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3995A -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3995A
CN114663995A CN202210328381.0A CN202210328381A CN114663995A CN 114663995 A CN114663995 A CN 114663995A CN 202210328381 A CN202210328381 A CN 202210328381A CN 114663995 A CN114663995 A CN 114663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ty
target
personnel
duty personnel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83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3995B (zh
Inventor
崔洋洋
余俊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m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m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m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mi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283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3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3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3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3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3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0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 G07C1/10Registe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time of events or elapsed time, e.g. time-recorders for work people together with the recording, indicating or registering of other data, e.g. of signs of identity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若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采用本方法能够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

Description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执勤岗位主要用于报警、预防和放哨等作用。执勤人员在岗期间,可以阻止有无关人员或物体通过执勤地点进入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危险或内部的资料等受到损失。因此,保证执勤人员长期在岗非常重要。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监控对执勤人员的执勤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执勤人员能够长期在岗。但是,相关技术的监控方法无法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进行有效预警,导致企业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的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岗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若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包括:
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
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若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
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
若是,则执行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的步骤;
若不是,则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执勤人员换岗行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
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
若存在,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
若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若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根据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包括:
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
若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若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第三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非内部人员需进行出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离岗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的情况下,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在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若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该方法通过对执勤地点范围内进行监测,能够快速的确定执勤人员是否处于执勤状态,当执勤地点范围内没有执勤人员时,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提醒目标执勤人员超过离岗时长,能够实时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保证企业内部的资料不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离岗预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该应用环境中包括计算机设备,其中,计算机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离岗预警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其中,执勤地点范围是指企业入口处执勤人员所处的工作范围。执勤工作是多个执勤人员进行轮班执行的,轮班人员执勤表是按照企业要求结合执勤人员意愿进行安排的。例如,轮班人员执勤表安排可以是李师傅从早上8.00到下午4.00,王师傅从下午4.00到晚上12.00,孙师傅从晚上12.00到第二天早上8.00。上述摄像采集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工业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设备。
具体的,摄像采集设备可以实时或者按照预设的时长周期性的采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摄像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发送至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获取到采集到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后,判断目标执勤人员是否处于执勤地点范围内,若目标执勤人员处于执勤地点范围内,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在岗状态;若目标执勤人员未处于执勤地点范围内,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
S202,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确定目标执勤人员未处于执勤地点范围内时,目标执勤人员为离岗状态,当连续两张图像中,前一张图像中存在目标执勤人员,确定目标执勤人员处于在岗状态,但第二张图像中未存在目标执勤人员时,将第二张图像对应的时刻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刻,从离岗时刻开始计时,确定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S203,若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具体的,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当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计算机设备向目标人员的终端设备发送语音或者文字信息,提醒目标执勤人员离岗时间已经超过预设时长。例如,第一告警信息可以是“XX执勤人员,您的离岗时间为20分钟,已经超出预设15分钟时长,请您尽快返回执勤岗位”。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该方法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若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该方法通过对执勤地点范围内进行监测,能够快速的确定执勤人员是否处于执勤状态,当执勤地点范围内没有执勤人员时,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提醒目标执勤人员超过离岗时长,能够实时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保证企业内部的资料不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上述S20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
其中,通讯设备可以是对讲机或手机等终端设备。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目标执勤人员处于在岗状态的多张图像,判断多张图像中佩戴通讯设备的图像,若佩戴通讯设备的图像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若佩戴通讯设备的图像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
S302,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检测出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后,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短信或者语音的形式向目标执勤人员的通讯设备发送文字或者语音信息,用以提醒目标执勤人员离岗时间已超出预设时常。
S303,若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
具体的,定位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或智能小型电子设备等。由于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突发情况,目标执勤人员可能未佩戴通讯设备,此时需要对目标执勤人员处于在岗状态的多张图像进行分析,若多张图像中佩戴定位设备的图像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若佩戴定位设备的图像数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则确定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定位设备。
