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769A -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769A
CN114688769A CN202110140527.4A CN202110140527A CN114688769A CN 114688769 A CN114688769 A CN 114688769A CN 202110140527 A CN202110140527 A CN 202110140527A CN 114688769 A CN114688769 A CN 114688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interface
heat exchange
port
expans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05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88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膨胀阀及换热装置,包括内阀体和外阀体,内阀体和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设置;内阀体包括阀体、动力头组件、传动杆部件,外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第一接口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部具有第二接口;内阀体具有与第一接口位置相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一内接口、与第二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二内接口;内阀体与外阀体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密封圈,在内阀体和/或外阀体设有对应的密封槽,密封圈部分位于密封槽内;在膨胀阀的轴向高度方向,至少一个密封圈高于第一内接口低于第二内接口或者至少一个密封圈围绕第一内接口设置和/或至少一个密封圈围绕第二内接口设置,内阀体实现标准化,外阀体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作调整实现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媒流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膨胀阀是组成制冷系统的重要部件,膨胀阀的一般通过感应制冷系统中蒸发器出口端或压缩机吸入端的过热度来控制阀的开度大小,从而实现系统冷媒流量调节和节流降压的目的。
背景技术中,膨胀阀一般是通过调节阀芯来调节开度,另外,由于系统的不同,膨胀阀的外形也会随系统的需求而作调整,这样,膨胀阀的型号会相对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该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包括内阀体以及外阀体,内阀体和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连接,内阀体可以实现标准化,而外阀体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作一些调整以实现配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膨胀阀,包括内阀体和外阀体,所述内阀体和所述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内阀体包括阀体、动力头组件、传动杆部件,所述膨胀阀还包括阀芯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传动杆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头组件与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动力头组件的作用通过所述传动杆部件作用于所述阀芯组件,使得所述阀芯组件能够向下运动;所述外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具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具有第二接口;所述内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口位置相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一内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二内接口;所述膨胀阀在所述内阀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在所述内阀体和/或所述外阀体设置有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至少有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密封槽;在所述膨胀阀的轴向高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一内接口、低于所述第二内接口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内接口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二内接口设置。这样,密封圈的设置使得第一内接口与第二内接口不会通过内阀体与外阀体之间的空间直接连通。本发明中膨胀阀包括内阀体和外阀体,内阀体包括阀体和动力头组件,内阀体和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设置,这样在系统需要不同的接口的结构及大小时,只需要更换外阀体即可,内阀体可以实现标准化,内阀体与外阀体在后组装,外阀体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有利于生产管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上述膨胀阀,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板片,所述板片包括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具有第一角孔,所述第一板片的形状大致为矩形,所述第一角孔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相对边角位置,所述第二板片与所述第一板片的结构可以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