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45A - 移动无线系统中的直接模式转发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无线系统中的直接模式转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45A
CN1146845A CN96190092.XA CN96190092A CN1146845A CN 1146845 A CN1146845 A CN 1146845A CN 96190092 A CN96190092 A CN 96190092A CN 1146845 A CN1146845 A CN 1146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nder
direct model
model channel
channel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900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76C (zh
Inventor
基莫·基努宁
奥斯莫·什罗德鲁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v Falcon Co
Nokia Oyj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ublication of CN1146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在移动(MS1,MS2,MS3,MS4,MS5,MS6)之间进行传输的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和一种使用转发器的方法,上述移动站在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通信。转发器包括一个在移动站(MS1-MS6)之间传递无线消息的收发器单元(TRX),一个控制转发器的操作并把收发器单元(TRX)导向直接模式信道的控制单元(C)。为了防止几个转发器同时在同一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传输,在直接模式信道上传递无线消息的转发器(R1,R2)的在直接模式信道上的传输在期望的间隔内含有上述转发器(R1,R2)的标识(13),上述转发器(R1,R2)的标识指示上述转发器(R1,R2)在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传输,转发器(R1,R2)被用来监测(203)直接模式信道,而转发器(R2)寻求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上,并且在预定监测期间仅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没有任何来自其它转发器(R1)的标识(13)时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

Description

移动无线系统中的直接模式转发器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转发器的方法,其中移动无线系统包括一个作为转发器进行操作的第一转发器和一个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的第二个转发器。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系统领域。在移动电话系统中的用户,即一个用户站,比如移动电话或移动站,可登记在无线网或系统,从而可通过系统信道与无线网通信,其中系统信道包括由无线网的基站维护的控制和传输信道。
除了移动电话系统中的系统信道以外,所谓的直接模式信道也可用于无线系统,即可用直接操作模式。使用直接模式操作的用户站不直接与无线网或基站通信。直接模式信道是移动电话或其它的通信装置借以在无需系统的情况下能直接相互通信,或者通过转发站与系统基站或其它移动站通信的频率。
直接模式信道一般用于这种情况,比如一组手提移动电话在距离基站很远时相互之间进行通信,但不能使用系统信道。
使用直接模式信道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  当系统内的传输在系统服务区域的某一部分,比如无线网的一些点状部分里快速增长时增加容量。
直接模式信道术语称为直接或单工信道,或是单工连接。直接模式信道是一种通常在系统不被完全使用的信道。例如,它是一种与系统信道具有同样信道空间的信道,比如12.5KHZ或25KHZ。在直接模式信道内操作的移动电话之中,传送站将其传送器调频到此信道并传送语音或数据信息。其它设置成直接模式操作的移动电话将其接收器调频到相同信道,在此接收器可直接听到传送(信息)。
在直接模式信道内的操作可根据模拟或数字调制原理来进行。在信道内传送的移动电话也可传送信令信息,比如有关使用权限和优先权或信道内的操作组的信息。在直接模式信道内,可进行加密或普通的语音传送。
使用直接模式操作的用户站在直接模式信道内与其它用户站通信而无需与无线网的基站直接保持联系。但使用直接模式操作的用户站也可通过转发站与无线网通信。转发站是一个装置,此装置包括两个互相连接的无线装置。转发站一般包括两个收发器。转发站向期望网络单元传送信息消息,该信息在直接模式信道内传送,比如向无线网的基站传送信息消息,这些基站向更远的无线网交换中心发送信息消息。由转发器传送的信息消息可以是语音或由数据或信令消息构成的信息。当使用转发器时,直接模式信道运用半双工模式操作。应注意的是转发站也可是一个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内的移动站之间转发传输。
注意,在直接操作模式内的转发器/转发站也可在两个移动站之间转发传输,这两个移动站定位于上述转发器所覆盖的区域内,但不是每一个覆盖区域。
美国专利5056152公开的移动式转发器在系统中是作为一个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转发器进行操作的。而在上述美国专利中所描述的方案用来以不同于移动站转发消息的频率传送(即转发)。因此,出版物所公开的方案并不适合在移动站之间转发/传送传输,在相同的直接模式信道内相互通信。依照出版物的方案,通过移动站传送频率内传送信号(语音)以检测是否转发器频率空闲,并监测转发频率以确定是否有其它转发器转发上述频率中的信号。如美国专利公开,转发器2在频率A中传送一个信号(语音),并监测频率B以判断其它转发上述信号的转发器数量。以此为基础,转发器2计算要使用的延时V。当移动站开始在频率A内的语音传送时,转发器2以准备好在从第一个转发时刻开始的V个延时后开始在频率B内转发语音传送。如果另一个转发器在转发器2的传送开始之前进行转发,则转发器2不转发语音而停留于保持状态。
出版物公开的方案还迫使转发器保存另一个用以向有效转发器指示其当前状态的组。为了转换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或作为初始移动站进行操作,属于同一个组转发器也是这样。
当前领域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转发器传送的检测传送(语音),即检查在信道内除检测的转发器外是否有其它转发器的信号,强制移动站能以正确的方式解释该信号,即不作任何事情,因为该信号仅仅是来自要交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一个转发器的检测传送。更进一步,这种检测传送允许来自转发器的信号与建立于移动站的信号冲突。如果要切换到信道的转发器正传送其检测传送,并有少数其它转发器存在于信道内,则所有的转发器转发上述检测传送,这又形成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很容易导致上述信道内的整个容量专供检测传送的传送和转发的检测传送使用。这种状况在仅具有一个频率的直接模式信道内更严重。
当在直接模式信道内操作时,转发站及移动站以相同的频率转发和传送。从而,依据美国专利5056152的方式,使用此频率选择有效转发站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会干扰直接模式信道内的移动站信号。
