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4167A -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4167A
CN114674167A CN202210276903.7A CN202210276903A CN114674167A CN 114674167 A CN114674167 A CN 114674167A CN 202210276903 A CN202210276903 A CN 202210276903A CN 114674167 A CN114674167 A CN 114674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rod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69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树楠
朱文
林连凯
常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Xinhuay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69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4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4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4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包括中芯棒及芯棒外扩部,该中芯棒的外周设置有固定支撑块,该固定支撑块与中芯棒固定或一体,所述中芯棒上还设置有滑动支撑块;所述芯棒外扩部包括有数个支撑单元,且该数个支撑单元沿中芯棒的周向排列设置于中芯棒的外周;每个支撑单元均具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同一所述支撑单元内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支撑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撑块相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也铰接支撑杆,且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动支撑块相铰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通过调节滑动支撑块于中芯棒上沿中芯棒的轴向移动的位置即可实现直径调节过程,调节过程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管成型治具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具有Mesh(2D铜网)或fiber(3D铜网)结构的热管时,在插棒环节中容易出现因芯棒尺寸和Mesh或fiber公差配合的问题出现烧结不上导致脱落,或者因为芯棒过大而无法作业,又或者因为芯棒过小而无法压合铜网。现有的芯棒结构并不能满足上述结构的热管的完美烧结,因而造成热管性能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芯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包括中芯棒及芯棒外扩部;
所述中芯棒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块,所述滑动支撑块能够相对中芯棒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中芯棒还定义有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与中芯棒固定或一体;
所述芯棒外扩部包括数个支撑单元,该数个支撑单元沿中芯棒的周向排列设置于中芯棒的外周;
各所述支撑单元均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固定支撑块形成第一接合部,且第一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形成第三接合部;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滑动支撑块形成第二接合部,且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形成第四接合部;
当沿所述中芯棒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时,所述支撑杆能够沿着中芯棒的径向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中芯棒。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三接合部与第四接合部不重叠。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于中芯棒上且沿中芯棒的径向的投影不重叠。
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块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块包括作用部,各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该作用部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块上贯穿设置有贯穿孔,且滑动支撑块通过贯穿孔套设于中芯棒上,数个所述第二接合部环绕排布于中芯棒的对应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内形成有限位部,该限位部与中芯棒对应位置配合,以限制该滑动支撑块相对中芯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第一连接杆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三接合部,所述支撑杆与第二连接杆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四接合部。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第三接合部及第四接合部与中芯棒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界定有参考平面,该参考平面沿中芯棒的径向穿过该中芯棒,并位于第三接合部及第四接合部之间,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三接合部在参考平面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在参考平面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沿中芯棒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三接合部和第四接合部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单元还具有第三连接杆,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三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中心棒活动配合形成第五接合部,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第六接合部;当沿所述中芯棒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时,所述第二接合部、第四接合部、第六接合部及第五接合部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单元还具有第三连接杆,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三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中心棒活动配合形成第五接合部,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形成第六接合部;当沿所述中芯棒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时,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三接合部、第六接合部及第五接合部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进一步的,所述作用部上靠近于数个第二接合部的一端进一步延伸有延伸部,各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该延伸部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五接合部;
