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9478A -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9478A
CN114719478A CN202210389259.4A CN202210389259A CN114719478A CN 114719478 A CN114719478 A CN 114719478A CN 202210389259 A CN202210389259 A CN 202210389259A CN 114719478 A CN114719478 A CN 114719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ressure
preset
components
dif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92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楷
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lmpjoy Ice & Sonw Tourism Inves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lmpjoy Ice & Sonw Tourism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lmpjoy Ice & Sonw Tourism Inves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lmpjoy Ice & Sonw Tourism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92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94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9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3/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ice or snow for winter sports or similar recreational purposes, e.g. for sporting installations; Producing artificial snow
    • F25C3/0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ice or snow for winter sports or similar recreational purposes, e.g. for sporting installations; Producing artificial snow for ice r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由此,可以实现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推动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积极培育大众冰雪健身市场,是践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人工冰场可以保证我国冰上体育运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人工冰场制冷系统冰温控制是我国智能化体育场馆建设的重要方面,精确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为冰场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冰面、冰底温度,从而根据短道、花样、冰球、冰壶、冰盘和速度滑冰等不同冰上项目对冰温的不同要求,及时、合理地调整和控制冰面温度,以提供国际化的优质冰面。同时,智能化的人工冰场制冷系统冰温控制可以降低冰场的运行成本,节能降耗。
而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现有的传统乙二醇载冷冰场系统还是氟利昂或二氧化碳制冷系统,都是间接控制冰面温度,在一定条件下,都无法实现对冰面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部分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低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将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阈值为正数;
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的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若满足,则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存在N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所述N小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总数量,等待第一预设时长,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等待第二预设时长控制一台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二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中有M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高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将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阈值为正数;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正数,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负数,则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处于开机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
若存在,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
若不存在,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制冷剂泵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所述低压循环桶与所述制冷剂泵连接;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以及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制冷剂泵开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所述第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并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所述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连接;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关闭;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预设的第一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或者,
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根据所述目标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以使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达到所述目标压力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包括: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按照预设的第二算法对所述出口温度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闪蒸器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所述压力阈值与所述回差值之差,则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时,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所述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将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并根据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部件的运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可控制多个部件在不同条件下顺利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结构图。
图1所示制冷装置结构中包括:多个低压级压缩机101、回热器102、多个高压级压缩机103、绝热气体冷却器104、回热器105、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6、闪蒸器107、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8、低压循环桶109、回热器110、制冷剂泵111,以及冰场换热盘管112,上述部件通过管道连接。
其中,低压级压缩机101可为低压级活塞式压缩机、低压级膜式压缩机、低压级螺杆式压缩机,或者低压级离心式压缩机等,其运行方式可以为定频或者变频,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多个低压级压缩机10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并联。
高压级压缩机103可为高压级活塞式压缩机、高压级膜式压缩机、高压级螺杆式压缩机,或者高压级离心式压缩机等,其运行方式可以是定频或者变频,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多个高压级压缩机10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并联。
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6和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8,可为节流电子膨胀阀或者喷射器,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冰场换热盘管112,位于冰场中的冰面下方。制冷装置将制冷剂输送至冰场换热盘管112,通过降低该冰场换热盘管112的温度,以实现直接对冰场中的冰面进行制冷。
在一实施例中,该制冷装置具体工作流程如下(以制冷剂是二氧化碳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制冷剂泵111将低压循环桶109中存储的低温低压二氧化碳液体输送至冰场换热盘管112,经冰场换热盘管112换热后的气液混合二氧化碳再次回到低压循环桶109中,并在低压循环桶109中进行气液分离,经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部分通过回热器110,该二氧化碳气体部分通过与闪蒸器107流出的中压二氧化碳液体进行换热,换热之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部分为过热低温低压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上述过热低温低压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低压级压缩机101进行压缩,之后的二氧化碳气体和闪蒸器107流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回热器102换热后,得到过热中压二氧化碳气体,该过热中压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高压级压缩机103进行压缩,之后,经过压缩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绝热气体冷却器104进行冷却。
最后,冷却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6进行节流后进入闪蒸器107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部分经过回热器105继续进入高压级压缩机进行吸气,液体部分则经过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108进行二次节流后进入低压循环桶109,以循环利用二氧化碳。
在上述制冷装置工作过程中,采用了低压级压缩机和高压级压缩机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图2所示流程图可用于控制图1所示的制冷装置,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上述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中定义了不同部件的相关参数,不同部件的相关参数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
以图1所示制冷装置为例,上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件:多个低压级压缩机、回热器、多个高压级压缩机、绝热气体冷却器、回热器、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闪蒸器、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低压循环桶、回热器、制冷剂泵,以及冰场换热盘管等。
其中,低压级压缩机的相关参数可包括: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高压级压缩机的相关参数可包括: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制冷剂泵的相关参数可包括: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相关参数可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相关参数可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闪蒸器的相关参数可包括: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相关参数可包括: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等。
步骤202、根据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该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部件的运行。