正如出版物中公开的,在要切换到信道的转发器传送其它转发器转发的少数检测消息的情况下,直接模式信道内的重叠操作导致问题的出现,特别在时分数字系统中,其中在数字系统中检测重叠传送比在模拟系统中更难,事实是如果两个有效转发器偶然在相同的时隙内传送或转发检测信息,则来自两个转发器的传送肯定会被破坏,并且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错误地指出在直接模式信道内无转发器。在实践中,作为转发器的同时操作将导致移动站不能对来自每个转发器的传送解码。
在上面所讨论的问题的方案是通过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站检测直接模式信道对于转发器的操作是否空闲,以阻止此种问题的发展。
本发明的目标是使转发器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以查找在直接模式信道内是否可能已经有第二个转发器在工作,其中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内寻求切换。本发明另一个的目标是阻止在相同的直接模式信道中少数转发站的重叠操作。在特殊的区域内,在某个时间仅有一个直接模式信道在进程中。"直接模式信道操作"在此是指一种情况,即移动站正在传送,第二个移动站正在接收,而某个直接模式信道转发站正在加强在请求时的传送移动站的传送。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仅允许有一个活动转发站,因为在直接模式信道的帧结构中仅保留了一个转发站的空间。
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的新方法是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实现的,此方法的特征是它包括如下步骤,从第一个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第二个转发器以至少是期望的间隔时间段监测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并且第二个转发器转换到等待状态并以期望的间隔监测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如果第二个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查到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并且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的第二个转发器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之前,第二个转发器等待来自第一个转发器的传送的结束。
本发明还涉及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的方法,(此方法)包括第一个转发器作为一个转发器进行操作,并且第二个转发器在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操作。此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从第一个转发器开始在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内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第二个转发器以至少是所述的期望间隔时间段监测所述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并且第二个转发器调频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第二个转发器开始监测此信道,如果第二个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测到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则第二个转发器要作为一个转发器在其中开始操作。
由此本发明涉及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的方法,此方法包括第一个转发器作为转发器为第一个通信组操作,并且第二个转发器保存第二个通信组,第二个转发器在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操作。
基于本发明的该方法的特征在于下列步骤:从第一个转发器开始在直接模式信道内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第二个转发器以至少是所述期望间隔时间段监测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并且如果第二个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查到第一个转发器的标识,则第二个转发器转换到等待状态,由此第二个转发器以期望间隔监测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并等待所述的第一个通信组离开所述的直接模式信道,然后在所述的直接模式信道中作为第二个通信组的转发器开始操作。
由此本发明涉及一个直接模式转发器,它可在直接模式信道内通信的移动站之间发送传输,所述转发器包括:一个收发器单元,它可在直接模式信道内通信的移动站之间发送无线消息;一个控制单元,它控制所述转发器的操作并将收发器单元指向直接模式信道。
本发明的转发站特征是,所述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上传送无线消息,而在所述转发器的直接模式信道中的传送在期望间隔里包括所述转发器的标识,指出所述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发送传输的标识,并且当所述转发器正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时,安排所述转发器监测直接模式信道,并且只有当在先前的监测阶段中没有来自任何其它转发器的标识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出现时,转发器交换到直接模式通道。
本发明所依据的思想是在直接模式信道中通信的(第一个)转发器在期望的间隔传送其标识。同时,在开始通信以前,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第二个转发器,以至少是所述的期望间隔时间段监测直接模式信道,并检查第一个或任何其它转发器的标识是否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出现。如果第一个或任何其它转发器的标识被检测,则转发器不转向直接模式信道而是等待信道空闲。换句话说,如果第一个转发器已经在直接模式信道中进行通信,即第二个转发器可代替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调频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开始监测此信道,并要在信道上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
依据美国专利5056152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通过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传送检测信号而进行操作,而在基于本发明的系统中,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保持监测来自有效转发器(即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已操作的转发器)的可能标识,并且以此为基础决定在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前是否值得等待直接模式信道变为空闲,或者在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中已经有另一个转发器时是否切换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
