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1338A -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1338A
CN114601338A CN202210186695.1A CN202210186695A CN114601338A CN 114601338 A CN114601338 A CN 114601338A CN 202210186695 A CN202210186695 A CN 202210186695A CN 114601338 A CN114601338 A CN 114601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mmunicated
container
hot water
flow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6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建华
李德波
杨玉恒
覃生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6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1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1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1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50Urns with devices for keeping beverages hot or c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4Parts or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 A47J31/46Dispensing spouts, pumps, drain valves or like liquid transpor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饮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储水装置包括容器和水路连接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进水管,水路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存水弯,连接件本体设置有第一冷水入口、第一热水连接口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第一热水连接口与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存水弯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冷水入口以及第一水龙头取水口连通,存水弯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连通。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存水弯,可以防止冷热水串温,降低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与容器连接的连接口,无需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以及束紧带或者固定卡等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Description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饮水机在使用时,通常有冷水、热水及常温水等功能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与装配时,要保证冷水、热水及常温水之间的相互连接,为了实现不同水温需求,产品内部会存在不同水温的容器,装热水的容器与装冷水的容器及装常温水的容器之间互相连通,装热水的容器与装冷水的容器之间会产生串温的问题,浪费电资源,同时影响使用效果。
相关技术中装热水的容器与装冷水的容器之间采用带回水弯的硅胶管连接以防止串温,当热水容器的水被加热后温度升高,热水与冷水会产生热传导及对流,会使冷水温度升高。在冷水容器与热水容器相连处,采用带回水弯的硅胶管连接,同时为了保证连接处密封不漏,需要用固定卡或束紧带将硅胶管及容器的接头紧固好,保证连接无漏点。由于需要使用带回水弯的硅胶管,同时增加固定卡或束紧带等紧固件,产品装配效率低,由于产品内部空间有限,装配操作因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储水装置,可以防止冷热水串温,降低能耗,有效免除管路和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饮水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储水装置,包括:
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进水管,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水路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存水弯,所述连接件本体形成有第一冷水入口、第一热水连接口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存水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水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连通,所述存水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水装置,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存水弯,可以防止冷热水串温,降低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与容器连接的连接口,无需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以及束紧带或者固定卡等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存水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存水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存水弯的内部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流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第二端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存水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第二冷水入口和第二水龙头取水口,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水龙头取水口连通的第四流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第二热水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的第三水龙头取水口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还包括:
出水管,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水管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还包括:
保温壳体组件,包覆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部,所述保温壳体组件由硬质保温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器本体和所述保温壳体组件均呈长方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