二板片具有第二角孔,所述第一角孔和所述第二角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为换热芯体的流体流通区域,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依次层叠使得所述换热芯体相隔绝形成不连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膨胀阀和换热器组装,内阀体可以标准化,外阀体可以更换,有利于生产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膨胀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阀体正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内阀体在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阀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外阀体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外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阀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膨胀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膨胀阀的外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膨胀阀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膨胀阀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内阀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内阀体的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内阀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内阀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18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2所示膨胀阀的分解结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膨胀阀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膨胀阀用于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所示换热装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2所示换热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5为图22所示换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详细描述。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以下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还应当了解的是,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此描述的具体组件、器件及特征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视为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阀,该种膨胀阀包括内阀体以及外阀体,内阀体和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连接,两者通过固定或限位连接,可以确保内阀体和外阀体相对固定或相对限位而不发生相对旋转偏移。本文中传动杆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头组件与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动力头组件的作用通过传动杆部件作用于阀芯组件,使得所述阀芯组件能够向下动作,结合弹性元件,阀芯组件能够上下运动,指的是在动力头组件的动作部分向下运动时,能直接或间接抵接并带动传动杆部件向下运动,传动杆部件能直接或间接抵接阀芯组件从而带动阀芯组件向下运动;而在动力头组件的动作部分向上运动时,下方的弹性元件等能促使阀芯组件向上运动,带动传动杆部件向上运动。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第一种实施例的膨胀阀10,膨胀阀10包括外阀体100和内阀体200,本实施例的内阀体200包括阀体11、动力头组件12、传动杆部件13、阀芯组件14以及调节组件15。
阀体11顶部具有开口,动力头组件12与阀体11通过焊接固定,动力头组件12位于阀体11相对顶部的位置;调节组件15与阀体11螺纹连接,调节组件15位于阀体11的相对靠近底部的位置,内阀体200具有阀室16,阀芯组件14位于阀室16,阀芯组件14通过动力头组件12、传动杆部件13可以改变膨胀阀的阀口的通流面积,从而调节通过膨胀阀的流体的流量;传动杆部件13位于内阀体200内部,传动杆部件13传动连接动力头组件12与阀芯组件14,传动杆部件13能与动力头组件12抵接,包括直接与间接抵接,传动杆部件13能与阀芯组件14抵接,包括直接与间接抵接,传动杆部件13可以在动力头组件12受热或降温改变时随之动作,从而抵接带动阀芯组件14上下动作,使得阀芯组件14在动力头组件12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一定的距离,以调节流体流经膨胀阀的阀口的通流面积。
参见图2和图4,阀体11大致呈上下延伸结构,阀体11具有第一内接口111、第二内接口112、第三内接口113、第四内接口114。阀体11包括第一流道115和节流部116,第一内接口111为第一流道115的一个接口,第二内接口112为第一流道115的另一个接口,本实施例中,节流部116具有阀口,节流部能够与阀芯组件配合,调整阀口处能流通的流通面积,进而能够调节通过阀口的流体的流量。阀体11包括第二流道117,第三内接口113为第二流道117的一个接口,第四内接口114为第二流道117的另一个接口。在一种具体的应用中,流体经第一内接口111流入,经节流部的阀口节流,从第二内接口112经外阀体流出,流体再从外阀体并经第三内接口113流入,从第四内接口114经外阀体流出进入系统。当然,第二内接口112与第四内接口114也可以作为进口,第一内接口111和第三内接口113也可以作为出口。当然这里阀体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内接口111和第二内接口112,流体从第一内接口111流入内阀体,从第二内接口112流出内阀体。