在此描述的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转发器的转发器及方法的优点是当遵照本发明的原理时,可避免当前的领域的方案的问题。
本发明的方案的一个优点是,如果应用了,当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传送有效转发站仅有的普通标识至移动站并且传送至其它有可能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时,减少直接模式信道中以信号为目的的传输。
基于本发明的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此使用的协议不复杂,  由单工的广播型传送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从转发器开始。传送不需要确认,并且它通过其它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监测。
本发明的额外优点是,如果依据过程如下,避免转发器的(信号区)重叠操作成为可能,  即少数转发器在相同的直接模式信道中作为同时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方案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完成节省能源。如果本发明的一个附加实施例如下,则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在需要时,在间隔T期间,  即相当于直接模式信道中第一个转发器每隔一个时间段传送其标识,可处于关闭/等待状态(经济模式),像这样处于停留状态仅需从转发器每隔T时间接收一个传送于直接模式信道的信号,即,由转发器传送的标识已经在直接模式信道操作。因此,所述要交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必须在适当的时间每隔T时间监测直接模式信道,为了能检查出由转发器传送的标识已经在直接模式信道中进行操作。
以下,依据附图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表示基于本发明的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中操作的功能模块,
图2表示基于本发明的转发器操作流程图,
图3表示基于本发明转发站的模块图。
本发明规定应用于TETRA移动无线系统(TETRA=欧洲长途无线传送)。TETRA系统的直接模式信道结构以转发器及移动站在相同频率上传送和接收为基础。系统使用时分帧结构。帧结构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尽可能严格的维护。在此的结果是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任意时刻不允许存在传送,但是必须坚持正确时隙。帧结构不仅帮助实现单一频率操作而且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接收仅在预先的帧及时隙中是必要的。因此,通过使用时分直接模式信道,节省移动站的电池容量成为可能。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或移动站应在传送前经常检测信道是否空闲。移动站能维护帧结构,即使目前没有语音或数据的传输。就有效转发器而论情况也是如此。通过传送一个基于本发明的标识,它维护帧结构并保留直接模式信道。它为自己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作为一个转发器操作保留一个专有权,并且约束组/个体可在转发器控制下操作的标识的数量。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转发器操作功能图。首先,在直接模式信道中有移动站MS1及MS2和第一个转发器R1。转发器R1以规则的间隔T向直接模式信道传送其标识。如果尝试在相同的直接模式信道激活第二个转发器R2,则转发器R2将以至少T个时间段监测直接模式信道的传输;否则第二个转发器有可能与第一个转发器R1同时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开始传送。如果第二个转发器R2未在T时间内检查出第一个转发器R1或其它任何转发器的标识,则第二个转发器R2开始以规则的间隔T向直接模式信道传送它自己的标识,并在此信道中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如果第二个转发器R2在T时间内检查出第一个转发器R1或任何其它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转发器的标识,则第二个转发器R2可依据本发明三个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操作。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个转发器R2可停留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预留"以便等待在直接模式信道中没有来自其它转发器的标识;这也可归因于第一个转发器R1的退出,破坏或移动远离第二个转发器R2。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二个转发器R2可选择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在此它要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通过使用相似的方法应用于切换到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
第三个实施例关系到直接模式信道用于一个特殊通信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转发器必须依据它自己的标识传送一个标识,它可指出通信组的标识已经保留在直接模式信道。转发器的标识和保留于直接模式信道中的组标识都可在一个标识中传送或在两个分离的标识中传送。直到T1时刻才传送已保留在直接模式信道的通信组的标识。直到T2时刻转发器传送它自己的标识,在此T2-T1>0。
图2说明了依据本发明的转发器操作流程图。在步骤201处,决定激活一个转发器于直接模式信道中。转发器可被激活,比如,特别是通信组,象步骤201。在下一个步骤202处,直接模式信道中的转发器被激活,并且转发器开始监测203直接模式信道。转发器监测并检查204是否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已存在另一个有效转发器。如果在直接模式信道中没有206其它转发器,则要交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检查间隔T1是否已经推迟207。如果不存在208,则进程转回到步骤203。如果间隔T1已经推迟,则转发器检查出直接模式信道空闲及所述转发器在直接模式信道中被激活210。如果步骤204里已经注明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存在205一个有效转发器,则在步骤211检查在信道中的有效转发器是否为相同通信组服务作为要交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如果已存在于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为212相同组服务作为要交换到信道的转发器,则考虑213交换到信道的转发器要将停留于保持状态以等待信道空闲。如果转发器未停留于保持状态225,则进行下一个检查226是否在其它处可找到一个227,则转发器转换228到新的直接模式信道并在那要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如果找不到空闲信道229,则转发器的操作停止230,由此转发器有可能作为一个移动站开始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转发器决定219停留于保持状态,则它220等待间隔T1,在T1之后转发器再次以期望时间监测221直接模式信道,并检查222是否在信道中已经有一个活动转发器。