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8147B -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8147B
CN114608147B CN202011445825.6A CN202011445825A CN114608147B CN 114608147 B CN114608147 B CN 114608147B CN 202011445825 A CN202011445825 A CN 202011445825A CN 114608147 B CN114608147 B CN 114608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urrent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termining
opera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58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8147A (zh
Inventor
郑春元
罗彬�
丁云霄
李冬冬
郭芳程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58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47B/zh
Priority to EP21902185.4A priority patent/EP413059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22364 priority patent/WO20221214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8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47A/zh
Priority to US17/992,80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8510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8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及需求负荷,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根据目标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该方法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Description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温度调节设备可实现变频输出运行,据统计温度调节设备,尤其是空调普遍存在由于输出与建筑负荷不匹配导致的频繁启停的现象(每小时停机一次以上的占比达到一半以上),频繁启停会导致更高的设备能耗,造成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温度调节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当前的运行参数及所述需求负荷,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运行参数及所述需求负荷,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及需求负荷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以根据目标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由此,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获取当前的需求负荷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在启动时刻获取当前的需求负荷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根据匹配度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的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目前,很多温度调节设备(例如空调)可实现变频输出运行,据统计空调仍普遍存在由于系统输出与建筑负荷不匹配导致的频繁启停的现象(每小时停机一次以上的占比达到一半以上),频繁启停会导致更高的设备能耗。另外,空调设备的过输出是由于过高的冷凝温度(制热工况)或过低的蒸发温度(制冷工况)导致的,此时未使系统运行在满足负荷情况下的最佳能效点。由此看来,目前的温度调节设备仍未充分利用变频设备的能力实现更加高效的运行。
发明人发现,以上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建筑需求负荷的获取、及负荷获取以后如何控制系统以实现匹配负荷的高效运行。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吸入空气温度与此时设定温度的温差来计算室内要求的能力,但是该差值并不能反应室内达到设定温度时的负荷大小;或者通过复杂的模拟仿真进行负荷模拟。这些方法一方面不能实时检测建筑负荷,另一方面计算力和模型建立难度高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可见,目前的技术并不能实现建筑需求负荷的实时追踪,进而通过实时追踪的负荷来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以使其运行于最佳能效。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实现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避免温度调节设备频繁地启停,有利于使温度调节设备运行于最佳能效。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
其中,共冷共热区域是指温度调节设备所在的需要供冷和/或供热的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是指当前所需的负荷,即目标负荷。
具体地,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时,可实时检测共冷共热区域的需求负荷,以实现对需求负荷的实时追踪。
S102,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
其中,当前的运行参数是表征温度调节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参数,例如当前环境温度、换热器的温度、内风机转速等。
具体地,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时,可实时检测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或者,可在实时检测需求负荷的同时检测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实现对运行参数的实时追踪。
S103,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及需求负荷,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
具体地,在获取到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之后,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及需求负荷,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例如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内风机的目标转速等。
S104,根据目标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具体地,在确定出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之后,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以使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参数达到目标运行参数,使得在当前时刻,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参数与共冷共热区域的需求负荷匹配,避免因运行参数与需求负荷不匹配导致的温度调节设备频繁启停的现象,有利于使温度调节设备运行于当前需求负荷下的最佳能效。
由此,该方法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1中,为了提高获取需求负荷的可靠性,可以将历史状态参数与当前状态参数结合起来获取当前的需求负荷,例如,可以根据温度调节设备的历史运行参数、共冷共热区域的历史需求负荷、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及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实际温度,获取当前的需求负荷,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需求负荷获取的可靠性,在获取需求负荷时,历史需求负荷可以是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S101,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及预测温度,确定当前的预测温度。
具体地,可通过调用温度调节设备的历史状态参数,以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即预测温度,以根据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即预测温度计算当前的预测温度。
计算当前的预测温度的公式(1)可以为:
Ts,ob(n)=Ts,ob(n-1)ε+(1-ε)Tload,r(n-1)   (1)
其中,n为当前时刻,n-1为前一时刻,Ts,ob(n)为当前的预测温度,Ts,ob(n-1)为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预测温度,Tload,r(n-1)为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ε为线性系数,ε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ε<1。
S202,获取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及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
具体地,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T1(n),通过查看温度调节设备的显示器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Tset(n),其中,n为当前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调节设备根据其设置温度Tset(n)运行,同时由于受到环境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为T1(n),而不是Tset(n)。
S203,根据当前的预测温度、第一实际温度及设置温度,确定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具体地,在获取到当前的预测温度Ts,ob(n)、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T1(n)及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Tset(n)之后,根据Ts,ob(n)、T1(n)及Tset(n)确定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其计算公式可以为:
Tload,r(n)=a*Tset(n)+b*Ts,ob(n)+c*T1(n)   (2)
其中,Tload,r(n)为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a、b、c是预先设置的已知的系数。
也就是说,在温度调节设备在前一时刻就已经运行了的情况下,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及预测温度、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及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计算出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保证了获取需求负荷对应温度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在温度调节设备在前一时刻就已经运行了的情况下,即在温度调节设备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根据前一时刻的运行状态参数与当前时刻的运行状态参数获取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初始时刻,即在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动时刻,也需获取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以进行后续温度调节,此时,共冷共热区域的预测温度和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均与共冷共热区域的实际温度,例如室内实际温度相等。基于此,在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刻,根据以下示例进行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的获取: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共冷共热区域,在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刻的第二实际温度。
