑值是不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按照前述的设计方案可知:前文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二比较结果A2的有效逻辑值是不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按照前述的设计方案可知:前文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三比较结果A3的有效逻辑值是不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
参见图7,假设正整数J等于7,则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具有256个高电平脉冲且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之计数器CNT1在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的循环周期CY内会被触发计数256次即2的八次方之计算结果。第二路脉冲信号CK1具有256个高电平脉冲且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之计数器CNT2在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的循环周期CY内会被触发计数256次即2的八次方之计算结果。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具有256个高电平脉冲且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之计数器CNT3在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的循环周期CY内会被触发计数256次即2的八次方之计算结果。以所述的第一至第三比较结果作为代表来示意性的展示该三路比较结果的波形随着灰度数据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趋势。
参见图7,灰度数据R[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1[0:7]。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R[7:0]=00000010时则前文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1[0:7]低于R[7:0]时,前文中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为非有效逻辑值。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T1,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都是所述的第一比较结果A1的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7,灰度数据G[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2[0:7]。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G[7:0]=01001111时则前文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2[0:7]低于G[7:0]时,前文中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为非有效逻辑值。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2,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都是所述的第二比较结果A2的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7,灰度数据B[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3[0:7]。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B[7:0]=01111111时则前文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3[0:7]低于B[7:0]时,前文中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为非有效逻辑值。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T3,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都是所述的第三比较结果A3的有效逻辑值。本实施例是以八位灰度数据为例来叙述说明,但罗列的灰度数据和波形不构成任何限制。可以认为每个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对应分别用于布置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比较结果各自的有效逻辑值。灰度数据选取其他的任意位数时同样也符合该规律,八位或十位或者十四位或者十六位等都是灰度数据的常用数据宽度。时段H1和H2等少量带标记的时段示范性的展示在图中,其他更多没有带标记的时段不再赘述。
参见图8,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会利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的第四比较结果A4。只有前文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本方案可以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该范例中假设灰度数据为R[7:0]=00000010及该可调数据PT=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将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和该可调数据PT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会是波形RES1,其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该可调数据出现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1[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数值,则产生了第四比较结果A4,其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RM1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1[0:7]小于所述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1[0:7]的情况。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RM1之高电平的时刻显然不会出现第四比较结果A4的有效逻辑值。列举的具体二进制数值仅仅是基于阐释的便捷性而给出的范例,但不构成任何特定限制:其实灰度数据和该可调数据允许在最大值和最小值间任意选择,最大值是灰度数据或可调数据所有比特位都是1的情况而最小值是灰度数据或可调数据的所有比特位都是0的情况。灰度数据和可调数据的比特位数也不限制于该实施例记载的八位分辨率,而是任意位数的分辨率,例如十位或者更高分辨率的十六位等数据宽度,取J=7即八位数据仅仅是为了方便叙述。在替代范例中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第四比较结果A4之粗略波形展示在图中但是该波形只是基于前述假设的灰度数据和该可调数据为前提条件,如果灰度数据或者该可调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第四比较结果A4的波形自然随之改变。
参见图8,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会利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的第五比较结果A5。只有前文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本方案可以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该范例中假设灰度数据为G[7:0]=01001111及该可调数据PT=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的将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和该可调数据PT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会是波形RES2,其中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该可调数据出现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2[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数值,则产生了第五比较结果A5,其中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GM2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2[0:7]小于所述第二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2[0:7]的情况。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GM2之高电平的时刻显然不会出现第五比较结果A5的有效逻辑值。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该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第五比较结果A5之粗略波形展示在图中但是该波形只是基于前述假设的灰度数据和该可调数据为前提条件,如果灰度数据或者该可调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第五比较结果A5的波形自然随之改变。
参见图8,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会利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所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和一个可调数据PT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的第六比较结果A6。只有前文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低于该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该方案可以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该范例中假设灰度数据为B[7:0]=00000010及该可调数据PT=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的将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和该可调数据PT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会是波形RES3,其中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该可调数据出现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3[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数值,则产生了第六比较结果A6,其中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BM3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3[0:7]小于所述第三主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3[0:7]的情况。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BM3之高电平的时刻显然不会出现第六比较结果A6的有效逻辑值。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该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不超过可调数据PT、但是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值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第六比较结果A6之粗略波形展示在图中但是该波形只是基于前述假设的灰度数据和该可调数据为前提条件,如果灰度数据或者该可调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第六比较结果A6的波形自然随之改变。
