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6665B -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6665B
CN114676665B CN202210559456.6A CN202210559456A CN114676665B CN 114676665 B CN114676665 B CN 114676665B CN 202210559456 A CN202210559456 A CN 202210559456A CN 114676665 B CN114676665 B CN 114676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clock
subsystem
time sequence
sub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94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6665A (zh
Inventor
黄薇
王翠娜
栾晓琨
金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ytiu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94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6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6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6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6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6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9Circuit design at the physical level
    • G06F30/396Clock 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06Clock generators producing several clock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时序调整方法包括: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使用该时序调整方法,可以保证在负载被排除的同时实现多个负载之间的正常通信,避免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芯片设计的过程中,随着芯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同一时钟域下,采用同一棵时钟树进行时序确定往往存在延时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时钟树传输路径中的负载进行时序优化处理。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通过多次迭代挑出最长时钟延迟的负载做排除,或者按物理位置排除负载,再从未排除的剩余负载中进行时钟平衡的调整。
然而,由于在同一芯片中的多个负载之间通常都会存在资源交互的过程,将某一负载排除之后,将会导致被排除的负载无法与其他负载继续进行资源交互,这就导致了芯片整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以保证在负载被排除的同时实现多个负载之间的正常通信,避免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包括:
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可选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待定子系统为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
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获取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
将每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
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
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包括:
从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目标排除负载,目标排除负载为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
根据目标排除负载以及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
根据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得到目标划分区域。
可选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目标数据流路径中包括多个子系统;
将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包括:
分别给每个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
对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以使各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
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独立时钟点。
可选地,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包括:
判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
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
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时序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划分模块、第一调整模块、第二调整模块;
确定模块,用于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划分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可选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待定子系统为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将每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确定模块,从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目标排除负载,目标排除负载为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根据目标排除负载以及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根据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得到目标划分区域。
可选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目标数据流路径中包括多个子系统;将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分别给每个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对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以使各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独立时钟点。
可选地,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判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中,可以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其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对多个目标子系统的确定,进而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时钟点,且实现中不会使得这些目标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断开资源交互,仅仅是将其时钟进行独立,从而可以在保证在进行对目标子系统的时钟平衡调整的同时,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正常通信,避免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应用芯片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中各目标子系统时钟关系的结构变化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芯片设计的规模和复杂度增大,时钟树的平衡变得越来越复杂。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时钟树设计时,不管多大规模和面积的时钟树,在同一时钟域下,往往是通过遍历的方式将所有负载挂在同一个源下,做成一棵大的时钟树,不仅迭代时间长,而且因扇出能力限制和负载时序问题,时钟往往会偏向于去平衡最长负载,导致整个树的延时变的很长。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式会使得芯片整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下面来对该方法所应用的实际芯片进行具体解释。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应用芯片示意图,请参照图1,该方法所应用的芯片具体可以是目标芯片,该目标芯片可以是存在于电子设备中的任意类型的芯片,例如:计算机工作芯片、手机工作芯片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目标芯片中具体可以包括多个负载,这些负载具体可以是芯片中实际存在元件,例如: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等元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凡是存在于目标芯片上的元件皆可以作为上述负载。
目标芯片中可以划分为多个区域,划分的方式可以是该芯片在出厂时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人为定义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中的一种区域划分方式对目标芯片中的区域进行划分。
目标芯片中的每个区域中可以包括上述多个负载,区域的划分不影响负载之间的连接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区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中的负载可以实现数据通信以及时钟通信。其中,数据通信具体可以是在实现芯片功能时,各个负载之间的所流通的数据的通信;时钟通信可以是每个负载对应的时钟信号的通信。
