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3299A -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3299A
CN114653299A CN202210346904.4A CN202210346904A CN114653299A CN 114653299 A CN114653299 A CN 114653299A CN 202210346904 A CN202210346904 A CN 202210346904A CN 114653299 A CN114653299 A CN 114653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jection
pouring
amount
volu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6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3299B (zh
Inventor
宋总奇
张坤坤
陈广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anhua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69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3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3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3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3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32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5411 priority patent/WO2023186076A1/zh
Priority to EP23778440.0A priority patent/EP436074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1/00Control of flow ratio
    • G05D11/02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 G05D11/13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1/131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by measuring the values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 G05D11/133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by measuring the values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on
    • G05D11/134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by measuring the values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on by sensing the weight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7/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 G01G17/0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for weighing fluids, e.g. gases, pas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FMEASURING VOLUME, VOLUME FLOW, MASS FLOW OR LIQUID LEVEL; METERING BY VOLUME
    • G01F23/0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 G01F23/20Indicating or measuring liquid level or level of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indicating in terms of volume or indicating by means of an alarm by measurement of weight, e.g.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tored liquefied g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Weight Measurement For Supplying Or Discharging Of Specified Amounts Of Material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该液体注出方法包括:以第一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预设液体;对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确定液体实际注出量;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以第二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以第一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大于以第二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液体注出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调色机调配效率和调配精度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注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调色机或调漆设备通常设置有多套色浆泵,每个色浆泵分别与色浆桶、出浆嘴相连接,使得泵能从桶中吸入色浆后从出浆嘴注出一定量的色浆。一种色浆通常由多种成分组成,调色设备根据配方取用对应色浆泵的色浆定量注出,混合调色。
目前,色浆加注的计量方式主要有重量式计量和体积式计量两种,采用重量式计量方式,需要计重模块分阶段或不断地向控制系统反馈实际测量值,特别是在色浆加注量接近目标值时,需要降低加注速度,频繁实时读取称重值,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采用体积式计量方式,对色浆的密度稳定性高要求较高,而当色浆内有气泡、色浆有沉降、色浆周围温度有变化等都会导致不同时段的色浆密度不同,继而导致实际加注的色浆的含量并未达到要求,使调配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调色机调配效率和调配精度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包括:
以第一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预设液体;
对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确定液体实际注出量;
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
以第二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以第一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大于以第二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
进一步地,第一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一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第二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二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
根据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次数,以使第一注出装置最后一次注出后的剩余液体注出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
进一步地,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以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为第一注出装置每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
根据第一注出装置每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以使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一次最大注出量所产生的误差量小于或等于前述的最大误差量。
进一步地,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注出量为重量时,
