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8239B -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8239B
CN114718239B CN202110813243.7A CN202110813243A CN114718239B CN 114718239 B CN114718239 B CN 114718239B CN 202110813243 A CN202110813243 A CN 202110813243A CN 114718239 B CN114718239 B CN 114718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s
butt joint
bearing
rib
stee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13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8239A (zh
Inventor
钱少波
陆剑峰
孙泽昌
芮兴龙
李超
郑奎智
张健
马伟
周华嵘
吴建录
程军
苟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132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8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8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8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8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32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 E04B5/326Floor structures wholly cast in situ with or without form units or reinforcements with hollow fill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1Construction of stressing j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构件设置有间肋梁,所述间肋梁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组“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位于预应力筋构件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处的上层钢筋和底板钢筋穿过所述预应力筋构件。本发明在箱体构件的间肋梁中增设预应力筋构件,使楼板中工字形截面的网状肋梁结构能更有效地承受荷载,提高楼板性能。将预应力技术与BDF空心楼板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预应力技术优点,减小BDF空心楼板挠度,抑制楼板裂缝产生,避免渗水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物正在朝着超大跨度、超大空间的方向逐步发展,普通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已无法满足该种结构形式,因此,BDF空心板技术应运而生,并己趋于成熟。但近几年的工程实例表明,随着建筑结构跨度越来越大,BDF空心楼板的挠度也逐步提高,导致空心楼板出现裂缝,则裂缝出现将会导致漏水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包括:
若干个底板钢筋,按要求铺设在模板内;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有若干个马镫钢筋;
若干个箱体构件,根据施工需求放置在马镫钢筋上;所述箱体构件顶部设置有多个上层钢筋;相邻的箱体构件设置有间肋梁;
所述间肋梁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组“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位于预应力筋构件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处的上层钢筋和底板钢筋穿过所述预应力筋构件。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筋构件包括:
至少两组竖向钢筋,采用直线式竖向分布在间肋梁内;
至少两组横向钢筋,采用直线式分布且垂直连接于所述竖向钢筋;
连接件,设置与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连接处;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的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均采用直线布置,其相互之间为固定连接,是为了浇注时出现偏移或者变形的现象。导致强度降低和承载能力降低。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构件与底板钢筋和上层钢筋之间均采用捆绑式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箱体构件出现上浮的现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转接体,其至少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体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对接腔;
数量与所述对接口等同的对接体,固定在设置有对接口的对应侧面上;
插接体,与所述对接体相适配;所述插接体的一端为插接部,另一端为承接部;
承接体,螺纹连接于所述承接部;所述承接体的两端面均为敞口结构;当插接体插接在转接体内、承接体套接在承接部上构成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延其轴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钢筋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地施工,在保证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为固定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在固定后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为直线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体远离承接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向轴线延伸预定厚度的挡止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横向钢筋或者竖向钢筋的两端起到固定的作用,便于后期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体还包括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部与承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为沿承接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预定厚度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连接耳;