参见图8,在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或逻辑结果A0之粗略波形展示在图中但是该波形只是基于前述假设的灰度数据和前述可调数据为前提条件,如果灰度数据或者是可调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或逻辑结果A0的波形自然也随之改变。
参见图4,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之第四比较结果A4和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之第五比较结果A5以及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之第六比较结果A6执行或逻辑运算:可以得到前文所言的用于操作负载L的或逻辑结果A0。负载L可以是电阻或是不发光的常规二极管或者是本领域经常用到的其他有源负载等,其选择是多样化的。可调数据PT的替代性名称是动态调节数据或浮动数据或变量等等,允许它是固定值但较佳的是非固定值。
参见图9,级联的像素点PX1至PXN串联连接,流向每一级像素点的串级电流相等也即所有的像素点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都是相同的,都等于串级电流,这是由它们串联连接的拓扑架构所决定的。控制模块100向各个像素点发送通讯数据,也可以使用服务器类的数据发送端来代替该控制模块100并由控制模块检测每级像素点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控制模块100检测该像素点PX1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检测该像素点PX2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检测像素点PXN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等等。所述的可调数据PT大于任意一级像素点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允许可调数据不超过上限值MX。上限值和灰度数据的位数相同且MX的所有比特位数据均为1。因通讯数据是控制模块发送给多级像素点的则控制模块自然知晓每级像素点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控制模块发送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像素点的灰度数据和该可调数据PT。最佳方案是由控制模块确定该可调数据PT的值。若单个像素点直接作为孤立显示点而以独立个体直接运作则无需和其他的像素点来串联,那么可提前烧录所谓该可调数据PT给像素点并且所谓的上限值的替代性称呼也可以命名为设定值或最大灰阶或最大灰度值等。上限值其实也是任意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的最大灰阶值或最大灰度值或最高灰度等级。下文提及的所谓的可调数据PT1-PT3也可以提前烧录至像素点之存储介质中。
参见图9,该范例中控制模块100以调整该可调数据PT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调大该可调数据PT相当于调高各级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调小该可调数据PT相当于调低各级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该可调数据大于任一像素点中任一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该可调数据PT大于该像素点PX1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大于该像素点PX2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大于像素点PXN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等等。本申请的一个优势是在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的阶段,还近乎是一并让各级像素点的输入电流也是在同步改变的,因为各级像素点的输入电流同步改变能够保证它们之间的输入电流相等的关系不会紊乱。试想某一些像素点的电流发生改变而另一些像素点的电流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的时机不同步,那么电流发生改变的那些像素点的输入输出电流就和电流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的时机不同步的另一些像素点之间产生电流紊乱的疑虑。关于调节各级像素点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现举例说明:在某该可调数据PT条件下若该恒流源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一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一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一百分比。还允许调节各级像素点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再举例说明:改变该可调数据PT如调大且该恒流源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二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二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二百分比。可继续调节各级像素点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再举例说明:改变该可调数据PT如调小且该恒流源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三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三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三百分比。
参见图9,如果像素点以本地储存的灰度数据作为显示资源,那么该像素点完全可以摒弃起到通信作用的所谓通讯模块INTE。相反的是,如果以在线收取灰度数据的模式操作该像素点则需保留所谓通讯模块INTE。使用本地灰度数据资源往往是对显示内容的丰富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静态显示画面、简单文字或静态广告等。使用外部灰度数据资源则能实时更新显示内容:如动态显示画面、视频播放、楼宇亮化或商业照明等。
参见图9,本申请中主节点可将通讯数据发送给从节点如各个像素点。主节点和从节点的通信允许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或定制的非标准化通信协议。主从节点各自皆配置有用于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或者称通讯模块。当前较为通用的数据通信是采用多条传输线例如用四根来实现通讯信号的传输:时钟信号线及数据信号线和载入信号线及输出使能信号线共同工作,通讯数据分别依次串行传输下去并由四线信号相互配合实现对各级联的从节点进行控制。仅仅使用数据线和时钟线及锁存线合计三条线的通信协议亦是显示技术的主流通信方案。当然也允许采用双线传输,数据线及时钟线的双线传输是数据线条数与传输速率的折中。尽管通用的多线协议适用于主节点和诸多级联连接的从节点之间的通信并传递通讯数据,但替代的单线通信技术更适合通讯数据的传输,单线协议的优势是级联数据的传输仅需单条数据线。在单线传输方面又以归一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或归零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最为常见,曼彻斯特码亦归属于单线传输方案。单线传输条件下的通信模式通常要求从节点具有数据转发功能:譬如每个从节点收到主节点传输过来的通讯数据时需要先提取属于自身本节点的数据源、将不属于本节点的其它数据源转发给与其级联连接的后级从节点。单线通信方面允许像素点PX1至PXN之间是级联连接关系。
参见图9,各像素点之数据通讯模块INTE具有解码功能,包含解码器并能够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例如像素点是可以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第一类数据或者是可以译码出第二类数据。事实上无论是第一类数据还是第二类数据都是由解码器将通讯数据当中具有预设编码规则的信号还原为普通的二进制数据,被还原的数据在用途上略有区别所以命名规则也存在着差异。所谓通讯模块INTE实质上就是业界所言的可以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或称通信单元。通讯数据GSN的第一类数据例如是包括含占空比信息的灰度数据而第二类数据则包括该可调数据PT。业界一般认为灰度数据是通常所言的显示数据的一个类别,尤其是基于像素点的应用领域。
参见图9,配置可提供驱动电流IS的该恒流源CS。驱动电流IS之大小值的调节方案是多样化的。假设某像素点PXN所解码出的并分配给该恒流源CS的第二类数据包括电流微调数据,所谓通讯模块INTE接收通讯数据GSN可以解码出第二类数据如电流微调数据且电流微调数据用来微调或调节该恒流源之恒定电流IS的大小值。即数据通讯模块可以收取含第二类数据的通讯数据,部分第二类数据是给恒流源CS的。利用二进制数值来微调电流值的技术方案在业界被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本申请不再赘述。图中未展示用电流微调数据来微调驱动电流的范例,是因为本申请前后内容介绍的实施例不依赖电流微调数据也可以调节驱动电流的平均值:所以尽管利用电流微调数据来调节驱动电流的大小值适用于本申请,但用于改变驱动电流大小的电流微调数据却不是必须的。毕竟电流微调数据会额外挤占通讯数据GSN的部分数据位而导致数据臃肿,也拉低了通讯数据的传输速度并且还可能与视频显示系统要求的高数据刷新率背道而驰。
参见图9,以归零码或归一码等数据传输为例:设N级的像素点级联并为这一些像素点分别分配GS1-GSN的通讯数据。在数据的传输方面:当第一级的像素点接收到了输送的通讯数据GS1后,第一级的像素点还会收到通讯数据GS2-GSN但第一级的像素点会将通讯数据GS2-GSN转发给第二级的像素点而保留通讯数据GS1。第二级的像素点收到通讯数据GS2-GSN但第二级的像素点亦会将通讯数据GS3-GSN给第三级的像素点而留通讯数据GS2。同样第三级的像素点会收到通讯数据GS3-GSN但第三级的像素点会将通讯数据GS4-GSN转发给第四级像素点仅保留通讯数据GS3。依此类推至列尾末级的像素点PXN接收到通讯数据GSN。藉此可以获悉串联连接的多级像素点以级联连接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像素点在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除了本范例可使用的单线通信协议传输通讯数据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技术的多线通信协议来传输通讯数据。
参见图9,以分配给第N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GSN为例,通讯数据GSN主要包括了灰度数据R[J:0]和灰度数据G[J:0]以及包括灰度数据B[J:0],通讯数据GSN此外还包括余下另一些数据而且另一些数据中至少具有该可调数据PT。分配给余下其他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的数据结构基本上也类似于分配第N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
参见图9,控制模块100作为主节点可以将通讯数据发送给各个从节点即级联连接的各级像素点PX1至PXN。控制模块100的等同设备或替代物包括控制装置、半导体芯片或装载有软件的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器件、状态机、微控制器、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及类似的处理系统。像素点在某些场合可以带有显示控制芯片。
