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2667A -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2667A
CN114712667A CN202210496203.9A CN202210496203A CN114712667A CN 114712667 A CN114712667 A CN 114712667A CN 202210496203 A CN202210496203 A CN 202210496203A CN 114712667 A CN114712667 A CN 114712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tructure
shaped ring
delivery system
interventional instrument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62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江
杨加静
颜红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ngrui Hongyu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62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26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26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41Mechanisms for insertion of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16Design of handles or shafts or gripping surfaces thereof for manipulating 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25Device for locking a guide wire in a fixe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atheter or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7/00Methods of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包括介入器械及输送模块,介入器械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近端部及远端部,近端部在远离远端部的一端形成环状结构;输送模块与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输送模块包括推送导丝及连接于推送导丝靠近近端部的一端的卡接头,推送导丝靠近近端部的一端穿设于环状结构,卡接头与环状结构在轴向上相抵接。本发明通过将输送模块与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能够实现输送模块与环状结构之间的固定;通过将卡接头与环状结构相抵接,能够使得卡接头与环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反向位移限制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脱落或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且能够在介入器械回撤时,进一步加强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轴向连接牢固度。

Description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介入医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核磁共振、内窥镜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介入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通过导丝技术利用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血管和非血管疾病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具体是指将各种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进行连接,通过输送模块将介入器械输送至病变位置进行治疗。
目前,很多介入器械需要与输送模块进行牢固连接,以此减少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断裂的风险,如血管介入器械,包括保护器械、静脉滤器、取栓支架、远端保护器械等,非血管介入器械,如取石网篮等。常用于连接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方式大多采用激光焊接、胶水粘结、机械固定等方式。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介入器械脱落或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连接部位断裂的现象,进而导致严重的临床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脱落或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包括:
介入器械,所述介入器械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近端部及远端部,所述近端部在远离所述远端部的一端形成环状结构;
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与所述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推送导丝及连接于所述推送导丝靠近所述近端部的一端的卡接头,所述推送导丝靠近所述近端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所述卡接头与所述环状结构在所述轴向上相抵接;
其中,所述环状结构包括C型环状结构或O型环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C型环状结构的周向上,所述C型环状结构具有允许所述推送导丝通过以进入所述C型环状结构围成空间中的开口。
通过将环状结构设置为C型环状结构,且C型环状结构具有开口,可便于将推送导丝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内,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型环状结构的内径小于所述卡接头的直径,所述C型环状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推送导丝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型环状结构还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O型环状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卡接头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入器械输送系统还包括卡接板,所述卡接板设置于所述O型环状结构与所述推送导丝之间的间隙中,并能够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与所述推送导丝相抵接,以使所述O型环状结构与所述推送导丝不产生相对位移。
通过设置卡接板,卡接板能够塞入O型环状结构与推送导丝之间的间隙中,以将O型环状结构与推送导丝锁紧,以防止O型环状结构与推送导丝产生相对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板具有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相接触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所述推送导丝相接触的第二抵触面,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触面的形状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抵触面的形状与所述推送导丝的形状相匹配。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推送导丝通过所述开口安装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围成空间中;
将所述卡接头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相抵接;
将所述输送模块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推送导丝沿着所述弹簧螺旋方向,并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安装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内;
将所述输送模块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及所述弹簧粘接或焊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推送导丝及所述卡接头穿过所述O型环状结构;
将所述卡接头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相抵接;
将所述卡接板塞入所述O型环状结构与所述推送导丝之间的间隙中;
