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4229B -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 Google Patents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4229B
CN114664229B CN202011526445.5A CN202011526445A CN114664229B CN 114664229 B CN114664229 B CN 114664229B CN 202011526445 A CN202011526445 A CN 202011526445A CN 114664229 B CN114664229 B CN 114664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ulse width
width modulation
counte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264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4229A (zh
Inventor
费小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 Silico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264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4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4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4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4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4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发光二极管均匹配有灰度数据且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相配对。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和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为打散状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为各主脉宽调制模块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设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顺序脉冲信号,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Description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照明显示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到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以及相对应的驱动装置和驱动芯片。
背景技术
在光源的恒流驱动领域,惯用的脉冲调制技术是在确定时间段内改变光源通电或光源关断的时间宽度,同时设定光源通电期间流经光源的电流是恒流值,藉此实现流经光源的平均电流的改变。若驱动光源的电流源所流出的输出电流是固定的,则光源的驱动称之为电流固定式驱动。若驱动光源的电流源所流出的输出电流是可变的,则光源的驱动称之为电流可编程式的驱动模式。挑战在于如何便捷的实现光源电流的动态调节。
现有技术中灰度数据传输通常是使用四根通信线进行级联,使用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及载入信号线和输出使能信号线是最典型的四线通信范例。无论是四线通信或仅使用时钟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的两线通信还是其他数量的多线通信,皆要求不同信号线上传递的不同属性的信号之间具有非常严格的时序配合关系,方可实现通信过程。在替代多线通信的应用范例中是单线串行传输方案,单线传输顾名思义仅需单根通信线,优势是布线简单并摆脱了传统多线通信所引发的时序配合掣肘。在光源的恒流驱动领域,面对光源数量庞大和光源配套的灰度数据量较大时,亟待设计出更具灵活性的驱动模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有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和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进行比较,以形成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中,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上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亦配置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利用比较器,将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一路比较信号,正整数K满足1≤K≤N;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中,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上述驱动装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
上述驱动装置: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流向每级驱动装置的串级电流相等;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驱动装置:由一个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该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由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及电势参照端,在每级驱动装置中:
每路发光二极管均通过相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所述负载亦通过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
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所述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所述负载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上述驱动装置: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驱动装置:多路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均不相同。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芯片,包括如前文内容所言的驱动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系统,包括在供电方式上串联成列的多级驱动装置;
每级用于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装置包括: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可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有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和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进行比较,以形成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中,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则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在该显示系统中: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上述显示系统,在每级驱动装置中:
还包括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亦配置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利用比较器,将主脉宽调制模块MK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一路比较信号,正整数K满足1≤K≤N;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中,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受其控制的一负载流过有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显示系统: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
上述显示系统: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显示系统:由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由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由控制器来确定预设数据的值。
上述显示系统:在每级驱动装置中,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及电势参照端;
每路发光二极管均通过相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所述负载亦通过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
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所述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所述负载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上述显示系统: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显示系统:所有驱动装置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集合,集合中存在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预设数据越大、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预设数据越低、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低。
上述显示系统:每级驱动装置还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考端间连接有电容器件。
上述显示系统:多路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用于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点亮,包括:
提供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为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为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和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进行比较,以形成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中,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过所述恒流单元提供的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有多路脉冲信号,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并且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上述方法:提供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具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利用比较器,将主脉宽调制模块MK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一路比较信号,正整数K满足1≤K≤N;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中,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方法:预设数据大于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三者的颜色选自于三基色,还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一个恒流单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各自均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分别配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计数器;
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予以比较,形成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当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予以比较,形成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当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予以比较,形成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当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第三计数器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来触发进行计数;
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
上述驱动装置:含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任意一者具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路比较信号,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路比较信号,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路比较信号,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受其控制的一负载流过有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上述驱动装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用于匹配给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上述驱动装置: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流向每级驱动装置的串级电流相等;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驱动装置: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由控制器确定预设数据的值。
上述驱动装置: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而且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第一、第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各自的计数器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来触发进行计数,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得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上述方法: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具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路比较信号,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路比较信号,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路比较信号,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方法:利用数据传输模块接收通讯数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该预设数据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方法: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调节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共有的每个循环周期均被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又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换而言之:也可以说每个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对应分别用于布置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各自的有效逻辑值。
上述驱动装置:含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具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路比较信号,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路比较信号,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路比较信号,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上述驱动装置:多级驱动装置串联,通讯数据包括发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驱动装置:由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由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由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上述驱动装置: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且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一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二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三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驱动装置: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
