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0349B -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50349B
CN114650349B CN202011533750.7A CN202011533750A CN114650349B CN 114650349 B CN114650349 B CN 114650349B CN 202011533750 A CN202011533750 A CN 202011533750A CN 114650349 B CN114650349 B CN 114650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ocessor
camera module
wavelength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33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50349A (zh
Inventor
郭显兵
徐旺源
余涛
郑茂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337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50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50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50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21Circuitry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e.g. moiré or hal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该摄像机模组包括壳体、电致变色玻璃、可调制发光件及处理器;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可调制发光件、处理器均位于壳体中,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可调制发光件、电致变色玻璃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其中,处理器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根据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提高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Description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摄像机模组采集图像信息,以使得摄像机模组可以起到监控的作用。当摄像机模组在夜晚应用时,由于环境光线不足,需要采用红外灯、白光灯进行野外补光,以弥补环境光线不足而使得摄像机模组采集图像模糊。但有时在部署摄像机模组时,摄像机模组可能会相互对射,或者路灯照射在摄像机模组上,使得摄像机模组出现炫光现象,导致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模糊,影响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质量。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摄像机模组可能会相互对射,或者路灯照射在摄像机模组上,使得摄像机模组出现炫光现象,导致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模糊,影响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模组,所述摄像机模组包括壳体、电致变色玻璃、可调制发光件及处理器;
所述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处理器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可选地,所述摄像机模组还包括光源检测传感器;
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上,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信号确定所述光源信息。
可选地,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照强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一种波长的光,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一颜色,以使所述第一种波长的光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关闭,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以使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均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
可选地,所述光源信息还包括波长;
所述处理器用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所述第一种波长相同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二种波长的光,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三颜色,以使所述第二种波长的光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
可选地,第一类波长为850纳米的波长,第二类波长为940纳米的波长,第三类波长为380纳米至780纳米的波长中任一波长;
所述第一种波长为所述第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类波长及所述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种波长为所述第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类波长及所述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
可选地,所述摄像机模组还包括图像传感器;
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并将所述光照强度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包括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
所述光源检测处理器与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状态控制器均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其中,所述光源检测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光源信息,并将所述光源信息发送至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模组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源信息;
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模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调制发光件、处理器均位于壳体中,可调制发光件、电致变色玻璃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因此,处理器可以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以及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由于处理器可以获取光源信息,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因此,在处理器获取光源信息之后,处理器可以同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使得可调制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该光线可以传递至壳体的外部空间,使得该光线可以对摄像机模组起到补光的作用。另外,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还可以使得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从而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壳体的开口处,且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使得处理器可以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以及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从而可以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提高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模组的示意图;
图2表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电致变色玻璃;30:可调制发光件;40:处理器;50:光源检测传感器;60: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模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摄像机模组包括壳体10、电致变色玻璃20、可调制发光件30及处理器40。
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处,可调制发光件30、处理器40均位于壳体10中,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20,可调制发光件30、电致变色玻璃20均与处理器40电连接。其中,处理器40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根据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调制发光件30、处理器40均位于壳体10中,可调制发光件30、电致变色玻璃20均与处理器40电连接,因此,处理器40可以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以及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由于处理器40可以获取光源信息,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处,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20,因此,在处理器40获取光源信息之后,处理器40可以同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使得可调制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该光线可以传递至壳体10的外部空间,使得该光线可以对摄像机模组起到补光的作用。另外,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还可以使得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从而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处,且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20,使得处理器40可以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以及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从而可以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提高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在壳体10的开口处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壳体10的开口处设置有卡槽,电致变色玻璃20卡接在卡槽中。或者,通过粘接件将电致变色玻璃20粘接在壳体10的开口处。当然,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在壳体10的开口处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调制发光件3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当给可调制发光件30提供不同的电压,可调制发光件30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机模组还可以包括光源检测传感器50。光源检测传感器50设置在电致变色玻璃20上,光源检测传感器50与处理器40电连接,光源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面朝向壳体10的外部空间。光源检测传感器50用于获取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处理器40;处理器40用于根据光信号确定光源信息。
