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5344B -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5344B
CN114635344B CN202111164760.2A CN202111164760A CN114635344B CN 114635344 B CN114635344 B CN 114635344B CN 202111164760 A CN202111164760 A CN 202111164760A CN 114635344 B CN114635344 B CN 114635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haped
rod
connection
shaped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47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5344A (zh
Inventor
郝苏
汪磊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ci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ci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6982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376396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6376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376395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ci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ci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32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5360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5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5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5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5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2Piers; Abutments ; Protecting same against drifting i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04Bearings; Hinges
    • E01D19/042Mechanical bearings
    • E01D19/046Spherical bea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 E01D2/02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of the I-girder typ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06F17/13Differential equ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01D2101/28Concrete reinforced prestress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桥梁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一对混凝土构件和,每个构件中预制一个V型缓冲腔;两个相连接混凝土构件包括在至少一对在各自接触端面开口且中心轴线重合的V型缓冲腔对;贯穿所述V型缓冲腔对并连接所述混凝土构件对的杆件,其两端可以在沿轴向滑动,也可以分别固定在所连接混凝土构件上,并可以沿轴线方向施加预应力;置于所述V型缓冲腔对内的V型保护套和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构件端面上的倾角护板。所公开的连接结构可用于包括多个相交主要承力结构件的连接;避免由于相交节点处应力集中导致的连接杆件或钢绞线被剪断的技术问题。当连接的构件相对错动时,所述连接结构具有自紧作用。

Description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桥梁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设了大量公铁路和城市桥梁。桥梁房屋等大型结构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成为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关建点。以桥梁为例;从工程结构安全性的角度看,无论在使用或新建桥梁都面临下列三方面的挑战:(1)我国属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高发频发地域,这对桥梁,特别是地方应急通道和生命线桥梁,提出了较高的结构稳固性和抵御非常载荷的要求。(2)桥梁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0到75年以上,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许多地区桥梁车载流量已经达到或超出设计水平;虽有严规,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例如,2019年10月无锡G312国道高架桥侧翻事故。所有这些现象的直接后果是逐渐步入使用寿命末期的桥梁,加固或更换已成为有关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3)在许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交通拥堵已是常态;造新桥或旧桥加固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桥梁的快造快修,同时保证必要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成为近年来桥梁业届公认的一个技术挑战。
混凝土作为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具有抗压缩能力强但缺乏抗拉强度的特点。因为土木工程结构中往往是拉伸和压缩应力并存,工程上常采用下列两类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结构件中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1)在混凝土中预埋钢筋网络,即钢筋混凝土;(2)“预应力”技术,即预安装体外或体内贯穿梁和柱等承受弯矩结构件或其它类承受拉应力结构件的钢筋或钢绞线,以下统称“钢绞线”;在结构投入使用前在钢绞线两端施加拉力以造成在构件中的压缩力,从而使构件中混凝土基质保持在压缩状态下,以抵消使用过程中弯矩所造成的拉应力,见图1。