所述对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耳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连接孔通过螺纹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安装过程对横向钢筋或者竖向钢筋不会有影响,便于安装且便于实现直线布置。
一种如上所述的组合体系楼盖的施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预应力筋构件的铺设:铺设横向钢筋,并保证横向钢筋处于拉直的状态;在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
将承接体固定在插接体上,插接体插接并固定在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
根据需求将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将位于底部的承接体固定在上述转接体的另一个对接体上;
将位于顶部的承接体固定在另一个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竖向钢筋最终处于拉直的状态;如此反复,实现“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的组装。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待预应力筋构件铺设完成后,对相邻的箱体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行浇注,生成具有预应力筋构件的间肋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位于最底部的横向钢筋铺设在底板钢筋的下方,且最底部的横向钢筋与底板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BDF箱体(箱体构件)的间肋梁中增设预应力筋构件,使楼板中工字形截面的网状肋梁结构能更有效地承受荷载,提高楼板性能。将预应力技术与BDF空心楼板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预应力技术优点,减小BDF空心楼板挠度,抑制楼板裂缝产生,避免渗水隐患。
本发明还设置了与之相配的连接件,保证预应力筋构件中的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均为拉直的状态,满足工程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组合体系楼盖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预应力筋构件的组装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2的施工流程图。
图1至图3中的各标注为:底板钢筋1、马镫钢筋2、箱体构件3、上层钢筋4、间肋梁5、预应力筋构件6、竖向钢筋601、横向钢筋602、连接件、转接体604、对接体605、对接腔、插接体607、插接部608、承接部609、连接部610、承接体611、挡止部612、环形凸起613、连接耳6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现有专利201510520096.9公开了空心楼板包括被混凝土浇注的BDF箱体、专用垫块以及钢筋,所述混凝土内部的侧部设与底板钢筋,在所述底板钢筋上设有专用垫块,所述专用垫块上放置有所述BDF箱体,所述BDF箱体上方设有压筋,所述压筋通过抗浮铁丝与BDF箱体下部的底板钢筋相连;在所述压筋上方设有上层钢筋,所述上层钢筋与底板钢筋之间通过设置在相邻BDF箱体间的梁钢筋固定相连。很好的解决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截面BDF易发生上浮及移位的质量问题;采用本发明方法能较好的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浇筑产生蜂窝、麻面、孔洞的质量问题。但是在该发明中却没有解决出现裂缝的现象,且BDF空心板渗水路径很难査找,后期一旦渗水,很难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将对建筑防水造成致命的影响。如何解决大跨度BDF空心板挠度增大及裂缝产生成为当前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实施例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包括:底板钢筋1、马镫钢筋2、箱体构件3和上层钢筋4。其中底板钢筋1、马镫钢筋2、箱体构件3和上层钢筋4的实际使用数量根据工程需求而定。
如图1所示,底板钢筋1按要求铺设在模板内;马镫钢筋2则设置在底板钢筋1上面。箱体构件3按照工程图铺放在马镫钢筋2上,在箱体构件3铺放时需要注意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详图依次铺放。在具体的操作中,建议首先拉线完成纵横两个方向各一排箱体的布置,剩余箱体据此左右两边对齐即可,整个箱体安装施工过程必须带线操作,确保横平竖直。对柱边、粱边等关键部位应严格检查尺寸间距,确保符合设计要求。相邻的箱体构件3设置有间肋梁5。
在箱体构件3的顶部设置有上层钢筋4,对箱体构件3实现抗浮固定的作用。其次,箱体构件3与底板钢筋1和上层钢筋4之间均采用捆绑式连接。箱体绑扎采用两道平行通长压管压住箱体,在箱体肋间用16#铁丝将压管牢固绑扎带到板最下层钢筋上。
在本实施例中,间肋梁5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组“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6,位于预应力筋构件6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处的上层钢筋4和底板钢筋1穿过所述预应力筋构件。将预应力技术与BDF空心楼板技术相结合,在BDF箱体间肋梁5内设置预应力筋构件,增加楼板受力性能,减小混凝土构件挠度,抑制楼板裂缝产生;同时能充分发挥BDF空心板及预应力各自的优点,减少钢筋、混凝土、模板用量,同时提高结构自身保温隔音效果,增加结构稳定性、耐疲劳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不给施工增加难度,预应力筋构件6包括:至少两组竖向钢筋601和横向钢筋602,均采用直线式竖向分布在间肋梁5内;且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为相互垂直。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竖向钢筋601与横向钢筋602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安装时,首先要满足横向钢筋602和竖向钢筋601在铺设时是直线的,换句话说就是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在铺设完成后应当是直线的,不会有弯曲部。