图1中以点表示每个负载,以虚线划分的区域表示子系统。图1中所示的目标芯片的结构仅为一种示例,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基于具体芯片的类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示意结构。
下面来基于上述解释的应用芯片的具体结构情况,来具体解释本申请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2,该时序调整方法,包括:
S210: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
其中,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具体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进行芯片设计规划的芯片设计设备,如:计算机设备;或者也可以是进行芯片加工生产的芯片生产设备,如:专用的芯片生产设备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目标芯片即可以是该方法所应用的芯片,同一时钟域的负载可以是指这些负载都与同一个时钟线连接,处于同一个时钟域下,也即是可以实现时钟通信。
可以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这些目标子系统也即是前述解释的目标芯片中的区域。
得到目标子系统之后,每个目标子系统均可以在目标时钟线上,不同的目标子系统可以在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可以将目标时钟线作为时钟树的树干,而各个目标子系统也即是时钟树的树枝。
S220: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
其中,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可选地,确定目标子系统之后,可以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可以记为“tap点”),其中,独立时钟点具体可以理解为每个目标子系统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上的时序异步,也即是说,各目标子系统与目标时钟线之间的时钟通信可以处于断开的状态,而对于数据通信可以依旧保持连接的状态。
相应地,不同的目标子系统的时序也可以不同。
S230: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可选地,可以依次或者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对每个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
在调整的过程中,具体可以考虑每个目标子系统内部即可,可以确定每个目标子系统的建立时间以及保持时间。
其中,建立时间可以是每个独立时钟点内的时钟开始计量的时间,保持时间可以是时钟维持的时间长度。
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对确定后的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进行调整,并使二者满足预先设置的时间预设条件。
该时间预设条件具体可以是预先设置好的时间点或者时间长度,例如:建立时间具体建立的时间点,保持时间具体的时间长度区间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执行该步骤调整时,具体可以基于计算机中的调整软件进行辅助,例如可以采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S240: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可选地,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调整完成之后,可以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也即是使得多个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的平衡。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先确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是否存在时序违反,若存在,基于不同的时序违反的解决方式进行对应的调整,从而调整完成后得到保持时钟平衡的各个独立时钟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可以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其中,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对多个目标子系统的确定,进而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时钟点,且实现中不会使得这些目标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断开资源交互,仅仅是将其时钟进行独立,从而可以在保证在进行对目标子系统的时钟平衡调整的同时,保持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正常通信,避免因缺乏资源交互而导致的运行问题。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确定目标子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过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3,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S310: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
其中,待定子系统为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
可选地,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已经对目标芯片中进行了子系统划分的情况,具体地,一种可行的目标子系统的确定方法是,可以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该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的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
其中,对于特定的目标芯片某一些负载所构成的子系统(包括多个负载)可能存在需要复用的情况,也即是存在多个同样的子系统,对于这些子系统,存在至少两次的复用情况即可以满足上述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这一条件。
对于系统规模可以是每个待定子系统中负载的数量、大小、集中分布程度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凡是可以用于表征待定子系统中负载情况的数据即可,可以在进行待定子系统划分时确定对应的系统规模条件,若满足,则可以确定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
而对于待定子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满足上述两种条件之一即可,或者两种条件均满足,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例如:若存在子系统A、B、C,其中子系统A存在多次复用但是系统规模不满足预设条件;子系统B规模满足预设条件但是不存在复用;子系统C既存在多次复用,系统规模也满足预设条件。
若待定子系统的条件为满足上述两种条件任一即可,则子系统A、B、C均可以作为待定子系统。若待定子系统的条件为上述两种条件均满足,则只有子系统C可以作为待定子系统。
S320: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基于上述条件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出多个待定子系统之后,可以将这些待定子系统作为目标子系统。
基于实际的需求可以设置选出的待定子系统为多个,相应地,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得到的目标子系统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可以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其中,通过该方式可以实现对目标子系统的确定,通过上述具体的划分方式可以得到满足实际需求的目标子系统。
下面来结合上述图3中所示的目标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来解释基于该划分方式目标芯片中目标子系统的分布情况。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图4中所示的目标芯片中包括目标时钟线410以及多个子系统,其中,子系统A包括多个,也即是存在多次复用,子系统B不存在复用。
以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为例,则图4中的子系统A(复用了4次)可以作为待定子系统,也即是可以将每个子系统A作为目标子系统;而子系统B不可以作为目标子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待定子系统的定义不同,例如:可以是仅存在多次复用的系统,或者,仅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的子系统,又或者,二者均满足的子系统,基于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确定,并不以此示例为限制。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确定目标子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5,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S510:获取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
可选地,若确定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则可以先获取每个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当确定该复用次数为两次或者更多次之后,可以确定该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
S520:将每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确定待定子系统之后,可以将每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例如:子系统D被复用的四次,则这四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均可以作为独立的目标子系统,也即是可以得到四个目标子系统。
结合图4可以得到,若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则可以基于该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得到目标子系统的数量。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确定目标子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实施过程。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6,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S610: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