第二壳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饮水设备,包括壳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水装置,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存水弯,可以防止冷热水串温,降低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通过在连接件本体设置与容器连接的连接口,无需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以及束紧带或者固定卡等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进一步的,通过使用上述储水装置简化了饮水设备的管路结构,方便饮水设备的安装和拆卸,降低了产品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增强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与连接口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未设置存水弯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设置V字形存水弯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设置U字形存水弯时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连接件本体;110、第一冷水入口;111、第一热水连接口;112、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3、第一流道;114、第二流道;115、第二冷水入口;116、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7、第四流道;118、第二热水连接口;119、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20、排气管;130、连接管;131、压环;141、第一密封部;142、第二密封部;143、连接部;144、导向斜面;151、固定环;152、间隙;200、存水弯;210、第一导流段;211、第二导流段;212、存水弯的第一端;213、存水弯的第二端;310、容器本体;320、出水管;330、进水管;340、保温壳体组件;341、第一壳体;342、第二壳体;350、温度传感器;360、发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水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5所示,储水装置包括容器和水路连接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310和进水管330,容器本体3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进水管3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连通。水路连接件设置于容器本体310的上方,水路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00和存水弯200,连接件本体100设置有第一冷水入口、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一热水连接口111与进水管330的第二端连通,存水弯200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冷水入口以及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连通,存水弯200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水装置,通过在连接件本体100设置存水弯200,可以防止冷热水串温,降低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通过在连接件本体100设置与容器连接的连接口,无需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以及束紧带或者固定卡等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图2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容器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容器还包括保温壳体组件340,容器本体3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保温壳体组件340包覆于容器本体310的外部,保温壳体组件340由硬质保温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容器,由于保温壳体组件340由硬质材质制成,保温壳体组件340具有固定的形状,方便热罐的安装,且安装过程不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使得热罐安装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硬质材料指该材料制成保温壳体之后保温壳体具有固定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保温壳体组件340的材质为CBS玻璃纤维发泡材料或者三聚氰胺成型材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容器本体310和保温壳体组件340均呈长方体,由于热罐安装区域通常为长方形区域,若将容器本体310和保温壳体组件340设置为圆柱体或者球体,热罐安装区域内会有很多空间无法被有效利用,空间利用率较低。通过将容器本体310和保温壳体组件340设置为长方体,既有效利用了热罐安装区域内的空间,还增大了容器本体310的容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保温壳体组件340包括第一壳体341和第二壳体342,第一壳体341位于容器本体310的一侧,第二壳体342位于容器本体310的另一侧,第二壳体342与第一壳体341通过卡扣或者螺钉连接,以方便保温壳体组件340的安装和拆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341与第二壳体342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胶粘或者热熔连接。保温壳体组件340并不限定于第一壳体341和第二壳体342的组合,也可由多个壳体构成,壳体的数量具体根据保温壳体组件340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确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容器还包括出水管320,出水管320安装于容器本体310的上部,出水管320为硬质管体,以方便出水管320的第二端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插接连接。出水管32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的顶部连通,容纳腔内的气体可通过出水管320排出,不再需要单独设置排气管120,简化了容器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进水管330安装于容器本体310的上部,进水管3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连通,进水管330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至容纳腔的底部。将进水管330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至容纳腔的底部既能使通过进水管330进入的冷水处于容器本体310的底部,这样发热管360可直接对冷水进行加热,提高了发热管360的加热效率,降低了发热管360的能耗。同时,由于冷水进入容纳腔之后处于容纳腔的底部,不会对容纳腔上部的热水产生影响,避免通过出水管320输出的热水受到冷水影响。进水管330也为硬质管体,以方便进水管330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插接。相关技术中的进水管330设置于容器本体310侧壁的底部,进水管330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连接不便,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本发明的容器通过将进水管330安装于容器本体310的上部,且采用硬质的进水管330,安装时只需将进水管330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插接,采用模块化安装,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保温壳体组件340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卡槽,通孔的边沿卡接于对应的卡槽内,出水管320的第二端和进水管330的第二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密封环。通过设置密封环,避免了热量通过通孔与出水管320以及进水管330之间的环形间隙向外流失,提高了保温壳体组件340的保温性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温度传感器350插接于安装孔并穿过密封圈,温度传感器350与进水管33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由于相关技术中热罐的温度传感器涂有导热硅脂,温度传感器插装在导热管内,这样的安装方式会导致检测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不一致,本发明的容器通过将温度传感器350直接插入容纳腔内与水进行接触,且安装的位置在进水管330的出水口附近,这样就可以将进水时水温的真实数据反馈给电控板,实现电控板对温度精准控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器还包括发热管360,发热管360安装于容纳腔的底部,发热管360为螺旋发热管,使用螺旋发热管既能增大与水的接触面,提高了发热管360的加热效率,又能减小发热管360占空的空间。