参见图9,设定所有的各像素点即像素点PX1至PXN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像素点PX1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及像素点PX2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像素点PX3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直至集合还包括了该像素点PXN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可调数据PT越大、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相反的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可调数据PT越低、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譬如在图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假设像素点PX1至PXN中只有某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是整个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而其余的任何一个像素点所驱动的任何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都比所述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要小。又因为还要求了该可调数据PT大于像素点PX1至PXN中任意一级的像素点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则该可调数据PT自然比集合中任何灰度数据都大且该可调数据PT自然比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要大。鉴于该集合中满足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为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大则该可调数据PT越大、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作为相反的趋势仍然是先行假设该集合中满足了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为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像素点PX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小则该可调数据PT越低、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该可调数据是跟随着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该可调数据越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该可调数据越低。可见该可调数据的值是动态变化的,该可调数据和集合中最大那一个灰度数据紧密相关。因此该可调数据的其他替代性名称是动态调节数据或浮动数据等。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所谓第一和第二及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的集合可命名为总集合。总可调数据要大于或者不低于总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那么总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变大则该可调数据应该调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变小则该可调数据应该调小。
参见图9,和直接更改驱动电流IS之电流大小值的模式相比,图示的范例并未微调驱动电流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值,而是由调节该可调数据PT的方式,间接的对驱动电流的电流平均值进行调节,但是达到相同的电流调节之目标。取得的优势之一是:在遵从给定的灰度数据的前提下,可对流经光源的等效平均电流进行便捷性的动态调节。而且驱动电流是随着集合中最大那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自动动态变化的。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目的是用于调节像素点PXN当中的该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串联的所有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譬如该集合包括有:像素点PX1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及像素点PX2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及像素点PX3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直至集合还包括了该像素点PXN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1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2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3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类推至最大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N的第一或第二或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本范例中是以随机选择的该像素点PX2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为例,假设它是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那么所有像素点PX1至PXN中的每一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随着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越小。例如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大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例如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小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小。驱动电流的均值是自动变化的。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子时间单元T2和第三子时间单元T3。第一计数值例如Q1[J:0]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计数一次,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例如Q1[0:J]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一基色光源例如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被驱动电流点亮。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子时间单元T2和第三子时间单元T3。第二计数值例如Q2[J:0]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计数一次,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例如Q2[0:J]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二基色光源例如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被驱动电流点亮。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子时间单元T1、第二子时间单元T2和第三子时间单元T3。第三计数值例如Q3[J:0]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计数一次,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例如Q3[0:J]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三基色光源例如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被驱动电流点亮。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定义一个该可调数据PT,它的值大于前述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例如该可调数据PT大于像素点PX2当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若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B[J:0]变大则该可调数据应当调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B[J:0]变小则该可调数据应当调小。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注意所谓的可调数据PT,它的值是跟随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若该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可调数据越大而该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可调数据越低。例如图示范例像素点PX2当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大则该可调数据PT越大。像素点PX2当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小则该可调数据PT越低。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第一计数值例如Q1[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第二计数值例如Q2[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第三计数值例如Q3[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本替代性范例涉及电流调节。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第一计数值例如Q1[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本替代性范例涉及电流调节。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第二计数值例如Q2[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本替代性范例涉及电流调节。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第三计数值例如Q3[J:0]在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例如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时,驱动电流流经负载L。
参见图9,因此可以认为所有的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总的集合,该总的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那么一个总的可调数据PT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总可调数据PT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总可调数据PT越小。总可调数据大于任意一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基色光源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总可调数据PT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参见图10,和前文的图2对比,此时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较大:所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显示时间几乎占满了各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与此同时,所述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显示时间几乎占满了各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与此同时,所述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显示时间几乎占满了各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仍然满足: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仍然要求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T1,同样的道理也仍然要求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2,同样的道理也仍然要求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3。计数器CNT1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计数器CNT2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而计数器CNT3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由对比可知,光源的显示时间和灰度值紧密相关。任意某个发光二极管处于显示时间时则驱动电流会流经处于显示时间的这个发光二极管。任意某个发光二极管处于显示时间时则称该发光二极管被点亮,显示时间亦即点亮时间。上下文所言的灰度数据在业界归属于显示数据并且目的是将灰度数据显示成图像或视频。
