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0980B -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0980B
CN114670980B CN202210317532.2A CN202210317532A CN114670980B CN 114670980 B CN114670980 B CN 114670980B CN 202210317532 A CN202210317532 A CN 202210317532A CN 114670980 B CN114670980 B CN 1146709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arm
worm
lock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75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70980A (zh
Inventor
董海会
黄技
王宇林
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175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0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0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0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70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0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1/00Tying-up; Shifting, towing, or pushing equipment; Anchoring
    • B63B21/04Fastening or guiding equipment for chains, ropes, hawsers, or the like
    • B63B21/06Boll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43/00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43/18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 B63B2043/185Improving safety of vessels, e.g. damage contro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 or grounding; reducing collision damage using shock absorbing telescoping buff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延长柱,升降机构固定在延长柱上,支撑柱与升降滑台和对接机构连接,基座开设有滑槽,滑槽中安装滑块,滑块连接支撑柱,滑块上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上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基座上设置有销爪和卡爪,销爪和卡爪之间形成卡槽,销爪上安装有直角勾,直角勾具有第一直角臂和第二直角臂,第一直角臂上安装有滑柱,滑柱上安装有端板、防脱弹簧和卡块,卡爪上具有凸块。在进行对接时,将系缆桩送入卡槽中,系缆桩推动第二直角臂使直角勾发生转动,使第一直角臂跟随偏转,当系缆桩与卡槽卡合完成后,第一直角臂自动与基座上的卡爪锁定,将系缆桩自动锁紧在卡槽内。

Description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背景技术
渔船是用以捕捞和采收水生动植物的船舶,也包括现代捕捞生产的一些辅助船只,如进行水产品加工、运输、养殖、资源调查、渔业指导和训练以及执行渔政任务等的船舶。随着近海渔业的萎缩,越来越多的渔船远离海岸到远海作业,渔船远洋时,通常是多只渔船组成船队进行航行,由于航行距离变长以及复杂的海洋天气环境影响,使得航行时,多个船体之间很容易发生碰撞,尤其是在进行捕鱼作业时,渔船需要紧跟鱼群进行移动,更加难以躲避过往船只,进一步提升了船只发生碰撞的风险,当撞击发生时,船体很容易因碰撞发生损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船体进水或侧翻,因此需要使用联动装置将多个船只连接形成整体,使船队在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以及保持各个船只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船队遭其他船只或岛礁,连接形成整体的船队也能具有更好的抗撞击性能,保证船队航行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船队在航行时容易发生碰撞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包括渔船和连接装置,所述渔船上具有系缆桩,所述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系缆桩上,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锁紧机构、升降机构、支撑柱和对接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安装在所述系缆桩上,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延长柱,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延长柱的末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滑台,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滑台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接机构,所述对接机构用于对接另一艘渔船的系缆桩;
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滑块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第一蜗轮蜗杆机构固定在基座上,所述调节螺杆与第一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共轴,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调节螺杆转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销爪和卡爪,所述销爪和卡爪之间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和所述系缆桩卡合,所述销爪上安装有直角勾,所述直角勾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所述销爪铰接,所述直角勾具有第一直角臂和第二直角臂,所述第一直角臂的端部安装有滑柱,所述滑柱的端部安装有端板,所述滑柱上还套设有防脱弹簧和卡块,所述防脱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