各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六接合部。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第三接合部、第四接合部、第五接合部及第六接合部与中芯棒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芯棒上还定义有第二固定支撑块,该第二固定支撑块位于固定支撑块及滑动支撑块之间,各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块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五接合部;
各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六接合部。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第三接合部、第四接合部、第五接合部及第六接合部与中芯棒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各所述支撑杆沿中芯棒的径向的最外侧均具有一支撑面,各所述支撑面沿中芯棒的径向的截面呈弧形,并且各所述支撑面沿中芯棒的径向的截面上的任意位置到中芯棒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包括中芯棒及芯棒外扩部;
所述中芯棒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块,所述滑动支撑块能够相对中芯棒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中芯棒还定义有固定支撑块,所述固定支撑块与中芯棒固定或一体;
所述芯棒外扩部包括数个支撑单元,该数个支撑单元沿中芯棒的周向排列设置于中芯棒的外周;
各所述支撑单元均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固定支撑块形成第一接合部,且第一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形成第三接合部;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滑动支撑块形成第二接合部,且第二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形成第七接合部,并且该第七接合部与支撑杆上的任意位置不重叠;
当沿所述中芯棒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时,所述支撑杆能够沿着中芯棒的径向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中芯棒。
进一步的,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块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
各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滑动支撑块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
进一步的,同一所述支撑单元的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第三接合部及第七接合部与中芯棒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通过调节支撑杆径向位置的方式实现芯棒直径的变化,能够用于烧结Mesh或fiber结构的不同直径的热管。
(2)本发明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通过调节滑动支撑块于中芯棒上且沿中芯棒的轴向移动的位置即可实现直径调节过程,调节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视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申请公开的第一种可扩径式芯棒的立体图,具体地展示了该可扩径式芯棒的芯棒外扩部未扩展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中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展示了同一支撑单元结构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虚线圈A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的左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滑动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沿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8(a)为图7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扩展时,同一支撑单元向外扩展时的运动轨迹图;
图8(b)为图7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直径(同一支撑单元)调节完毕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申请公开的第二种可扩径式芯棒的立体图,具体地展示了同一支撑单元结构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中沿C-C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1(a)为图10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扩展时,同一支撑单元向外扩展时的运动轨迹图;
图11(b)为图10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直径(同一支撑单元)调节完毕时的剖视图;
图12(a)为本发明申请公开的第三种可扩径式芯棒的剖视图,具体地展示了同一支撑单元向外扩展时的运动轨迹图;
图12(b)为图12(a)中所示的可扩径式芯棒直径(同一支撑单元)调节完毕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扩径式芯棒100,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包括中芯棒1及芯棒外扩部2,该中芯棒1呈长条形柱状,且该中芯棒1的外周设置有固定支撑块11及滑动支撑块22,该固定支撑块11与中芯棒1固定或一体,该滑动支撑块22能够相对中芯棒1沿轴向方向移动;其中,该固定支撑块11与滑动支撑块22的位置不重叠。本申请中,中芯棒1的顶端(即在插棒环节中,中芯棒1被插入热管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支撑块11,且该固定支撑块11与中芯棒1呈一体成型,该中芯棒1的另一端套设有可移动的滑动支撑块22。