参见图10,和前文的图2对比,随着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的不同,以至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各个第一子时间单元内的点亮次数也会不同: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各个第一子时间单元内的点亮次数也会越多。同样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各个第二子时间单元内的点亮次数也会越多。同样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各个第三子时间单元内的点亮次数也会越多。
参见图9,本范例中串联的所有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的集合命名为总集合。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集合,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集合,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三集合。无论是总集合还是第一、第二或第三集合,本质上都是不同范围的灰度数据之数据集合,只是为了区分彼此所以用了不同的名称。
参见图9,本范例中可调数据PT命名为总可调数据。图11中可调数据PT1则被命名为第一可调数据、以及可调数据PT2则被命名为第二可调数据、可调数据PT3则被命名为第三可调数据。可见总可调数据和第一、第二、第三可调数据本质上归属于上下文提及的可调数据或动态调节数据或浮动数据或变量等,不同的名称是为了区分彼此。
参见图11,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构成了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像素点PX1之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所匹配的灰度数据R[J:0]及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像素点PX3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像素点PXN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所谓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1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3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至这个最大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N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为例,假设它是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调数据PT1大于第一集合中任意某个像素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自然大于最大的灰度数据。允许本范例中的可调数据PT1不超过上限值MX。可调数据PT1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大则可调数据PT1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小则可调数据PT1越小。可调数据PT1可命名为第一可调数据。
参见图11,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定义可调数据PT1,它的值大于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如可调数据PT1大于像素点PX2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的值:第一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R[J:0]变大则可调数据PT1应当调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R[J:0]变小则可调数据PT1应当调小。
参见图11,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构成了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像素点PX1之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所匹配的灰度数据G[J:0]及像素点PX2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像素点PX3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像素点PXN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所谓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1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2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3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至这个最大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N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3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为例,假设它是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调数据PT2大于第二集合中任意某个像素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自然大于最大的灰度数据。允许本范例中的可调数据PT2不超过上限值MX。可调数据PT2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3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大则可调数据PT2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3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小则可调数据PT2越小。可调数据PT2可命名为第二可调数据。
参见图11,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定义可调数据PT2,它的值大于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如可调数据PT2大于像素点PX3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的值:第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G[J:0]变大则可调数据PT2应当调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G[J:0]变小则可调数据PT2应当调小。
参见图11,像素点PX1至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构成了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像素点PX1之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所匹配的灰度数据B[J:0]及像素点PX2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像素点PX3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像素点PXN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图11中所有像素点PX1至PXN各自的所谓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三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1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2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这个最大的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3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至这个最大灰度数据可能是像素点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为例,假设它是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调数据PT3大于第三集合中任意某个像素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自然大于最大的灰度数据。允许本范例中的可调数据PT3不超过上限值MX。可调数据PT3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大则可调数据PT3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越小则可调数据PT3越小。可调数据PT3可命名为第三可调数据。
参见图11,本范例涉及到电流调节方法。定义可调数据PT3,它的值大于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如可调数据PT3大于像素点PXN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的值:第三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B[J:0]变大则可调数据PT3应当调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B[J:0]变小则可调数据PT3应当调小。
