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0789B -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0789B
CN114660789B CN202210202301.7A CN202210202301A CN114660789B CN 114660789 B CN114660789 B CN 114660789B CN 202210202301 A CN202210202301 A CN 202210202301A CN 114660789 B CN114660789 B CN 114660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lens
group
focal power
z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2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0789A (zh
Inventor
袁浩生
蔡平平
孙立军
黎积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23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0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0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0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0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0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 G02B15/144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4109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our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反射组件组成;所述第一变倍群、聚焦透镜群与第二变倍群沿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移动;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TTL<75mm;L<55mm;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体积,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现有的无人机内的需要安装镜头时,安装的镜头通常体积较小,但是当镜头的体积较小时,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也随之减小,现有技术为了增大光学变焦倍率往往需要扩大群组的移动范围,使得镜头的长度随之增大,同时,较大的移动范围会导致镜头必须安装大尺寸的马达来提供足够的群组驱动力,镜头继而难以安装在无人机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体积,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反射组件组成;
所述第一变倍群、聚焦透镜群与第二变倍群沿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移动;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75mm;
L<55mm;
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反射组件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同时通过光学总长以及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上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体积,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组成,其中,第二固定透镜和第三固定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七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和第六变倍透镜胶合,第七变倍透镜和第八变倍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和第六变倍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优选地,所述光阑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变倍群上。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光阑位置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内光圈数变化的可能,减小了光阑对移动的第二变倍群及聚焦透镜群的干涉,继而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体积,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固定透镜群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和/或所述聚焦透镜群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和/或所述第二变倍群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减少了折返式变焦镜头中球面透镜的使用数量,简化了变焦镜头的结构,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2/TTL>0.08;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变倍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7<SG4/SG2<0.9;
其中,S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变倍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8<SG3/SG2<1.2;
其中,SG3为聚焦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聚焦透镜群的移动距离,实现了对折返式变焦镜头的调焦,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像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Φmin/Φmax>0.6;
其中,Φmin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小的透镜的外径,Φmax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的外径。
本技术方案中,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异较小,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球差与慧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ΣDG4/LG4>0.8;
其中,ΣD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所有透镜的厚度之和,L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光学总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减小了第二变倍群内间隙的大小,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也能够增加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2<fG3/fG2<1.4;
-1.45<fG3/fw<-1.15;
其中,fG3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焦距,f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的焦距,fw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聚焦透镜群焦距的限定,减小了聚焦透镜群焦距内透镜厚度过大的可能,也减小了聚焦透镜群焦距的移动距离,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70<fb56/fG4<-35;
其中,fb56为所述第五透镜变倍及第六变倍透镜的组合焦距,f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的限定,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球差与色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折返式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反射组件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同时通过光学总长以及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上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体积,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1、通过光阑位置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内光圈数变化的可能,减小了光阑对移动的第二变倍群及聚焦透镜群的干涉,继而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体积,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2、通过第一变倍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3、通过第二变倍群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附图标号说明:G1、固定透镜群;G2、第一变倍群;G3、聚焦透镜群;G4、第二变倍群;G6、辅助组件;G5、反射组件;a1、第一固定透镜;a2、第二固定透镜;a3、第三固定透镜;b1、第一变倍透镜;b2、第二变倍透镜;b3、第三变倍透镜;b4、第四变倍透镜;b5、第五变倍透镜;b6、第六变倍透镜;b7、第七变倍透镜;b8、第八变倍透镜;b9、第九变倍透镜;c1、聚焦透镜;STO、光阑;CG、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G2,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3,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G4,反射组件G5组成。
所述第一变倍群G2、聚焦透镜群G3与第二变倍群G4沿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移动;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75mm;
L<55mm;
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反射组件G5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同时通过光学总长以及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上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体积,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所述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组成,其中,第二固定透镜a2和第三固定透镜a3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G3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光阑STO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变倍群G4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光阑STO位置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内光圈数变化的可能,减小了光阑STO对移动的第二变倍群G4及聚焦透镜群G3的干涉,继而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体积,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固定透镜群G1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所述聚焦透镜群G3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所述第二变倍群G4中至少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实施例中,通过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减少了折返式变焦镜头中球面透镜的使用数量,简化了变焦镜头的结构,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2/TTL>0.08;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变倍群G2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7<SG4/SG2<0.9;
