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6368A -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6368A
CN114636368A CN202210172643.9A CN202210172643A CN114636368A CN 114636368 A CN114636368 A CN 114636368A CN 202210172643 A CN202210172643 A CN 202210172643A CN 114636368 A CN114636368 A CN 114636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data
monitor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26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选茂
周鹏
陆建新
张羽
朱仁杰
郑捷
张俊超
卢兴龙
方文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26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63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6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6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 G01B7/18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using change in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形变监测技术领域,所述监测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监测装置在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当所述监测装置经过所述监测节点,通过所述监测装置获取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测量数据,获取每一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并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获取不同所述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本申请能够快速发现形变过程以及形变节点,方便了工艺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形变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模块化建筑箱在制作、吊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因为磕碰而产生形变,传统方式中,在不确定形变的过程及形变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一般使用弹墨线的方式以寻找箱体形变的位置,但此方法只能反映建筑箱是否产生形变及产生形变的位置,不能够反映建筑箱产生形变的过程,而形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人员不能从产生形变的位置中得到形变节点,不利于操作人员后续对模块化建筑箱的工艺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快速发现形变过程以及形变节点,方便了工艺优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所述建筑物设有多个监测节点和若干监测装置,所述监测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监测装置在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当所述监测装置经过所述监测节点,通过所述监测装置获取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测量数据,其中,所述测量数据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一测量数据和间隔获取的第二测量数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分别与监测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获取每一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
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获取不同所述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数据还包括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
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其中,所述初始三维模型由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构建得到,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由所述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
根据所述偏差数据,得到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中,通过在建筑物的各个监测节点设置若干监测装置,先通过往复运动的监测装置实时对监测节点进行第一次测量对比,当第一次测量对比得到的结果即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时,结合不同监测节点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比,当第二次测量对比得到的结果即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时,通过间隔设定好的监测时间对各个监测节点进行第三次测量对比,得到第二测量数据,并将第二测量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第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建立目标三维模型,并通过分析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的偏差数据,得到建筑物当前的状态即形变结果,本申请通过若干次测量对比,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发现形变过程与形变节点,利于后续对建筑物的工艺进行优化。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包括:
计算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一比较数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满足所述第一形变条件。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和若干柱体,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均包括若干根首尾依次相连的梁,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构造面通过所述柱体与所述第二构造面连接,所述柱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构造面、所述第二构造面垂直连接;所述获取不同所述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包括:
获取与其中一个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处于同一监测时段且位于不同监测节点的若干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其中,当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梁上,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除所述第一梁之外的梁上;和/或,当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柱上,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除所述第一柱之外的柱上;
计算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二比较数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由所述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包括:
将所述第二测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三维点云;
根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所述三维点云,构建得到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满足第二形变条件;
通过对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模型碰撞处理,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根据所述偏差数据,得到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响应输出预警信号。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程序;
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执行至少一个所述程序以实现: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信号,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信号用于执行: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获得第一比较数据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判定第一比较数据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获得第二比较数据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构建目标三维模型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获得偏差数据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系统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S120、S130、S140、S150。
步骤S110,通过监测装置在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当监测装置经过监测节点,通过监测装置获取监测节点对应的测量数据,其中,测量数据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一测量数据和间隔获取的第二测量数据,第一测量数据、第二测量数据分别与监测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步骤S120,获取每一监测节点对应的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对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其中第一测量数据包括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
步骤S130,当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获取不同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其中第一测量数据还包括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
步骤S140,当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其中,初始三维模型由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构建得到,目标三维模型由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
