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4966B -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4966B
CN114654966B CN202210484317.1A CN202210484317A CN114654966B CN 114654966 B CN114654966 B CN 114654966B CN 202210484317 A CN202210484317 A CN 202210484317A CN 114654966 B CN114654966 B CN 114654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ooling plate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43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4966A (zh
Inventor
张超
余才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43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2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HVAC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2001/00221Devices in the floor or side wall area of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由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连接管、电磁阀构成的乘员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电磁阀,使得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实现对乘员舱或电池模组的单独加热/制冷,或乘员舱或电池模组同步加热/制冷,提高温控效率,提升乘员舱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上对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是通过串联在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中的加热制冷装置,具体是在热管理系统中使用半导体制冷片的两级片温差的特性,实现对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但是,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件功率很小,制冷时,半导体制冷片热温度表温度不得超过60°,否则容易损坏,导致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效率低,不满足电池箱和乘员舱的制热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对电池箱和乘员舱温控效率低,不满足制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所述乘员舱温控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
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第一液冷板之间安装有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内均设有内部流道;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连接管内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流通,控制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池下壳体和多功能上壳体,所述第二液冷板安装在所述电池下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液冷板安装于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上,所述多功能上壳体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电池下壳体之间均填充导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侧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或
所述第二液冷板具有测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方法,应用于前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所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条件下,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
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则生成所述电池模组温控的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请求包括所述乘员舱温控对应的第一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
进一步地,所述请求还包括所述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第二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上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电池模组温控。
进一步地,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温度;
若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二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小于第二高温阈值,则停止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是否存在;
若是,则执行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的步骤;
若否,则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设备,所述乘员舱温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乘员舱温控程序,所述乘员舱温控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乘员舱温控程序,所述乘员舱温控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在乘员舱温控装置上布置第一液冷板,第一液冷板与乘员舱地热板贴合;第二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和第一液冷板之间安装有电池包,形成电池模组,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第一液冷板之间安装有连接管,第二液冷板、第一液冷板内均设有内部流道;在乘员舱温控装置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连接管内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内的流通,为乘员舱和电池模组控温、或为电池包控温、或为乘员舱和电池包同时控温,提高温控效率,满足温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液冷板工作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方法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液冷板与第二液冷板同时工作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上对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是通过串联在热管理系统的管路中的加热制冷装置,具体是在热管理系统中使用半导体制冷片的两级片温差的特性,实现对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但是,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单个制冷件功率很小,制冷时,半导体制冷片热温度表温度不得超过60°,否则容易损坏,导致电池箱和乘员舱的温控效率低,不满足电池箱和乘员舱的制热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解决现有对电池箱和乘员舱控温效率低,不满足控温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只能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上游”、“下游”是以水流动的方向为参考。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参照图1-图2,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乘员舱温控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1中(a)为包含电池模组的电池包整体的整体示意图,图1中(b)为不包含电池模组的电池包整体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乘员舱温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乘员舱温控装置100包括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连接管130。
所述乘员舱温控装置还包括多功能上壳体141和电池下壳体142,第一液冷板110安装于多功能上壳体141上,多功能上壳体141的上侧是新能源汽车的乘员舱地热板,第一液冷板110内设有内部流道,该内部流道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流液流通。
第二液冷板120位于第一液冷板110的下侧,第二液冷板120和第一液冷板110之间安装有电池模组150,通过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和电池模组150形成电池包整体,电池包整体位于乘员舱下侧,第二液冷板120内设有内部流道,通过第一液冷板110和第二液冷板120内均设有的内部流道,具有一定温度的流液在内部流道流通时,形成流通回路,控制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温度。