如果在信道中没有活动转发器,则进程进行到步骤210,在此注明信道空闲,并且所述转器在直接模式信道中被激活。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222中注明在信道中已经存在223一个活动转发器,则进程执行步骤211,从或者继续上面描述的步骤213,假定直接模式信道中的活动转发器在相同组中,或者如果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活动转发器不是相同通信组中的一个转发器214,则在步骤215考虑转发器是否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等待另一个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的转发器离开信道。如果转发器决定等待216,则进程执行步骤220,即等待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决定转发器不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等待,则进程执行步骤226,在此考虑是否查到一个新的直接模式信道。
图3说明了依据本发明的转发站的模块图。本发明的无线转发站局部的使用于向基站范围之外扩展覆盖面的通信系统和增强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移动至移动传送的传输。
基于本发明的转发站可与整个移动无线系统内部连接,其中无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具有控制及具有向上及向下连接频率的传输信道。移动无线系统的交换机可连接整个移动无线系统的多种基站到其它通信网。移动无线系统进一步包括在直接模式信道中通信的移动站MS1,MS2,MS3,MS4,MS5及MS6。另外,移动无线系统包括一个转发站R1目的是在移动站MS1,MS2和MS3之间发送传输及在这些移动站和基站BS之间可能的传输T1。
图3说明了依据本发明的转发器(转发站)的原理特征。转发器包括一个收发器单元TRX,一个可能的双工滤波器DF及一个控制单元C。控制单元C控制收发器的操作并且发送已经接收或被传送的音频信号。通过无线路径,比如属于同一个通信组的移动站MS4-MS6与转发器连接。
本发明的转发站的特征是所述转发器R1的传送在直接模式信道中发送无线消息,该消息在期望的间隙包含所述转发器的标识,标识指出所述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发送传输,并且所述转发器被安排监测直接模式信道,  当转发器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并且仅当没有来自其它任何转发器的标识在期望监测时间段内出现于所述直接模式通道中时切换到直接信道模式。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转发器R2被安排在期望的间隔监测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如果来自其它任何转发器的标识在期望的监测阶段出现在直接模式信道。这意味着在转发器R2于直接模式中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之前,转发器R2等待所述转发器R1传送的结束。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果其它任何转发器R1的标识在期望监测阶段出现在第一个直接模式信道中,转发器R2被安排调频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开始监测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并且要作为一个转发器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开始操作。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转发器R2被安排转换到等待状态以在期望的间隔中监测所述的直接模式信道,并等待直到其它转发器R1先转发传输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的第一个通信组已经离开直接模式信道,并且如果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没有其它传输,则所述转发器R2开始作为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的第二个通信组的转发器开始操作。
本发明的转发器R2的特征是它包括监测装置10,该装置在期望时间内监测直接模式信道,并且检查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中由任何其它转发器转送的标识。所述监测装置可以在期望间隔安排监测直接模式信道。
依据所有实施例的转发器具有的特点是它们包括装置11,该装置在所需间隔内传送转发器的标识给直接模式信道。
直接模式信道操作被设计成能在组呼叫环境中操作以便移动站保持在直接模式信道上以便在呼叫期间使用它所属于的组被。"组"这个名词在此是指特定的组标识,该组标识由移动站监测。开放的直接模式信道操作是通过为所有移动站创建一个"开放"组来实现的。当移动站停止传送时,在特殊间隔内传送一个信道留存的信号,由此指出信道仍为组而保存。
转发站R1,R2信息给其标识授予相同的信息,即信道保存的组。这意味着在此转发站所覆盖的区域内不可能在此直接模式信道中开始一个任何其它组的呼叫。一个"呼叫"在此也可指另一种建立-传送-挂起过程,比如数据传送或其它数据呼叫。
已经保存于直接模式信道的通信组的标识直到时刻T1才被传送。转发器直到时刻T2才传送它自己的标识,在此T2>T1>0。这意味着转发站在它自己的标识内传送有关是否信道已为通信组而保存信息?;如果是这样,则为其保留。转发站通过在监测时间结束时转换信道留存信息至"未留存"状态,即移动站不再传送留存可转换其标识的内容。
通信组的标识通过移动站传送。转发站在其标识内转发标识的内容,即信道中的信息是否留存,若被留存,则组的组标识保存信道。
另外,转发器可永久地为一些通信组或组保存。在这种情况下,转发站应经常通知它将同意转发其传送的通信组/组的标识。另外,如上所述,保存信道的通信组的标识在有问题时应被指出。切换到信道的转发器利用此信息来决定所述直接模式信道是否保存另一个通信组。一个通信组(或组组)保存于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的转发器成为可能。
依据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即转发器转换等待状态,而直接模式信道为某些其它的不同于寻求切换到信道的转发站的通信组的通信组而保留。在这种情况下,转发站在信道对于它自己的一个通信组或组为空闲以前,不能通过有效转发站在传送结束时开始转发。
在直接模式信道中由转发站传送的标识里,其它信息,而不仅是所述转发器的标识也可被传送。这些包括,比如,转发器使用的功率水平,转发站最大的传送能量,通信组(组)的标识,留存的转发站的标识/数量,或双视指示(dual watch indication),即移动站中的信息可处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它同时监测相同信道和直接模式信道。
依据发明的下一个实施例,一个转发站同时作为一个移动站进行操作,当有效转发站已经占据直接模式信道时,它可以普通移动站状态操作。由于某些原因,当有效转发器的传送不能通过"留存"的转发器/移动站译码时,移动站转换到转发器状态。在转换阶段,可使用随机访问。在实践中,转发站和移动站意味着非常相似的概念,转发站是移动站的一个特殊模式。由此,发明有一个特别的特征即转发站在留存中操作以便转发器作为一个普通移动站操作,即监测转发站的传送。从转发站开始的传送结束促使转发站操作。