第一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第二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第三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方法,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并且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进行比较,形成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共有的每个循环周期被划分成多个时段;
将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每个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对应分别用于布置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各自的有效逻辑值。
上述方法: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具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一个预设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路比较信号,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路比较信号,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利用比较器,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所提供的倒序数据和该预设数据来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路比较信号,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上述方法:利用数据传输模块接收通讯数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该预设数据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匹配的灰度数据。
上述方法: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附图说明
为使上述目的和特征及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阐释,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参照以下附图之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图1是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并且各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相同的范例。
图2是驱动装置带有主脉宽调制模块和副脉宽调制模块的可选实施例。
图3是驱动装置之主脉宽调制模块可用数据比较器产生脉宽调制信号。
图4是不同的灰度数据使得脉宽调制信号之有效逻辑值的分布也不同。
图5是驱动装置之副脉宽调制模块可使用数据比较器来产生比较信号。
图6是以三路脉宽调制信号为例来阐明它们的有效逻辑值相互不交叠。
图7是随着灰度数据的变化则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也随之变化。
图8是以三路比较信号为例来阐释控制信号的产生机制和可能的波形。
图9是预设数据大于驱动装置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图10是各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本级的通讯数据和转发通讯数据。
图11是驱动装置带有诸多主脉宽调制模块和诸多副脉宽调制模块的实施例。
图12是计数器经过直接计数的原始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
图13是根据倒序数据和预设数据以及灰度数据来产生比较信号的可选范例。
图14是根据倒序数据和预设数据以及灰度数据来产生比较信号的其他范例。
图15是驱动装置之各副脉宽调制模块使用不同的预设数据来产生比较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获得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本申请中主节点可将通讯数据发送给从节点如各驱动装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通信允许采用标准化的通信协议或定制的非标准化通信协议。主从节点各自皆配置有用于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或者称通信模块。当前较为通用的数据通信是采用多条传输线例如用四根来实现通讯信号的传输:时钟信号线及数据信号线和载入信号线及输出使能信号线共同工作,通讯数据分别依次串行传输下去并由四线信号相互配合实现对各级联的从节点进行控制。仅仅使用数据线和时钟线及锁存线合计三条线的通信协议亦是显示技术的主流通信方案。当然也允许采用双线传输,数据线及时钟线的双线传输是数据线条数与传输速率的折中。尽管通用的多线协议适用于主节点和诸多级联连接的从节点之间的通信并传递通讯数据,但替代的单线通信技术更适合通讯数据的传输,单线协议的优势是级联数据的传输仅需单条数据线。在单线传输方面又以归一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或归零码编码格式的数据传输最为常见,曼彻斯特码亦归属于单线传输方案。单线传输条件下的通信模式通常要求从节点具有数据转发功能:譬如每个从节点收到主节点传输过来的通讯数据时需要先提取属于自身本节点的数据源、将不属于本节点的其它数据源转发给与其级联连接的后级从节点。通信方面要求驱动装置IC1至ICX之间是级联连接关系。
参见图1,电源输入端VCC通常定义为驱动装置ICX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电源供应端则总输入电流是从电源输入端VCC流入的。与此相对的电势参考端GND通常定义为驱动装置ICX的电位参考地端则总输出电流是从电势参考端GND流出的。在业界驱动装置除了可设计成分立形式的驱动电路外还可以设计成集成度高的驱动芯片。本申请将在通信和供电及驱动模式等方面介绍驱动装置IC1至ICX,注意X是取正整数。
参见图1,诸多级联驱动装置在供电途径上被设置成一列或多列。每一列中作为列首的第一个驱动装置IC1的电源输入端VCC耦合到电源正极VP,与此相对的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的电势参照端GND耦合到电源负极VN。每一列中还设置后一个驱动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前一个驱动装置的电势参照端。在本范例中如在第一列中设置第二个驱动装置IC2的电源输入端VCC耦合到相邻的第一个驱动装置IC1的电流流出端也即电势参照端GND。第一列中设第三个驱动装置IC3的电源输入端VCC连到相邻的第二个驱动装置IC2的电流流出端也即电势参照端GND。以及再例如可在第一列中设置第四个驱动装置IC4的电源输入端VCC耦合到相邻的第三个驱动装置IC3的电流流出端也即电势参照端GND。第一列中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的电源输入端VCC连到未展示的倒数第二个驱动装置的电流流出端即电势参照端GND。再例如第一列中设置未展示的倒数第二个驱动装置的电源输入端VCC耦合到未展示的倒数第三个驱动装置的电流流出端即电势参照端GND。藉此可知:多个驱动装置在供电关系上每一列当中后面驱动装置的电源输入端耦合到相邻前面驱动装置的电势参照端,直至每一列当中所有的驱动装置都串接或曰叠加在外部供电电源正极VP和负极VN间。作为可选项还可在每个驱动装置的电源输入端VCC和电势参照端GND间设置电容CZ。认为每一列当中将前一个驱动装置的输出电流等效视为相邻后一个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或认为每一列中所有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均是相等的,这是由所有驱动装置IC1至ICX之串联结构所决定的。
参见图1,现有技术可能会要求在每列驱动装置如第一列的供电线路上设置电流源模块以将第一列中的各驱动装置IC1至ICX的输入电流维持在预定值,例如可在供电电源的正负极间串联起各驱动装置IC1至ICX和电流源模块。每列驱动装置中任意一者的输入电流等于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左侧第一列和右侧第二列均如此。现有技术使用的电流源模块可以是电流固定式的、也可以是电流可调节式的,电流源模块接收的电流调节数据用于改变电流源模块输出的电流并也随之同步改变驱动装置的电流。
参见图1,现有技术使用电流源模块会存在难以克服的各种弊端。首先电流调节数据属于通讯数据的一部分,会额外占用通讯数据的部分数据位而导致数据臃肿,同时也降低发给各驱动装置的通讯数据的数据刷新率。再者电流源模块本身也还会带来额外的高成本负担尤其是它所要求的电流精度非常之高。另外电流源模块相对于串接的各驱动装置而言属于功能性质完全不同的电子元件,正极VP和负极VN间的外部供电电源的电压波动在绝大部分场景下会由电流源模块来承担,电流源模块易过热和被损坏。注意现有技术的电流源模块未展示在图中,但是非常有必要摒弃掉存在着种种弊端的电流源模块。
参见图1,仍然以级联的多级驱动装置IC1至ICX来阐释说明。注意前文记载的级联驱动装置IC1至ICX在供电方式上设成列的形式即它们串联连接。主节点向各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且主节点可用服务器或微处理器等类似的数据发送端。向以级联形式出现的诸多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时:前一级或上一级驱动装置之信号输出端DO可设置成通过耦合电容C耦合到后一级或下一级驱动装置之信号输入端DI。
参见图1,驱动装置IC1至ICX在通信方式上为级联连接形式。第一列中作为列首的第一个驱动装置IC1的信号输入端DI接收例如主节点之通讯数据。第一列中还设置前级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后级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入端DI。例如在第一列中设置第二个驱动装置IC2的信号输入端DI耦合到相邻的第一个驱动装置IC1也即前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出端DO。在诸多驱动装置的级联方面依此类推,例如在第一列中设置第三个驱动装置IC3的信号输入端DI耦合到相邻的第二个驱动装置IC2也即前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出端DO。在诸多驱动装置的级联方面依此类推,例如在第一列中设置第四个驱动装置IC4的信号输入端DI耦合到相邻的第三个驱动装置IC3也即前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出端DO。第一列中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如果是诸多驱动装置的末级驱动装置则其信号输出端DO可以浮空,列尾驱动装置ICX若不是诸多驱动装置的末级驱动装置则其信号输出端DO可以继续向后级传递通讯数据。
参见图1,驱动装置IC1至ICX在通信方面仍为级联连接形式。第二列中也设置前级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后级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入端DI。例如在第二列中设置第二个驱动装置IC2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相邻第一个驱动装置IC1也即后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入端DI。在诸多驱动装置的级联方面依此类推,例如在第二列中设置第三个驱动装置IC3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相邻第二个驱动装置IC2也即后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入端DI。在诸多驱动装置的级联方面依此类推,例如在第二列中设置第四个驱动装置IC4的信号输出端DO耦合到相邻第三个驱动装置IC3也即后一级驱动装置的所谓信号输入端DI。第二列中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允许接收源自第一列驱动装置中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输出的通讯数据,同样的第二列中作为列尾的最后一个驱动装置ICX也允许接收源自主节点的通讯数据。左侧第一列之通讯数据是从列首向列尾的方向传递,右侧第二列之通讯数据是从列尾向列首的方向传递。
参见图2,驱动装置之数据传输模块COM具有解码功能,包含解码器并能够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例如驱动装置可以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第一类数据或者是可以译码出第二类数据。事实上无论是第一类数据还是第二类数据都是由解码器将通讯数据当中具有预设编码规则的信号还原为普通的二进制数据,被还原的数据在用途上略有区别所以命名规则也存在着差异。数据传输模块COM实质上就是业界所言的可以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口电路或称通信模块。通讯数据GS中的第一类数据例如是包括含占空比信息的灰度数据或脉冲宽度调制数据而第二类数据则包括预设数据。
参见图2,配置可提供驱动电流IS的恒流单元CS。驱动电流IS之大小值的调节方案是多样化的。假设驱动装置ICX所解码出的并分配给恒流单元CS的第二类数据包括电流微调数据,数据传输模块COM接收通讯数据GS时用来解码出第二类数据如电流微调数据且电流微调数据用来微调或调节恒流单元之恒定电流IS的大小值。即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收取含第二类数据的通讯数据,部分第二类数据配给恒流单元CS。利用二进制数值来微调电流值的技术方案在业界被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本申请不再赘述。图中未展示用电流微调数据来微调驱动电流的范例,是因为本申请下文内容介绍的实施例不依赖电流微调数据也可以调节驱动电流的平均值:所以尽管利用电流微调数据来调节驱动电流的大小值适用于本申请,但用于改变驱动电流大小的电流微调数据却不是必须的。毕竟电流微调数据会额外挤占通讯数据GS的部分数据位而导致数据臃肿,也拉低了通讯数据的传输速度并且还可能与视频显示系统要求的高数据刷新率背道而驰。
参见图2,恒流单元CS或电流源又称恒流源模块(Current Source)并将所产生的稳定的基准电流或恒定电流视为驱动电流IS。负载或光源和恒流源模块串联能将它们的电流稳住并实现恒流控制之目的。或由电流镜结构来匹配恒流源模块使流过电流镜的电流要么等于基准电流要么和基准电流成比例关系,电流镜(Current Mirror)是恒流源模块的特定形式且它的镜像电流与输入的基准电流相等或成比例,特点是流经电流镜的镜像电流是对输入给它的基准电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复制或说拷贝。则使镜像电流流过负载或光源也可以对负载或光源实施恒流驱动。在本申请中但凡能够产生稳定基准电流或说恒定电流的电路均可归属到恒流单元CS的定义之列,类似于电压电流转换器等恒流源模块都是恒流单元或电流源的可选范例。藉此可知图中所示的产生恒定输出电流的恒流单元或电流源之电路拓扑结构实质上不唯一而是多样化的。
参见图2,允许驱动装置和其他通信电路之间相互级联也允许驱动装置之间相互级联因此它们均具备数据转发功能。驱动装置的核心功能之一是驱动与之配套的单路光源或多路光源并按要求进行显示驱动。驱动装置配置的数据传输模块具有解码器,按照预设的通信协议对输入的串行数据予以解码并从接收的通讯数据中译码出各类数据。在可选范例中以带有的数据解码功能和数据转发功能为例,来阐释数据传输模块COM接收通讯数据和转发通讯数据的机制。信号输入端DI接收外部提供的通讯数据,解码器需要解码或译码出通讯数据中携带的这些数据信息,数据解码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将驱动装置无法直接使用的预编码格式的数据还原成常规的容易被识别和执行的二进制码。译码得到的二进制码可被暂存到寄存器当中,考虑到寄存器的数据刷新可能比较快并时常在更新则可用另外的缓存空间或锁存器来保存解码的数据。曼彻斯特编解码技术或归一码编解码技术及归零码编解码技术等编码格式适用于数据传输模块COM的单线数据传输方案或通信协议。
参见图2,由所谓数据传输模块COM承担数据再生或曰数据转发、完成所谓的数据转发任务譬如向后级驱动装置传递通讯数据。数据传输模块COM最简单的转发模式是透传即允许信号输入端DI接收到的通讯数据直接从信号输出端DO输出,级联连接的驱动装置或者其他的通信电路再按照地址分配规律各自分别从单根数据线上提取到与自身地址相符的并属于自己的通讯数据。而作为替代性的转发方案,需要配合统计属于每级驱动装置的数据数目,每一级驱动装置在每一帧通讯数据中撷取到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之后便将它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其级联的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后一级通讯数据接收方可以是后级驱动装置或者其他的通信电路。例如每一级驱动装置需要配合统计归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的总比特数是否被完整的接收,统计结果是一旦属于本级驱动装置的通讯数据被译码和完整的接收则会触发数据传输模块COM将信号输入端DI接收的通讯数据从信号输出端DO转发出去。数据转发过程还允许对数据进行整形:因为通讯数据在多级驱动装置的转发阶段存在信号衰减问题,驱动装置的级联数目越多则信号失真衰减得愈厉害所以转发通讯数据时可对其进行整形。如归零码或归一码要求每位通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其高电平或低电平满足预定的占空比,为了保障通讯数据不衰减,传输过程中会重构每位通讯数据之高电平或低电平的占空比。整形转发相当于:具有预定占空比的每位数据先被数据传输模块COM接收和解码,数据传输模块COM对每位数据之占空比进行修调直至其占空比恢复成预定占空比。也即数据传输模块COM信号输入端DI所接收的每位数据的预定占空比和数据传输模块COM的信号输出端DO转发输出的每位数据的实际占空比是近乎相等的,通过对数据进行整形挽回信号衰减失真。作为替代性的转发方案还可以为数据传输模块COM配置编码器并采用再编码技术来实现转发:通讯数据被解码并暂存到数据传输模块COM之存储介质后,再由能够重新对二进制数据实施再编码的编码器将暂存数据重新编码予以输出,这种数据被译码保存和按照预定编码格式再编码输出的中继作用保证了数据能顺利传递。数据传输和转发属现有技术的范畴。
参见图2,驱动装置ICX包括有电源输入端VCC和电势参考端GND,设置串联在电源输入端VCC与电势参考端GND间的二极管D1至D3和恒流单元CS。注意电流从电源输入端VCC流入和从电势参考端GND流出。驱动装置ICX作为驱动设备譬如是可以对白光二极管或各颜色发光二极管等这类光源实施恒流驱动的驱动电路,再譬如可以是管理像素点之三基色混色的像素管理电路。在业界驱动装置ICX除了包括上文提及的各种组成部分之外,作为可选项而非必须项:还允许驱动装置ICX集成过温保护或启动保护或静电保护或瞬时电压保护或尖峰电流泄放电路等保护电路和带隙电路,及集成振荡器和上电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及通信电路等。实质上驱动装置ICX较佳的应设计成集成度高的驱动芯片尤其是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因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的常规技术方案为业界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不再对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赘述。注意图中是以三路发光二极管作为范例来解释本案的发明精神,但光源数量不受限于三路而是任意的多路。
