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0634B -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0634B
CN114680634B CN202011637659.XA CN202011637659A CN114680634B CN 114680634 B CN114680634 B CN 114680634B CN 202011637659 A CN202011637659 A CN 202011637659A CN 114680634 B CN114680634 B CN 1146806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heating
pipe
heating pip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376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0634A (zh
Inventor
赵鹏飞
司鹏
唐相伟
奚俊男
霍延凯
张红帅
位天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376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06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0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0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0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0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其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蒸汽管,设于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之间,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与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不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加热功率不同的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配合使用,即两个加热管中的一个单独运行或者两个同时运行,相对于仅设置一根加热管的单功率蒸汽发生器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大大降低了烹饪时功率不足或过剩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发 生装置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烹饪设备的蒸汽发生器为单功率蒸汽发生器,即仅设有 一根加热管,存在控温不精准且烹饪时功率不足或过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烹 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包括: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蒸汽管,设于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之间,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与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不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实施例,通过将加热功率不同的第 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配合使用,即两个加热管中的一个单独运行或者两 个同时运行,相对于仅设置一根加热管的单功率蒸汽发生器而言,有利于 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 时调节,大大降低了烹饪时功率不足或过剩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蒸汽发生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蒸汽管。蒸 汽管设于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之间。具体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 管以及蒸汽管均可以呈螺旋状。第一加热管的螺旋半径大于蒸汽管的螺旋 半径,且蒸汽管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加热管的螺旋半径,蒸汽管套设在第二加热管的外侧,第一加热管套设在蒸汽管的外侧;或者,第二加热管的 螺旋半径大于蒸汽管的螺旋半径,且蒸汽管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一加热管的 螺旋半径,蒸汽管套设在第一加热管的外侧,第二加热管套设在蒸汽管的 外侧;又或者是,第一加热管的螺旋半径、第二加热管的螺旋半径以及蒸 汽管的螺旋半径相同,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蒸汽管沿轴向排列,且 蒸汽管位于两个加热管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的中心线、第二加热管的中心线和蒸汽管的中心线共线。当然,三者的中心线可以不共线,或 者不都是共线设置,即三者中可以有两者的中心线共线。另外,第一加热 管、第二加热管以及蒸汽管的形状还可以是除螺旋状外的任意形状。考虑 到加热效率、占用空间大小、结构的紧凑性以及其它因素,对第一加热管、 第二加热管以及蒸汽管进行灵活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不同。通 过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一根加热管的传统 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烹饪时的实际需求 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值得说明的是,当蒸汽管呈螺旋状时,螺旋半径可以为34mm,螺距 为6mm,第一加热管的壁厚为0.5mm,外径为6mm。当第一加热管和第二 加热管均为螺旋状时,其中一个螺旋半径可以为25mm,功率为800W;另 一个螺旋半径可以为43mm,功率为1300W。两个加热管的螺距可以为 10mm,外径为6.6mm。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导热壳体,导热壳体内设有与第一加热管、 第二加热管和蒸汽管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蒸 汽管设于凹槽内,且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蒸汽管与凹槽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导热壳体,导热壳体内设有凹槽。进 一步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及蒸汽管的形状均与凹槽相适配,可以理 解为,凹槽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的形状、第二加热管的形状以及蒸汽管的 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及蒸汽管可以放入到凹槽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和蒸汽管均与凹槽的内壁相抵。通过 设置导热壳体,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及蒸汽管提供安装载体, 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两个加热管通过导热壳体对蒸汽管的各部位进行 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温控器,温控器用于根据导热壳体的表面温 度控制第一加热管和/或第二加热管断电。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温控器,具体地,当导热壳体的表面 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能够根据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控制第一加热管断 电;或者,温控器能够控制第二加热管断电;又或者是,温控器能够控制第一 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断电。进一步地,温控器可以控制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 管同时断电或者先后断电。
