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30167A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30167A
CN114630167A CN202210224158.1A CN202210224158A CN114630167A CN 114630167 A CN114630167 A CN 114630167A CN 202210224158 A CN202210224158 A CN 202210224158A CN 114630167 A CN114630167 A CN 114630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hole
functional
remote controller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41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30167B (zh
Inventor
郭茹萍
刘慧明
李子朝
赵江涛
杨华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241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3016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347 priority patent/WO20231688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30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30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30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3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ound input device, e.g. micr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12Specific keyboar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24Touch pad or touch panel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遥控器和电子系统,该遥控器包括外壳、功能组件及控制组件,外壳设有功能区域,外壳的外壁还设有倾斜面,倾斜面环绕功能区域设置,外壳内还设有安装腔,倾斜面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第一收音孔,功能组件设于安装腔内,并对应功能区域设置,控制组件设于安装腔内,并与功能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第一麦克风对应第一收音孔设置,并用于采集声音数据,第二麦克风对应功能组件设置,并用于采集功能组件的震动噪音数据。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隐藏收声孔的遥控器,有效提高遥控器的外观美观性,且解决现有遥控器语音识别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器和应用该遥控器的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电子设备相对应的遥控器也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输入,如按键、触摸屏,而是加入语音助手功能。相关技术中,遥控器通常具有物理输入和语音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但在现有方案下,经常会出现向遥控器发出语音控制指令后遥控器受到物理输入引起的噪音,而出现未唤醒或回答错误的情况,使得遥控器的平均语音唤醒识别率较低,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同时,遥控器用户收声的收音孔一般设置在遥控器壳体上,导致遥控器壳体的外观感比较差,造成不美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器和电子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隐藏收声孔的遥控器,有效提高遥控器的外观美观性,且解决现有遥控器语音识别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功能区域,所述外壳的外壁还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环绕所述功能区域设置,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安装腔,所述倾斜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收音孔;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对应所述功能区域设置;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对应所述第一收音孔设置,并用于采集声音数据,所述第二麦克风对应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并用于采集所述功能组件的震动噪音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收音孔,所述第二收音孔与所述第一收音孔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还设有第三麦克风,所述第三麦克风与所述第二收音孔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功能组件背向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设于所述主板背向所述功能组件的一侧,并呈间隔设置,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第一麦克风设有第一过孔,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第二麦克风设有第二过孔;和
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功能组件的一侧,所述按键板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区域为触摸面,所述触摸面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设置,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触摸面呈平滑过渡或台阶状过渡设置,所述功能组件为设于所述触摸面下方的触摸感应面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感应面板包括支撑架和触摸电路板,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凸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触摸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撑板背向多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并与所述触摸面抵接,所述触摸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电路板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板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自锁孔,所述自锁孔位于所述功能区域远离所述第一收音孔的一侧,且所述自锁孔的中心、所述功能区域的中心及所述第一收音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自锁孔处的自锁按键,所述自锁按键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自锁按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关闭和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对应所述自锁孔设有通孔,所述自锁按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控制组件背向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连接,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架;