参见图2,根据格拉斯曼定律和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标准色度图,照明和显示系统中需要将像素点的基准颜色分量分配在预定的强度范围,视觉系统能够感知的所有颜色基本上都能够依赖基色的灰度变化和基色的混色叠加获得。随着照明显示技术的发展及摄影器材的性能改善,对显示屏的性能要求同样也越来越高,如业界流行用高速摄像机来扑捉精彩的画面动作,那么播放时就需要具有较高刷新率的显示屏来与之配合。显示屏的刷新率主要与灰度数据的位数以及灰阶时钟相关,高刷新率可通过降低灰度数据的位数或增加灰阶时钟来实现。降低灰度数据的位数相当于牺牲分辨率而使得画面劣质化,考虑到元器件的实际制备工艺条件则单纯增加灰阶时钟所取得的刷新效果非常有限。于是改变灰度的控制方式来提高刷新率的各类手段应运而生。典型的是在循环周期内将发光二极管的一个较长的导通点亮时间打散成若干个较短的导通点亮时间。限定若干个短导通点亮时间的占空比之和仍然等于长导通点亮时间的占空比,维持占空比不变但发光二极管的导通频率却增加了所以相当于采用了增频模式并间接提高了刷新率。该思想适合本申请。驱动电路之脉宽调制模块需根据灰度数据形成脉宽调制信号,灰度数据确定脉宽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即脉宽调制信号表征灰度数据所携带的占空比信息。
参见图2,基于解释说明的便捷性而示意了三路发光二极管,应当理解具体的光源数量不构成任何限制而仅用于参考。假设数据传输模块COM在通讯数据中解码出多组灰度数据则可由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根据分配给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对应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而依据相同的道理则可以获悉可由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根据分配给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及依据相同的道理还可以获悉可由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根据分配给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对应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则驱动电路中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根据与其对应或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形成相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换而言之,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根据分配给每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形成与每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例如三路发光二极管除包括红绿蓝光源外还允许使用白光与基色发光二极管的混合方案,或含两红再加绿或蓝、两绿再加红或蓝甚至是两蓝再加红或绿等替代性的方案,所以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的颜色是任意的。
参见图2,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根据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来形成相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是否流过恒流单元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对应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按照相同原理则其他光源也适合该规律,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是否流过恒流单元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该规律同样也适用于余下的另一路光源,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是否流过恒流单元CS所提供的驱动电流则受控于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注意每路发光二极管允许是单个发光二极管也允许是同色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之串接结构。
参见图2,若驱动装置以本地储存的灰度数据作为显示资源,那么驱动装置完全可以摒弃起到通信作用的数据传输模块COM。相反的是,如果以在线收取灰度数据的模式操作驱动装置则需保留数据传输模块COM。使用本地灰度数据资源往往是对显示内容的丰富程度要求不高的场合:静态显示画面、简单文字或静态广告等。使用外部灰度数据资源则能实时更新显示内容:动态显示画面、视频播放、楼宇亮化或商业照明等。使用本地灰度数据作为显示资源则需要提前将灰度数据烧录至驱动装置之存储介质。
参见图2,尽管每路发光二极管允许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相应的一路恒流单元单独串联连接从而为每路发光二极管单独提供驱动电流,但是也可以采用节省元器件数量和减少芯片面积的替代方案:也即配备公共的恒流单元CS。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关P1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关P2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关P3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再者负载W例如电阻器通过与其对应的控制开关P0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当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电平时,公共的恒流单元CS被启用且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点亮。负载W对应的控制信号A0出现有效逻辑电平时公共的恒流单元被启用,负载W切换到与公共恒流单元CS串联而通电。使用公共恒流单元而不为每路发光二极管设计独立的恒流单元之优势在于:若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均具有自己的独立恒流单元,则三个恒流单元是单个公共恒流单元成本的三倍;另外三个恒流单元彼此之间存在的温度或工艺偏差、失配问题,都容易导致它们提供的几路驱动电流之间不是绝对的相等关系,结果就是产生不期望的颜色偏差等。负载W与所述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并联连接,负载与三路发光二极管均由驱动装置之驱动电流进行恒流驱动。
参见图2,关于各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控制范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例如出现了高电平时则第一开关P1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得该公共的恒流单元CS被启用及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点亮。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时则第二开关P2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恒流单元CS被启用及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点亮。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时则第三开关P3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恒流单元CS被启用及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点亮。负载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时则控制开关P0接通从而进一步使公共恒流单元CS被启用及该负载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通电。每路发光二极管或负载和公共的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照端之间。由于第一开关至第三开关分别受控于第一至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它们在有效逻辑值例如高电平状态下被接通而在非有效逻辑值例如低电平状态下被关断。每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过与其串联的公共恒流单元所提供的恒定电流仍受控于与其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每路发光二极管在脉宽调制信号的周期内的恒流点亮时间仍由与它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来确定。图中任意某个发光二极管和与其串联连接的开关的位置可以对调、负载和与其串联的开关的位置可以对调。甚至可以使用多路选择器等元器件来替代这些与发光二极管、负载串联的开关。如各发光二极管或负载通过多路选择器与恒流单元串联:一旦当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出现了有效逻辑值时,则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会去触发多路选择器将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切换到与恒流单元串联连接,使得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恒流单元提供的驱动电流而被点亮。一旦当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了有效逻辑值时则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会去触发多路选择器将负载切换到与恒流单元串联连接,使得负载流通有恒流单元所提供的驱动电流。且第一开关P1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恒流单元CS对调位置,及第二开关P2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恒流单元CS对调位置,及第三开关P3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两者的串接结构可以和恒流单元CS对调位置,也即图示的灌电流模式修改为拉电流模式:电流从二极管流向恒流单元改为电流从恒流单元流向二极管。电路拓扑结构具有多样性。
参见图3,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有计数器CNT1和比较器101。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1原始计数值Q1[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1[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用比较器101,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和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时,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具有有效逻辑值且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使用第一路脉冲信号CK1触发计数器CNT1进行计数。本范例中倒序数据小于灰度数据之条件可使得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例如高电平。
参见图3,具体而言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所述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单元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相反在低电平时刻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相当于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了第一路发光二极管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用来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大于1,灰度数据最常用的位数是取八位数据也即能够为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提供256阶灰度级,如果灰度数据取十六位则能够为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提供65536阶灰度级。实质上灰度数据的位数并不限制于特定的8或16等,这里记载具体位数只是方便解释。数据的表达方式可参阅由潘松等作者编著的教材EDA技术与Verilog-HDL等文献资料。
参见图3,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有计数器CNT2和比较器102。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2原始计数值Q2[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2[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用比较器102,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和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时,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具有有效逻辑值且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使用第二路脉冲信号CK2触发计数器CNT2进行计数。本范例中倒序数据小于灰度数据之条件可使得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例如高电平。
参见图3,具体而言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所述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单元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相反在低电平时刻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相当于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了第二路发光二极管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可取任意值。
参见图3,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有计数器CNT3和比较器103。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3原始计数值Q3[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3[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3,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用比较器103,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和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时,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具有有效逻辑值且该灰度数据确定了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的总占空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使用第三路脉冲信号CK3触发计数器CNT3进行计数。本范例中倒序数据小于灰度数据之条件可使得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例如高电平。
参见图3,具体而言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在循环工作周期内具有高电平时刻和低电平时刻,例如所述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在高电平时刻可以指示恒流单元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相反在低电平时刻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可以指示恒流单元不再将产生的驱动电流提供给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相当于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确定了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例如蓝色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周期内的点亮时间和熄灭时间。表示灰度数据比特位数的正整数J可取任意值。
参见图3,在可选的范例中为第一至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3分配的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CK1、CK2、CK3设置成一组顺序脉冲信号。设计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例如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下一个轮回的循环。而在下一个轮回中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另一个轮回的循环。顺序脉冲信号允许由顺序脉冲分配器或者是顺序脉冲产生器在时钟信号的触发下来产生。第一路至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电平设为不重叠即三路发光二极管不同时点亮。结合图6和图7。前述三路光源构成像素点。
参见图3,传统的增频模式通常要求使用较为复杂的逻辑电路来将将较长的导通点亮时间予以打散。在内置有巨量像素点数目的显示屏场合,复杂的电路不仅导致逻辑运算容易出错的弊端,亦会消耗过多的功耗和产生极大的热量。显示屏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是二极管光源存在闪烁感和显示内容不正确等低质量显示效果,显示屏的超高发热量除了浪费能源外还降低了显示屏使用到的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再者在多基色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混色场景当中,即便采用增频模式,也很难在每个像素点中对每种基色颜色进行灵活的导通时间分配并自由分配每种基色光源的功率占比,像素点的色彩变化细腻度和图象变化逼真度存在缺陷。当前技术的影像处理能力亟待改善而图中范例旨在解决这些弊端。