显然,图1中的常规预应力技术仅对在一个方向上尺寸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正交方向的结构件(例如,梁或柱)有效。在多个沿不同方向设置的类似结构件汇交时,如何有效施加预应力仍然是这一领域的一个难题,例如,避免结构图2(a)中桥梁柱梁连接或图2(b)中的建筑物三向交叉梁柱连接几何突变处的应力集中;这类应力集中会造成构件表面或内部裂纹类损伤,降低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造和施工,工程实践中也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方法是“现场浇铸”,即在结构件于整体结构中的位置预制模板框架,内部预先布置细钢筋网络;然后浇铸混凝土。为此用于浇筑的模板建造的约耗费额外的20%到60%施工预算。同时,所浇灌的混凝土一般需要28天时效固化才能完全达到设计强度。为了增加多个混凝土构件衔接处抗拉和抗剪切强度,需要在接头部位预埋较稠密的钢筋网络。在必需承受较高剪力的衔接部位,例如,高地震风险区桥梁结构中的墩与梁或墩与地基的连接处,许多工程事例中另预埋贯通衔接部的粗钢筋或大直径钢管以增强接头节点强度。
相比之下,如果主要承力结构件在工厂或预制场地制造并予以预应力处理,然后在建设现场组装这些结构件;这不但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也可缩短施工时间,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但对这类模块化结构,预制结构件的连接方式和接头局部强度基本上决定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坚固性。同样,对类似于图2所示多个构件交汇处,如何在保证接头处有不低于构件本身的强度,仍是装配式结构领域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主要承力结构件连接部的强度,例如,梁与柱交叉连接部的强度,对于大型桥梁和房屋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一个这类连接部的失效将导致所连所有承力结构件的失效。由于交叉连接部的应力水平通常高于其它部位,此类位置的结构坚固性和强度基本上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在飓风,强地震,车桥或船桥相撞,以及爆炸等极端载荷条件下。图3(a)和(b)是桥梁墩与梁哈墩与基础连接部在强震后破坏的两个实例和一个钢筋混凝土绗架梁节点因施加预应力程序设计不当而破坏的实例。为了加强这类连接部的强度,内置加强销杆是一些工程采用的方法。图4是加强销杆破坏的两种形式。图5(a)解释贯穿两个结构件的加强销杆或钢绞线在构件相对错动时在相交面上的剪应力集中,其是图3和图4中结构破坏的一个原因。如何避免这类破坏,是有关工程界仍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根据前述简单分析和综述,目前桥梁和房屋等混凝土结构存在下列尚待彻底解决的技术难点:
(i)如何在多个主要承力结构件相交节点处避免应力集中造成的强度降低;
(ii)如何在这类结构节点沿所有必要方向实施预应力;
(iii)如何保证装配式结构有足够抗强地震和其它突发性灾害的能力;
具体的讲,如何解决装配式结构中节点比整体浇灌结构节点弱的普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连接结构可用于包括多个相交主要承力结构件的连接和施加预应力;解决由于在较高外载工况下这类结构件相交节点处应力集中导致的连接杆件或预应力钢绞线在应力集中区域大变形造成结构整体超出行业规范规定的不可恢复畸变和连接杆件或预应力钢绞线可能被剪断的技术问题。为了提供强地震等非常规工况下的减隔震功能,本发明公开的连接结构允许较大的局部变形,同时具有随着变形而增加的自紧功能,和较强的地震后自恢复动力。
为此,本发明公开的连接结构的第一个创新点是图5(b)中所示的V型缓冲腔,其设计的目标功能和对应机理简述如下:
当极端强震袭击如图5(b)的结构时,允许其中墩和梁之间有约束的微小相对错动可以减小如图5(a)所示的剪应力集中,包装结构安全。一般地讲,设计100%坚固,绝对不允许结构件间错动的结构在工程实践的意义上并不现实;因为现代科学还不可能100%精确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载荷工况,例如强地震。在另一方面,微小相对错动可以有效地隔断惯性力流,起到减隔震作用。因此,V型缓冲腔的第一个功能是当这类错动发生时为所穿过(钢绞线)销杆提供弯曲变形的缓冲空间,以避免立即剪断。
图5(b)中的V型缓冲腔基本上由深度,开口半径,和侧壁曲率半径决定。在不同参量的V型缓冲腔内,图中加强销杆可能会以下列三种不同方式变形:(i)当V型缓冲腔的开口太窄时,销杆变形后可能首先接触V型缓冲腔内开口边缘,造成与图5(a)类似的剪应力集中;(ii)当V型缓冲腔曲率与加强销杆在横向载荷Q1时的变形曲率精确吻合,在这个载荷下销杆会在与V型缓冲腔侧壁从不接触状态转化为完全接触;当横向载荷继续增大时,与图5(a)类似的剪应力集中;(iii)当开始施加横向载荷Q时,销杆与V型缓冲腔侧壁开始接触;随着载荷增加接触面积逐渐增加;这种“渐近接触”是本发明公开连接结构的设计目标。
下式为根据图6(a)中模型计算V型缓冲腔侧壁曲率,即图中的函数Y(x),的梁弯曲公式近似: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1
式中,x,L分别代表销杆位置坐标和在V型缓冲腔侧壁的跨距,即V型缓冲腔的深度;I是销的惯性矩,E是销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系数k1和k2的值介于1和2之间。
V型缓冲腔连接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所述渐近接触转化为对所连接构件的提升运动,借助其重量和其中两端固定销杆时销杆所提供的压紧力来抵抗进一步水平错动;这一机理可以由图6(b)解释:当销杆变形后的,施加在销杆的横向力Q可分解为垂直于变形后销杆表面的分力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2
和与表面相切的分力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3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4
托动上部结构的上移,使上部结构重量成为抵抗横向运动的反力,限制相对滑动。根据图6(b)可以看出,切向力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5
的幅度由角度β决定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6
式中,根据(公式1)给出曲率: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57
其中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61
指的是在x坐标范围内的曲率函数Y(x)导数的最大值。