获取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并使得AW≥A1W≥AW-S*δ,其中AW为目标注出重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体积量;
根据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算出的液体密度δ确定剩余液体注出量。
进一步地,液体密度δ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液体比重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
根据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计算出第一次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的最大注出体积量AV1
静态称量第一次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实际重量AW1
计算实际的液体密度δ=AW1/AV1
进一步地,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体积量为An+1,An+1=(AW-∑AWn-ΔA)/δ,其中AWn为第n次已注出体积液体的静态称重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δ;
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第n+1次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第n+1次静态称重量AW(n+1);计算剩余液体注出体积量ΔVn=(AW-∑AW(n+1))/δ。
进一步地,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当已知液体密度δ,目标注出量为体积时,
第一注出装置注出设定体积总量为A1的液体,其中Av≥A1≥AV-S,AV为目标注出体积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体积量;
通过静态称重获取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
根据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和液体密度δ计算出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根据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目标注出量AV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
进一步地,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体积量为An+1,An+1=A-∑AVn-ΔA,其中AVn为已注出体积液体的实际总体积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
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静态称重量∑AW(n+1);
计算已注出液体的实际体积量∑AV(n+1)=∑AW(n+1)/δ;
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ΔVn=AV-∑AV(n+1)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注出方法还包括:在最终完成液体注出后,对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验证注出液体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液体注出方法的液体注出装置,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
第二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
液体容器,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注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注出装置注出的液体;
称量装置,用于称量所述液体容器的液体静态重量;
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出装置为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和/或,所述第二注出装置为第二流量泵或第二流量泵/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注出装置为流量泵/阀的两种形态,所述流量泵/阀具有至少两个开关阀,所述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出口尺寸不同,所述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开关状态可以切换。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注出装置和第二注出装置,根据第一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预设液体,并且保证单次注出色浆量小于目标注出量,注出过程结束后,对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静态称量后,通过电脑软件分析计算实际的色浆注出量,再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得出剩余液体注出量。最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相较于传统的注出方法,能够避免注出速度、流量以及冲击惯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第一注出装置定体积量注出,提高注出预设液体的注出效率,而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保证注出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注出方法原理图;
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注出方法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注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包括: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对定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确定液体实际注出量;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第一注出精度注出误差大于第二注出精度注出误差。
此处的第一注出精度是指采用第一注出装置进行注出的注出精度,并不限定每次液体注出的精度均严格相等,只需要保证每次液体注出均采用第一注出装置进行注出,就可以认为该次液体注出精度为第一注出精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已知目标注出的液体总量,首先根据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并且要保证注出色浆量小于目标注出量,注出过程结束后,对定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静态称量后,通过电脑软件分析计算实际的色浆注出量,再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得出剩余液体注出量。最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相较于传统的注出方法,上述注出液体方法采用两种注出精度分两步的色浆注出方式,第一注出精度注出量大于第二注出精度注出量,这样,通过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能够提高注出效率。另外,在第一精度定量注出结束后,对注出的液体采用静态称量,能够避免注出速度、流量以及冲击惯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进而得到准确的剩余液体注出量,而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保证注出精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一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第二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二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根据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次数,以使第一注出装置最后一次注出后的剩余液体注出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可根据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次数,确保第一注出装置最后一次注出后的剩余液体注出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这样,能够在满足色浆注出精度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一次最大注出量的步骤包括:以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为第一注出装置每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根据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以使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一次最大注出量所产生的误差量小于或等于前述的最大误差量。