连接管130安装在第一液冷板110和第二液冷板120之间,连接管130具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液冷板110和第二液冷板120的两侧,实现上下两个流通回路。在连接管130中设有电磁阀160,电磁阀控制流液在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的内部流道流通,控制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温度。优选地,电磁阀160为T形三通阀。
进一步地,第二液冷板120安装在电池下壳体142底部,第一液冷板110与多功能上壳体141之间、第二液冷板120与电池下壳体142之间均填充有导热介质170,进行热量的传导。优选地,导热介质为导热胶。
进一步地,第二液冷板120具有侧流道,两个侧流道分别位于第二液冷板120的两侧,第二液冷板120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一个侧流道与进液口相同,另一个侧流道与出液口相通。流液从进液口进入第二液冷板120内部流道,或进入第一液冷板110内部流道,后从出液口流出,形成上流道回路或下流道回路,实现上第二液冷板的温控。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口和出液口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液冷板上,此时,通过流液进入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再经过连接管进入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后从上液板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上流道回路或下流道回路,实现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温度控制。也即,根据实际上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安装方位,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设置于第一液冷板,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液冷板内,其具体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流液是由水和乙二醇组成,通过外部装置使流液达到一定的温度,在响应加热需求时,流液温度较高,提升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温度;在响应制冷需求时,流液温度较低,降低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的温度,以满足电池模组或乘员舱的温控需求。其中,对流液温控的热源包括发动机余热、电机堵转产生的余热、PTC制热、热泵。
加热或制冷时,若电池模组150和乘员舱同时有加热/制冷需求,则电磁阀160开启,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和连接管130相通,具有一定温度的流液从第二液冷板120的进液口进入,部分流液进入第二液冷板120的内部流道内,形成下流道回路,通过第二液冷板120的温控,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150进行温度控制;部分流液进入连接管130内,通过连接管130进入第一液冷板110的内部流道内,形成上流道回路,通过第一液冷板110的温控,以使第一液冷板110上侧的乘员舱地热板温控,从而实现对乘员舱进行温度控制,由此,整体上实现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同步温度控制。
若仅乘员舱具有加热/制冷需求,则电磁阀160关闭连接管130与第二液冷板120的连通,以使流液仅进入第一液冷板110内部流道内,通过另一侧的连接管从第二液冷板120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上流道回路,通过第一液冷板110的温控,以使第一液冷板110上侧的乘员舱地热板温控,从而实现仅对乘员舱进行温度控制。
若仅电池模组150具有加热/制冷需求,则电磁阀160关闭连接管130与第一液冷板110的连通,以使流液仅进入第二液冷板120内部流道内,从第二液冷板120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下流道回路,通过第二液冷板120的温控,从而实现仅对电池模组150进行温度控制。
若满足电池模组150的加热/制冷需求后,乘员舱仍存在温控需求,则电磁阀160关闭连接管130与第二液冷板120的连通,以使流液仅进入第一液冷板110内部流道内,通过另一侧的连接管从第二液冷板120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上流道回路,通过第一液冷板110的温控,以使第一液冷板110上侧的乘员舱地热板温控,从而实现仅对乘员舱进行温度控制。
若满足电池模组150的加热/制冷需求后,乘员舱不存在温控需求时,或者若满足电池模组150与乘员舱的共同温控需求后,整车下电或关闭温控需求,温控结束。解决了现有对电池箱和乘员舱温控效率低,不满足温控需求的问题。
具体地,当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或电池模组处于充电等待状态时,实时获取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当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生成电池模组温控的请求,当需要对乘员舱温控时,车内人员会进行启动操作,从而生成乘员舱加热或和制冷的请求。获取到乘员舱加热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时,根据该请求控制电磁阀160确定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和连接管130之间的连通状态。
当第一液冷板110与连接管130不连通、第二液冷板120与连接管130连通时,流液仅流入第二液冷板120的内部流道,形成下流道回路,实现对第二液冷板120的温控,进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温度控制;
当第一液冷板110与连接管130连通、第二液冷板120与连接管130不连通时,流液仅从第二液冷板120的侧流道、连接管130进入第一液冷板110的内部流道,从第二液冷板120另一侧流道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下流道回路,实现对第一液冷板110的温控,通过导热介质使得多功能上壳体温控,以使乘员舱的地热板温控,实现乘员舱的温度控制;
当第一液冷板110、第二液冷板120以及连接管130均相通时,流液流入第一液冷板110的内部流道、流入第二液冷板120的内部流道,同步形成上流道回路和下流道回路,对乘员舱和电池模组同时进行温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由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连接管、电磁阀构成的乘员舱温控装置,当存在电池模组和/或乘员舱有温控需求时,通过控制电磁阀,使得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及时响应和满足温控需求,提高对电池模组和乘员舱温控效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方法,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员舱温控方法,图3为本发明乘员舱温控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乘员舱温控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申请乘员舱温控方法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乘员舱温控系统。需要说明的是,乘员舱温控方法应用于乘员舱温控装置,该乘员舱温控装置属于乘员舱温控系统,该乘员舱温控系统属于乘员舱温控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步骤S20,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应用场景是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温度适应性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低于某一温度时,电池的性能就会下降,高于某一温度时,则电池老化过快,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同时,汽车乘员舱的温度通常使用空调进行制热或制冷,由于空调在制热或制冷时,时间慢、效率率,不能满足人员需求,导致车辆驾驶和乘坐的体验需求差。因此,基于由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连接管、电磁阀构成的乘员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电磁阀,使得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实现对乘员舱或电池模组的单独加热/制冷,或乘员舱或电池模组同步加热/制冷,提高温控效率,提升乘员舱的舒适度。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模组温度过低或过高时,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车辆启动和响应变慢,能耗大,因此,需要对电池模组加热,产生加热请求或制冷请求。当新能源汽车内的人员在乘员舱内的体感温度不满足需求时,产生乘员舱温控的请求。因此,获取到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的加热请求或制冷请求,响应该请求,以实现对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的温度控制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在预设条件下,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
步骤A2,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则生成所述电池模组温控的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条件是指确定对电池模组进行温控的条件,可以理解,预设条件可以是电池模组在低温充电等待或低温行驶时,获取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通过比对第一温度和预设的第一低温阈值和第一高温阈值的大小,生成电池模组的温控请求。
具体地,当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时,表示电池模组的温度较低,属于温控的条件,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以使得电池模组达到合适温度;当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表示电池模组的温度较高,属于温控的条件,需要对电池模组进行制冷,以使得电池模组达到合适温度。其中,根据历史数据的测试经验,第一低温阈值可以是-20℃,第一高温阈值可以是45℃,也即,当第一温度小于-20℃时,发出电池模组加热请求,当第一温度大于45℃时,发出电池模组制冷请求。