步骤S150,根据偏差数据,得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监测装置为具有活动性的应变式感应器,应变式传感器通过将被测量点的变化转换为传感器元件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电路转换以输出电信号,使得控制系统可直观地监测建筑物是否发生形变。在另一方面,若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为空心结构,本申请的监测装置可设置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表面,当监测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内部时,建筑物移动将不会受到外部干扰,若监测装置设置于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表面时,建筑物的往复移动监测过程将更加直观。本申请并不对监测装置的设置位置做具体限定,能使得监测装置能够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中往复测量并传输测量数据(例如实时获取的第一测量数据和间隔获取的第二测量数据)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本申请中的监测装置为具有活动性的应变式感应器”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实际运用中,监测装置可以为应变式感应器,也可以为压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等,能够使得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状态变化即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中,通过在建筑物的各个监测节点设置若干监测装置,先通过往复运动的监测装置实时对监测节点进行第一次测量对比,当第一次测量对比得到的结果即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时,结合不同监测节点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比,当第二次测量对比得到的结果即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时,通过间隔设定好的监测时间对各个监测节点进行第三次测量对比,得到第二测量数据,并将第二测量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第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建立目标三维模型,并通过分析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的偏差数据,得到建筑物当前的状态即形变结果,本申请通过三次测量比较,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发现形变过程与形变节点,利于后续对建筑物的工艺进行优化。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进行第一次测量对比与第二次测量对比的目的是区分测量奇点和形变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量数据包括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其中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分别指:监测装置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持续地进行往复运动时第一次经过监测节点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和监测装置第二次经过相同的监测节点时记录的测量数据;可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监测装置在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故监测装置当前经过相同的监测节点时记录的测量数据可作为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于监测装置上一次经过相同的监测节点时记录的测量数据则可作为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在第一次测量对比中,监测装置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进行往复运动,并持续地获取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并对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和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第一比较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监测装置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持续地进行往复运动并采样,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将持续更新变化,第一次测量对比将反复执行,第一比较数据也将反复更新,可以理解的是,监测装置至少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进行三次往复运动以确保第一次测量对比和第二次测量对比的准确性,获取建筑物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第一测量数据与第二测量数据进行三次不同的对比,以获取建筑物的实时状态。本申请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与第二测量数据对建筑物的形变与当前状态进行监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测量数据是实时采集的,第一次测量对比与第二次测量对比也是实时进行的,而第二测量数据是间隔监测时间采集的,第三次测量对比也是间隔监测时间采集的。
参照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得第一比较数据的方法,即对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
步骤S210,计算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第一比较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测量数据包括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对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和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并计算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和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此时计算得到的差值即为第一比较数据,控制系统存储并记录第一比较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另一方面,监测装置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持续地进行往复运动,对若干个监测节点进行若干次测量,在第一次测量对比的过程中,判别监测节点当前的状态为凸起状态或是平坦状态,具体的是,如某个监测节点第一遍测量时判别为凸起状态,且后续的测量中此监测节点仍为凸起状态,则判定该监测节点为形变点,如后续的测量中此监测节点恢复为平坦状态,则判定该监测节点为测量奇点,进入第二次测量对比,结合第二次测量对比再次对该监测节点进行分析。
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判定第一比较数据的方法,即当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310。
步骤S310,当第一比较数据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满足第一形变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一比较数据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该监测节点并无发生形变,如第一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则该监测节点可能为测量奇点或形变点,此情况满足第一形变条件,进入第二次测量对比,其中第一阈值为形变的临界值。当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时,表明还无法判定当前所在的监测节点是否为形变点,因此控制系统需要对建筑物当前的状态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比,以判定出当前所在的监测节点是否为形变点。
参照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得第二比较数据的方法,即获取不同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410、步骤S420。
步骤S410,获取与其中一个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处于同一监测时段且位于不同监测节点的若干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其中,当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梁上,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除第一梁之外的梁上;和/或,当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柱上,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除第一柱之外的柱上;
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由于建筑物受力不均,为满足建筑物各个部位的受力要求,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横截面并不是固定的,建筑物不同的框架结构因为受力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在对建筑物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测量出的监测节点是测量奇点还是形变点,其中测量奇点即建筑物框架结构因受力不均而本身具有的形变,形变点即建筑物由于制作、装修或安装等过程导致的形变偏差。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应用于模块化建筑箱,模块化建筑箱包括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和若干柱体,第一构造面与第二构造面均包括若干根首尾依次相连的梁,第一构造面与第二构造面平行设置且第一构造面通过柱体与第二构造面连接,柱体分别与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垂直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每根梁、每根柱各设置至少一个监测装置,通过监测装置在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以对建筑物的角、柱子中间、梁中间、悬挑端以及变截面梁柱位置等容易发生形变的节点进行监测,即实时监测监测节点的状态,方便及时发现建筑物的形变。监测装置每经过监测节点,记录监测节点的第一测量数据,监测装置在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记录下每次监测节点所测得的第一测量数据,同时设定监测时间,每间隔一单位的监测时间记录监测节点的第二测量数据,并向控制系统发送第二测量数据,其中第一测量数据、第二测量数据分别与监测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步骤S420,计算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第二比较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次测量对比是为了排除第一次测量对比没判定出的测量奇点,在第一形变条件的基础上对多个同位的监测节点的第一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当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时,获取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同位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其中第一测量数据包括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可以理解的是,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是指和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处于同一监测时段且位于不同监测节点的监测装置采集的第一测量数据。具体的是,本申请的框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根梁和竖直设置的若干根柱,梁与柱因受力不同,出现的测量奇点也不同,梁与梁之间的测量奇点相同,柱与柱之间的测量奇点相同。为排除测量奇点,当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梁上,则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除第一梁之外的其他梁上,如一共有八根梁,则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除第一梁之外的其他七根梁上;当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柱上,如一共有四根柱,则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监测节点位于除第一柱之外的其他三根柱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测量数据还包括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和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并计算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此时计算得到的差值即为第二比较数据,控制系统存储并记录第二比较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监测装置在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上持续地进行往复运动并采样,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将持续更新变化,第二次测量对比将反复执行,第二比较数据也将反复更新。
