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0256A -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0256A
CN114680256A CN202210145147.4A CN202210145147A CN114680256A CN 114680256 A CN114680256 A CN 114680256A CN 202210145147 A CN202210145147 A CN 202210145147A CN 114680256 A CN114680256 A CN 114680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dampness
fermentation
eliminating
dampness eli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51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冰
陈扬
黎攀
梁泓波
李雅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14514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0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0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0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23L2/382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fermen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400/00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 A23V2400/11Lactobacillus
    • A23V2400/169Plantarum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运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等几种风味较协调的药食同源中药煮成的祛湿饮料,以此增加祛湿饮料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多糖以及三萜的含量,提升其保健功效,并且在此基础上,赋予祛湿饮料特殊的发酵风味,以此提升发酵祛湿饮料的市场价值。利用本发明制得的祛湿饮料口感酸甜可口,风味特别,不同于传统的祛湿汤,该祛湿发酵饮料除了具有多种物质的营养价值外,还兼备益生菌发酵产生特殊的发酵风味,制作过程简便易操作,无刺激性气味并带有芳香味,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进行规模化市场加工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参苓白术散、四神汤、赤小豆薏仁茶等有名的祛湿配方,通过感官评价,选取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等发酵后风味好且功效佳的中药作为祛湿发酵饮料的原料。以上中药均是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中含有许多祛湿的有效成分,如茯苓三萜、薏米蛋白、白扁豆多糖等,使得这些中药均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的功效。以其为原料制成的祛湿饮料有助于治疗湿重于热的症状。
益生菌及其发酵制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提升消化能力、改善肠道环境的功能,通过益生菌发酵后的祛湿饮料,其祛湿活性成分的含量提升了,这代表其保健功效得到了提升。发酵在提升功效的同时,也赋予了发酵液特殊的发酵口感和风味,提升了发酵液的市场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祛湿饮品的研究多数集中于祛湿配方、固体饮料、茶类饮料等方面,而对祛湿发酵饮料方面研究较少,利用复合益生菌发酵茯苓、薏米、杏仁、白扁豆和甘草等药食同源中药制成的祛湿饮料的研究更是十分罕见。申请号为CN201511033421.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祛湿功能的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把一定比例的薏米、赤小豆和芡实加水加热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接着把滤渣放入打浆机加水打浆后酶解,后加入干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加入较为及调整风味。虽然该发明利用了微生物发酵和矫味剂调配的方法得到饮料,但是由于是用酵母对滤渣制成的酶解液进行发酵,过程较为繁琐,且发酵效果不能保证;且作为矫味剂的白砂糖调整风味的能力并不强,也没有特别的营养价值,最后得到的产品的功效强弱以及风味是否符合大众口味还需要验证。
本发明使用的益生菌有两种,一为植物乳杆菌,这是具有很强的耐酸能力和发酵低聚果糖能力的益生菌,其发酵后可以大大提高样品的乳酸含量;二为乳酸芽孢杆菌DU-106,此菌是从传统发酵奶酪中筛选得到的,已被证明对人体无毒害,且具有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护色、抗菌防腐等作用。DU-106可以提升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多糖以及三萜含量,增强其保健功效,使得发酵液在原有基础上具有更好的保健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以提供一种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祛湿发酵饮料,运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等几种风味较协调的药食同源中药煮成的祛湿饮料,以此增加祛湿饮料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多糖以及三萜的含量,提升其保健功效,并且在此基础上,赋予祛湿饮料特殊的发酵风味,以此提升发酵祛湿饮料的市场价值。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
S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和甘草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S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S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后取出;
S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S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优选的,步骤S1中,加入薏米20份、茯苓20份、杏仁10份、白扁豆20份和甘草5份。
优选的,步骤S2中,加糖量为45份。
优选的,步骤S4中,发酵时间为7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甘草等有祛湿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为原料,采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的方法制备祛湿的发酵饮料,微生物通过利用药渣与白砂糖、果葡糖浆及蔗糖配成的糖液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生成有机酸、酚类物质等代谢产物,增加了多糖、蛋白质和三萜等活性物质含量,并产生了新的醇类、酮类等香气成分,使得发酵后的祛湿汤风味更佳丰富,具有乳酸菌发酵后的特殊香气。植物乳杆菌和乳酸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通过提升分泌胃液的含量来帮助消化。乳酸具有酸味浓郁、醇正、持久的特点,可赋予祛湿发酵饮料特有的风味;