因此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必定不能是一体成型的,如果是一体成型的首先加工难度大,其次弯折处易发生变形的现象。如果采用捆绑式连接,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导致松弛最后仍会出现变形的现象。如果采用其他的套接结构,如果横向钢筋602或者竖向钢筋601过长则直接弯折,如果过短则无法保证完整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2至3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转接体604、对接体605、插接体607和承接体6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体604的其中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对接口,两个对接口分别位于两个相互垂直的面,本实施例中的转接体604适用于两个相互垂直的横向钢筋602和竖向钢筋601。若存在第三方向上的钢筋则转接体604上的其中三个侧面上设置有对接口。设置有对接口的侧面上固定有对接体605,所述对接体605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对接腔。
插接体607与对接体605相适配:插接体607的一端为插接部608,另一端为承接部609。其中承接部609的外面设置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连接有承接体611。在本实施例中,承接体611的两端面均为敞口结构;当插接体607插接在转接体604内、承接体611套接在承接部609上构成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延其轴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钢筋的端部。
为了能够对钢筋的端部起到固定的作用,避免出现松弛的现象,因此承接体611远离承接部609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向轴线延伸预定厚度的挡止部612。在使用时,先将钢筋的端部穿过承接部609后做墩头处理,墩头与止档部相互作用,防止钢筋松弛,保持长时间的直线分布。
另外,为了使插接体607与对接体605固定连接:插接体607还包括连接部610,设于所述插接部608与承接部609之间;所述连接部610为沿承接体611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预定厚度的环形凸起613,所述环形凸起613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连接耳614;所述对接体605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耳614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耳614与连接孔通过螺纹栓连接。
在安装时,以一个横向钢筋602和两个竖向钢筋601为例,首先在横向钢筋602的两端处套接承接体611,且对位于承接体611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保证横向钢筋602处于拉直的状态;将承接体611通过螺纹固定在插接体607上(仅需要转动承接体611,无需转动钢筋劳动强度低),插接体607插接并固定在转接体604的其中一个对接体605上;在竖向钢筋601的底部套接承接体611,且对位于承接体611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将位于底部的承接体611通过螺纹固定在上述转接体604的另一个对接体605上。在横向钢筋602的另一端同样采用以上方法设置第二个竖向钢筋601,整个过程中都不会对钢筋本体进行转动等工装。且横向钢筋602与竖向钢筋601的长度均为可控,仅需墩头与止档部卡紧后能够使得承接体611固定在对接体605上即可。
上述连接结构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6,因为在“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6中的每个横向钢筋602与每个竖向钢筋601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且是先固定其中一端,因此在如果采用焊接或者捆绑式等固定方式,要么容易变形后要么易发生松弛。
如果使用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在安装时首先固定其中一端,再固定另一端时拉紧固定即可,易操作且稳定性高。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组合体系楼盖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为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BDF箱体上浮,在底板钢筋铺好绑扎完成垫好保护层垫块后,应进行抗浮铁丝的固定。结合本工程箱体规格,应采用12#铁丝按照不大于600mm间距扣住底板钢筋交叉点,穿过板底模板后锚固在支撑钢管、木方或模板上。
方凳摆放完毕后即按照排布图铺放箱体。在箱体的铺放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详图依次铺放。在具体的操作中,建议首先拉线完成纵横两个方向各一排箱体的布置,剩余箱体据此左右两边对齐即可,整个箱体安装施工过程必须带线操作,确保横平竖直。对柱边、粱边等关键部位应严格检查尺寸间距,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箱体绑扎采用两道平行通长压管压住箱体,在箱体肋间用16#铁丝将压管牢固绑扎带到板最下层钢筋上。
预应力筋构件的铺设:铺设横向钢筋,并保证横向钢筋处于拉直的状态;在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
将承接体固定在插接体上,插接体插接并固定在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
根据需求将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将位于底部的承接体固定在上述转接体的另一个对接体上;
将位于顶部的承接体固定在另一个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竖向钢筋最终处于拉直的状态;如此反复,实现“□”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的组装。铺放时要按编号对号入座,搁置在支架上,全长应平行,不得扭绞,预应力筋穿过张拉端螺旋筋、锚垫板及模板。
预应力筋张拉前的准备
张拉前土建单位应提供书面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其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没有书面的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禁止张拉。
张拉应配有380V/20A的电源接线板,电缆线的长度应能使接线板到达各构件的两端。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计算出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以及预应力筋张拉力。