芯棒外扩部2包括支撑组件21及滑动支撑块22。该支撑组件21具有数个支撑单元23,且该数个支撑单元23沿中芯棒1的周向排列并设置在中芯棒1的外周。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每个支撑单元23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以及支撑杆26。在同一支撑单元(23)内,第一连接杆24的一端241与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第三接合部262,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251与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第四接合部263,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位于支撑杆26上的任意位置处;第一连接杆24的另一端242与固定支撑块11相铰接形成第一接合部110,第二连接杆25的另一端252与滑动支撑块22相铰接形成第二接合部220。
具体地,该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的位置并不重叠。本申请中,该第三接合部262的位置还可以与第四接合部263的位置相重叠。
具体地,界定有参考平面T,该参考平面T沿中芯棒1的径向穿过该中芯棒1,且该参考平面T位于该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之间。其中,该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三接合部262在参考平面T的同一侧,该第二接合部220和第四接合部263在参考平面T的另一侧。本申请中,沿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该第三接合部262与第四接合部26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接合部110与第二接合部220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各所述支撑杆26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最外侧均具有一支撑面261,各该支撑面261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呈弧形,并且各该支撑面261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上的任意位置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即移动滑动支撑块22至合适位置之后,该可扩径式芯棒100内的所有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均能与热管内壁40(该热管内壁40组装有Mesh或fiber结构401)相接触,用于抵触热管内壁40上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使Mesh或fiber结构401完美的依附在热管内壁40上,实现完美结合,故使其不易出现折皱,或者使该热管烧结后使Mesh或fiber结构401不易脱落。
请参阅图6所示,滑动支撑块22包括有止推部27与作用部28,且该止推部27与该作用部28一体成型,该滑动支撑块22还贯穿设置有一个贯穿孔221,该贯穿孔221贯穿止推部27及作用部28,并且该滑动支撑块22通过该贯穿孔221套设于中芯棒1上,所述贯穿孔221内还形成有限位部29,该限位部29与中芯棒1对应位置配合,以限制该滑动支撑块22相对中芯棒1转动。本申请中,该止推部27与作用部28呈圆柱筒状,且止推部27的外径大于作用部28的外径,该止推部27的结构设计,以便于使操作人员移动该滑动支撑块22。
具体地,中芯棒1的另一端设置有移动轨道12,该移动轨道12呈长条形柱状,即该移动轨道12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呈圆形,本申请中,该移动轨道12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还可以呈椭圆形或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等,且该移动轨道12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切面121,该贯穿孔221内的限位部29围绕该移动轨道12设置有第二切面291。本申请中,该贯穿孔221内的限位部29与该滑动支撑块22呈一体成型;其中,该滑动支撑块22可通过该限位部29上的第二切面291与该第一切面121相贴合,使该滑动支撑块22于该移动轨道12上只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即限制该滑动支撑块22相对中芯棒1转动。本申请中,该滑动支撑块22与该移动轨道12之间的配合结构设计并不以此为限制,也可设置成千分尺的螺旋进给等方式,此为现有技术,故本文并不在此叙述。
具体地,在每个支撑单元23内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均在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该固定支撑块11的外周缘设置有数个第一接头部113,该第一接头部113配有两个延长翼111,该两个延长翼111由第一沟槽112分开,并且该两个延长翼111于第一沟槽112内的两个第一对应面1111相互平行,两个延长翼111上分别开有轴向同心孔1112,本申请中,相邻两个接头部113之间共用一个延长翼111,且各该轴向同心孔1112的同心轴1113均在同一圆弧线上。
具体地,该滑动支撑块22于作用部28上也环设有数个第二接头部223。本申请中,该第二接头部223的结构设计可以与该第一接头部113的结构相同,故本文不再叙述。
具体地,各该支撑杆26的两端部均配有第三接头部267,该第三接头部267也配有两个支撑翼2621,该两个支撑翼2621由第二沟槽2622分开,并且该两个支撑翼2621于第二沟槽2622内的两个第二对应面2623相互平行,两个支撑翼2621上分别开有横向同心孔2624,本申请中,两个支撑翼2621上的横向同心孔2624的同心轴2625在同一直线上。
具体地,各该第一连接杆24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铰接件243,该第一铰接件243具有一个凸出头244,该凸出头244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对应面2441,该两个第三对应面2441与上述两个第一对应面1111或两个第二对应面2623相互平行,该两个第三对应面2441之间开设有横向通孔2442。在本申请中,各该第二连接杆25上的第二铰接件251的结构设计与第一连接杆24上的第一铰接件243的结构相同,故本文不再叙述。
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支撑单元23内,该第一连接杆24的第一铰接件243上的凸出头244插在支撑杆26上的第三接头部267内的两个支撑翼2621之间,且通过将旋转轴插入两个横向同心孔2624及横向通孔2442之间,使第一连接杆24与支撑杆26相互铰接以形成前述第三接合部262,该第一连接杆24的另一端242上的第一铰接件243的凸出头244也插在第一接头部113内的两个延长翼111之间,且通过将钢丝插入两个轴向同心孔1112及横向通孔2442之间,使第一连接杆24与固定支撑块11相互铰接以形成第一接合部110。本申请中,第二连接杆25也通过相同的方式使第二连接杆25与滑动支撑块22及支撑杆26相互铰接以形成第二接合部220及第四接合部263。