参见图2,作为可选项驱动装置ICX包括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和包括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以及包括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三个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三者可分别输出比较信号A1和比较信号A2以及比较信号A3。三路比较信号通过或门108来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个控制信号A0而该控制信号A0操作控制开关P0的关断或接通。需值得注意的是如图所示的虚线150内的部分例如若干副脉宽调制模块及或门等均可以从驱动装置中摒弃掉:如不需要动态调节驱动电流IS的电流平均值,控制开关P0和与其串联的负载也摒弃。典型的如驱动装置及配套光源作为独立像素点,此时单个驱动装置就可以直接作为显示点而独立运行,例如呼吸灯等应用场景。反之若需要动态调节驱动电流的电流平均值则需要保留虚线150内的各电路。换言之,图中那些副脉宽调制模块及或门和负载及控制开关等只是驱动装置的可选项但非必须项。主脉宽调制模块和副脉宽调制模块的命名只是为了来区分彼此,亦可分别命名为主脉宽调制模块和次脉宽调制模块。
参见图4,假设正整数J等于7,则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具有256个高电平脉冲且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之计数器CNT1在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的每个循环周期内会被触发计数256次,即2的八次方之计算结果。本图只展示了第一路脉冲信号但没有列出余下的第二和第三路脉冲信号:暂以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的作为代表来示意性的展示脉宽调制信号的波形随着灰度数据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趋势。
参见图4,灰度数据R[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1[0:7]。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范例假设灰度数据为R[7:0]=00000010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1的粗略波形如图所示:只有Q1[0:7]小于R[7:0]时,所述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1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二范例假设灰度数据为R[7:0]=00011101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2的粗略波形如图所示:只有Q1[0:7]小于R[7:0]时,所述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2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三范例假设灰度数据为R[7:0]=01001111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3的粗略波形如图所示:只有Q1[0:7]小于R[7:0]时,所述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3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四范例假设灰度数据为R[7:0]=01111111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4的粗略波形如图所示:只有Q1[0:7]小于R[7:0]时,所述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4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第五范例假设灰度数据为R[7:0]=11101000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5的粗略波形如图所示:只有Q1[0:7]小于R[7:0]时,所述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5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根据该些实施例可知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所产生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在每个循环周期内的有效逻辑值譬如高电平呈现为离散型的分布,第二路和第三脉宽调制信号同样如此。需要强调的是本范例仅仅是假设正整数J等于7即八位灰度数据为例的波形,实质上灰度数据的位数或曰分辨率发生改变或灰度数据本身的值发生改变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波形。灰度数据之值越大则所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出现的有效逻辑值也越多以及占空比也越大。
参见图5,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配置有计数器CNT1和比较器201。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1原始计数值Q1[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1[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5,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1。只有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或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该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1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它的数据位数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的数据位数相同。比较器201实质上是在将该倒序数据Q1[0:J]与预设数据VA、灰度数据R[J:0]来比较。允许预设数据不超过一个上限值如上限值和灰度数据位数相同,该二进制上限值的所有比特位数据均为1。例如上限值的位数和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的位数相同。本范例中倒序数据小于预设数据以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也允许倒序数据小于等于预设数据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1[0:J]支持这两种方案。
参见图5,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配置有计数器CNT2和比较器202。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2原始计数值Q2[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2[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2[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2[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5,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2。只有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或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该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2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它的数据位数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的数据位数相同。比较器202实质上是在将该倒序数据Q2[0:J]与预设数据VA、灰度数据G[J:0]来比较。在本实施例当中如果该倒序数据小于预设数据以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也允许倒序数据小于等于预设数据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2[0:J]支持这两种方案。
参见图5,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配置有计数器CNT3和比较器203。本范例需将计数器CNT3原始计数值Q3[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Q3[0:J]。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低、换而言之直接计数的计数值Q3[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3[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5,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3。只有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或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该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3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亦是二进制的数据并且它的数据位数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的数据位数相同。比较器203实质上是在将该倒序数据Q3[0:J]与预设数据VA、灰度数据B[J:0]来比较。在本实施例当中如果该倒序数据小于预设数据以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也允许倒序数据小于等于预设数据及倒序数据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3[0:J]支持这两种方案。
参见图5,如果驱动装置ICX选择保留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以及保留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并且保留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三个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三者可分别输出比较信号A1和比较信号A2以及比较信号A3。三路比较信号通过或门108来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所谓控制信号A0而该控制信号A0操作控制开关P0的关断或接通。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为第一至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3分配的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CK1、CK2、CK3设置成一组顺序脉冲信号。第一至第三路脉冲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在第一次计数当中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下一个计数的动作。而在第二次计数中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另一个计数的循环。且第2J+1次计数也仍然是第一路脉冲信号CK1出现高电平后紧接着是第二路脉冲信号CK2随之出现高电平、然后第三路脉冲信号CK3出现高电平并又开始后一个计数的循环。在每次计数动作中三个计数器需各计数一次,所以如果任何单个计数器计数了2J+1这样的次数,三个计数器的总计数次数是2J+1的三倍。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中的任意一者的占空比达到近乎百分之一百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在计数器CNT1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都是输出高电平逻辑,而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在计数器CNT2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也是输出高电平逻辑,及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在计数器CNT3的每次计数并比较的时刻亦是输出高电平逻辑。该范例仅仅只是一种作为阐释说明的特例情况,任一脉宽调制信号的实际占空比仍然是灰度数据决定的,图示的较大占空比并不代表所有情况。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共有的循环周期均被划分成多个时段。如循环周期包括2J+1个时段。每个时段依次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等等:如第一子时间单元T1和第二子时间单元T2及第三子时间单元T3且在时段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在前而第二子时间单元居中及第三子时间单元靠后。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都是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一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都是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二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根据本申请的设计方案可知悉: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但并非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都是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至于哪些第三子时间单元可能会出现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或者出现非有效逻辑值仍然是依赖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
参见图6,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不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按照前述的设计方案可知: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不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按照前述的设计方案可知: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不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亦不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
参见图6,在可选的范例中,计数器CNT1在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计数一次而且分多少个时段就总共计数多少次。计数器CNT2在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计数一次而且分多少个时段就总共计数多少次。计数器CNT3在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计数一次而且分多少个时段就总共计数多少次。可使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参见图7,灰度数据R[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1[0:7]。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R[7:0]=00000010时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1[0:7]低于R[7:0]时,所述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T1,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一子时间单元T1都是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的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7,灰度数据G[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2[0:7]。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G[7:0]=01001111时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2[0:7]低于G[7:0]时,所述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T2,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二子时间单元T2都是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的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7,灰度数据B[7:0]具有比较对象即倒序数据Q3[0:7]。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B[7:0]=01111111时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的粗略波形正如图中所示:只有Q3[0:7]低于B[7:0]时,所述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为有效逻辑值如高电平而在其他情况下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为非有效逻辑值。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若出现有效逻辑值则其有效逻辑值只可能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T3,实质上根据波形可知并非每个第三子时间单元T3都是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的有效逻辑值。本实施例是以八位灰度数据为例来叙述说明,但罗列的灰度数据和波形不构成任何限制。可以认为每个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对应分别用于布置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各自的有效逻辑值。灰度数据选取其他的任意位数时同样也符合该规律。