多个弹片件,多个所述弹片件环绕所述通孔呈间隔设置,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路板;
自锁主体,所述自锁主体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自锁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推杆;及
键帽,所述键帽活动穿设于所述自锁孔内,并与所述推杆连接;
其中,按压所述键帽以推动所述推杆,使所述自锁主体控制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关闭和开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组件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且/或,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处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且/或,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前壳设有所述倾斜面、所述功能区域及所述第一收音孔;
且/或,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功能区域倾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所述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终端信号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遥控器通过在外壳设置功能区域,并在外壳的外壁设置倾斜面,使得倾斜面环绕功能区域设置,并在倾斜面开设有第一收音孔,使得控制组件的第一麦克风与第一收音孔对应设置,从而利用第一麦克风实现采集声音数据,将第一收音孔设于邻近功能区域的倾斜面,从而利用倾斜面实现对第一收音孔的隐藏,以提高遥控器的观感和美观度;同时,通过将功能组件设于外壳的安装腔内,并使得功能组件对应功能区域设置,且将控制组件的第二麦克风对应功能组件设置,从而利用第二麦克风实现采集功能组件的震动噪音数据,此时第二麦克风位于功能组件的下方,且在外壳上不设置收音孔,如此利用第二麦克风准确采集到位于功能区域的功能组件的震动噪音数据,通过控制组件根据第二麦克风采集的震动噪音数据以及第一麦克风采集的用户的声音数据进行识别对比,从而有效降低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提高遥控器获取到用户语音的识别准确率以及遥控器远场拾音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34975140000041
Figure BDA00035349751400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电子设备相对应的遥控器也不仅仅局限于按键功能,而是加入语音助手功能。相关技术中,电视遥控器通常使用双麦克风阵列的电视遥控器,实现遥控器远场拾音。采用这种方案的遥控器通常具有触摸屏和语音唤醒两种控制方式,但在现有方案下,经常会出现向遥控器发出指令后遥控器未唤醒或回答错误的情况,遥控器的平均语音唤醒识别率较低,非常影响使用体验。同时,遥控器用户收声的收音孔一般设置在遥控器壳体上,导致遥控器壳体的外观感比较差,造成不美观等问题。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遥控器100。可以理解的,遥控器100用于控制电子系统中显示终端的操作,从而实现APP、游戏或功能控制等操作。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采用无线连接时,可采用红外信号连接、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遥控器100包括外壳1、功能组件2及控制组件3,其中,外壳1设有功能区域11,外壳1的外壁还设有倾斜面12,倾斜面12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外壳1内还设有安装腔13,倾斜面12开设有连通安装腔13的第一收音孔141,功能组件2设于安装腔13内,并对应功能区域11设置,控制组件3设于安装腔13内,并与功能组件2电连接,控制组件3设有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第一麦克风311对应第一收音孔141设置,并用于采集声音数据,第二麦克风312对应功能组件2设置,并用于采集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遥控器100的其他部件,例如功能组件2、控制组件3等部件,也即外壳1为功能组件2、控制组件3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外壳1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采用分体设置结构。为了实现功能组件2、控制组件3等部件的安装和保护,外壳1内形成有安装腔13,安装腔13可选为密闭空腔结构,从而提升遥控器100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
为了方便实现遥控器100的功能操作,外壳1上设置有功能区域11,从而方便用户通过功能区域11实现各种功能操作,例如触摸功能操作、按键功能操作等。可以理解的,功能区域11可以是设置于外壳1外壁的功能面,也即功能区域11是连接倾斜面12的完整表面,功能区域11和倾斜面12均为形成于外壳1外壁的完整表面。当然,功能区域11也可是镂空设置,也即外壳1外壁开设有镂空孔或通孔结构,该镂空孔或通孔结构形成功能区域11,例如功能区域11为安装孔或通孔结构,该安装孔或通孔结构贯穿外壳1外壁;或者,功能区域11可以是功能面结合镂空结构设置,也即功能区域11为功能面,在功能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或通孔结构等,如此可使得外壳1应用于遥控器100中时,功能区域11可根据遥控器100的具体功能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外壁还设置有连接功能区域11的倾斜面12,从而利用倾斜面12方便用户识别外壳1上的功能区域11,以实现指示或提示用户。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倾斜面12开设有连通安装腔13的第一收音孔141,如此可通过在遥控器100的控制组件3设置第一麦克风311,使得第一麦克风311对应第一收音孔141,从而使得第一麦克风311方便通过第一收音孔141实现拾音或收声,也即通过第一麦克风311将声音信号转换给电信号,通过控制组件3实现语音助手功能。如此设置,可利用倾斜面12对第一收音孔141实现隐藏,从而提升遥控器100的外壳1美观性和观感。
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的控制组件3可以控制电路或集成于电路板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等,通过在控制组件3上设置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从而利用第一麦克风311实现遥控器100的语音助手功能,利用第二麦克风312,有效减小功能组件2产生的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可选地,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可以是MIC或麦克风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遥控器100通过在控制组件3上设置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从而使得通过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与电子系统实现信号连接,使得遥控器100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电子系统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功能组件2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从而在用户通过功能区域11时,使得功能组件2能够及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组件3,并由控制组件3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操作。