板和所述卡块抵接,所述卡爪上还具有用于和所述卡块配合的凸块,当所述直角勾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直角臂与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直角臂与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垂直,当所述直角勾处于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直角臂和第二直角臂均与所述系缆桩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升降平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升降螺杆、导杆、滑座、手轮轴和升降手轮,所述升降平台固定在延长柱的末端,所述升降平台上具有设备板,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上,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螺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上,所述升降螺杆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共轴,所述升降螺杆和导杆贯穿所述滑座,所述升降滑台固定在所述滑座上,所述升降螺杆与所述滑座螺纹配合,所述导杆和所述升降螺杆的轴线平行,所述升降手轮固定在所述手轮轴的一端,所述手轮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座,所述锁紧座上具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用于和所述系缆桩卡合,所述锁紧槽的一侧铰接有锁紧臂,所述锁紧槽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和所述锁紧臂卡合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封端。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臂的端部还设置有垫块,当所述锁紧臂与所述缺口卡合后,所述封端与所述垫块抵接,所述垫块为橡胶垫块。
作为优选,所述手轮轴的一端贯穿所述锁紧座后与所述升降手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手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锁紧座上,所述手轮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升降平台后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底座、缓冲弹簧、缓冲柱和缓冲头,所述缓冲头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缓冲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头上,所述缓冲柱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缓冲底座上,所述缓冲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缓冲柱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头和缓冲底座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一端通过中轴与所述升降滑台铰接,所述升降滑台上还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中轴连接,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柱以所述中轴为轴进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蜗轮蜗杆的蜗杆端部固定有加长轴,所述加长轴的端部固定有调节手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设置有对接机构,对接机构的基座上设置有卡槽,在进行对接时,将系缆桩送入卡槽中,在系缆桩与卡槽卡合的过程中,系缆桩通过推动第二直角臂使直角勾发生转动,进而使第一直角臂跟随偏转,当系缆桩与卡槽卡合完成后,第一直角臂自动与基座上的卡爪锁定,通过第一直角臂将卡槽的开口封住,将系缆桩自动锁紧在卡槽内。
其二,对接机构上设置有第一蜗轮蜗杆,对接机构的基座在与系缆桩卡合之前,通过转动与第一蜗轮蜗杆连接的调节手轮能够对对接基座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对接基座能够准确与系缆桩对齐,方便卡槽与系缆桩进行卡合。
其三,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滑台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柱与对接机构连接,通过调整升降滑台的高度对支撑柱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支撑柱上的对接机构能够与不同吃水深度的渔船进行对接。
其四,支撑柱与对接机构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通过缓冲装置的缓冲弹簧将对接时产生的冲击力吸收,防止对接机构在对接时损坏渔船,同时在对接完成后,缓冲装置也能够将渔船自身晃动产生的冲击力吸收,提升对接机构的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对接机构的对接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对接机构的松脱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渔船;2、连接装置;3、系缆桩;4、锁紧机构;5、升降机构;6、支撑柱;7、对接机构;8、延长柱;9、升降滑台;10、基座;11、滑槽;12、滑块;13、调节螺杆;14、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5、销爪;16、卡爪;17、卡槽;18、第一直角臂;19、第二直角臂;20、滑柱;21、端板;22、防脱弹簧;23、卡块;24、凸块;25、直角勾;26、升降平台;27、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8、升降螺杆;29、导杆;30、滑座;31、手轮轴;32、升降手轮;33、设备板;34、锁紧座;35、锁紧槽;36、锁紧臂;37、缺口;38、封端;39、垫块;40、缓冲装置;41、缓冲底座;42、缓冲弹簧;43、缓冲柱;44、缓冲头;45、电机;46、加长轴;47、调节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的实施例,包括渔船1和连接装置2,渔船1上具有系缆桩3,连接装置2安装在系缆桩3上,连接装置2包括锁紧机构4、升降机构5、支撑柱6和对接机构7,锁紧机构4安装在系缆桩3上,锁紧机构4包括延长柱8,升降机构5固定在延长柱8的末端,通过延长柱8使升降机构5能够伸出渔船1的外侧,避免升降机构5在下降过程中被渔船1阻挡,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滑台9,支撑柱6的一端通过中轴与升降滑台9铰接,升降滑台9上还安装有电机45,电机45的输出轴与中轴连接,通过电机45带动支撑柱6以中轴为轴进行转动,即通过电机45带动支撑柱6抬起或者放下,当渔船1在正常航行时,启动电机45将支撑柱6抬起,避免支撑柱6与其他渔船1发生碰撞,当多个渔船1需要进行联动时,启动电机45将支撑柱6放下,方便与另一渔船1进行连接,支撑柱6的另一端连接对接机构7;