上述多个部件可存在相应的控制逻辑,根据该控制逻辑和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可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部件的运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并根据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部件的运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可控制多个部件在不同条件下顺利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3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低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多个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
在一示例性应用场景中,上述制冷对象可为冰场中的冰面。
在一实施例中,可在冰面下的混凝土层中,按面积均匀布置多个温度传感器点,在每个传感器点可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其中一个备用),获取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并确定多个温度值的平均值,可将该平均值作为冰面当前的温度值,也即,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
步骤302、确定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上述预设温度值为制冷对象(例如冰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温度值,例如-2℃,该预设温度值可由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输入。
步骤303、将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304;若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步骤305、根据第一差值和各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
以下对步骤303~步骤305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将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的第一阈值(该第一阈值为正数,例如0.05℃)进行比较。当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时,则说明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已经接近于预设温度值,此时可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相反的,若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说明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与预设温度值温差较大,此时,可根据第一差值和各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
具体地,在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各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差值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的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若满足,则控制一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该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包括:第一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例如该第一阈值可为0.05℃,第二阈值可为0.2℃,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在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存在N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N小于低压级压缩机的总数量,等待第一预设时长,控制一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该第一预设时长可大于两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间隔时间。例如两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间隔时间为150s,则第一预设时长可为180s。
之后,可等待第一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步骤302,直至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在第一差值为负数,且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第一差值为负数,且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等待第二预设时长,控制一台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关闭,该第二预设时长可为120s,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在控制一台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可等待第二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步骤302,直至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中有M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该M值可为该制冷装置中允许运行低压级压缩机的最少台数,例如1台或者2台,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可选的,当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方式为变频时,在控制该变频低压级压缩机运行频率时,可以第一差值等于第一值为目标对该低压机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比例积分控制,该第一值可为0。
至此,完成图3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确定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将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阈值,则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若比较出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则根据第一差值和各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来控制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4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高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多个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多个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
步骤402、确定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以下对步骤401和步骤402进行统一说明:
上述高压级压缩机中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该压力传感器可获取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
上述预设的压力值可为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输入的该高压级压缩机所要达到的目标压力值。
在一实施例中,将高压级压缩机的当前压力值减去上述预设的压力值,可得到第二差值。
可选的,当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方式为变频时,在控制该变频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时,可以第二差值等于第一值为目标对该变频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比例积分控制,该第一值可为0。
步骤403、将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出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则执行步骤404;若比较出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步骤405、判断第二差值是否为正数,若是,则执行步骤406;若否,则执行步骤407。
步骤406、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
步骤407、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处于开机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若是,执行步骤408;若否,执行步骤409。
步骤408、在等待第四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
步骤409、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以下对步骤403~步骤409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可将上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与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若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则意味着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接近上述预设的压力值,此时,可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上述第三阈值可为0.3bar,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相反的,若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则意味着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与预设的压力值差值较大,此时,可进一步对第二差值的正负值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对高压级压缩机进行控制。
具体的,若第二差值为正数,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可返回执行步骤402,直至将各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上述第三预设时长可为90s,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若第二差值为负数,则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处于开机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若此时存在已开启的低压级压缩机,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在等待第四预设时长后,可返回执行步骤402,直至各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若此时不存在已开启的低压级压缩机,则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该第四预设时长可等于第三预设时长。
至此,完成图4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多个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并确定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将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出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若比较出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阈值,判断第二差值是否为正数,若是,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若否,控制各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来控制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5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制冷剂泵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制冷剂泵的运行。如图5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
步骤502、判断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若是,执行步骤503;若否,执行步骤506。
步骤503、判断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04;若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4、判断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505,若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5、控制制冷剂泵开启。
步骤506、控制制冷剂泵关闭。
以下对步骤501~步骤506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多个部件包括制冷剂泵的情况下,可通过制冷剂泵的电流传感器获取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以及通过与制冷剂泵连接的低压循环桶的液位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来获取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之后,根据上述参数可控制制冷剂泵的开启与关闭。
