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5557B -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557B
CN114585557B CN202080072164.9A CN202080072164A CN114585557B CN 114585557 B CN114585557 B CN 114585557B CN 202080072164 A CN202080072164 A CN 202080072164A CN 114585557 B CN114585557 B CN 114585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ube
leaf spring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wheel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721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5557A (zh
Inventor
B·斯库罗斯
B·贝内迪克特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lph Fox LLC
Original Assignee
Ralph Fo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lph Fox LLC filed Critical Ralph Fox LLC
Publication of CN114585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5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30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pivoted on pedal crank shel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2Frames
    • B62K3/04Frame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top 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1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the cycle frame being made of a flexibl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suspension manual adjustment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骑行车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座管(104)、底部支架壳(106)、左侧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2;103)、右侧柔性后下叉(103)、左侧和右侧后上叉(107;108)、以及位于所述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后上叉相互连接处以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后轮的一组钩爪(110)。板簧(111)将所述后上叉和所述座管相互连接,其中所述板簧(111)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后上叉的上端区域。板簧(111)从其与后上叉的上端区域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到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连接点。板簧沿着与板簧的顶面和底面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距座管的距离D处,以允许所述板簧朝向座管弯曲,从而允许所述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Description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以及包括这种悬架系统的骑行车(自行车和摩托车)。
背景技术
当今的用于骑行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后轮悬架系统(与鞍座悬架系统相反,例如但不限于:柔性座杆、连杆悬架座杆、悬架鞍座、Trek的Iso后系统或一般骑行车框架,设计成提供更高的座杆弯曲度)主要可分为3个关键类别:
1.4杆连杆悬架系统,如大多数现代“重击”山地骑行车所见。例如Niner’s/>装备的骑行车等。如果设计得当,这些系统可以提供高度的悬架动力学控制和/或可调节性,同时具有侧向刚度。然而,这些系统需要附加的悬架单元(某种弹簧,通常是带有相关附加摩擦的伸缩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以及进一步的枢轴和连杆以连接和引导所需的附加悬架单元。这些系统相对较重,需要大量维护并增加骑行车的复杂性,因此仅在需要/要求大悬架行程(这通常意味着后轮行程超过100毫米)时应用它们才是合乎逻辑的。由于这些系统通常是围绕所述大行程设计的,因此还需要阻尼单元(通常容纳在悬架单元内),以“杀死”系统在撞击过程中充入的一些能量,从而防止否则会导致骑手不适或失去控制的暴力反弹。
2.“单枢轴”悬架系统,如在Scott和Specialized/>等轻型越野山地骑行车上所见。这些系统通常具有比名称中暗示的更多的枢轴,但是后轮的悬架路径主要由通常放置在骑行车底部支架附近的单个枢轴决定。由此得名。需要更多的枢轴和连杆来连接和引导所需的辅助悬架单元(某种弹簧,通常是带有相关附加摩擦的伸缩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这会增加大量的重量和维护。这些“单枢轴”系统通常比“4连杆”系统更轻,但悬架动力学的控制和可调性较差。因此,“单枢轴”系统通常用于比“四连杆”系统更低的行程应用。然而,与非悬架式骑行车框架相比,重量、维护和复杂性的增加仍然很大,因此这种解决方案很少用于后轮行程小于70mm的情况。由于这些系统通常是围绕所述大行程设计的,因此还需要阻尼单元(通常容纳在悬架单元内),以“杀死”系统在撞击过程中充入的一些能量,从而防止否则会导致骑手不适或失去控制的暴力反弹。“单枢轴”后悬架的一个显著变体是上一代Cannondale Scalpel骑行车上使用的一种,其中通常放置在底部支架附近的枢轴被后下叉上的挠性区域(活动铰链)所取代。在其它方面,这些骑行车的设计类似于“单枢轴”骑行车(具有多个枢轴来连接和引导伸缩式悬架单元),因此与“单枢轴”悬架框架设计相关的一般优点/缺点仍然有效。
3.柔性的后下叉和后上叉与伸缩悬架单元相结合,无需辅助装置来引导其伸缩悬架单元。以下在本文档中称为FlexTelSus。而上述“单枢轴”系统具有枢轴和连杆来引导其伸缩悬架单元。FlexTelSus系统包括BMC的Moot的/>和HiRide的(如在Pinarello Dogma/>上看到的)后悬架系统(尽管ESAS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在其伸缩悬架单元上方有额外的枢轴)。这些系统比上述“单枢轴”系统更简单、更轻,但对悬架动力学的控制很少,省略引导悬架单元的辅助连杆和枢轴会导致所述悬架单元的滑动表面产生高应力和相关的高摩擦力。因此,这些系统通常不被认为是平稳长行程悬架的良好解决方案。因此,它们通常被认为仅限于较短的行程(通常为10-35mm的后轮行程)。为了改变这些系统的弹簧刚度,他们通常提供可更换的弹性体和/或弹簧,但不能以更简单/更快的方式调整刚度或即时调整刚度。由于这些系统包括伸缩滑动表面,因此它们需要维护相关的摩擦表面,其中所述摩擦还可能阻止平稳的悬架动作。HiRide/>通过使用液压阀提供远程锁定功能,但悬架刚度不能“即时”改变。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意识到,需要改进的骑行车后轮悬架系统。具体地,其提供了可调节性、低摩擦、低重量、低维护、低制造复杂性和令人愉悦的美学的吸引人的组合。特别是在中低行程配置中(最多约80mm的后轮悬架)。
发明内容
实现改进的骑行车后轮悬架系统将是有利的。具体地,其提供了可调节性、低摩擦、低重量、低维护、低制造复杂性和令人愉悦的美学的吸引人的组合。特别是在中低行程配置中(最多约80mm的后轮悬架)。
一般而言,本发明优选地寻求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减轻、减少或消除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或其它问题的后轮悬架系统。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101),所述骑行车包括:
具有最大半径(R)的后轮(109),其限定了中心平面(CP),所述中心平面垂直于后轮的旋转轴线并且当所述骑行车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后轮的接地部重合,
所述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
座管(104),
底部支架壳(106),其限定了沿着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的方向延伸穿过底部支架壳的旋转轴线(105),所述底部支架壳形成所述座管(104)的一部分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座管,
左侧柔性后下叉(102)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3),其在所述中心平面(CP)的两侧上纵向地延伸,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被配置为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104)的下部部分,与底部支架壳(106)的所述旋转轴线(105)相距小于250mm,
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且向前延伸,其相对端被配置为延伸到在可旋转地附接的后轮(109)的最大半径(R)之外并且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上部部分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一组钩爪(110),其位于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相互连接的位置,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后轮,
板簧(111),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与所述座管相互连接,所述板簧(111)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连接,所述板簧(111)从其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到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连接点,所述板簧限定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地延伸的相对的顶面和底面,
其中所述板簧沿着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距座管的距离D处,以允许所述板簧朝向所述座管弯曲,从而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因此,在不使用枢轴或滑动表面的情况下提供具有良好的侧向力抵抗性的所述后轮的竖向悬架,从而实现轻质结构,同时需要很少的维护或不需要维护。所述竖向悬架大部分是无摩擦的,因此不需要大冲击来克服初始静摩擦,从而在骑行过程中非常有效地吸收小冲击。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下叉、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都是同一个不可拆卸本体的一部分,这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单壳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通过复合材料部件的粘合或通过金属部件的焊接来实现。