多糖是茯苓和白扁豆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其具有抗衰老、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多糖含量得到明显提高;蛋白质是薏米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天然中草药中广泛存在着多酚化合物,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活性,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多酚含量得到提高;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有很强的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的能力,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黄酮含量得到提高;F值指的是样品中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比值,F值越大代表蛋白质的潜在生物活性可能越好,而通过乳酸菌的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F值得到明显提高;三萜类化合物是茯苓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其中茯苓酸是茯苓特有的一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乳酸菌发酵后,祛湿发酵饮料中的茯苓酸含量得到明显提高;
利用本发明制得的祛湿饮料口感酸甜可口,风味特别,不同于传统的祛湿汤,该祛湿发酵饮料除了具有祛湿汤本身的营养价值和乳酸菌发酵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氨基酸、三萜、有机酸以及其他多种物质的营养价值外,还兼备益生菌发酵产生特殊的发酵风味。该祛湿发酵饮料制作过程简便易操作,无刺激性气味并带有芳香味,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进行规模化市场加工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加糖量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
图2为发酵时间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
图3为茯苓酸对照品色谱图;
图4为祛湿汤发酵前样品色谱图;
图5为祛湿汤发酵后样品色谱图;
图6为不同样品对线虫寿命的影响;
图7为不同样品对线虫运动能力的影响;
图8为不同样品对线虫繁殖能力的影响;
图9为不同样品对线虫热应激寿命的影响;
图10为不同样品对线虫胡桃醌氧化应激的影响。
其中:
图6中:CD为空白对照组;
图7中:A:线虫自发运动,不需要触碰刺激;B:线虫必须受到触碰刺激才运动;C:线虫受到触碰刺激后只摆头或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表,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在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5:
研究加糖量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
步骤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和甘草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步骤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步骤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后取出(如表1);
步骤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步骤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按照GB/T12456-2008碱滴定法测定样品的总酸含量(以乳酸计,g/kg)。
表1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061
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糖量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糖作为发酵原料,用于供乳酸芽孢杆菌正常发酵代谢,糖添加量为45份的发酵液中总酸含量明显大于其他加糖量的发酵液组别,因此最佳的糖添加量为45份。
实施例6-13:
研究发酵时间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
步骤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和甘草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步骤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步骤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0-7d后取出(如表2);
步骤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步骤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按照GB/T12456-2008碱滴定法测定样品的总酸含量(以乳酸计,g/kg)。
表2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071
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酵时间对发酵液酸度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发酵时间长短会影响发酵液中营养物质的多少,随着乳酸芽孢杆菌发酵的进行,各组别发酵液中总酸含量逐渐增加,发酵时间为7d的发酵液中生成的总酸含量最多,因此可得出最佳发酵时间为7d。
实施例14-15:
研究发酵对祛湿汤中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pH、有机酸、三萜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
步骤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和甘草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步骤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步骤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0天和7天后取出(如表3);
步骤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步骤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多糖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多糖含量,以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5.077x+0.042(R2=0.999)。