其中,S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变倍群G4的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实现折返式变焦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增大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变焦能力,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适用范围。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8<SG3/SG2<1.2;
其中,SG3为聚焦透镜群G3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聚焦透镜群G3的移动距离,实现了对折返式变焦镜头的调焦,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像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Φmin/Φmax>0.6;
其中,Φmin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小的透镜的外径,Φmax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异较小,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球差与慧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ΣDG4/LG4>0.8;
其中,ΣD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所有透镜的厚度之和,L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光学总长。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减小了第二变倍群G4内间隙的大小,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也能够增加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2<fG3/fG2<1.4;
-1.45<fG3/fw<-1.15;
其中,fG3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3的焦距,f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焦距,fw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聚焦透镜群G3焦距的限定,减小了聚焦透镜群G3焦距内透镜厚度过大的可能,也减小了聚焦透镜群G3焦距的移动距离,实现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70<fb56/fG4<-35;
其中,fb56为所述第五透镜变倍b5及第六变倍透镜b6的组合焦距,f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五透镜变倍及第六变倍透镜的组合焦距的限定,减小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球差与色差,增加了折返式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G2,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3,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G4,反射组件G5,辅助组件G6组成。
所述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组成,其中,第一固定透镜a1和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G3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c1。
所述第二变倍群G4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b5,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b6,负光焦度的第七变倍透镜b7,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b8,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b9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b5和第六变倍透镜b6胶合,第七变倍透镜b7和第八变倍透镜b8胶合。
反射组件G5的下端靠近第二变倍群G4,且反射组件G5与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
将本实施例的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表1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2,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2中,WIDE栏表示折返式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折返式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3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5表示10-5。
【表1】
面编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mm 中心厚度/mm 折射率 阿贝数
OBJ
S1 球面 57.53 0.70 1.98 24.37
S2 球面 33.91 2.35 1.50 81.61
S3 球面 -40.80 0.10
S4 非球面 12.69 2.06 1.46 86.93
S5 非球面 26.81 D1
S6 球面 51.95 0.60 1.67 58.22
S7 球面 9.34 2.76
S8 球面 -13.68 0.60 1.44 94.62
S9 球面 51.56 0.10
S10 球面 22.30 1.32 2.00 28.57
S11 球面 -298.64 D2
S12 非球面 -20.25 0.60 1.52 73.38
S13 非球面 40.25 D3
STO 球面 INF 0.10
S15 非球面 14.03 2.74 1.48 81.94
S16 非球面 -24.70 0.30
S17 球面 -29.81 0.60 1.50 48.44
S18 球面 49.39 1.77 1.44 95.10
S19 球面 -26.83 0.10
S20 球面 374.25 0.60 1.60 56.05
S21 球面 18.67 2.64 1.50 81.61
S22 球面 -18.42 0.10
S23 非球面 38.16 0.60 1.65 34.72
S24 非球面 18.39 D4
S25 球面 INF 25.45
S26 球面 INF 0.30 1.52 64.21
S27 球面 INF 3.19
IMG
【表2】
WIDE TELE
D1 0.91 7.54
D2 1.26 1.93
D3 13.97 0.83
D4 2.28 8.12
【表3】
本实施例中,TTL=68.1mm,L=52.6mm,FNO=2.91~3.71,fw=22mm,ft=60mm;
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fno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圈数,fw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
SG2=6.63mm,SG2/TTL=0.097;
SG4=5.84mm,SG4/SG2=0.88;
SG3=6.63mm+0.67mm=7.3mm,SG3/SG2=1.1;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移动距离,S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移动距离,SG3为聚焦透镜群G3的移动距离。
Φmin=Φb2=11.64mm,Φmax=Φa1=17.97mm;
Φmin/Φmax=0.648;
其中,Φmin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小的透镜的外径,即为第二变倍透镜b2的外径,Φmax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的外径,即为第一固定透镜a1的外径。
ΣDG4=8.95mm,LG4=9.45mm;
ΣDG4/LG4=0.947;
其中,ΣD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所有透镜的厚度之和,L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光学总长。
fG3=-25.71mm,fG2=-21.31mm,fG3/fG2=1.21mm,fG3/fw=-1.17mm;
其中,fG3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3的焦距,f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焦距。
fb56=-661.1mm,fG4=18.41mm,fb56/fG4=-35.9mm;
其中,fb56为所述第五透镜变倍b5及第六变倍透镜b6的组合焦距,f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焦距。
Rb42=9.34mm,Rb51=-13.68mm;
|(Rb42/Rb51)|=0.68;
其中,Rb42为所述第四变倍透镜b4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51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b5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3
如图6至图10所示,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G2,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3,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G4,反射组件G5,辅助组件G6组成。
所述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组成,其中,第一固定透镜a1和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组成。
所述聚焦透镜群G3为一枚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c1。
所述第二变倍群G4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b5,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b6,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b8,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b9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b5和第六变倍透镜b6胶合。
反射组件G5的下端靠近第二变倍群G4,且反射组件G5与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之间的夹角为45°。
辅助组件G6为一枚保护玻璃。
将本实施例的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表4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5,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5中,WIDE栏表示折返式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折返式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6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4】
【表5】
WIDE TELE
D1 0.3 8.8
D2 2.12 1.26
