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4160A -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4160A
CN114614160A CN202210375670.6A CN202210375670A CN114614160A CN 114614160 A CN114614160 A CN 114614160A CN 202210375670 A CN202210375670 A CN 202210375670A CN 114614160 A CN114614160 A CN 114614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thermal runaway
plat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56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虎
邓达泰
朱林培
魏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756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4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4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4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6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 H01M10/663Heat-exchan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ells and other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or fuel cells the system being an air-conditioner or an eng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该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电池冷板;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隔热板,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电芯,所述隔热板以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电芯和电芯之间;所述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冷板,所述电池冷板上设置有冷媒流道和冷流出口,所述冷媒流道和所述冷流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该电池装置可以实现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工业技术不断变革,新能源电动车在能量效率、节能环保领域占据明显优势,已成为汽车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动力装置,在电动车技术领域占据重要战略位置。目前,新能源电动车大多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而在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和存储过程中,由于电芯制造缺陷、锂离子电池的机械滥用、热滥用,以及电池系统设计的缺陷等原因,从而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造成电池冒烟、起火、燃烧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因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受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公众的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动力电池系统设计仅考虑电池热管理的需求,并没有电池热安全系统性设计。电池一旦发生热失控,电池热失控蔓延进程很难控制,导致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概率非常大。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不仅要考虑热管理需求,同时也要进行电池安全系统设计。
在已有的电池安全设计方案中,通常采用电池系统模组隔热设计以及耦合电池液冷系统方案,以实现阻止电池热失控蔓延的目的。然而,由于电池系统方案隔热能力以及电池水冷系统冷却能力不足,这种设计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彻底实现电池热失控抑制,热失控防控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可以实现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电池冷板;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隔热板,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电芯,所述隔热板以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电芯和电芯之间;
所述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冷板,所述电池冷板上设置有冷媒流道和冷流出口,所述冷媒流道和所述冷流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电池装置中隔热板以预设间隔设置在电芯组件的电芯和电芯之间,既保证了电池模组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同时兼顾了电池模组的结构设计实际需求和整包成本;同时,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建立电池热安全隔热与电池冷板的耦合设计,即可以采用电池模组中电芯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有效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端板、模组侧板和模组上盖;
所述电池端板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电池端板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垂直;
所述模组侧板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模组侧板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平行;
所述模组上盖与所述电池端板、所述模组侧板固定安装。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电池端板、模组侧板和模组上盖共同组成电池模组的外壳,可以对电芯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绝缘件和侧板绝缘件,所述端板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端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所述侧板绝缘件设置在所述模组侧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端板绝缘件和侧板绝缘件还具有隔热作用;对于电池模组之间的隔热设计,在电池模组的侧面增加隔热措施,可以减少电池模组热失控过程中电池模组之间的热量传递,同时减少电芯热失控过程中电芯通过电池模组的侧面传递至下游电芯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串并联导电排和接插件,所述串并联导电排、所述接插件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串并联导电排和接插件提供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冷板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导热件提高热传递效率,从而使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更高效地传导至电池