然而,(公式1)源自假设销杆在V型缓冲腔内可以按长度等于V型缓冲腔深度的悬臂梁计算,如图6(a)所示。实际上,间接接触条件下销杆在仍类似悬臂梁一样变形,但其梁跨距随着渐近接触面积增大而减小,梁跨距=L/2-x;其中x代表销杆与V型缓冲腔侧壁脱离渐近接触的坐标;其表示抵抗进一步弯曲的阻力阻力逐渐增大,可以用图6(c)中的模型所描述。不言而喻,这一设计细节是本发明的一个创新点。根据图6(c)中模型可以导出以下的常微分方程,其解函数确定达到所述“渐近接触”的V型缓冲腔侧壁曲率: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62
式中Δ代表销杆顶端的位移。为保证销杆不出现屈服,(公式4)的解还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63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064
式中,λ(x)是销杆的半径,其是一个沿轴向变动的函数,即销杆可以是变直径;I(λ(x))是销杆的截面惯性矩;F(Q,L/2-x,λ(x))是在荷载Q作用下销杆作为跨度为L/2-x悬臂梁销端的设计挠度;E,σYY分别是销杆的杨氏模量,屈服强度,剪切强度。
当根据图6中模型和公式(1-4)进行定量设计时,可以发现需要相对较大的L,即V型缓冲腔深度,以产生上部结构上提位移所附加的力抵抗横向位移。这主要因为金属变形幅度和对应的斜率β通常很小。同时,当上部结构上提位移占主导地位时,它也会同时给销杆带来显著的高剪切力。为了在不增加尺寸L的情况下增大所期望的上部结构上提力,从而充分利用上部结构重量来抵抗地震造成的水平位移,本发明图7(a)公开本发明的核心创新细节,即V型加强套5(以下简称“V型套”)和倾角护板6的组合;其中倾角护板6内环有一个向开口方向外倾的角度δ,其小于V型加强套5的β角。除了类似图5(b)所示保护销杆局部的作用,V型加强套5的主要功能是当销杆在横向力Q作用下弯曲后,其外轮廓的δ角与错动部件的内缘接触后可以立即导入图6模型解释的结构自紧功能。如果没有图7中V型加强套5和倾角护板6组合,只有在销杆4发生较大水平弯曲变形时图6所示的结构自紧功能才可以奏效。
在以下陈述中,“构件”是指在土木工程结构中承受主要力流的结构件,例如桥梁或建筑物中的梁跨或柱,或这些构件的节段。本发明所公开的混凝土结构件连接结构,又称作“接头”,是两个以上构件的节点;其可以是一个连接汇聚在节点其它构件的单一构件;也可以是包括所连接构件在内的结构系统,例如,一根梁和一个墩的连接。本发明所公开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在所连接构件中的一些设置,例如,钢绞线,预埋的钢筋,加强销杆,或内部填充混凝土的钢管,在以下陈述中统称“杆件”;以及相关的配件。杆件穿过至少两个构件。根据土木工程结构施工惯例,“湿接缝”是指现场浇灌混凝土制成的接头;而“干接缝”是指预制的结构接头,在施工过程中放入指定位置以连接其它构件。
本发明所提供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构件中预制至少一个V型缓冲腔;混凝土构件至少包括相互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其各自包含的V型缓冲腔组成一个V型缓冲腔对;V型缓冲腔对的两个V型缓冲腔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开口在接触面上相对;
杆件,对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进行连接,杆件贯穿一个V型缓冲腔对;
V型加强套,置于V型缓冲腔对所包含的空腔内,其表面与至少一个V型缓冲腔内表面贴合,其包含一个通孔,杆件从其中通过。
防护套筒,至少一个用于隔绝混凝土构件与杆件的局部或整体直接接触的。如前述,图7所示V型加强套5和倾角护板6的组合是本发明的核心创新细节。
如图7所示,杆件4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内,一端可沿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另一端固定;其限制两个混凝土构件之间相对错动但不约束其相对分离;这类连接适用于混凝土构件沿地球引力方向叠加的结构,构件自重限制其间相对分离。
优选地,杆件的至少一个连接端与所连接的混凝土构件栓接。优选地,杆件与所连接的混凝土构件通过螺母7,承力垫片701,弹簧阻尼9或弹性阻尼材料901,楔形紧固块13栓接,见图10和图12。
图10和图12是杆件4两端为螺纹且在所连接构件表面伸出端栓接的设置,其包括这个构件在杆件4伸出端位置预制的第一混凝土构件表面楔形开口202,包含中心通孔并可楔入楔形开口腔的楔形紧固块11,承力垫片701,螺母7,和在承力垫片701与螺母之间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杆件4伸出端从这系列组件中依次穿过,由螺母7固定。缓冲材料块12控制杆件4中的拉应力,保证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允许构件1的微小上移;起到借用其自身重力抵抗横向错动的目的。图10(a)中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可以是如图10(b)所示的缓冲材料块12,其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铁氟龙,聚氟或聚氨酯块,环氧树脂块,形状记忆合金等。
优选地,杆件的固定端预埋入所连接的混凝土构件内。
杆件的两端也可以作为连接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上,并可以沿杆件的轴线方向对连接的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
优选地,连接端通过设置在连接段端口的螺纹和螺母与第一混凝土构件或第二混凝土构件栓接。
优选地,连接端包括栓接在第一混凝土构件上的第一连接端和预埋在第二混凝土构件中的第二连接端;
第二连接端的端头为T形构件或L形构件。
优选地,第一混凝土构件和第二混凝土构件之间设置调整摩擦力的摩擦垫片。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摩擦垫片与第一混凝土构件和/或第二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倾角护板。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内置于V型缓冲腔并与V型缓冲腔内表面贴合的V型套筒。
优选地,防护套筒和杆件之间的间隙注入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
优选地,防护套筒外侧设置加强肋和/或环绕防护套筒的细钢筋或钢丝加强筋络。
优选地,杆件是由两根以上钢筋组成的钢绞线。
优选地,V型缓冲腔内填充环绕杆件的阻尼材料。
优选地,置入V型缓冲腔对中的V型加强套表面与两个V型缓冲腔内表面贴合。
优选地,V型缓冲腔对中不置入V型加强套,杆件在V型缓冲腔内的部分截面积增大。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在所连接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置入附加的附加护板和其间的摩擦垫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一个混凝土构件组,所述构件组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混凝土构件相连接的混凝土构件。
当地表水平加速度等于a的地震冲击类似图5(b)中结构且假设墩底部同地表共同运动,惯性造成墩梁接触面的剪力Q0为:
当图7所示连接结构受到强横向力冲击时,杆件所承担剪力将会传递到环绕的构件基体中。由于杆件由等金属材料材料,其强度远高于混凝土。如果杆件周边混凝土破坏,图6设计的杆件变形状态将改变。为了保护杆件和环绕的混凝土基体,本专利公开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设计细节:保护V型缓冲腔内壁的V型套筒8,环绕杆件4的防护套筒801,或V型套筒8和防护套筒801合成一体的组合。为了在大面积混凝土基体上分散承担水平相对错动发生时作用在杆件上的剪力,设计细节还包括附加在防护套筒801外侧的加强肋803和/或加强筋络802。
图9(a)和(b)是杆件4两端为螺纹且在所连接构件表面伸出端栓接的设置,其包括这个构件在杆件4伸出端位置预制的楔形空腔10,包含中心通孔并可楔入楔形开口腔的楔形紧固块11,承力垫片701,螺母7,和在承力垫片与螺母之间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杆件4伸出端从这系列组件中依次穿过,由螺母7固定。缓冲材料块12控制杆件4中的拉应力,保证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允许构件1的微小上移;起到借用其自身重力抵抗横向错动的目的。图9(a)中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可以是如图9(b)所示的缓冲材料块12,其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铁氟龙,聚氟或聚氨酯块,环氧树脂块,形状记忆合金等。
V型缓冲腔设计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广泛的灵活性。图10(a)公开一种在V型缓冲腔基础上的附加设计选择,即在V型缓冲腔3和杆件4与V型加强套5加强之间的空间内置入可以近一步缓冲和耗散震动能量的材料,又称作耗散套,即图中标计的填充阻尼材料301。耗散套可以是直接注入这一空间的在外力作用先可以呈现粘性流体性质平均直径小于2毫米的细小材料颗粒,例如,硅粉,硅砂,或聚氨酯,聚氟等高分子材料及软金属颗粒或者是常规亚浆材料;或者是用有一定粘塑性性质的材料,例如,橡胶,铅锡软合金,或聚氨酯,聚氟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成。在动载作用下,这类材料颗粒或材料块阻滞杆件4变形同时耗散外力输入的能量。
图10(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在所连接混凝土构件包含至少一个V型缓冲腔3和与其开口延伸至所连接混凝土结构件接触面的圆柱形空腔,以及由圆柱形体和两个锥形头组成的V型保护套;
图11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即图12(a)所公开的变截面预应力杆件4设计。
图12(a)是本发明技术应用于图2(a)的连接系统和湿接头技术的实施例:混凝土梁跨构件组201(桥梁盖梁)顶部与其上第一混凝土构件表面楔形开口202(承工字梁桥跨组)端部湿接头相接,这里湿接头相当于图7至图11中第一混凝土构件1,盖梁(201)相当于第二混凝土构件2;图示湿接头浇灌前结构布置;
图12(b)是本发明技术应用于图2(a)的连接系统和湿接头技术的实施例:混凝土梁跨构件组201顶部与其上承工字梁桥跨组(202)端部湿接头相接,这里湿接头相当于图7至图11中第一混凝土构件1,盖梁(201)相当于第二混凝土构件2;图示湿接头浇灌完成后结构示意图。
在前述对图7(a)-图12(b)公开以V型缓冲腔为基础连接结构的介绍中只提到围绕图5所示垂直方向杆件预应力加强结构节点设计,这里的杆件可以是钢绞线或局部加强销杆。毋庸详述,这类结构连接系统可以用在二到多个方向结构部件的交叉节点中和同时沿这些方向实施预应力。图12(a)和图12(b)介绍了应用这类连接系统和湿接头技术对一个桥梁的墩或盖梁与梁跨连接实施双向预应力加强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在没有预应力条件下一个有弯矩梁中产生的拉应力峰值的受力分析图;
图1(b)是对图1(a)中贯穿中轴的钢绞线施加拉应力以造成梁中的预压缩应力,以消除图1(a)所示弯矩在混凝土基体中造成的拉应力的受力分析图;
图2(a)是本发明在多个结构部件节点实施多方向预应力的梁与梁之间和梁墩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在多个结构部件节点实施多方向预应力的建筑结构中的多个多方向梁与柱的交叉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涉及案例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费尔南德大地震中费尔南德街桥(整体浇灌结构)破坏模式展示图;
图3(b)是本发明涉及案例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Hanshin高速第46号墩破坏模式展示图;
图4(a)是现有技术中在节点应用内部灌浆钢管加强节点被剪断的展示图;
图4(b)是现有技术中在节点应用内部灌浆钢管加强节点周边环绕遭受混凝土爆裂的展示图;
图5(a)是造成图4所示破坏模式的结构原因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在同等工况下销杆内剪应力分析示意图;
图6(a)是图5中加强销杆在V型缓冲腔内变形轮廓,表达为函数Y(x)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加强销杆在V型缓冲腔内变形后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6(c)是本发明设计V型缓冲腔侧壁轮廓曲线的模型的分析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的预制在连接构件接触面上的V型缓冲腔和施加预应力的杆的设计组合示意图;
图7(b)为图7(a)设置V型加强套,和倾角护板的设计组合示意图;
图7(c)公开本发明的核心创新细节,即V型加强套5(以下简称“V型套”)和倾角护板6的组合;其中倾角护板6内环有一个向开口方向外倾的角度,其小于V型套的角。除了类似图5(b)所示保护销杆局部的作用,V型套的主要功能是当销杆在横向力Q作用下弯曲后,其外轮廓的角与错动部件的内缘接触后可以立即导入图6模型解释的结构自紧功能;
图8(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杆件第一端固接头的两者形式。
图8(b)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连接混凝土结构件接触面中置入摩擦垫片,附加护板和固定在附加护板上防止摩擦垫片移动的护圈;
图8(c)是图8(b)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中用以隔离杆件和所连接混凝土构件基体的V型保护套,防护套筒,承力垫片的综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中用以隔离杆件和所连接混凝土构件基体的保护组套和承力垫片的综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示意图:杆件4两端为螺纹且在所连接构件表面伸出端栓接的设置,其包括这个构件在杆件4伸出端位置预制的第一混凝土构件表面楔形开口202,包含中心通孔并可楔入楔形开口腔的楔形紧固块13,承力垫片8和/或801,螺母7,和在承力垫片与螺母之间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杆件4伸出端从这系列组件中依次穿过,由螺母7固定。缓冲材料块12控制杆件4中的拉应力,保证其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允许构件1的微小上移;起到借用其自身重力自紧的作用;