具体的,若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以及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制冷剂泵开启。
其中,当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且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则产生允许开启信号,在产生允许开启信号之后,若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上述第一液位阈值,则控制制冷剂泵开启,若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小于第一液位阈值,则控制制冷剂泵关闭。
可选的,当低压循环桶液位达到高液位阈值时,可发出高液位报警信号,该高液位阈值可由用户通过可视化界面输入。
此外,该制冷剂泵可与制冷装置同时开启,并同时关闭,当制冷剂泵以变频运行时,可根据时间设置夜间保冰模式,并以低频率运行。
至此,完成图5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若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以及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制冷剂泵开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来控制制冷剂泵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6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运行。如图6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
在一实施例中,在多个部件包括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可通过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
步骤602、将出口压力值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分别进行比较,若出口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则执行步骤603;若出口压力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则执行步骤604;若出口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则执行步骤605。
步骤603、控制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关闭。
步骤604、将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预设的第一值。
步骤605、根据出口温度值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步骤606、根据目标出口压力值确定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步骤607、将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目标开启度,以使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达到目标压力值。
以下对步骤602~607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可根据上述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确定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该目标控制策略控制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运行,其中,上述第一制冷剂调节部件可为节流电子膨胀阀或者喷射器。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可通过上述出口压力值确定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
具体的,若出口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则控制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关闭,该第一压力阈值可为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最小出口压力值,可为40bar;若出口压力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则将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预设的第一值(比如100%),上述第二压力阈值可为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最大出口压力值,可为92bar。
作为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可通过上述出口温度值确定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
具体的,根据出口温度值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之后,根据目标出口压力值确定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并将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目标开启度,以使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达到目标压力值。
其中,在根据出口温度值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时,可通过如下方法确定:若出口温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按照预设的第二算法对出口温度值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上述第二温度阈值可为26℃。其中,按照预设的第二算法对出口温度值进行运算可包括:首先,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过冷度设定值(将该值设为t1),假设该出口温度值为t2,然后,将t1和t2带入下述式(一),可得到在出口温度加上过冷度设定值的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值P1:
P1=4×10^(-5)×(t2+tl)^3+0.0092×(t2+tl)^2+0.9259×(t2+tl)+33.821式(一)
最后,按照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上述P1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出口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第二算法对第二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上述第三温度阈值可为31℃。其中按照第二算法对第二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可包括:首先,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过冷度设定值(将该值设为t1),假设第二温度阈值为t3,然后,将t1和t3带入下述式(二),可得到在第二温度阈值加上过冷度设定值的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值P1:
P1=4×10^(-5)×(t3+tl)^3+0.0092×(t3+tl)^2+0.9259×(t3+tl)+33.821式(二)
最后,确定第三温度阈值对应的目标压力值(例如74bar),并确定该目标压力值与P1的差值,按照比例积分控制对上述差值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出口温度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第二算法对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第四温度阈值大于第三温度阈值。其中,按照第二算法对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可包括:首先,获取高压级压缩机设定压力值的饱和温度值(将该值设为t0),然后,将t0带入下述式(三),可得到在该饱和温度下,制冷剂的饱和压力值P1:
P1=9.8x(2.778-0.0157xto)xt5+(0.381xto-9.34)-1 式(三)
最后,按照比例积分控制算法对上述P1进行运算,得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此外,当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为喷射器时,制冷剂跨临界高压节流至中压的过程制冷剂为雾化状并且压差较大,节流过程节流损失较大。利用喷射器可将制冷剂等焓节流过程变为近等熵节流过程,回收部分制冷剂节流过程的功,从而降低低压级压缩机的功,有利于降低双级压缩制冷剂跨临界制冷系统总的能耗。
至此,完成图6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并根据该出口压力值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和第二压力阈值进行比较,或者根据出口温度值来控制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7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绝热气体冷却器的运行。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
步骤702、将出口温度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执行步骤703;若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执行步骤704;若出口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执行步骤705。
步骤703、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
步骤704、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
步骤705、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
步骤706、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以下对步骤701~步骤706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多个部件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可首先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在获取该出口温度和回差时,可通过绝热气体冷却器中的温度传感器获取。
之后,可基于该出口温度和回差,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的运行状态。
具体的,若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该第一温度阈值可为绝热气体冷却器出口允许的最小温度值,上述第一频率可为绝热气体冷却器中风扇运行的最小频率。
若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该第二频率可为绝热气体冷却器中风扇运行的最大频率。
若出口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对绝热气体冷却器运行的第二频率和第一频率差值进行运算,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并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该第一算法可为比例积分控制算法。
此外,绝热气体冷却器中的水泵可根据环境温度和回差进行控制,若环境温度小于绝热气体冷却器水泵允许的最小环境温度,则停止运行上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水泵;若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绝热气体冷却器水泵允许的最小环境温度与回差之和,则开始运行上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水泵。
至此,完成图7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若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若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若出口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与回差之和,则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确定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并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目标运行频率运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来控制绝热气体冷却器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8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闪蒸器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闪蒸器的运行。如图8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获取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
步骤802、将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与预设的压力阈值进行比较,若比较出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执行步骤803;若比较出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与回差值之差,则执行步骤804。
步骤803、控制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
步骤804、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
以下对步骤801~步骤804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多个部件包括闪蒸器的情况下,可通过闪蒸器的压力传感器获取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并根据该压力值和回差值确定闪蒸器的目标控制策略。