S304,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具体的,当计算机设备确定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后,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定位设备采集到的定位信号确定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由于语音设备存在一定的覆盖范围限制,当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未超过预设范围时,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设备提醒目标执勤人员离岗时间已经超过预设时长。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该方法通过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若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该方法通过通讯设备或定位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告警信息,通过两种方式可以及时的提醒目标执勤人员离岗时间已超过预设时长,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判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根据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执勤表中当前时刻对应的目标执勤人员,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或虹膜信息,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面积最大的人脸图像信息与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或者,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面积最大的虹膜信息与目标执勤人员的虹膜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可选的,执勤人员的衣物和帽子都是统一定制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执勤人员的衣物和帽子特征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确定执勤人员,并对所有执勤人员进行标记,将所有带标记的人脸图像与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信息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带标记的人脸图像对应的执勤人员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根据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上述S401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
具体的,执勤人员与电子标签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的执勤人员对应不同的电子标签。预设的执勤表中包括不同的执勤时间段、该时间段对应的执勤人员以及该执勤人员对应的电子标签,计算机设备通过自带的时间确定当前的时刻,将当前时刻与执勤表中的执勤时间段进行匹配,确定当前时刻对应的执勤时间段,根据执勤时间段可以确定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以及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例如,执勤表中安排可以是李师傅从早上8.00到下午4.00,李师傅的电子标签为A;王师傅从下午4.00到晚上12.00,王师傅的电子标签为B;孙师傅从晚上12.00到第二天早上8.00,孙师傅的电子标签为C;。当前时刻为中午12.00,即对应的执勤时间段为早上8.00到下午4.00,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为李师傅,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为A
S502,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具体的,执勤人员数据库中存储了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以及所有电子标签对应的人脸图像。计算机设备将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与执勤人员数据中的电子标签进行匹配,若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与执勤人员数据中任意一个电子标签匹配成功时,将执勤人员数据库中电子标签对应的人脸图像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S503,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获取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后,当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图像时,先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面积最大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无需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的其他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未匹配成功,按照人脸图像的面积大小顺序依次进行匹配,直到匹配成功,将与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匹配成功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确定为目标执勤人员。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该方法通过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该方法首先再执勤表中查找目标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再通过电子标签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该过程中,只需匹配一次,即可准确的判断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
S402,若是,则执行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的步骤。
具体的,若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计算机设备开始对执勤地点范围内的目标执勤人员进行监测,确定目标执勤人员处于在岗状态还是离岗状态,以及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状态下的离岗时间。
S403,若不是,则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执勤人员换岗行为。
具体的,若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不是目标执勤人员,计算机设备可以将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人脸图像匹配成功,确定执勤人员与其他执勤人员存在换岗行为,输出第二告警信息;若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人脸图像都未匹配成功,确定执勤人员与非执勤人员存在换岗行为。其中,第二告警信息可以是以文字形式进行告警,也可以是以语音形式进行告警。例如,第二告警信息可以是“执勤人员存在换岗行为,请确认是否已经申请换岗”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该方法根据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若是,则执行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的步骤;若不是,则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执勤人员换岗行为。该方法通过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可以快速的确定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进而可以根据结果快速的判断执勤人员是否存在换岗行为。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确定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
具体的,摄像设备通过实时或者周期性的采集企业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将采集到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输入预设的人脸分类器中,确定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信息,若该图像中存在人脸信息,确定出入口范围内存在需出入人员;若该图像中不存在人脸信息,确定出入口范围内不存在需出入人员。
S602,若存在,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将需出入人员的人脸信息与内部人员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确定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当匹配不成功时,确定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需出入人员的虹膜信息,将需出入人员的虹膜信息与内部人员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虹膜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确定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当匹配不成功时,确定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本实施例对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的方法不做限定。
S603,若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确定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时,计算机设备向控制器发送切换指令,安全闸在一般情况下都处于关闭状态,当控制器接收到切换指令后,控制安全闸切换至打开状态,方便内部人员通过出入口。
S604,若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根据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确定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时,通过音频采集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对应的音频信号,将该音频信号转为文本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对应的文本信息,通过对该文本信息的分析,确定该人员的出入原因是否满足出入规则,若满足,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若不满足,安全闸继续处于关闭状态。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根据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上述S6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
其中,语音设备可以是麦克风、拾音器等设备。
具体的,需出入人员可以通过语音设备采集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的语音信号,语音设备将采集到的语音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接收到该语音信号后,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相应的语义分析算法对语音信号中的语义信息进行分析,得到该语音信号对应的语义信息,将得到的语义信息确定为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该语义分析算法可以为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可选的,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将语音信号输入预设的神经网络模型中,通过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输出该语音信号对应的语义信息,将得到的语义信息确定为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本实施例对于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的方式不做限定。
S702,若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具体的,预设的出入规则可以是领导视察、技术参观和设备安装等。例如,2022年3月28日上午9.00-12.00有技术参观,当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中存在“参观”、“参观学习”或“技术参观”等关键词信息时,确定当前时刻是否在上午9.00-12.00的时间范围内,若时间和原因都满足时,计算机设备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可以理解的是,执勤人员也可以通过通讯设备远程与需出入人员进行沟通,当确定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时,执勤人员通过通讯设备向计算机设备发送信号,计算机设备接收到信号后,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器接收到控制信号后,控制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S703,若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第三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非内部人员需进行出入。
