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497B -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497B
CN114666497B CN202210187358.4A CN202210187358A CN114666497B CN 114666497 B CN114666497 B CN 114666497B CN 202210187358 A CN202210187358 A CN 202210187358A CN 114666497 B CN114666497 B CN 114666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image
optimized
subarea
shoo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73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497A (zh
Inventor
杜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73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 G06T3/4038Image mosaicing, e.g. composing plane images from plane sub-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6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involving thresho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如何提升图像清晰度的问题。本申请先获取原始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再根据预设的划分规则将第一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区域,以第一图像中属于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目标重新对焦拍摄得到各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优化子图。最后将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按拼接规则拼接,得到拍摄对象与原始目标对象一模一样的第二图像。由于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是通过以对应子区域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形成,因此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的分辨率比重新对焦成像前的子区域图的分辨率更高,因而,由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拼接形成的第二图像的分辨率也就高于第一图像的分辨率,由此提高了成像的分辨率。

Description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机成为终端设备必有的配置。使用终端设备相机,能够记录生活美好瞬间,并和家人朋友分享。
终端设备的相机无法像专业相机那样可调整多种参数,终端设备相机的画质仍差强人意,由此,如何提高相机拍摄画质仍有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相机拍摄画质仍有待提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划分成多个子区域,得到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其中,所述预设划分规则包括同一子区域内的像素点的亮度属于同一亮度等级;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按子区域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拼接起来所组成的对象与所述目标对象一模一样;
针对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以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将各子区域的所述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二图像并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划分成多个子区域,具体包括:
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其中,k为正整数;
将所述第一图像的长L和宽W分别均分为k份得到k2个子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以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具体包括:
以取景范围内包括完整的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且将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内占比最大为取景原则,对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进行取景,得到优化取景范围;
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对焦,获得所述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
若所述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中包含其他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则从所述区域提升图中切割出只完整包含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部分作为待优化子图;
将所述待优化子图缩小至与所述子区域相同的尺寸,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在保持取景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采用类手动对焦的方式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类手动对焦是在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以占比最大的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所述区域提升图只包含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将所述区域提升图作为所述待优化子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k值有多个,则选择最小的k值将所述第一图像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划分成多个子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均小于亮度差异阈值;或,
每个子区域具有对应的亮度差异阈值,所述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所述子区域对应的亮度差异阈值;或,
所有子区域划分有多个子区域组,多个子区域组分别对应各自的亮度差异阈值,所述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组中的各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所述子区域组的亮度差异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
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中提供的任一方法。
另外,第二方面、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在拍摄目标对象时,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再根据预设的划分规则将第一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区域,以第一图像中属于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目标重新对焦成像得到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最后将得到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得到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由于各子区域的亮度在同一亮度等级,同一子区域内可采用同一种亮度参数进行对焦成像,而且各优化子图是通过重新对焦形成的,因此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的分辨率相比其重新对焦前各子区域图的更高,进而第二图像比第一图像的清晰度更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显示页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划分第一图像中像素点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图像划分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缩小待优化子图的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优化子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相关技术中,在拍摄时采用一种亮度参数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当被摄对象中存在较暗或高亮区域时,终端设备并不能根据不同区域的明暗程度为不同区域配置不同的亮度参数,使得一些较暗或高亮区域因不合适的亮度参数的影响,导致最终图像清晰度并不能适用整张图像,拍摄获得图像的清晰度仍有待提升。