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7222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7222A
CN114597222A CN202210215186.7A CN202210215186A CN114597222A CN 114597222 A CN114597222 A CN 114597222A CN 202210215186 A CN202210215186 A CN 202210215186A CN 114597222 A CN114597222 A CN 1145972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trace
width
equal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51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作远
胡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51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7222A/zh
Priority to US17/754,897 priority patent/US2024012034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587 priority patent/WO20231687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7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72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将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的宽度增大,减小外侧的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通过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只占用左右两侧多余空间,而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减小,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件的设计中,会通过将走线从显示区延伸至扇出区,以将走线与端子连接,从而实现显示面板与驱动芯片的连接,对显示面板进行驱动。但由于走线从显示区延伸至扇出区,长度较长,导致走线的阻抗较大,而通过增加走线的宽度较小阻抗会导致扇出区的宽度较大,使得显示器件的边框较大。
所以,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
扇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绑定端子阵列设置,且所述绑定端子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部分沿垂直所述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多条子走线,各所述子走线的宽度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依次增大;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一个,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和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二子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走线远离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子走线的阻抗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包括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五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或者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
扇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扇出区,扇出区设置于显示区一侧,其中,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扇出走线与绑定端子连接,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第二扇出走线位于第一扇出走线两侧,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三部分与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本申请通过将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的宽度增大,减小外侧的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通过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只会占用左右两侧多余空间,而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减小,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2为现有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11;
扇出区123,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1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123设有扇出走线15和绑定端子16,所述扇出走线15与所述绑定端子16连接,所述扇出走线15包括第一扇出走线14和第二扇出走线13,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包括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2和第三部分133,所述第二部分132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第三部分133之间,所述第三部分133与所述绑定端子16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所述第二部分132向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131、所述第二部分132和所述第三部分133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例如图1中示出的一个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二部分132的宽度为A4)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A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的宽度增大,减小外侧的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通过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只会占用左右两侧多余空间,而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减小,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扇出区,具体的,非显示区存在包括扇出区和位于扇出区下的下非显示区、左侧非显示区、右侧非显示区和上侧非显示区的设计,因此,在图1中示出了左侧非显示区121和右侧非显示区122,但这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必然包括这两个非显示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设计根据需求设定,本申请仅限定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扇出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扇出走线与绑定端子连接时,会存在扇出走线覆盖在绑定端子上的部分,该部分在图1中属于第三部分133,因此,在图1中以标号161表示第三部分133和绑定端子16的覆盖部分。
具体的,显示区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所述第一扇出走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中间区域设置,所述第二扇出走线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区域设置。
如图2所示,当前显示器件的扇出走线设置过程中,以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处为例说明各扇出走线的占用空间,如图2中的左图可以看到,在扇出走线211的宽度保持一致且较小时,且各扇出走线211的间距一致,此时阻抗较大,扇出走线211和绑定端子212连接,以标号213表示扇出走线211和绑定端子212连接的部分,扇出走线能够全部位于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214下,从图2中的右图可以看到,在扇出走线211的宽度保持一致且较大时,且各扇出走线211的间距一致,此时阻抗较小,但可以看到,相同边框设计时,扇出走线211会超出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214,即在实际设计中会导致边框增大,因此,现有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同样以显示区11和扇出区123的交界线为例,可以看到,本申请通过增大扇出走线的宽度,可以减小扇出走线的宽度,而通过将扇出走线在弯折处进行向外弯折的设计,即使得扇出走线向左右两侧的空余空间减小弯折,使得扇出走线占用左右两侧空余空间,而缩小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可以减小边框,则可以同时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不仅仅是将当前显示器件的设计进行合并,即不仅仅是增加扇出走线的宽度以降低阻抗,而是通过对扇出走线以及各扇出走线之间的空间进行设计,以同时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器件的窄边框。
针对当前增大扇出走线的线宽会导致边框增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绑定端子16阵列设置,且所述绑定端子16与所述显示区11的距离L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中最外侧的一个与所述显示区11的距离L2。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向显示区外弯折,使得第一扇出走线向左右占用空间,则可以使得绑定端子向上设置,使扇出区的宽度取决于扇出走线的线宽的大小,可以增大扇出走线的线宽,同时减小边框,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由于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的各部分与显示区的距离不等,因此,将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与显示区的最大距离作为与显示区的距离,在下述实施例中对第二扇出走线与显示区的距离限定均以此为准,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具体的,由于扇出区的下边框的宽度可以通过扇出走线的线宽进行调节,可以通过调节扇出走线的宽度减小边框,同时,由于扇出走线向显示区外弯折,使得扇出走线占用扇出区两侧的空间,可以增大扇出走线的宽度,减小扇出走线的阻抗,从而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31从靠近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部分133沿垂直所述显示区11和扇出区123的交界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部分132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且所述第二部分132从靠近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一侧弯折。通过将第二部分从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使得扇出走线的占用左右边框的空余空间,而占用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角度是指第一部分与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所成角度,该角度根据扇出走线的宽度和设计方式进行确定,具体以减小边框和减小扇出走线的阻抗进行确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包括多条子走线,各所述子走线的宽度相等,即图2中示出的第二扇出走线13的各子走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相等,第二部分的线宽相等,第三部分的线宽相等。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各走线的线宽相等,使得各走线的阻抗减小,同时减小各走线的线宽。