本申请中,该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球铰链的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其中,采用球铰链的连接方式即为在第一连接杆24及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241、251的端部设置有活动杆头245,该支撑杆的两端部也设置有容置凹槽266,该活动杆头245容置在该容置凹槽266中,使第一连接杆24及第二连接杆25与支撑杆26实现球铰接。
请参阅图7所示,在每个支撑单元23内,第一接合部110(即第一铰接件243与第一接头部113相互铰接的旋转中心位置处)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具有一距离T1,第二接合部220(同理,为第二铰接件253与第二接头部223相互铰接的旋转中心位置处)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具有一距离T2,第三接合部262(同理,为第一铰接件243与第三接头部267相互铰接的旋转中心位置处)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具有一距离T3,第四接合部263(同理,为第二铰接件253与第三接头部267相互铰接的旋转中心位置处)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具有一距离T4;其中,T1<T3且T2<T4。
具体地,中芯棒1的顶端至移动轨道12之间设置有容置部13,该容置部13呈长条形柱状,且该容置部13的表面用于容纳支撑组件21。该中芯棒1存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的优点;同时,该可扩径式芯棒100也存在结构简单及组装便利等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容置部13的周缘设置数个凹槽14,数个该凹槽14分别容纳有一个支撑杆26,使支撑杆26不占用或者少占用热管内部的空间,使该可扩径式芯棒100适用于内径更小的并组装有Mesh或fiber结构的热管。
在本实施例中,该滑动支撑块22于作用部28上还设置有锁紧结构(附图中未示出),该锁紧结构可使该滑动支撑块22锁固于移动轨道12上的任意位置,该芯棒外扩部2工作时(即热管烧结时,数个支撑单元23内的支撑杆26向外扩展使支撑面261抵触在热管内壁40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上)得以使该数个支撑单元23沿中芯棒1的轴向进行限位,使其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始终抵触在热管内壁40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上,使Mesh或fiber结构401完美的依附在热管内壁40上。
第一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初始位置时,滑动支撑块22位于移动轨道12上的起始位置处,即远离容置部13与移动轨道12的连接处,此时该支撑组件21贴合于所述容置部13的表面,且锁紧结构处于锁固状态,即该可扩径式芯棒100的直径如图7所示,处于直径最小位置;通过调节锁紧结构,使滑动支撑块22能在移动轨道12上移动,推动止推部27,使滑动支撑块22沿中芯棒1的轴向于移动轨道12上靠近容置部13的方向移动,即使作用部28于移动轨道12上移动;因第二连接杆25与作用部28及支撑杆26相铰接,同时第四接合部263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T4大于该第二接合部220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T2,使作用部28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时通过第二接合部220迫使第四接合部262沿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向外(向外:即朝热管内壁40所在方向,如图8(a)所示)移动,即第四接合部263带动支撑件26移动;再者,第一连接杆24与支撑杆26及固定支撑块11相铰接,且第三接合部262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T3大于第一接合部110沿中芯棒1的径向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T1,此时支撑件26带动第三接合部262沿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移动;因固定支撑块11固定设置在中芯棒1的顶部,即在第一接合部110处,该第一连接杆24只能沿第一连接杆24上另一端242处的横向通孔2442的圆心位置处旋转移动,迫使该第三接合部262沿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向外(如图8(a)所示)移动,最后迫使该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均抵触在热管内壁40上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上为止,此时支撑杆26与滑动支撑块22的轴向位置不再改变,然后再固定锁紧结构,此时芯棒直径调节完毕(如图8(b)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还存在其他实施方式,即在同一个支撑单元23内,第二连接杆25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4以形成第七接合部(附图中未标示),该第七接合部的位置并不在支撑杆26上(即该第七接合部的位置并不与第三接合部262的位置重叠),该第二连接杆2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滑动支撑块22,当沿该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滑动支撑块22时,该支撑杆26也能够沿着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中芯棒1。该可扩径式芯棒100存在结构简单及操作方便等优点。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扩径式芯棒100´,请参阅图9至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每个支撑单元23中还设置有第三连接杆30,该第三连接杆30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4及第二连接杆25之间,且该第三连接杆30的一端301也与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第六接合部264,该第六接合部264位于该第三接合部262及第三接合部263的位置之间。本申请中,该第六接合部264还可以与第三接合部262的位置相重叠;本申请中,第三连接杆30与第二连接杆25为同一种类型的连接杆。
具体地,作用部28上远离止推部27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一延伸部31,该延伸部31上设置有数个与第二接头部223结构相同的第四接头部311,故第三连接杆30一端与延伸部31也通过前述第二连接杆25与滑动支撑块22相铰接的方式铰接形成有第五接合部230。本申请中,当沿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滑动支撑块22时,该第二接合部220、第四接合部263、第六接合部264及第五接合部230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具体地,每个支撑单元23内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第四接合部263、第五接合部230及第六接合部264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均在同一平面上。