值得说明的是,温控器的型号可以为T1/33-250/230,温控器的断开温度 为250摄氏度,复位温度为230摄氏度。
通过设置温控器能够防止蒸汽发生装置表面温度过高而损坏,有利于提高 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气端,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 水箱,与进水端通过管路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气端。水流由进水端进入蒸汽管 后,经过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后,以蒸汽的形式由出 气端排出。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水箱,水箱通过管路与进水端相连,可以 理解为,水箱与蒸汽管相连。进一步地,管路上可以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 能够控制水箱与蒸汽管是否处于连通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泵,设于连接水箱和进水端的管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水泵,通过将水泵设置在连接水箱 和蒸汽管的进水端的管路上,能够将水箱中的水流泵入到蒸汽管中。
烹饪过程中,两个电热管进行加热,水箱中的水通过水泵由进水端进 入蒸汽管中,电热管产生的热量由导热壳体传导至蒸汽管,进而传递给蒸 汽管中的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后由出气端排出。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调整水泵的流量,能够使蒸汽发生器的表面温度 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导热壳体的表面温 度;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和水泵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表面温度控制 水泵的流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发生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能 够检测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以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且控制器与水泵电连接。通过温 度传感器将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调 节水泵的流量,使蒸汽发生器的导热壳体能够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 别设于蒸汽管沿轴向的两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即蒸汽管螺旋延伸。进一步地, 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蒸汽管沿轴向的两端,换言之,两个加 热管设置在蒸汽管沿轴向的两端,两个加热管先对蒸汽管的两端进行加热, 之后热量逐渐传递至整个蒸汽管。通过两个加热管的配合对蒸汽管进行加 热,有利于提高对加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 别设于蒸汽管沿径向的内侧和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即蒸汽管螺旋延伸。进一步地, 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蒸汽管沿径向的内侧和外侧,换言之, 两个加热管中,其中一个套设在蒸汽管的外侧,另一个穿设在蒸汽管内。 通过将两个加热管沿蒸汽管的径向分布,有利于扩大加热面积,即能够同 时对更大面积的蒸汽管进行加热,进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管呈螺旋状排布,第二加热管呈螺旋状排 布,且第一加热管的螺旋半径小于第二加热管的螺旋半径。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均呈螺旋状排布,第一加热管 的螺旋半径小于第二加热管的螺旋半径。由于两个加热管分别设于蒸汽管沿 径向的内外两侧,因此,螺旋半径较小的第一加热管穿设于蒸汽管内,螺 旋半径较大的第二加热管穿设于蒸汽管的外侧。通过两个加热管的配合使用,既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又能够提高对加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蒸汽管呈蛇形排布,且蒸汽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 上,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蒸汽管的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蒸汽管呈蛇形排布,有利于增大对蒸汽管的加热面 积,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蒸汽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理解为, 呈蛇形排布的蒸汽管可分为多个节段,这些节段的轴线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有 利于提高设备结构的紧凑性。进一步地,将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分别设置 在蒸汽管的两侧,可以对蒸汽管进行加热,蒸汽管中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出气端排出。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箱体;上述任一 实施例中的蒸汽发生装置,设于箱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设备的实施例,烹饪设备的种类可以是多种,比如: 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蒸汽发生 装置。
烹饪过程中,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通电进行加热,水通 过水泵由进水端进入蒸汽管内,两个加热管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壳体传导至蒸 汽管,进而传递给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后由出气端排出。
其中,由于烹饪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蒸汽发生装置,故而具有 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挡位选择装置,与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器 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挡位选择装置接收的挡位指令,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 第一加热管和/或第二加热管运行,且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水泵以与挡位指令 对应的通断比向水箱供水。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挡位选择装置。挡位选择装置与蒸汽发 生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可以理解为,烹饪设备可具备多个挡位,用户可根据 实际需求灵活控制烹饪设备的挡位。
进一步地,控制器用于根据挡位选择装置接收的挡位指令,控制第一加热 管和/或第二加热管运行。可以理解为,用户输入挡位指令后,挡位选择装置 接收此挡位指令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电信号,两个 加热管的运行情况。具体地,可以仅第一加热管运行;或者,仅第二加热管运 行;又或者是,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同时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器能够控制蒸汽发生装置的水泵以与挡位指令对应的通断 比向水箱供水。具体地,烹饪设备还可以包括热敏电阻,通过设置热敏电阻, 将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调节水泵的流量,从而能够将蒸 汽发生装置的表面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具体地,本方案中的烹饪设备可以有三个挡位即三种加热功率,进行实时 切换,能够在不同的火力需求下实现更精准的控温。