针对增大扇出走线的线宽会导致边框增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即一部分的线宽相等,第二部分的线宽相等,第三部分的线宽相等,且第一部分的线宽等于第二部分的线宽,且第二部分的线宽等于第三部分的线宽),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一部分131的宽度A2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A0,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三部分133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A0。由于扇出走线中第一部分的长度一般会是扇出走线中的最长部分,且第一部分会沿一定角度设置,因此,通过增大第一部分的线宽可以较好的减小扇出走线的宽度,且第一部分的线宽的增大会转移到第一部分对横向空间的占用,而由于第一部分是斜向设置,因此这部分空间的占用不会引起边框的增大,而通过使得第三部分的线宽与第一扇出走线的线宽相等,因此,可以缩小第三部分占用空间,使第一部分利用第三部分的空间,从而减小边框,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增大,进一步减小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且在设置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线宽时,还可以使得两个弯折部分的线宽不同,减小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部分132边框第一弯折部132a和第二弯折部132b,第一弯折部132a和第二弯折部132b的线宽相等,且第一弯折部的宽度等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通过使得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与第二部分的宽度相等,使得在设置第二部分时,可以减小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部分的宽度,从而节省空间,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以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弯折部的宽度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弯折部的宽度大于第一弯折部。
针对增大扇出走线的线宽会导致边框增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子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之间的间距B2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之间的间距B0。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增大,使得第一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减小,则可以在设置第二扇出走线时,避免第二扇出走线之间出现寄生电容,且避免第二扇出走线短路,且更大的间距可以为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提供空间,从而减小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扇出走线与第二扇出走线交界处的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也可以设置为第二扇出走线的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扇出走线的各个部分的间距均相等时,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可以是第二部分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第三部分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扇出走线的各个部分的间距不相等时,未进行特指时,第二扇出走线的间距是指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间距,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具体的,如图3所示,通过使得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小于第二扇出走线的间距,则在增大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时,由于第一扇出走线提供了间距,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线宽以及第二部分的弯折区域均可以利用第一扇出走线提供的间距、以及利用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横向面积,从而减小边框的同时,可以减小扇出走线的阻抗。
针对不同走线的阻抗不同会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A1小于A2,A2小于A3,A3小于A4)。通过使得从第一扇出走线向第二扇出走线的方向上,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使得在减小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的同时,使不同的扇出走线之间的阻抗接近,从而避免不同的扇出走线上传递的信号不同,导致显示面板的均一性较差。
具体的,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从扇出区的中间区域向两侧,扇出走线的长度依次增大,由电阻公式可知,在扇出走线的材料相同的基础上,扇出走线的阻抗会依次增大,因此,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而第二扇出走线与第一扇出走线的阻抗也能相近甚至相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即所有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部分,且各个扇出走线的宽度均为A0),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一部分13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例如A1大于A0),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三部分133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一部分131的宽度依次增大(即A0小于A1,A1小于A2,A2小于A3,A3小于A4)。
具体的,通过使得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使得第三部分与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可以设置的较小,从而缩小第三部分和第一扇出走线占用的空间(包括横向和纵向空间),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弯折或者线宽的增大,能够减小边框,而考虑到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一般为扇出走线最长的部分,且所占比例远大于第三部分,因此,使得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且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沿远离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依次增大,可以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各个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同时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与第一扇出走线接近,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较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还在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依次增大;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具体的,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则可以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增大,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宽度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相等,相应的可以减小第一扇出走线、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空间,为第二部分向外弯折以及第一部分增大线宽提供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扇出走线的阻抗的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具体的,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沿远离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依次增大,可以使得各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较好。
具体的,使得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弯折部的宽度,避免第二弯折部宽度过大导致占用空间较大,且可以使得第二扇出走线中各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或者小于第二弯折部,或者第一弯折部的宽度沿远离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依次增大、第二弯折部的宽度沿远离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依次增大。
针对增大扇出走线的线宽会导致边框增大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例如B1小于B2,B2小于B3)。通过使得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使得在设置第二扇出走线时,避免走线的宽度增大导致出现寄生电容,且避免第二扇出走线短路,且更大的间距可以为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提供空间,从而减小边框。
具体的,通过增大第二扇出走线的间距,还可以使得在制备显示面板时,增大透光率,便于框胶的固化,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通过使得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增大,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距、第三部分之间的间距均等于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使得可以缩小第一扇出走线之间、第一扇出走线与第二部分、第一扇出走线与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之间、第三部分之间的间距,从而提供空间用于第二部分的弯折以及第一部分的线宽,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且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并没有限定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角度,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中扇出走线的数量、显示面板的边框、扇出走线的阻抗确定,并不限定为某一具体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并没有限定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长度,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分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中扇出走线的数量、显示面板的边框、扇出走线的阻抗确定,并不限定为某一具体长度,例如第二部分的长度可以为1.6微米。