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在拍摄目标对象时,先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再根据预设的划分规则将第一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区域,以第一图像中属于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目标重新对焦成像得到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最后将得到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得到拍摄目标跟原始目标对象一模一样的第二图像。由于各子区域的亮度在同一亮度等级,同一子区域内可采用同一种亮度参数进行对焦成像,而且各优化子图是通过重新对焦形成的,因此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的分辨率相比其重新对焦前各子区域图的更高,进而第二图像比第一图像的清晰度更高。
在介绍完本申请实施例的设计思想之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应用场景做一些简单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应用场景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首先,如图1a所示是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以终端设备100为例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的是,图1a所示终端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1a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图1a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1a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显示单元130、摄像头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60、处理器180、蓝牙模块181、以及电源190等部件。
RF电路1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80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20存储有使得终端设备1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成像方法的代码。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触摸屏1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拖动滚动框等。
显示单元1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10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显示屏132。其中,显示屏13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中所述的各种图形用户界面。
其中,触摸屏1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1与显示屏132集成而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本申请中显示单元130可以显示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操作步骤。
摄像头140可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51、距离传感器152、指纹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154。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本申请中麦克风162可以获取用户的语音。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6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终端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成像方法。另外,处理器180与显示单元130耦接。
蓝牙模块181,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1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1b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b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和init进程孵化来的用户空间的守护进程、HAL层以及开机动画等,本申请中提及的进程在该层面运行。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00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桌面计算机、移动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适用的应用场景做一些简单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应用场景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而非限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c所示,为本申请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包括终端设备100。其中,终端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脑、平板电脑、相机、移动手机等具备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
在图1d所示的页面中,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设备提供的摄像功能,例如点击图1d上的摄像头图标进入摄像头模式,并基于摄像头采集图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不限于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还可以用于其它可能的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制。对于图1c所示的应用场景的各个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将在后续的方法实施例中一并进行描述,在此先不过多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成像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
在步骤202中,将第一图像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划分成多个子区域,得到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其中,预设划分规则包括同一子区域内的像素点的亮度属于同一亮度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照预设划分规则对第一图像进行划分时,先将第一图像的长和宽分别均分为k份,得到了k2个子区域。
由于第一图像包括四个顶点,分别为左上顶点、左下顶点、右上顶点、右下顶点。在对第一图像进行划分时,以第一图像的左上顶点为参考点,按照第一图像的长和宽的的比例依次从左上顶点划分子区域,直至第一图像被均匀的划分为k2个子区域。
在对第一图像进行划分时,若图像中的像素点正好在分割线上,则将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指定子区域。根据终端设备的预设划分规则不同,将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指定子区域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方法一:指定子区域为分割线上方的子区域。
如图3所示,第一图像的长和宽被分割线平均分为4份,平行于第一图像的横向方向的分割线为水平分割线,对于分布在水平分割线上的像素点a,若预设的划分规则是将水平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分割线上方的子区域,则将像素点a划分给子区域2。
方法二:指定子区域为分割线下方的子区域。
如图3所示,若预设的划分规则是将水平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分割线下方的子区域,则将像素点a划分给子区域6。
方法三:指定子区域为分割线左侧的子区域。
如图3所示,平行于第一图像的高度方向的分割线为垂直分割线,对于分布在垂直分割线上的像素点b,若预设的划分规则是将垂直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分割线左侧的子区域,则将像素点b划分给子区域15。