升降机构5还包括升降平台26、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升降螺杆28、导杆29、滑座30、手轮轴31和升降手轮32,升降平台26固定在延长柱8的末端,升降平台26上具有设备板33,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轮和蜗杆可转动的安装在设备板33上,升降螺杆28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升降平台26上,升降螺杆28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设备板33上,升降螺杆28与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轮共轴,升降螺杆28和导杆29贯穿滑座30,升降滑台9固定在滑座30上,升降螺杆28与滑座30螺纹配合,导杆29和升降螺杆28的轴线平行,升降手轮32固定在手轮轴31的一端,手轮轴31的另一端与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杆固定连接,手轮轴31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在甲板上对升降手轮32进行操作,当支撑柱6被电机45放下后,需要对支撑柱6的高度进行调整,此时通过转动升降手轮32带动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转动,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带动升降螺杆28转动,使滑座30沿升降螺杆28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导杆29对滑座30进行支撑和导向,使滑座30能够平稳移动,滑座30在移动过程之中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支撑柱6上下以东南,对支撑柱6的位置进行调节,让支撑柱6能够与不同吃水深度的渔船1进行对接,满足了船队中不同载重量的渔船1的连接需求。
支撑柱6通过对接机构7和另一艘渔船1的系缆桩3进行对接,对接机构7包括基座10,基座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一端连接支撑柱6,滑块12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螺杆13,调节螺杆13与滑块12通过螺纹配合,调节螺杆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调节螺杆13与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的蜗轮共轴,第一蜗轮蜗杆的蜗杆端部固定有加长轴46,加长轴46的端部固定有调节手轮47,加长轴46的设置,使操作人员在完成对接之前能够更容易的触摸到调节手轮47,方便操作人员在对接时对调节手轮47进行操作,转动调节手轮47带动第一蜗轮蜗杆转动,通过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带动调节螺杆13转动使滑块12沿滑槽11移动,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固定在基座10上,因此当转动调节手轮47时,滑块12与支撑柱6连接保持不动,而基座10会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进行移动,即转动调节手轮47能够使基座10沿滑槽11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对基座10的位置进行调节,让对接机构7能够对准至渔船1的系缆桩3;
基座10的另一侧设置有销爪15和卡爪16,销爪15和卡爪16之间形成卡槽17,卡槽17用于和系缆桩3卡合,销爪15上安装有直角勾25,直角勾25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与销爪15铰接,直角勾25具有第一直角臂18和第二直角臂19,当直角勾25处于初始状态时,此时的系缆桩3还未进入卡槽17中,第一直角臂18与卡槽17的开口方向平行,即第一直角臂18不会对卡槽17造成阻挡,方便系缆桩3朝向卡槽17移动,第二直角臂19与卡槽17的开口方向垂直,即第二直角臂19横挡在卡槽17的开口处,此时系缆桩3在与卡槽17卡合的过程中与第二直角臂19抵接,并推动第二直角臂19朝向卡槽17内转动,直至系缆桩3完全进入卡槽17内以后,直角勾25处于卡合状态,第一直角臂18和第二直角臂19均与系缆桩3抵接,此时第二直角臂19与销爪15平行并且嵌入销爪15的侧壁,第一直角臂18与卡爪16垂直,第一直角臂18的端部安装有滑柱20,滑柱20的端部安装有端板21,滑柱20上还套设有防脱弹簧22和卡块23,防脱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端板21和卡块23抵接,卡爪16上还具有用于和卡块23配合的凸块24,在系缆桩3进入卡槽17时,推动第二直角臂19朝向卡槽17内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直角臂18朝向卡爪16移动,在第一直角臂18移动过程中,卡块23的底面首先与凸块24抵接,凸块24推动卡块23沿滑柱20移动后将防脱弹簧22压缩,卡块23继续沿凸块24的表面移动,当系缆桩3完全进入卡槽17后,第一直角臂18移动至与卡爪16垂直,卡块23的底面与凸块24脱离,防脱弹簧22复位将卡块23压紧在卡爪16上,而卡块23的侧面与凸块24抵接,即通过凸块24对卡块23进行限位,使卡块23无法反向移动,进而使第一直角臂18能够保持垂直于卡爪16的状态,此时第一直角臂18的一端与销爪15铰接,另一端与卡爪16抵接后对卡槽17的开口进行阻挡,使系缆桩3被锁定在卡槽17内无法脱离卡槽17;
滑块12与支撑柱6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40,缓冲装置40包括缓冲底座41、缓冲弹簧42、缓冲柱43和缓冲头44,缓冲头44固定在滑块12上,缓冲柱43的一端固定在缓冲头44上,缓冲柱4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缓冲底座41上,缓冲底座41固定在支撑柱6上,缓冲弹簧42套设在缓冲柱43上,缓冲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缓冲头44和缓冲底座41抵接,在系缆桩3与卡槽17卡合时,系缆桩3会对基座10造成冲击,基座10受力后将力传递至缓冲头44,再通过缓冲头44推动缓冲弹簧42将缓冲弹簧42压缩,从而通过缓冲弹簧42将冲击力吸收,避免基座10或系缆桩3因撞击造成损害,同时在系缆桩3与卡槽17卡合后,渔船1本身晃动后,对基座10和支撑柱6产生的冲击也能够被缓冲弹簧42吸收,有效提升了基座10和支撑柱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锁紧机构4包括锁紧座34,手轮轴31的一端贯穿锁紧座34后与升降手轮32固定连接,升降手轮32可转动的安装在锁紧座34上,手轮轴31的另一端贯穿升降平台26后与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杆固定连接,锁紧座34上具有锁紧槽35,锁紧槽35用于和系缆桩3卡合,锁紧槽35的一侧铰接有锁紧臂36,锁紧槽35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和锁紧臂36卡合的缺口37,缺口37的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封端38,锁紧臂36的端部还设置有垫块39,当锁紧臂36与缺口37卡合后,封端38与垫块39抵接,垫块39为橡胶垫块39,通过橡胶垫块39自身的弹性使封端38能够将锁紧臂36压紧在缺口37内,防止锁紧臂36锁紧后发生晃动,在安装连接装置2时,首先将系缆桩3卡入锁紧槽35内,之后转动锁紧臂36,使锁紧臂36与缺口37卡合,通过锁紧臂36将锁紧槽35封住,防止系缆桩3与锁紧槽35脱离,通过封端38将缺口37封住,防止锁紧臂36脱离缺口37,进而将锁紧座34锁紧在系缆桩3上,完成安装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8)