将所述输送模块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输送模块与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能够实现输送模块与环状结构之间的固定;通过将卡接头与环状结构相抵接,能够使得卡接头与环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反向位移限制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脱落或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且能够在介入器械回撤时,进一步加强介入器械与输送模块的轴向连接牢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介入器械的俯视结构图,图中示出了C型环状结构及C型环状结构的开口的结构;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0、介入器械;110、C型环状结构;111、开口;112、第三端;113、第四端;120、O型环状结构;200、输送模块;210、推送导丝;220、卡接头;300、弹簧;400、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远端”、“近端”作为方位词,该方位词为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惯用术语,其中“远端”表示手术过程中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过程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指平行于医疗器械远端中心和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指垂直于上述轴向的方向。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包括介入器械100及输送模块200,输送模块200用于带动介入器械100以将其输送至病变位置。介入器械100可以是取栓支架、导管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图3及图4,介入器械10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近端部及远端部,近端部在远离远端部的一端形成环状结构。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固定连接。输送模块200包括推送导丝210及连接于推送导丝210靠近近端部一端的卡接头220。推送导丝210靠近近端部的一端穿设于环状结构,卡接头220与环状结构在轴向上相抵接。推送导丝210与卡接头22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推送导丝210与卡接头22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推送导丝210与卡接头220不会出现断裂。
具体地,环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环状结构的第一端靠近远端设置,环状结构的第二端靠近近端设置。卡接头220的底部与环状结构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相抵接。需要理解的是:卡接头22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状、圆锥状或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与环状结构相抵接的作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头220的形状为圆柱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连接的方式采用焊接。具体地,将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相接触的部分焊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连接的方式采用粘接。具体地,可以采用将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相接触的部分粘接,还可以是采用在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进行粘接。
通过将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能够实现输送模块200与环状结构之间的固定;通过将卡接头220与环状结构相抵接,能够使得卡接头220与环状结构在轴向上具有反向位移限制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100脱落或介入器械100与输送模块200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且能够在介入器械100回撤时,进一步加强介入器械100与输送模块200的轴向连接牢固度。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环状结构采用C型环状结构110。在C型环状结构110的周向上,C型环状结构110具有允许推送导丝210通过以进入C型环状结构110围成空间中的开口111。C型环状结构110具有第三端112及第四端113,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三端112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四端113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推送导丝210的直径来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三端112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四端113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可直接通过开口111将推送导丝210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三端112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四端113之间的直线距离略小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较佳地,C型环状结构110采用弹性材料。需要理解的是: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在受到挤压时,会发生变形。因此,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三端112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四端113之间的直线距离略小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时,推送导丝210也可通过开口111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当推送导丝210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后,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受到的挤压消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C型环状结构110恢复到之前的形状。
示例性地,C型环状结构110采用镍钛合金材料。镍钛合金材料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被热处理定型后就能够记住定型后的形状。因此,采用镍钛合金材料制成的C型环状结构110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性。
通过将环状结构采用C型环状结构110,且C型环状结构110具有开口111,可便于将推送导丝210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且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小于卡接头220的直径,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大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根据推送导丝210及卡接头220的直径来设定。
请参阅图2及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C型环状结构110还连接有弹簧300,弹簧300与C型环状结构11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弹簧300与C型环状结构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弹簧300与卡接头220分别设置于C型环状结构110相对设置的两侧。其中,卡接头220设置于C型环状结构110的上部,弹簧300设置于C型环状结构110的底部。
弹簧300的内径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相等。也就是说,弹簧300的内径根据推送导丝210及卡接头220的直径来设定。弹簧300的内径小于卡接头220的直径,弹簧300的内径大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
请参阅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环状结构采用O型环状结构120,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大于卡接头220的直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还包括卡接板400,卡接板400设置于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并能够与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相抵接,以使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不产生相对位移。
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根据卡接头220的直径设定,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大于卡接头220的直径,可便于卡接头220从O型环状结构120内部穿过。
卡接板400具有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推送导丝210相接触的第二抵触面,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相对设置。第一抵触面的形状与O型环状结构12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抵触面的形状与推送导丝210的形状相匹配。示例性地,卡接板400采用环形结构。