为了精确控制容纳腔内水的温度,容器本体310的侧壁上设置有温控器和限温器,发热管360分别与温控器以及限温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6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路连接件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连接件本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4,第一流道113为直线流道,第一冷水入口110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流道113的第一端与第一冷水入口110连通,第一流道113的第二端分别与存水弯的第一端212以及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连通。第二流道114为L型流道,第二流道114的第一端与存水弯的第二端213连通,第二流道114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连通,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均设置有密封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指的是图6中的前后方向,当然,连接口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具体根据冷水容器与水龙头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各个连接口的密封件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密封件的类型具体根据各个连接口的内壁厚度和内壁结构进行确定。
相关技术中冷水容器与热水容器及装常温水的容器之间互相连接相通,需要大量的硅胶管、不锈钢管、PP管等管路件及固定卡、束紧带等紧固件。而本实施例的水路连接件通过在连接件本体100上设置流道,避免了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件,以及固定卡或者束紧带等紧固件。由于只需将相应的连接口与对应的容器连接,无需再通过管路件连接,简化了安装步骤,可实现快速安装,增强用户体验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4凸出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当然,也可使第一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4凸出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二侧。通过使第一流道113和第二流道114凸出于连接件本体100表面,从而减小了连接件本体100的厚度,降低了连接件本体100的重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指的是图6中连接件本体100的上表面,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二侧指的是图6中连接件本体100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第一流道113与第二流道114之间为镂空结构,通过设置镂空结构,进一步降低连接件本体100的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存水弯2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导流段210和第二导流段211,第一导流段210和第二导流段211构成一个U型流道。第一流道113的第二端与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分别连通于第一导流段210的第一端,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一端与第二流道114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流段210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并相互连通。由于存水弯200上下设置,因此,当热水通过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二端进入第三流道后,根据热传导原理,第三流道中热水在上冷水在下,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冷热水之间热传导及对流,解决冷热水之间的串温问题。
第三流道的容量应大于热水容器的容积与水加热膨胀系数的乘积,假设第三流道的容量为Q1,热水容器的容积为Q2,水加热的膨胀系数为K。(根据物理现象可知,水加热到90度以上时,热水膨胀系数约为5-10%),所以第三流道的容量Q1≥Q2*K,当然在有空间设计情况下,Q1越大越好,优选项为Q1≥2*Q2*K。
防串温效果还与第三流道的形状相关,第三流道可以为V字形、U字形或者其他形状,优选项为竖直设置的U型流道,在热水容器中水的容量为1L,第三流道中水的容量为80ml,热水容器内的水温为95°,且进水温度为25°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由于管路中未设置存水弯200,即第三流道不存在,此时进水管处于水平状态,由于没有防串温结构,防串温效果较差,经检测进水温度为53°。如图10所示,当第三流道可以为V字形时,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一端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经检测进水温度为35°。如图11所示,当第三流道可以为U字形时,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一端处于竖直状态,经检测进水温度为26°。因此,第三流道呈U字形时,存水弯200防止冷热水串温效果最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流段210的第一端为上述存水弯的第一端212,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一端为上述存水弯的第二端213。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接件本体100呈板状结构,存水弯200竖直设置于连接件本体100靠近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的侧边,存水弯200与连接件本体100一体成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连接件本体100水平设置于热水容器的上方时,由于存水弯200竖直设置于连接件本体100靠近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的侧边,存水弯200不会影响连接件本体100的安装。当然,存水弯200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于连接件本体100的其他位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本体100还形成有第二冷水入口115和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第二冷水入口115用于连接冷水容器的第二出水管,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用于与冷水水龙头连接,第二冷水入口115和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连接件本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分别与第二冷水入口115以及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连通的第四流道117,第四流道117凸出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第四流道117为直线流道,第四流道117与第一流道113平行。
冷水容器内的冷水先通过第二冷水入口115进入第四流道117,再通过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输送给冷水水龙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入口110和第二冷水入口115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用于与设置于冷水容器的定位孔配合,以方便将冷水容器与第一冷水入口110以及第二冷水入口115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本体100还形成有第二热水连接口118和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连通的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第二热水连接口118用于与出水管320的第二端连通,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用于与热水龙头连接。第二热水连接口118与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分别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不同侧,第二热水连接口118与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内均设置有密封件。通过设置密封件,连接热水容器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时,只需要将热水容器的出水管插入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便可实现快速安装,简化了安装步骤,减少了固定卡或者束紧带等紧固件。