参见图8,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和一个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1。只有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或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1[0:7]不低于该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1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本方案可以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R[7:0]=00000010以及预设数据VA=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的将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7]和所述预设数据VA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是波形RES1,其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预设数据出现了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1[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数值,则比较结果为比较信号A1,其中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RM1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1[0:7]小于所述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1[0:7]的情况。第一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RM1之高电平的那些时刻显然不会出现比较信号A1的有效逻辑值。列举的具体二进制数值仅仅是基于阐释的便捷性而给出的范例,但不构成任何特定限制:实质上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允许在最大值和最小值间任意选择,最大值是灰度数据或预设数据所有比特位都是1的情况而最小值是灰度数据或预设数据的所有比特位都是0的情况。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的比特位数也不限制于该实施例记载的八位分辨率,而是任意位数的分辨率。
参见图8,倒序数据Q1[0:7]小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7:0]时比较信号A1为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1[0:7]小于等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1[0:7]大于等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7:0]时所述的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1[0:7]支持这两种可选方案。
参见图8,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和所述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2。只有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或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2[0:7]不低于该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2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本方案可以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G[7:0]=01001111以及预设数据VA=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的将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7]和所述预设数据VA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是波形RES2,其中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预设数据出现了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2[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数值,则比较结果为比较信号A2,其中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GM2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2[0:7]小于所述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2[0:7]的情况。第二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GM2之高电平的那些时刻显然不会出现比较信号A2的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8,倒序数据Q2[0:7]小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7:0]时比较信号A2为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2[0:7]小于等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2[0:7]大于等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7:0]时所述的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2[0:7]支持这两种可选方案。
参见图8,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和所述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3。只有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或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小于该预设数据VA、但是倒序数据Q3[0:7]不低于该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3才具有有效逻辑值。根据该方案可以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在假设的范例中灰度数据为B[7:0]=00000010以及预设数据VA=10000000为例。如果单纯的将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7]和所述预设数据VA进行直接比较,那么比较结果是波形RES3,其中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的阴影部分也即非有效逻辑值是因为此时预设数据出现了没有超过该倒序数据Q3[0:7]的情况。但是由于又要求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数值,则比较结果为比较信号A3,其中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的波形BM3则表示着该倒序数据Q3[0:7]小于所述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之数值,因为此时灰度数据出现了高于所述倒序数据Q3[0:7]的情况。第三子时间单元出现了波形BM3之高电平的那些时刻显然不会出现比较信号A3的有效逻辑值。该控制信号A0之粗略波形展示在图中但是该波形只是基于前述假设的灰度数据和该预设数据为前提条件,如果灰度数据或者该预设数据发生了改变,那么该控制信号A0的波形自然也随之改变。
参见图8,倒序数据Q3[0:7]小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7:0]时比较信号A3为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3[0:7]小于等于预设数据VA及倒序数据Q3[0:7]大于等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7:0]时所述的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倒序数据Q3[0:7]支持这两种可选方案。
参见图8,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之比较信号A1和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之比较信号A2以及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之比较信号A3执行或逻辑运算,可以得到前文所言的用于操作负载W的该控制信号A0。负载W可以是电阻或是不发光的常规二极管或者是本领域经常用到的其他有源负载等,其选择是多样化的。
参见图9,多级驱动装置IC1至ICX串联连接,流向每级驱动装置的串级电流相等也即所有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都是相同的,都等于串级电流,这是由它们串联连接的拓扑架构所决定的。由控制器300向各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也可以使用服务器类的数据发送端来代替所述控制器300并由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控制器300检测驱动装置IC1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检测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检测驱动装置ICX所驱动的各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即R[J:0]和G[J:0]和B[J:0]等等。预设数据VA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预设数据优选不超过上限值MX。上限值MX和灰度数据的位数相同且MX的所有比特位数据均为1。由于通讯数据是控制器发送给多级驱动装置的所以控制器自然知晓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控制器发送的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预设数据VA。最佳的方案是由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VA的值。若单个驱动装置直接作为孤立像素点而以独立个体直接运作则无需和其他驱动装置串联,那么可提前烧录所谓预设数据VA给驱动装置且前述上限值的其他替代性称呼也可以命名为设定值或限定值或最大灰度值等。事实上该上限值其实就是任意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的最大灰阶值或最高灰度值或最高灰度等级。
参见图9,在可选范例中控制器300以调整预设数据VA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调大预设数据VA相当于是调高各级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调小预设数据VA相当于是调低各级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驱动电流IS之平均值。预设数据大于任一驱动装置中任一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预设数据VA大于驱动装置IC1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大于驱动装置IC2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大于驱动装置ICX中各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即大于R[J:0]和大于G[J:0]和大于B[J:0]等等。本申请的一个优势是在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的阶段,还近乎是一并让各级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也是在同步改变的,因为各级驱动装置的输入电流同步改变能保证它们之间的输入电流相等的关系不会紊乱。试想某些驱动装置的电流发生改变而另一些驱动装置的电流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的时机不同步,那么电流发生改变的那些驱动装置的输入输出电流就和电流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变的时机不同步的另一些驱动装置之间产生电流紊乱的疑虑。关于调节各级驱动装置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现举例说明:在某个预设数据VA条件下若恒流单元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一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一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一百分比。允许调节各级驱动装置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再举例说明:若改变预设数据VA如调大且恒流单元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二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二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二百分比。继续调节各级驱动装置各自的驱动电流之等效平均值,再举例说明:若改变预设数据VA如调小且恒流单元导通时间占空比为第三百分比,则在循环周期内各路发光二极管和负载的总接通时间为单个循环周期时间的第三百分比,驱动电流平均值为IS乘第三百分比。
参见图9,设定所有的驱动装置即驱动装置IC1至ICX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集合包括了:驱动装置IC1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及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驱动装置IC3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直至集合还包括了驱动装置ICX所驱动的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VA越大、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相反的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VA越低、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譬如在图示的范例中假设驱动装置IC1至ICX中只有该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是整个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其余的任何一个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何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都比该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要小。又因为要求了所谓预设数据VA大于驱动装置IC1至ICX中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则预设数据VA自然也比集合中任何灰度数据都要大且预设数据VA自然比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要大。如果该集合中满足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为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VA越大、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作为相反的趋势仍然是先行假设该集合中满足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为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驱动装置IC2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VA越低、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要求预设数据是跟随着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预设数据越大、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预设数据越低。可见预设数据的值是可动态变化的,预设数据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紧密相关。因此预设数据的其他替代性名称是动态调节数据或浮动数据或可调节数据等。
参见图9,和直接更改驱动电流IS之电流大小值的模式相比,图示的范例中并未微调驱动电流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值,而是借助于调节预设数据的方式,间接的对驱动电流的电流平均值进行调节,但是达到相同的电流调节之目标。取得的优势之一是:在遵从给定的灰度数据的前提下,可对流经光源的等效平均电流进行便捷性的动态调节。
参见图10,以归零码或归一码的数据传输为例:设X级驱动装置级联并为这些驱动装置分别分配GS1-GSX的通讯数据。在数据的传输方面:当第一级驱动装置接收到了输送的通讯数据GS1后,第一级驱动装置还会收到通讯数据GS2-GSX但第一级驱动装置会将通讯数据GS2-GSX转发给第二级驱动装置而保留通讯数据GS1。第二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GS2-GSX但第二级驱动装置亦会将通讯数据GS3-GSX给第三级驱动装置而留通讯数据GS2。同样第三级驱动装置会收到通讯数据GS3-GSX但第三级驱动装置会将通讯数据GS4-GSX转发给第四级驱动装置仅保留通讯数据GS3。依此类推至列尾末级驱动装置ICX接收到通讯数据GSX。藉此可以获悉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连接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参见图10,以分配给第二级驱动装置的通讯数据GS2为例,通讯数据GS2主要包括了灰度数据R[J:0]和灰度数据G[J:0]以及包括灰度数据B[J:0],通讯数据GS2此外还包括余下另一些数据而且另一些数据中至少具有预设数据VA。分配给其他各级驱动装置的通讯数据的数据结构基本上也类似于第二级驱动装置的通讯数据。
参见图10,现以三级驱动装置(X=3的情况)为例,为每级驱动装置分配三十二比特位的通讯数据。第一级驱动装置接收到主节点发来的首批三十二比特数据后,第一级驱动装置接着又接收到了主节点发过来的第二批三十二比特数据,但是鉴于第一级驱动装置所需的总比特数已经达到期望数,第一级驱动装置会将第二批三十二比特数据直接转发给第二级驱动装置。第一级驱动装置又收到主节点发来的第三批三十二比特数据,那么此时第三批三十二比特数据按照转发规则又被转给第二级驱动装置,因第二级驱动装置所需的总比特数已满足,并且此时分配给第二级驱动装置的是第二批三十二比特数据,则第二级驱动装置继续将第三批三十二比特数据转发给第三级驱动装置。注意列举的三十二比特位的通讯数据仅仅作为范例而不构成限制,譬如二十四比特位或者其他位数均可,再者显示屏或其他显示系统使用的驱动装置的级数远远超过举例的三级。
参见图10,控制器300作为主节点将通讯数据发送给各个从节点即级联连接的各级驱动装置IC1至ICX。控制器300的等同设备或替代物包括控制装置、半导体芯片或装载有软件的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器件、状态机、微控制器、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及类似的处理系统。驱动装置又可称显示控制芯片。