由于光源检测传感器50设置在电致变色玻璃20上,光源检测传感器50与处理器40电连接,且光源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面朝向壳体10的外部空间,因此,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可以获取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线号,并将光信号传递至处理器40,处理器40可以根据光信号确定光源信息。也即是,通过在电致变色玻璃20上设置光源检测传感器50,使得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可以将获取的光信号传递至处理器40,从而可以便于处理器40根据光信号确定光源信息,便于处理器40获取光源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检测传感器50设置在电致变色玻璃20上的设置方式可以为:电致变色玻璃20上开设有通孔,光源检测传感器50设置在该通孔中,且光源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面朝向壳体10的外部空间。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外壁上,且光源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面朝向壳体10的外部空间,此时,光源检测传感器50依然可以获取光信号。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信息可以包括光照强度。处理器40用于在确定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一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一颜色,以使第一种波长的光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
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光照强度阈值时,表明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中环境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较弱,可能使得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比较模糊,此时,处理器40可以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一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一颜色,第一种波长的光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且传递至摄像机模组的壳体10的外部空间,实现补光的效果。但由于电致变色波的颜色为第一颜色,因此,其他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从而可以避免其他波长的光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影响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40用于在确定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关闭,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二颜色,以使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均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
当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表明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环境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较强,摄像机模组在此光照强度下可以采集较为清楚的图像,因此无需补光。此时,处理器40可以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关闭,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二颜色,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均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使得摄像机模组可以在足够的光照强度下采集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光照强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中,预设光照强度阈值为不影响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清晰度的值,对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信息还可以包括波长。处理器40用于在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第一种波长相同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二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三颜色,以使第二种波长的光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
当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第一种波长相同,此时,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发出的光也会通过电致变色玻璃20进入摄像机模组,使得对摄像机模组可能产生眩光效果,影响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因此,当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第一种波长相同时,处理器40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二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三颜色,第二种波长的光可以穿透电至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玻璃,从而使得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的光线可以通过电致变色玻璃20传递至壳体10的外部空间,使得壳体10的外部空间可以具有第二种波长的光,从而可以对摄像机模组起到补光作用。另外,由于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三颜色,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因此,壳体10的外部空间其它波长的光无法通过电致变色玻璃20进入壳体10的内部空间,从而其它波长的光无法对摄像机模组起到眩光效果,从而使得摄像机模组可以避免被眩光,从而使得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较为清晰。
例如,当摄像机模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摄像机模组A和摄像机模组B,两个摄像机模组相互朝向,此时,如果摄像机模组A发射的光线如果直接传递至摄像机模组B中,摄像机模组A发射的光线便会对摄像机模组B产生眩光效果,使得摄像机模组B采集的图像较为模糊。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波长为850纳米的波长,第二类波长为940纳米的波长,第三类波长为380纳米至780纳米的波长中任一波长。第一种波长为第一类波长、第二类波长及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第二种波长为第一类波长、第二类波长及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
例如,在环境较暗的情况下,此时,摄像机模组A与摄像机模组B均需要补光,摄像机模组A与摄像机模组B相互朝向,摄像机模组A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波长为850纳米的红外光,摄像机模组B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波长为850纳米的红外光,则摄像机模组A发射的光线可以直接进入摄像机模组B中,即摄像机模组A发射的光线在照射在摄像机模组B上之后,可以进入摄像机模组B,使得对摄像机模组B产生眩光效果。此时,可以调整摄像机模组B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波长为940纳米的光线,且调整摄像机模组B的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使得波长为940纳米的光线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其它波长的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则摄像机模组A发射的波长为850纳米的光线无法进入摄像机模组B,从而避免对摄像机模组B产生眩光效果,使得摄像机模组B采集的图像较为清晰。
当摄像机模组A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的波长为940纳米的红外光,摄像机模组B光件发射波长为940纳米的红外光,则可以调整摄像机模组B的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波长为380纳米至780纳米中任一波长的光,且调整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使得波长为940纳米的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种波长为第一类波长、第二类波长及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第二种波长为第一类波长、第二类波长及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机模组可以具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一类波长,且电致变色玻璃20为相应的第一种颜色;第二种模式为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二类波长,且电致变色玻璃20为相应的第二种颜色;第三种模式为可调制发光件30发射第三类波长,且电致变色玻璃20玻璃为相应的第三种颜色。第一种颜色、第二种颜色以及第三种颜色的颜色不同。
