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5286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5286A
CN114625286A CN202210300497.3A CN202210300497A CN114625286A CN 114625286 A CN114625286 A CN 114625286A CN 202210300497 A CN202210300497 A CN 202210300497A CN 114625286 A CN114625286 A CN 114625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ata link
lines
lin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00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娄多
安秀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625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5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显示设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或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数目的显示设备。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弯曲区域或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数目的显示设备。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811249306.5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8年10月25日,发明名称:显示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成信息社会,对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的需求以各种形式增加。近年来,已经利用了诸如液晶显示设备、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这样的各种显示设备。
这些显示设备包括能够提供基于触摸的输入系统的显示设备,该基于触摸的输入系统使用户能够不费力地直观且方便地输入信息或命令,从而避免用到诸如按钮、键盘和鼠标这样的传统输入系统。
为了使显示设备提供这种基于触摸的输入系统,必须确定用户触摸的存在与否,并且正确地检测触摸坐标。
为此,在各种类型的触摸感测系统之中,广泛使用的是基于形成在多个触摸电极上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摸的存在与否、触摸坐标等的基于电容的触摸感测系统。
传统的显示设备在显示面板中有非显示区域,数据线在非显示区域中延伸或在非显示区域中设置有数据线和与数据线连接的触摸线。
为了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应该增加显示面板的每英寸像素数(PPI)。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加数据线的数目,并且当显示面板是触摸显示面板时,还应该增加与对应于像素的触摸电极连接的触摸线的数目。
然而,由于显示面板中的可以设置数据链接线和触摸线的非显示区域在空间上存在限制,因此为了实现高分辨率而增加非显示区域中的线的数目存在限制。
特别地,在部分可弯曲或可折叠显示面板的情况下,难以在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在防止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断裂的同时通过增加线的数目来实现高分辨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了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数目的显示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断裂的显示设备。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不限于上述方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以上未提到的其它方面。
为了实现上述方面,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在该显示设备中,在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交替布置在不同的层中。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构成显示面板的触摸线的金属数据链接线的显示设备。
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应用了用于防止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断裂的结构的显示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数目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断裂的显示设备。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在该显示设备中,能够在显示面板的可弯曲区域或可折叠区域中在保持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数目的同时减小数据链接线或触摸线的间隔,由此实现窄的边框。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系统配置图。
图2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触摸区域内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触摸区域内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示例性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的另一个示例性图;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的非网型触摸电极的图;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网型触摸电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上的网型触摸电极TE和子像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的设置有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结构的图;
图9是图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
图11是图1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
图15是图14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6是沿着图14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设置有触摸线的结构的图;
图1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
图19是图1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0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
图21是图2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图22是更详细例示图21中的部分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例示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在附图标记指定图中的元件时,相同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尽管它们是在不同附图中示出的。另外,在以下对本公开的描述中,当对并入本文中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会使得本发明的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