参见图12,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该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1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四比较结果A4。只有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四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低于可调数据PT1、但是倒序数据Q1[0:J]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本范例中其实比较器201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1[0:J]与可调数据PT1、灰度数据R[J:0]来比较。而在可替代性的实施例中如果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1、但倒序数据Q1[0:J]大于等于第一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四比较结果A4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2,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该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2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五比较结果A5。只有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五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低于可调数据PT2、但是倒序数据Q2[0:J]大于等于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本范例中其实比较器202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2[0:J]与可调数据PT2、灰度数据G[J:0]来比较。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2、但倒序数据Q2[0:J]大于等于第二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五比较结果A5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2,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利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该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和一个可调数据PT3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打散状的第六比较结果A6。只有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或者是第六个数据比较模块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低于可调数据PT3、但是倒序数据Q3[0:J]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本范例中其实比较器203实质上是在将倒序数据Q3[0:J]与可调数据PT3、灰度数据B[J:0]来比较。而在替代性的实施例当中如果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不超过可调数据PT3、但倒序数据Q3[0:J]大于等于第三个数据比较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第六比较结果A6才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2,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计数器CNT1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但低于可调数据PT1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2,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计数器CNT2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但低于可调数据PT2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2,可选实施例中,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计数器CNT3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但低于可调数据PT3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2,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T1若计数器CNT1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1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2,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T2若计数器CNT2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2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2,替代性范例中,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T3若计数器CNT3之计数值的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但不超过可调数据PT3时,像素点中恒流源输出的驱动电流IS将流经负载L。
参见图11,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集合中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2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为例,假设它是第一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第一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2的灰度数据R[J:0]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例如所述的像素点PX2的灰度数据R[J:0]的值越小,则相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局部时间就是循环周期内所有的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时间之和。假设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且时段的个数2的Z次方是已知的,那么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局部时间大体上就是2的Z次方这么多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的时间之和。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其实就是循环周期内由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构成的一个局部时间段。
参见图11,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集合中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3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为例,假设它是第二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第二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3的灰度数据G[J:0]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例如所述的像素点PX3的灰度数据G[J:0]的值越小,则相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局部时间就是循环周期内所有的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时间之和。假设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且时段的个数2的Z次方是已知的,那么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局部时间大体上就是2的Z次方这么多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的时间之和。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其实就是循环周期内由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构成的一个局部时间段。
参见图11,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集合中以随机选择的像素点PXN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为例,假设它是第三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第三集合当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如像素点PXN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例如所述的像素点PXN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小,则相对应的所述驱动电流IS在包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局部时间就是循环周期内所有的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时间之和。假设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而且时段的个数2的Z次方是已知的,那么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局部时间大体上就是2的Z次方这么多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的时间之和。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其实就是循环周期内由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构成的一个局部时间段。
以上通过说明和附图的内容,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但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Claims (38)

1.一种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及恒流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设为互不交叠;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通电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该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该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显示算法,其特征在于:
该负载包括为像素点配备的一个电阻。
9.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级像素点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该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和该总可调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级像素点发送通讯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模块在设定该总可调数据时,检测每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要求该总可调数据大于任意一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基色光源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低。
14.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利用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利用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且不超过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多级像素点串联连接,以改变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级像素点发送通讯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19.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串或多串显示组串并且每串显示组串均包括串联的多级像素点;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设为互不交叠;