当摄像机模组具有三种模式时,摄像机模组可以在三种模式中循环切换,即摄像机模组可以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三模式,再从第三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当然,摄像机模组还可以直接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三模式,只要摄像机模组切换的模式能够避免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对摄像机模组产生眩光效果即可,对于具体如何切换,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颜色可以为第一种颜色,第三颜色可以为第二种颜色或第三种颜色,第二颜色可以为透明色。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机模组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60。图像传感器60设置于壳体10中,图像传感器60与处理器40电连接,图像传感器60用于检测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发送至处理器40。处理器40用于在确定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60,图像传感器60可以检测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从而使得处理器40可以根据图像传感器60采集的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确定是否需要对摄像机模组补光。当处理器40确定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表明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度较大,无需对摄像机模组补光,从而处理器40可以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为第二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大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可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摄像机模组刚启动,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第二种,摄像机模组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处于发光状态,即环境中的光线的光照强度较小,摄像机模组中的可调制发光件30对摄像机模组补光,但环境中的光线变化之后,环境中的光线的光照强度变大,且大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60以及光源检测传感器50时,处理器40可以同时接收图像传感器60发送的光照强度和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发送的光照强度,处理器40可以将这两个光照强度取平均值,从而判断该平均值是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是否需要对摄像机模组补光,使得针对摄像机模组的补光更加准确。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60以及光源检测传感器50时,若图像传感器60出现故障,光源检测传感器50依然可以获取光信号,使得处理器40确定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线的光照强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摄像机模组补光。若光源检测传感器50出现故障,通过图像传感器60依然可以确定壳体10的外部空间的光线的光照强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对摄像机模组补光。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40可以包括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光源检测处理器与状态控制处理器电连接,可调制发光件30、状态控制处理器均与电致变色玻璃20电连接。其中,光源检测处理器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将光源信息发送至状态控制处理器;状态控制处理器用于根据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
当处理器40包括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可以与光源检测处理器电连接,光源检测传感器50可以将光信号传递至光源检测传处理器40,光源检测处理器根据光信号确定光源信息(光照强度以及波长),之后光源检测处理器可以将光源信息发送至状态控制处理器,状态控制处理器可以根据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可以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还可以分别为两个芯片,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60时,此时,图像传感器60可以与状态控制处理器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可调制发光件30、处理器40均位于壳体10中,可调制发光件30、电致变色玻璃20均与处理器40电连接,因此,处理器40可以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以及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由于处理器40可以获取光源信息,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处,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20,因此,在处理器40获取光源信息之后,处理器40可以同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使得可调制发光件30发出的光线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该光线可以传递至壳体10的外部空间,使得该光线可以对摄像机模组起到补光的作用。另外,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还可以使得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20,从而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致变色玻璃20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处,且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面朝向电致变色玻璃20,使得处理器40可以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30的发光状态以及电致变色玻璃20的颜色,从而可以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提高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机模组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光源信息。
处理器可以获取光源信息。
其中,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光源检测传感器时,光源检测传感器可以获取光信号,并将光信号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获取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确定光源信息。
当摄像机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时,图像传感器可以检测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发送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获取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照强度。
步骤202:根据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处理器在获取到光源信息之后,当光源信息包括光照强度时,处理器在确定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一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一颜色,以使第一种波长的光穿透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处理器在确定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关闭,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以使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均穿透电致变色玻璃,第二颜色与第一颜色不同。
当光源信息还包括波长时在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第一种波长相同时,处理器控制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二种波长的光,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三颜色,以使第二种波长的光穿透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
当摄像机模组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时,图像传感器设置于壳体中,图像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图像传感器用于检测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并将光照强度发送至处理器。在确定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处理器控制可调制发光件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处理器可以获取光源信息,因此,在处理器获取光源信息之后,处理器可以同时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使得可调制发光件发出的光线可以穿透电致变色玻璃,该光线可以传递至壳体的外部空间,使得该光线可以对摄像机模组起到补光的作用。另外,通过控制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还可以使得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无法穿透电致变色玻璃,从而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根据获取的光源信息控制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以及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从而可以避免摄像机模组外部空间的其他光线对摄像机模组造成炫光效果,提高摄像机模组采集的图像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机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可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原理及实现方式,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模组包括壳体、电致变色玻璃、可调制发光件及处理器;
所述电致变色玻璃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处理器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所述光源信息包括光照强度和波长,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光源信息,并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包括: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一种波长的光,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一颜色,以使所述第一种波长的光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波长与所述第一种波长相同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发射第二种波长的光,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三颜色,以使所述第二种波长的光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其它波长的光无法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模组还包括光源检测传感器;