因此,这些部件之间没有螺钉、螺栓、铆钉、枢轴等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重量、摩擦和/或维护。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上叉、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由多于一个的可拆卸本体制成,这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卡扣就位等来实现。
因此,促进了组件的可更换、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各公司之间的轻松部件供应等。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具有实心横截面。
因此,对于给定的厚度,实现最大的弯曲性能,即针对一定量的可能弯曲而言的重量承载能力。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具有中空横截面。
因此,允许使用诸如复合材料气囊加压成型的制造方法和/或允许重量更轻的设计。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在其纵向最上侧三分之一的大部分平均下来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至少三分之二的纵向下部剩余部分平均下来薄至少30%。
因此,能够使所述后上叉的纵向最上侧的三分之一的所述大部分容易变形,从而使得所述板簧的上端在负载下与由所述座管连接的所述板簧的根部相比显著地倾斜,也就是使所述板簧从其与所述座管连接的根部作为悬臂梁更多地弯曲,而不是在所述座管和所述后上叉之间在负载下呈S形。从简单的梁理论可以明显看出,这使得所述板簧的设计能够在给定的最大车轮行程量下更好地承载高负载。然而,在整个长度上都非常薄的比较后上叉会导致相对脆弱且侧向不稳定的乘坐体验。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与所述左右后上叉通过枢轴相互连接。
因此,尽管增加了重量和复杂性,但与在所述座管和所述后上叉之间在负载下呈现S形相反,使所述板簧从其与所述座管连接的根部作为悬臂梁更多地弯曲。从简单的梁理论可以明显看出,这使得所述板簧的设计能够在给定的最大车轮行程量下更好地承载高负载。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后上叉没有明确限定的过渡点,而是限定了过渡区域,在该过渡区域处,板簧和后上叉中的一个逐渐变形到另一个,所述后上叉的最上侧部分提供相当一部分板簧功能。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板簧在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与所述座管接触(直接接触或通过例如弹性体材料的中间体间接接触),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随着所述后轮悬架系统压缩而缩短。
因此,采用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长度的30%以上处于从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平行到与所述座管小于12°的任何给定位置处。
因此,能够沿着所述座管紧密封装所述板簧,同时在朝向所述座管垂直的期望方向上提供弯曲,以有效地实现所述柔性后下叉的向上弯曲。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长度的50%以上处于从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平行到与所述座管小于12°的任何给定位置处。
因此,能够沿着所述座管紧密封装所述板簧,同时在朝向所述座管垂直的期望方向上提供弯曲,以有效地实现所述柔性后下叉的向上弯曲。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当从前面看时,所述板簧在地面位置上方的任何给定高度处的宽度在与所述座管在地面位置上方相同高度处的宽度的10mm以内。
因此,实现了良好的弯曲性能,即能够在预期弯曲方向上以良好的刚度在大位移上承载高重量,并且在有限的突出性和有限的附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实现了所述板簧的良好侧向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元件,例如刚度调节插入件,优选地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布置和固定就位。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通过任何适用的紧固方法固定就位。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特别地构造和布置成调节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特别是减小有效弹簧长度。
因此,不同体重和/或具有不同骑行偏好的骑手可以缩短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从而增加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弹簧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都接触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
因此,改变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初始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仅接触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然后当进一步压缩到其悬架行程时,每个都接触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
因此,当仅部分地到达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之间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并因此减小了有效弹簧长度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件可以与两侧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在大致垂直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方向上升高;或者固定到所述板簧并且可以调节它们朝向所述座管升高的距离,或者固定到所述座管并且可以调节它们朝向所述板簧升高的距离,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通过任何适用的紧固方法固定就位。
因此,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的情况下完全到达相对侧时,缩短了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从而使悬架变硬,使其适合喜欢更硬悬架的骑手,当部分地到达相对侧时,所述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可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时,所述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与相对侧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诸如但不限于液压活塞、螺旋千斤顶等的致动器升高。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的工具手动操作。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可以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进行,此外,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由电动马达驱动,或者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进行控制。所述电缆、液压、电线或电子无线遥控器可以例如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
如本文所用,特征“大致平行”具体是指板簧的顶面和底面相对于座管的相邻表面限定至多6度的角度,例如至多4度的角度,例如最多2度的角度。在这些范围内的角度允许刚度调节插入件通过能够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表面之间来实现其目的,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和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板簧长度向上至少30%的位置。
因此可以理解,板簧的顶面和底面不需要与座管的相邻表面完全平行;例如,板簧的形状和构造可以使其略微预加载(或压缩)可滑动插入件。弹簧和座管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在远离弹簧根部处比在弹簧根部处稍窄。因此,当插入件滑离弹簧根部时,其向弹簧提供向外指向的偏压力以将弹簧移位几毫米或更小,例如至多5mm,例如优选地至多2mm。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在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该大致平行的纵向部分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大致垂直距离在1mm和40mm之间,例如为5-20mm。
因此,为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创造“固定空间”。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能够沿着所述板簧和座管向上和向下滑动以调节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并且从该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优选地,所述板簧在沿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所述部分中基本上是直的。
因此,允许使用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将不能沿着显著弯曲的板簧起作用,例如螺旋千斤顶致动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沿着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向上和向下滑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优选地被引导以防止侧向移动。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或者部分地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