具体地,该支撑杆26上位于该第六接合部264处配有两个支撑肋2641,该支撑肋2641由第三沟槽2642分开,并且该两个支撑肋2641于第三沟槽2642内的两个第二对应面2643相互平行,两个支撑肋2641上分别开有径向同心孔2644,该两个支撑肋2641的两端均与支撑杆26连接且一体成型。本申请中,该支撑杆26与该第三连接杆30相铰接的方式和前述实施1中第一连接杆24或第二连接杆25与支撑杆26相铰接的方式相同。
第二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初始位置时,滑动支撑块22位于移动轨道12上的起始位置处,此时该支撑组件21贴合于所述容置部13的表面,且锁紧结构处于锁固状态;通过调节锁紧结构,再推动止推部27,使滑动支撑块22沿中芯棒1的轴向于移动轨道12上靠近容置部13的方向移动,使作用部28于移动轨道12上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因第二接合部220与第四接合部263及第六接合部264及第五接合部230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使作用部28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时通过第二接合部220与第五接合部230迫使第四接合部263及第六接合部264沿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向外(如图11(a)所示)移动,且移动的同时该支撑杆26的两端始终保持平缓移动(即支撑杆26外扩的过程中,其支撑面261始终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保持平行),最后迫使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的两端均同时抵触在热管内壁40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上为止,此时支撑杆26与滑动支撑块22的轴向位置不再改变,然后再固定锁紧结构,此时芯棒直径调节完毕(如图11(b)所示)。本申请中,第二实施例的方案可根据想要的热管烧结尺寸进行调节,即该滑动支撑块22可在移动轨道12上的任意位置停止或移动,且该滑动支撑块22停止移动后该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始终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保持平行,同时也更为方便操作。故第二实施方案更优于第一实施例。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可扩径式芯棒100´´,请参阅图12(a)与图12(b)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中芯棒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块15,并且设置于固定支撑块11及滑动支撑块22之间。该第二固定支撑块15的外周缘也设置有数个与固定支撑块11的外周缘一样结构的第一接头部113,且每个第三连接杆30一端与该第一接头部113相铰接形成第五结核部230,并且该第三连接杆30另一端与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第六接合部264。本申请中,当沿所述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22时,所述第一接合部110、第三接合部262、第六接合部264及第五接合部230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第三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初始位置时,滑动支撑块22位于移动轨道12上的起始位置处,此时该支撑组件21贴合于所述容置部13的表面,且锁紧结构处于锁固状态;通过调节锁紧结构,再推动止推部27,使滑动支撑块22沿中芯棒1的轴向于移动轨道12上靠近容置部13的方向移动,使作用部28于移动轨道12上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使作用部28沿中芯棒1的轴向移动时通过第二接合部220迫使第四接合部263(即迫使支撑杆26)沿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向外(如图12(a)所示)移动,因第一接合部110与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六接合部264与第五接合部230之间组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使支撑杆26沿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移动时使该支撑杆26的两端始终保持平缓移动(即支撑杆26外扩的过程中,其支撑面261始终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保持平行),最后迫使支撑杆26上的支撑面261的两端均同时抵触在热管内壁40的Mesh或fiber结构401上为止,此时支撑杆26与滑动支撑块22的轴向位置不再改变,然后再固定锁紧结构,此时芯棒直径调节完毕(如图12(b)所示)。本申请中,第三实施例的方案与第二实施方案相似,效果也相似,同时也更优于第一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可通过调节支撑杆径向位置的方式实现芯棒直径的变化,能够用于烧结Mesh或fiber结构的不同直径的热管;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通过调节滑动支撑块于中芯棒上沿中芯棒的轴向移动的位置即可实现直径调节过程,调节过程简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芯棒(1)及芯棒外扩部(2);
所述中芯棒(1)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块(22),所述滑动支撑块(22)能够相对中芯棒(1)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中芯棒(1)还定义有固定支撑块(11),所述固定支撑块(11)与中芯棒(1)固定或一体;
所述芯棒外扩部(2)包括数个支撑单元(23),该数个支撑单元(23)沿中芯棒(1)的周向排列设置于中芯棒(1)的外周;
各所述支撑单元(23)均包括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以及支撑杆(26);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连接杆(24)一端活动连接固定支撑块(11)形成第一接合部(110),且第一连接杆(24)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26)形成第三接合部(262);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二连接杆(25)一端活动连接滑动支撑块(22)形成第二接合部(220),且第二连接杆(25)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26)形成第四接合部(263);