本发明的遥控器100通过在外壳1设置功能区域11,并在外壳1的外壁设置倾斜面12,使得倾斜面12连接功能区域11,并在倾斜面12开设有第一收音孔141,使得控制组件3的第一麦克风311与第一收音孔141对应设置,从而利用第一麦克风311实现采集声音数据,将第一收音孔141设于邻近功能区域11的倾斜面12,从而利用倾斜面12实现对第一收音孔141的隐藏,以提高遥控器100的观感和美观度。
当用户通过语音进行控制时,如果用户误触功能组件2(或是其他情况造成的功能组件2被操作),功能组件2会产生振动,该振动会被第一收音孔141采集到,进而对语音识别造成影响。本发明中通过将功能组件2设于外壳1的安装腔13内,并使得功能组件2对应功能区域11设置,且将控制组件3的第二麦克风312对应功能组件2设置,从而利用第二麦克风312实现采集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如此即使用户误触功能组件2(或是其他情况造成的功能组件2被操作),此时位于功能组件2的下方第二麦克风312,且在外壳1上不设置收音孔,从而利用第二麦克风312准确采集到位于功能区域11的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通过控制组件3根据第二麦克风312采集的震动噪音数据以及第一麦克风311采集的用户的声音数据进行识别对比,从而有效降低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提高遥控器100获取到用户语音的识别准确率以及遥控器100远场拾音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3的第二收音孔142,第二收音孔142与第一收音孔141间隔设置,控制组件3还设有第三麦克风313,第三麦克风313与第二收音孔142对应设置。
如图1、图4和图7所示,通过在外壳1上设置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也即外壳1上设置有多个收音孔,可通过在遥控器100的控制组件3上设置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也即控制组件3上设置多个麦克风,使得多个收音孔(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分别对应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设置,也即使得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分别通过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实现收音,从而提高遥控器100的拾音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一麦克风311相同,可以是MIC或麦克风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实现对收音孔的隐藏,以提高遥控器100的观感和美观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间隔设置于倾斜面12,并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此时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如此可提高遥控器100的拾音准确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间隔设置,且第一收音孔141设于倾斜面12,第二收音孔142设于外壳1上,并与倾斜面12、功能区域11间隔。此时,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分别对应第一收音孔141和第二收音孔142。可选地,第一收音孔141设于倾斜面12,第二收音孔142与倾斜面12、功能区域11间隔。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遥控器100中的多个麦克风(也即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等)形成麦克风阵列,使得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不在同一直线,且在一定的角度和距离范围内,满足了波束形成算法要求,也即利用双麦克风算法,即使在较远的距离,遥控器100仍能拾取到人声;同时,通过第二麦克风312实现采集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使得控制组件3根据第二麦克风312采集的震动噪音数据以及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采集的用户的声音数据进行识别对比,可以实现噪声自适应处理,抑制环境中的噪声对识别人声的影响,真正实现远场拾音。本发明的遥控器100采用双麦克风阵列的排布方案,使得遥控器100远场拾音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2.7m。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包括主板31和按键板32,其中,主板31设于安装腔13内,并位于功能组件2背向功能区域11的一侧,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设于主板31背向功能组件2的一侧,并呈间隔设置,主板31对应第一麦克风311设有第一过孔314,主板31对应第二麦克风312设有第二过孔315,按键板32设于主板31面向功能组件2的一侧,按键板32分别对应第一过孔314和第二过孔315设有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通过将控制组件3设置为主板31和按键板32,使得按键板32设于主板31面向功能组件2的一侧,从而利用按键板32和功能组件2的配合实现遥控器100的功能反馈。可以理解的,主板31可以控制电路或集成于电路板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等,通过在主板31上设置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从而利用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实现遥控器100的语音助手功能,利用第二麦克风312,有效减小功能组件2产生的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
可选地,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设于主板31背向按键板32的一侧,并呈间隔设置,通过在主板31分别对应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设置有第一过孔314,主板31对应第二麦克风312设置有第二过孔315,并在按键板32上开设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使得第一麦克风311依次通过第一过孔314、第一通孔321与第一收音孔141对应,第三麦克风313依次通过第一过孔314、第一通孔321与第二收音孔142对应,第二麦克风312依次通过第二过孔315和第二通孔322与功能组件2对应,从而使得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实现声音数据采集,第二麦克风312实现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采集,如此使得控制组件3通过将第一麦克风311采集的声音数据与第二麦克风312采集的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相减,实现降低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同时提高对遥控器100获取到用户语音的识别准确率以及遥控器100远场拾音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按键板32还设有多个按键323,多个按键323间隔设置,并与主板31电连接,外壳1对应每一按键323设有一按键孔146,每一按键323穿设于一按键孔146,并突出按键孔146。
如图1至图7所示,通过在按键板32上设置多个按键323,并在外壳1上设置多个按键孔146,使得每一按键323穿设于一按键孔146,并突出按键孔146,从而利用按键323实现遥控器100的按键控制操作。可以理解的,多个按键323中部分按键用于控制电子系统的显示终端的功能,部分按键也可用于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的开启或关闭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按键板32上对应功能组件2设置有变形部,此时,功能区域11可以是镂空设置,例如功能区域11为安装孔或通孔结构,功能组件2活动穿设于功能区域11的镂空孔内,并与按键板32的变形部抵接;如此按压功能组件2时,功能组件2挤压变形部变形。