因此,当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时,缩短了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并因此使悬架变硬,当部分地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时,所述插入件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都实现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可向上/向下滑动可以使骑手根据自己的喜好方便地调节悬架。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长度(即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在5-40mm之间。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包括机械夹持纹理(A),该机械夹持纹理与所述板簧上和/或所述座管上的匹配的相对的机械夹持纹理(B)相互作用,机械地夹持的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进一步包括将相对的所述机械夹持纹理(A和B)压在一起的装置,所述加压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弹簧加载、螺钉紧固等等来完成。
因此,防止所述一个或多个机械夹持的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在所述骑行车骑行期间沿着所述板簧和座管无意地向上或向下滑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对的机械夹持纹理(A和B)一起的所述加压是通过弹簧加载的杠杆实现的,其中推动或拉动杠杆释放所述压力并因此允许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在推动或拉动杠杆时向上或向下滑动。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用于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向上和向下滑动的线性致动器。所述线性致动器例如可以是螺旋千斤顶、剪式驱动器、齿条和小齿轮驱动器、液压致动器、气动致动器、拉线加回缩弹簧组合等。
在包括所述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布置在沿所述座管的后表面上下延伸的凹槽中(明显排除剪式驱动线性致动器,因为其不会轻松装入凹槽中)。
因此,将所述线性致动器从弯曲的板簧中移开,可以允许所述板簧比其它可能情况存在更多的弯曲。
在包括所述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布置在凹槽中,该凹槽沿着所述座管的后表面上下延伸(明显排除剪式驱动线性致动器,因为其不容易装配在凹槽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具有成形为与所述凹槽的表面侧向地相互作用的挤出部。
因此,同时将所述线性致动器从弯曲的板簧中移开,可以允许比其它可能情况存在更多的弯曲,并防止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插入件的侧向移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包括轮或小齿轮,所述轮或小齿轮与固定到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并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上/向下延伸的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或轨道相互作用。因此,线性致动器实施为齿条和小齿轮系统,其包括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轮或小齿轮,该轮或小齿轮与固定到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并沿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上/向下延伸的带齿的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转动所述轮或小齿轮以驱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所述轮或小齿轮随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缩短/延长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来改变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所述轮或小齿轮,所述轮或小齿轮连接到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但不限于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通过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之类的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可以例如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来进行,或者在所述驱动机构由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提供动力的情况下,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来进行,所述遥控器(无论它们通过电缆、液压管线、电线还是无线电通信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致动器是齿条和小齿轮系统,其包括安装到所述座管或所述板簧上的轮或小齿轮,然后与固定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上/向下延伸的带齿的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转动所述轮或小齿轮以驱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移动,而所述轮或小齿轮自身不相对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向上/向下移动,因此通过缩短/延长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来改变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从所述一个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下延伸。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可包括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的齿条或轨道相互作用的轮或小齿轮。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可以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以延伸到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包括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或轨道相互作用的轮或小齿轮。
因此,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杆或轨道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带齿或有齿的杆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从所述一个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以延伸到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包括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的轮或小齿轮,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还包括所述轮或小齿轮的相关联的驱动机构。
因此,通过将所述轮或小齿轮和相关联的驱动机构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上述部件可以整齐地嵌套在所述腔体中,提供良好的元件和撞击保护、良好的固定到所述座管的所述腔体的选择,并且最后但不是至少整齐地使所述部件保持远离用于所述板簧弯曲的宝贵空间。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位于其上的所述轮或小齿轮;所述板簧、所述座管或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连接到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但不限于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之类的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可以例如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来进行,或者在所述驱动机构由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驱动的情况下,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来进行。所述遥控器(无论它们通过电缆、液压管线、电线还是无线电通信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通过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而向上/向下滑动。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通过线性液压致动器而向上/向下滑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或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的工具手动操作。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可以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进行。此外,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由电动马达驱动,或者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进行控制。所述电缆、液压、电线或电子无线遥控器可以例如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然后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
在包括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位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进入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
因此,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包括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然后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