蛋白质含量:采用双缩脲试剂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以标准;酪蛋白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0.313x+0.079(R2=0.999)。
多酚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发酵液中的多酚含量,以没食子酸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0.006x+0.084(R2=0.999)。
黄酮含量:以芦丁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曲线方程:y=1.440x-0.021(R2=0.999)。
利用pH计直接测定样品的pH,按照GB/T12456-2008碱滴定法测定样品的总酸含量(以乳酸计,g/kg)。
有机酸含量:参照GB 5009.157-2016中测定有机酸的方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Amnex HPX-87H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400μL/min为流速;以40℃为柱温;紫外检测器设定波长为210nm;手动进样量为20μL。根据峰面积及保留时间分别定量及定性,对照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物质含量。
挥发性物质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祛湿汤发酵前后的挥发性成分。分别称取发酵第0天、发酵第7天样品各5g置于50mL的顶空瓶内,用锡箔纸将顶空瓶密封,在60℃条件下水浴平衡8min后将65μmDVB/CAR/PDMS萃取头插入顶空瓶中吸附35min,后将纤维头插入气相色谱系统解吸3min,解吸温度为250℃。GC条件:毛细管柱为HP-5MS(30m×0.25mm,0.25μm);进样量2μL;进样口温度240℃;分流比5:1;溶剂延迟时间3.8min;升温程序:初始柱温40℃,保持3min后,以3℃/min升至235℃,保持2min;载气(He)流速1.88mL/min。MS条件:离子源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电子轰击(EI)离子源;质谱接口温度250℃;电子能量70eV;离子化方式EI;质量扫描范围(m/z 29~500)。
茯苓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三萜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mnex HPX-87H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B,按表12中规定的洗脱程序进行梯度洗脱;以1.0mL/min为流速;以35℃为柱温;检测器设定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10μL。以茯苓酸为对照品,根据峰面积及保留时间分别定量及定性,对照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物质含量。
表3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091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01
表4 祛湿汤发酵前后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02
表5 祛湿汤发酵前后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03
表6 祛湿汤发酵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04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11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21
表7 祛湿汤发酵前后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单位g/100g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22
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发酵对祛湿汤相关理化性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祛湿汤经过复合乳酸菌发酵后,其多糖、蛋白质、多酚、黄酮含量均有所提升,其中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特别是茯苓酸含量显著提升;有机酸总量经发酵后显著增加,其中乳酸和奎宁酸的增加量最大;经乳酸芽孢杆菌发酵后,发酵液中的挥发性成分发生变化,产生了少量新的醇类、酮类和其他类物质,使得发酵后的祛湿汤风味更佳丰富。
实施例16-20:
研究藿香、陈皮、黑豆对发酵液风味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甘草、藿香、陈皮和黑豆;
步骤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甘草0-20份、藿香0-20份、陈皮0-20份和黑豆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步骤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步骤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后取出(如表8);
步骤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步骤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表8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31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41
由通过感官分析培训的食品专业人员30名(男15名,女15名)组成感官评价小组对原料加入不同重量份藿香、陈皮和黑豆的发酵祛湿饮料进行感官评定,分别从色泽、香气、滋味和外观澄清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感官评分标准如表9。
表9 发酵祛湿汤感官评定表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42
对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藿香、陈皮和黑豆对发酵液风味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在原料中添加重量份的藿香、陈皮和黑豆,其感官评定结果如表10所示。从色泽上看,添加了不同比例藿香、陈皮和黑豆色泽都比较均匀。在其气味上,每组的得分差别较大,虽然每组都具有特有的发酵的香气,但添加了藿香、陈皮和黑豆的组别气味较第1组重,掩盖了发酵香气。从滋味来看,藿香、陈皮和黑豆与祛湿汤滋味不协调,添加的藿香、陈皮和黑豆量越大,味道越差。从外观澄清度上看,每组得分差别不大,均无大量沉淀。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为:第1组>第4组>第3组>第6组>第5组>第2组>第7组>第8组。添加含量为0份的藿香、陈皮和黑豆在8组中感官品质最好;第8组的气味最重,发酵酸味较不明显,感官品质最差。
表10 发酵祛湿汤的感官评价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51
表11 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52