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注出装置只需要完成一次注出预设色浆量,之后通过电子秤静态称量出实际色浆注出量,计算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再通过第二注出装置完成剩余液体注出量。这样,能够在满足色浆注出精度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当目标注出量为重量时,获取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并使得AW≥A1W≥AW-S*δ,其中AW为目标注出重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体积量;根据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V1、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和液体密度δ之间的关系确定剩余液体注出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计算出实际液体密度为δ=A1W/A1V,从而得到剩余液体注出重量为AW-A1V*A1W/A1V,第二注出装置所需的注出液体体积为(AW-A1W)/(A1W/A1V),此时,通过第二注出装置完成满足要求精度的色浆注出量,不需要不断地向控制系统反馈实际测量值,能够避免色浆密度、注出口尺寸、色浆粘度等因素的影响,提高装置适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液体密度δ通过如下步骤获得:获取液体比重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根据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计算出第一次以第一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的最大注出体积量AV1;计算第一次定量注出的液体实际重量AW1;计算实际的液体密度δ=AW1/AV1。以第二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量为An+1,An+1=(AW-∑AWn-ΔA)/δ,其中AWn为第n次已注出体积液体的静态称重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内容,这里ΔA取正值对应相应的注出量;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第n+1次静态称重量AW(n+1);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ΔVn=(AW-∑AW(n+1))/δ。
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根据液体比重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计算出第一次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的最大注出体积量AV1,使AV1*δmax小于目标色浆注出量,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出第一次定量注出的液体实际重量AW1,连接泵系统的PLC或电脑软件计算出实际的液体密度δ=AW1/AV1。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量An+1是根据前几次第一注出装置已注出体积液体的总静态称重量∑AWn与色浆密度δ计算得出的,即An+1=(AW-∑AWn)/δ。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确保可通过第二注出装置注出剩余液体。上述注出方法,第一注出装置注出色浆量不受注出速度、色浆密度、注出口尺寸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且能够保证实际注出色浆量与预注出色浆量保持一致。
下面对目标注出量为重量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实施例1中,已知条件为,目标注出量AW=100g色浆,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量S=5毫升。由于色浆的批次、含气量、温度的影响,色浆实际密度δ不确定,但色浆密度δ不超过1.6g/ml,第一注出装置注出色浆体积量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第二注出装置最后补打体积量ΔVa精度高,最终以色浆注出总重量衡量色浆注出量准确性。
取色浆密度δ最大的可能值δmax=1.6g/ml计算第一注出装置注出100g色浆量时,第一注出装置设定的最大注出色浆体积量AV1=AWmax=100/1.6=62.5ml;第一注出装置按照AV1=62.5ml体积量设定并注出色浆,假设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得重量AW1=96g,可得该色浆密度δ=1.536g/ml,经PLC或电脑程序计算出最后的补打体积量ΔVa=(AW-AW1)/δ=(100g-96g)/1.536g/ml=2.604ml,该补打量ΔVa小于S,符合补打量要求,补打最后的体积量ΔVa,得到要求精度的色浆量。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也可通过电子秤称出最终的色浆注出量A0=(96g+ΔVwa)是否达到要求的色浆量精度,ΔVwa为补打量实际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色浆总共分两次注出,通过第一注出装置注出一次,通过第二注出装置注出一次,就可以完成色浆的精确注出。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色浆密度δ不确定,只知道不超过某个值δmax,目标色浆注重量为Aw。第一注出装置注出色浆体积量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第二注出装置最后补打量ΔVa最大值为S,此时,以最终的色浆注出总质量衡量色浆注出量的准确性。首先根据δmax设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量,使第一注出装置第一次注出设定体积量AV1*δmax﹤AW,并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出重量为AW1,则通过PLC或电脑软件可算出实际的色浆比重δ=AW1/AV1,之后可按照色浆密度δ确定的情况完成后续的第一注出装置的多次色浆注出、对应的电子秤静态称重以及第二注出装置最后补打量ΔVa,以满足要求精度的色浆注出量。当然,也可通过电子秤测量该色浆注出总量,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量。
在实施例2中,已知条件为,目标注出量AW=1000g,色浆密度最大值δmax=1.6g/ml,第一注出装置保证精度的最大注出量S=5ml,第一注出装置在一次注出5ml~1000ml色浆量时产生的最大误差ΔA=0.8ml。
首先设定第一注出装置注出体积量AV1,AV1=(AW-ΔA*δ)/δmax=(1000g-0.8g)/1.6g/ml=624.5ml注出色浆,假设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得AV1的重量AW1=811.85g,由此可得色浆密度δ=AW1/AV1=811.85/624.5=1.3g/ml,剩余注出量Ay1=(AW-AW1)/δ=(1000g-811.85g)/1.3g/ml≈144.7ml。但此时剩余注出量大于第二注出装置保证精度的最大注出量S,因此,需要第一注出装置第二次注出剩余注出量Ay1的一定量AV2,AV2设置为AV2=Ay1-ΔA=144.7ml-0.8ml=143.9ml,假设AV2完成注出后的实际静态称重量AW2=186.26g,经PLC算出总色浆剩余注出量为Ay2=(AW-AW1-AW2)/δ=(1000ml-811.85ml-186.26ml)/1.3=1.4538ml。此时Ay2=1.4538ml﹤S=5ml,因此,可用第二注出装置完成补打量ΔV=Ay2/δ=1.89/1.3=1.4538ml的注出,最终完成目标注出量的高精度色浆注出。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当已知液体密度δ,目标注出量为体积时,注出体积总量为A1的液体,其中A1≥AV-S,AV为目标注出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量;通过静态称重获取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根据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和液体密度δ计算出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根据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目标注出量AV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量为An+1,An+1=A-∑AVn-ΔA,其中AVn为第n次注出体积液体的实际体积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最后一次注出液体的静态称重量AW(n+1);计算已注出液体的实际体积量∑AV(n+1)=∑AW(n+1)/δ;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ΔVn=AV-∑AV(n+1)