参见图11,基于解释说明的便捷性示意出N路发光二极管,应当理解具体的光源数量不构成任何限制而仅用于参考。假设数据传输模块COM在通讯数据中解码出多组灰度数据则可由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根据分配给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对应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1。而依据相同的道理则可以获悉可由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根据分配给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对应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PWM2。及依据相同的道理还可以获悉可由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根据分配给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对应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PWM3。依前文推理同样也还可以获悉可由第四主脉宽调制模块M4根据分配给某第四路发光二极管D4的灰度数据形成与该第四路发光二极管D4对应的第四路脉宽调制信号PWM4。依前文推理同样也还可以获悉第N主脉宽调制模块MN由分配给第N路发光二极管DN的灰度数据来形成与所谓的该第N路的发光二极管DN对应的第N路脉宽调制信号PWMN。藉此驱动装置的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根据与其对应或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来形成相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体而言,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根据分配给每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形成与每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脉宽调制信号。三路发光二极管除包括红绿蓝三基色光源外还允许包括白光发光二极管,或包括两绿再加红蓝等替代方案。若照明显示场景需更多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则三路发光二极管可增加至N路发光二极管,若照明显示场景需少量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则三路发光二极管可削减至一个至两个二极管。
参见图11,驱动装置ICX驱动N路发光二极管D1至DN。其包括了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且驱动装置中任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有计数器CNTK和比较器,计数器CNTK的计数值QK[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可以得到倒序数据QK[0:J],计数值QK[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K[0:J]中的权重越低而且计数值QK[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K[0:J]中的权重越高。前文内容中作为示范而提及的三个计数器CNT1至CNT3是计数器CNTK的典型范例。前文内容中作为示范而提及到的计数值Q1[J:0]至Q3[J:0]是计数值QK[J:0]的典型范例。前文内容中作为示范而提及的倒序数据Q1[0:J]至Q3[0:J]则是所谓倒序数据QK[0:J]的典型范例。
参见图11,进一步而言,任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K利用比较器,将与其配对的那一路发光二极管DK的灰度数据和其计数器CNTK提供的倒序数据QK[0:J]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为打散状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K。正整数K满足1≤K≤N。
参见图11,进一步而言,任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K中,当其计数器CNTK提供的倒序数据QK[0:J]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DK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K为有效逻辑值。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DK是否流通有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DK相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PWMK。
参见图11,进一步而言,任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K的计数器CNTK由相应的一路脉冲信号CKK来触发进行计数,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别所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CK1、CK2…CKN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从而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PWM1-PWMN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前文作为示范提及的三路脉冲信号CK1至CK3是脉冲信号CKK的典型范例。正整数K满足1≤K≤N。
参见图11,作为可选的部分而非必要的部分,驱动装置ICX还包括了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正整数N大于1。且驱动装置中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配置有计数器CNTK和比较器,计数器CNTK的计数值QK[J:0]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可以得到倒序数据QK[0:J],计数值QK[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K[0:J]中的权重越低而且计数值QK[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K[0:J]中的权重越高。
参见图11,进一步而言,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用比较器,将与其对应的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CNTK提供的倒序数据QK[0:J]和预设数据VA比较,可得到比较信号AK。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CNTK提供的倒序数据QK[0:J]低于该预设数据、倒序数据QK[0:J]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该发光二极管DK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AK具有有效逻辑值。计数器CNTK既可以说是为副脉宽调制模块SK配置的又可以说是为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因为允许它们两者共享同一个公共的计数器。事实上它们又可以使用自己独立的计数器:但是此时副脉宽调制模块SK配置的独立计数器和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独立计数器需要由同一路的脉冲信号CKK来触发进行计数,保障两者的计数是同步进行。该比较信号A1至A3亦是比较信号AK的典型范例。同样的要求正整数K满足1≤K≤N。或倒序数据QK[0:J]不超过预设数据、倒序数据QK[0:J]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该发光二极管DK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则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AK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1,进一步而言,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A0,例如比较信号A1、A2、…AN通过或门108来执行所谓或逻辑运算得到该控制信号A0。控制信号A0控制负载W是否流过有驱动电流IS。
参见图11,尽管每路发光二极管允许以一对一的方式与相应的一路恒流单元单独串联连接从而为每路发光二极管单独提供驱动电流,但也可以采用节省元器件数量和减少芯片面积的替代方案,也即配备公共的恒流单元CS。该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关P1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该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关P2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该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关P3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该第N路发光二极管DN通过与其对应的第N开关PN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另外负载W例如电阻器通过与其对应的控制开关P0与所谓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当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电平时,公共的恒流单元CS被启用且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切换到与公共的恒流单元CS串联而点亮。负载W对应的控制信号A0出现有效逻辑电平时公共的恒流单元被启用,负载W切换到与公共恒流单元CS串联而通电。
参见图11,设定所有的驱动装置IC1至ICX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了一个集合。集合包括:驱动装置IC1所驱动的N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驱动装置IC2驱动的N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驱动装置IC3驱动的N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依此类推,直至集合还包括所述驱动装置ICX驱动的N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该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VA越大及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大,相反的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VA越低及驱动电流IS的平均值也越低。设计预设数据是跟随着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的: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预设数据越大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预设数据越低。可见预设数据和集合中最大的那一个灰度数据紧密相关且预设数据的值是可动态变化的。
参见图12,关于计数器CNTK的计数值QK[J:0]颠倒并重新排序的解释:若得到倒序数据Q1[0:J],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低而且计数值Q1[J:0]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的权重越高。MSB表示二进制数据的最高位且具有最高权值而LSB表示二进制数据最低位且具有最低权值。原始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计数值Q1[J:0]中权重最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最低的位置处并且按照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次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次低的位置处并且按照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第三的数值在倒序数据Q1[0:J]中权重倒数第三的位置处并按同理,计数值Q1[J:0]中权重排第Y的数值在数据Q1[0:J]中权重被排在了倒数第Y位的位置处并且为正整数的Y还满足1≤Y≤J+1。
参见图12,原计数值翻转(Reversed)或颠倒后重新排序得到倒序数据。可理解为计数值Q1[J:0]的原始权重是从高到低排序,若权重越高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则倒序数据为Q1[0:J]。以八位数据01001010的假设数据为例它的权重是从高到低,但是如果按照权重从低到高的规则重新排序则可以得到所谓的倒序数据01010010之值。再以四位的假设数据1010为例,它重新排序则得到倒序数据0101。依照倒序规则可以认为原始计数值Q1[J]、Q1[J-1]、Q1[J-2]、……Q1[0]即Q1[J:0]按权重从低到高的规律排序为倒序数据Q1[0]、Q1[1]、Q1[2]、……Q1[J-1]、Q1[J],并记作Q1[0:J]。
参见图13,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1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用比较器301将倒序数据Q1[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1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1再将该倒序数据Q1[0:J]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比较器401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1的输出取反后再和比较器301之输出通过与门210来执行与逻辑运算,那么该与门210的输出就可以等效成前文所言的比较信号A1。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或者该倒序数据Q1[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之值的时候,导致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3,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2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用比较器302将倒序数据Q2[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2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2再将该倒序数据Q2[0:J]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比较器402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2的输出取反后再和比较器302之输出通过与门220来执行与逻辑运算,那么该与门220的输出就可以等效成前文所言的比较信号A2。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或者该倒序数据Q2[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之值的时候,导致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3,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3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用比较器303将倒序数据Q3[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3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3再将该倒序数据Q3[0:J]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比较器403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3的输出取反后再和比较器303之输出通过与门230来执行与逻辑运算,那么该与门230的输出就可以等效成前文所言的比较信号A3。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或者该倒序数据Q3[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之值的时候,导致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4,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1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用比较器301将倒序数据Q1[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1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1再将该倒序数据Q1[0:J]和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比较器401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1的输出结果用来控制开关L1而且开关L1将该比较器301的输出连至电势参照端GND。假设当倒序数据Q1[0:J]低于灰度数据R[J:0]时比较器401输出有效逻辑值,则开关L1接通从而将前述比较器301的输出拉至低电平。这种拓扑结构仍然实现了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之值的时候,则比较器301输出的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可见实现同一数据比较目标的方案是多样化的。或者该倒序数据Q1[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R[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1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4,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2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用比较器302将倒序数据Q2[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2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2再将该倒序数据Q2[0:J]和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比较器402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2的输出结果用来控制开关L2而且开关L2将该比较器302的输出连至电势参照端GND。假设当倒序数据Q2[0:J]低于灰度数据G[J:0]时比较器402输出有效逻辑值,则开关L2接通从而将前述比较器302的输出拉至低电平。这种拓扑结构仍然实现了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之值的时候,则比较器302输出的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可见实现同一数据比较目标的方案是多样化的。或者该倒序数据Q2[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G[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2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4,图5中由现有技术的数据比较器203已经足以让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因为数据比较器的本质用途就是用于不同数据之间的大小比较。但本申请仍然给出多样化的范例:假设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用比较器303将倒序数据Q3[0:J]和预设数据VA进行比较,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时比较器303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3再将该倒序数据Q3[0:J]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来比较,同样的当所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比较器403输出有效逻辑值。比较器403的输出结果用来控制开关L3而且开关L3将该比较器303的输出连至电势参照端GND。假设当倒序数据Q3[0:J]低于灰度数据B[J:0]时比较器403输出有效逻辑值,则开关L3接通从而将前述比较器303的输出拉至低电平。比较器403若为非有效逻辑,则开关L3关断从而不影响比较器303的原始的输出结果。这种拓扑结构仍然实现了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在低于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之值的时候,则比较器303输出的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该范例仅仅作为可选方式而不构成限制,可见实现同一数据比较目标的方案是多样化的。或者该倒序数据Q3[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B[J:0]之值的时候,形成的比较信号A3具有有效逻辑值。