张拉机具的配备与标定
张拉设备采用柳州建筑机械厂生产的ZB4-500油泵及YDC-240QX液压千斤顶。张拉前应配备相应的张拉机具,并对所用张拉设备进行校验、检修,确保机具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待预应力筋构件铺设完成后,对相邻的箱体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行浇注,生成具有预应力筋构件的间肋梁。位于最底部的横向钢筋铺设在底板钢筋的下方,且最底部的横向钢筋与底板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浇筑时不得集中卸料,防止预应力筋在大量混凝土的直接冲击下移位。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尤其是钢筋密集部位及端部,但应不使振动棒直接振击缓粘结预应力筋,以免破损或移位。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应加强养护,保持充分湿润,防止水分过早蒸发而表面产生裂缝。在浇筑时除留置土建竣工资料中需要的试块外,尚要留置二组施工试块,并与构件同条件养护,以确定预应力筋张拉时间之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拆除端部模板,以清理张拉端部埋件。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BDF箱体进行观察和维护,要检査箱体的抗浮铁丝、绑扎铁丝是否松动、是否有破损或移位等情况,如发现,必须及时处理。
在箱体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前,应铺设架空马道,严禁将施工机具直接放置在箱体上。
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根据箱体形式和混凝土浇注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坍落度宜在160^200mm,,混凝土浇筑宜分层浇筑。第一次先浇到板厚的3/5,在第一次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混凝土下料时不宜太猛,也不可集中下料,应均匀布料。
空心楼盖区域应采用小直径(6 35mm)振动棒进行振捣,不得漏振。振捣器应避免冲击箱体。浇筑混凝土时,无箱体处实心部位梁、板可用普通振动棒振捣。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安排专人值班,要严密观察箱体是否有移位的现象,一旦移位,应立刻停止混凝土浇捣,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后再继续作业。
本实施例在BDF空心楼板中工字形截面的网状肋梁体系中加设缓粘结预应力筋构件,通过现浇混凝土后张法对肋梁施加反作用力,将预应力结构体系与BDF空心楼板结构体系的特点完美结合,使网格状肋梁受力体系的承载能力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同时减小空心楼板挠度,达到减少甚至避免楼板裂缝产生的效果。该施工工法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提高结构自防水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是大跨度、大空间结构楼盖理想的结构形式。

Claims (7)

1.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包括:
若干个底板钢筋,按要求铺设在模板内;所述底板钢筋上设置有若干个马镫钢筋;
若干个箱体构件,根据施工需求放置在马镫钢筋上;所述箱体构件顶部设置有多个上层钢筋;相邻的箱体构件设置有间肋梁;
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肋梁的内部竖向设置有若干组“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位于预应力筋构件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处的上层钢筋和底板钢筋穿过所述预应力筋构件;
所述预应力筋构件包括:
至少两组竖向钢筋,采用直线式竖向分布在间肋梁内;
至少两组横向钢筋,采用直线式分布且垂直连接于所述竖向钢筋;
连接件,设置于横向钢筋与竖向钢筋的连接处;所述连接件用于实现竖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
转接体,其至少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对接口;
数量与所述对接口等同的对接体,固定在设置有对接口的对应侧面上;所述对接体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对接腔;
插接体,与所述对接体相适配;所述插接体的一端为插接部,另一端为承接部;
承接体,螺纹连接于所述承接部;所述承接体的两端面均为敞口结构;当插接体插接在转接体内、承接体套接在承接部上构成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延其轴向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钢筋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构件与底板钢筋和上层钢筋之间均采用捆绑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体远离承接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向轴线延伸预定厚度的挡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体还包括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部与承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为沿承接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预定厚度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连接耳;
所述对接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耳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耳与连接孔通过螺纹栓连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体系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预应力筋构件的铺设:铺设横向钢筋,并保证横向钢筋处于拉直的状态;在横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
将承接体固定在插接体上,插接体插接并固定在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
根据需求将竖向钢筋的两端分别套接承接体,且对位于承接体内部的钢筋头做墩头处理;将位于底部的承接体固定在上述转接体的另一个对接体上;