上述技术方案中,注出体积总量A1满足A1≥AV-S,确保可通过第二注出装置注出剩余液体,而对于剩余液体注出量的计算是根据第一注出装置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再通过液体密度δ能够计算出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
最后,根据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目标注出量AV可得到剩余液体注出量,上述注出方法不需要实时进行称重,能够较快速的完成色浆注出,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剩余液体注出量能够通过第二注出装置注出,进而保证高精度的色浆注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出装置可通过控制注出的体积量实现大量注出精度要求的色浆,而不一定就是第一注出装置的泵体容量大,同样,第二注出装置可控制泵出体积量实现少量的色浆注出,其注出量相对于大量注出小,精度高,而不一定就是第二注出装置的泵体容量小。有时,同一个泵,既可以实现大量注出也可以实现小量注出。还有一种情况,同是一个容量的泵,可通过其注出色浆的开关阀注出口尺寸大小不同,实现大量快速注出及小量高精度注出,通常大尺寸注出口用于大量的高效注出,小注出口用于小量精度高的注出。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出装置定体积量注出色浆可通过第一注出装置注出一次完成,条件是,当第一注出装置的而一次色浆的注出量A1的最大误差量ΔA≤S,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量A1=A-ΔA,电子秤静态称重量AW1≥A-S时,第一注出装置可只用一次注出完成设定色浆量的注出及静态称重,再通过第二注出装置完成补打ΔVa
下面对目标注出量为体积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
在实施例3中,已知条件为,目标注出量AV=100ml,色浆密度δ=1.2g/ml,第二注出装置保证精度要求的最大注出量S=5ml,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ΔA不超过2ml。
第一注出设备设定注出体积量Av1=AV-ΔA=(100ml-2ml)=98ml,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出实际色浆注出量A1W=118.2g,由此得到实际色浆注出体积量A1V=A1W/δ=118.2/1.2=98.5ml,再根据目标注出量计算得出最终的补打量ΔV1=AV-A1V=100ml-98.5ml=1.5ml。最后,以第二注出装置补打1.5ml色浆量,完成目标色浆量的注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一注出装置的最终色浆注出量A用一次注出完成时的误差量ΔAa﹥S,此时,第一注出装置需要分两次或多次完成每次的具体设定体积量注出及对应量的静态称重,但后一次的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量设定应保证实际注出量加上前一次第一注出装置的实际注出量不超过最终注出量A,即在设定第一注出装置最后一次的注出量时,要把本次的实际注出量可能产生的最大色浆注出误差量加进去,以免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量与之前注出量的总和超出目标量A。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设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量是根据前几次第一注出装置注出体积的静态称重量与色浆密度δ计算出来的,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量应保证其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最后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得第一注出装置的总注出色浆量,计算出第二注出装置的补打量,以满足要求精度的色浆注出量。
在实施例4中,已知条件为,目标注出量AV=1000ml,色浆密度δ=1.2g/ml,第二注出装置保证精度的最大注出量S=5ml,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700ml~1000ml色浆量时产生的最大误差ΔAa=8ml﹥S=5ml,此时,当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量满足色浆注出要求时,容易导致产生的最大误差超出第二注出装置保证精度的最大注出量。
而当第一注出装置一次注出100ml~600ml色浆量时,产生的最大误差ΔAb=3ml﹤S=5ml,因此,可使第一注出装置第一次先设定注出A1=600ml色浆,假设注出后通过电子秤静态称重得注出色浆重量A1W=722.4g,PLC再根据色浆密度δ计算得出实际注出体积量A1V=A1W/δ=722.4/1.2=602ml,则剩余液体注出量ΔV1=AV-A1V=1000ml-602ml=398ml。
此时,设定第二注出装置第二次注出体积量A2=AV-A1-ΔAb=1000ml-602ml-3ml=395ml,剩余注出量最大值可能为ΔV1=AV-A1-A2=1000ml-602ml-395ml=3ml,ΔV1=3ml﹤S=5ml。因此,可作为第二注出装置的补打量。假设通过电子秤静态称出第一注出装置实际色浆注出量A1W=1197.12g,由此得到实际色浆注出体积量A1V=A1W/δ=1197.12/1.2=997.6ml,再根据目标注出量计算得出最终的补打量ΔV1=AV-A1V=1000ml-997.6ml=2.4ml。最后,以第二注出装置补打2.4ml色浆量,完成目标色浆量的注出。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液体注出方法还包括:在最终完成液体注出后,对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验证注出液体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对注出液体的精度进行验证,保证调色机调制出的色漆满足精度要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液体注出方法的液体注出装置,包括:第一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第二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液体容器,用于承接第一注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注出装置注出的液体;称量装置,用于称量液体容器的液体静态重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
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注出色浆精度的同时提高调配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出装置为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和/或,第二注出装置为第二流量泵或第二流量泵/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注出装置为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第二注出装置为第二流量泵或第二流量泵/阀,且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具有注出流量大,效率高的特点,第二流量泵或第二流量泵/阀具有注出流量小,但相对于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精度较高的特点。通过两种泵体或者阀体的结合,能够保证注出色浆精度的同时提高调配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注出装置和第二注出装置为流量泵/阀的两种形态,流量泵/阀具有至少两个开关阀,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出口尺寸不同,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开关状态可以切换。