依据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有效转发站通过一个特殊信号指出它将作为一个转发器停止操作。这使在留存的移动站有可能作为一个转发器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开始操作。另外有效转发器作为一个转发器是否已经停止操作,或者是否有干扰,阴影区或相似物并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特别监测时间被决定,即这个时间在一个新的转发器开始操作时设置延迟的使用,这样可确定先前的转发器的操作是否进入停止。
附图及其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思想。移动无线相同的转发站及使用方式的细节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是多样的。尽管上面描述的发明涉及TETRA移动无线系统,发明还能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移动无线系统。

Claims (10)

1.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的方法,其中移动无线系统包括一个作为转发器进行操作的第一转发器(R1),和一个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的第二转发器(R2),该方法以下述步骤为特征
从第一转发器(R1)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
第二转发器(R2)监测(203)上述直接模式信道至少上述期望的间隔时间,
第二转发器(R2)转换到等待状态(221)并以期望间隔监测(220)上述直接模式信道,如果第二转发器(R2)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查(205)到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并且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的第二转发器(R2)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之前,第二转发器(R2)等待来自第一转发器(R1)的传送的结束。
2.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的方法,其中移动无线系统包括一个作为转发器进行操作的第一转发器(R1),和一个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的第二转发器(R2),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述步骤
从第一转发器(R1)在第一直接模式信道中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
第二转发器(R2)监测(203)上述第一直接模式信道至少上述期望的间隔时间,
第二转发器(R2)调谐(226,228)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第二转发器(R2)开始监测此信道,如果第二转发器(R2)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测到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则第二转发器作为一个转发器开始操作。
3.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的方法,其中移动无线系统包括一个在第一通信组中用作转发器进行操作的第一转发器(R1),和一个为第二通信组保留的第二转发器(R2),第二转发器(R2)开始时不作为转发器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述步骤
从第一转发器(R1)在直接模式信道中以期望的间隔传送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
第二转发器(R2)监测(203)上述直接模式信道至少上述期望的间隔时间,
如果第二转发器(R2)在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查(205)到第一转发器(R1)的标识,则第二转发器(R2)转换到等待状态,由此第二转发器(R2)以期望间隔监测(221)所述直接模式信道并等待(222)所述的第一通信组离开所述的直接模式信道,然后在所述的直接模式信道中作为第二通信组的转发器开始操作。
4.一个在移动站(MS1,MS2,MS3,MS4,MS5,MS6)之间进行传输的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上述移动站在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通信,上述转发器包括:
一个在移动站(MS1-MS6)之间传递无线消息的收发器单元(TRX),上述移动站在一个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通信,
一个控制上述转发器(R2)的操作并把收发器单元(TRX)导向直接模式信道的控制单元(C),其特征在于
上述在直接模式信道上传递无线消息的转发器(R1,R2)的在直接模式信道上的传输在期望的间隔内含有上述转发器(R1,R2)的标识(13),上述转发器(R1,R2)的标识指示上述转发器(R1,R2)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传输,
当所述转发器(R2)要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时,上述转发器(R1,R2)被用来监测(203)直接模式信道,并且在预定监测期间仅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没有任何来自其它转发器(R1)的标识(13)时切换到直接模式信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其特征在于如果在预定监测期间在直接模式信道上没有来自任何其它转发器(R1)的标识时上述转发器(R2)被用来以期望的间隔等待(220)并监测(221)上述直接模式信道,并且在转发器(R2)开始作为转发器(210)在直接模式信道上操作之前等待(222)任何上述其它转发器(R1)的传输的结束。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发器(R2)调谐(227,228)到第二个直接模式信道,开始监测此信道,如果在预定监测期间在第一直接模式信道内检测(205)到任何其它转发器(R1)的标识,则转发器作为一个转发器在上述第二直接模式信道中开始操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发器(R2)被安排切换到等待状态(213)以期望的间隔监测上述直接模式信道,并等待直到以前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转发第一通信组的业务的其它转发器(R1)已离开直接模式信道,如果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没有其它的传输,则上述转发器(R2)开始作为第二通信组的转发器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进行操作。
8.如权利要求4,5,6或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发器包括在期望的间隔内监测(203,221)直接模式信道,并在上述直接模式信道上检测由任何其它转发器发送的标识(13)的监测装置1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其特征在于
上述监测装置(10)以预定间隔监测直接模式信道。
10.如权利要求4,5,6,7,8或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直接模式转发器(R1,R2),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发器(R1,R2)还包括:
以预定间隔在直接模式信道上发送转发器标识的装置(11)。