热水容器内加热后的热水,先通过热水容器的出水管进入到第二热水连接口118,再通过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输送给热水龙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与连接口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二冷水入口115、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第一热水连接口111以及第二热水连接口118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口内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密封连接管130与连接口之间的缝隙。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口指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二冷水入口115、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第一热水连接口111以及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这里的连接管包括但不限定于进水管330和出水管320,还包括冷水容器的两个出水管以及用于连接水龙头取水口与水龙头的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连接部143,第一密封部141与对应连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42套设于连接管130,第二密封部142通过连接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连接,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管130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形成有间隙152,间隙152可为第二密封部142随同连接管130发生变形提供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路连接组件,通过在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设置间隙152,当连接管130发生公差内偏差时,第二密封部142可跟随连接管130发生变形,从而起到柔性跟随密封作用,降低对连接管130的精度要求,增加公差容错性,有效提高密封性能。通过在连接件本体100设置用于与热水容器以及冷水容器连接的连接口,无需使用硅胶管、不锈钢管或者PP管等管路以及束紧带或者固定卡等紧固件,简化了管路结构,可实现快速安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密封部141与对应连接口的内壁密封配合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第一密封部141与对应连接口的内壁过盈密封配合,当然也可使第一密封部141与对应连接口的内壁粘接连接或者第一密封部141与对应连接口的内壁热熔连接成一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口的内壁形成有固定环151,固定环151的高度低于连接口内壁的高度,以使密封件装入连接口之后,密封件顶部的高度不会高于内壁的高度。固定环151与连接口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密封部141的厚度,
第一密封部141嵌入安装槽内,安装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密封部141的厚度,第一密封部141朝向固定环151的一侧与固定环151过盈密封配合,第一密封部141朝向固定环151的一侧与固定环151为面接触,这里将第一密封部141朝向固定环151的一侧与固定环151之间的密封配合记作第一道密封。第二密封部142位于固定环151与连接管130之间,第二密封部142朝向连接管130的一侧与连接管130过盈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42朝向连接管130的一侧与连接管130为面接触,这里将第二密封部142朝向连接管130的一侧与连接管130之间的密封记作第二道密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连接管130套设有压环131,压环131与连接部143背离固定环151的一侧过盈密封配合。压环131与连接部143背离固定环151的一侧为面接触,这里将压环131与连接部143背离固定环151的一侧密封配合记作第三道密封,通过第二道密封与第三道密封配合构成了双重密封结构,即使其中一道密封失效,另一道密封也能起到密封作用。在双重密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公差容错性,可满足自动化生产作业需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压环131与连接管130可以焊接连接,也可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部143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斜面144,由于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管130密封配合,因此,第二密封部142的内径小于连接管130的外径,通过设置导向斜面144,可方便连接管130的插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以及连接部143一体成型,由于密封件的材质为柔性材料,当连接管130朝任意一个方向发生公差内偏差时,第二密封部142可跟随连接管130发生变形,从而起到柔性跟随密封作用,降低对连接管130的精度要求,增加公差容错性,有效提高密封性能。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材料包括但不限定于橡胶或硅胶,也可是其他材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本体100还形成有排气管120,排气管120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连通,排气管120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排气管120用于将热水容器上部的气体排出。通过将排气管120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连通,不再需要在热水容器上单独设置排气管120,热水容器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进入到排气管120,并通过排气管120排出,以防止热水容器内的压力过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管120的高度需要高于热水龙头的高度,以确保气体可以通过排气管120排出而水无法通过排气管120排出。当然,也可在排气管120内设置防水透气膜,同样可以使气体排出而水无法排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二冷水入口115、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均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二热水连接口118均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二侧。由于安装时冷水容器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一侧,热水容器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另一侧,将冷水入口与热水连接口设置于连接件本体100的不同侧可方便连接件本体100与冷水容器以及热水容器进行连接。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1至图8中,储水装置包括容器和水路连接件,容器包括容器本体310、保温壳体组件340、出水管320、进水管330和发热管360,容器本体3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保温壳体组件340包覆于容器本体310的外部,保温壳体组件340由硬质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壳体组件340的材质为CBS玻璃纤维发泡材料或者三聚氰胺成型材料。容器本体310和保温壳体组件340均呈长方体。保温壳体组件340包括第一壳体341和第二壳体342,第一壳体341位于容器本体310的一侧,第二壳体342位于容器本体310的另一侧,第二壳体342与第一壳体341通过卡扣连接。保温壳体组件340设置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卡槽,通孔的边沿卡接于对应的卡槽内,出水管320的第二端和进水管330的第二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密封环。