图10(b)是类似图10(a)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示意图:缓冲材料块12替代了图10(a)中的弹簧垫片或弹簧阻尼9;
图11是销杆4和V型保护套一体化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技术应用隧道混凝土衬砌构件环向拼装的实施例图;
图12(b)是本发明技术应用隧道混凝土衬砌构件轴向拼装的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混凝土构件;2、第二混凝土构件;201、混凝土梁跨构件组;202、第一混凝土构件表面楔形开口;3、V型缓冲腔;301、填充阻尼材料;4、杆件;41、变直径钢销杆;401、第一连接端;402、第二连接端;403、杆件主体与第二连接端间焊缝;5、V型加强套;6、倾角护板;601、附加护板;602、摩擦垫片;7、螺母;701、承力垫片;8、V型套筒;801、防护套筒;802、加强筋络;803、加强肋;9、弹簧阻尼;10、楔形空腔;11、楔形紧固块;12、缓冲材料块;13、钢筋;14、孔道内设预应力管道;15、钢绞线;16、预应力管道内压浆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中”、“水平”、“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和“下”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例如,重力方向。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常规桥梁和房屋设计中,预应力方向或钢筋混凝土中主承力钢筋系方向一般同重力造成的弯矩作用方向重合,即沿重力方向的墩和沿着跨梁长度方向。而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造成的载荷,例如地震,洪水,船桥相撞,其方向一般垂直于前述弯矩作用方向;例如,除了震中附近区域,地震对结构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地震波在地表水平加速度所引起结构内部水平方向的惯性力。从预应力技术角度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保证钢绞线能够承受结构节点处的横向剪力集中;合理地施加预应力来保证节点处混凝土基体的剪力和拉伸力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样,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保证主承力钢筋系预埋钢筋能够承受结构节点处的横向剪力集中;合理地安排钢筋网络来保证节点处混凝土基体的剪力和拉伸力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更近一步,如果在超强地震工况下结构节点可以适度减隔震,即允许控制下的局部相对错动,同时在地震过后有一定自恢复功能,将会显著提高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图3是整体浇灌桥梁在地震下破坏的典型案例:在弯矩和剪力复合作用下墩梁连接节点的薄弱部位破坏;为此粗钢筋或钢管等局部加强销是一类常用的处理办法。但这类加强销一般只能预埋于整体浇灌的结构中;在强地震条件下,这类加强销可能在被连接两部件相交截面位置局部的剪应力集中破坏,见图4(a),或者造成周边局部混凝土爆裂(图4(b))。造成这类破坏的原因是强震下被连接两部件产生相对错动趋势时在相交截面处产生的高剪应力集中,如图5(a)所示。
本文公开连接系统装置设计的首要目标是降低或消除这类剪切应力集中,通过局部优化设计细节来起到加固钢绞线和结构整体完整性的目的;同时利用结构部件内力,包括重量和预拉伸力,来自我增强抵抗极端工况的冲击。其功能设计目标和对应机理简述如下:
当极端强震袭击类似图5(b)中结构时,V型缓冲腔连接允许梁和桥墩之间有约束的相对滑动。原因是按照目前科技水平尚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强震等极端载荷工况,设计绝对安全不容任何错动结构在工程上不现实;现代结构抗震理论的一个共识是部件间有约束微小错动可以部分地截断结构中惯性力流,起到下列作用:
(1)惯性力衰减;
(2)振动能量耗散;
(3)整体结构刚度降低,从而降低相应的惯性力;
(4)整体结构固有自振频率发生偏移,以避免共振。
因此,V型缓冲腔的第一个功能是允许这类错动;当错动发生时为所穿过(钢绞线)销杆提供弯曲变形的缓冲空间,舒缓在墩梁结合面上如图5(a)所示剪应力集中,避免立即被剪断。
本发明的核心是图7(a)至图7(c)所示V型加强套5和倾角护板6的组合;功效是当这类错动发生,加强套5与倾角护板6产生使接触面趋向分开的张力,引发对应成正比的重力分量和销杆张力抵抗这一分离的趋势,保证所连接结构的完整性。
图7(a)是实施例一: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其中预制一对V型缓冲腔3;贯穿V型缓冲腔3内防护套筒5的杆件4连接这两个混凝土构件。杆件4的一端预埋在第二混凝土构件2内,另一端与第一混凝土构件1栓接;并可以沿杆件4的轴线方向对连接的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在所连接的两个混凝土构件接触面之间内镶入固定在第一混凝土构件1表面的倾角护板6。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一杆件4与第一混凝土构件1栓接端附加承力垫片701和弹簧阻尼9。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一杆件4的栓接端图预埋在与第一混凝土构件1内部,见图8(a)。
优选地,上述实施例所连接的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2接触面之间一杆件4在构件1和2的接触面上置入倾角护板6和附加护板601,和之间的摩擦垫片10。当地表水平加速度等于a的地震冲击类似图5-8中结构,假设第二混凝土构件2类似底部同地表共同运动;在两混凝土构件之间接触面上,类似于墩梁接触面,惯性造成的剪力Q0为:
Q0=Mb·a (公式7)
式中Mb是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上部结构)的质量。惯性力Q0与图6所示杆件上端的横向力Q之间的关系是:
Figure GDA0003946029740000191
式中g:重力加速度;f:墩梁接触面上抵抗相对错动的静摩擦系数。这里的细节是通过选择倾角护板6,附加护板601,和摩擦垫片602的材质和表面光洁度来调整连接面的抗震稳定性。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内置于V型缓冲腔3并与V型缓冲腔3内表面贴合的V型套筒7。杆件4设置至少一个用于隔绝混凝土构件与杆件4的局部或整体直接接触的防护套筒801。进一步优选地,防护套筒8外侧设置加强肋801和/或环绕防护套筒801的细钢筋或钢丝加强筋络802。V型缓冲腔3内填充环绕杆件4的阻尼材料。