针对增大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会导致第一扇出走线的阻抗大于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一个(即图4中标号144示出的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间距最大的一个(即图4中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在增大第二扇出走线的线宽时,会导致最大阻抗的走线出现在第一扇出走线与第二扇出走线交界区域中的第一扇出走线,以及第二扇出走线最外侧的一个中,因此,需要使得第一扇出走线中阻抗最大的一个与第二扇出走线中阻抗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则可以使得扇出走线中各扇出走线的阻抗相等,且此时对空间的占用最小,扇出走线的阻抗可以减小,且具体阻抗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从而使得可以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且可以使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第一扇出走线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一个与第二扇出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进行说明,这是因为本申请需要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因此,无法无限度的减小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可以尽量减小扇出走线的阻抗,尽量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均以第一扇出走线等间距、等线宽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扇出走线也可以依次增大线宽、依次增大间距,且可以具有弯折部,具体可以依照第二扇出走线进行设计,但考虑到本申请需要兼顾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由于第一扇出走线的长度较小、即阻抗较小,使得第一扇出走线中各走线的阻抗差距较小,且总体阻抗较小,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扇出走线小间距设计以提供空间,从而对第二扇出走线进行设计减小边框,同时减小阻抗,使得扇出走线的阻抗整体较低,且显示均一性较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包括第一子走线144和第二子走线145,所述第一子走线144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二子走线145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走线144远离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走线144的宽度A5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145的宽度A0,且所述第一子走线144的阻抗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通过增大第一子走线的宽度,使得第一子走线的阻抗减小,从而使得第一子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使得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中各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具体的,通过使得第一子走线与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相等,而同时可以使得第一子走线与第二子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由于可以通过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包括第四部分141和第五部分142,所述第五部分142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第四部分141与所述第五部分142连接,在所述第一子走线144中,所述第四部分141和所述第五部分142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145的宽度A0。通过使得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中的一个的宽度增大,可以减小第一子走线的阻抗,使得第一子走线的阻抗与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4中仅示出了扇出走线的部分,由于扇出走线一般为对称设置,因此,其他扇出走线也可以采用图3、图4中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中,扇出走线的不同部分之间虽然存在分界线,但在实际设置过程中,位于同一层的扇出走线会一体成型,实际不具有分界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是为了清楚限定各部分,在下述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或者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通过使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子走线的宽度,可以减小第一子走线的阻抗,而第五部分的宽度等于第二子走线的宽度,可以使得第一子走线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减小边框。而通过使得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宽度均大于第二子走线的宽度,可以使得第一子走线的宽度增大幅度较小,避免第一子走线对空间占用较大。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通过使得第五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使得第一子走线的阻抗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子走线为一个扇出走线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子走线可以包括多个扇出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附图中没有示出直接连接至绑定端子的扇出走线,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不具有直接连接至绑定端子的扇出走线,该扇出走线可以限定为第一扇出走线中的部分走线,且设置方式与本申请中的第一扇出走线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扇出走线与显示区的走线连接时,可能会在扇出区设置一段垂直于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的走线,即扇出走线会包括一段过渡走线,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扇出走线14包括第一过渡走线143,示出了第二扇出走线13包括第二过渡走线134,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需要斜向连接至绑定端子的走线可以在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处直接斜向设置,无需设置过渡走线这一段,仅有扇出走线的全段均垂直于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时,扇出走线直接连接至绑定端子,但请注意的是,此时该扇出走线也未设置过渡走线,而是直接连接至绑定端子。对于设有过渡走线的扇出走线,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在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的宽度相等,各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的宽度。通过增大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降低,且可以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占用空间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
在一种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的宽度相等,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方向,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通过依次增大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使得第二扇出走线的阻抗接近甚至相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分别对扇出走线的各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某一附图或者某一实施例仅能用于该实施例,在各技术特征不产生冲突时,可以将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应用在另一实施例中,例如,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且各所述第一过渡走线的宽度相等,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方向,所述第二过渡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对扇出走线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扇出走线的具体类型不进行限定,例如扇出走线属于扫描线的部分、或者扇出走线属于数据线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所有具有扇出走线的信号线均可以采用本申请的扇出走线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扇出走线的设置膜层,例如扇出走线设置在源漏极层,或者扇出走线设置在多层。
同时,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31,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11;