三个挡位包括低档、中档和高档。当用户选择“低”蒸汽强度挡位或者低 温烹饪(小于某一设定温度例如80℃)时,800W蒸汽功率挡位开启,当蒸汽 发生装置的表面NTC(即热敏电阻)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100℃时, 水泵开始泵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以保证发生器 表面温度位置在150℃-200℃之间,出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温度维持在 100℃左右;当用户选择“中”蒸汽强度挡位或者饱和蒸汽烹饪时,1300W蒸 汽功率挡位开启,当发生器表面NTC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100℃时,水泵开始泵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以保证发 生器表面温度位置在150℃-200℃之间,出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温度维持 在100℃-120℃之间;当用户选择“强”蒸汽强度挡位或者高温蒸汽烹饪(大 于120℃)时,1300W和800W蒸汽功率挡位均开启,当发生器表面NTC检 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100℃时,水泵开始泵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以保证发生器表面温度位置在200℃--250℃之间, 出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温度维持在120℃以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 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及 蒸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及 蒸汽管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水箱与蒸汽管的连接结构示意 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 及蒸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加热管、第二加热管以 及蒸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蒸汽发生装置;111:第一加热管;112:第二加热管;120:蒸 汽管;121:进水端;122:出气端;130:导热壳体;131:凹槽;141:温控器;142:温度传感器;143:控制器;151:水箱;152:水泵;153:管 路;200:烹饪设备;210:箱体;220:挡位选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 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 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 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 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100和烹饪设备200。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 蒸汽管120均可以呈螺旋状。第一加热管111的螺旋半径大于蒸汽管120 的螺旋半径,且蒸汽管120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二加热管112的螺旋半径, 蒸汽管120套设在第二加热管112的外侧,第一加热管111套设在蒸汽管 120的外侧;或者,第二加热管112的螺旋半径大于蒸汽管120的螺旋半径,且蒸汽管120的螺旋半径大于第一加热管111的螺旋半径,蒸汽管120 套设在第一加热管111的外侧,第二加热管112套设在蒸汽管120的外侧; 又或者是,第一加热管111的螺旋半径、第二加热管112的螺旋半径以及 蒸汽管120的螺旋半径相同,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 120沿轴向排列,且蒸汽管120位于两个加热管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中心线、第二加热管112的中心线和蒸汽管120的中心线共线。 当然,三者的中心线可以不共线,或者不都是共线设置,即三者中可以有 两者的中心线共线。另外,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 120的形状还可以是除螺旋状外的任意形状。考虑到加热效率、占用空间 大小、结构的紧凑性以及其它因素,对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进行灵活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当蒸汽管120呈螺旋状时,螺旋半径可以为34mm, 螺距为6mm,第一加热管111的壁厚为0.5mm,外径为6mm。当第一加热 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均为螺旋状时,其中一个螺旋半径可以为25mm, 功率为800W;另一个螺旋半径可以为43mm,功率为1300W。两个加热管 的螺距可以为10mm,外径为6.6mm。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导热壳体130,导热壳体130内设有凹 槽131。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 均与凹槽131相适配,可以理解为,凹槽131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111 的形状、第二加热管112的形状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 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可以放入到凹槽131内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 均与凹槽131的内壁相抵。通过设置导热壳体130,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111、 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提供安装载体,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 两个加热管通过导热壳体130对蒸汽管120的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130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导热壳体130,导热壳体130内设有凹 槽131。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 均与凹槽131相适配,可以理解为,凹槽131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111 的形状、第二加热管112的形状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 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可以放入到凹槽131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均与凹槽131 的内壁相抵。通过设置导热壳体130,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 112以及蒸汽管120提供安装载体,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两个加热管 通过导热壳体130对蒸汽管120的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130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温控器141,具体地,当导热壳体130 的表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141能够根据导热壳体130的表面温度控 制第一加热管111断电;或者,温控器141能够控制第二加热管112断电;又 或者是,温控器141能够控制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断电。进一步 地,温控器141可以控制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同时断电或者先后 断电。