在包括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位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进入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其中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螺纹与安装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区域中的螺纹本体相互作用。
因此,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螺旋千斤顶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由位于其左侧和/或右侧的可移除盖保护。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由向上/向下延伸的两个部分构成,其中一个部分位于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的后面,而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的前面,这两个部分在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上方和下方连接在一起。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为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在靠近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的接合处的端部处的厚度为使得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的骑行位置静止时,其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而其在远离所述板簧和座管交叉处的端部处的厚度为使得其距离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还差至多5mm。
这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的每一个为所述后轮悬架系统提供多于一个的弹簧刚度,即提供渐进式刚度。由于所述悬架系统已被部分压缩,因此刚度随着远离所述板簧和座管交叉处的端部与所述板簧和座管两者接触而增加。
通常,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后上叉仅通过板簧和可选的刚度调节插入件连接到座管,没有其它元件将后上叉和座管相互连接。这样的实施例减轻了重量,不添加可能减慢悬架响应和/或增加维护的其它连接,并且简单且便宜,因为需要的部件最少。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的表面的衬里材料,否则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的表面可能会彼此接触和/或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所述衬里材料可以由但不限于塑料或弹性体材料制成,所述衬里材料被限定为其所附接到的本体的一部分,无论是所述板簧还是所述座管。
因此,保护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免受摩擦和/或磨损,并潜在地提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更平滑接合。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体缓冲挡块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定位并固定就位。
因此,使后轮悬架系统设计具有相对较低的弹簧刚度,而不会导致严重的触底。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从所述后上叉布置到所述座管的向前延伸的阻尼器。
因此,虽然增加重量和复杂性,但是通过吸收压缩和/或回弹能量来提供对悬架动力学的进一步控制,当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用于实现相对较长行程的悬架时,这变得合乎需要。作为粗略的参考,这通常被认为是在悬架行程达到大约40-70mm时发生的。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在所述骑行车的底部支架区域的旋转轴线上方100mm和250mm之间连接到所述座管,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两者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处连接到所述座管。
因此,潜在地释放空间以在所述骑行车上安装更宽的轮胎,而所述轮胎不会干扰所述骑行车的曲柄组,并且还改变了悬挂的所述后轮的运动路径,使得运动比后下叉在较低的位置连接到所述座管的情况更向后定向,这有助于减小颠簸顺应性,还有助于减少踏板摆动,因为在这种配置中,链条张力可以对抗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悬架运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宽度至少基本上在所述板簧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延伸。
因此,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后轮悬架系统,当骑手踩踏或操纵时,该系统不会向侧面过度滚动。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包括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骑行车。
在本文中,骑行车可能意味着;传统的踏板动力自动车、马达辅助踏板动力自行车或摩托车。
在整个文件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假定骑行车(包括所述悬架系统)处于直立位置,前后轮都搁置在水平地面上,轮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地面。
在整个文件中,所述后上叉不应被理解为完全刚性的非柔性结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述后上叉例如应理解为大致根据当今自行车中的常见做法成形。这样,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悬架运动期间,所述后上叉优选地弯曲一点,从而减少所述柔性后下叉和/或所述板簧上所需的应变。
在整个文件中,所述柔性后下叉不应被理解为过度柔性的结构或具有奇怪的形状。例如,所述柔性后下叉可理解为根据当今自行车的常见做法大致成形,但其构造高度可能略低于最常见的高度,以允许更多的竖向弯曲。
在整个文件中,所述后上叉、所述后下叉、所述钩爪、所述座管、所述板簧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由但不限于由例如诸如环氧树脂增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铝、钢、钛、塑料材料、弹性体、木材等制成。
通常,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任何可能的方式组合和耦合。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将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明显并且参考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不可调节版本的实施例。
图8-9示出了本发明的包括刚度调节插入件的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可升高的刚度调节插入件。
图11-1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包括可滑动的刚度调节插入件,或者被配置为包括可滑动的刚度调节插入件。
图20-2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骑行车后轮悬架系统。具体地,其提供了可调节性、低摩擦、低重量、低维护、低制造复杂性和令人愉悦的美学的吸引人的组合。特别是在中低行程配置中(最多约80mm的后轮悬架)。
图1示出了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101),所述骑行车包括:
具有最大半径(R)的后轮(109),其限定了中心平面(CP),所述中心平面垂直于后轮的旋转轴线并且当所述骑行车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后轮的接地部重合,所述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
座管(104),
底部支架壳(106),其限定了沿着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的方向延伸穿过底部支架壳的旋转轴线(105),所述底部支架壳形成所述座管(104)的一部分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座管,
左侧柔性后下叉(102)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3),其在所述中心平面(CP)的两侧上纵向地延伸,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被配置为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104)的下部部分,与底部支架壳(106)的所述旋转轴线(105)相距小于250mm,
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且向前延伸,其相对端被配置为延伸到在可旋转地附接的后轮(109)的最大半径(R)之外并且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上部部分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一组钩爪(110),其位于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相互连接的位置,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后轮,
板簧(111),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与所述座管相互连接,所述板簧(111)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连接,所述板簧(111)从其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到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连接点,所述板簧限定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地延伸的相对的顶面和底面,
其中所述板簧沿着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距座管的距离D处,以允许所述板簧朝向所述座管弯曲,从而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因此,在不使用枢轴或滑动表面的情况下提供具有良好的侧向力抵抗性的所述后轮的竖向悬架,从而实现轻质结构,同时需要很少的维护或不需要维护。所述竖向悬架大部分是无摩擦的,因此不需要大冲击来克服初始静摩擦,从而在骑行过程中非常有效地吸收小冲击。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下叉、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都是同一个不可拆卸本体的一部分,这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单壳复合材料制造技术、通过复合材料部件的粘合或通过金属部件的焊接来实现。