扇出区123,设置于所述显示区11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123设有扇出走线15和绑定端子16,所述扇出走线15与所述绑定端子16连接,所述扇出走线15包括第一扇出走线14和第二扇出走线13,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包括第一部分131、第二部分132和第三部分133,所述第二部分132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第三部分133之间,所述第三部分133与所述绑定端子16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13的所述第二部分132向远离所述显示区11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131、所述第二部分132和所述第三部分133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例如图1中示出的一个第二扇出走线13的第二部分132的宽度为A4)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14的宽度A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该显示面板通过将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的宽度增大,减小外侧的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通过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只会占用左右两侧多余空间,而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减小,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绑定端子阵列设置,且所述绑定端子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部分沿垂直所述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弯折。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多条子走线,各所述子走线的宽度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扇出区,扇出区设置于显示区一侧,其中,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扇出走线与绑定端子连接,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第二扇出走线位于第一扇出走线两侧,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第三部分与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本申请通过将位于外侧的扇出走线的宽度增大,减小外侧的扇出走线的阻抗,同时,通过将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向远离显示区的方向弯折,只会占用左右两侧多余空间,而使得第二扇出走线占用的下边框的宽度减小,从而使得扇出区的宽度减小,兼顾了扇出走线的小阻抗和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
扇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端子阵列设置,且所述绑定端子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最外侧的一个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成第一角度设置,所述第三部分沿垂直所述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交界线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从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弯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多条子走线,各所述子走线的宽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走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各个区域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三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一部分的宽度依次增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各区域的宽度相等,且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第二部分的宽度依次增大;
或者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处向远离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之间的间距依次增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一个,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包括第一子走线和第二子走线,所述第一子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交界区域,所述第二子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走线远离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子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一子走线的阻抗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中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间距最大的一个的阻抗相等。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包括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所述第五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五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子走线中,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且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或者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五部分的宽度,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走线的宽度。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
扇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一侧;
其中,所述扇出区设有扇出走线和绑定端子,所述扇出走线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所述扇出走线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两侧,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的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显示区的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的宽度。
CN202210215186.7A 2022-03-07 2022-03-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972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5186.7A CN114597222A (zh) 2022-03-07 2022-03-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7/754,897 US20240120344A1 (en) 2022-03-07 2022-03-14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2/080587 WO2023168723A1 (zh) 2022-03-07 2022-03-14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5186.7A CN114597222A (zh) 2022-03-07 2022-03-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7222A true CN114597222A (zh) 2022-06-07

Family

ID=8180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5186.7A Pending CN114597222A (zh) 2022-03-07 2022-03-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0344A1 (zh)
CN (1) CN114597222A (zh)
WO (1) WO20231687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25507B (en) * 2006-02-21 2010-06-01 Au Optronics Cor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uniform-resistance fan-out blocks
CN101510383B (zh) * 2009-03-26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面板
TWI461806B (zh) * 2011-06-16 2014-11-21 Au Optronics Corp 引線結構以及具有此引線結構之顯示面板
TWI464484B (zh) * 2011-12-02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扇出線路以及具有此扇出線路的電子裝置
JP2019533200A (ja) * 2016-12-30 2019-11-14 深▲セ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Ltd. 表示パネル
CN109634003B (zh) * 2019-02-21 2021-12-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08238B (zh) * 2020-06-30 2023-06-13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8723A1 (zh) 2023-09-14
US20240120344A1 (en) 202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18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1859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76522B (zh)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76051B (zh) 显示面板
US20230352391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0341552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9639853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10325151U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20980352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724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181359U (zh) 显示面板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1997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459722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90022A (zh) 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CN11460983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0093658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23497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0601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013213A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822260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2419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942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