另外,当描述本公开的组件时,可以在本文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这样的术语。这些术语中的每个不用于限定对应组件的本质、次序或顺序,而是仅仅用于将对应组件与其它组件区分开。在描述了某个结构元件“连接到”、“联接到”或“接触”另一个结构元件的情况下,应该理解,另一个结构元件可以“连接到”、“联接到”或“接触”结构元件以及某个结构元件直接连接到或直接接触另一个结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系统配置图,图2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触摸区域内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图,图3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触摸区域内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示例性图,并且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的另一个示例性图。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中的非网型触摸电极的图,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中的网型触摸电极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布置在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上的网型触摸电极TE和子像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的设置有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结构的图,图9是图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0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图11是图1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14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图15是图14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6是沿着图14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17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设置有触摸线的结构的图,图1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图19是图1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0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图21是图2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并且图22是更详细例示图21中的部分配置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系统配置图。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提供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功能和用于感测用户触摸的触摸感测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面板DISP和显示驱动电路等,在该DISP中,布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条选通线GL以便进行图像显示并且布置有由多条数据线和多条选通线限定的多个子像素;该显示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多条数据线和多条选通线。
显示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数据驱动电路DDC、选通驱动电路GDC、显示控制器D-CTR等,该数据驱动电路DDC被配置为驱动数据线;该选通驱动电路GDC被配置为驱动选通线;该显示控制器D-CTR被配置为控制数据驱动电路DDC和选通驱动电路GDC。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包括:触摸面板TSP以及触摸感测电路TSC等,在该触摸面板TSP中设置有作为用于触摸感测的触摸传感器的多个触摸电极TE;该触摸感测电路TSC被配置为执行触摸面板TSP的驱动和感测处理。
触摸感测电路TSC向触摸面板TSP供应驱动信号,以便驱动触摸面板TSP,检测来自触摸面板TSP的感测信号,并且感测触摸的存在与否和/或触摸位置(触摸坐标)。
这种触摸感测电路TSC可以包括:触摸驱动电路TDC、触摸控制器T-CTR等,该触摸驱动电路TDC被配置为供应驱动信号并且接收感测信号;该触摸控制器T-CTR被配置为计算触摸的存在与否和/或触摸位置(触摸坐标)。
触摸感测电路TSC可以用一个或更多个组件(例如,集成电路)来实现,并且可以与显示驱动电路分开来实现。
另外,触摸感测电路TSC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与显示驱动电路或显示驱动电路的内部电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集成。例如,触摸感测电路TSC的触摸驱动电路TDC可以与显示驱动电路的数据驱动电路DDC一起被实现为集成电路。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能够基于触摸电极TE上形成的电容来感测触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采用了基于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在该方案中,可以用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或者用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来感测触摸。
图2至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的三个示例性图,其中,图2和图3是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通过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感测到触摸时的触摸面板TSP的示例性图,并且图4是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通过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感测到触摸时的触摸面板TSP的示例性图。
参照图2和图3,在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的情况下,布置在触摸面板TSP中的多个触摸电极TE可以被分类为被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触摸电极(也被称为驱动电极、发送电极或驱动线)以及从其感测到感测信号并且与驱动电极形成电容的感测触摸电极(也被称为感测电极、接收电极或感测线)。
参照图2和图3,在触摸电极TE中的驱动触摸电极(驱动TE)当中,布置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驱动触摸电极通过集成方法(或者通过使用桥接图案的连接方法)彼此电连接,以便形成一条驱动触摸电极线DEL。
参照图2和图3,在触摸电极TE中的感测触摸电极(感测TE)当中,布置在同一列(或同一行)中的感测触摸电极通过桥接图案BP(或者通过集成方法)彼此电连接,以便形成一条感测触摸电极线SEL。
在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的情况下,触摸感测电路TSC向一条或更多条驱动触摸电极线DEL施加驱动信号,并且从一条或更多条感测触摸电极线SEL接收感测信号。基于接收到的感测信号,根据诸如手指或笔这样的指点器的存在与否,基于驱动触摸电极线DEL和感测触摸电极线SEL之间的电容(互电容)改变来检测触摸的存在与否和/或触摸的坐标。
参照图2和图3,为了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和感测信号传输,多条驱动触摸电极线DEL中的每条和多条感测触摸电极线SEL中的每条经由一条或更多条触摸线TL与触摸驱动电路TDC电连接。
更具体地,为了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多条驱动触摸电极线DEL中的每条经由一条或更多条驱动触摸线TLd电连接至触摸驱动电路TDC。为了进行感测信号传输,多条感测触摸电极线SEL中的每条经由一条或更多条感测触摸线TLs电连接至触摸驱动电路TDC。
参照图4,在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的情况下,设置在触摸面板TSP中的每个触摸电极TE既有驱动触摸电极的作用(驱动信号施加)又有感测触摸电极的作用(感测信号检测)。
也就是说,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每个触摸电极TE,并且经由被施加驱动信号的触摸电极TE接收感测信号。因此,在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中,驱动电极和感测电极不是单独区分开的。
在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的情况下,触摸感测电路TSC将驱动信号施加到至少一个触摸电极TE,从被施加驱动信号的触摸电极TE接收感测信号,并且根据接收到的感测信号,基于诸如手指或笔这样的指点器和触摸电极TE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触摸的存在与否和/或触摸的坐标。
参照图4,为了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和感测信号传输,多个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经由一条或更多条触摸线TL与触摸驱动电路TDC电连接。
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可以通过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来感测触摸,或者可以通过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来感测触摸。