在单个像素点中: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由一个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和该总可调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同一显示组串中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总集合,总集合中存在最大的灰度数据,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个显示组串发送通讯数据;
控制模块在为任意指定的显示组串设定该总可调数据时,由控制模块检测该指定的显示组串中每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要求:
为该指定显示组串设定的该总可调数据,需大于该指定显示组串中任意一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基色光源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的位数为8位;以及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256个时段。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以改变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该总可调数据的方式,来同步调节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25.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串或多串显示组串并且每串显示组串均包括串联的多级像素点;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负载、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源,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设为互不交叠;
在单个像素点中: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由一个第一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一计数器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二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二计数器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由一个第三计数器计数,当其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基色光源流经有驱动电流,第三计数器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器之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为每级像素点配备有通讯模块,用于接收通讯数据;
发送给各级像素点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各自的灰度数据及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显示组串中:
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个控制模块向各个显示组串发送通讯数据。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以改变同一显示组串当中各级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可调数据方式,来同步调节同一显示组串中各级像素点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30.一种电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提供该驱动电流的恒流源,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显示时间设为互不交叠;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该电流调节方法还包括: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串联的所有像素点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总集合,该总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随着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
该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每个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小。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计数值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二计数值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三计数值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像素点的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如果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该总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总可调数据跟随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总可调数据越小;
该总可调数据大于总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
34.一种电流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像素点中的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单个像素点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以及提供该驱动电流的恒流源;
第一、第二和第三基色光源中的任意一者被通电点亮时,则将恒流源提供的驱动电流切换至流经该任意一者;
每个显示循环周期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基色光源的点亮时间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该电流调节方法还包括:
将多级像素点予以串联连接,设定串联的所有像素点的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一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二集合,所有像素点的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构成第三集合;
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一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二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大,而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驱动电流在含全部第三子时间单元的局部时间内的平均值越小。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计数值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一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二计数值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二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第三计数值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计数一次,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时,第三基色光源被驱动电流点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任一第一子时间单元,当第一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一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一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像素点的一负载;
在任一第二子时间单元,当第二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二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二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在任一第三子时间单元,当第三计数值颠倒后的倒序数据不低于第三基色光源的灰度数据、但低于一个第三可调数据时,驱动电流流经该负载。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可调数据跟随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大、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可调数据越小;
第二可调数据跟随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大、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可调数据越小;
第三可调数据跟随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大、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可调数据越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可调数据大于第一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第二可调数据大于第二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第三可调数据大于第三集合中最大的灰度数据。
CN202011529956.2A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Active CN114724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9956.2A CN1147244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9956.2A CN1147244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4494A CN114724494A (zh) 2022-07-08
CN114724494B true CN114724494B (zh) 2023-08-18

Family

ID=82229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9956.2A Active CN114724494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24494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25A (ja) * 1993-07-09 1995-01-31 Toshiba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1999031560A2 (en) * 1997-12-17 1999-06-24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Digitally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KR200331427Y1 (ko) * 2003-07-16 2003-10-30 (주)이노셈코리아 고휘도 알지비 엘이디 조명장치의 엘이디 모듈.