因此,这些部件之间没有螺钉、螺栓、铆钉、枢轴等来增加系统的复杂性、重量、摩擦和/或维护。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上叉、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由多于一个的可拆卸本体制成,这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卡扣就位等来实现。
因此,促进了组件的可更换、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各公司之间的轻松部件供应等。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具有实心横截面。
因此,对于给定的厚度,实现最大的弯曲性能,即针对一定量的可能弯曲而言的重量承载能力。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具有中空横截面。
因此,允许使用诸如复合材料气囊加压成型的制造方法和/或允许重量更轻的设计。
图2a和2b。图2a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在负载下的变形,其中当从左侧或右侧直接观察所述骑行车时,所述后上叉在其纵向最上侧的三分之一部分201的大部分中平均下来比所述后上叉的至少三分之二的纵向下部剩余部分平均下来至少薄30%。而图2b示出了在负载下的变形,其中所述后上叉具有均匀的较大厚度并因此迫使所述板簧弯曲成S形而不是作为简单的悬臂梁进行弯曲。
因此,在图2a中,能够使所述后上叉的纵向最上侧的三分之一的所述大部分容易变形,从而使得所述板簧的下端在负载下与由所述座管连接的所述板簧的根部相比显著地倾斜,也就是使所述板簧从其与所述座管连接的根部作为悬臂梁更多地弯曲,而不是在所述座管和所述后上叉之间在负载下呈S形。从简单的梁理论可以明显看出,这使得所述板簧的设计能够在给定的最大车轮行程量下更好地承载高负载,因为所述板簧在这种配置中可以做得更厚并因此更坚固,同时仍然提供所需的弯曲。然而,在整个长度上都很薄的比较后上叉会导致相对脆弱的乘坐感觉,因为它们不会将所述后上叉的弯曲精确到顶部三分之一的期望位置,而是将其分布在其整个长度上。
图3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左右后上叉通过枢轴301相互连接。
因此,与在所述座管和所述后上叉之间在负载下呈现S形相反,使所述板簧从其与所述座管连接的根部作为悬臂梁更多地弯曲。从简单的梁理论可以明显看出,这使得所述板簧的设计能够在给定的最大车轮行程量下更好地承载高负载。
图4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后上叉没有明确限定的过渡点,而是限定了过渡区域401,在该过渡区域处,板簧和后上叉中的一个逐渐变形到另一个,所述后上叉的最上侧部分提供相当一部分板簧功能。
图5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板簧在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位置501处与所述座管接触(直接接触或通过例如弹性体材料的中间体间接接触),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随着所述后轮悬架系统压缩而缩短。
因此,采用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图6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长度的30%以上处于从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平行到与所述座管小于12°(所述板簧上的点P的角度,如图中的A°所示)的任何给定位置处。
因此,能够沿着所述座管紧密封装所述板簧,同时在朝向所述座管垂直的期望方向上提供弯曲,以有效地实现所述柔性后下叉的向上弯曲。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长度的50%以上处于从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平行到与所述座管小于12°的任何给定位置处。
因此,能够沿着所述座管紧密封装所述板簧,同时在朝向所述座管垂直的期望方向上提供弯曲,以有效地实现所述柔性后下叉的向上弯曲。
图7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当从后面看时,所述板簧在地面位置上方的任何给定高度处的宽度WLS在与所述座管在地面位置上方相同高度处的宽度WST的10mm以内,为清楚起见,所述可旋转地附接的后轮和所述后上叉未在该图中示出,虚线示出了距所述座管的+10mm和-10mm宽度。
因此,实现了良好的弯曲性能,即能够在预期弯曲方向上以良好的刚度在大位移上承载高重量,并且在有限的突出性和有限的附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实现了所述板簧的良好侧向刚度。
图8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801,其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布置并固定就位,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通过任何适用的紧固方法固定就位。
因此,使不同体重和/或具有不同骑行偏好的骑手能够缩短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从而增加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弹簧刚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都接触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
因此,改变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初始刚度。
图9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仅接触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然后当进一步压缩到其悬架行程时,每个都接触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
因此,当仅部分地到达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之间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并因此减小了有效弹簧长度时,所述一个或多个插入件可以与两侧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大致垂直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升高;或者固定到所述板簧并且可以调节它们朝向所述座管升高的距离,或者固定到所述座管并且可以调节它们朝向所述板簧升高的距离,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通过任何适用的紧固方法固定就位。
因此,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的情况下完全到达相对侧时,缩短了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从而使悬架变硬,使其适合喜欢更硬悬架的骑手,当部分地到达相对侧时,所述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可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时,所述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与相对侧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
图10a和10b示出了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升高刚度调节插入件1001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通过诸如但不限于液压活塞、螺旋千斤顶等的致动器升高。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的工具手动操作。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可以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进行,此外,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由电动马达驱动,或者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进行控制。所述电缆、液压、电线或电子无线遥控器1002可以例如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在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该大致平行的纵向部分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大致垂直距离在1mm和40mm之间,例如为5-20mm。
因此,为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创造“固定空间”。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能够沿着所述板簧和座管向上和向下滑动以调节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图11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连接的位置延伸,并且从该位置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延伸100*X1/X2%,其中X1是所述大致平行部分的长度,X2是所述板簧的总长度。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连接的位置延伸,并且从该位置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延伸100*X1/X2%,所述板簧在所述板簧的长度的所述100*X1/X2%部分中大致是直的。
因此,允许使用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将不能沿着显著弯曲的板簧起作用,例如螺旋千斤顶致动器。
图12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沿着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向上和向下滑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1201是被引导的以防止侧向移动,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静止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或者部分地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