综上所述,采用优选方案薏米20份、茯苓20份、杏仁10份、白扁豆20份和甘草5份、水1000-1500份、质量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和蔗糖45重量份,植物乳杆菌+乳酸芽孢杆菌复合菌接种量为0.1%-0.3%,发酵温度为24-32℃,发酵时间7d;总酸含量均大于7.4g/kg,多糖含量大于40.59mg/mL,蛋白质含量大于2.66mg/mL,多酚含量大于49.46μg/mL,黄酮含量大于0.047mg/g,乳酸含量大于6.83mg/g,奎宁酸含量大于2.74mg/g,茯苓酸含量大于0.02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祛湿发酵饮料较一般的祛湿饮料祛湿活性物质含量更高、营养成分含量更高、风味更独特,且生产简便,有利于食品工业的加工生产,促进药食同源中药加工业的发展,有效填补了国内祛湿发酵饮料市场的空白。
该发酵祛湿饮料的功效评价
1.1线虫寿命的测定
线虫分为空白对照组(CD)、发酵前组和发酵后组,挑取同期化的L4期幼虫到新的各组培养板上(每组3个平板,每个平板30条)继续培养。从转移时刻开始计算存活时间,每天将虫转移到新的各组培养板上以保证药物浓度。每天记录线虫生存、死亡及剔除实验的条数,直至所有组线虫全部死亡,试验结束,实验重复3次。最后生成线虫生存曲线图。计算线虫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其平均寿命为线虫全部死亡时间的平均值,最高寿命为线虫最后存活数量的10%时的平均寿命。
线虫死亡评判标准:无移动或吞咽动作,轻触后仍无反应。剔除标准:(1)逃离至培养皿壁或盖上而干死;(2)虫卵在体内孵化成袋样虫;(3)钻入琼脂中,剔除意外死亡、逃逸以及袋样虫。
1.2线虫运动能力测定
与寿命试验同时进行,用铂丝轻触线虫身体,30s内若线虫表现出连续协调的正弦运动,则记为快速运动;反之则记为缓慢运动。记录标准:(1)线虫自发运动,不需要触碰刺激,记为A;(2)线虫必须受到触碰刺激才运动,记为B;(3)线虫受到触碰刺激后只摆头或尾,记为C。
1.3线虫产卵量的测定
将线虫同期化培养后,每组挑取6条处于L4期的线虫到各组培养基中,每个线虫培养基上放置2条线虫。每隔24h将线虫转移至新的平板中,转移4-5次后,线虫基本不再产卵。然后将所有平板继续放在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待子代线虫孵化长大后,在其进入产卵之前(20℃孵育24h)对平板上的线虫进行计数,即可得到每个线虫的产卵量。
1.4线虫应激寿命实验
1.4.1线虫热应激寿命
将同期化后的线虫培养至L4期后,分别以不同样品干预7d,随即转移到37℃环境中继续培养,每小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算线虫的生存和死亡个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直至所有线虫全部死亡。
1.4.2胡桃醌氧化应激寿命
同期化后的线虫生长到L4期后,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样品干预3.5d,之后转移至含有500umol/L胡桃醌(先无水乙醇溶解,之后加入培养基)的培养基,每组60条,每天记录线虫的生存及死亡个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直至所有线虫死亡,实验重复3次。
表12 发酵祛湿汤对线虫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的影响
Figure BDA0003508559240000171
注:*,p<0.1不显著;**,p<0.01显著;***,p<0.001极显著(下同)
如图3、表11所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发酵前的祛湿汤和发酵后的祛湿汤均提高了秀丽隐杆线虫的平均健康寿命,空白对照组线虫平均寿命为12.03±0.63d,发酵前组线虫平均寿命为13.21±0.09d,而发酵后组线虫的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分别延长至17.94±2.56d和24.78±0.55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形成显著性差异,表明发酵祛湿汤能够有效的延长线虫的健康寿命。
线虫运动能力与线虫寿命有直接关系,可以有效地评价机体的衰老速度。机体的衰老和肌肉老化僵持会导致线虫运动能力下降。如图4,观察样品对线虫第1、4、8、12、16和20d运动能力的影响。当线虫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第4d),空白组、发酵前组和发酵后组均有90%以上的线虫保持在A状态;第8d,空白组和发酵前组线虫运动能力与第4d相比,A状态的线虫有所减少,发酵后组线虫仍有90%以上的线虫保持在A状态;在线虫后期阶段(第16d),空白组和发酵前组中分别有24%和28%的线虫保持在运动B状态,发酵后组有79.03%线虫处于A状态,与其他两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3.03%和51.03%,因此发酵祛湿汤可以显著提高线虫的运动能力,进一步说明龟发酵祛湿汤不仅可以延长线虫寿命,还可以提高线虫运动能力。
生殖能力是与衰老相关的因素。线虫通常在L4期的前4天具有很高的繁殖能力,如图5所示,发酵后组与空白组和发酵前组对比,总产卵量有显著升高,说明经过发酵祛湿汤干预,可以提高线虫繁殖能力。
如图6所示,与空白组相比,经发酵前后的祛湿汤干预,线虫在37℃热应激压力下的曲线均明显向右移动,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此外,与空白组相比,发酵后组的存活率提高了13%。结果表明,发酵祛湿汤能明显增强热抵抗力,以此延长线虫寿命。
胡桃醌可以使处于其中的线虫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的氧自由基,引起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线虫体内急性氧化损伤,结果如图7所示,经过发酵后的样品干预后的线虫存活率曲线明显向右移动,发酵前和发酵后样品组与空白组相比,存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发酵祛湿汤能明显增强胡桃醌氧化应激抵抗力,以此延长线虫寿命。
本研究采用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模型,初步探究发酵祛湿汤对线虫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发酵祛湿汤可以延长线虫寿命、提高行动力、促进繁殖能力以延长应激寿命,具有抗衰老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料:选取成色好、无病虫害的薏米、茯苓、杏仁、白扁豆和甘草;
S2、调配祛湿汤:分别称取薏米0-50份、茯苓0-50份、杏仁0-30份、白扁豆0-50份和甘草0-20份,加入800-1500份水,煮20-60min;煮后向液体中加入质量比为1:1:1的白砂糖、果葡糖浆以及蔗糖后,将中药渣与祛湿汤一同装于发酵罐中,得到未发酵的祛湿汤;
S3、接种培养:将乳酸芽孢杆菌DU-106菌粉5-22份和植物乳杆菌菌粉1-8份混合、活化后接种至未发酵的祛湿汤中,接种量为0.1%-0.3%,混匀;
S4、发酵:将已接种调配好的祛湿汤置于24-32℃环境中密封发酵培养后取出;
S5、过滤中药渣后,即可得到祛湿发酵饮料;
S6、将上述祛湿发酵饮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即可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的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加入薏米20份、茯苓20份、杏仁10份、白扁豆20份和甘草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的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加糖量为4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湿的发酵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发酵时间为7天。