将位于顶部的承接体固定在另一个转接体的其中一个对接体上;竖向钢筋最终处于拉直的状态;如此反复,实现“囗”型结构的预应力筋构件的组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体系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预应力筋构件铺设完成后,对相邻的箱体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行浇注,生成具有预应力筋构件的间肋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体系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底部的横向钢筋铺设在底板钢筋的下方,且最底部的横向钢筋与底板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00-350mm。
CN202110813243.7A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14718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3243.7A CN114718239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13243.7A CN114718239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239A CN114718239A (zh) 2022-07-08
CN114718239B true CN114718239B (zh) 2023-06-13

Family

ID=82234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13243.7A Active CN114718239B (zh) 2021-07-19 2021-07-19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823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4687A (zh) * 2020-04-09 2020-07-03 于洪强 钢筋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94362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Adjusta Pty Ltd Concrete reinforcement connectors
CN201317989Y (zh) * 2008-12-11 2009-09-30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大空心率、大跨度预应力楼板
CN105133768A (zh) * 2015-08-21 2015-12-09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大截面bdf箱体的现浇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69153U (zh) * 2017-03-22 2017-12-19 深圳市福田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现浇组合式叠合箱网梁楼盖连接结构
CN107023078B (zh) * 2017-03-22 2020-01-03 深圳市福田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现浇组合式叠合箱网梁楼盖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4687A (zh) * 2020-04-09 2020-07-03 于洪强 钢筋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8239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1869B1 (ko) 단경간 및 다경간 피에스씨 거더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0986207B1 (ko) 티형 피에스씨 거더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0693872B1 (ko) 모서리부에 단차부가 형성된 합성바닥판 및 교량용 거더의시공방법 및 그 연결구조
KR100988074B1 (ko) 교대 벽체와 일체화 시공되는 피에스씨 거더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JP2022064034A (ja) 緊張材の定着構造および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製作方法
KR100720996B1 (ko) 프리캐스트 교량바닥판을 이용한 연속교 시공방법
CN109989339B (zh) 一种预制节段桥墩及其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
CN110578287A (zh) 一种装配式覆土波纹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JP2008266910A (ja) 緊張材の定着部または偏向部の突起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3789898A (zh) 一种大跨度缓粘结预应力楼盖板施工方法
CN113202010A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18239B (zh) 一种组合体系楼盖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36286A (zh) 一种先张法折线预应力工字梁桥及施工方法
KR100989153B1 (ko) 바닥판 주철근 대체가 용이하도록 횡방향 강성연결재를 구비한 십자형 피에스씨 거더 연결구조 및 십자형 피에스씨 거더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CN212295166U (zh) 一种基于加肋盒的装配式墙体连接结构
KR200241299Y1 (ko) 콘크리트구조물의 외부강선 보강용 정착장치
CN210163848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体外加固装置
CN112942659A (zh) 一种含预应力frp筋束纤维再生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0414261B1 (ko) 콘크리트구조물의 외부강선 보강공법 및 정착장치
KR100899713B1 (ko) 프리캐스트 아치-덱을 이용한 강합성 거더 교량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00530025B1 (ko) 확대된 단면에 프리스트레스를 도입하여 철근 콘크리트구조물의 지지력 보강을 위한 단면 확대 보수보강장치 및이를 이용한 보수보강 시공방법
JP3412751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使用の床構造
CN214941494U (zh) 一种含预应力frp筋束纤维再生混凝土叠合板
CN215164745U (zh) 一种用于防止预应力小箱梁端部锚固区腹板开裂的装置
CN220768569U (zh) 一种大型建筑物屋面预应力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