具体地,可实时监测温度调节设备的开启状态,在监测到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时获取共冷共热区域的第二实际温度。
S302,根据第二实际温度,确定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具体地,在获取到共冷共热区域,在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动时刻的第二实际温度之后,由于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均与第二实际温度相等,因此即可根据第二实际温度确定出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以供后续对温度调节设备进行调节。
也就是说,在初始时刻,通过获取共冷共热区域的实际温度确定出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以便根据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进行温度调节设备的调整。
由此,不仅仅在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进行需求负荷的追踪,还在温度调节设备开始启动时就进行需求负荷的追踪,实现了需求负荷的实时追踪,并根据需求负荷调整温度调节设备的状态参数,能够保证获取的需求负荷的可靠性,有效避免温度调节设备的频繁启停现象,有利于使温度调节设备运行于最佳能效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103,可包括以下步骤:
S401,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确定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
其中,当前的输出能量是指温度调节设备因能量输入引起的温度变化值。
S402,根据输出能量与需求负荷的匹配度,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
具体地,在获取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及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之后,可将温度调节设备因能量输入引起的温度变化值,与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变化值,进行匹配,得到二者的匹配度,根据该匹配度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从而使得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与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相匹配,也即二者相等,避免二者不匹配导致的温度调节设备频繁启停的现象。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402,可包括以下步骤:
S501,确定温度调节设备中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内风机当前的第一转速。
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Z(n),可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风机当前的第一转速vf(n)。
S502,根据第三实际温度、第一转速、第一实际温度、需求负荷及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风机目标转速及换热器目标温度。
具体地,根据第三实际温度Z(n)及第一转速vf(n)计算出当前温度变化系数α,然后根据第一实际温度T1(n)、第三实际温度Z(n)及当前温度变化系数α计算出温度调节设备因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根据第一实际温度T1(n)、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Tload,r(n)及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β(常数)计算出需求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
将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与需求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风机目标转速vf及换热器目标温度Z,根据目标转速vf对第一转速vf(n)进行调节进行调节,以使内风机当前的转速达到目标转速vf;根据换热器目标温度Z对第三实际温度Z(n)进行调节,以使换热器当前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Z。
具体而言,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与需求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之间的比对结果及相应的调节措施如下:
当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大于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的情况下,减小内风机转速vf(n)及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Z(n),以使内风机当前的转速达到目标转速vf、换热器当前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Z。
当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小于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的情况下,增加内风机转速vf(n)及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Z(n),以使内风机当前的转速达到目标转速vf、换热器当前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Z。
当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与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相等的情况下,保持内风机当前的转速vf(n)及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Z(n)。
通过上述调节方式,使得能量输入导致的温度变化值与需求负荷引起的温度变化值之间相匹配,即满足以下匹配公式:
(T1(n)-Z(n))(1-α(Z,vf))-(T1(n)-Tload,r(n))*β=0   (3)
其中,T1(n)为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Z(n)为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α为当前温度变化系数,Z为换热器的目标温度,vf为内风机目标转速,β为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Tload,r(n)为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由此,根据计算出当前内风机需要的目标转速及换热器需要的目标温度,调节内风机及换热器,以使内风机和换热器满足各自需要的目标值,保证了温度调节设备运行于最佳能效状态,实现节能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不仅适用于包括一个内机和一个外机的温度调节设备,而且还适用于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的温度调节设备,即多联机系统。
当温度调节设备包括一个内机和一个外机时,在计算出当前内风机需要的目标转速及换热器需要的目标温度之后,可根据内风机的目标转速和换热器的目标温度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例如,根据内风机的目标转速进行内风机风量调节,根据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换热器的目标温度与第三温度之间差值)进行外机压缩机转速的调节,从而使得温度调节设备运行于最佳能效状态,实现节能运行。
当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时,根据以下实施例进行温度调节设备运行状态的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S104,可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温度调节设备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对每个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其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可以是内风机目标转速。
该示例中,可根据温度调节设备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转速对对应的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例如,根据每个内机的目标转速,确定每个内机的目标风量,进而根据每个目标风量对对应的内机风量进行调节,以使内机频率相对稳定,避免频繁启停。
S602,根据多个内机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多个内机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时,可根据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还可根据换热器温度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下面通过图7和图8所示的两个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S602,可包括以下步骤:
S701,根据每个内机当前的运行参数、及对应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环境参数,确定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
其中,内机当前的运行参数包括内机当前的风速,共冷共热区域的环境参数可为共冷共热区域的温度、湿度(即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用户着衣量以及用户代谢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组合。
其中,内机当前的风速可以通过空调的风档进行换算;共冷共热区域的温度、湿度可以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平均辐射温度可通过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进行推算;用户的着衣量可通过近3天的室外温度推算;用户的代谢率可按建筑类型划分,例如办公建筑、住宅、学校的用户代谢率可为1.2met(Metabolic Equivalen,代谢当量),商场、实验室的用户代谢率可为1.6met。
具体地,在确定出上述参数之后,可根据舒适度方程计算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舒适度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282431513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2824315130000084
Figure BDA0002824315130000083
Figure BDA0002824315130000081
其中,PMV(Predicted Mean Vote,预测平均投票)为(热)舒适度的量化指标。