具体的,当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时,说明需出入人员不能进入企业内部,此时计算机设备无需向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同时,计算机设备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向执勤人员输出告警信息,告知执勤人员存在非内部人员需进行出入,需要执勤人员与需出入人员进行交流后,确定是否让需出入人员进入企业。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该方法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若存在,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若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若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若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若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该方法通过判断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可以有效的阻止非内部人员进入企业,避免了企业内部资料遭受到威胁;同时,通过预设的出入规则可以快速的判断非内部人员的出入是否合理,提高了判断过程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对离岗预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8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801,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
S802,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S803,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
S804,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S805,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S806,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
S807,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S808,若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
S809,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S810,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若存在,执行步骤S811;若不存在,执行步骤S813;
S811,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
S812,若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S813,若需出入人员为非内部人员,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
S814,若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S815,若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S801-S815中的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描述,且其效果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离岗预警方法中,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若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若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若存在,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若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若需出入人员为非内部人员,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若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若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该方法首先再执勤表中查找目标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再通过电子标签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在该过程中,只需匹配一次,即可准确的判断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同时,通过对执勤地点范围内进行监测,能够快速的确定执勤人员是否处于执勤状态,当执勤地点范围内没有执勤人员时,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提醒目标执勤人员超过离岗时长,能够实时对执勤人员的离岗行为进行有效预警,保证企业内部的资料不会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离岗预警方法的离岗预警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离岗预警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离岗预警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离岗预警装置,包括:第一监测模块11、获取模块12和第一输出模块,其中:
第一监测模块11,用于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获取模块12,用于在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的情况下,则从监测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第一输出模块13,用于在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监测单元、第一输出单元、第二监测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其中: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
第一输出单元,用于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通讯设备,则通过通讯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在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通讯设备的情况下,则监测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
若目标执勤人员佩戴定位设备,则根据定位设备获取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离岗预警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执行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其中: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目标执勤人员;
执行模块,用于在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的情况下,则执行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的步骤;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在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不是目标执勤人员的情况下,则输出第二告警信息;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执勤人员换岗行为。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判断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查找单元和匹配单元,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
查找单元,用于从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匹配单元,用于将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目标执勤人员。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离岗预警装置还包括:第二监测模块、第三监测模块、切换模块和执行模块,其中:
第二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
第三监测模块,用于在出入口范围内存在需出入人员的情况下,监测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
切换模块,用于在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的情况下,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执行模块,用于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的情况下,根据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执行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切换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
切换单元,用于在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的情况下,则将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出入原因不满足出入规则的情况下,则控制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第三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非内部人员需进行出入。
本实施例提供的离岗预警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离岗预警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所有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离岗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若监测到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则从监测到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若所述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向所述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通讯设备;
若所述目标执勤人员佩戴所述通讯设备,则通过所述通讯设备向所述目标执勤人员输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
若所述目标执勤人员未佩戴所述通讯设备,则监测所述目标执勤人员是否佩戴定位设备;
若所述目标执勤人员佩戴所述定位设备,则根据所述定位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当前位置,通过所述当前位置预设范围内的语音设备向所述目标执勤人员输出所述第一告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所述目标执勤人员;
若是,则执行所述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的步骤;
若不是,则输出第二告警信息;所述第二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执勤人员换岗行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是否为所述目标执勤人员,包括:
获取预设的执勤表中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的电子标签;
从所述执勤人员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当前时刻的执勤人员电子标签一致的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得到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
将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与所述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确定所述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中执勤人员为所述目标执勤人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出入口范围内的图像,监测所述出入口范围内是否存在需出入人员;
若存在,监测所述需出入人员是否为内部人员;
若所述需出入人员为内部人员,将所述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若所述需出入人员不是内部人员,根据所述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执行出入管理操作,包括:
通过所述出入口的语音设备获取所述需出入人员的出入原因;
若所述出入原因满足预设的出入规则,则将所述安全闸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
若所述出入原因不满足所述出入规则,则控制所述安全闸保持关闭状态,并输出第三告警信息;所述第三告警信息用于指示存在非内部人员需进行出入。
7.一种离岗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摄像设备采集的执勤地点范围内的图像,监测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