因此,当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时,缩短了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并因此使悬架变硬,当部分地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可以形成渐进式弹簧刚度悬架系统,因为当悬架系统部分地压缩时,所述插入件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杆都实现接触,这对于针对较小撞击希望获得更灵敏的悬架同时在悬架行程更深处具有更硬的悬架的骑手来说是有好处的。可向上/向下滑动可以使骑手根据自己的喜好方便地调节悬架。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长度(即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在5-40mm之间。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包括机械夹持纹理A,该机械夹持纹理与所述板簧上和/或所述座管上的匹配的相对的机械夹持纹理B相互作用,机械地夹持的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进一步包括将相对的所述机械夹持纹理A和B压在一起的装置,所述加压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弹簧加载、螺钉紧固等等来完成。
因此,防止所述一个或多个机械夹持的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在所述骑行车骑行期间沿着所述板簧和座管无意地向上或向下滑动。
图13a和13b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相对的机械夹持纹理A和B一起的所述加压是通过弹簧加载的杠杆实现的,其中推动或拉动杠杆释放所述压力并因此允许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在推动或拉动杠杆时向上或向下滑动。图13a示出了拉动杠杆1301,而图13b示出了推动杠杆1302。
图14示出了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线性致动器1401。所述线性致动器例如可以是螺旋千斤顶、剪式驱动器、齿条和小齿轮驱动器、液压致动器、气动致动器、可拉线加回缩弹簧组合等,此处所示的构造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然后将其另一端直接地或通过中间体连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其余部分,例如所述板簧、所述座管或所述板簧的所述根部。A、B、C、D版本所示出的版本中,所述线性致动器为A=带驱动机构1402的螺旋千斤顶,B=带驱动机构1403的螺旋千斤顶,C=气动或液压致动器,D=可拉线加回缩弹簧组合。
在包括所述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布置在沿所述座管的后表面上下延伸的凹槽中(明显排除剪式驱动线性致动器,因为其不会轻松装入凹槽中)。
因此,将所述线性致动器从弯曲的板簧中移开,可以允许所述板簧比其它可能情况存在更多的弯曲。
图15示出了包括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1501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具有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1502,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布置在凹槽1503中,该凹槽沿着所述座管的后表面上下延伸(明显排除剪式驱动线性致动器,因为其不容易装配在凹槽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具有成形为与所述凹槽的表面侧向地相互作用的挤出部1504。
因此,同时将所述线性致动器从弯曲的板簧中移开,可以允许比其它可能情况存在更多的弯曲,并防止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插入件的侧向移动。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致动器是齿条和小齿轮系统,其包括安装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轮或小齿轮,该轮或小齿轮与固定到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并沿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上/向下延伸的带齿的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转动所述轮或小齿轮以驱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所述轮或小齿轮随所述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缩短/延长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来改变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图16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1602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所述轮或小齿轮1601,所述轮或小齿轮连接到驱动机构1603,该驱动机构通过但不限于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通过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之类的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可以例如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来进行,或者在所述驱动机构由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提供动力的情况下,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来进行,所述遥控器1604(无论它们通过电缆、液压管线、电线还是无线电通信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性致动器是齿条和小齿轮系统,其包括安装到所述座管或所述板簧上的轮或小齿轮,然后与固定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上以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上/向下延伸的带齿的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转动所述轮或小齿轮以驱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向上/向下移动,而所述轮或小齿轮自身不相对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向上/向下移动,因此通过缩短/延长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来改变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刚度。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从所述一个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以延伸到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包括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或轨道相互作用的轮或小齿轮。
因此,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杆或轨道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带齿或有齿的杆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从所述一个向下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大致沿着所述板簧和/或座管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以延伸到所述座管中的腔体内,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包括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带齿或有齿的齿条/杆或轨道相互作用的轮或小齿轮,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还包括所述轮或小齿轮的相关联的驱动机构。
因此,通过将所述轮或小齿轮和相关联的驱动机构容纳在所述腔体中,上述部件可以整齐地嵌套在所述腔体中,提供良好的元件和撞击保护、良好的固定到所述座管的所述腔体的选择,并且最后但不是至少整齐地使所述部件保持远离用于所述板簧弯曲的宝贵空间。
图17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轮或小齿轮1701位于其上;所述板簧、所述座管或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连接到驱动机构1702(驱动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1703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该驱动机构通过但不限于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之类的工具进行操作,操作可以例如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来进行,或者在所述驱动机构由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驱动的情况下,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来进行。所述遥控器1704(无论它们通过电缆、液压管线、电线还是无线电通信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通过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而向上/向下滑动。
在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通过线性液压致动器而向上/向下滑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或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按钮、杠杆、旋钮、刻度盘或使用诸如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的工具手动操作。所述致动器的操作可以通过电缆或液压连接的遥控器进行。此外,所述致动器可以例如由电动马达驱动,或者通过电线连接的遥控器或通过无线遥控器进行控制。所述电缆、液压、电线或电子无线遥控器可以例如安装在所述骑行车的车把上。
在包括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然后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
图18示出了包括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1801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位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1802,进入所述座管中的腔体1803内。
因此,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液压线性致动器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包括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上延伸,然后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板簧或所述座管。