在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中,V型缓冲腔3内置入环绕杆件4的V型加强套。杆件4在V型缓冲腔3内的部分截面积增大,用于更好的防止位于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接触连接面上的杆件4的局部结构受外力而发生损坏,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中,V型缓冲腔3内置入环绕杆件4的V型加强套。杆件4在V型缓冲腔3内的部分截面积增大,用于更好的防止位于不同的混凝土构件的接触连接面上的杆件4的局部结构受外力而发生损坏,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之一可以是一个现场浇灌的湿接头,或预制后在施工现场与其它构件栓接组装。
本发明进一步的现场施工优选实施例如下所示:
现场施工实施例一:包括V型缓冲腔的湿接头单向预应力连接结构,第1步:根据设计工况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制作(起钢绞线作用)销杆
(a)等直径钢销杆,第一端预弯曲,第二端加工螺纹;
(b)等直径钢销杆,第一端焊接交叉的锚固杆,第二端加工螺纹;
(c)等直径钢销杆,两端预加工螺纹;
(d)机加工如图11所示变直径钢销杆41,分别按上述三种方法预加工端点。
第2步:制造锚固并可以施加预应力的销杆端点锚固套组。
第3步:根据端点加工状态选择下列方法之一锚固销杆第一端
(a)对第一端有预加工螺纹的销杆,在制造对应的下部结构部件(墩或盖梁)过程中预留销杆通孔;销杆穿过后按照图9所示方法之一锚固;
(b)对第一端无预加工螺纹的销杆,在制造对应的下部结构部件过程中预埋销杆第一端。
第4步:根据设计工况在预埋钢绞线或预制销杆孔道的同时在对应下部结构部件顶面预制V型缓冲腔,其中或置放如图8(a)、图8(b)或图8
(c)所示的保护套筒,V型保护套,或保护套组。
第5步:制造梁跨混凝土部件,在端点预留如图12(a)所示伸出的钢筋13。
第6步:将梁跨混凝土部件放置在下部结构(墩或盖梁)顶面,根据设计工况选择是否在其间放置允许微小错动的摩擦垫片,其可以是沥青层,橡胶垫,大分子塑料例如环氧树脂或聚四氟垫片。
第7步:在下部结构顶面和梁跨端部之间的接头空间预扎钢筋网络并与梁跨端部伸出钢筋头结扎。
第8步:根据设计工况决定是否在接头空间下部,即下部结构顶面,安置下顶板或允许微小错动的摩擦垫片或者二者兼有。
第9步:根据设计工况在接头空间预留安置销杆第二端锚固组件的空间,预留V型缓冲腔空间及放置的V型保护套筒和倾角护板,并根据实际决定是否需要一对附加护板和其间的摩擦垫片。
第10步:如果接头空间侧向除梁跨端部面外仍有缺口,设置模板保证接头空间侧向封闭。
第11步:在接头空间浇灌混凝土,根据设计工况同时在销杆第二端预埋图9所示栓固端护套。
第12步:根据设计要求栓固销杆第二端并施加规定预应力。
现场施工实施例二:包括V型缓冲腔的湿接头多向预应力连接结构,
第0步:预制可以对图12梁垮和接头可以实施横向预应力的钢绞线。
第1到第4步:同实施例一第1到第4步。
第5步:制造梁跨混凝土部件,其中预留在接头端面开口的孔道内置预应力管道,见图12(a)和图12(b)。
第6步:同实施例一第6步。
第7步:在下部结构顶面和梁跨端部之间的接头空间预扎钢筋网络,根据设计工况决定其是否与梁跨端部伸出钢筋头结扎。
第8步到第10步:同现场施工实施例一第8到第10步。
第11步:在接头空间内预留可以与梁垮中预留预应力管道贯通的孔道。
第12步:同现场施工实施例一第11步。
第13步:在贯通梁垮和接头空间的预应力管道中穿过钢绞线。
第14步:同现场施工实施例一第12步。
第15步:对贯通梁垮和接头空间的钢绞线实施预应力,见图12(b)。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混凝土构件,所述混凝土构件至少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各预制至少一个在其相互接触端面开口且中心对称轴线重合的V型缓冲腔(3),两个开口相对的V型缓冲腔(3)组成一个V型缓冲腔对;
至少一个杆件(4),对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进行连接,所述杆件(4)贯穿一个所述V型缓冲腔对;其中,
所述杆件(4)的至少一个端点固定在一个所述混凝土构件上,
至少一个置于所述V型缓冲腔对所包含空间内的V型加强套(5),所述加强套(5)包含中心通孔,所述杆件(4)从中穿过;所述加强套(5)外表面与至少一个所述V型缓冲腔(3)的内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的两个连接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上,并可以沿所述杆件(4)的轴线方向对所述连接的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包含至少一个固定在其与另一个混凝土构件接触端面上的倾角护板(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的至少一个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的至少一个连接端通过设置在该连接端端口的螺纹和螺母(7)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栓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7)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的栓接面上设置承力垫片(7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7)与所述承力垫片(701)之间设置弹簧阻尼(9)。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栓接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上的第一连接端(401)和预埋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构件(2)中的第二连接端(402);
所述第二连接端(402)的端头为T形构件或L形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之间设置调整摩擦力的摩擦垫片(602)。
10.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擦垫片(602)与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或第二混凝土构件(2)之间的附加护板(601)。