冷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安装在所述电池冷板的两端,所述模组端板与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平行,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垂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模组端板对电池模组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为垂直角度,即电池模组中电芯的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使冷媒流道的冷媒可以有效带走电芯的热量,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组件、空调蒸发器、电池蒸发器、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所述膨胀阀组件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空调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电池蒸发器串联在所述冷凝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电池蒸发器与所述电池冷板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通过采用电池蒸发器与整车的空调蒸发器并联的方式,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冷媒高效的冷却性能降低热失控过程中电池模组的温度,从而达到抑制电池热失控的目的,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或空调蒸发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风扇组件可以提高冷凝器、空调蒸发器的热量传递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热失控信号;
根据所述电池热失控信号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
判断所述电池装置的电池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其中之一,若是,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继续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电池温度在预设时间内升温温度大于升温阈值、电池最高温度大于临界阈值、电池温差大于预设阈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若否,则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非热失控管理策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检测到电池触发热失控发生时生成电池热失控信号,通过获取电池热失控信号可以了解热失控蔓延程度,通过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以实现对电池热失控蔓延进程的抑制;在电池装置的电池温度回复正常后,则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非热失控管理策略,恢复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热失控管理策略包括关闭所述第一膨胀阀、提高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的线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标:电池模组10;电芯组件11;电芯111;隔热板12;电池端板13;模组侧板14;模组上盖15;端板绝缘件16;侧板绝缘件17;串并联导电排18;接插件19;电池冷板20;冷媒流道21;冷流出口22;导热件23;模组端板24;压缩机31;冷凝器32;膨胀阀组件33;第一膨胀阀331;第二膨胀阀332;空调蒸发器34;电池蒸发器35;气液分离器36;风扇组件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点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联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防控过程中,如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系统中;该电池装置中隔热板以预设间隔设置在电芯组件的电芯和电芯之间,既保证了电池模组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同时兼顾了电池模组的结构设计实际需求和整包成本;同时,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建立电池热安全隔热与电池冷板的耦合设计,即可以采用电池模组中电芯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有效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10和电池冷板20。
示例性地,电池模组10包括电芯组件11和至少一个隔热板12,电芯组件11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电芯111,隔热板12以预设间隔设置在电芯组件11的电芯和电芯之间;
示例性地,多个电池模组10安装在电池冷板20,电池冷板20上设置有冷媒流道21和冷流出口22,冷媒流道21和冷流出口22连通,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
示例性地,冷媒流道21包括多道,每道冷媒流道21互相平行,通过冷媒流道21内的冷媒流动,可以带走电芯111产生的热量;通过调整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的角度,可以调整电芯111的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与电池模组10中电芯111的热失控蔓延方向一致;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可以是垂直角度,即电池模组10中电芯111的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20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使冷媒流道21的冷媒可以有效带走电芯111的热量,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示例性地,隔热板12由隔热材料组成;可选地,隔热板12可以是气凝胶,气凝胶是指通过溶胶凝胶法,用一定的干燥方式使气体取代凝胶中的液相而形成的一种纳米级多孔固态材料。
示例性地,通过隔热板12阻碍热失控传播速率,为充分发挥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性能提供有力条件。可选地,电池模组10的隔热设计采用2-3颗电芯111合并之后增加一层隔热板12,隔热板12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系列电芯热失控特性进行设计,以调整隔热垫产生的热阻。这样既可以保证电池模组10在热失控蔓延方向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同时将电池系统布置空间与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对于电池模组10之间的隔热设计,可以在电池模组10的两侧布置隔热材料,阻止热失控模组的热量向周围模组扩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电池装置中隔热板12以预设间隔设置在电芯组件11的电芯和电芯之间,既保证了电池模组10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同时兼顾了电池模组10的结构设计实际需求和整包成本;同时,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建立电池热安全隔热与电池冷板的耦合设计,即可以采用电池模组10中电芯111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20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有效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示例性地,电池装置还包括导热件23,导热件23设置在电池冷板20和电池模组10之间。