通过上述设置,使给液体注出装置能够用于不同结构的调色机及灌装机中,进而提高液体注出装置的适用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注出装置和第二注出装置,根据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并且保证注出色浆量小于目标注出量,注出过程结束后,对定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静态称量后,通过电脑软件分析计算实际的色浆注出量,再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得出剩余液体注出量。最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相较于传统的注出方法,能够避免注出速度、流量以及冲击惯量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第一注出装置定量提高注出预设液体的注出效率,而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保证注出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第一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预设液体;
对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进行静态称量,确定液体实际注出量;
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
以第二注出精度定体积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以第一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大于以第二注出精度注出液体的注出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一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第二注出精度的液体由第二注出装置按设定体积量注出,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预设液体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
根据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与目标注出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注出次数,以使第一注出装置最后一次注出后的剩余液体注出量小于或等于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以第二注出装置的单次最大注出量为第一注出装置每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
根据第一注出装置每次注出的最大误差量确定第一注出装置的每次最大注出量,以使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一次最大注出量所产生的误差量小于或等于前述的最大误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当目标注出量为重量时,
获取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并使得AW≥A1W≥AW-S*δ,其中AW为目标注出重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体积量;
根据液体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算出的液体密度δ确定剩余液体注出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液体密度δ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获取液体比重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
根据最大可能的密度δmax计算出第一次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的最大注出体积量AV1
静态称量第一次定体积量注出的液体实际重量AW1
计算实际的液体密度δ=AW1/AV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体积量为An+1,An+1=(AW-∑AWn-ΔA)/δ,其中AWn为第n次已注出体积液体的静态称重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δ;
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第n+1次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第n+1次静态称重量AW(n+1);计算剩余液体注出体积量ΔVn=(AW-∑AW(n+1))/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液体实际注出量和目标注出量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的步骤包括:
当已知液体密度δ,目标注出量为体积时,
第一注出装置注出设定体积总量为A1的液体,其中Av≥A1≥AV-S,AV为目标注出体积量,S为第二注出装置满足要求精度的一次最大注出体积量;
通过静态称重获取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
根据已注出液体总重量A1W和液体密度δ计算出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根据实际注出体积总量A1V和目标注出量AV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剩余液体注出量,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的最后一次注出的设定注出体积量为An+1,An+1=A-∑AVn-ΔA,其中AVn为已注出体积液体的实际总体积量,且An+1对应的最大可能误差量ΔA≤S;
在第一注出装置完成最后一次注出后,对已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获取静态称重量∑AW(n+1)
计算已注出液体的实际体积量∑AV(n+1)=∑AW(n+1)/δ;
计算剩余液体注出量ΔVn=AV-∑AV(n+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注出方法还包括:在最终完成液体注出后,对注出液体进行静态称量,验证注出液体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10.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注出方法的液体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一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
第二注出装置,能够以第二注出精度定量注出液体;
液体容器,用于承接所述第一注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注出装置注出的液体;
称量装置,用于称量所述液体容器的液体静态重量;
其中,第一注出精度低于第二注出精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出装置为第一流量泵或第一流量泵/阀;和/或,所述第二注出装置为第二流量泵或第二流量泵/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注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出装置和所述第二注出装置为流量泵/阀的两种形态,所述流量泵/阀具有至少两个开关阀,所述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出口尺寸不同,所述至少两个开关阀的开关状态可以切换。
CN202210346904.4A 2022-04-02 2022-04-02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Active CN114653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904.4A CN1146532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PCT/CN2023/085411 WO2023186076A1 (zh) 2022-04-02 2023-03-31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EP23778440.0A EP4360749A1 (en) 2022-04-02 2023-03-31 Liquid outpouring method and liquid outpour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904.4A CN1146532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3299A true CN114653299A (zh) 2022-06-24
CN114653299B CN114653299B (zh) 2023-03-14

Family

ID=8203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6904.4A Active CN114653299B (zh) 2022-04-02 2022-04-02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0749A1 (zh)
CN (1) CN114653299B (zh)