通过设置卡接板400,卡接板400能够塞入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且第一抵触面的形状与O型环状结构12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抵触面的形状与推送导丝210的形状相匹配,能够使得卡接板400的第一抵触面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贴合,卡接板400的第二抵触面与推送导丝210相贴合,有利于将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锁紧,以防止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产生相对移动。
请参阅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卡接板400包括在轴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卡接板400的第一端至卡接板400的第二端的厚度逐渐较小,以便于卡接板400插入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
请参阅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小于卡接头220的直径,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大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根据推送导丝210及卡接头220的直径来设定。在组装时,可将推送导丝210远离卡接头220的一端穿过O型环状结构120内,并使得卡接头220抵接于O型环状结构120上,然后再将推送导丝210与O型环状结构120焊接或粘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的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推送导丝210通过开口111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
其中,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三端112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第四端113之间的直线距离略小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在将推送导丝210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时,由于C型环状结构110采用弹性材料,使得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受到挤压发生变形。当推送导丝210安装至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后,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受到的挤压消失,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C型环状结构110恢复到之前的形状。恢复到之前形状的C型环状结构110可对推送导丝210形成限位。
步骤2:将卡接头220与C型环状结构110相抵接。
其中,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小于卡接头220的直径,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大于推送导丝210的直径,使得卡接头220的底部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上表面相抵接,从而使得卡接头220与C型环状结构110在轴向上具有反向位移限制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100脱落或介入器械100与输送模块200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
步骤3:将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粘接或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连接的方式采用焊接。具体地,将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相接触的部分焊接。示例性地,将卡接头220的底部与C型环状结构110的上表面焊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连接的方式采用粘接。具体地,可以采用将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相接触的部分粘接,还可以是采用在输送模块200与C型环状结构11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进行粘接。示例性地,在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处,采用在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将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粘接。
请参阅图1和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将推送导丝210沿着弹簧300螺旋方向,并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在该实施例中,推送导丝210也是通过开口111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需要理解的是:当推送导丝210安装于C型环状结构110内后,弹簧300能够提供防止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分离的力,使得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连接更加紧固。
将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粘接或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连接的方式采用焊接。具体地,可以采用在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之间设置焊接层的方式进行焊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连接的方式采用粘接。具体地,可以是采用在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进行粘接。示例性地,在C型环状结构110的开口111处,采用在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将推送导丝210与C型环状结构110及弹簧300粘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的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1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推送导丝210及卡接头220穿过O型环状结构120。
其中,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大于卡接头220的直径,以将推送导丝210及卡接头220从O型环状结构120内部穿过。
步骤2:将卡接头220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抵接。
其中,将卡接头220的底部与O型环状结构120的上表面相抵接,从而使得卡接头220与O型环状结构120在轴向上具有反向位移限制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介入器械100脱落或介入器械100与输送模块200的连接部位断裂的问题。
步骤3:将卡接板400塞入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
其中,卡接板400具有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推送导丝210相接触的第二抵触面,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相对设置。第一抵触面的形状与O型环状结构120的形状相匹配,第二抵触面的形状与推送导丝210的形状相匹配,能够使得卡接板400的第一抵触面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贴合,卡接板400的第二抵触面与推送导丝210相贴合,有利于将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锁紧,以防止O型环状结构120与推送导丝210产生相对移动。
步骤4:将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部分粘接或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连接的方式采用焊接。具体地,将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部分焊接。示例性地,将卡接头220的底部与O型环状结构120的上表面焊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连接的方式采用粘接。具体地,可以采用将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部分粘接,还可以是采用在输送模块200与O型环状结构12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进行粘接。示例性地,采用在推送导丝210与O型环状结构120之间间隙填充结构胶的方式将推送导丝210与O型环状结构120粘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入器械(100),所述介入器械(10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近端部及远端部,所述近端部在远离所述远端部的一端形成环状结构;
输送模块(200),所述输送模块(200)与所述环状结构粘接或焊接,所述输送模块(200)包括推送导丝(210)及连接于所述推送导丝(210)靠近所述近端部的一端的卡接头(220),所述推送导丝(210)靠近所述近端部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环状结构,所述卡接头(220)与所述环状结构在所述轴向上相抵接;