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假定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向显示设备和触摸面板TSP应用基于互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然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基于自电容的触摸感测方案也可以同样应用于显示设备和触摸面板TSP。
此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触摸面板TSP可以属于与显示面板DISP分开制造并且结合至显示面板DISP的外部附接型,或者可以属于与显示面板DISP一起制造并且位于显示面板DISP内的内置型。
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假定触摸面板TSP属于触摸面板TSP位于显示面板DISP内的内置型。在这种情况下,触摸电极TE和触摸线TL是存在于显示面板DISP内的电极和信号线。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DISP可以属于诸如OLED面板和LCD面板的各种类型。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将主要以OLED面板为例进行描述。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上的非网型触摸电极TE的图。
参照图5,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设置在触摸面板TSP上的多个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可以属于非网型。
非网型触摸电极TE可以是没有开口区域的板状金属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触摸电极TE可以是透明电极。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上的网型触摸电极TE的图。
参照图6,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设备中,设置在触摸面板TSP上的多个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可以属于网型。
网型触摸电极TE可以由图案化成网型的电极金属EM制成。
因此,在网型触摸电极TE的区域中可以存在多个开口区域OA。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显示设备中的触摸面板TSP上的网型触摸电极TE和子像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图。
参照图7,存在于由图案化成网型的金属电极EM制成的触摸电极TE的区域中的多个开口区域OA中的每个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对应。
例如,存在于一个触摸电极TE的区域中的多个开口区域OA中的每个可以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对应。
又如,存在于一个触摸电极TE的区域中的多个开口区域OA中的每个可以与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白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对应。
如上所述,由于从平面图看每个触摸电极TE的每个开口区域OA中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因此能够在启用触摸感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DISP的开口率和发光效率。
如上所述,例如,一个触摸电极TE的轮廓可以具有近似菱形或矩形形状(包括正方形形状),例如,与一个触摸电极TE中的孔对应的开口区域OA也可以具有菱形或矩形形状(包括正方形形状)。
然而,可以在考虑到子像素的形状、子像素的布置结构、触摸敏感度等的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修改和设计触摸电极TE的形状和开口区域OA的形状。
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的设置有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8,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设置在作为显示面板DISP的显示区域A/A的外部区域的非显示区域上。
数据链接线801可以通过延长数据线DL形成,或者可以电连接至数据线DL。数据链接线801可以由与数据线DL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设置在与数据线DL的层相同或不同的层上。
触摸线802电连接至触摸电极TE,并且可以由与形成触摸电极TE的电极金属EM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每条数据链接线801的端部处设置电连接至数据驱动电路DDC的数据焊盘。在每条触摸线802的端部处设置电连接至触摸驱动器电路TDC的触摸焊盘。
另一方面,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上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可以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第一可弯曲区域BA可以是整个非显示区域或非显示区域的一部分。
通过弯曲显示面板DISP的基板的一部分,第一可弯曲区域BA可以变为弯曲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数据链接线801和触摸线802本身是弯曲的,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执行与数据驱动电路DDC或触摸驱动电路TDC的电连接。
图9是图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现在,将参照图9描述显示面板DISP的截面结构。
在基板或背板上布置聚酰亚胺层901。
聚酰亚胺层901可以被布置在基板上,或者可以在没有基板的情况下存在。
另外,可以仅存在基板,而没有聚酰亚胺层901。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基板可以被视为聚酰亚胺层901。这里,基板可以是柔性的或非柔性的。
为了在聚酰亚胺层901上形成OLED,设置多个无机膜层。
更具体地,布置第一缓冲层902和第二缓冲层903,并且在第二缓冲层903上布置栅极绝缘膜904和多层绝缘膜905。
在无机膜层上存在源极/漏极层。
在源极/漏极层上,在显示区域A/A中形成诸如各种晶体管的数据线DL这样的各种信号线和源极/漏极906。
另外,数据链接线801等可以形成在非显示区域中,在与源极/漏极层相同的层中。
在源极/漏极层上布置由有机材料制成的平整层907。
在平整层907上,在每个子像素的发光位置处设置第一电极908,并且在第一电极908上布置堤910。这里,由于在每个子像素中存在第一电极908,因此第一电极908可以被称为像素电极。
另外,在第一电极908上的两个相邻堤910之间布置有机发光层911。
在有机发光层911上布置第二电极909。这里,第二电极909可以是对所有子像素区域共同形成的公共电极。
在第二电极909上,可以存在用于防止湿气、空气等渗透的封装层。
封装层可以被层压成单个层或者两个或更多个层。另外,封装层可以由金属层形成,或者可以通过将有机层和无机层层压成两个或更多个层来形成。
图9例示了通过层压第一封装层912、第二封装层913和第三封装层914来形成封装层914的情况。这里,第一封装层912可以是第一无机膜,第二封装层913可以是有机膜,第三封装层913可以是第二无机膜。
在封装层或第三密封层913上布置触摸缓冲层915,并且在触摸缓冲层915上布置触摸绝缘膜916。
在触摸绝缘膜916上,形成触摸电极917(TE)。图9中例示的触摸电极917可以是驱动触摸电极TEd或感测触摸电极TEs。
此外,可以在触摸缓冲层915和触摸绝缘膜916之间形成桥接图案918(BP)。
当触摸电极917是驱动触摸电极TEd时,桥接图案918连接两个或更多个感测触摸电极TEs,并且当触摸电极917是感测触摸电极TEs时,桥接图案918连接两个或更多个驱动触摸电极TEd。
触摸电极917和桥接图案918由电极金属EM制成。触摸电极917和桥接图案918可以被图案化为其中具有多个开口区域的网,开口区域中的至少一些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在触摸绝缘膜916和触摸电极917上布置保护膜920。保护膜920可以从显示区域A/A延伸到非显示区域。
图10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第一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
参照图10,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设置在图8的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图10仅示意性例示了图10的数据链接线801和触摸线802中的一些。
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上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形成Z字形图案。
当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形成Z字形图案时,尽管由于第一可弯曲区域BA弯曲时第一可弯曲区域BA的曲率而导致被施加外力,但是数据链接线801和触摸线802的受损会被最小化。
图11是图1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具体地,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1,在图8的第一可弯曲区域BA的截面中,例示了聚酰亚胺层901、第一平整层907a、第二平整层907b、触摸绝缘膜916和保护膜920层压而成的结构。