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膨胀阀,第一内接口111与第四内接口114位于阀体11的同一侧,第二内接口112与第三内接口113位于阀体11的另外同一侧,沿传动杆部件的轴向,第一内接口111低于第二内接口112,第三内接口113与第四内接口114大致位于同一高度。阀体11包括第一密封槽118、第二密封槽119、第三密封槽120,膨胀阀包括第一密封圈131、第二密封圈132、第三密封圈133,从高度方向,第一密封槽118位于阀体的第三内接口113和第四内接口114的相对上方的周侧,第二密封槽119位于阀体的第三内接口113、第四内接口114的相对下方的周侧,第二密封槽119位于第二内接口112的相对上方,第三密封槽120位于阀体的第二内接口112的相对下方且位于第三密封槽120位于阀体的第一内接口111的相对上方的周侧,第一密封圈13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槽118,第二密封圈13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密封槽119,第三密封圈133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密封槽120。
参见图2、图3和图4,阀体11包括阀体一部141、阀体二部142以及阀体三部143,阀体一部141,阀体二部142以及阀体三部143的外形大致呈圆柱形,从截面上看,阀体一部141沿径向的直径大于阀体二部142沿径向的直径,阀体二部142沿径向的直径大于阀体三部143沿径向的直径,从高度方向,阀体三部143低于阀体二部142,阀体二部142低于阀体一部141,阀体三部143的最大处小于阀体二部142的最大处,阀体二部142的最大处小于阀体一部141的最大处,阀体二部142位于阀体一部141与阀体三部143之间,第一密封圈131位于阀体一部141的相对上方,第二密封圈132位于阀体一部141的相对下方且位于阀体二部142的相对上方,第三密封圈133位于阀体二部141的相对下方且位于阀体三部143的相对上方,或者说第二密封圈132位于阀体一部141与阀体二部142之间,第三密封圈133位于阀体二部142与阀体三部143之间。第三内接口113和第四内接口114以及第二流道117位于阀体一部141,第二内接口112位于阀体二部142,第一内接口111位于阀体三部143,第一流道115部分位于阀体二部142,部分位于阀体三部143,节流部116大致位于阀体二部142、第三密封槽120、阀体三部143三者之中的一者或二者、三者对应位置的内部。第一内接口111与第二内接口112通过节流部116与阀芯组件的配合连通,第三密封圈133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内接口111与第二内接口112不会通过阀体的外壁部与外阀体之间的空间连通,第二密封圈132的设置可以使第二内接口112与第三内接口113及第四内接口114不会通过阀体的外壁部与外阀体之间的空间连通。该膨胀阀的内阀体的尺寸、外形以及接口相对可以实现标准化,根据不同系统的需求选取与膨胀阀相互结合的不同结构的外阀体即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1、图4、图6,本实施例的外阀体100包括第一接口部121、第二接口部122、第三接口部123、第四接口部124,第一接口部121具有第一接口1211和第一外接口1212,第二接口部122具有第二接口1221和第二外接口1222,第三接口部123具有第三接口1231和第三外接口1232,第四接口部124具有第四接口1241和第四外接口1242,第一接口1211与内阀体的第一内接口111的位置对应配合并连通,第二接口1221与内阀体的第二内接口112的位置对应配合并连通,第三接口1231与内阀体的第三内接口113的位置对应配合并连通,第四接口1241与内阀体的第四内接口114的位置对应配合并连通。当然,这里可以仅包括第一接口部121和第二接口部122,而动力头部件内的腔体可以通过接管连通需要感温的部位。
参见图1-图6,当内阀体100和外阀体200组装后,第一内接口111和第一接口1211连通,第一外接口1212与外部连通,第二内接口112和第二接口1221连通,第二外接口1222与外部连通,第一接口1211通过第一流道115与第二接口1221连通,第三内接口123与第三接口1231连通,第三外接口1232与外部连通,第四内接口114与第四接口1241连通,第四外接口1242与外部连通,第三接口1231通过第二流道117与第四接口1241连通。
第一接口1211大于等于阀体11的第一内接口111,第二接口1221大于等于阀体11的第二内接口112,第三接口1231大于等于阀体11的第三内接口113,第四接口1241大于等于内阀体的第四内接口114,第一接口部121的第一外接口1212大于第一接口1211,第二接口部122的第二外接口1222大于第二接口1221,第三接口部123的第三外接口1232大于第三接口1231,第四接口部124的第四外接口1242大于的第四接口1241,第一外接口1212的外侧部大于等于第一接口1211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第二外接口1222的外侧部大于等于第二接口1221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第三外接口1232的外侧部大于等于第三接口1231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第四外接口1242的外侧部大于等于第四接口1241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这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确保膨胀阀在加工、装配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各个接口有足够的流通面积,减小流阻,另一方面,不影响密封槽的位置和内部蝶形弹簧的安装,并且可以减小整个膨胀阀的外形。本文中的大小指的是通流面积的大小,如第一外接口1212的外侧部大于等于第一接口1211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在形状不完全规则的情况下指的是第一外接口相对朝外的外侧部的通流面积大于等于相对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的通流面积。