EP1496493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WO2007028275A1 (fr) * 2005-09-07 2007-03-15 Zte Corporation Circuit de generation d'impulsion et circuit qui met en oeuvre une echelle des gris pour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n utilisant le circuit de generation d'impulsion
KR20070080375A (ko) * 2006-02-07 2007-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광형 표시 장치
EP1863008A2 (en) * 2006-06-02 2007-12-0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the backlighting system of 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083050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和电路
KR20090007035A (ko) * 2007-07-13 2009-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1996616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基于对像素执行的测试的颜色坐标的权重进行子像素着色
WO2017164080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表示方法
JP2018151666A (ja) * 2018-06-08 2018-09-27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表示装置、表示駆動方法
CN109300429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显示的激光器控制系统
CN11019153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CN110868773A (zh) * 2019-11-20 2020-03-06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三基色显示单元、三基色灯珠以及三基色混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7909B2 (ja) * 2002-10-04 2010-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25A (ja) * 1993-07-09 1995-01-31 Toshiba Corp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1999031560A2 (en) * 1997-12-17 1999-06-24 Color Kinetics Incorporated Digitally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EP1496493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KR200331427Y1 (ko) * 2003-07-16 2003-10-30 (주)이노셈코리아 고휘도 알지비 엘이디 조명장치의 엘이디 모듈.
WO2007028275A1 (fr) * 2005-09-07 2007-03-15 Zte Corporation Circuit de generation d'impulsion et circuit qui met en oeuvre une echelle des gris pour 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n utilisant le circuit de generation d'impulsion
KR20070080375A (ko) * 2006-02-07 2007-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광형 표시 장치
EP1863008A2 (en) * 2006-06-02 2007-12-0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the backlighting system of 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083050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汤姆森特许公司 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方法和电路
KR20090007035A (ko) * 2007-07-13 2009-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1996616A (zh) * 2009-08-24 2011-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基于对像素执行的测试的颜色坐标的权重进行子像素着色
WO2017164080A1 (ja) * 2016-03-23 2017-09-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表示方法
JP2018151666A (ja) * 2018-06-08 2018-09-27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駆動装置、表示装置、表示駆動方法
CN109300429A (zh) * 2018-12-07 2019-02-0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显示的激光器控制系统
CN11019153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CN110868773A (zh) * 2019-11-20 2020-03-06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三基色显示单元、三基色灯珠以及三基色混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24494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1539B (zh)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US6646654B2 (en) Modulation circuit, imag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modulation method
CN104115564B (zh) 具有嵌入式反馈的串行照明接口
US8493004B2 (en) I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multiple LEDs
US78594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an active matrix display panel
CN110400539A (zh) 像素电路以及驱动电路
JP2010177531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制御装置
CN110088824A (zh) 光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2397015B (zh) 驱动装置、显示控制芯片及显示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CN116312402B (zh) 一种mini LED背光驱动方法
CN110784962B (zh) 级联式照明系统和照明方法
CN102157130A (zh) Led驱动集成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方法
TWI550575B (zh) 發光元件控制電路及控制方法
TW201325314A (zh) 發光二極體之驅動電路及其方法
TWI488164B (zh)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驅動系統與其驅動方法
CN115968492A (zh) 显示驱动电路及方法、led显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24494B (zh)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CN114664229B (zh)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CN214381497U (zh) 一种可任意串并的数字led模块
CN113891523B (zh) 适用于脉动电压的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系统、方法
JPH08263009A (ja) 表示装置の動作方法および構造
CN104582108A (zh) Led驱动集成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方法
CN117275390A (zh) 驱动装置、驱动芯片、驱动方法及显示系统
US20010048419A1 (en) Method of gray scale generation for displays using a binary weighted clock
CN211047304U (zh) 车用led显示灯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