可选地,该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尚未进行子系统划分的目标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分布关系可以是负载的分布图,例如:可以将每一个负载作为一个点,将整个目标芯片作为一个平面,每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分布情况,即可以是上述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该负载分布关系具体可以是负载的分布图像。
可选地,可以获取目标芯片中负载的布置情况后,得到该负载分布关系。
S620: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
可选地,确定上述负载分布关系之后,可以基于该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的集中程度,该负载的集中程度具体可以是多个负载之间的距离是否密集紧凑,可以选择出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分布关系具体可以是以分布图像的形式展示,各个负载在该图像中可以是以点的形式表示的,可以基于这些点之间的离散程度来标识负载分布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越高,则集中程度越低,可以预先配置一个集中程度的阈值,确定满足该阈值的区域,该区域即可以作为上述目标划分区域。
S630: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得到目标划分区域之后,可以基于预先配置的划分方式对该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是平均划分,或者也可以是根据目标划分区域中各个负载的功能进行区域性划分,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凡是可以实现划分即可。
基于上述方式可以将目标区域划分成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即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目标子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可以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其中,基于该方式进行目标子系统的确定,可以从没有进行区域划分的目标芯片中确定出满足实际需求的多个目标子区域,这些子区域中的负载的集中程度可以满足一定的预设需求,进而可以得到满足实际需求的目标子区域。
下面来结合上述图6中所示的目标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来解释基于该划分方式目标芯片中目标子系统的分布情况。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图7中所示的目标芯片中包括多个负载,每个负载以点形式表示,根据图6中所示的方法可以得到目标划分区域710,目标划分区域710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区域,图7中以矩形区域为例。
目标划分区域710之外的点,也即是比较分散的散点可以不进行子系统的规划。
得到目标划分区域710之后,可以以任意方式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切割划分,具体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划分,从而得到将划分出的每一个子区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基于此法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确定目标子系统的一具体实施过程。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8,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包括:
S810:从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目标排除负载。
其中,目标排除负载为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
可选地,在进行目标划分区域的过程中,得到负载分布关系之后,可以确定出目标排出负载,目标排出负载具体可以是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例如图7中比较分散的散点均可以作为目标排除负载。
可以依照上述方式从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出所有的目标排除负载。
例如:若负载a所在的区域附近存在多个其他负载,则负载a的离散程度较低,不能作为目标排除负载;若负载b所在的区域附近没有其他负载,则负载b的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可以作为目标排除负载。
S820:根据目标排除负载以及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
可选地,确定目标排除负载之后,可以从负载分布关系中删除这些目标排除负载,从删除目标排除负载后的负载分布关系中分别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划分区域并不一定是一个规则的区域,所以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均可以是一个大致估计的值,可以不是一个固定值。
以规则区域为例,若为圆形,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可以是圆心,负载区间长度可以是圆的直径;对于不规则区域,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可以是该形状的几何中心,负载区间长度可以是平均宽度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S830:根据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得到目标划分区域。
可选地,分别得到上述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之后,可以依照这两个值大致得到目标划分区域的范围。
例如:具体可以先将该区域作为一个规则形状,如:圆形或者矩形等,进而再根据实际的分布情况对部分区域进行去除、切割等,从而得到目标划分区域。
得到上述目标划分区域之后,可以进行对应的目标子区域的确定。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确定目标子系统的又一种具体实施过程。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9,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S910: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
其中,目标数据流路径中包括多个子系统。
可选地,该实施方式也适用于已经进行了子系统划分的目标芯片。
其中,目标数据流路径可以是多个子系统之前进行数据通信的路径,例如:若要实现某一个通信功能,需要多个子系统的通信交互完成,子系统E发起一个数据传输,由子系统E依次传输至子系统F、子系统G等,则“子系统E→子系统F→子系统G”这一路径即为上述目标数据流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数据可以经过不同的子系统进行传输,由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保持了通信,并不断开,因此,该目标数据流路径可以通过每一次数据通信的内容获取得到。
S920:将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得到上述目标数据流路径之后,可以将这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进而得到上述多个目标子系统。
继续以上述示例为例,若目标数据流路径是“子系统E→子系统F→子系统G”则,子系统E、子系统F以及子系统G均可以作为目标子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可以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将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其中,可以通过数据通信的方式得到多个子系统,进而可以基于多个子系统得到目标子系统,从而可以实现对目标子系统的快速确定。
下面来结合上述图10中所示的目标子系统的划分方式来解释基于该划分方式目标芯片中目标子系统的分布情况。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目标芯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图10中所示的具体可以是目标芯片上在执行某一数据交互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传输关系,以图9中的示例为例,该数据交互的目标数据流路径是“子系统E→子系统F→子系统G”,其中子系统E、子系统F以及子系统G均设置在目标芯片上,其之间的物理关系不作具体限制,凡是可以实现上述数据交互过程即可。
基于图10中所示的目标芯片上的目标数据流路径,可以得到上述子系统E、子系统F以及子系统G均可以作为目标子系统。
图10中所示以单向传输为例,在实际传输中还可能存在双向传输等情况,均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并不以图示中的传输形式为限制。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得到独立时钟点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1,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包括:
S1110:分别给每个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
可选地,确定上述多个目标子系统之后,可以分别给每个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每个目标时钟可以对应一个目标子系统。
每个目标时钟的时序可以是初始状态,也即是未进行调整的状态。
S1120:对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以使各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
可选地,确定多个目标时钟之后,可以对每个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具体可以是设置优先对目标时钟自身进行优化,也即是使各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
不同的目标时钟之间可以设置为异步,优先对各目标时钟自身进行优化,进而完成调整。
S1130: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独立时钟点。
可选地,在实现上述调整过程之后,可以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也即是每个目标子系统对应的独立时钟点,依照上述方式可以确定每个目标子系统对应的独立时钟点。
下面来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中对各个独立时钟点进行时序调整的具体实施过程。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请参照图12,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包括:
S1210:判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
其中,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
可选地,在进行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先判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具体可以判定上述时序违反类型是第一类型还是第二类型。
对于不同的时序违反类型,可以设置不同的解决方式,具体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解决。
S1220: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
可选地,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也即是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可以获取各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该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可以是在实现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实际所用时间和设计所需时间的差值。
得到该数据路径时序裕量之后,可以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例如:调整不同目标子系统之间的时序顺序,或者具体的时序之间的差值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凡是可以实现对不同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即可。
S1230: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可选地,若确定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也即是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则可以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具体实现的过程例如可以是先互相调整两个独立时钟点的整体平衡,再依次调整每个对应时间点之间的时钟平衡,在此不作具体解释,使得各独立时钟之间保持平衡即可。
图12中所示的判定顺序为先执行S1210,再分别执行S1220和S1230,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也可以先判定是否需要执行S1220,若是则执行,若不是,则执行S1230;或者先执行S1230等,在此不作具体判定的先后顺序的限制。
下面来具体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实现时序调整方法时,各个目标子系统的时钟关系。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方法中各目标子系统时钟关系的结构变化图,请参照图13,图13中的(1)对应的是未进行目标子系统确定时目标芯片上时钟关系的情况;图13中的(2)对应的是进行目标子系统确定后目标芯片上时钟关系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1)中在未进行目标子系统确定时,目标芯片上的所有负载(或者已经划分的子系统)均处于同一时钟域下,也即是都可以和目标时钟线410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以已经划分了子系统的目标芯片为例,若目标芯片中包括子系统H、子系统I以及子系统K,在进行了目标子系统的确定之后也即是(2)中所示,目标子系统为其中的子系统I以及子系统K,则可以将这两个子系统的时钟异步,也即是与目标时钟线410断开时钟通信。
可选地,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情况,可以针对同一时钟域下的负载进行上述调整,对于不同时钟域,则可以分别对每个独立时钟域中的负载依次进行上述调整,并不以同一时钟域为限制。
下述对用以执行的本申请所提供的时序调整方法对应的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等进行说明,其具体的实现过程以及技术效果参见上述,下述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调整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4,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1401、划分模块1402、第一调整模块1403、第二调整模块1404;
确定模块1401,用于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划分模块1402,用于分别将每个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第一调整模块1403,用于分别对各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第二调整模块1404,用于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可选地,确定模块1401,具体用于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待定子系统为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根据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确定模块1401,具体用于获取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将每个复用的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确定模块1401,具体用于从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基于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对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确定模块1401,从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目标排除负载,目标排除负载为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根据目标排除负载以及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根据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得到目标划分区域。
可选地,确定模块1401,具体用于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目标数据流路径中包括多个子系统;将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目标子系统。
可选地,划分模块1402,具体用于分别给每个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对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以使各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独立时钟点。
可选地,第二调整模块1404,具体用于判定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若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上述装置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简称SOC)的形式实现。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5,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501、存储介质1502和总线1503,存储介质1502存储有处理器15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1501与存储介质1502之间通过总线1503通信,处理器1501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上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即可以前述实现时序调整方法的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在此不作重复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时序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所述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分别将每个所述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所述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分别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所述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所述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包括:
判定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所述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所述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
若所述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所述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所述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
若所述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从所述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满足划分需求的待定子系统,所述待定子系统为系统规模满足预设规模条件和/或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
根据所述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定子系统为存在至少两次复用的子系统,所述根据所述待定子系统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子系统,包括:
获取所述待定子系统的复用次数;
将每个复用的所述待定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子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从所述目标芯片中确定处于同一时钟域中负载的负载分布关系;
基于所述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