多条数据链接线801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平整层907a上。
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可以由源极/漏极金属制成。
此外,当多条数据链接线801仅设置在同一层上(例如,在第一平整层907a)上时,随着线的数目增加,会发生线间短路。因此,增加线的数目受到限制。
因此,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可以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交替设置成两个或更多个层。
更具体地,多条数据链接线801中的一些设置在第一平整层907a上,其余的数据链接线801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因此,多条数据链接线801被设置成两个或更多个层。
另外,可以交替设置被设置成两个或更多个层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这是针对以下结构:设置在同一层上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按多条数据链接线801中的一些被设置成跳至另一层并且其余的数据链接线801位于现有层上这样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换句话讲,第一平整层907a上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可以不与第二平整层907b上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对准。
当多条数据链接线801交替设置成两个或更多个层时,可以包括比设置在同一层上的链接线801更多的线。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第一层上的线可以被定义为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并且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第二层上的数据链接线可以被定义为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
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设置在上层上,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设置在下层上。上层是比下层更远离聚酰亚胺层901的层。例如,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可以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可以设置在第一平整层907a上。
此外,多条触摸线802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的第二平整层907b上。
多条触摸线802可以由电极金属EM形成。
然而,多条触摸线802可以包括与触摸电极917连接的触摸线802b和与桥接图案918连接的触摸线802a,其中,触摸线802b和触摸线802a双重地设置在不同的层中。例如,与触摸电极917连接的触摸线802b可以设置在比与桥接图案918连接的触摸线802a高的层中。
具体地,与触摸电极917连接的触摸线802b可以设置在触摸绝缘膜916上,并且与桥接图案918连接的触摸线802a可以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一个层上的数据链接线801可以由与多条触摸线802当中的至少一条触摸线802相同的金属制成。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可以是电极金属EM。
桥接图案918或多个触摸电极917可以被布置成与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堤910交叠。
当数据链接线801被划分成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和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时,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可以连接至多条触摸线802中的至少一条,并且可以由与触摸线802相同的金属制成。
也就是说,设置在上层上的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可以由与多条触摸线802当中的至少一条触摸线802相同的金属制成。因此,构成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的金属和构成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的金属可以互不相同。
此外,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可以设置在与触摸线802a相同的层上,并且可以由构成触摸线802a的电极金属EM制成。由于可以在同一处理中同时制造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和触摸线802a,因此不必执行单独的处理来施用交替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设置在第一平整层907a上并且由源极/漏极金属制成,并且第二数据链接线802b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并且由电极金属EM制成。
图12是沿着图10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13是沿着图10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2,在沿着图10中的线C-C'的截面中,从显示面板DISP的外部非显示区域的链接区域到焊盘区域连续地设置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
此外,参照图13,在沿着图10中的线D-D'的截面中,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从显示面板DISP的外部非显示区域的链接区域延伸到第一可弯曲区域BA并且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断裂。
替代地,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经由至少一个通孔1300电连接至位于上层的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
因此,沿着图10中的线C-C'的截面中的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设置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的第一平整层907a上,以便发送信号,并且沿着图10中的线D-D'的截面中的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跳到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的第二平整层907b上,并且向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的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发送信号。
在第一可弯曲区域BA右侧的焊盘区域中,沿着图10中的线D-D'的截面中设置在第二平整层907b上的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经由穿过第二平整层907b的通孔1300再次电连接至设置在第一平整层907a上的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
利用这种结构,数据链接线801仅在空间限制更严重的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交替布置在不同的层中,并且在除了第一可弯曲区域BA之外的区域中,数据链接线801布置在同一层上,由此能够在整个非显示区域中没有施用交替结构的情况下具有高效的线结构。
虽然在图13中未示出,但是触摸缓冲层915还可以位于第二平整层907b和触摸绝缘膜916之间的焊盘区域中。至于焊盘区域中的没有触摸缓冲层915的布置,同样地,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经由通孔1300电连接至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形成在触摸缓冲层915上。因此,通孔1300穿过第二平整层907b和触摸缓冲层915二者,以使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和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能够电接触。
当触摸绝缘膜916设置在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上时,触摸绝缘膜916限定通孔1300,如图13中所示。
类似地,设置在触摸绝缘膜916上的多条触摸线802可以延伸到焊盘区域。这些触摸线可以经由触摸接触孔连接至焊盘区域中的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使得触摸线电连接至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因此,触摸接触孔可以穿过触摸绝缘膜916、第二平整层907b和触摸缓冲层915。以这种方式,触摸传感器917经由触摸线与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的电连接而连接至触摸驱动电路。