可以理解的,按键板32可以是仅用于提供物理反馈的结构,也即此时用户按压功能组件2时,功能组件2挤压按键板32的变形部发生变形时,按键板32不会与主板31实现信号传输,仅实现对功能组件2的物理变形反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主板31上对应按键板32的变形部设置连接触点或触片或按键,从而在功能组件2挤压变形部发生变形时,变形部与主板31上的触点或触片或按键抵接,以实现导通或信号传输,从而使遥控器100同时实现按键控制和物理反馈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按键板32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塑料材质制成,如此可利用按键板32的按键323穿设于按键孔146内时,按键板32背向主板31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密封抵接,从而实现防水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前壳14和后壳15,前壳14与后壳15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安装腔13,前壳14设有倾斜面12、功能区域11及第一收音孔14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外壳1采用分体设置,由前壳14和后壳15连接形成,以使得前壳14和后壳15围合形成安装腔13,前壳14背向后壳15的一侧设置有功能区域11和倾斜面12。可以理解的,第一收音孔141、第二收音孔142及按键孔146仅开设于前壳14上。
为了方便实现遥控器100的拆装和维修等,外壳1的前壳14和后壳15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还设有第一安装筒143,第一安装筒143环绕第一收音孔141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容置槽,按键板32凸设有橡胶柱324,橡胶柱324容纳并限位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一通孔321贯穿橡胶柱324,遥控器100还包括防尘网4,防尘网4夹设于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与橡胶柱324之间,并遮盖第一收音孔141。
如图2至图7所示,通过在外壳1的前壳14上设置第一安装筒143,使得第一安装筒143环绕第一收音孔141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容置槽,从而利用第一容置槽对应按键板32的橡胶柱324实现限位和密封安装,如此可利用橡胶柱324对第一麦克风311实现防水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筒143呈圆形筒状结构,橡胶柱324可选为圆形柱状结构,第一通孔321贯穿橡胶柱324,使得第一麦克风311依次通过第一过孔314、第一通孔321与第一收音孔141对应连通。
可以理解的,第一安装筒143远离前壳14的一端与按键板32背向主板31的一侧抵接,为了确保密封性,避免遥控器100通过第一收音孔141进水或液体或杂志等,导致影响主板31或第一麦克风311的性能。第一安装筒143内设置有密封结构,也即密封结构容纳并限位于第一容置槽内,且密封结构对应第一收音孔141设置有收音通道。可选地,第一收音孔141为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外壳1还设有第二安装筒144,第二安装筒144环绕第二收音孔142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容置槽。可以理解的,通过在外壳1的前壳14上设置第二安装筒144,使得第二安装筒144环绕第二收音孔142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容置槽,从而利用第二容置槽对应按键板32上对应第三麦克风313设置的橡胶柱324实现限位和密封安装,如此可利用橡胶柱324对第三麦克风313实现防水效果,同时也可以确保第三麦克风313通过第二收音孔142拾音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筒144呈圆筒状设置,第二安装筒144与按键板32背向主板31的一侧抵接,为了确保密封性,避免遥控器100通过第二收音孔142进水或液体或杂志等,导致影响主板31或第三麦克风313的性能。可以理解的,第二安装筒144内设置有密封结构,也即密封结构容纳并限位于第二容置槽内,且密封结构对应第二收音孔142设置有收音通道。可选地,第二收音孔142为圆形孔、三角形孔、方形孔等多边形孔或异形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通过设置防尘网4,使得防尘网4夹设于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与橡胶柱324之间,并遮盖第一收音孔141,如此可利用防尘网4避免杂质等通过第一收音孔141/第二收音孔142进入安装腔13内,以影响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或主板31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网4的设置不影响拾音效果或声音传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第一安装筒143/第二安装筒144的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内设置防水结构或防水层,从而利用防水结构或防水层实现防水功能。可以理解的,防水结构或防水层遮盖第一收音孔141/第二收音孔142,防水结构或防水层的设置不影响拾音效果或声音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还凸设有定位板145,定位板145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并围合形成定位槽,功能组件2设于定位槽内。
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通过在外壳1的前壳14上设置定位板145,使得定位板145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并将定位板145的两端与第一安装筒143连接,以围合形成定位槽,从而利用定位槽对遥控器100的功能组件2,例如触摸组件等,实现安装限位。
可以理解的,定位板145朝向后壳15延伸,且定位板145对第一安装筒143实现避让,也即定位板145的两端之间形成避让空间,第一安装筒143的部分位于定位板145围合形成的定位槽内,或定位板145与第一安装筒143的部分围合形成定位槽。在本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对应第一安装筒143设有避让口,避让口用于避让第一安装筒143。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倾斜面12环绕功能区域11设置。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一方面可提升外壳1的外观美观性和观感,另一方面,可方便提示用户该区域为功能区域11,使得用户能够明确区分外壳1上的功能区域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倾斜面12朝向功能区域11倾斜。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有利于确保倾斜面12与功能区域11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从而方便外壳1的加工。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1为触摸面111,触摸面111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设置,倾斜面12与触摸面111呈平滑过渡或台阶状过渡设置,功能组件2为设于触摸面111下方的触摸感应面板21。
可以理解的,如图1至图3所示,功能区域11的触摸面111为一个完整的表面,也即倾斜面12与触摸面111连接。可选地,倾斜面12环绕触摸面111设置,且倾斜面12朝向触摸面111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触摸面111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设置,倾斜面12与触摸面111呈平滑过渡或台阶状过渡设置。可以理解的,通过将触摸面111设置为凹弧面,从而进一步提升外壳1的外观美观性和观感,同时方便提示用户该区域为功能区域1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面111也可设置为凸弧面,在此不做限定。