具体的,若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泄压至低压循环桶;若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与回差值之差,则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
至此,完成图8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若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若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压力阈值与回差值之差,则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与预设的压力阈值进行比较,来控制闪蒸器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该图9所示流程在上述图2所示流程的基础上,描述在多个部件包括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如何控制该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运行。如图9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获取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
步骤902、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步骤903、将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目标开启度。
以下对步骤901~步骤903进行统一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在多个部件包括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可通过可视化界面获取用户输入的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并根据预设液位值确定闪蒸器的目标控制策略,上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可为节流电子膨胀阀。
具体的,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上述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并将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目标开启度,上述第三算法可为比例积分微分算法。
至此,完成图9所示流程的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获取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将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目标开启度。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和第三算法来控制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运行,使得制冷装置在通过双级压缩和循环使用制冷剂的方式在对制冷对象进行制冷时,能够顺利且快速运行,不仅可提高该制冷装置的制冷效率,还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1001,用于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确定模块1002,用于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低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获取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
所述确定模块1002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阈值为正数;
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控制子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的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若满足,则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存在N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所述N小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总数量,等待第一预设时长,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等待第二预设时长控制一台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等待第一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第二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等待第二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中有M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高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获取多个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
所述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将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阈值为正数;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正数,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负数,则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处于开机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
若存在,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
若不存在,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三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第四等待模块,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制冷剂泵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所述低压循环桶与所述制冷剂泵连接;
所述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若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以及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制冷剂泵开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
所述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若所述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所述第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并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所述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连接;
所述确定模块1002包括(图中未示出):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关闭;
第二比较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预设的第一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或者,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以使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达到所述目标压力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按照预设的第二算法对所述出口温度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闪蒸器的情况下,获取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
所述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所述压力阈值与所述回差值之差,则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集模块1001具体用于:
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获取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
所述确定模块1002具体用于:
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所述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将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1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104和其他用户接口1103。电子设备11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1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1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1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105。
其中,用户接口11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1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RAM,DRRAM)。本文描述的存储器11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1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单元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1021和应用程序11022。
其中,操作系统11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1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1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1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1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步骤,例如包括:
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101中,或者由处理器1101实现。处理器11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单元组合执行完成。软件单元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102,处理器1101读取存储器11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如图1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可执行如图2中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所有步骤,进而实现图2所示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图2相关描述,为简洁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这里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其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当存储介质中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制冷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实现以下在电子设备侧执行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低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将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一阈值为正数;
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若比较出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和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包括: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均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是否满足预设的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若满足,则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机条件包括: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正数,且存在N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当前的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所述N小于低压级压缩机的总数量,等待第一预设时长,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在所述第一差值为负数,且所述第一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等待第二预设时长控制一台当前处于开启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一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二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制冷对象当前的温度值和预设温度值之间的第一差值的步骤,直至控制各所述低压级压缩机中有M台所述低压级压缩机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多个高压级压缩机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多个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的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将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和预设的第三阈值进行比较,所述第三阈值为正数;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保持当前的运行状态不变;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正数,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