触摸线经由焊盘区域中的通孔连接至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电连接至触摸线。
图14是示意性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设置在图8的第一可弯曲区域中的触摸线和数据链接线的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对与图10至图13的组件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的描述。
参照图14,多条数据链接线801和多条触摸线802设置在图8的第一可弯曲区域BA中。
然而,与图10不同,图14中的多条数据链接线801中的一些被再次配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双线。
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更具体地,参照图15,除了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和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之外,多条数据链接线80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上方的层上以便与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交叠的多条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
更具体地,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位于触摸绝缘膜916上,以便位于第一数据链接线801a和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上方的层上。
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可以位于与位于触摸绝缘膜916上的触摸线802b相同的层上,并且可以由与触摸线802b相同的金属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由电极金属EM制成。
图16是沿着图14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6,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位于作为第二数据链接线801b上方的层的触摸绝缘膜916上。
第三数据链接线801c通过至少一个通孔1600电连接至第二数据线801b,并且还通过第二数据线801b电连接至第一数据线801a。
当穿过第一可弯曲区域BA的数据链接线801b和801c被设置为双线并且这两条线彼此电连接时,可以降低线的电阻,由此能够进行有效信号传输。
图17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根据显示面板的触摸传感器结构的非显示区域中设置有触摸线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17,多条触摸线802设置在显示面板DISP的非显示区域中,特别地,设置在边框区域中。
此外,当显示面板DISP的底表面仅由聚酰亚胺层901制成或者基板是柔性的时,显示面板DISP的显示区域A/A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被折叠。
在这种情况下,多条触摸线802中的一些穿过显示面板DISP的第二可弯曲区域FA。
图1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图19是图18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参照图18,穿过显示面板DISP的第二可弯曲区域FA的多条触摸线802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同时形成Z字形图案。
当多条触摸线802在第二可弯曲区域FA中形成Z字形图案时,尽管由于第二可弯曲区域FA弯曲时第二可弯曲区域BA的曲率而导致被施加外力,但是触摸线802的受损能够被最小化。
此外,穿过第二可弯曲区域FA的多条触摸线802可以交替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
参照图19,在沿着图18的E-E'线截取的截面图中,触摸线802a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一个层上,并且触摸线802b设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另一个层上。
触摸线802a和802b可以是电连接至如上所述的触摸电极917和桥接图案918的线。
当触摸线802a和802b以这种交替结构形成时,与触摸线802a和802b设置在不同层上以像双线一样与同一线交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形成彼此更靠近的各触摸线802a和802b,由此实现窄边框。
图20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7的一部分的图,图21是图2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2是更详细例示图21中的部分配置的图。
参照图20,与图18中例示的情况不同,与显示面板DISP的显示区域A/A最接近的触摸线802b接触显示区域A/A的边界。
参照图21的截面,触摸线802a和802b交替设置,使得与位于上层中的显示区域A/A相邻的触摸线802b能够在同一边框大小中移位,因此能够确保每一条线的面积更宽。
因此,当在将边框宽度保持同一水平的同时增大触摸线802a和802b的Z字形角度(参见下文)时,显示面板DISP能够具有能够耐受由于第二可弯曲区域FA折叠而施加的外力的结构,由此防止触摸线802a和802b断裂。
更具体地,参照图22,触摸线802a和802b的Z字形角可以在触摸线802b的与显示面板DISP的显示区域A/A最接近的弯曲部分与显示区域A/A的边界相交的范围变化。
也就是说,当触摸线802b的Z字形图案的弯曲角度是θ时,Z字形图案的弯曲角度θ可以在触摸线802b的弯曲部分与显示面板DISP的显示区域A/A相交的范围变化。
即使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组件被联接为单个单元或被联接成作为单个单元操作,但是本公开不一定限于此实施方式。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和操作所有结构元件的至少两个元件。
另外,因为诸如“包括”、“包含”和“具有”这样的术语意味着除非它们都做相反具体描述否则会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对应的组件,所以应当理解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组件。除非相反地定义,否则技术、科学或其它方面的所有术语均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见于词典的常用术语应该在相关技术著作的上下文中解释得不过于理想或不切实际,除非本公开明确地这样定义它们。
虽然已出于例示目的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代。因此,本公开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例示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并且本公开的范围不受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限制。应当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按照包括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都属于本公开这样的方式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中还公开了以下编号的条款:
条款1.一种触摸显示设备,该触摸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和多个触摸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的外部区域,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延伸或者设置有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电连接的多条数据链接线和与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电连接的多条触摸线;
数据驱动电路,该数据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多条数据线;以及
触摸驱动电路,该触摸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多条触摸线,
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在弯曲区域中交替布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所述弯曲区域是整个非显示区域或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并且
设置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任一个层上的至少一条数据链接线由与至少一条触摸线相同的金属制成。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包括:
多条第一数据链接线,所述多条第一数据链接线设置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任一个层上;以及