CN96190092A 1995-01-12 1996-01-11 直接模式转发器及其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6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50141A FI97503C (fi) 1995-01-12 1995-01-12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n toistin
FI950141 1995-0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45A true CN1146845A (zh) 1997-04-02
CN1083676C CN1083676C (zh) 2002-04-24

Family

ID=854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900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676C (zh) 1995-01-12 1996-01-11 直接模式转发器及其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052557A (zh)
EP (1) EP0750826B1 (zh)
JP (1) JPH09509038A (zh)
CN (1) CN1083676C (zh)
AT (1) ATE227496T1 (zh)
DE (1) DE69624628T2 (zh)
FI (1) FI97503C (zh)
WO (1) WO1996022001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6487A1 (fr) * 2004-12-21 2006-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mise en oeuvr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
CN1887002B (zh) * 2003-12-13 2012-01-04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直接模式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36583B (zh) * 2006-05-09 2012-02-22 萨甘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模式存取控制的蜂窝式通信系统
WO2018058375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3842A (en) * 1995-02-27 1998-08-11 Schloemer; Jerry R. System and method of call routing and connection in a mobile (remot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US6577618B2 (en) * 1995-10-18 2003-06-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cket control channel feedback support for contention and reservation based access
DE19802867A1 (de) * 1998-01-26 1999-07-29 Dosch & Amand Gmbh & Co Kg Verfahren sowie System zur schnurlosen Datenkommunikation
ATE428275T1 (de) * 1998-07-28 2009-04-15 Canon K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nachrichtenubertragung in einem netzwerk
US6459899B1 (en) 1998-09-14 2002-10-01 Jerry R. Schloemer Cellular radio routing system
RU2144264C1 (ru) * 1998-11-05 2000-01-10 ЯН Давид Евген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код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и (варианты) и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кодов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и
GB2354672A (en) * 1999-09-27 2001-03-28 Motorola As Assigning a Unit Identity
US20030129998A1 (en) * 1999-10-26 2003-07-10 Culture Com. Technology (Macau) Ltd. Method of single frequency channel communication
US6522891B1 (en) * 1999-10-26 2003-02-18 Culture Com. Technology (Macau) Ltd. Method of single frequency channel communication
US6647244B1 (en) * 1999-11-16 2003-11-11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Wireless vehicular repeater system
US7024196B1 (en) * 2000-06-26 2006-04-0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processing load for decoding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s
GB0108056D0 (en) * 2001-03-30 2001-05-23 British Telecomm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377860B (en) * 2001-07-20 2003-07-30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of synchronisation
US8787988B2 (en) * 2003-01-29 2014-07-22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irect link
US7948951B2 (en) * 2002-06-12 2011-05-24 Xocyst Transfer Ag L.L.C. Automatic peer discovery
US8050360B2 (en) 2002-06-12 2011-11-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Direct link rel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933293B2 (en) * 2002-06-12 2011-04-26 Xocyst Transfer Ag L.L.C. Link margin notification using return frame
USRE43127E1 (en) 2002-06-12 2012-01-24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GB2391756B (en) * 2002-08-10 2005-05-18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unit and method