对所述目标划分区域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所述目标子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负载分布关系确定集中程度满足预设集中条件的多个负载所在的区域为目标划分区域,包括:
从所述负载分布关系中确定目标排除负载,所述目标排除负载为离散程度大于预设阈值的负载;
根据所述目标排除负载以及所述负载分布关系确定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负载区间长度;
根据所述负载集中中心点的位置以及所述负载区间长度得到所述目标划分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流路径,所述目标数据流路径中包括多个子系统;
将所述目标数据流路径中的每个所述子系统作为一个目标子系统,得到多个所述目标子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将每个所述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包括:
分别给每个所述目标子系统配置一个目标时钟;
对所述目标时钟进行优化权重的调整,以使各所述目标时钟之间的优化权重低于所述目标时钟自身的优化权重;
将调整后的目标时钟作为所述独立时钟点。
8.一种时序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确定模块、划分模块、第一调整模块、第二调整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从目标芯片中处于同一时钟域的负载中确定多个目标子系统,各所述目标子系统处于目标时钟线的不同分支上;
所述划分模块,用于分别将每个所述目标子系统作为一个独立时钟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的时序与所述目标时钟线的时序异步;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分别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内的时序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所述独立时钟点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满足时间预设条件;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以使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保持时钟平衡;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判定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存在的时序违反类型,所述时序违反类型包括:第一类型以及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为因驱动、线长或者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所述第二类型为非因驱动、线长和串扰导致的时序违反类型;若所述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一类型,获取各所述独立时钟点对应的目标子系统的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基于所述数据路径时序裕量对各所述独立时钟点之间的时序关系进行时序调整;若所述时序违反类型为第二类型,对各存在时序违反的独立时钟点进行时钟平衡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时序调整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59456.6A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76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9456.6A CN114676665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9456.6A CN114676665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6665A CN114676665A (zh) 2022-06-28
CN114676665B true CN114676665B (zh) 2022-09-13

Family

ID=82080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9456.6A Active CN114676665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66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7087B (zh) * 2022-08-03 2022-10-25 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树的优化方法、优化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6822427A (zh) * 2023-05-17 2023-09-29 深圳鸿芯微纳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时序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223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1858412A (zh) * 2020-06-23 2020-10-30 深圳市飞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调整时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297819A (zh) * 2021-06-22 2021-08-24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时钟的时序检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19266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可编程器件的时钟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9193B2 (ja) * 2000-08-01 2010-04-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遅延回路、電圧制御遅延回路、電圧制御発振回路、遅延調整回路、dll回路及びpll回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223A (zh) * 2012-10-16 2014-04-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1858412A (zh) * 2020-06-23 2020-10-30 深圳市飞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调整时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297819A (zh) * 2021-06-22 2021-08-24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异步时钟的时序检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19266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可编程器件的时钟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6665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76665B (zh) 一种时序调整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318228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and estimating execution time for applications
CN110998558B (zh) 区块链中数据库哈希码的延迟更新
CN106662986B (zh) 优化的浏览器渲染过程
CN111045933A (zh) 一种回归策略更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JP6129290B1 (ja) 分散計算における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パラメータ設定およびシステム仕様設定を推奨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9299846A (zh) 一种核电站设备可靠性分析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KR20170012019A (ko) 복수의 cpu 및 복수의 gpu를 지원하는 컴퓨팅 환경에서의 연산 방법
CN110290166A (zh) 跨集群数据交互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2501A (zh) 数据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69038A (zh) 随机验证参数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911227B (zh) 一种基于硬件的逻辑映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42597A1 (zh) Fpga动态重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91029B (zh) 恶意文件检测模型的训练系统、方法、设备、介质及平台
US20140114900A1 (en)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extracting device, and extracting method
CN107209492A (zh)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定文件生成辅助装置
CN112836869A (zh) 一种kpi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056161A1 (en) Methods for utilizing solver hardware for solv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N111240577B (zh) 基于mpp数据库的数据多分片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3192492A (zh) 语音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01239A (zh) 元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1501A (zh) 用于平衡电路不同划分间互联数的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37347A (zh) 在Spark平台顺序切分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91405B (zh) 一种基于集成电路的带权超图的多级聚类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177836B (zh) 海洋工程设计数据的获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