方法四:指定子区域为分割线右侧的子区域。
如图3所示,若预设的划分规则是将垂直分割线上的像素点划分给分割线右侧的子区域,则将像素点b划分给子区域16。
将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之后,再确定根据k值划分的子区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203对子区域进行优化,否则若不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预设划分规则重新筛选出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亮度差异能体现每个子区域中像素点的亮度等级,亮度差异越小,在对焦时采用同一亮度参数进行拍摄时,得到的图像的显示效果越好。因此本申请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
本申请确定子区域的亮度差异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任何能够衡量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的方法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本申请不进行限制。
确定亮度差异的方法一:
在确定亮度差异之前,先获取每个子区域中像素点的数量和各像素点的亮度值。再根据子区域中的像素点数量和亮度值计算每个子区域内的亮度方差和亮度均值,再如公式(1)所示,将亮度方差和亮度均值的比值作为子区域的亮度差异。
在公式(1)中,i表示第i个子区域,σ[i]表示第i个子区域的亮度方差,mean[i]表示第i个子区域的亮度均值,δ[i]表示第i个子区域的亮度方差和亮度均值的比值(即第i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
确定亮度差异的方法二:
在子区域中各个像素点的亮度值不同。在获取每个子区域中像素点的数量和各像素点的亮度值之后,根据子区域中亮度值的分布情况,将子区域中的像素点划分为多个子等级。由于每个子等级中像素点个数不同,因此子等级中的像素点个数占子区域中像素点个数的比重不同,不同子等级的权重系数也不同。再根据权重系数和每个子等级的像素点亮度值总和加权求和,得到子区域的加权亮度,并将子区域中的加权亮度作为亮度差异。
例如,在一个子区域中有100个像素点,像素点的亮度值分布在子等级1至子等级3中,若分布在子等级1和子等级3中的像素点均为20个,则子等级1和子等级3中的像素点对应的权重系数为20/100=0.2;若分布在子等级2中的像素点有60个,则子等级2中的像素点对应的权重系数为60/100=0.6。若将子区域内各子等级的像素点的亮度值总和用E[a]表示,则该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如公式(2)所示:
亮度差异=0.2×E[1]+0.6×E[2]+0.2×E[3]………(2)
其中,公式(2)中E[1]表示子等级1中像素点的亮度值总和,E[2]子等级2中像素点的亮度值总和,E[3]表示子等级3中像素点的亮度值总和。
为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当计算取子区域的亮度差异之后,可将计算得到的与亮度差异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出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本申请设置亮度差异阈值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所有子区域采用同一个亮度差异阈值,相应的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亮度差异阈值。针对划分的k2个子区域,若k2个子区域均小于亮度差异阈值,则确定k值满足预设条件。
2)每个子区域分别对应一个亮度差异阈值,相应的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子区域对应的亮度差异阈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划分的k2个子区域,若k2个子区域均小于子区域各自对应的亮度差异阈值,则确定k值满足预设条件。
3)将所有子区域划分有多个子区域组,每个子区域组分别对应各自的亮度差异阈值,相应的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组中的各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子区域组的亮度差异阈值。以子区域组中的子区域为单位计算子区域组的亮度差异,当每个子区域组中所有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均小于该子区域组对应的亮度差异阈值时,k值满足预设条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有多个,基于k值越大、划分的子区域数量越多、成像需要的时间越长的原理,为了减少成像时间,在多个k值中选择最小的k值对第一图像进行划分,以提高成像效率。
在本申请中,确定出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之后,能确保得到的同一子区域内各像素点亮度之间的差异较小,能采用同一亮度参数进行对焦成像,得到比划分区域前更加清晰的子图。因此,找到最佳K值,是本申请用来提高拍摄图像清晰度的第一个措施。
在找到最佳K值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拍摄图像清晰度的方式在步骤203中,即针对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以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得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的过程如图4所示。
在步骤401中,以取景范围内包括完整的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且将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内占比最大为取景原则,对子区域的拍摄对象进行取景,得到优化取景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相机将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作为取景范围时,为了使重新对焦得到的优化子图的清晰度更高,同时不影响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后在第二图像的显示效果,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内占比应最大且取景范围内包括完整的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由此,通过调整子区域在取景框中的占比达到对子区域进行放大取景的效果,能够提高子区域的清晰度。
例如,如图5a所示,第一图像中的子区域可包括如子区域1的边缘子区域,还可以包括位于图像非边缘的子区域(后文也称之为内围的子区域)。在对子区域1这样的边缘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进行重新取景时,若将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放大后再取景,则子区域1边缘部分将会移出成像范围进而无法获取完整的子区域1的拍摄对象,因此对于图5a中最外围一圈的子区域,以前述取景原则进行取景时,取景范围为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
在基于取景原则对内围的子区域,如对内围的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进行重新取景时,会将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中放大至取景框中完整包含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内占比最大,得到优化取景范围。
由此可知,越靠近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放大的倍数越高。例如,在图5a中,子区域6在重新取景时的放大倍数高于子区域1在重新取景时的放大倍数。
在步骤402中,对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对焦,获得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焦操作为自动对焦,即在保持优化取景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对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采用类手动对焦的方式进行对焦。其中,类手动对焦是在优化取景范围内,以占比最大的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
由此,通过以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寻得优化取景范围,获得了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更清晰图像。同时,以优化取景范围内的目标子区域的中心为焦点对优化取景范围重新自动对焦也能进一步优化图像的清晰度。即使第一图像中最外围一圈子区域无法通过取景优化清晰度,也能够通过对焦提升清晰度。而对于内围的子区域则可以通过优化取景和对焦两方面来提高清晰度。这是本申请用来提高拍摄清晰度的第二、第三个措施。