US20050130634A1 (en) * 2003-10-31 2005-06-16 Globespanvirata, Inc. Location awaren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50124351A1 (en) * 2003-12-03 2005-06-09 Black Greg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irect mobile to mobi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ellular mobile terminals
JP2005252946A (ja) * 2004-03-08 2005-09-15 Iwatsu Electric Co Ltd Ipキー・テレホンのトラフィック分散方法とシステム
US20060046645A1 (en) * 2004-08-25 2006-03-02 Ogilvie Scott A Cell phones that communicate over a network of other cell phones as well as base stations
DE102005010826A1 (de) 2005-03-07 2006-09-21 Vodafone Holding Gmbh Mobilfunksystem für Kommunikationsanwendungen
EP1860796A4 (en) * 2005-03-30 2012-01-25 Panasonic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358968B2 (en) * 2008-10-03 2013-01-2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a channel to be monitored by subscriber units that are idl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9991B2 (en) 2008-10-03 2012-10-02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of efficiently synchronizing to a desired timeslot 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03409B2 (en) * 2010-04-15 2013-08-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direct mode channel access
US8599826B2 (en) 2010-04-15 2013-12-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direct mode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transmissions
US8462766B2 (en) 2011-03-07 2013-06-11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ffusing channel timing among subscriber units in TDMA direct mode
US8660111B2 (en) * 2011-06-22 2014-02-2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a channel timing channel message and supporting channel scanning in a digital mobile radio system
US20140105194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re efficient sharing of synchronized direct mode timeslots
US9473288B2 (en) 2013-11-26 2016-10-18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for enabling duplex communication on portable radios
US9973257B1 (en) * 2015-08-19 2018-05-15 Sprint Spectrum L.P. RF slave repeater management
US11166222B2 (en) * 2019-08-02 2021-11-02 AR & NS Investment, LLC Communication by a repeater system including a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RF) repeater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9744B2 (ja) * 1976-11-11 1984-1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レ−ム同期回路
US4479245A (en) * 1982-12-21 1984-10-23 Motorola, Inc. Same frequency repeater for a multiple repeater system
JPS62107542A (ja) * 1985-11-05 1987-05-18 Nec Corp 無線通信方式
US5056152A (en) * 1988-02-08 1991-10-08 Motorola, Inc. Dual level prioritized vehicular repeater system
US5125101A (en) * 1990-02-16 1992-06-23 Etrunk Systems, Inc. Trun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in a two-way mobile radio system
US5239666A (en) * 1991-03-11 1993-08-24 Motorola, Inc. Mobile detector using RSSI for vehicular repeater prioritization
US5142533A (en) * 1991-03-28 1992-08-25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cheduling of multiple access to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5475866A (en) * 1991-08-27 1995-12-12 Motorola Inc. System for informing secondary users of which radio channels are usable in which geographic region
FI98686C (fi) * 1993-11-01 1998-07-22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suorakanavalla liikennöivän tilaaja-aseman hallitsemiseksi radiojärjestelmäss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FI94993C (fi) * 1993-11-30 1995-11-27 Nokia Telecommunciations Oy Menetelmä radioyksikön ohjaamiseksi
FI108098B (fi) * 1994-03-03 2001-11-15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suorakanavalla liikennöivän tilaaja-aseman hallitsemiseksi, radiojärjestelmä ja tilaaja-asema