当沿所述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22)时,所述支撑杆(26)能够沿着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中芯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三接合部(262)与第四接合部(263)位置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杆(24)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块(11)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块(22)包括作用部(28),各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一端与该作用部(28)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块(22)上贯穿设置有贯穿孔(221),且滑动支撑块(22)通过贯穿孔(221)套设于中芯棒(1)上,数个所述第二接合部(220)环绕排布于中芯棒(1)的对应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221)内形成有限位部(29),该限位部(29)与中芯棒(1)对应位置配合,以限制该滑动支撑块(22)相对中芯棒(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6)与第一连接杆(24)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三接合部(262),所述支撑杆(26)与第二连接杆(25)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四接合部(26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在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界定有参考平面(T),该参考平面(T)沿中芯棒(1)的径向穿过该中芯棒(1),并位于第三接合部(262)及第四接合部(263)之间,所述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三接合部(262)在参考平面(T)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接合部(220)和第四接合部(263)在参考平面(T)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沿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三接合部(262)和第四接合部(263)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接合部(110)和第二接合部(220)之间的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单元(23)还具有第三连接杆(30),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三连接杆(30)位于第一连接杆(24)及第二连接杆(25)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0)一端与中心棒(1)活动配合形成第五接合部(230),所述第三连接杆(30)另一端与支撑杆(26)活动连接形成第六接合部(264);当沿所述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22)时,所述第二接合部(220)、第四接合部(263)、第六接合部(264)及第五接合部(230)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单元(23)还具有第三连接杆(30),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三连接杆(30)位于第一连接杆(24)及第二连接杆(25)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0)一端与中心棒(1)活动配合形成第五接合部(230),所述第三连接杆(30)另一端与支撑杆(26)活动连接形成第六接合部(264);当沿所述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22)时,所述第一接合部(110)、第三接合部(262)、第六接合部(264)及第五接合部(230)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部(28)上靠近于数个第二接合部(220)的一端进一步延伸有延伸部(31),各所述第三连接杆(30)一端与该延伸部(31)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五接合部(230);
各所述第三连接杆(30)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六接合部(264)。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第四接合部(263)、第五接合部(230)及第六接合部(264)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在同一平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芯棒(1)上还定义有第二固定支撑块(15),该第二固定支撑块(15)位于固定支撑块(11)及滑动支撑块(22)之间,各所述第三连接杆(24)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支撑块(15)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五接合部(230);
各所述第三连接杆(30)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26)相铰接形成所述第六接合部(264)。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第四接合部(263)、第五接合部(230)及第六接合部(264)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在同一平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杆(26)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最外侧均具有一支撑面(261),各所述支撑面(261)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呈弧形,并且各所述支撑面(261)沿中芯棒(1)的径向的截面上的任意位置到中芯棒(1)的轴心线(X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18.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芯棒(1)及芯棒外扩部(2);
所述中芯棒(1)上设置有滑动支撑块(22),所述滑动支撑块(22)能够相对中芯棒(1)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中芯棒(1)还定义有固定支撑块(11),所述固定支撑块(11)与中芯棒(1)固定或一体;
所述芯棒外扩部(2)包括数个支撑单元(23),该数个支撑单元(23)沿中芯棒(1)的周向排列设置于中芯棒(1)的外周;
各所述支撑单元(23)均包括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5)及支撑杆(26);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连接杆(24)一端活动连接固定支撑块(11)形成第一接合部(110),且第一连接杆(24)另一端活动连接支撑杆(26)形成第三接合部(262);
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二连接杆(25)一端活动连接滑动支撑块(22)形成第二接合部(220),且第二连接杆(25)另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4)形成第七接合部,并且该第七接合部与支撑杆(26)上的任意位置不重叠;