通过将倾斜面12与触摸面111的连接处设置为呈平滑过渡或台阶状过渡设置,从而提高外壳1的结构美观性的同时,确保外壳1的加工便利性以及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功能区域11为触摸面111,功能组件2为设于触摸面111下方的触摸感应面板21。可以理解的,功能组件2为触摸感应面板21,也即触摸感应面板21设于安装腔13内,并与功能区域11的触摸面111对应抵接,如此可通过外壳1外壁上功能区域11的触摸面111实现触摸操作。
如图2至图6所示,触摸感应面板21包括支撑架211和触摸电路板215,支撑架211包括支撑板212以及凸设于支撑板212的多个支撑柱213,多个支撑柱213呈间隔设置,并与控制组件3连接,触摸电路板215设于支撑板212背向多个支撑柱213的一侧,并与触摸面111抵接,触摸电路板215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触摸感应面板21设置为支撑架211和触摸电路板215,从而利用触摸电路板215与功能区域11抵接,并与主板31电连接,从而实现触摸信号传输,利用支撑架211对触摸电路板215实现安装固定。可选地,触摸电路板215的形状结构与功能区域11的形状结构相一致,并贴合设置在功能区域11的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架211包括支撑板212以及凸设于支撑板212的多个支撑柱213,多个支撑柱213呈间隔设置,并与主板31连接。支撑架211的支撑板212背向支撑柱213的一侧形成有支撑面,触摸电路板215的相对两表面贴合抵接于功能区域11和支撑板212的支撑面,也即支撑板212的支撑面的形状结构与功能区域11的形状结构相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13用于实现支撑架211与主板31的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支撑架211通过支撑柱213可与主板31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或粘结等方式,如此可提高支撑架211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架211的支撑柱213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与主板31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提高功能组件2的拆装便利性。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电路板215设有连接部216,支撑板212设有缺口214,连接部216穿过缺口214与控制组件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通过在支撑板212上设置缺口214,从而方便触摸电路板215的连接部216穿过缺口214与主板31连接。可以理解的,连接部216可以是连接线路或金属线路或金属板或内部设置有金属引线的板状结构或线状结构,只要是都能够实现触摸电路板215与主板31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1设有安装孔,功能组件2设有位于安装孔内的触摸面,触摸面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可以理解的,整个功能区域11开设有一个较大的安装孔,此时该功能区域11可对应遥控器100的功能组件2设置,也即遥控器100的功能组件2对应该安装孔设置,并部分位于或凸出外壳1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功能区域11呈镂空结构设置,也即整个功能区域11呈通孔或安装孔设置。该功能组件2可以是触摸组件,触摸组件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触摸面。为了方便用户识别和区分,可选地,触摸面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1为功能面,功能面开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孔,功能组件2包括多个按键,每一按键穿设于一安装孔内,并凸出功能面设置。
可以理解的,功能区域11的功能面为完整的表面,也即功能面的外围与倾斜面12连接,功能面开设有贯通功能面的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间隔设置,功能组件2包括多个按键,多个按键均与主板31电连接,每一按键穿设于一安装孔内,并凸出功能面设置。如此在用户按压按键时,可实现遥控器100的控制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遥控器主要使用单麦克风拾音,而个别使用双麦克风的遥控器则是一个麦克风近场拾音,一个远场拾音。主流的遥控器是使用单麦克风拾音,且用于拾音的收音孔通常设置在遥控器面板的正中上方,这种遥控器只能实现近距离的语音识别,使用者距离麦克风过远时,麦克风便不能捕捉到人声,或者错将环境中的噪音识别为人声,这直接影响遥控器语音识别性能,且导致遥控器的观感或美观度大大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外壳1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3的自锁孔147,自锁孔147位于功能区域11远离第一收音孔141的一侧,且自锁孔147的中心、功能区域11的中心及第一收音孔14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自锁孔147处的自锁按键5,自锁按键5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自锁按键5能够控制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关闭和开启。
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自锁按键5具有自锁功能,通过设置自锁按键5,使得自锁按键5与控制组件3的主板31电连接,从而利用自锁按键5能够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关闭和开启,以提高遥控器100的安全性能,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可以理解的,自锁按键5可以是自锁按键等结构,自锁按键的结构可采用现有自锁按键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组件3对应自锁孔147设有通孔33,自锁按键5包括支架51、电路板52、多个弹片件、自锁主体54及键帽55,其中,支架51与控制组件3背向功能区域11的一侧连接,并对应通孔33设置,电路板52设于支架51,多个弹片件环绕通孔33呈间隔设置,并连接控制组件3和电路板52,自锁主体54的一端穿过通孔33与电路板52连接,自锁主体54的另一端设有推杆541,键帽55活动穿设于自锁孔147内,并与推杆54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键帽55以推动推杆541,使自锁主体54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关闭和开启。
由于现有结构中自锁按键5的结构高度较高,将自锁按键5直接设置于控制组件3或者遥控器100的外壳1内,从而使得遥控器100的体积变大,从而影响美观和小巧话。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控制组件3的主板31上设置通孔33,从而方便自锁按键5的安装固定的同时,还有效缩小遥控器100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自锁按键5设置为支架51、电路板52、多个弹片件、自锁主体54及键帽55,从而利用支架51实现安装和固定电路板52和自锁主体54,确保安装稳定性的同时,避免自锁按键5影响主板31的结构以及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路板52,使得电路板52设于支架51,并与主板31电连接,从而在用户通过键帽55按压自锁主体54过程中,以确保自锁主体54通过电路板52实现主板31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利用电路板52实现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的开启或关闭。可选地,自锁主体54的结构可以是选用自锁按键的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按压键帽55时,键帽55在自锁孔147内活动。键帽55相对于外壳1的前壳14外壁具有按下和未按下两种状态,用户通过按压键帽55,使得键帽55在按下和未按下两种状态之间切换,使得自锁按键5能够实现控制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的开启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键帽55突出自锁孔147的高度会随着按下和未按下两种状态而发生变化,也即在按下状态时,键帽55突出安装孔112的高度较小;在未按下状态时,键帽55突出安装孔112的高度较大,如此能够给予用户明确的指示,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方式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能够给用户以明确提示,键帽55的周缘设置有标识层。可以理解的,标识层可以是涂覆于键帽55的外壁的涂层或者贴附于键帽55的外壁的贴层等,例如标识层可以是涂覆或贴附于键帽55周缘的显眼的红色或荧光等,只有是标识层能够起到标识或提示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键帽55在按下状态时,标识层收缩于自锁孔147内,使外壳1遮挡标识层;键帽55在未按下状态时,标识层伸出自锁孔147,并显露于外壳1外。