参见图1和图5,内阀体200还包括定位部24,本实施例的定位部24位于阀体11的相对顶部位置,定位部24位于第一密封槽118的上侧,定位部24包括定位缺口25,定位部24在定位缺口25部位形成包括第一定位面251,第一定位面251可以为平面。参见图1和图7,外阀体100包括配合定位部26,配合定位部26可以是凸起结构,配合定位部26位于外阀体100内壁面,配合定位部26包括第二定位面261,本实施例的配合定位部26的第二定位面261为平面结构,配合定位部26和定位缺口25相配合,第一定位面251与第二定位面261配合,以防止内阀体相对外阀体周向转动,或者说在转动时会使第一定位面251与第二定位面261抵接,从而实现定位目的。内阀体200在与外阀体100组装时,定位缺口25和配合定位部26匹配。本发明在定位部24圆周方向设置定位缺口25,并在外阀体的对应部位设置配合定位部,两者进行配合,防止内阀体200在空调系统工作时沿圆周方向进行转动。另外,定位配合结构还可以相反设置,即在外阀体的内壁部设置一个缺口部位,而在内阀体设置一个对应配合的凸起结构,也一样可以实现相应定位的目的。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与阀体相对固定,如通过螺纹固定,另外,调节组件也可以是与外阀体通过螺纹固定的,即,使内阀体的阀体部件与外阀体组装后,再安装调节组件或再安装阀芯与调节组件,并通过调节组件对膨胀阀进行调节,这样可以避免两者组装误差,便膨胀阀的控制更加精准,调节组件可以与外阀体螺纹配合,也可以与内阀体的阀体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定位缺口作为定位结构的缺口部,配合定位部作为定位结构的凸部。本文中的凸部是相对规则形状相对多出的结构,缺口部或凹部是相对规则形状相对欠缺的结构。
参见图8,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内阀体300,与第一实施例的内阀体200相同的部分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内阀体300包括阀体11,阀体11包括定位部34,定位部34至少大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槽371的上侧,本实施例的阀体在定位部34设有两个定位孔372,定位部34还包括两个插销373,每个插销373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孔372,外阀体在与插销对应位置设有凹部,插销至少有部分位于外阀体的凹部,阀体11和外阀体通过插销373实现定位。另外,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插销,同样能实现相对定位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插销作为定位结构的凸部。
参见图1、图9、图10以及图11,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外阀体400,该实施例的外阀体400包括限位部41,限位部41包括卡槽411;动力头组件12包括气箱头102;膨胀阀还包括卡环42,卡环42包括主体部421和卡接部422,卡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两个卡接部42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卡环42压缩后可以装入卡槽411,卡环42装入卡槽411后,卡环42弹开而至少有部分位于卡槽411,卡环42至少有部分位于内阀体的上方,从而限制内阀体从轴向方向脱离外阀体,实现内阀体与外阀体的限位;具体地,卡环42的主体部421至少有部分位于卡槽411,卡环42至少有部分位于气箱头102的相对上方,在气箱头102要向上时抵接限位气箱头102,卡接部还可设有通孔423,设置通孔可以方便安装。内阀体与外阀体400之间的密封方式可参照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内阀体与外阀体400之间设置有防止内阀体相对转动的限位结构,同样可以参照上面所述内容,以防止膨胀阀的内阀体在空调系统工作时沿圆周方向的转动。
参见图12-图20,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膨胀阀500,该实施例的膨胀阀500包括内阀体50、外阀体60,内阀体50包括阀体51,动力头组件52,传动杆部件53,阀芯组件54和调节组件55。
阀体51顶部开口,动力头组件12与阀体11通过焊接固定,动力头组件52位于阀体51相对顶部的位置,阀体51底部开口,调节组件55与阀体11螺纹连接,调节组件55位于阀体51的相对靠近底部位置,内阀体还包括阀室531,阀芯组件54位于阀室531,阀芯组件54通过动力头组件52、传动杆部件53可以改变膨胀阀的通流面积,从而调节通过膨胀阀的流体的流量,传动杆部件53位于内阀体内部,且传动杆部件53传动连接动力头组件52与阀芯组件54,传动杆部件53能与动力头组件52抵接,包括直接与间接抵接,传动杆部件53能与阀芯组件54抵接,包括直接与间接抵接,传动杆部件53可以在动力头组件52受热或降温改变时随之动作,从而抵接带动阀芯组件54上下动作,使得阀芯组件54在动力头组件52的作用下可上下运动一定的距离,以调节膨胀阀的通流面积。
内阀体50包括阀体,阀体包括第一流道501和第二流道502,内阀体50包括节流部,节流部具有节流口,节流口位于第一流道,阀体具有第一内接口511、第二内接口512、第三内接口513以及第四内接口514,第一内接口511为第一流道501的一个接口,第二内接口512为第一流道501的另一个接口,第三内接口513为第二流道502的一个接口,第四内接口514为第二流道502的另一个接口,在一种具体的应用中,流体经第一内接口511流入,经节流部的阀口节流,从第二内接口512经外阀体流出,流体再从外阀体并经第三内接口513流入,从第四内接口514经外阀体流出进入系统。当然,第二内接口512与第四内接口514也可以作为进口,第一内接口511和第三内接口513也可以作为出口。当然这里的内接口也可以仅为第一内接口511和第二内接口512,流体从第一内接口511流入,从第二内接口512流出。这样内阀体的尺寸、外形、接口形式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时可减少产品与测试工装规格,降低管理成本。
参照图14,图15,图16,阀体51大致呈矩形,阀体51包括第一侧部503、第二侧部504、第三侧部505和第四侧部506,第一侧部503与第三侧部505相互背离设置,第二侧部504与第四侧部506相互背离设置,第一内接口511与第四内接口514位于第一侧部503,第二内接口512与第三内接口513位于第三侧部505,阀体51还包括定位槽56,从截面上看,定位槽56的截面可以呈半圆形,定位槽56包括第一定位槽561和第二定位槽562,第一定位槽561位于第四侧部506,第二定位槽562位于第二侧部504,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槽561和第二定位槽562贯穿第一侧部503和第三侧部505。