参见图15,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用比较器201,将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带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1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1。只有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1或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M1配置的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小于预设数据VA1、但是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该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1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而在可选择的替代性实施例当中还可以设定计数器CNT1提供的倒序数据Q1[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1、但倒序数据Q1[0:J]不低于该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R[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1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1命名为第一个预设数据。
参见图15,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用比较器202,将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带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2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2。只有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S2或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M2配置的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小于预设数据VA2、但是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该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2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而在可选择的替代性实施例当中还可以设定计数器CNT2提供的倒序数据Q2[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2、但倒序数据Q2[0:J]不低于该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G[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2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2命名为第二个预设数据。
参见图15,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用比较器203,将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带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和一个预设数据VA3进行比较以形成有效逻辑值呈现打散状的比较信号A3。只有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S3或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M3配置的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小于预设数据VA3、但是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该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3才具有有效逻辑值。而在可选择的替代性实施例当中还可以设定计数器CNT3提供的倒序数据Q3[0:J]不超过预设数据VA3、但倒序数据Q3[0:J]不低于该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配对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B[J:0]之值时,其通过数据比较形成的该比较信号A3才具有有效逻辑值。预设数据VA3命名为第三个预设数据。
参见图15,驱动装置IC1至ICX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构成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驱动装置IC1当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所匹配的灰度数据R[J:0]及驱动装置IC2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驱动装置IC3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驱动装置ICX中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图9当中所有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所谓第一路发光二极管D1的灰度数据R[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一集合。第一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而第一个预设数据VA1大于第一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灰度数据并且也还大于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以设计第一个预设数据VA1随着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要求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一个预设数据VA1也越大,与之对应例如要求第一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一个预设数据VA1也越小。第一个预设数据VA1是动态变化的。
参见图15,驱动装置IC1至ICX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构成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驱动装置IC1当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所匹配的灰度数据G[J:0]及驱动装置IC2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驱动装置IC3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驱动装置ICX中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图9当中所有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所谓第二路发光二极管D2的灰度数据G[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二集合。第二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而第二个预设数据VA2大于第二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灰度数据并且也还大于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以设计第二个预设数据VA2随着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要求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二个预设数据VA2也越大,与之对应例如要求第二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二个预设数据VA2也越小。第二个预设数据VA2是动态变化的。
参见图15,驱动装置IC1至ICX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构成期望的一个集合。则集合包括了:驱动装置IC1当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所匹配的灰度数据B[J:0]及驱动装置IC2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驱动装置IC3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依此类推,集合也还包括了驱动装置ICX中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图9当中所有驱动装置IC1至ICX各自的所谓第三路发光二极管D3的灰度数据B[J:0]构成的集合称为第三集合。第三集合中必然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而第三个预设数据VA3大于第三集合中的任意一个灰度数据并且也还大于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可以设计第三个预设数据VA3随着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要求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大则第三个预设数据VA3也越大,与之对应例如要求第三集合中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越小则第三个预设数据VA3也越小。第三个预设数据VA3是动态变化的。
以上通过说明和附图的内容,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但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Claims (45)

1.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有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多路发光二极管对应着多路脉宽调制信号,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多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亦配置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正整数K满足1≤K≤N;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该预设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一个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以及由该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从而由该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及电势参照端;
在每级驱动装置中:
每路发光二极管均通过相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所述负载亦通过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
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所述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所述负载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路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均不相同。
10.一种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11.一种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供电方式上串联成列的多级驱动装置;
每级用于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的驱动装置包括: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可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有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则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的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在该显示系统中: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每级驱动装置中:
还包括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亦配置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正整数K满足1≤K≤N;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受其控制的一负载流过有所述驱动电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该预设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由一个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以及由该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从而由该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每级驱动装置中:
还包括电源输入端及电势参照端;
每路发光二极管均通过相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所述负载亦通过对应的一个开关而与恒流单元串联耦合在电源输入端和电势参照端之间;
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所述负载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出现有效逻辑值时,所述负载对应一个开关被接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所有驱动装置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越大、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越低、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低。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级驱动装置还在电源输入端与电势参考端之间连接有电容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路发光二极管至少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二极管。
20.一种显示方法,驱动多路发光二极管点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正整数N大于1;
为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配置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为每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灰度数据,一个主脉宽调制模块与一路发光二极管配对;
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与其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则其形成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过所述恒流单元提供的驱动电流,受控于与该任意一路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一路脉宽调制信号;
为多个主脉宽调制模块M1、M2、…MN分配有多路脉冲信号,每个主脉宽调制模块的计数器由一路脉冲信号触发进行计数,并且多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各路不同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多个副脉宽调制模块S1、S2、…SN,每个副脉宽调制模块亦配置有比较器;