11.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附加护板(601)的缓冲材料块(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设置至少一个用于隔绝所述混凝土构件与所述杆件(4)局部并且置于至少一个所述V型缓冲腔(3)内的V型套筒(8),所述V型套筒(8)与所述V型缓冲腔(3)内壁相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设置至少一个用于隔绝所述混凝土构件与所述杆件(4)的局部或整体直接接触的防护套筒(80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设置至少一个用于隔绝所述混凝土构件与所述杆件(4)的局部或整体直接接触的防护套组(603)。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包括防护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所述组件包括用于隔绝所述混凝土构件基体与所述杆件(4)局部或整体的V型套筒(8),防护套筒(801),防护套组(603);所述组件在其接触混凝土构件基体侧设置加强肋(803)和/或环绕的细钢筋或钢丝加强筋络(802)。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缓冲腔对内设置所述杆件(4)和所述V型加强套(5)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和/或第一混凝土构件之间的空间内填充阻尼材料(301)。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包含所述V型缓冲腔(3)的混凝土构件还包含至少一个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是从所述V型缓冲腔(3)V型开口开始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构件表面;所述圆柱形空腔内包含一个由中部圆柱形和两端V型组成且含中心通孔的V型加强套(5),所述杆件(4)从所述V型加强套(5)的中心通孔穿过。
18.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混凝土构件,所述混凝土构件至少包括相互接触的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各预制至少一个在其相互接触端面开口且中心对称轴线重合的V型缓冲腔(3),所述两个开口相对的V型缓冲腔(3)组成一个V型缓冲腔对;
至少一个杆件(4),对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进行连接,所述杆件(4)贯穿一个所述V型缓冲腔对;其中,
所述杆件(4)的两个连接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混凝土构件(2)上,并可以沿所述杆件(4)的轴线方向对所述连接的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
所述杆件(4)在所述V型缓冲腔对内的部分截面积增大。
CN202111164760.2A 2020-09-30 2021-09-30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14635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32960.2A CN117536075A (zh) 2020-09-30 2021-09-30 混凝土结构连接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9821.2A CN112376396A (zh) 2020-09-30 2020-09-30 具有缓冲连接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块
CN202011063768.5A CN112376395A (zh) 2020-09-30 2020-09-30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CN2020110698212 2020-09-30
CN2020110637685 2020-09-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2960.2A Division CN117536075A (zh) 2020-09-30 2021-09-30 混凝土结构连接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5344A CN114635344A (zh) 2022-06-17
CN114635344B true CN114635344B (zh) 2022-12-23

Family

ID=8149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4760.2A Active CN114635344B (zh) 2020-09-30 2021-09-30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CN202310132960.2A Pending CN117536075A (zh) 2020-09-30 2021-09-30 混凝土结构连接块
CN202111164365.4A Active CN114481805B (zh) 2020-09-30 2021-09-30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2960.2A Pending CN117536075A (zh) 2020-09-30 2021-09-30 混凝土结构连接块
CN202111164365.4A Active CN114481805B (zh) 2020-09-30 2021-09-30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463534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826A (ja) * 1995-03-30 1997-01-07 Nitta Ind Corp 橋梁移動制限用アンカー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00291737A (ja) * 1999-04-13 2000-10-20 Tci:Kk 構造体の免震支持装置
JP2008240488A (ja) * 2007-03-29 2008-10-09 Kajim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系棒状ダンパー構造
CN207812266U (zh) * 2017-12-13 2018-09-0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桥梁抗震锚栓装置
CN211228063U (zh) * 2019-06-24 2020-08-11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汕头分院 一种防落梁及墩底损伤的节段拼装桥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8836B2 (ja) * 2000-04-11 2010-12-01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壁の免震構法及び免震構造
JP5484825B2 (ja) * 2009-08-24 2014-05-07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構造
CN201627139U (zh) * 2009-11-27 2010-11-10 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简支梁桥用悬臂梁式减震榫结构
WO2016118430A1 (en) * 2015-01-24 2016-07-28 Su Hao Seismic-proof connectors to protect buildings and bridges from earthquake hazards and enable fast construction