S702,根据舒适度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分别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其中,阈值可根据建筑类型确定,不同的建筑类型对应的舒适度的阈值不同,或者,建筑所在的区域不同,对应的阈值也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舒适度小于阈值,即可说明不满足舒适度要求,需进行调节。具体地,在计算出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之后,可判断每个空间舒适度与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以确定出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并根据该各个内机分别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该示例中,可将舒适度的阈值范围可以为-0.5~0.5。例如,如果内机的空间舒适度不在范围-0.5~0.5之内,那么将该内机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运行参数。之后,根据外机的运行参数,对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可根据阈值将所有内机划分为舒适内机空间及非舒适内机空间,其中,舒适度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内机1、内机2、……、内机m)组成非舒适内机空间,舒适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内机m+1、……、内机n)组成舒适内机空间。其中,内机1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1、内机2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2、内机m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m,根据ΔZ1、ΔZ2、……、ΔZm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外机的运行参数可以包括外机压缩机的转速,即根据ΔZ1、ΔZ2、……、ΔZm确定外机压缩机的转速,从而根据该转速对外机压缩机进行调整。
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上述步骤S602,可包括以下步骤:
S801,确定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其中,最大需求运行参数是指所有内机中能力需求最大的内机对应的换热器温度变化值,换热器温度变化值是换热器的目标温度与第三温度之间差值ΔZ。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内机的能力需求时,为了提高准确性,需考虑温度调节设备是处于制冷工况还是制热工况下。
因此在该示例中,上述步骤S801可包括: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冷状态的情况下,将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小值min(ΔZn),确定为最大需求运行参数;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热状态的情况下,将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值max(ΔZn),确定为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也就是说,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冷状态、且内机1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1、内机2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2、内机n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n时,将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为多个温度变化值中的最小值,即min(ΔZ1,ΔZ2,……,ΔZn);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热状态、且内机1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1、内机2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2、内机n的换热器的温度变化值为ΔZn时,将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为多个温度变化值中的最大值,即max(ΔZ1,ΔZ2,……,ΔZn)。
S802,根据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其中,外机的运行参数可以包括外机压缩机的转速,即根据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外机压缩机的转速,从而根据该转速对外机压缩机进行调整。
S603,根据外机的运行参数,对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由此,根据空间舒适度或最大需求运行参数对外机压缩机的转速进行调整,以使温度调节设备处于满足负荷需求情况下的最佳能效点运行,并大大减少系统的启停次数,实现空调系统的真实运行节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其上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10所示,该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10、第二获取模块120、第一确定模块130和第一调整模块140。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第二获取模块120,用于获取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第一确定模块130,用于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及需求负荷,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第一调整模块140,用于根据目标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110,可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及预测温度,确定当前的预测温度;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及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预测温度、第一实际温度及设置温度,确定当前的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共冷共热区域,在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刻的第二实际温度;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实际温度,确定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130,可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运行参数,确定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输出能量与需求负荷的匹配度,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温度调节设备中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内风机当前的第一转速;根据第三实际温度、第一转速、第一实际温度、需求负荷及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确定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风机目标转速及换热器目标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第一调整模块140,可包括: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温度调节设备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对每个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多个内机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根据外机的运行参数,对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每个内机当前的运行参数、及对应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环境参数,确定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根据舒适度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分别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需求运行参数;根据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外机的运行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冷状态的情况下,将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最大需求运行参数;在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热状态的情况下,将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该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为避免冗余,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温度调节设备10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100。
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根据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及运行参数,对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实现了对共冷共热区域负荷需求的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需求控制温度调节设备,从而能够减少温度调节设备的启停次数,避免频繁启停现象,使温度调节设备节能运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及预测温度确定当前的预测温度,获取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及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的预测温度、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及所述设置温度,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
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
根据所述当前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根据所述输出能量与所述需求负荷的匹配度,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外机和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其中,根据所述每个内机当前的运行参数、及对应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环境参数,确定所述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根据舒适度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分别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或者从所述多个内机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确定最大需求运行参数,根据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对所述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刻的第二实际温度;
根据所述第二实际温度,确定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能量与所述需求负荷的匹配度,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目标运行参数,包括:
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内风机当前的第一转速;