出水管320安装于容器本体310的上部,出水管320为硬质管体,出水管32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的顶部连通,出水管320的第一端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插接,容纳腔内的气体可通过出水管320排出。
进水管330安装于容器本体310的上部,进水管330的第一端与容纳腔连通,进水管330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至容纳腔的底部。进水管330也为硬质管体,进水管330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插接。
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密封圈,温度传感器350插接于安装孔并穿过密封圈,温度传感器350与进水管330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发热管360安装于容纳腔的底部,发热管360为螺旋发热管360。
水路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00和存水弯200,连接件本体100呈矩形板状结构,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形成有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二冷水入口115、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和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第一冷水入口110、第二冷水入口115、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和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均为圆形连接口,各个连接口内均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呈环形。其中,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位于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和第三水龙头取水口119之间,第一冷水入口110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二冷水入口115和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二侧形成有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二热水连接口118,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二热水连接口118均为圆形接口,第一热水连接口111和第二热水连接口118内均设置有密封件。第一热水连接口111与进水管330插接,出水管320的第二端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插接。
连接件本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113、第二流道114和第四流道117,第一流道113为直线流道,第一流道113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流道113的第一端与第一冷水入口110连通,第一流道113的第二端分别与存水弯的第一端212以及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连通。第二流道114为L型流道,第二流道114的第一端与存水弯的第二端213连通,第二流道114的第二端与第一热水连接口111连通。第四流道117为直线流道,第四流道117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四流道117的第一端与第二冷水入口115连通,第四流道117的第二端与第二水龙头取水口116连通。第一流道113、第二流道114以及第四流道117均凸出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
连接件本体100还形成有排气管120,排气管120位于连接件本体100的第一侧,排气管120与第二热水连接口118连通,排气管120用于将热水容器上部的气体排出。
存水弯200竖直设置于连接件本体100靠近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的侧边,存水弯200与连接件本体100一体成型。存水弯200的内部形成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导流段210和第二导流段211,第一导流段210和第二导流段211构成一个U型流道。第一流道113的第二端与第一水龙头取水口112分别连通于第一导流段210的第一端,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一端与第二流道114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导流段211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流段210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并相互连接。
上述各个连接口内的内壁均设置有固定环151,固定环151与连接口的内壁之间形成安装槽。上述各个连接口内均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和连接部143,第一密封部141嵌入安装槽内,第一密封部141朝向固定环151的一侧与固定环15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42套设于连接管130,第二密封部142位于固定环151与连接管130之间,第二密封部142通过连接部143与第一密封部141连接,第一密封部141、第二密封部142以及连接部143一体成型。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管130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42与第一密封部141之间形成有间隙152,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部143的连接处设置有导向斜面144。连接管130套设有压环131,压环131与连接管130一体成型,压环131与连接部143背离固定环151的一侧密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142在轴向上适于与连接管130装配的尺寸为10mm-15mm,第二密封部142在径向上的压缩量为20%-2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密封部142在径向上的压缩量指第二密封部142与连接管130的过盈装配压缩量。第二密封部142在轴向上的装配尺寸为10mm-15mm,且在径向上的压缩量为20%-25%的情况下,将连接管130拔出的力需要达到50N-70N,可以满足连接管130自身状态下难以脱出,以及人力可拆除的需求。若第二密封部142装配的尺寸和压缩率设计偏小时,连接管130会有脱出风险;相反若第二密封部142装配的尺寸和压缩率设计偏大时,难以人力将连接管130拔出,还会将密封件拉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饮水设备,包括壳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储水装置,储水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通过使用上述储水装置简化了饮水设备的管路结构,方便饮水设备的安装和拆卸,降低了产品能耗,提高用户体验感,增强产品竞争力。