其中,所述环状结构包括C型环状结构(110)或O型环状结构(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的周向上,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具有允许所述推送导丝(210)通过以进入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围成空间中的开口(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小于所述卡接头(220)的直径,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的内径大于所述推送导丝(210)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还连接有弹簧(300),所述弹簧(300)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的内径大于所述卡接头(220)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器械输送系统还包括卡接板(400),所述卡接板(400)设置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与所述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并能够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与所述推送导丝(210)相抵接,以使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与所述推送导丝(210)不产生相对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板(400)具有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相接触的第一抵触面及与所述推送导丝(210)相接触的第二抵触面,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触面的形状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抵触面的形状与所述推送导丝(210)的形状相匹配。
8.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组装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推送导丝(210)通过所述开口(111)安装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围成空间中;
将所述卡接头(220)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相抵接;
将所述输送模块(200)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粘接或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推送导丝(210)沿着所述弹簧(300)螺旋方向,并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安装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内;
将所述输送模块(200)与所述C型环状结构(110)及所述弹簧(300)粘接或焊接。
10.一种介入器械输送系统的组装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推送导丝(210)及所述卡接头(220)穿过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
将所述卡接头(220)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相抵接;
将所述卡接板(400)塞入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与所述推送导丝(210)之间的间隙中;
将所述输送模块(200)与所述O型环状结构(120)粘接或焊接。
CN202210496203.9A 2022-05-09 2022-05-09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147126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203.9A CN114712667A (zh) 2022-05-09 2022-05-09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6203.9A CN114712667A (zh) 2022-05-09 2022-05-09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2667A true CN114712667A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3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6203.9A Pending CN114712667A (zh) 2022-05-09 2022-05-09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266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5435A1 (en) * 2001-06-29 2003-12-04 Huter Benjamin C. Filter device for embolic protection systems
JP2012055470A (ja) * 2010-09-08 2012-03-22 Kaneka Corp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アウター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8068421A (ja) * 2016-10-25 2018-05-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CN10826121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介入医疗系统、输送装置及植入医疗器械
CN110420046A (zh) * 2019-08-07 2019-11-08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介入血栓取出器械、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5435A1 (en) * 2001-06-29 2003-12-04 Huter Benjamin C. Filter device for embolic protection systems
JP2012055470A (ja) * 2010-09-08 2012-03-22 Kaneka Corp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アウターシャフ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カテーテルの製造方法
JP2018068421A (ja) * 2016-10-25 2018-05-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CN108261213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介入医疗系统、输送装置及植入医疗器械
CN110420046A (zh) * 2019-08-07 2019-11-08 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创介入血栓取出器械、应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66742C2 (ru) Медицин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US10898311B2 (en) Embolus blood clot filter delivery system
EP1877124B1 (en) Neurovascular intervention device
US8926650B2 (en)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vaso-occlusive device
EP1290988A1 (en) Implant delivery assembly with expandable coupling/decoupling mechanism
US20080306503A1 (en)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vaso-occlusive device
AU3603093A (en) Medical retrieval device
JP5775689B2 (ja) 超音波誘導エコー源性カテーテルおよび関連する方法
WO2014036113A1 (en) Anatomic device delivery an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A2336416A1 (en) Catheter and guide wire
TW201521663A (zh) 可擴張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947077A (zh) 一种高柔顺性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28956A (zh) 可解脱弹簧圈
CN114712667A (zh) 介入器械输送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US20220409258A1 (en) Current generator for a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JP2006075232A (ja) 血管内異物除去用ワイヤおよび医療器具
CN105188570A (zh) 再通装置
CN220713967U (zh) 栓塞弹簧圈系统
CN215608611U (zh) 一种应用于翻山操作的抗弯折型输送鞘管
EP4262588A1 (en) Electrically enhanced retrieval of material from vessel lumens
US20230053337A1 (en) Delivery guidewire and therapeutic treatment device
CN219355043U (zh) 导管组件和配置用于插入导管内的管心针
CN110974363B (zh) 穿刺装置
CN114831695A (zh) 一种可打造影剂的取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18157913A (ja) 医療用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