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目标三维模型的方法,其中目标三维模型由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10、S520。
步骤S510,将第二测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三维点云;
步骤S520,根据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三维点云,构建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次测量对比过程包括对第二测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并根据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三维点云构建得到目标三维模型。第三次测量对比是为了监控建筑物的整体框架结构是否发生形变或歪斜。如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因为运输或施工等原因在整体上发生了歪斜或偏差,第一次测量对比与第二次测量对比可能无法检测出来,为确保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第三次测量对比,第三次测量对比通过对间隔监测时间测量得到的第二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目标三维模型,并将实时建立的目标三维模型与预设的初始三维模型进行对比,以更直观地监测建筑物的整体的框架结构,进而便于得到建筑物的形变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监测装置对建筑物进行第一次测量对比前,控制系统根据建筑物初始的框架结构建立初始三维模型,并对初始三维模型的相应数据进行存储记录。当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时,对间隔监测时间采集到的第二测量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处理以达到格式转换的目的,使得第二测量数据转换为对应的具象化的三维点云,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二测量数据转换为三维点云的过程中,为减小建筑物的位置偏差影响控制系统的判定,使得构建出的目标三维模型更准确,三维点云的构建过程将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厚度因素和位置偏差因素考虑在其中,例如减去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中的钢板厚度及位置偏差。控制系统根据得到的三维点云,统一所有三维点云的原点,设定起始点,连接三维点云,以构建得到目标三维模型。
参考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得偏差数据的方法,即当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10、S620。
步骤S610,当第二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满足第二形变条件;
步骤S620,通过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模型碰撞处理,得到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因为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有多个,因此得到了多个第二比较数据,如多个第二比较数据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该监测节点为测量奇点,如出现第二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需要结合其他同位的监测节点的第二比较数据进行判定,如其他同位的第二比较数据也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满足第二形变条件,该节点为形变点,如其他同位的第二比较数据均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则该节点为测量奇点,第二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同位的监测节点可能为形变点,对该同位的监测节点再次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比判定。其中第二阈值为形变的临界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比后,得到的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模型碰撞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碰撞检查是利用BIM技术消除变更与返工的一项主要工作,工程上将实体相交定义为碰撞,实体间的距离小于设定的公差,影响施工或不能满足特定要求也定义为碰撞。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通过碰撞处理得到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使得控制系统实时发现形变偏差,并即刻反馈形变偏差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建筑物上安装的监测装置上还设有预警装置,当监测节点发生形变偏差时,控制系统相应监测节点的形变信息以响应输出预警信号,反馈给出现形变的监测装置上的预警系统,当预警系统接收到预警信号,预警系统启动报警功能,出现形变的监测节点上的预警装置发出警报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所述的“本申请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应用于模块化建筑箱”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申请不仅可运用于模块化建筑箱,还可以用于监测其他可能发生形变的大型建筑物,如桥梁、墙体等,本申请并不对其做具体的限定,能够支持本申请的监测装置往复运动且间隔监测时间测量即可。
第二方面,参照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200;
至少一个处理器100;
至少一个程序;
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200中,处理器100执行至少一个程序以实现:
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处理器100和存储器20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200作为一种非暂态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指令以及非暂态性可指令。此外,存储器20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200,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200,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200、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200。可以理解的是,存储器20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200,这些远程存储器200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10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0中的非暂态软件指令、指令以及信号,从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指令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200中,当被处理器100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50、图3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4中的方法步骤S310、图5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S4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S520、图7中的S610至S620。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信号,计算机可执行信号用于执行:
如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50、图3中的方法步骤S210、图4中的方法步骤S310、图5中的方法步骤S410至S420、图6中的方法步骤S510至S520、图7中的S610至S620。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可读介质上,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信号、数据结构、指令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信号、数据结构、指令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应用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设有多个监测节点和若干监测装置,所述监测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监测装置在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中进行往复运动,当所述监测装置经过所述监测节点,通过所述监测装置获取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测量数据,其中,所述测量数据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一测量数据和间隔获取的第二测量数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分别与监测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获取每一所述监测节点对应的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
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获取不同所述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数据还包括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
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其中,所述初始三维模型由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构建得到,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由所述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
根据所述偏差数据,得到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数据,包括:
计算所述节点前一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一比较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满足第一形变条件,包括:
当所述第一比较数据高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满足所述第一形变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对应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和若干柱体,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均包括若干根首尾依次相连的梁,所述第一构造面与所述第二构造面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构造面通过所述柱体与所述第二构造面连接,所述柱体分别与所述第一构造面、所述第二构造面垂直连接;所述获取不同所述监测节点之间对应的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对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数据,包括:
获取与其中一个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处于同一监测时段且位于不同监测节点的若干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其中,当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梁上,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除所述第一梁之外的梁上;和/或,当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第一柱上,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监测节点位于除所述第一柱之外的柱上;
计算所述节点当前第一测量数据与所述同位当前第一测量数据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二比较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三维模型由所述第二测量数据构建得到,包括:
将所述第二测量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三维点云;
根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对应的所述三维点云,构建得到所述目标三维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满足第二形变条件,对初始三维模型和目标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包括:
当所述第二比较数据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满足第二形变条件;
通过对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进行模型碰撞处理,得到所述初始三维模型和所述目标三维模型之间的偏差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偏差数据,得到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建筑物对应的形变结果,响应输出预警信号。
8.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器;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程序;
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执行至少一个所述程序以实现: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信号,所述计算机可执行信号用于执行: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
CN202210172643.9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36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2643.9A CN114636368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2643.9A CN114636368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6368A true CN114636368A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4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2643.9A Pending CN114636368A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63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1574A (zh) * 2022-10-12 2022-11-08 山东乾元泽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监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3300B1 (en) * 2010-05-10 2013-04-16 The Steel Networ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 of a building
CN106017342A (zh) * 2016-05-10 2016-10-12 重庆市勘测院 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建筑物变化自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9141382A (zh) * 2017-08-11 2019-01-04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安全检测系统
CN111457854A (zh) * 2020-04-16 2020-07-28 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2629404A (zh) * 2020-12-28 2021-04-09 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建筑物姿态变化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3011747A (zh) * 2021-03-22 2021-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建筑物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8274A (zh) * 2021-06-16 2021-09-10 升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44395A (zh) * 2021-11-08 2021-12-03 辽博信息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地基沉降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3300B1 (en) * 2010-05-10 2013-04-16 The Steel Networ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 of a building
CN106017342A (zh) * 2016-05-10 2016-10-12 重庆市勘测院 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建筑物变化自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9141382A (zh) * 2017-08-11 2019-01-04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安全检测系统
CN111457854A (zh) * 2020-04-16 2020-07-28 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2629404A (zh) * 2020-12-28 2021-04-09 上海海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建筑物姿态变化的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3011747A (zh) * 2021-03-22 2021-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建筑物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8274A (zh) * 2021-06-16 2021-09-10 升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3744395A (zh) * 2021-11-08 2021-12-03 辽博信息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地基沉降的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11574A (zh) * 2022-10-12 2022-11-08 山东乾元泽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监测方法、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6476B2 (en) Obstacl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mounted radar system
JP7017861B2 (ja) 異常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検知方法
US10386542B2 (en) Predicting ice coating status on transmission lines
JP5327796B2 (ja) 橋梁通過車両の車重計測システム、橋梁通過車両の車重計測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807571A (zh) 基于3d激光传感与BIM结合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
CN113049142A (zh) 温度传感器的告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36368A (zh) 一种建筑物形变的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U2016363764B2 (en) Monitoring and/or registering a position of a tool in an elevator shaft
US20220327779A1 (en) Detection devic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program for linear structure
CN113237885B (zh) 一种基于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的建筑性能评估方法
CN115640860B (zh) 一种工业云服务的机电设备远程维护方法及系统
CN111878174B (zh)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衬砌掉块视频监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73479A (zh) 一种施工立井吊桶运动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27508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机动车
US20220146366A1 (en)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structure
JP6540532B2 (ja) 監視装置及び監視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6206216A (zh) 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矢量地理信息采集方法及系统
EP4174743A1 (en) Work assignment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work assignment status monitoring method, and work assignment status monitoring program
CN114882438A (zh) 一种长期免维护连续运行的智能舞动检测系统
CN104236474A (zh) 基于激光测量和485总线的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12069957B (zh) 塌方监测系统、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689217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施工监测分析系统
WO2023127037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N116858098B (zh) 一种建设期隧道多元信息自动化采集方法和系统
CN116597397B (zh) 预测车辆轨迹的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