1.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包括渔船(1)和连接装置(2),所述渔船(1)上具有系缆桩(3),所述连接装置(2)安装在所述系缆桩(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锁紧机构(4)、升降机构(5)、支撑柱(6)和对接机构(7),所述锁紧机构(4)安装在所述系缆桩(3)上,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延长柱(8),所述升降机构(5)固定在所述延长柱(8)的末端,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升降滑台(9),所述支撑柱(6)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滑台(9)连接,所述支撑柱(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对接机构(7),所述对接机构(7)用于对接另一艘渔船(1)的系缆桩(3);
所述对接机构(7)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10)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6),所述滑块(12)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螺杆(13),所述调节螺杆(13)与所述滑块(12)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杆(1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固定在基座(10)上,所述调节螺杆(13)与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的蜗轮共轴,所述第一蜗轮蜗杆机构(14)用于带动所述调节螺杆(13)转动,所述基座(10)的另一侧设置有销爪(15)和卡爪(16),所述销爪(15)和卡爪(16)之间形成卡槽(17),所述卡槽(17)用于和所述系缆桩(3)卡合,所述销爪(15)上安装有直角勾(25),所述直角勾(25)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所述销爪(15)铰接,所述直角勾(25)具有第一直角臂(18)和第二直角臂(19),所述第一直角臂(18)的端部安装有滑柱(20),所述滑柱(20)的端部安装有端板(21),所述滑柱(20)上还套设有防脱弹簧(22)和卡块(23),所述防脱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板(21)和所述卡块(23)抵接,所述卡爪(16)上还具有用于和所述卡块(23)配合的凸块(24),当所述直角勾(25)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直角臂(18)与所述卡槽(17)的开口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直角臂(19)与所述卡槽(17)的开口方向垂直,当所述直角勾(25)处于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直角臂(18)和第二直角臂(19)均与所述系缆桩(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还包括升降平台(26)、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升降螺杆(28)、导杆(29)、滑座(30)、手轮轴(31)和升降手轮(32),所述升降平台(26)固定在延长柱(8)的末端,所述升降平台(26)上具有设备板(33),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33)上,所述升降螺杆(28)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升降平台(26)上,所述升降螺杆(28)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33)上,所述升降螺杆(28)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轮共轴,所述升降螺杆(28)和导杆(29)贯穿所述滑座(30),所述升降滑台(9)固定在所述滑座(30)上,所述升降螺杆(28)与所述滑座(30)螺纹配合,所述导杆(29)和所述升降螺杆(28)的轴线平行,所述升降手轮(32)固定在所述手轮轴(31)的一端,所述手轮轴(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锁紧座(34),所述锁紧座(34)上具有锁紧槽(35),所述锁紧槽(35)用于和所述系缆桩(3)卡合,所述锁紧槽(35)的一侧铰接有锁紧臂(36),所述锁紧槽(35)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和所述锁紧臂(36)卡合的缺口(37),所述缺口(37)的开口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封端(3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臂(36)的端部还设置有垫块(39),当所述锁紧臂(36)与所述缺口(37)卡合后,所述封端(38)与所述垫块(39)抵接,所述垫块(39)为橡胶垫块(3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轴(31)的一端贯穿所述锁紧座(34)后与所述升降手轮(3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手轮(3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锁紧座(34)上,所述手轮轴(3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升降平台(26)后与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蜗轮蜗杆机构(27)的蜗杆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设备板(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2)与所述支撑柱(6)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40),所述缓冲装置(40)包括缓冲底座(41)、缓冲弹簧(42)、缓冲柱