值得说明的是,温控器141的型号可以为T1/33-250/230,温控器141的 断开温度为250摄氏度,复位温度为230摄氏度。
通过设置温控器141能够防止蒸汽发生装置100表面温度过高而损坏,有 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导热壳体130,导热壳体130内设有凹 槽131。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 均与凹槽131相适配,可以理解为,凹槽131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111 的形状、第二加热管112的形状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 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可以放入到凹槽131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均与凹槽131 的内壁相抵。通过设置导热壳体130,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 112以及蒸汽管120提供安装载体,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两个加热管 通过导热壳体130对蒸汽管120的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130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包括进水端121和出气端122。水流由进水端121 进入蒸汽管120后,经过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 热后,以蒸汽的形式由出气端122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蒸汽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水箱151,水箱151通 过管路153与进水端121相连,可以理解为,水箱151与蒸汽管120相连。进 一步地,管路153上可以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能够控制水箱151与蒸汽管 120是否处于连通状态。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导热壳体130,导热壳体130内设有凹 槽131。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 均与凹槽131相适配,可以理解为,凹槽131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111 的形状、第二加热管112的形状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 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可以放入到凹槽131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均与凹槽131 的内壁相抵。通过设置导热壳体130,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提供安装载体,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两个加热管 通过导热壳体130对蒸汽管120的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130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包括进水端121和出气端122。水流由进水端121 进入蒸汽管120后,经过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 热后,以蒸汽的形式由出气端122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蒸汽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水箱151,水箱151通 过管路153与进水端121相连,可以理解为,水箱151与蒸汽管120相连。进 一步地,管路153上可以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能够控制水箱151与蒸汽管 120是否处于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水泵152,通过将水泵152设置在连 接水箱151和蒸汽管120的进水端121的管路153上,能够将水箱151中的 水流泵入到蒸汽管120中。
烹饪过程中,两个电热管进行加热,水箱151中的水通过水泵152由 进水端121进入蒸汽管120中,电热管产生的热量由导热壳体130传导至 蒸汽管120,进而传递给蒸汽管120中的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后由 出气端122排出。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调整水泵152的流量,能够使蒸汽发生器的表面 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实施例六
如图1、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 汽发生装置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 汽管120设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导热壳体130,导热壳体130内设有凹 槽131。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 均与凹槽131相适配,可以理解为,凹槽131内壁的轮廓与第一加热管111 的形状、第二加热管112的形状以及蒸汽管120的形状相适配,即第一加热管 111、第二加热管112以及蒸汽管120可以放入到凹槽131内部。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均与凹槽131 的内壁相抵。通过设置导热壳体130,既可以为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 112以及蒸汽管120提供安装载体,使其能够相对固定,又能够使两个加热管 通过导热壳体130对蒸汽管120的各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值得说明的是,导热壳体130可以是压铸铝,材料为ADC12。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包括进水端121和出气端122。水流由进水端121 进入蒸汽管120后,经过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 热后,以蒸汽的形式由出气端122排出。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水箱151,水箱151通过管路153与 进水端121相连,可以理解为,水箱151与蒸汽管120相连。进一步地,管路 153上可以设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能够控制水箱151与蒸汽管120是否处于 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装置100还包括水泵152,通过将水泵152设置在连 接水箱151和蒸汽管120的进水端121的管路153上,能够将水箱151中的 水流泵入到蒸汽管120中。
烹饪过程中,两个电热管进行加热,水箱151中的水通过水泵152由 进水端121进入蒸汽管120中,电热管产生的热量由导热壳体130传导至 蒸汽管120,进而传递给蒸汽管120中的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后由 出气端122排出。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调整水泵152的流量,能够使蒸汽发生器的表面 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蒸汽发生装置100包括温度传感器142和控制器 143。温度传感器142能够检测导热壳体130的表面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142可以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控制器143与温度传感器142电连接,且控制器143与水泵 152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42将导热壳体130的表面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至控制器143,控制器143能够调节水泵152的流量,使蒸汽发生器的导 热壳体130能够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100, 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汽管120设于第一 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蒸汽管120呈螺旋状排布,即蒸汽管120螺旋延 伸。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分别设于蒸汽管120沿 轴向的两端,换言之,两个加热管设置在蒸汽管120沿轴向的两端,两个 加热管先对蒸汽管120的两端进行加热,之后热量逐渐传递至整个蒸汽管 120。通过两个加热管的配合对蒸汽管120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对加热温 度控制的精确性。