步骤S20,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响应电池模组和/或乘员舱加热/制冷对应的请求,控制连接管的连通状态,以使流液在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的内流流道中流通,对乘员舱、电池模组进行温控处理。可以理解,连接管内设置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内流液的流通状态,因此,该流通状态包括三种情况:
情况一:
所述请求包括乘员舱温控对应的第一请求,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
具体地,当所述请求为第一请求时,响应第一请求,通过电磁阀控制连接管处于下关闭状态,则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流液从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流经侧流道、连接管进入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再从另一侧的连接管、侧流道流通至第二液冷板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上流道回路,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进而实现乘员舱的温控。
其中,乘员舱的请求中包括加热请求和制冷请求,温控通过流液的温度确定,若具有高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乘员舱进行加热,若具有低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乘员舱进行制冷。
情况二,
所述请求包括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第二请求,响应所述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上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电池模组温控。
具体地,参照图4,当所述请求为第二请求时,响应第二请求,通过电磁阀控制连接管处于上关闭状态,则流液从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流经侧流道进入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再从另一侧的侧流道流通至第二液冷板的出液口流出,形成下流道回路,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进而实现电池模组的温控。
其中,电池模组的请求中包括加热请求和制冷请求,温控通过流液的温度确定,若具有高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若具有低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电池模组进行制冷。
情况三:
所述请求包括乘员舱温控对应的第一请求和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第二请求,响应所述第一请求和所述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同时在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流通,实现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同步温控。
具体地,参照图5,响应第一请求和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以及连接管连通,则流液部分在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内流通,形成上流道回路,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部分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形成下流道回路,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从而实现电池模组和乘员舱同时进行温控。
其中,第一请求或第二请求中包括加热请求和制冷请求,温控通过流液的温度确定,若具有高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若具有低温的流液在上流道回路中流通时,对电池模组进行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情况的加热过程中,流液的温度可以以PTC45℃或电池模组最高耐受温度设定,流液以流速设为12L/min进行流通。
作为一种示例,当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确定乘员舱是否有温控需求,若有,则会产生第一请求,响应该第一请求,使流液从连接管流通至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当整车下电或温控需求关闭时,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本发明安全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基于由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连接管、电磁阀构成的乘员舱温控装置,通过控制电磁阀,使得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同时工作或单独工作,实现对乘员舱或电池模组的单独加热/制冷,或乘员舱或电池模组同步加热/制冷,提高温控效率,提升乘员舱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乘员舱温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员舱温控方法还包括:
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温度;
步骤S40,若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二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小于第二高温阈值,则停止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确定所述第一请求是否存在;
步骤S41,若是,则执行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的步骤;
步骤S42,若否,则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低温充电等待或低温行驶,且乘员舱有持续温控需求时,对乘员舱和电池模组同时进行温控,获取电池模组的实时温度,得到第二温度,当第二温度大于第二低温阈值或第二温度小于第二高温阈值时,表示电池模组的温度达到标准值或设定值,则停止电池模组的第二请求的响应,此时确定第一请求是否存在,分为两种结果:
结果一:若第一请求依旧存在时,则表示乘员舱有持续温控的需求,此时执行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的步骤,对乘员舱进行温控,保持乘员舱的温度均衡,当整车下电或温控需求关闭时,温控结束,停止第一请求的响应。
结果二:若第一请求结束,则表示乘员舱的温控需求已达标,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充电时,开启预加热对第一液冷板和第二液冷板同时温控,当电池模组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启第一液冷板单板模式,流液从第二液冷板的侧流道流向第一液冷板,持续的保持乘员舱的温度均衡,取消空调吹面热风模式,提供乘员舱舒适的温度。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6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当然,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乘员舱温控程序。
在图6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乘员舱温控程序,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乘员舱温控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7,本发明乘员舱温控方法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基于上述图7所示的实施例,所述乘员舱温控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响应模块20,用于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乘员舱温控程序,所述乘员舱温控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乘员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温控装置包括:
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
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第一液冷板之间安装有电池模组,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内均设有内部流道;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安装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之间,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连接管内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流通,控制乘员舱和电池模组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池下壳体和多功能上壳体,所述第二液冷板安装在所述电池下壳体底部,所述第一液冷板安装于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上,所述多功能上壳体和乘员舱的地热板贴合,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多功能上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液冷板和所述电池下壳体之间均填充导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具有侧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或
所述第二液冷板具有测流道,所述侧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液冷板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侧。