根据所述第三实际温度、所述第一转速、所述第一实际温度、所述需求负荷及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风机目标转速及换热器目标温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对每个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需求运行参数,包括:
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冷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热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6.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前一时刻的需求负荷及预测温度确定当前的预测温度,获取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第一实际温度及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设置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的预测温度、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及所述设置温度,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共冷共热区域当前的需求负荷;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运行参数,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包括多个内机和一个外机;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的运行参数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当前的输出能量,根据所述输出能量与所述需求负荷的匹配度,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外机和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运行参数,对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其中,根据所述每个内机当前的运行参数、及对应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环境参数,确定所述每个内机的共冷共热区域的空间舒适度,根据舒适度小于阈值的各个内机分别对应的目标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或者从所述多个内机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确定最大需求运行参数,根据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外机的运行参数对所述外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启动时刻的第二实际温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实际温度,确定所述共冷共热区域在启动时刻对应的预测温度及需求负荷对应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换热器当前的第三实际温度、内风机当前的第一转速;
根据所述第三实际温度、所述第一转速、所述第一实际温度、所述需求负荷及预设的温度变化系数,确定所述温度调节设备的内风机目标转速及换热器目标温度。
9.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设备中每个内机的目标运行参数,对每个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冷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小值,确定为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在所述温度调节设备运行在制热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多个目标运行参数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最大需求运行参数。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
12.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
CN202011445825.6A 2020-12-08 2020-12-08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08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5825.6A CN114608147B (zh) 2020-12-08 2020-12-08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EP21902185.4A EP4130594A4 (en) 2020-12-08 2021-09-30 TEMPERATURE ADJUSTMENT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NTROL DEVICE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21/122364 WO2022121477A1 (zh) 2020-12-08 2021-09-30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US17/992,803 US20230085102A1 (en) 2020-12-08 2022-11-22 Temperature Adjustment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5825.6A CN114608147B (zh) 2020-12-08 2020-12-08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147A CN114608147A (zh) 2022-06-10
CN114608147B true CN114608147B (zh) 2023-05-02

Family

ID=81855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5825.6A Active CN114608147B (zh) 2020-12-08 2020-12-08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81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398A (zh) * 2018-09-30 2019-0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716141A (zh) * 2019-11-27 2020-01-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
CN110925942A (zh) * 2019-11-20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52088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宁波溪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目标房间负荷预测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65267A (zh) * 2020-07-03 2020-10-30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测温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3398A (zh) * 2018-09-30 2019-02-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10925942A (zh) * 2019-11-20 2020-03-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16141A (zh) * 2019-11-27 2020-01-21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
CN111520883A (zh) * 2020-04-29 2020-08-11 宁波溪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目标房间负荷预测的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865267A (zh) * 2020-07-03 2020-10-30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测温数据预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147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52074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9323398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US10724758B2 (en) Heat index thermostat
CN110822676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52109A (zh) 基于气候补偿的变风量空调末端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917516B (zh) 一种空调室外风机转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84479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运行控制方法
CN110986300B (zh) 空调器的智能制热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192085B (zh) 一种空调器制冷运行控制方法
CN113366266A (zh) 空调管理装置、空调管理系统、空调管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15597203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以及空调系统
CN114608147B (zh)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02723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20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4526535B (zh)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121477A1 (zh) 温度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02718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12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10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AU2013101086A4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 in heat mode
CN111102719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CN111102708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JPH07158937A (ja)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CN112000023A (zh) 控制设备联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02709B (zh) 一种空调及其防凝露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0

Assignee: Shanghai Meikong Intelligent Building Co.,Ltd.

Assignor: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169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emperature regulating equipment and its control methods, control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5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