实施例八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 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汽管120设 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呈螺旋状排布,即蒸汽管120螺旋延伸。进一步 地,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分别设于蒸汽管120沿径向的内侧 和外侧,换言之,两个加热管中,其中一个套设在蒸汽管120的外侧,另 一个穿设在蒸汽管120内。通过将两个加热管沿蒸汽管120的径向分布, 有利于扩大加热面积,即能够同时对更大面积的蒸汽管120进行加热,进 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九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 100,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汽管120设 于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呈螺旋状排布,即蒸汽管120螺旋延伸。进一步 地,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分别设于蒸汽管120沿径向的内侧 和外侧,换言之,两个加热管中,其中一个套设在蒸汽管120的外侧,另 一个穿设在蒸汽管120内。通过将两个加热管沿蒸汽管120的径向分布, 有利于扩大加热面积,即能够同时对更大面积的蒸汽管120进行加热,进 而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均呈螺旋状排布,第一加热 管111的螺旋半径小于第二加热管112的螺旋半径。由于两个加热管分别设 于蒸汽管120沿径向的内外两侧,因此,螺旋半径较小的第一加热管111 穿设于蒸汽管120内,螺旋半径较大的第二加热管112穿设于蒸汽管120 的外侧。通过两个加热管的配合使用,既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又能够提高 对加热温度控制的精确性。
实施例十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装置100, 包括第一加热管111、第二加热管112和蒸汽管120。蒸汽管120设于第一 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管111的加热功率和第二加热管112的加热功率 不同。通过第一加热管111及第二加热管112的配合使用,相对于仅设置 一根加热管的传统结构而言,有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 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行实时调节。
进一步地,蒸汽管120呈蛇形排布,有利于增大对蒸汽管120的加热面积, 提高加热效率。进一步地,蒸汽管120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理解为, 呈蛇形排布的蒸汽管120可分为多个节段,这些节段的轴线均处于同一平面 上,有利于提高设备结构的紧凑性。进一步地,将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 管112分别设置在蒸汽管120的两侧,可以对蒸汽管120进行加热,蒸汽管 120中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由出气端122排出。
实施例十一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00,烹饪设备200 的种类可以是多种,比如: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200 包括箱体210和设于箱体210内的蒸汽发生装置100。
烹饪过程中,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通电进行加 热,水通过水泵152由进水端121进入蒸汽管120内,两个加热管产生的热量 通过导热壳体130传导至蒸汽管120,进而传递给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 后由出气端122排出。
实施例十二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00,烹饪设备200 的种类可以是多种,比如:蒸箱、蒸烤箱、微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200 包括箱体210和设于箱体210内的蒸汽发生装置100。
烹饪过程中,两个加热管即第一加热管111和第二加热管112通电进行加 热,水通过水泵152由进水端121进入蒸汽管120内,两个加热管产生的热量 通过导热壳体130传导至蒸汽管120,进而传递给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最 后由出气端122排出。
进一步地,烹饪设备200还包括挡位选择装置220。挡位选择装置220与 蒸汽发生装置100的控制器143电连接。可以理解为,烹饪设备200可具备多 个挡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控制烹饪设备200的挡位。
进一步地,控制器143用于根据挡位选择装置220接收的挡位指令,控制 第一加热管111和/或第二加热管112运行。可以理解为,用户输入挡位指令 后,挡位选择装置220接收此挡位指令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至控制器143, 控制器143接收到电信号,两个加热管的运行情况。具体地,可以仅第一加热 管111运行;或者,仅第二加热管112运行;又或者是,第一加热管111和第 二加热管112同时运行。
进一步地,控制器143能够控制蒸汽发生装置100的水泵152以与挡位指 令对应的通断比向水箱151供水。具体地,烹饪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热敏电阻, 通过设置热敏电阻,将导热壳体130的表面温度反馈给控制器143,控制器143 调节水泵152的流量,从而能够将蒸汽发生装置100的表面温度维持在一定范 围内。
具体地,本方案中的烹饪设备200可以有三个挡位即三种加热功率,进行 实时切换,能够在不同的火力需求下实现更精准的控温。在控制时如图10所 示,三个挡位包括低档、中档和高档。在通过步骤S102,烹饪开始,可通过 步骤S104确定用户挡位选择,可以如步骤S106中,执行“低”蒸汽挡位/低 温烹饪/800W的模式,即选择“低”蒸汽强度挡位或者低温烹饪(即小于某一 设定温度例如80℃),800W蒸汽功率挡位开启,同时根据S114,蒸汽发生 装置表面NTC(即热敏电阻)检测温度,当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 100℃时,通过步骤S112控制水泵按照一定通断比供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 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以保证发生器表面温度位置在150℃-200℃之间,出 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温度维持在100℃左右;还可以如步骤S108中,执 行“中”蒸汽挡位/饱和蒸汽烹饪/1300W的模式,即当用户选择“中”蒸汽强 度挡位或者饱和蒸汽烹饪时,1300W蒸汽功率挡位开启,当发生器表面NTC 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100℃时,通过步骤S112控制水泵按照一定 通断比供水,水泵开始泵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 以保证发生器表面温度位置在150℃-200℃之间,出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 温度维持在100℃-120℃之间;还可以如步骤S108中,执行“强”蒸汽挡位/ 高温烹饪/1300W的模式,即当用户选择“强”蒸汽强度挡位或者高温蒸汽烹饪(大于120℃)时,1300W和800W蒸汽功率挡位均开启,当发生器表面 NTC检测到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例如100℃时,水泵开始泵水,通过步骤S112 控制水泵按照一定通断比供水,水泵泵水的通断比根据NTC温度来反馈调节, 以保证发生器表面温度位置在200℃--250℃之间,出汽干度在99%以上,出汽 温度维持在120℃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将加热功率不同 的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配合使用,即两个加热管中的一个单独运行或 者两个同时运行,相对于仅设置一根加热管的单功率蒸汽发生器而言,有 利于提高对温度控制的精准度,能够根据烹饪时的实际需求对蒸汽功率进 行实时调节,大大降低了烹饪时功率不足或过剩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 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 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