4.一种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舱温控装置,所述乘员舱温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
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乘员舱和/或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请求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条件下,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一温度;
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第一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一温度大于第一高温阈值时,则生成所述电池模组温控的请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包括所述乘员舱温控对应的第一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还包括所述电池模组温控对应的第二请求,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包括:
响应所述第二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上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二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电池模组温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以使流液在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或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中流通,对所述乘员舱和/或所述电池模组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池模组的第二温度;
若所述第二温度大于第二低温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小于第二高温阈值,则停止响应所述第二请求,确定第一请求是否存在;
若是,则执行响应所述第一请求,控制所述连接管的流通状态处于下关闭状态时,则所述第二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关闭,以使流液从所述连接管流通至所述第一液冷板的内部流道,对第一液冷板进行温控,而实现乘员舱温控的步骤;
若否,则输出温控结束的信息。
9.一种乘员舱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温控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乘员舱温控程序,所述乘员舱温控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乘员舱温控程序,所述乘员舱温控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员舱温控方法的步骤。
CN202210484317.1A 2022-04-29 2022-04-29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5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4317.1A CN1146549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4317.1A CN1146549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4966A CN114654966A (zh) 2022-06-24
CN114654966B true CN114654966B (zh) 2024-04-16

Family

ID=8203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4317.1A Active CN1146549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496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602349U (zh) * 2018-08-08 2019-03-15 厦门金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客车集成电池冷却式空调系统
CN110217071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422026A (zh) * 2019-07-16 2019-11-08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卡车制热制冷系统
CN111452592A (zh) * 2020-04-21 2020-07-28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428311U (zh) * 2020-03-02 2020-09-04 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 液冷板和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112895886A (zh) * 2021-03-11 2021-06-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3059980A (zh) * 2021-03-31 2021-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3071286A (zh) * 2021-04-21 2021-07-06 吉林大学 基于热泵空调的燃料电池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75381B2 (en) * 2019-01-15 2020-12-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in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602349U (zh) * 2018-08-08 2019-03-15 厦门金龙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客车集成电池冷却式空调系统
CN110217071A (zh) * 2019-06-13 2019-09-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管理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422026A (zh) * 2019-07-16 2019-11-08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卡车制热制冷系统
CN211428311U (zh) * 2020-03-02 2020-09-04 格朗吉斯铝业(上海)有限公司 液冷板和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热管理系统
CN111452592A (zh) * 2020-04-21 2020-07-28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余热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95886A (zh) * 2021-03-11 2021-06-04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13059980A (zh) * 2021-03-31 2021-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3071286A (zh) * 2021-04-21 2021-07-06 吉林大学 基于热泵空调的燃料电池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4966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41093A1 (en) Charging system
CN103925734B (zh) 用于控制热存储热泵系统的方法
CN104085271B (zh) 用于车辆中的热存储的方法和系统
CN106457958B (zh) 电动车的温控系统
CN107702282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62561A (zh) 一种ups散热调节系统
CN104044479A (zh) 用于在充电时控制电动车辆的方法
CN111376672A (zh) 热管理系统、方法及车辆
CN10244495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029384A1 (en) Battery pack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and vehicle
KR101921806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온도제어 시스템
CN114654966B (zh) 乘员舱温控装置及其温控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994615A (zh) 用于控制热存储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方法
CN208889808U (zh) 一种bms热管理系统
CN113135081B (zh) 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1532104B (zh) 一种车辆热交换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3895315A (zh) 车辆加热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764795U (zh) 一种无人驾驶巴士空调控制系统
US938538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cabin heating in fuel cell vehicles
CN114109667A (zh) Egr冷却器水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6186733U (zh) 汽车控温系统
CN113895311A (zh) 车辆制冷控制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284459A1 (en) Hvac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smart air flow control
CN205302044U (zh) 一种仓储智能调温周转机器人
CN117885499A (zh) 车辆余热供热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