获取模块,用于在监测到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执勤状态为离岗状态的情况下,则从监测到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的时刻开始获取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的离岗时长;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离岗时长大于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执勤人员输出第一告警信息;所述第一告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执勤人员离岗已超时。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328381.0A 2022-03-31 2022-03-31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ctive CN114663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81.0A CN11466399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8381.0A CN11466399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3995A true CN114663995A (zh) 2022-06-24
CN114663995B CN114663995B (zh) 2024-05-10

Family

ID=82032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8381.0A Active CN11466399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39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2180A (zh) * 2023-12-15 2024-01-16 杭州三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相机联动目标监测的焊机和目标监测方法
CN117424988A (zh) * 2023-12-15 2024-01-19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一种用于智能化管理焊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1513A1 (es) * 2009-10-28 2011-05-05 Peixe Software, Slne Sistema remoto de control de presencia de trabajadores
CN203563147U (zh) * 2013-05-30 2014-04-23 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 消防值班监控平台
CN107358670A (zh) * 2017-07-14 2017-11-17 四川博易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帽的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124123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河南星云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监控岗位的监控系统
CN109657564A (zh) * 2018-11-28 2019-04-19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在岗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425078A (zh) * 2020-03-30 2020-07-17 安杰特(深圳)智能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逃脱方法、以及该防逃脱方法使用的装置和系统
CN112784684A (zh) * 2020-12-25 2021-05-11 广东美电贝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执勤分析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12950152A (zh) * 2021-02-18 2021-06-11 上海慧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在岗定位管理系统和方法
JP2021166035A (ja) * 2020-04-01 2021-10-14 菱木運送株式会社 労働状態管理装置、労働状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3936293A (zh) * 2021-09-08 2022-01-14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信息的人员离岗检测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CN113989738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浙江卢苏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值班人员在岗监测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1513A1 (es) * 2009-10-28 2011-05-05 Peixe Software, Slne Sistema remoto de control de presencia de trabajadores
CN203563147U (zh) * 2013-05-30 2014-04-23 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 消防值班监控平台
CN108124123A (zh) * 2016-11-30 2018-06-05 河南星云慧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监控岗位的监控系统
CN107358670A (zh) * 2017-07-14 2017-11-17 四川博易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帽的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657564A (zh) * 2018-11-28 2019-04-19 深圳市中电数通智慧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在岗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425078A (zh) * 2020-03-30 2020-07-17 安杰特(深圳)智能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逃脱方法、以及该防逃脱方法使用的装置和系统
JP2021166035A (ja) * 2020-04-01 2021-10-14 菱木運送株式会社 労働状態管理装置、労働状態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2784684A (zh) * 2020-12-25 2021-05-11 广东美电贝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执勤分析评价方法及其系统
CN112950152A (zh) * 2021-02-18 2021-06-11 上海慧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员在岗定位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936293A (zh) * 2021-09-08 2022-01-14 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信息的人员离岗检测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CN113989738A (zh) * 2021-10-25 2022-01-28 浙江卢苏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值班人员在岗监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2180A (zh) * 2023-12-15 2024-01-16 杭州三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相机联动目标监测的焊机和目标监测方法
CN117424988A (zh) * 2023-12-15 2024-01-19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一种用于智能化管理焊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117412180B (zh) * 2023-12-15 2024-03-15 杭州三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相机联动目标监测的焊机和目标监测方法
CN117424988B (zh) * 2023-12-15 2024-03-15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一种用于智能化管理焊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3995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7149B2 (en) Emergency alert system
CN114663995A (zh) 离岗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rmstrong et al. Examining GPS monitoring alerts triggered by sex offenders: The divergence of legislative goal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community corrections
Sehgal et al. Smart human security framework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and fog computing
EP365591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fencing with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US10854058B2 (en) Emergency alert system
Sathyasri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omen safety system based on Iot technology
JP2020537262A (ja) 自動監視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50068171A1 (en) Wearable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US20120147192A1 (en) Video camera system
US8804915B2 (en) Remote virtual supervision system
KR20210006434A (ko) 비교 안전 이벤트 평가를 위한 개인 보호 장비 및 안전 관리 시스템
CN113011833A (zh)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507909B2 (en) Offender electronic monitoring program compliance assessment and program revision
Miyano et al. Multi-UAV allocation framework for predictive crime deterrence and data acquisition
Palaniappan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coupled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for the enhance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ewani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Smart and Empowering Approach to Women's Safety
Dooha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I based Safety and 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 for Smart City
Abdulla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campus security alerting system
Verm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IoT and Applications in Smart City in Achieving the Smart Environment
CN114374819A (zh) 变电站人员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Ropero et al. An advanced teleassistance system to improve life quality in the elderly
Barsha et al. Empowering Women’s Safety Through IoT-Based Wearable Devices: A Framework for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Arunkumar et al. Surveillance of Forest Areas and Detection of Unusual Exposures using Deep Learning
Aissani et al. Dynamic control for safety system multi-agent system with case-based reaso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