蒸汽管,设于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加热功率不同;
所述蒸汽管包括进水端和出气端,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
水箱,与所述进水端通过管路相连,所述管路上设有控制阀,通过所述控制阀控制所述水箱与所述蒸汽管的连通状态;
所述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所述蒸汽管沿径向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加热管呈螺旋状排布,所述第二加热管呈螺旋状排布,且所述第一加热管的螺旋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螺旋半径;或
所述蒸汽管呈螺旋状排布,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所述蒸汽管沿轴向的两端;或
所述蒸汽管呈蛇形排布,且所述蒸汽管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第二加热管分别设于所述蒸汽管的两侧;
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还包括:
导热壳体,所述导热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和所述蒸汽管的形状相适配的凹槽;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和所述蒸汽管设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和所述蒸汽管与所述凹槽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根据所述导热壳体的表面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或所述第二加热管断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泵,设于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进水端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表面温度控制所述水泵的流量。
5.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位选择装置,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挡位选择装置接收的挡位指令,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第一加热管和/或第二加热管运行,且控制所述蒸汽发生装置的水泵以与所述挡位指令对应的通断比向水箱供水。
CN202011637659.XA 2020-12-31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114680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659.XA CN114680634B (zh) 2020-12-31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37659.XA CN114680634B (zh) 2020-12-31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0634A CN114680634A (zh) 2022-07-01
CN114680634B true CN114680634B (zh) 2024-07-09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1218A (zh) * 2019-06-11 2019-07-26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09558306U (zh) * 2019-01-31 2019-10-29 巨鑫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型高效蒸汽发生器
CN211380908U (zh) * 2019-08-07 2020-09-0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1883383U (zh) * 2020-03-10 2020-11-1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包含其的烹饪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58306U (zh) * 2019-01-31 2019-10-29 巨鑫机床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型高效蒸汽发生器
CN110051218A (zh) * 2019-06-11 2019-07-26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蒸汽烹饪功能的烹饪电器
CN211380908U (zh) * 2019-08-07 2020-09-0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蒸汽发生器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1883383U (zh) * 2020-03-10 2020-11-10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包含其的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4178B (zh) 加湿器、加湿器的控制方法及具有加湿器的空调系统
KR101028198B1 (ko) 탄소히터를 구비한 순간온수기
CN114680634B (zh)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CN115528351A (zh) 一种可利用逆变器余热的储能液冷系统
CN110114621B (zh) 具有热风发生功能的储水式电热水器
CN114680634A (zh) 蒸汽发生装置和烹饪设备
CN109084477B (zh) 相变热水器
CN213630371U (zh) 蒸汽发生器和挂烫机
CN210036312U (zh) 一种新型中频钢壳熔炉
CN208090937U (zh) 空气能热源泵加热设备的空气能低温电磁辅助加热装置
CN220624921U (zh) 一种新型烧结冶金固废料的烧结炉
CN215062826U (zh) 即热式电加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111536493A (zh) 蒸汽发生器和烹饪设备
CN217209299U (zh) 一种虾青素提取生产用温度控制方便的蒸汽发生器
CN213040740U (zh)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加装冷凝杯
CN218781279U (zh) 过热加热件以及过热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16897467U (zh) 具有竖向加热管的电加热蓄热水罐系统和储能调峰调频系统
KR20190141287A (ko) 스팀식 온수발생장치
CN2586060Y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115817235B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装置的热交换系统
CN219333821U (zh) 一种新型冷却混合罐
CN215337065U (zh) 高效率热水机组
CN108692455A (zh) 一种高压电极热水锅炉系统
CN219589199U (zh)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evi热泵装置
CN215909422U (zh) 家用即热设备以及即热发热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