当沿所述中芯棒(1)的轴向方向推动所述滑动支撑块(22)时,所述支撑杆(26)能够沿着中芯棒(1)的径向方向靠近或者远离中芯棒(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杆(24)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撑块(11)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110);
各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一端与所述滑动支撑块(22)相铰接形成所述第二接合部(220)。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可扩径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支撑单元(23)的第一接合部(110)、第二接合部(220)、第三接合部(262)及第七接合部与中芯棒(1)的轴心线(X1)在同一平面上。
CN202210276903.7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Pending CN114674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903.7A CN11467416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6903.7A CN11467416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4167A true CN114674167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4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6903.7A Pending CN114674167A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416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6268A2 (de) * 1985-06-21 1986-12-3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dorn zum Herstellen von Rohrkörpern aus harzgetränkten Fasersträngen
CN203608498U (zh) * 2013-07-11 2014-05-21 宜兴市运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管成型的芯棒
DE102013011266A1 (de) * 2013-07-05 2015-01-08 isoplus Fernwärme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m Durchmesser erweiterten Rohrstücken aus einem Kunststoffrohr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08580619A (zh) * 2018-04-28 2018-09-28 浙江大学 一种可变直径的弯管芯棒
CN110216178A (zh) * 2019-04-19 2019-09-10 浙江大学 一种棘轮逆止转动变径的滑块式截面全支撑芯棒结构
CN210498016U (zh) * 2019-08-05 2020-05-12 德新钢管(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热扩径用芯棒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6268A2 (de) * 1985-06-21 1986-12-3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dorn zum Herstellen von Rohrkörpern aus harzgetränkten Fasersträngen
DE102013011266A1 (de) * 2013-07-05 2015-01-08 isoplus Fernwärme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im Durchmesser erweiterten Rohrstücken aus einem Kunststoffrohr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203608498U (zh) * 2013-07-11 2014-05-21 宜兴市运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管成型的芯棒
CN108580619A (zh) * 2018-04-28 2018-09-28 浙江大学 一种可变直径的弯管芯棒
CN110216178A (zh) * 2019-04-19 2019-09-10 浙江大学 一种棘轮逆止转动变径的滑块式截面全支撑芯棒结构
CN210498016U (zh) * 2019-08-05 2020-05-12 德新钢管(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热扩径用芯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67255B1 (en) Method and tool for expanding a pipe end
US9248617B2 (en) Tool and method for expanding a pipe end
CN104093544B (zh) 扩张工具的扩张头、包括扩张头的扩张工具
US11364529B2 (en) Variable-diameter full-support mandrel structure with slider-type cross section for preventing reverse rotation of ratchet wheel
JP7304387B2 (ja) パイプ溝切デバイス
TWI789023B (zh) 管件開槽裝置
US20130160584A1 (e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CN111810761B (zh) 一种管道封堵装置
CN110814807B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金属管件加工固定装置
CN102821889B (zh) 铆接元件
CN111633088B (zh) 用于金属导管管端矫圆的整形装置
CN114674167A (zh) 一种可扩径式芯棒
CN109262184B (zh) 一种单推力两级定位夹爪胀紧伸缩机构
CN110206428B (zh) 一种转轴非共面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机器人
CN211515609U (zh) 一种定径模具
CN211082730U (zh) 一种线性传动总成及其应用的升降桌腿
CN108941341B (zh) 一种无扩口导管内旋挤压成型机
CN219924155U (zh) 一种电缆预埋管线扩张机器人
CN103991220A (zh) 带承插口管材连续缠绕设备及连续缠绕方法
CN113732609B (zh) 阶梯式环形零件高精度对接环焊内撑工装及其焊接方法
CN211247958U (zh) 一种分水器拉伸模具
CN205763437U (zh) 圆管件对挤扩径装置
CN218015310U (zh) 一种无扩口导管滚压连接设备
CN113732609A (zh) 阶梯式环形零件高精度对接环焊内撑工装及其设计方法和焊接方法
JPH0147287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