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进水管,所述容器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水路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和存水弯,所述连接件本体形成有第一冷水入口、第一热水连接口和第一水龙头取水口,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连通,所述存水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水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连通,所述存水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冷水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存水弯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存水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热水连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弯的内部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包括第一导流段和第二导流段,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水龙头取水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导流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流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流段的第二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存水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第二冷水入口和第二水龙头取水口,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水龙头取水口连通的第四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第二热水连接口和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的第三水龙头取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还形成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
出水管,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所述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热水连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容纳腔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还包括:
保温壳体组件,包覆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部,所述保温壳体组件由硬质保温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和所述保温壳体组件均呈长方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一侧;
第二壳体,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
14.一种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210186695.1A 2022-02-28 2022-02-28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Pending CN114601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6695.1A CN114601338A (zh) 2022-02-28 2022-02-28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6695.1A CN114601338A (zh) 2022-02-28 2022-02-28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1338A true CN114601338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5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6695.1A Pending CN114601338A (zh) 2022-02-28 2022-02-28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133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8450A (ja) * 2001-07-19 2003-01-29 Toto Ltd 給湯装置
CN101053487A (zh) * 2007-05-11 2007-10-17 凌晨 封闭式桶装饮水机
CN101518416A (zh) * 2009-04-09 2009-09-02 黄文军 防窜热节能饮水机
US20110203306A1 (en) * 2010-02-22 2011-08-25 Choi Sang Pil Hot and cold water dispenser
CN202653937U (zh) * 2012-05-29 2013-01-0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冷罐
CN210383644U (zh) * 2019-04-09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冷罐组件及饮水机
CN11182073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水路系统和饮水机
CN11182073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2806851A (zh) * 2021-03-08 2021-05-18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8450A (ja) * 2001-07-19 2003-01-29 Toto Ltd 給湯装置
CN101053487A (zh) * 2007-05-11 2007-10-17 凌晨 封闭式桶装饮水机
CN101518416A (zh) * 2009-04-09 2009-09-02 黄文军 防窜热节能饮水机
US20110203306A1 (en) * 2010-02-22 2011-08-25 Choi Sang Pil Hot and cold water dispenser
CN202653937U (zh) * 2012-05-29 2013-01-09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冷罐
CN210383644U (zh) * 2019-04-09 2020-04-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冷罐组件及饮水机
CN111820736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的水路系统和饮水机
CN111820738A (zh) * 2019-04-19 2020-10-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饮水机
CN112806851A (zh) * 2021-03-08 2021-05-18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饮水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1612B (zh) 膨胀装置和壁之间的接口
CN217645019U (zh) 容器及饮水机
CN114601338A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114601335A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17013608U (zh) 水路连接件及饮水机
CN217013606U (zh) 水路连接件及饮水机
WO2023159633A1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17013614U (zh) 容器及饮水机
CN114601333A (zh) 饮水设备
CN114601336A (zh) 饮水设备
CN114568943A (zh) 水路连接组件及饮水装置
WO2023159621A1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20303936U (zh) 一种水力模块及热泵系统
CN221122580U (zh) 一种水力模块及热泵系统
WO2023159623A1 (zh) 饮水设备
CN219534572U (zh) 燃料电池歧管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20053441U (zh) 热管理模块的水侧组件、热管理模块和车辆
WO2020192003A1 (zh) 除湿机
CN114601337A (zh) 储水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17013597U (zh) 饮水机
CN220303937U (zh) 一种水力模块及热泵系统
WO2023159629A1 (zh) 饮水设备
WO2023159600A1 (zh) 饮水设备
CN217685884U (zh) 供热水箱设备
CN215650532U (zh) 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