参照图12、图17,外阀体60包括第一外阀体61和第二外阀体62,第一外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610和第四接口部640,第二外阀体包括第二接口部620和第三接口部630,第一接口部610包括第一外接口611以及第一接口612,第二接口部620包括第二外接口621以及第二接口622,第三接口部630包括第三外接口631以及第三接口632,第四接口部640包括第四外接口641以及第四接口642,第一接口612大于等于第一内接口511的大小,第一接口612与第一内接口511的位置相匹配并直接连通,第二接口622大于等于第二内接口512的大小,第二接口622与第二内接口512的位置相匹配并直接连通,第三接口632可以大于等于第三内接口513的大小,第三接口632与第三内接口513的位置相匹配并直接连通,第四接口642可以大于等于第四内接口514的大小,第四接口642与第四内接口514的位置相匹配并连通,当然,这里可以仅包括第一接口部610和第二接口部620,第一接口612与第一内接口512接口大小可以相同,第一连接口612与第一内接口511相匹配连通,第二接口622与第二内接口512接口大小可以相同,第二接口622与第二内接口512相匹配连通。第一接口部的相对靠近外侧的第一外接口611大于第一接口部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的第一接口612,第二接口部的相对靠近外侧的第二外接口621大于第二接口部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的第二接口622;第三接口部的相对靠近外侧的第三外接口631可以大于等于第三接口部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的第三接口632,第四接口部的相对靠近外侧的第四外接口641可以大于等于第四接口部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的第四接口642;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膨胀阀在加工、装配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各个接口有足够的流通面积,减小流阻,另一方面,不影响密封槽的位置和内部蝶形弹簧等零部件的安装,并且可以减小整个膨胀阀的外形。
参照图18和图19,内阀体50和第一外阀体61以及第二外阀体62通过螺栓57固定,第一外阀体61包括第一安装孔613,第二安装孔614,第二外阀体62包括第三安装孔623和第四安装孔624,螺栓57包括第一螺栓571和第二螺栓572,第一螺栓571穿过第一安装孔613,第一定位槽561以及第三安装孔623,第二螺栓572穿过第二安装孔614,第二定位槽562以及第四安装孔624,并通过螺母将三者固定;另外第一外阀体61或第二外阀体62还可以是其中之一的安装孔为螺纹孔,与螺栓螺纹配合,螺栓穿过另一外阀体、内阀体与其通过螺纹固定,实现内阀体和外阀体的固定,当然这里固定方式不限于螺栓固定。本实施例中内阀体的第一侧部503、第三侧部505与外阀体的侧部相应地起到定位结构的作用,内阀体朝向第一外阀体的第一侧部503与第一外阀体朝向内阀体的侧部配合,内阀体朝向第二外阀体的第三侧部505与第二外阀体朝向内阀体的侧部配合,这样组装后内阀体无法再相对外阀体转动。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内阀体的第一侧部503包括平面结构,第一外阀体朝向内阀体的侧部也包括平面结构;内阀体的第三侧部505包括平面结构,第二外阀体朝向内阀体的侧部也包括平面结构;再加上螺栓与两个定位槽的配合,从而较好地实现内阀体与外阀体的固定。相应地,由于内阀体的与外阀体之间由于结构关系,无需另行设置防止转动的其他定位结构。另外,还可以在两个外阀体其中之一或两者设置凹部,使内阀体的动力头部件的气箱头局部限位于外阀体的凹部,以更好地定位。
具体地,外阀体包括定位部,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581和第二定位部582,第一外阀体61包括第一定位部581,第二外阀体62包括第二定位部582。第一外阀体61包括第一定位槽591,第二外阀体62包括第二定位槽592,第一定位槽591位于第一定位部581所在位置,第二定位槽592位于第二定位部582所在位置。膨胀阀具有腔58,第一定位部581和第二定位部582形成腔58,动力头组件52包括气箱头521,气箱头521的两侧的局部可以容纳于腔,气箱头52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定位槽591,气箱头52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定位槽592,气箱头可以限位于定位部并结合其他固定方式固定,或者气箱头和定位部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本实施例的内阀体50与外阀体6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动力头组件52与第一外阀体61和第二外阀体62焊接固定连接,第一接口612与第一内接口511位置相对应并直接连通,第二接口622与第二内接口512位置相对应并直接连通,第三接口632与第三内接口513位置相对应并直接连通,第四接口642与第四内接口514位置相对应并直接连通,第一流道501的一端与第一接口612连通,第一流道501的另一端和第二接口622连通,第二流道502与第三接口632连通,第二流道502与第四接口642连通。这里内阀体与外阀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动力头组件与第一外阀体和第二外阀体焊接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内阀体和外阀体的定位,装配。
参照图13和图17、图18,内阀体的第一内接口511,第二内接口512,第三内接口513以及第四内接口514,每个内接口的外围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密封槽515,密封槽515包括第一密封槽5151、第二密封槽5152、第三密封槽5153、第四密封槽5154,第一密封槽5151围绕位于第一内接口511的外周侧,第二密封槽5152围绕位于第二内接口512的外周侧,第三密封槽5153围绕位于第三内接口513的外周侧,第四密封槽5154围绕位于第四内接口514的外周侧,膨胀阀还包括与密封槽对应的密封圈516,密封圈516包括第一密封圈5161,第二密封圈5162,第三密封圈5163,第四密封圈5164,第一密封圈516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密封槽5151,第二密封圈516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密封槽5152,第三密封圈5163至少部分位于第三密封槽5153,第四密封圈5164至少部分位于第四密封槽5154,内阀体和外阀体通过密封圈实现相对密封,这里可以为矩形密封圈,矩形密封圈能够更好地防止冷媒从内阀体和外阀体接口的间隙中漏出,另外也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密封圈。该实施例的密封槽设置在内阀体,另外也可以设置在外阀体,如第一密封槽在第一外阀体和/或第四密封槽在第一外阀体,或者第二密封槽在第二外阀体和/或第三密封槽在第二外阀体,也能同样实现相对密封。