本发明的遥控器100通过设置自锁按键5,使得自锁按键5设于安装腔13内,并与控制组件3的主板31连接,且自锁按键5对应自锁孔147设置有推杆541,并将键帽55活动穿设于自锁孔147内,并与推杆541连接,从而通过按压键帽55,使键帽55在按下状态和未按下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控制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使得遥控器100通过物理按键的形式开关语音助手功能,且能够给予用户明确的指示,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片件,使得弹片件设于主板31和电路板52之间,从而确保主板31和电路板52之间的电连接或电性导通。可以理解的,可通过在电路板52内设置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开启或关闭的控制电路或控制程序,通过自锁主体54的机械结构实现该控制电路或控制程序的通断,从而实现控制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开启或关闭。主板31用于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和第二麦克风312或遥控器100的其他控制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自锁按键5包括多个弹片件,多个弹片件环绕通孔33呈间隔设置,并均与电路板52连接。可以理解的,设置多个弹片件,使得多个弹片件环绕通孔33呈间隔设置,且多个弹片件设于主板31和电路板52之间,并分别与主板31和电路板52连接,从而有效确保主板31和电路板52之间的电连接或电性导通,避免用户按压力过大导致主板31和电路板52接触不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安装腔13内的电源6,电源6与控制组件3间隔设置,并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电源6,从而利用电源6为控制组件3的主板31、第一麦克风311、第三麦克风313、第二麦克风312以及触摸电路板215等部件供电。可以理解的,电源6可以是电池或充电电池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外壳1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3的安装口151,遥控器100还包括设于安装口151处的接口7,接口7与控制组件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安装口151,并在安装口151处设置接口7,从而方便利用接口7对电源6或控制组件3的主板31实现充电或数据传输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提供的遥控器100中,遥控器100的第一麦克风311位于功能组件2的边缘,外壳1对应第一麦克风311设有第一收音孔141,第二麦克风312位于功能组件2下方,也即外壳1对应第二麦克风312不设置收音孔。第三麦克风313位于遥控器100的功能组件2之外,与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二麦克风312间隔设置。
在一般情况下麦克风的收音孔长度越短,声波到达麦克风时的能量损耗越低,通常麦克风收音孔长度为9.5mm,若仅改变收音孔长度,并不能满足需求效果;同时在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指令时,遥控器100同时会捕捉到遥控器100对应终端设备的音频数据,若采用算法在识别用户的指令时将遥控器100对应终端设备的音频数据滤除,仍不会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在现有方案中,第三麦克风313为零功耗数字麦克风,第一麦克风311为普通数字麦克风,因此在周边环境低于45dB时,第三麦克风313会自动进入零功耗模式,第三麦克风313需要大于45dB的声音才能唤醒启动工作,或者在唤醒第三麦克风313时,会存在系统延迟,影响语音识别准确率,仅在关闭第三麦克风313的低功耗模式时,语音识别准确率也未明显改善。
在本发明提供的遥控器100中,遥控器100的第三麦克风313用于获取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语音指令时的人声,第一麦克风311用于获取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语音指令时的人声以及用户触碰功能组件2区域时的震动最终得到的第二声音数据,由于第二麦克风312位于功能组件2的下方,因此第二麦克风312用于获取用户触碰功能组件2区域时的震动噪音数据,功能组件2用于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按键指令。
可以理解的,控制组件3获取第一麦克风311的第一声音数据、第三麦克风313的第二声音数据以及第二麦克风312的震动噪音数据,并基于第二麦克风312的震动噪音数据对第一麦克风311第一声音数据进行降噪过滤,从而根据得到降噪过滤后的第三声音数据和第三麦克风313获取的第二声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得到目标识别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麦克风313获取第二声音数据,第二声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语音指令时的人声,第一麦克风311获取第一声音数据,第一声音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向遥控器100发出语音指令时的人声部分和用户触碰功能区域11的功能组件2时的震动部分。第二麦克风312获取震动噪音数据,由于第二麦克风312位于功能组件2下方且未开出音孔,因此震动噪音数据仅包括用户触碰触摸屏区域时的震动噪音。
在具体实现中,当接收到音频数据时,则获取第一麦克风311捕捉的第一声音数据、第三麦克风313获取的第二声音数据以及第二麦克风312捕捉的震动噪音数据。对第一声音数据中的比对音频数据进行过滤,删除第一声音数据中的比对音频数据,从而完成对第一声音数据的降噪处理,最终得到第三声音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得到降噪后的第三声音数据,根据第二麦克风312捕捉的震动噪音数据对第一麦克风311捕捉的第一声音数据进行相减,得到第三声音数据。
在具体实现中,在得到第一麦克风311获取的第一声音数据和第二麦克风312获取的震动噪音数据后,采用算法将第二麦克风312中的震动噪音数据滤除相减,即可得到不包含用户触碰触摸屏区域时的震动部分的第三声音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将震动噪音数据和第一声音数据进行音频比对,确定第一声音数据中的比对音频数据;根据比对音频数据对第一声音数据进行降噪过滤,得到第三声音数据。通过震动噪音数据和第一声音数据进行音频比对,根据比对音频数据对第一声音数据进行降噪过滤,提高了降噪过滤的准确性,从而得到不包括噪音的第三声音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麦克风的收音孔长度越小,外界声波到达麦克风时的能量损耗越低,因此,在遥控器100中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的收音孔长度为6~9.5mm区间,但为了更为准确的语音识别率,本实施例用第一麦克风311和第三麦克风313的收音孔长度均设置为6mm。