D3 14.9 0.46
D4 3.55 10.35
【表6】
/>
本实施例中,TTL=70.06mm,L=53.06mm,FNO=3~3.62,fw=22mm,ft=60mm;
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fno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圈数,fw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
SG2=8.5mm,SG2/TTL=0.121;
SG4=6.8mm,SG4/SG2=0.8;
SG3=8.5mm-0.86mm=7.64mm,SG3/SG2=0.9;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移动距离,S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移动距离,SG3为聚焦透镜群G3的移动距离。
Φmin=Φb2=11.83mm,Φmax=Φa1=18.61mm;
Φmin/Φmax=0.635;
其中,Φmin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小的透镜的外径,即为第二变倍透镜b2的外径,Φmax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的外径,即为第一固定透镜a1的外径。
ΣDG4=7.54mm,LG4=9.3mm;
ΣDG4/LG4=0.81;
其中,ΣD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所有透镜的厚度之和,L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光学总长。
fG3=-31.15mm,fG2=-23.39mm,fG3/fG2=1.33mm,fG3/fw=-1.42mm;
其中,fG3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3的焦距,f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G2的焦距。
fb56=-1292mm,fG4=19.66mm,fb56/fG4=-65.70mm;
其中,fb56为所述第五透镜变倍b5及第六变倍透镜b6的组合焦距,f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G4的焦距。
Rb42=10.79mm,Rb51=-20.49mm;
|Rb42/Rb51|=0.527;
其中,Rb42为所述第四变倍透镜b4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51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b5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实施例4
一种无人机,如图1至图10所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折返式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折返式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群,反射组件组成;
所述第一变倍群、聚焦透镜群与第二变倍群沿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主光轴的方向移动;
所述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组成,其中,第二固定透镜和第三固定透镜胶合;
所述第一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组成;
所述第二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七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和第六变倍透镜胶合,第七变倍透镜和第八变倍透镜胶合;
或所述第二变倍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由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九变倍透镜组成;其中,第五变倍透镜和第六变倍透镜胶合;
所述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光阑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变倍群上;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75mm;
L<55mm;
Φmin/Φmax>0.6;
其中,TT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L为折返式变焦镜头在主光轴方向上的长度,Φmin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小的透镜的外径,Φmax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中外径最大的透镜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2/TTL>0.08;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7<SG4/SG2<0.9;
其中,S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8<SG3/SG2<1.2;
其中,SG3为聚焦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ΣDG4/LG4>0.8;
其中,ΣD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所有透镜的厚度之和,L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光学总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2<fG3/fG2<1.4;
-1.45<fG3/fw<-1.15;
其中,fG3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焦距,fG2为所述第一变倍群的焦距,fw为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的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70<fb56/fG4<-35;
其中,fb56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及第六变倍透镜的组合焦距,fG4为所述第二变倍群的焦距。
8.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折返式变焦镜头;
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折返式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CN202210202301.7A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Active CN114660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2301.7A CN114660789B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2301.7A CN114660789B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0789A CN114660789A (zh) 2022-06-24
CN114660789B true CN114660789B (zh) 2024-03-29

Family

ID=8202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2301.7A Active CN114660789B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078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3473A (en) * 2006-09-15 2008-03-16 Asia Optical Co Inc Periscope-type zooming lens
CN111505814A (zh) * 2020-06-30 2020-08-07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解像力摄像装置和高清变焦镜头
CN112965226A (zh) * 2021-03-24 2021-06-15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13589504A (zh) * 2021-08-04 2021-11-02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3740993A (zh) * 2020-05-13 2021-12-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及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3473A (en) * 2006-09-15 2008-03-16 Asia Optical Co Inc Periscope-type zooming lens
CN113740993A (zh) * 2020-05-13 2021-12-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光学变焦镜头及模组
CN111505814A (zh) * 2020-06-30 2020-08-07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解像力摄像装置和高清变焦镜头
CN112965226A (zh) * 2021-03-24 2021-06-15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13589504A (zh) * 2021-08-04 2021-11-02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0789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952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500957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US7227700B2 (en) Wide zoom lens system
US5563739A (en) Standard zoom lens
JP490577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US7215484B2 (en) Zoom lens
US20060215277A1 (en) Zoom lens including four lens groups
JP2004021223A6 (ja) 超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2004021223A (ja) 超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2007256564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2016173556A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5249373A (ja) 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4821237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13589505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3296251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EP2749926A2 (en) Zoom lens of the retrofocus type having four lens groups
CN116520541A (zh) 变焦镜头
CN114660789B (zh) 一种折返式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JPH08201693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675864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US8670184B2 (en) Zoom le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67030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14660788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无人机
CN107643585B (zh) 广角透镜
CN115128785B (zh) 变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