第一外接口611大于第一内接口511,第一密封槽5151围绕第一内接口511设置,第二外接口621大于第二内接口512,第二密封槽5152围绕第二内接口511设置;第三外接口631可以大于等于第三内接口513,第三密封槽5153围绕第三内接口513设置,第四外接口641可以大于等于第四内接口514,第四密封槽5154围绕第四内接口514设置,这样可以减小流阻,即使膨胀阀即使有加工、装配误差,内阀体接口仍有足够的流通面积。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膨胀阀,外阀体60还可以包括接管,方便与系统连接,如图21,第一外阀体61包括第一接管721和第四接管724,第二外阀体62还可以包括第二接管722和第三接管723,第一接管721和第一外阀体61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第四接管724和第一外阀体61也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当然,第一接管721,第四接管724与第一外阀体61的连接也可以是其他方式,这里不做限定。第二接管722和第二外阀体62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第三接管723和第二外阀体62也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或者可以是其他方式连接固定,这里不做限定。第一外阀体和第二外阀体可与管路单独进行配合,一方面,一旦客户针对外接尺寸产生改变,只需改变第一外阀体和/或第二外阀体的接口尺寸,这样,不仅提高产品的适配性,而且减少膨胀阀变更成本,另一方面,第一外阀体和第二外阀体也可以直接与管路配合,方便连接。
参见图22和图23,这是膨胀阀应用于换热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及换热装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示意图。换热装置700包括换热器70和膨胀阀10,此处膨胀阀10的结构参照上面实施例中的膨胀阀的结构。换热器70包括换热芯体71,换热器70还包括盖板73,换热芯体71包括堆叠设置的若干个板片74,板片74包括第一板片741和第二板片742,第一板片741包括第一角孔751,第一板片74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第一角孔75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角孔751分别位于第一板片741的相对边角位置。第二板片742与第一板片741的结构大致相同或相似,第二板片742包括第二角孔752,第一角孔751和第二角孔752配合设置,第一板片741和第二板片742之间为换热芯体71的流体流通区域,第一板片741和第二板片742依次层叠使得换热芯体71形成第一换热通道743和第二换热通道744。
参见图24,膨胀阀10包括外阀体100,本实施例的第一外接口1212可作为进口,经第一流道115以及第二外接口1222与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743连通,在换热器内与第二换热通道内的工作介质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的第四外接口1242可作为出口,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743通过第三外接口1232进入第二流道117,通过第四外接口1242离开膨胀阀。
在实际应用时,冷媒等流体可以从第一外接口1212流入,第一接口1211、第一内接口111、第一流道115、经膨胀阀的阀口、第二内接口112、第二接口1221以及第二外接口1222进入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通道,在换热器与第二换热通道的流体进行换热,从换热器出来经第三外接口1232、第三接口1231,第三内接口113、第二流道117、第四内接口114、第四接口1241,经第四外接口1242流出。
膨胀阀的外阀体可以与换热器经焊接固定为一体,然后将内阀体组装到膨胀阀的外阀体与换热器的组件,形成换热组件;另外膨胀阀与换热器也可以通过螺栓等其他方式固定,这里不作限定。如果系统对进出口尺寸、位置有安装需求,只需改变外阀体的结构或大小,内阀体可以不变,这样,可实现内阀体的标准化,可减少零件数量及总体成本。膨胀阀的结构等可参照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换热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用连接管,如图22和图25,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761和第二连接管762,第一连接管761的一端与换热器的边板和/或换热芯体通过焊接固定,第二连接管762的一端与换热器的边板和/或换热芯体通过焊接固定;第一连接管761与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第二连接管762与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第一连接管761的另一端外接口能作为换热组件的第二进口725,第二连接管762的另一端的外接口能作为换热组件的第二出口726,第二进口725可作为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入口,第二出口726可作为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出口,第二换热介质从第二进口流入,经第二换热通道744,在换热器与第一换热通道743的流体换热,从第二出口流出。
换热组件还可以包括盖板73,盖板73包括若干个安装孔731,换热组件能通过盖板73的安装孔731与系统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膨胀阀,包括内阀体和外阀体,所述内阀体和所述外阀体固定或限位设置;所述内阀体包括阀体、动力头组件、传动杆部件,所述膨胀阀还包括阀芯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传动杆部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头组件与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动力头组件的作用通过所述传动杆部件作用于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外阀体包括第一接口部、第二接口部,所述第一接口部具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部具有第二接口;所述内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接口位置相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一内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