本实施例中的遥控器100通过上述方式,在功能组件2下方增加不存在收音孔的第二麦克风312,使得第二麦克风312准确采集到功能区域11的功能组件2的震动噪音数据,根据震动噪音数据对遥控器100对应用户的声音数据进行识别,降低了噪音对用户声音数据的干扰,同时提高了对遥控器100获取到用户语音的识别准确率以及遥控器100远场拾音的准确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的遥控器100,遥控器100与终端信号连接。该遥控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系统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终端可以是显示屏、显示屏或电视屏幕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在此不做限定。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智能空调、智能音响、智能风扇或其他智能家居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功能区域,所述外壳的外壁还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环绕所述功能区域设置,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安装腔,所述倾斜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收音孔;
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对应所述功能区域设置;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设有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对应所述第一收音孔设置,并用于采集声音数据,所述第二麦克风对应所述功能组件设置,并用于采集所述功能组件的震动噪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收音孔,所述第二收音孔与所述第一收音孔间隔设置,所述控制组件还设有第三麦克风,所述第三麦克风与所述第二收音孔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位于所述功能组件背向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设于所述主板背向所述功能组件的一侧,并呈间隔设置,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第一麦克风设有第一过孔,所述主板对应所述第二麦克风设有第二过孔;和
按键板,所述按键板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功能组件的一侧,所述按键板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为触摸面,所述触摸面呈向下凹陷的凹弧面设置,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触摸面呈平滑过渡或台阶状过渡设置,所述功能组件为设于所述触摸面下方的触摸感应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感应面板包括支撑架和触摸电路板,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凸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呈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触摸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撑板背向多个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并与所述触摸面抵接,所述触摸电路板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电路板设有连接部,所述支撑板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自锁孔,所述自锁孔位于所述功能区域远离所述第一收音孔的一侧,且所述自锁孔的中心、所述功能区域的中心及所述第一收音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自锁孔处的自锁按键,所述自锁按键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自锁按键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关闭和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对应所述自锁孔设有通孔,所述自锁按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控制组件背向所述功能区域的一侧连接,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支架;
多个弹片件,多个所述弹片件环绕所述通孔呈间隔设置,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路板;
自锁主体,所述自锁主体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自锁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推杆;及
键帽,所述键帽活动穿设于所述自锁孔内,并与所述推杆连接;
其中,按压所述键帽以推动所述推杆,使所述自锁主体控制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关闭和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组件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且/或,所述外壳还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口,所述遥控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口处的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且/或,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前壳设有所述倾斜面、所述功能区域及所述第一收音孔;
且/或,所述倾斜面朝向所述功能区域倾斜。
10.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终端信号连接。
CN202210224158.1A 2022-03-07 2022-03-07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Active CN114630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4158.1A CN114630167B (zh) 2022-03-07 2022-03-07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PCT/CN2022/088347 WO2023168803A1 (zh) 2022-03-07 2022-04-22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4158.1A CN114630167B (zh) 2022-03-07 2022-03-07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30167A true CN114630167A (zh) 2022-06-14
CN114630167B CN114630167B (zh) 2023-04-25

Family

ID=81899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4158.1A Active CN114630167B (zh) 2022-03-07 2022-03-07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30167B (zh)
WO (1) WO202316880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4480A (zh) * 2022-08-19 2022-12-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设备及显示控制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5779A2 (en) * 2010-03-31 2011-10-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plurality of loudspeakers and microphone array
WO2012116720A1 (en) * 2011-02-28 2012-09-07 Widex A/S Hearing aid with an h-bridge output stage and a method of driving an output stage