SE513448C2 (sv) * 1994-09-21 2000-09-18 Telia Ab Anordning vid radiobaserat kommunikationssystem som arbetar med repeterare
US5684801A (en) * 1994-12-30 1997-11-04 Lucent Technologies Portabl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7002B (zh) * 2003-12-13 2012-01-04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直接模式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WO2006066487A1 (fr) * 2004-12-21 2006-06-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mise en oeuvr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
CN101536583B (zh) * 2006-05-09 2012-02-22 萨甘股份有限公司 直接模式存取控制的蜂窝式通信系统
WO2018058375A1 (zh) * 2016-09-28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9155986A (zh) * 2016-09-28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50826B1 (en) 2002-11-06
FI97503C (fi) 1996-12-27
EP0750826A1 (en) 1997-01-02
AU4439896A (en) 1996-07-31
ATE227496T1 (de) 2002-11-15
DE69624628T2 (de) 2003-07-03
FI950141A (fi) 1996-07-13
US6052557A (en) 2000-04-18
AU689014B2 (en) 1998-03-19
WO1996022001A2 (en) 1996-07-18
CN1083676C (zh) 2002-04-24
JPH09509038A (ja) 1997-09-09
FI950141A0 (fi) 1995-01-12
WO1996022001A3 (en) 1996-09-12
FI97503B (fi) 1996-09-13
DE69624628D1 (de) 2002-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76C (zh) 直接模式转发器及其在移动无线系统中使用的方法
US4926421A (en) Mobile radio telephone system
US4955082A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154904C2 (ru)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соединений при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и связи в мобиль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US6333923B1 (en)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RU2154344C2 (ru)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я соединений при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и связи в мобильных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US6230015B1 (en) Picking up of mobile stations from a direct mode channel
AU1111095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ubscriber station in a radio system
JPH04111544A (ja) 無線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CN1221300A (zh) 实施信道截获的方法和装置
US6226278B1 (en) Transmitting the pilot data channel for each operator in a system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mobile stations
US20040209621A1 (en) Base statio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base station control apparatus
US5369683A (en) Line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JPS6355825B2 (zh)
CN101026807B (zh) Phs直放站通信方法
JP2563805B2 (ja) 時分割多重移動通信方式
US5949774A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a call while switching site affili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35942B2 (ja)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制御方式
JPS62101136A (ja) 移動局位置登録方法
AU689014C (en) Direct mode repeater in a mobile radio system
KR0174558B1 (ko) 무선 교환 시스템의 통화방법
JPH02119326A (ja) マルチゾーン移動通信方式
JPS6052131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切替方式
JPH05183492A (ja)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移動局用通信装置
JP3070751B2 (ja)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切替先チャネル選択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PV FALCON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60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Owner name: EADS SAFETY NETWO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SPV FALCO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elsinki

Patentee after: EADS SECURE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Helsinki

Patentee before: SPV Falcon Co.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0120

Address after: Helsinki

Patentee after: SPV Falcon Co.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4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