第二数据链接线,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设置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层中的另一个层上并且由与所述至少一条触摸线相同的金属制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的上层上。
条款3.根据条款2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经由至少一个通孔彼此电连接。
条款4.根据条款2或3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该触摸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三数据链接线,该第三数据链接线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的上层上,以便与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交叠。
条款5.根据条款4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和所述第三数据链接线经由至少一个通孔彼此电连接。
条款6.根据上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在所述弯曲区域中以Z字形图案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条款7.根据上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区域是所述显示面板的基板的一部分。
条款8.根据上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由图案化成网型的电极金属制成。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触摸电极中的每个设置有多个开口区域。
条款10.根据条款9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开口区域中的每个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发光区域。
条款11.根据上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触摸线中的一些触摸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的折叠区域,并且
穿过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折叠区域的所述触摸线交替布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
条款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触摸线在所述折叠区域中以Z字形图案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条款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Z字形图案的弯曲角度可在触摸线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域最接近的弯曲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域相交的范围变化。
条款14.一种触摸显示设备,该触摸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个触摸电极,所述非显示区域是所述显示区域的外部区域,并且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设置有与所述多个触摸电极电连接的多条触摸线;以及
触摸驱动电路,该触摸驱动电路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多条触摸线,
其中,所述多条触摸线中的一些穿过所述显示面板的折叠区域,并且
穿过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折叠区域的所述触摸线交替布置在两个或更多个层中。
条款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触摸线在所述折叠区域中以Z字形图案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条款16.根据条款14所述的触摸显示设备,其中,所述Z字形图案的弯曲角度可在触摸线的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域最接近的弯曲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显示区域相交的范围变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41558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特此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可弯曲区域;
多条数据链接线,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可弯曲区域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包括第一数据链接线;
多个触摸电极,所述多个触摸电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
多条触摸线,所述多条触摸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并且电连接至所述多个触摸电极,
其中,在所述可弯曲区域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和所述多条触摸线在平面图中不相互交叠,并且
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域中,所述多条触摸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在所述可弯曲区域中的与所述多条触摸线不同的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可弯曲区域包括第一层和在所述第一层上的第二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被设置在所述可弯曲区域的所述第一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和所述多条触摸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和所述多条触摸线之间的所述第二层彼此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层上的第二数据链接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还包括:
第三数据链接线,所述第三数据链接线设置在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上方的第三层上,以便与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和所述第三数据链接线经由通孔彼此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数据链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链接线被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可弯曲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域包括与所述可弯曲区域相邻的链接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延伸到所述链接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层仅被设置在所述可弯曲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触摸线中的每一条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层上的第一触摸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触摸线上的第二触摸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还包括:
触摸绝缘膜,所述触摸绝缘膜插置于所述第一触摸线与所述第二触摸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链接线中的至少一些在所述可弯曲区域中以Z字形图案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CN202210300497.3A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146252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41558 2017-10-27
KR1020170141558A KR102588343B1 (ko) 2017-10-27 2017-10-27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1811249306.5A CN109725757B (zh)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9306.5A Division CN109725757B (zh)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5286A true CN114625286A (zh) 2022-06-14