CN106254631A (zh) * 2016-07-22 2016-12-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组及手机
US20170070195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MUSIC Group IP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loudspeaker system
DE202016007681U1 (de) * 2016-01-04 2017-03-22 Lg Electronics Inc. Tragbares Tongerät
CN206283621U (zh) * 2016-12-09 2017-06-27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遥控器
CN206602615U (zh) * 2016-10-19 2017-10-31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线控器及耳机
CN108260051A (zh) * 2018-01-15 2018-07-06 深圳前海黑鲸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遥控系统、便携式传输设备及智能设备
CN209345324U (zh) * 2019-01-29 2019-09-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音箱
CN113422992A (zh) * 2021-06-17 2021-09-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WO2021217431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噪声的方法、状态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630692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市科源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悬挂的立体扬声装置
CN113710018A (zh) * 2021-08-26 2021-11-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5779A2 (en) * 2010-03-31 2011-10-1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plurality of loudspeakers and microphone array
WO2012116720A1 (en) * 2011-02-28 2012-09-07 Widex A/S Hearing aid with an h-bridge output stage and a method of driving an output stage
US20170070195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MUSIC Group IP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loudspeaker system
DE202016007681U1 (de) * 2016-01-04 2017-03-22 Lg Electronics Inc. Tragbares Tongerät
CN106254631A (zh) * 2016-07-22 2016-12-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模组及手机
CN206602615U (zh) * 2016-10-19 2017-10-31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线控器及耳机
CN206283621U (zh) * 2016-12-09 2017-06-27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遥控器
CN108260051A (zh) * 2018-01-15 2018-07-06 深圳前海黑鲸科技有限公司 语音遥控系统、便携式传输设备及智能设备
CN209345324U (zh) * 2019-01-29 2019-09-0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语音音箱
WO2021217431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降低噪声的方法、状态确定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22992A (zh) * 2021-06-17 2021-09-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113630692A (zh) * 2021-08-04 2021-11-09 深圳市科源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悬挂的立体扬声装置
CN113710018A (zh) * 2021-08-26 2021-11-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84480A (zh) * 2022-08-19 2022-12-16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设备及显示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8803A1 (zh) 2023-09-14
CN114630167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849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coustic module
KR102609288B1 (ko) 하우징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4652340U (zh) 压力感应按键结构及具有该压力感应按键结构的终端设备
CN107547997B (zh)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4480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lectronic part and earphone jack assembly
CN210274465U (zh) 蓝牙耳机
CN114630167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107211054A (zh) 终端及电子装置
CN107623761B (zh) 中框、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5100305A (zh) 手表式移动终端和具有手表式移动终端的移动终端系统
CN114631672A (zh) 一种智能戒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22992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113710018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210325584U (zh)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膜的按键结构及智能终端
CN212034103U (zh) 智能语音开关
CN215682489U (zh) 遥控器外壳、遥控器及电子系统
CN210725297U (zh) 一种带led灯的蓝牙音响
CN210136720U (zh) 智能控制装置
CN220674097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壳体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2282855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107395805B (zh) 终端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17693556U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209496257U (zh) 一种壁式多功能面板装置
CN215871739U (zh) 一种手势控制的智能音箱
CN217408025U (zh) 一种智能戒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