CN107151976A (zh) * 2017-06-16 2017-09-12 北京交达铁工科技有限公司 分离式榫组件、弹塑性防落梁限位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JP2019108657A (ja) * 2017-12-15 2019-07-04 シバタ工業株式会社 連結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826A (ja) * 1995-03-30 1997-01-07 Nitta Ind Corp 橋梁移動制限用アンカー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00291737A (ja) * 1999-04-13 2000-10-20 Tci:Kk 構造体の免震支持装置
JP2008240488A (ja) * 2007-03-29 2008-10-09 Kajima Corp コンクリート系棒状ダンパー構造
CN207812266U (zh) * 2017-12-13 2018-09-04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桥梁抗震锚栓装置
CN211228063U (zh) * 2019-06-24 2020-08-11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汕头分院 一种防落梁及墩底损伤的节段拼装桥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81805B (zh) 2024-01-26
CN117536075A (zh) 2024-02-09
CN114635344A (zh) 2022-06-17
CN114481805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e et al. Effect of masonry infill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3‐storey R/C frame with non‐seismic detailing
Usami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eel arch bridges against major earthquakes. Part 1: Dynamic analysis approach
Quiel et al. A non-emulative moment connection for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ance in precast concrete building frames
US11352790B2 (en) Method of introducing prestress to beam-column joint of PC structure in triaxial compression
CN112376396A (zh) 具有缓冲连接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块
CN117500989A (zh) V连接用于混凝土构件交叉接头和剪力键
Kanitkar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nventional multi-storey buildings with open ground floors for vehicular parking
Harn Have batter piles gotten a bad rap in seismic zones?(or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batter piles but were afraid to ask)
CN114635344B (zh)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CN112376395A (zh) 用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Darani et al. Application of new resilient slip friction joint for seismic damage avoidance design of rocking concrete shear walls."
DesRoches et al. Seismic response of multiple span steel bridges in central and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II: Retrofitted
Akbarzadeh Bengar et al. Effect of steel and concrete coupling beam on seismic behavior of RC frame accompanied with coupled shear walls
CN210104972U (zh) 拱脚节点
Roy et al.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multi span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with isolation bearings
Tandon Economical design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ridges
Harn Displacement design of marine structures on batter piles
Tsai et al.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 for existing and new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Mahmoudi et al. The effect of spandrel beam's specification on response modification factor of concrete coupled shear walls
Steele et al. Reducing the Forces in Controlled Rocking Steel Braced Frames Using Partial Ductile Behavior
Joshi et al. Linear and nonlinear static analysis for assessment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potential of multistoried building
CN221094836U (zh) 桥梁的抗震挡块装置及桥梁
Nader et al. Seismic Retrofit of the Towers of the Golden Gate Bridge
Hanaor et al. PRESTRESSED BOLTING IN PRECAST CONCRETE BEAM-COLUMN CONNECTION.
Arzoumanidis et al. The new Tacoma Narrows suspension bridge: critical issues in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