CN202210145147.4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680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5147.4A CN114680256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5147.4A CN114680256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0256A true CN114680256A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3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5147.4A Pending CN114680256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025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6302A (zh) * 2008-11-19 2009-04-15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植物种子的杏仁饮料及加工方法
CN104304450A (zh) * 2014-10-09 2015-01-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薏苡仁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
CN105285631A (zh) * 2015-10-29 2016-02-03 贵州百科薏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型薏仁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6173736A (zh) * 2016-07-16 2016-12-07 江南大学 一种茯苓发酵制酵素的方法
CN109287902A (zh) * 2018-08-27 2019-02-01 南昌大学 一种嗜酸乳杆菌纯杏仁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2619A (zh) * 2019-01-04 2019-06-04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3058A (zh) * 2018-02-25 2019-09-03 郝纪涛 一种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的中药制剂
CN112956618A (zh) * 2019-11-27 2021-06-15 上海美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草药健脾胃祛湿热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6302A (zh) * 2008-11-19 2009-04-15 河北承德露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植物种子的杏仁饮料及加工方法
CN104304450A (zh) * 2014-10-09 2015-01-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薏苡仁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
CN105285631A (zh) * 2015-10-29 2016-02-03 贵州百科薏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型薏仁饮料的生产方法
CN106173736A (zh) * 2016-07-16 2016-12-07 江南大学 一种茯苓发酵制酵素的方法
CN110193058A (zh) * 2018-02-25 2019-09-03 郝纪涛 一种麻黄杏仁薏米甘草汤的中药制剂
CN109287902A (zh) * 2018-08-27 2019-02-01 南昌大学 一种嗜酸乳杆菌纯杏仁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32619A (zh) * 2019-01-04 2019-06-04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6618A (zh) * 2019-11-27 2021-06-15 上海美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草药健脾胃祛湿热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谭丽容等: "不同菌种发酵对巴戟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中国酿造 *
陈海强;梁钻好;林小晖;夏雨;叶茂森;杜冰;: "鼠李糖乳杆菌和产乳酸芽孢杆菌混合发酵薏米饮料", 食品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9473B (zh) 一种虫草保健陈醋的制备方法
KR100824285B1 (ko) 당화 인삼 및 인삼 추출물의 제조방법
KR101290556B1 (ko) 사과부산물을 이용한 식초 제조방법
CN109315656A (zh) 一种多菌种复合发酵玫瑰花酵素的制备方法
CN108851045A (zh) 一种果蔬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65585B1 (ko) 락토바실러스 플란타룸 3jsrl 24-4 균주를 이용한 발효 현미 식혜의 제조방법
KR101372400B1 (ko) 미량 진세노사이드의 함량을 증진시킨 홍삼전분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068691A (ko) 사과 식초의 제조 방법
CN103005382B (zh) 降胆固醇菌粉,含有该菌粉的降胆固醇复合调味酱及其应用
KR20220025680A (ko) 유산균을 이용한 유용성분 함량이 증가된 도라지 발효 포스트바이오틱스의 제조방법
KR100921955B1 (ko) 흑마늘을 이용하여 건강 기능성이 강화된 전통 약주의제조방법과 이의 방법으로 제조한 흑마늘 약주
KR102133721B1 (ko) 감 잎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항산화 효과를 갖는 기능성 식품 조성물
KR20130057757A (ko) 발효 오일 및 그 발효오일을 포함하는 건강기능식품
CN111235003A (zh) 一种石榴复合保健果醋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04618B (zh) 一种发酵富集蒲公英根活性成分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10283685A (zh) 一种石榴酒的制备方法
KR20130003719A (ko) 발효흑마늘간장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4680256A (zh) 一种祛湿的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01076A (zh) 一种富含黄酮苷元和活性益生菌牛蒡酵素的生产方法
KR20100007663A (ko) 천연 영양원을 이용한 홍국 발효주 제조 방법과 이를발효액종으로 하는 제과, 제빵, 술떡의 제조
CN108660092A (zh) 一种含有乳酸菌发酵菊苣所得营养成分的苹果醋及苹果醋的生产工艺
CN113881531A (zh) 一种功能性金钗石斛发酵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85576A (ko) 인삼열매 발효액의 제조방법
CN112195082A (zh) 一种应用溶菌酶制备发酵型罗汉果酒的方法
CN110669629A (zh) 一种解酒果醋膏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