示例性地,通过导热件23提高热传递效率,从而使电池模组10产生的热量更高效地传导至电池冷板20上。
示例性地,电池装置还包括模组端板24,模组端板24安装在电池冷板20的两端,模组端板24与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平行,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垂直。
示例性地,模组端板24对电池模组10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为垂直角度,即电池模组10中电芯111的热失控蔓延方向与电池冷板20的冷媒流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布置方式,使冷媒流道21的冷媒可以有效带走电芯111的热量,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媒流道21的设计需尽量保证每个冷媒流道21的流量分布均匀,既可以保证电池非热失控状态下满足电池热管理均温性需求,同时也可以保证电池热失控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示例性地,电池模组10还包括电池端板13、模组侧板14和模组上盖15;电池端板13安装在电芯组件11的第一端,电池端板13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垂直;模组侧板14安装在电芯组件11的第二端,模组侧板14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平行;模组上盖15与电池端板13、模组侧板14固定安装。
示例性地,电池端板13、模组侧板14和模组上盖15共同组成电池模组10的外壳,可以对电芯组件11起到保护作用。
示例性地,电池模组10还包括端板绝缘件16和侧板绝缘件17,端板绝缘件16设置在电池端板13和电芯组件11之间,侧板绝缘件17设置在模组侧板14和电芯组件11之间。
示例性地,端板绝缘件16和侧板绝缘件17还具有隔热作用;对于电池模组10之间的隔热设计,在电池模组10的侧面增加隔热措施,可以减少电池模组10热失控过程中电池模组10之间的热量传递,同时减少电芯111热失控过程中电芯111通过电池模组10的侧面传递至下游电芯111的热量。
示例性地,端板绝缘件16和侧板绝缘件17可以起到绝缘作用,保护电芯111,避免电芯组件11中的电芯111漏电或短路。
示例性地,电池模组10还包括串并联导电排18和接插件19,串并联导电排18、接插件19分别与电芯组件11连接。
示例性地,串并联导电排18和接插件19提供电路连接。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的线路示意图,该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31、冷凝器32、膨胀阀组件33、空调蒸发器34、电池蒸发器35、气液分离器36以及图1、图2所示的电池装置。
示例性地,膨胀阀组件33包括第一膨胀阀331和第二膨胀阀332,压缩机31、冷凝器32、第一膨胀阀331、空调蒸发器34、气液分离器36依次连接,第二膨胀阀332和电池蒸发器35串联在冷凝器32、气液分离器36之间,电池蒸发器35与电池冷板20连接。
示例性地,该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通过采用电池蒸发器35与整车的空调蒸发器34并联的方式,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冷媒高效的冷却性能降低热失控过程中电池模组10的温度,从而达到抑制电池热失控的目的,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
可选地,第一膨胀阀331和第二膨胀阀332均为电子膨胀阀。
示例性地,管理系统还包括风扇组件37,风扇组件37设置在冷凝器32和/或空调蒸发器34。
示例性地,风扇组件37可以提高冷凝器32、空调蒸发器34的热量传递效率;风扇组件37包括风扇。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应用于图3所示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该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电池热失控信号;
S200:根据电池热失控信号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
S300:判断电池装置的电池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其中之一,若是,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继续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预设条件包括电池温度在预设时间内升温温度大于升温阈值、电池最高温度大于临界阈值、电池温差大于预设阈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S400:若否,则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非热失控管理策略。
示例性地,在检测到电池触发热失控发生时生成电池热失控信号,通过获取电池热失控信号可以了解热失控蔓延程度,通过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以实现对电池热失控蔓延进程的抑制;在电池装置的电池温度回复正常后,则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非热失控管理策略,恢复正常运行。
示例性地,热失控管理策略包括关闭第一膨胀阀、提高压缩机的转速、增大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热失控管理策略还包括提高风扇组件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电池热失控状态下,根据电池模组的热失控蔓延程度,实现对压缩机转速、风扇组件转速、第二膨胀阀开度的分级调控,实现对电池冷板制冷量的有效分配,从而达到电池模组热失控蔓延抑制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场景中,如图4所示,可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系统;在电池触发热失控时,充分利用电池模组优良的隔热能力和冷媒直冷高效冷却性能,从而达到抑制动力电池热失控的目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主要分为非热失控热管理策略和热失控热管理策略。非热失控热管理策略指电池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所采用的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本申请不在这里赘述。热失控热管理策略指当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n)检测电池系统触发热失控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其逻辑控制策略如下:电池管理系统检测到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上报整车控制器,指令断开乘员舱空调系统,即关闭空调蒸发器34侧第一膨胀阀331,将空调系统所有制冷量根据电池热失控蔓延程度合理分配空调制冷量。电池系统检测到电池温升速率5s内大于2℃或者电池最高温度大于60℃或者电池系统温差大于20℃,则持续增大压缩机31的转速、冷凝器32的风扇转速以及第二膨胀阀332的开度,以增大通入电池蒸发器35的冷媒流量,提高电池蒸发器35的冷却能力。当以上三个条件都不满足时,则表明电池热失控蔓延程度有所控制,直冷系统停止运转,否则,将持续运行。
在已有的技术方案中,动力电池热安全设计通常采用电池模组中电芯之间的隔热设计,其次在考虑液冷系统的条件下,以实现电池安全系统的设计。实验研究表明,动力电池系统若仅采用模组隔热设计,甚至耦合电池液冷系统,并不能完全实现对电池热失控蔓延的控制,这主要是因为电池安全系统的隔热设计只能延缓热失控蔓延进程,但并不能终止电池热失控蔓延。其次,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条件下,传统的电池液冷系统冷却能力不足以在短时间将电池热失控产生大量的热量带走。鉴于此,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的热管理冷却系统耦合电池系统隔热设计方法,从而实现对电池热失控蔓延的完全抑制。