图19示出了包括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1901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向下延伸,然后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进一步延伸穿过位于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的开口1902,进入所述座管中的腔体1903内,其中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螺纹1904与安装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区域中的螺纹本体1905相互作用,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的驱动机构1906可以例如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内。
因此,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在这种配置(即向下延伸)中处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方并且因此在所述板簧的位于所述刚度调节插入件上方的最“活跃”弯曲区域之外,从而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不会侵入上述有价值的弯曲区域,此外,在所述板簧和座管的接合处的所述开口有利于所述螺旋千斤顶线性致动器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接合处下方向下移动,因此允许相关联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可滑动刚度调节插入件朝向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的所述接合处进一步向下滑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由位于其左侧和/或右侧的可移除盖保护。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由向上/向下延伸的两个部分构成,其中一个部分位于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的后面,而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的前面,这两个部分在所述座管中的所述腔体上方和下方连接在一起。
图20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2001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为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2001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在靠近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的接合处的端部2002处的厚度为使得当骑手在所述骑行车的骑行位置静止时,其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而其在远离所述板簧和座管交叉处的端部2003处的厚度为使得其距离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还差至多5mm。
这可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的每一个为所述后轮悬架系统提供多于一个的弹簧刚度,即提供渐进式刚度。由于所述悬架系统已被部分压缩,因此刚度随着远离所述板簧和座管交叉处的端部与所述板簧和座管两者接触而增加。
图21示出了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完全或部分覆盖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的表面的衬里材料2101,否则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的表面可能会彼此接触和/或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所述衬里材料可以由但不限于塑料或弹性体材料制成,所述衬里材料被限定为其所附接到的本体的一部分,无论是所述板簧还是所述座管。
因此,保护所述板簧和/或所述座管免受摩擦和/或磨损,并潜在地提供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更平滑接合。
图22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弹性体缓冲挡块2201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定位并固定就位。
因此,使后轮悬架系统设计具有相对较低的弹簧刚度,而不会导致严重的触底。
图23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还包括从所述后上叉布置到所述座管的向前延伸的阻尼器2301。
因此,通过吸收压缩和/或回弹能量来提供对悬架动力学的进一步控制,当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用于实现相对较长行程的悬架时,这变得合乎需要。作为粗略的参考,这通常被认为是在悬架行程达到大约40-70mm时发生的。
图24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在所述骑行车的底部支架区域的旋转轴线上方100mm和250mm之间连接到所述座管,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两者在基本相同的高度处连接到所述座管。
因此,潜在地释放空间以在所述骑行车上安装更宽的轮胎,而所述轮胎不会干扰所述骑行车的曲柄组,并且还改变了悬挂的所述后轮的运动路径,使得运动比后下叉在较低的位置连接到所述座管的情况更向后定向,这有助于减小颠簸顺应性,还有助于减少踏板摆动,因为在这种配置中,链条张力可以对抗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悬架运动。
在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的宽度至少基本上在所述板簧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延伸。
因此,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后轮悬架系统,当骑手踩踏或操纵时,该系统不会向侧面过度滚动。
图25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所述板簧2501相对较短,但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26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所述板簧2601相对较长,但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图27示出了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所述板簧2701的形状略有变化,但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本发明已在附图和前述描述中详细说明和描述,但这种说明和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要求保护的发明时可以理解和实现对所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复数。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了某些措施这一事实并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有利地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101),所述骑行车包括:
具有最大半径(R)的后轮(109),其限定了中心平面(CP),所述中心平面垂直于后轮的旋转轴线并且当所述骑行车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后轮的接地部重合,所述后轮悬架系统(101)包括:
座管(104),
底部支架壳(106),其限定了沿着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的方向延伸穿过底部支架壳的旋转轴线(105),所述底部支架壳形成所述座管(104)的一部分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座管,
左侧柔性后下叉(102)和右侧柔性后下叉(103),其在所述中心平面(CP)的两侧上纵向地延伸,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被配置为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104)的下部部分,与底部支架壳(106)的所述旋转轴线(105)相距小于250mm,
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且向前延伸,其相对端被配置为延伸到在可旋转地附接的后轮(109)的最大半径(R)之外并且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上部部分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一组钩爪(110),其位于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相互连接的位置,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后轮,
板簧(111),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与所述座管相互连接,所述板簧(111)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连接,所述板簧(111)从其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到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连接点,所述板簧限定与所述中心平面(CP)成横向地延伸的相对的顶面和底面,
其中所述板簧沿着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距座管的距离D处,以允许所述板簧朝向所述座管弯曲,从而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其在所述板簧(111)和所述座管(104)之间布置并固定就位,