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玻璃上,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光源检测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信号确定所述光源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关闭,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以使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均穿透所述电致变色玻璃,所述第二颜色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类波长为850纳米的波长,第二类波长为940纳米的波长,第三类波长为380纳米至780纳米的波长中任一波长;
所述第一种波长为所述第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类波长及所述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种波长为所述第一类波长、所述第二类波长及所述第三类波长中任一类波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模组还包括图像传感器;
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的光源的光照强度,并将所述光照强度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光照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光照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处于关闭状态,且控制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为第二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摄像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光源检测处理器以及状态控制处理器;
所述光源检测处理器与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可调制发光件、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均与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电连接;
其中,所述光源检测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光源信息,并将所述光源信息发送至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所述状态控制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7.一种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源信息;
根据所述光源信息控制所述可调制发光件的发光状态和所述电致变色玻璃的颜色。
8.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机模组。
CN202011533750.7A 2020-12-21 2020-12-21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Active CN114650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750.7A CN114650349B (zh) 2020-12-21 2020-12-21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33750.7A CN114650349B (zh) 2020-12-21 2020-12-21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0349A CN114650349A (zh) 2022-06-21
CN114650349B true CN114650349B (zh) 2023-12-01

Family

ID=8199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33750.7A Active CN114650349B (zh) 2020-12-21 2020-12-21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50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656A (zh) * 2022-07-19 2022-11-2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监控装置和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16543U (zh) * 2013-11-27 2014-05-28 骏虹科技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装置
CN110300269A (zh) * 2018-03-22 2019-10-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照相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1045279A (zh) * 2019-12-30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灯的补光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294486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29448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1694198A (zh) * 2020-06-01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控制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9434B2 (en) * 2015-12-22 2020-09-08 Gentex Corporation Mirror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 scanning apparatus
US10180615B2 (en) * 2016-10-31 2019-01-15 Google Llc Electrochromic filtering in a camer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616543U (zh) * 2013-11-27 2014-05-28 骏虹科技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装置
CN110300269A (zh) * 2018-03-22 2019-10-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照相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1294486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294485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1045279A (zh) * 2019-12-30 2020-04-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灯的补光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694198A (zh) * 2020-06-01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控制器、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50349A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9552B1 (ko) 자동차용 적외광 조사 램프
US8658975B2 (en) Image sensor for measuring illumination, proximity and color temperature
US7358496B2 (en) Infrared night vision system, in colour
US20140043478A1 (en) Security camera assembly
JP2007012075A (ja) 内部反射を利用して照明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方法
CN114650349B (zh) 摄像机模组、摄像机模组控制方法及监控系统
JP6108169B2 (ja) 混色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1521855A (ja) 照明装置に影響を及ぼす装置
US10502617B2 (en) Multi-channel light sensor
KR102476404B1 (ko) ToF 모듈 및 그 ToF 모듈을 이용한 피사체 인식장치
CN112198747A (zh) 激光投影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30012015A1 (en) Sighting device
US2002011760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dapting a light sensor to a windscreen
JP2019001226A (ja) 電子ミラー装置
US9832398B2 (en) Camera system, especial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ascertaining image information of a signal source puls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KR20140085851A (ko) 줌배율에 따른 적외선 엘이디 디밍기능을 가진 카메라
JP2017105291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210166410A1 (en) Distance measurement device
JP2016058887A (ja) 可視光通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11277736B (zh) 能够发出辅助连续光的闪光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894504B2 (en) Illuminant for vehicle headlight with automatic beam mode selection
US20060285008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JPH0259896A (ja) 撮像装置
KR102561243B1 (ko) 발광 장치
JP5291555B2 (ja) モニタ装置及び画面輝度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2

Address after: No. 21 Jili Road, Yangzhou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128

Applicant after: Yangzhou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BY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