二内接口;所述膨胀阀在所述内阀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密封圈,在所述内阀体和/或所述外阀体设置有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至少有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密封槽;在所述膨胀阀的轴向高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一内接口低于所述第二内接口或者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内接口设置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二内接口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第四接口部,所述第三接口部具有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部具有第四接口;所述内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三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三内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四内接口;所述膨胀阀在所述内阀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密封圈: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一内接口、低于所述第二内接口,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二内接口、低于所述第三内接口或第四内接口;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三内接口或第四内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包括第三接口部、第四接口部,所述第三接口部具有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部具有第四接口;所述内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三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三内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位置对应并配合连通的第四内接口;所述膨胀阀在所述内阀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至少设置四个密封圈: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一内接口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二内接口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三内接口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圈围绕所述第四内接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设置有定位结构,使得内阀体不会相对外阀体转动;所述阀体包括阀体一部、阀体二部、阀体三部,从高度方向,所述阀体三部低于所述阀体二部,所述阀体二部低于所述阀体一部,所述阀体三部的最大处小于所述阀体二部的最大处,所述阀体二部的最大处小于所述阀体一部的最大处;所述第一内接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三部,所述第二内接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二部;所述第一接口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内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内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接口、第四内接口设置于所述阀体一部,所述第三内接口与所述第四内接口连通;所述内阀体设置有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第三密封槽,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密封槽;从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三内接口、第四内接口的相对上方,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三内接口、第四内接口的相对下方、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二内接口的相对上方,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二内接口的相对下方、所述第三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一内接口的相对上方。
6.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阀体的凸部、设置于所述内阀体的凹部或缺口部,或者,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阀体的凹部或缺口部、设置于所述内阀体的凸部;
所述第一接口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内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内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相对朝外的外侧部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接口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所述第二接口的相对朝外的外侧部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接口的靠近内阀体的内侧部;
或者,所述内阀体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包括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为平面,所述外阀体包括配合定位部,所述配合定位部位于所述外阀体内壁面,所述配合定位部包括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为平面,所述配合定位部和所述定位缺口相配合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抵接。