Family

ID=637623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00497.3A Pending CN114625286A (zh)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CN201811249306.5A Active CN109725757B (zh)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9306.5A Active CN109725757B (zh) 2017-10-27 2018-10-25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768742B2 (zh)
EP (1) EP3477442B1 (zh)
KR (1) KR102588343B1 (zh)
CN (2) CN114625286A (zh)
TW (1) TWI6832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80755B1 (ko) * 2017-10-25 2022-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9167239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946220B2 (ja) * 2018-03-26 2021-10-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640726B1 (ko) * 2018-04-18 2024-02-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00094885A (ko) * 2019-01-30 2020-08-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164933B (zh) * 2019-05-24 2021-05-18 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01535A (ko) * 2019-06-28 2021-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21793A (ko) * 2019-08-19 2021-03-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688027B (zh) * 2019-09-17 2021-06-15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KR20210147150A (ko) 2020-05-27 2021-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2433632B (zh) * 2020-11-19 2022-06-2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82559B (zh) * 2021-09-14 2023-11-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导电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7460988A (zh) * 2022-05-26 2024-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5108B2 (en) * 2012-08-21 2015-11-24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bent signal lines
KR102058699B1 (ko) * 2013-01-24 2019-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및 휨 감지 기능을 가지는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US9276055B1 (en) * 2014-08-31 2016-03-0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micro cover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9356087B1 (en) * 2014-12-10 2016-05-31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bridged wire traces
KR101678590B1 (ko) * 2014-12-26 2016-1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10168844B2 (en) * 2015-06-26 2019-01-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102394723B1 (ko) * 2015-09-30 2022-05-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361385B2 (en) * 2016-02-12 2019-07-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740908B (zh) 2016-03-11 2021-10-0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KR102505879B1 (ko) * 2016-03-24 2023-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51726B1 (ko) * 2016-03-28 2022-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01207B1 (ko) * 2016-07-29 202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6959783B (zh) * 2017-04-05 2020-06-2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面板和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83246B (zh) 2020-01-21
EP3477442A2 (en) 2019-05-01
CN109725757B (zh) 2022-04-12
EP3477442A3 (en) 2019-06-26
CN109725757A (zh) 2019-05-07
US11237592B2 (en) 2022-02-01
US20190129567A1 (en) 2019-05-02
EP3477442B1 (en) 2021-09-29
TW201923530A (zh) 2019-06-16
US11460883B2 (en) 2022-10-04
US20220113760A1 (en) 2022-04-14
US20200363899A1 (en) 2020-11-19
US10768742B2 (en) 2020-09-08
KR102588343B1 (ko) 2023-10-11
KR20190047549A (ko)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5757B (zh) 显示设备
KR102500568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US9904396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ouch and bending sensing function
KR102498436B1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124261B1 (ko) 터치 패널 구비 표시 장치
JP6466394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内蔵型有機発光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CN109696998B (zh) 触摸显示设备和面板
KR102526215B1 (ko)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표시장치
US11550193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37227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etection device
US1119993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display device
JP670872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
JPWO2019065937A1 (ja) 指紋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20160109991A1 (en) Touch detection device
US9537482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886663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ouch function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KR20220073538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20160380A (ja) 指紋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