示例性地,结合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防控,可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与热安全系统;其中,电池装置中隔热板12以预设间隔设置在电芯组件11的电芯111和电芯111之间,既保证了电池模组10具有较好的隔热能力,同时兼顾了电池模组10的结构设计实际需求和整包成本;冷媒流道21的流动方向与电芯111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建立电池热安全隔热与电池冷板20的耦合设计,有效提高电池热失控的防控效果;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采用电池蒸发器35与整车的空调蒸发器34并联方式,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冷媒高效的冷却性能降低热失控过程中电池温度,从而达到抑制电池热失控的目的;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当检测电池触发热失控发生时生成电池热失控信号,根据热失控蔓延程度,通过控制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以实现对电池热失控蔓延进程的抑制。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于设计具有优良隔热性能的电池热安全系统耦合具有高效冷却能力的冷媒直冷热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电池热安全系统优良的隔热能力延缓电池模组内热失控蔓延进程以及冷媒直冷高效的冷却性能优势,从而达到抑制电池热失控蔓延的目的。相对于已有的电池热安全系统与电池液冷系统不能完全抑制动力电池热失控蔓延问题,本申请将提供可靠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充分利用电池系统高效隔热设计耦合具有高效冷却能力的冷媒直冷系统,在合理的冷媒直冷电池热失控防控策略下,将有望实现对动力电池热失控蔓延的抑制。其次,冷媒直冷系统相比于传统液冷系统不仅具有高效的冷却能力,同时具有可以有效降低整车成本、整车重量以及整车能耗等优势。
在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多”、“少”是相对而言的,“上”、“下”是相对而言的,对此类相对用语的表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多加赘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电池冷板;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至少一个隔热板,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电芯,所述隔热板以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电芯和电芯之间;
所述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电池冷板,所述电池冷板上设置有冷媒流道和冷流出口,所述冷媒流道和所述冷流出口连通,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为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池端板、模组侧板和模组上盖;
所述电池端板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电池端板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垂直;
所述模组侧板安装在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二端,所述模组侧板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平行;
所述模组上盖与所述电池端板、所述模组侧板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板绝缘件和侧板绝缘件,所述端板绝缘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端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所述侧板绝缘件设置在所述模组侧板和所述电芯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串并联导电排和接插件,所述串并联导电排、所述接插件分别与所述电芯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冷板和所述电池模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安装在所述电池冷板的两端,所述模组端板与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平行,所述冷媒流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电芯的排布方向垂直。
7.一种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组件、空调蒸发器、电池蒸发器、气液分离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装置;
所述膨胀阀组件包括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所述空调蒸发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膨胀阀和所述电池蒸发器串联在所述冷凝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电池蒸发器与所述电池冷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系统还包括风扇组件,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或空调蒸发器。
9.一种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所述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热失控信号;
根据所述电池热失控信号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
判断所述电池装置的电池温度是否满足预设条件的其中之一,若是,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继续运行热失控管理策略,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电池温度在预设时间内升温温度大于升温阈值、电池最高温度大于临界阈值、电池温差大于预设阈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若否,则控制所述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运行非热失控管理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冷媒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失控管理策略包括关闭所述第一膨胀阀、提高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增大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开度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2210375670.6A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4614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5670.6A CN114614160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75670.6A CN114614160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4160A true CN114614160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69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5670.6A Pending CN114614160A (zh) 2022-04-11 2022-04-11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41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4830A (zh) * 2022-06-21 2022-09-06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直冷系统的台架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671A (zh) * 2010-04-13 2013-01-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新型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CN103107385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209056573U (zh) * 2018-11-08 2019-07-02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液冷散热结构