7.如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卡槽,所述动力头组件包括气箱头,所述膨胀阀包括卡环,所述卡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卡环包括主体部和卡接部,所述卡环压缩后可装入所述卡槽,所述卡环装入所述卡槽,所述卡环弹开,所述卡环的主体部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卡槽,所述卡环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气箱头的相对上方,抵接限位所述气箱头,所述卡接部设有通孔,所述卡环由铝材制成。
8.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权1-7任一项所述膨胀阀,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板片,所述板片包括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具有第一角孔,所述第一角孔位于所述第一板片的相对边角位置,所述第二板片具有第二角孔,所述第一角孔和所述第二角孔配合设置,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之间为换热芯体的流体流通区域,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依次层叠,使得所述换热芯体形成不连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阀体和所述换热芯体固定连接,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外接口作为第一进口,所述第四外接口作为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作为所述换热装置第一换热介质的流入口,所述第一出口作为所述换热装置第一换热介质的流出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边板和/或换热芯体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边板和/或换热芯体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具有第二进口,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进口作为所述换热装置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入口,所述第二出口作为所述换热装置第二换热介质的流出口。
CN202110140527.4A 2020-12-31 2021-02-02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Pending CN1146887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27295 2020-12-31
CN2020116272957 2020-12-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769A true CN11468876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0527.4A Pending CN114688769A (zh) 2020-12-31 2021-02-02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7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5781B2 (en) Fluid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of vehicle
CN106918165B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08068572B (zh) 流体换热组件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US11852263B2 (en) Fluid management assembly
WO2018086553A1 (zh) 流体换热组件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08068576B (zh) 流体换热组件
EP4310372A1 (en) Multi-port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with sam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0411247B (zh) 流体换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4688769A (zh) 一种膨胀阀以及换热装置
EP3690360B1 (en) Integrated cooling assembly and battery assembly
CN114688902A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7146012A (zh) 一种控制阀
CN110411261B (zh) 流体换热装置及热管理单元
CN219623297U (zh) 换向阀、换向系统和车辆
CN114593618A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2757863B (zh)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3007330A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
US20240198757A1 (en)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14688258A (zh) 一种膨胀阀
EP4191189A1 (en)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20240157759A1 (en)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13804027A (zh) 热管理装置
CN117146011A (zh) 一种控制阀
KR101692871B1 (ko) 차량의 공기조화장치용 팽창밸브
CN114370725A (zh) 集成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