WO (1) WO20231860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6076A1 (zh) * 2022-04-02 2023-10-05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2416A1 (de) * 1994-09-24 1995-11-02 Volker Dipl Ing Teuchert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Prüfung und Einhaltung der Dosiergenauigkeit von Mehrkomponenten-Dosieranlagen
US20050276724A1 (en) * 2002-05-07 2005-12-15 Ben Bremauer Apparatus for mixing and/or testing small volumes of fluids
US20160089646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Liquid mixing system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CN105756919A (zh) * 2014-12-19 2016-07-13 沈如华 一种既大量注出又微量注出色浆泵
CN107875965A (zh) * 2017-09-18 2018-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物料投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77638A (zh) * 2019-04-30 2019-08-02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药液灌装控制系统、灌装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85984A (zh) * 2019-09-29 2019-12-20 无锡大拇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料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942361U (zh) * 2019-11-07 2020-07-07 山东华尔康兽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灌装机
CN111701525A (zh) * 2019-03-17 2020-09-25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注出组件
CN113019254A (zh) * 2021-03-03 2021-06-25 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体物料计量混料系统及其方法
CN215323404U (zh) * 2021-09-28 2021-12-28 新疆墨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肥料供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3299B (zh) * 2022-04-02 2023-03-14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12416A1 (de) * 1994-09-24 1995-11-02 Volker Dipl Ing Teuchert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Prüfung und Einhaltung der Dosiergenauigkeit von Mehrkomponenten-Dosieranlagen
US20050276724A1 (en) * 2002-05-07 2005-12-15 Ben Bremauer Apparatus for mixing and/or testing small volumes of fluids
US20160089646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Liquid mixing system for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CN105756919A (zh) * 2014-12-19 2016-07-13 沈如华 一种既大量注出又微量注出色浆泵
CN107875965A (zh) * 2017-09-18 2018-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物料投放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01525A (zh) * 2019-03-17 2020-09-25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注出组件
CN110077638A (zh) * 2019-04-30 2019-08-02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药液灌装控制系统、灌装系统及控制方法
WO2020220752A1 (zh) * 2019-04-30 2020-11-05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药液灌装控制系统、灌装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585984A (zh) * 2019-09-29 2019-12-20 无锡大拇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料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942361U (zh) * 2019-11-07 2020-07-07 山东华尔康兽药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灌装机
CN113019254A (zh) * 2021-03-03 2021-06-25 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体物料计量混料系统及其方法
CN215323404U (zh) * 2021-09-28 2021-12-28 新疆墨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肥料供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6076A1 (zh) * 2022-04-02 2023-10-05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6076A1 (zh) 2023-10-05
EP4360749A1 (en) 2024-05-01
CN114653299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6823B (zh) 将液体与至少另一种物质混合和将混合物脱气以及将混合物排放的方法
CN114653299B (zh) 液体注出方法和液体注出装置
US367078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inting paint
US6010032A (en) Continuous dispensing system for liquids
US802872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fill receiving containers
JP3192286B2 (ja) 流体計量方法
US5860737A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mixing and degassing liquid
JPH05262397A (ja) 設定された大量の液体の供給方法と装置
US7281840B2 (en) Chemical mixing apparatus
JPS5855820A (ja) 組合せ秤の長時間選択停止禁止装置
JP2003517666A (ja) 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の分配装置
US20050173016A1 (en) Method for filling a container with a liquid or pourable substance
CN104258779A (zh) 一种涂料调色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涂料在线调色系统
JPH10142035A (ja) 計量供給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596130B (zh) 一种测试雨量计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33389B (zh) 用于将墨精确配料到墨盒中的系统、方法以及存储器资源
US20080172141A1 (en) Chemical Mixing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EP0885659A1 (en) Continuous dispensing system for liquids
JP7050140B1 (ja) 調合装置および調合方法
KR101679757B1 (ko) 계량 장치 및 계량 방법
JPH0260800A (ja) 液状色剤の自動調色装置と調色方法
JP2004262464A (ja) 充填方法
CN113634185B (zh) 一种混合药剂配备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JP3093107B2 (ja) 計量配合方法
JP2004008844A (ja) 多液混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