(43)和缓冲头(44),所述缓冲头(44)固定在所述滑块(12)上,所述缓冲柱(4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缓冲头(44)上,所述缓冲柱(4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在所述缓冲底座(41)上,所述缓冲底座(41)固定在所述支撑柱(6)上,所述缓冲弹簧(42)套设在所述缓冲柱(43)上,所述缓冲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头(44)和缓冲底座(41)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6)的一端通过中轴与所述升降滑台(9)铰接,所述升降滑台(9)上还安装有电机(45),所述电机(45)的输出轴与所述中轴连接,所述电机(45)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柱(6)以所述中轴为轴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轮蜗杆的蜗杆端部固定有加长轴(46),所述加长轴(46)的端部固定有调节手轮(47)。
CN202210317532.2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Active CN114670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7532.2A CN114670980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7532.2A CN114670980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0980A CN114670980A (zh) 2022-06-28
CN114670980B true CN114670980B (zh) 2023-03-14

Family

ID=82076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7532.2A Active CN114670980B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09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591A (en) * 1995-02-16 1996-03-19 Chippas; Laura L. Mooring device for boats
CN184042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村田油压机械株式会社 顶推船/驳船连结装置
CN201068200Y (zh) * 2006-11-01 2008-06-04 汤建军 水上浮载体平衡器
CN102730167A (zh) * 2012-07-17 2012-10-17 徐平 新型小水线面船
CN104260838A (zh) * 2014-10-17 2015-01-07 浙江海洋学院 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CN208593478U (zh) * 2018-07-27 2019-03-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船舶用可升降的带缆桩
CN211922512U (zh) * 2020-03-27 2020-11-13 青岛浩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导缆的双柱系缆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9591A (en) * 1995-02-16 1996-03-19 Chippas; Laura L. Mooring device for boats
CN1840425A (zh) * 2005-03-31 2006-10-04 村田油压机械株式会社 顶推船/驳船连结装置
CN201068200Y (zh) * 2006-11-01 2008-06-04 汤建军 水上浮载体平衡器
CN102730167A (zh) * 2012-07-17 2012-10-17 徐平 新型小水线面船
CN104260838A (zh) * 2014-10-17 2015-01-07 浙江海洋学院 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CN208593478U (zh) * 2018-07-27 2019-03-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船舶用可升降的带缆桩
CN211922512U (zh) * 2020-03-27 2020-11-13 青岛浩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导缆的双柱系缆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0980A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96874A (en) Surface craft
CN208602649U (zh) 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系统的卷扬止荡机构
US3724790A (en) Motor mounting structure
FI84248C (fi) Offshore-lasthanteringsystem.
US4020777A (en) Vessel and apparatus for at-sea retrieval of buoys and anchors
CN110884617A (zh) 无人艇收放装置对接牵引系统及方法
CN110040628A (zh) 一种潜器收放方法
CN109733541A (zh) 一种无人船回收设备
CN114670980B (zh) 一种远洋渔船联动抗撞平台
US835999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easably latching a water vessel to a line
CN207972574U (zh) 一种港口船舶压载水港监检测移动平台
EP2818396A1 (en) Vessel, docking system and docking structure
CN111924052A (zh) 一种用于航标回收的无人可变距双体船
CN215323178U (zh) 一种滑轨可调式船载小艇收放装置
CN113774860B (zh) 一种船舶停泊防碰撞稳固装置
US3083676A (en) Automatic mooring catch
JP2002068077A (ja) 水面浮遊油回収用集油装置
CN216185935U (zh) 一种激流救援系统及其船体移动换向装置
US2167636A (en) Oar operating mechanism
CN116853428A (zh) 一种无人艇释放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9406805U (zh) 一种船舶落墩拉靠组件
CN216664053U (zh) 一种用于扫油臂系统的伸缩支撑臂装置
CN220430428U (zh) 一种无人艇回收船上用拆卸装置
CN220640162U (zh) 一种风电运维工作艇艏缆定位装置
CN210235246U (zh) 一种平台吊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