CN110061328A (zh) * 2019-05-28 2019-07-26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电池冷却系统
CN209860110U (zh) * 2019-06-21 2019-1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994072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并联式多通道液冷结构及锂电池
CN212461878U (zh) * 2020-04-26 2021-02-02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热失控蔓延电池模组结构
CN112736324A (zh) * 2021-01-18 2021-04-30 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CN213366658U (zh) * 2020-06-17 2021-06-0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
CN113415211A (zh) * 2021-08-24 2021-09-21 烟台盈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与空调热泵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37398A (zh) * 2021-06-22 2021-09-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671A (zh) * 2010-04-13 2013-01-16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新型结构的电池组壳体
CN103107385A (zh) * 2013-01-24 2013-05-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209056573U (zh) * 2018-11-08 2019-07-02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液冷散热结构
CN110061328A (zh) * 2019-05-28 2019-07-26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电池冷却系统
CN209860110U (zh) * 2019-06-21 2019-1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0994072A (zh) * 2019-12-20 2020-04-1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并联式多通道液冷结构及锂电池
CN212461878U (zh) * 2020-04-26 2021-02-02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热失控蔓延电池模组结构
CN213366658U (zh) * 2020-06-17 2021-06-0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
CN112736324A (zh) * 2021-01-18 2021-04-30 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液冷的软包电池系统
CN113437398A (zh) * 2021-06-22 2021-09-2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热失控处理方法、装置、车辆和介质
CN113415211A (zh) * 2021-08-24 2021-09-21 烟台盈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与空调热泵联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4830A (zh) * 2022-06-21 2022-09-06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媒直冷系统的台架测试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6869B2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temperature managing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1834700B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和压力管理系统
CN21581617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10296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JP2006179190A (ja) 車載用電池パック
CN111216533B (zh) 一种48v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2952237B (zh) 电池热管理装置、电池模组及电池热管理方法
CN112701383A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总成、电池总成及车辆
CN111864300B (zh) 一种基于回路状态监测的复合式冷却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83324B (zh) 基于极耳散热的直冷式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112599891A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103155213A (zh) 通过水分离而减少冷凝物形成的电池
CN108666699B (zh) 车辆电池的温度控制装置、具有这种温度控制装置的车辆以及用于控制车辆电池温度的方法
CN114614160A (zh) 一种电池装置、电池冷媒的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10518309A (zh)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6345017A (zh) 动力电池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5451537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115472954A (zh) 一种电芯单元、锂电池组及其热管控制方法
CN112117398B (zh) 车辆
CN112490538A (zh) 一种带有集成液冷板和石墨片的浸泡式液冷电池模组
CN219843043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1827959U (zh) 集成化水冷件及车辆
CN22027260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
CN221201296U (zh) 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控结构
CN218334211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6 Longying Road, Shilou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AC AION New Energy Vehicl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