在步骤403中,判断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中是否包含其他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若包含其他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则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最佳k值划分得到各子区域时,还能得到各子区域在第一图像中的坐标位置和各子区域的边界范围在第一图像中的范围边界坐标。因此,根据区域提升图中目标子区域的坐标位置、从取景范围为第一图像到取景范围变为优化取景范围的过程中镜头放大的倍数、优化取景范围的范围边界坐标、第一图像的坐标位置等位置数据,可由计算出目标子区域是否被优化取景范围包含以及前者在后者内的图像占比。这些位置数据,能够判断当前取景范围是否达到最优取景范围的标准,并能判断区域提升图中是否包含其他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同时还能帮助步骤404将待优化子图从区域提升图中切割出来。
在步骤404中,从区域提升图中切割出只完整包含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部分作为待优化子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子区域的拍摄对象进行取景时,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中通常会包括其他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例如对图5b所示的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进行取景,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中还包括子区域7、子区域10和子区域11的拍摄对象,为了使子区域的拍摄对象按子区域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拼接起来所组成的对象与目标对象一模一样,还需要对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进行裁剪,将切割出的只完整包括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的部分作为待优化子图。
在步骤405中,将区域提升图作为待优化子图。
在步骤406中,将待优化子图缩小至与子区域相同的尺寸,得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在本申请中,由于越靠近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的子区域,放大的倍数越高。因此对焦后,在第一图像中,越靠近中心位置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清晰度越高。
在步骤204中,将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二图像并存储。
在本申请中,由于每个区块的亮度差异不同,因此在根据亮度差异确定的亮度整体差异更能反映出不同区块的亮度情况,由此对每个子区域进行对焦成像时,能够根据子区域的亮度等级得到更清晰的优化子图。且在第一图像中,越靠近中心位置的子区域的优化子图,清晰度越高,因此由优化子图拼接而成的第二图像的清晰度也更高。
接下来结合图5a、图5b、图5c和图5d,介绍本申请是实施例中的成像方法。
如图5a所示,以第一图像的长和宽分别为16cm和9cm为例,根据第一图像的长和宽以及预设亮度差异阈值将第一图像划分为16份子区域。此时第一图像的分辨率为p,子区域的长和宽分别为4cm和子区域的分辨率也为p。
确定子区域之后,在取景框中对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放大,由于子区域6不在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因此放大后得到如图5b右图所示的子区域6的优化取景范围,并记录优化取景范围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对子区域6的中心位置进行对焦,获得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
设将第一图像的拍摄对象放大x倍得到如图5b右图所示的优化取景范围。则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的长和宽分别为4x cm和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的分辨率为p。
获得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后,对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进行切割,将子区域6的区域提升图中不属于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去除,只保留完整包括子区域6的拍摄对象的部分作为子区域6的待优化子图6。
按照如图5c所示,将待优化子图6缩小至与子区域6相同的尺寸,得到优化子图6。优化子图的长和宽分别为4cm和但此时优化子图6的分辨率为待优化子图6的x倍,即优化子图6的分辨率为xp。
最后按照如图5d所示将各个优化子图按照记录的位置进行拼接,得到第二图像。故此,虽然第二图像的长和宽与第一图像相同,但是第二图像的清晰度却高于第一图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0,上述指令可由终端设备100的处理器180执行以完成上述成像方法。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
寻找满足预设条件的k值,将所述第一图像的长L和宽W分别均分为k份得到k2个子区域,得到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其中,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按子区域在第一图像中的位置拼接起来所组成的对象与所述目标对象一模一样;所述预设条件为所有子区域划分有多个子区域组,多个子区域组分别对应各自的亮度差异阈值,所述预设条件为每个子区域组中的各子区域的亮度差异小于所述子区域组的亮度差异阈值;k为正整数,若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k值有多个,则选择最小的k值;所述子区域的亮度差异为该所述子区域中各个像素点之间的亮度差异情况;
针对每个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以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将各子区域的所述优化子图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二图像并存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为新的拍摄对象重新对焦成像,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具体包括:
以取景范围内包括完整的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且将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在取景框内占比最大为取景原则,对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进行取景,得到优化取景范围;
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对焦,获得所述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
若所述子区域的区域提升图中包含其他子区域内的拍摄对象,则从所述区域提升图中切割出只完整包含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部分作为待优化子图;
将所述待优化子图缩小至与所述子区域相同的尺寸,得到所述子区域的优化子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对焦,具体包括:
在保持取景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对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的对象采用类手动对焦的方式进行对焦,其中,所述类手动对焦是在所述优化取景范围内,以占比最大的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的中心位置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区域提升图只包含所述子区域的拍摄对象,将所述区域提升图作为所述待优化子图。
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
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87358.4A 2022-02-28 2022-02-28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66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7358.4A CN114666497B (zh) 2022-02-28 2022-02-28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7358.4A CN114666497B (zh) 2022-02-28 2022-02-28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97A CN114666497A (zh) 2022-06-24
CN114666497B true CN114666497B (zh) 2024-03-15

Family