若比较出所述第二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差值为负数,则确定当前是否存在处于开机状态的低压级压缩机;
若存在,则在等待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
若不存在,则控制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开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开启;
在所述控制一台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关闭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等待第四预设时长,返回执行所述确定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当前的压力值和预设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的步骤,直至将各所述高压级压缩机全部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制冷剂泵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和压力值,所述低压循环桶与所述制冷剂泵连接;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低压循环桶的液位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一液位阈值、所述制冷剂泵当前的电流值大于预设的电流阈值,以及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压力值大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制冷剂泵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绝热气体冷却器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回差;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出口温度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一频率运行;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第二频率运行,所述第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
若所述出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与所述回差之和,则按照预设的第一算法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运行频率,并控制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以所述目标运行频率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和/或出口温度值,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连接;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小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关闭;若所述出口压力值大于预设的第二压力阈值,则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预设的第一值,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或者,
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根据所述目标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将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以使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出口压力值达到所述目标压力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口温度值确定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包括: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按照预设的第二算法对所述出口温度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所述第二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
若所述出口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按照所述第二算法对预设的第四温度阈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绝热气体冷却器的目标出口压力值,所述第四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闪蒸器的情况下,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和回差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压力阈值,则控制所述闪蒸器的旁通电磁阀开启;
若所述闪蒸器当前的压力值小于所述压力阈值与所述回差值之差,则控制闪蒸器的通电磁阀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部件包括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时,所述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包括:
获取闪蒸器的预设液位值;
所述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包括:
按照预设的第三算法对所述预设液位值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目标开启度;
将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量调节部件的开启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开启度。
13.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制冷装置进行制冷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所述制冷装置中多个部件的相关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部件的相关参数,确定多个所述部件的目标控制策略,以按照所述目标控制策略控制多个所述部件的运行。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一种制冷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210389259.4A 2022-04-13 2022-04-13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19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9259.4A CN114719478A (zh) 2022-04-13 2022-04-13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9259.4A CN114719478A (zh) 2022-04-13 2022-04-13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9478A true CN114719478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3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9259.4A Pending CN114719478A (zh) 2022-04-13 2022-04-13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947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9800U (zh) * 2015-06-29 2015-11-04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的四管制热气脱冰结构
CN105674638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防压缩机回液的控制方法
CN109059322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泉州市菱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系统
CN110160299A (zh) * 2019-05-29 2019-08-23 天津大学 一种可独立制冰的模块式人工冰场
CN111503915A (zh) * 2020-05-08 2020-08-07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冰场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CN112393452A (zh) * 2020-11-27 2021-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551302A (zh) * 2021-08-04 2021-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739800U (zh) * 2015-06-29 2015-11-04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的四管制热气脱冰结构
CN105674638A (zh) * 2016-01-06 2016-06-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防压缩机回液的控制方法
CN109059322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泉州市菱盛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机系统
CN110160299A (zh) * 2019-05-29 2019-08-23 天津大学 一种可独立制冰的模块式人工冰场
CN111503915A (zh) * 2020-05-08 2020-08-07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冰场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CN112393452A (zh) * 2020-11-27 2021-0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551302A (zh) * 2021-08-04 2021-10-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压缩机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365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conomizer circuit
CN103196252B (zh) 复叠式热泵
CN105091241B (zh) 一种控制变频空调器的方法
CN109631248A (zh) 一种多联机制冷回油降噪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0825626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調管理装置
CN102102933A (zh) 冰箱和控制其操作的方法
CN113739296B (zh)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空气源热泵负荷水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405245A (zh)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CN106969569A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4719478A (zh) 制冷装置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07502A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0500740A (zh) 定频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984867A (zh) 空调器制热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04987330U (zh) 一种用于机房热管冷却系统的户外水循环系统
CN114754466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5264978A (zh) 一种双制冷联合氟泵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36672B (zh) 一种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2003214682A (ja) 比例制御弁を用いたブラインの温度制御装置
CN113739357A (zh) 高效机房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中央空调
CN107110550B (zh) 制冷空调装置
CN112629089A (zh)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热泵系统
CN11285671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204943950U (zh) 一种适应变工况运行的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
CN113819624B (zh) 空调喷淋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5479364A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