任一副脉宽调制模块SK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置的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主脉宽调制模块MK配对的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正整数K满足1≤K≤N;
所有副脉宽调制模块产生的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23.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并且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三者的颜色选自于三基色,还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各自均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分别配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计数器;
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是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所得到的,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当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第三计数器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来触发进行计数;
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第一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第二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第三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时,受该控制信号控制的一负载流过有所述驱动电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讯数据至少包括:发送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用于匹配给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流向每级驱动装置的串级电流相等;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驱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所匹配的灰度数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一个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由该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由该控制器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所有驱动装置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越大、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越低、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低。
30.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而且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执行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第一、第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各自的计数器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来触发进行计数,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冲信号设置成在时间上按顺序轮流出现的一组顺序脉冲信号,使得第一、第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互不交叠。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一数据传输模块接收通讯数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该预设数据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匹配的灰度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34.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驱动电流的恒流单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共有的每个循环周期均被划分成多个时段,每个时段又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
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一子时间单元;
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二子时间单元;
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如果出现了有效逻辑值,则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的有效逻辑值只分布在第三子时间单元。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和转发通讯数据;
多级驱动装置以级联的方式收取通讯数据:每级驱动装置收到通讯数据后,提取属于本级的通讯数据和将接收到的余下其他通讯数据转发给与它级联连接的后一级。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通讯数据包括发给各级驱动装置的灰度数据和该预设数据;
该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任一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一个控制器向各级驱动装置发送通讯数据,以及由该控制器检测每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每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从而由该控制器来确定该预设数据的值。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器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同步调节各级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所有驱动装置所驱动的全部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中存在着最大的一个灰度数据,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大则该预设数据越大、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大,最大的灰度数据的值越小则该预设数据越低、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也越低。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一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二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第三个预设数据、且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级驱动装置串联连接;
第一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一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第二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二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第三个预设数据大于任意一级驱动装置所驱动的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匹配的灰度数据。
42.一种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包括: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配置有计数器和比较器并且计数器的计数值颠倒并重新排序后得到倒序数据,计数值中权重越高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低、计数值中权重越低的数值在倒序数据中的权重越高;
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一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二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其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的灰度数据时,其形成的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利用一个恒流单元提供驱动电流;
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是否流通有所述驱动电流,分别受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
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共有的每个循环周期被划分成多个时段;
将每个时段分割成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每个时段内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子时间单元对应分别用于布置第一、第二和第三路脉宽调制信号各自的有效逻辑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第一、第二和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它们中的任意一者亦配置有比较器;
第一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一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一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一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一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二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二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二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二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三副脉宽调制模块用比较器实施数据比较:当第三主脉宽调制模块之计数器提供的倒序数据不超过该预设数据、但不低于第三路发光二极管所匹配的灰度数据之值时,其形成的第三路比较信号具有有效逻辑值;
第一、第二、第三路比较信号执行或逻辑运算,得到一控制信号;
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一个负载是否流过所述驱动电流。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数据传输模块接收通讯数据,通讯数据至少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各自匹配的灰度数据以及该预设数据;
该预设数据大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发光二极管中任意一者匹配的灰度数据。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调整该预设数据之大小的方式,藉此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流的平均值。
CN202011526445.5A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Active CN114664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6445.5A CN114664229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26445.5A CN114664229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4229A CN114664229A (zh) 2022-06-24
CN114664229B true CN114664229B (zh) 2023-08-25

Family

ID=82024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26445.5A Active CN114664229B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422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8257U (zh) * 2011-06-23 2012-05-3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的倍频输出装置
KR20120108709A (ko) * 2011-03-25 2012-10-05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전류 비교기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기반으로 운용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회로
CN11019153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CN110868773A (zh) * 2019-11-20 2020-03-06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三基色显示单元、三基色灯珠以及三基色混色方法
CN211427809U (zh) * 2019-04-23 2020-09-0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8239B1 (ko) * 2013-11-12 2021-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108709A (ko) * 2011-03-25 2012-10-05 전자부품연구원 전류 비교기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기반으로 운용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구동 회로
CN202258257U (zh) * 2011-06-23 2012-05-3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的倍频输出装置
CN211427809U (zh) * 2019-04-23 2020-09-04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91539A (zh) * 2019-06-10 2019-08-30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CN110868773A (zh) * 2019-11-20 2020-03-06 酷矽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三基色显示单元、三基色灯珠以及三基色混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4229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1539B (zh) 驱动电路、驱动芯片及显示系统、显示方法
US785949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an active matrix display panel
CN110400539A (zh) 像素电路以及驱动电路
US7505395B2 (en) Parallel pulse code mod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134041A1 (en) Led string driver with shift register and level shifter
CN113707078B (zh) 驱动装置、显示控制芯片及显示设备、显示控制方法
CN110088824A (zh) 光源装置、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11457461U (zh) 发光二极管驱动芯片
TWI430710B (zh) 發光二極體之驅動電路及其方法
US2023034329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TWI489909B (zh)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WI550575B (zh) 發光元件控制電路及控制方法
CN102157130A (zh) Led驱动集成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方法
TWI488164B (zh) 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驅動系統與其驅動方法
CN114664229B (zh) 显示系统、显示方法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芯片
CN114724494B (zh) 显示屏、显示算法及显示数据处理方法、电流调节方法
CN107093400B (zh) Le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214381497U (zh) 一种可任意串并的数字led模块
CN117275390A (zh) 驱动装置、驱动芯片、驱动方法及显示系统
CN113380188A (zh) 驱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H08263009A (ja) 表示装置の動作方法および構造
CN104582108A (zh) Led驱动集成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方法
CN220087519U (zh) 一种内置封装式led控制电路
CN211047304U (zh) 车用led显示灯控制电路
US11184966B2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setting a current source for a light-emitting diode ar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