ID=8202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7358.4A Active CN114666497B (zh) 2022-02-28 2022-02-28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91444B (zh) * 2022-10-31 2024-01-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和显示面板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4628A (ja) * 2010-07-05 2012-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4301624A (zh) * 2014-10-30 2015-01-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566731A (zh) * 2017-09-28 2018-0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92471A (zh) * 2017-10-13 2018-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61067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电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46583A (zh) * 2017-10-27 2018-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阴影补偿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8058934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307106A (zh) * 2017-12-29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575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象拍摄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35034A (zh) * 2019-06-24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波的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72060A (zh) * 2020-12-29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13605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79726A (zh) * 2020-08-13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1207B2 (ja) * 2012-09-18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調整装置、画像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027931B (zh) * 2016-04-14 2018-03-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视频录制方法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4628A (ja) * 2010-07-05 2012-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4301624A (zh) * 2014-10-30 2015-01-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934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610675A (zh) * 2017-09-11 2018-01-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电平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66731A (zh) * 2017-09-28 2018-01-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592471A (zh) * 2017-10-13 2018-01-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846583A (zh) * 2017-10-27 2018-03-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阴影补偿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307106A (zh) * 2017-12-29 2018-07-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557556A (zh) * 2018-06-01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对象拍摄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35034A (zh) * 2019-06-24 2020-12-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超声波的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136050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79726A (zh) * 2020-08-13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设备
CN112672060A (zh) * 2020-12-29 2021-04-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97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5522B (zh) 一种长焦拍摄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45117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the same
CN113747085B (zh) 拍摄视频的方法和装置
RU2628494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фильтра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13810588B (zh) 一种图像合成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449243B (zh) 一种白平衡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359105B (zh) 景深扩展图像生成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497B (zh) 成像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0798B (zh)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267608A1 (zh) 一种曝光强度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038141B (zh) 视频帧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51197B (zh) 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89894A (zh) 一种红外补光图像拍摄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CN115499577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542711B (zh)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和终端
CN114449171B (zh) 控制摄像头的方法、终端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4546219B (zh) 图片列表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334239B (zh) 前后摄像头拍照融合的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686103B1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모바일 단말, 저장 매체
CN114143456B (zh) 拍照方法及装置
CN116709017B (zh) 一种扫码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668773B (zh) 增强视频画质的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8803168A (zh) 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46416A (zh) 一种虚拟场景的检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2519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拍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angxi City Road No. 11

Applicant befor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