其中所述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仅仅经由所述板簧(111)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连接到所述座管(104),而没有其它元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与所述座管(104)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沿着所述板簧(111)和座管(104)向上和向下滑动,或者能够与所述板簧(111)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大致垂直地升高,以调节所述板簧(111)的有效弹簧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后轮悬架系统的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所述右侧柔性后下叉、所述左侧后上叉和所述右侧后上叉、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均为同一个不可拆卸的本体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在其纵向最上侧三分之一的大部分平均下来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至少三分之二的纵向下部剩余部分平均下来薄至少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座管和所述板簧形成为使得通过所述板簧在指定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与所述座管接触,所述板簧的有效弹簧长度随着所述后轮悬架系统压缩而缩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的长度的30%以上处于从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平行到与所述座管小于12°的任何给定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在所述板簧的该大致平行的纵向部分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大致垂直距离在1mm和40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在所述板簧的纵向部分上大致平行于所述座管的相邻表面,所述纵向部分从所述板簧与座管在所述板簧的根部处连接的位置延伸到沿着所述板簧的长度向上至少30%的部分,在所述板簧的该大致平行的纵向部分中,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的大致垂直距离为5-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沿着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在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向上和向下滑动,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被引导以防止侧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机械夹持纹理(A),该机械夹持纹理与所述板簧上和/或所述座管上的匹配的相对的机械夹持纹理(B)相互作用,机械地夹持的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进一步包括将相对的所述机械夹持纹理(A、B)压在一起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包括用于使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向上和向下滑动的线性致动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布置在沿所述座管的后表面上下延伸的凹槽中,可滑动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具有成形为与所述凹槽的表面侧向地相互作用的挤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为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在更靠近所述板簧的根部的端部处的厚度为使得当骑手静止在所述骑行车上的骑行位置时,其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所述座管之间,而其在更远离所述板簧的根部的端部处的厚度为使得其距离完全到达所述板簧和座管之间还差至多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其中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仅仅通过所述板簧以及可选的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连接到所述座管,没有其它元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与所述座管相互连接。
14.一种骑行车,其包括:
具有最大半径(R)的后轮,其限定了中心平面,所述中心平面垂直于后轮的旋转轴线并且当所述骑行车直立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后轮的接地部重合,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悬架系统,
所述后轮悬架系统包括:
座管,
底部支架壳,其限定了沿着与中心平面成横向的方向延伸穿过底部支架壳的旋转轴线,所述底部支架壳形成所述座管的一部分或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座管,
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其在所述中心平面的两侧上纵向地延伸,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每一个的前端被配置为附接到所述骑行车的座管的下部部分,与底部支架壳的所述旋转轴线相距小于250mm,
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的下端区域连接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中的相应一个的后端区域,并且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中的每一个向上且向前延伸,其相对端被配置为延伸到在可旋转地附接的后轮的最大半径(R)之外并且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上部部分相距一定距离的位置,
一组钩爪,其位于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相互连接的位置,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后轮,
板簧,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与所述座管相互连接,所述板簧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连接,所述板簧从其与所述左侧后上叉和右侧后上叉的上端区域的连接点向下延伸到与所述骑行车的所述座管的连接点,所述板簧限定与所述中心平面成横向地延伸的相对的顶面和底面,
其中所述板簧沿着与所述板簧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距座管的距离D处,以允许所述板簧朝向所述座管弯曲,从而允许所述左侧柔性后下叉和右侧柔性后下叉竖向弯曲,
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其在所述板簧(111)和所述座管(104)之间布置并固定就位,
其中所述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仅仅经由所述板簧(111)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连接到所述座管(104),而没有其它元件将所述左侧后上叉(107)和右侧后上叉(108)与所述座管(104)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刚度调节插入件(901、1001、1201、2001)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沿着所述板簧(111)和座管(104)向上和向下滑动,或者能够与所述板簧(111)的所述顶面和底面大致垂直地升高,以调节所述板簧(111)的有效弹簧长度。
CN202080072164.9A 2019-09-06 2020-09-04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Active CN1145855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95940 2019-09-06
EP19195940.2 2019-09-06
EP19209803 2019-11-18
EP19209803.6 2019-11-18
PCT/EP2020/074805 WO2021044006A1 (en) 2019-09-06 2020-09-04 A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k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557A CN114585557A (zh) 2022-06-03
CN114585557B true CN114585557B (zh) 2023-09-08

Family

ID=7229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72164.9A Active CN114585557B (zh) 2019-09-06 2020-09-04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2387A1 (zh)
EP (1) EP4025484A1 (zh)
JP (1) JP2022546778A (zh)
CN (1) CN114585557B (zh)
WO (1) WO2021044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2100024426A1 (it) * 2021-09-23 2023-03-23 Star Due S R L Sospensione per biciclett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7530Y (zh) * 1998-12-31 2000-03-08 张学堂 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
EP2960145A2 (de) * 2014-06-28 2015-12-30 Canyon Bicycles GmbH Fahrradgabel sowie fahrradrahmen
CN106536340A (zh) * 2014-06-25 2017-03-22 瓦斯泰克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轮悬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7271C (de) * 1894-12-16 1896-06-19 Jonckheer Eduard Federndes Gestell für Fahrräder
US5098114A (en) * 1990-09-18 1992-03-24 Jones Gwyndaf M Pivotless human-powered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US20030205882A1 (en) * 2001-05-16 2003-11-06 Parkin Michael James Living hinge member and suspension
CN1166873C (zh) * 2002-02-04 2004-09-15 韩德玮 一种摆动装置
TW200833547A (en) * 2007-02-15 2008-08-16 Advanced Int Multitech Co Ltd Bicycle frame having a replaceabl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shock absorber
US20120061941A1 (en) * 2010-09-13 2012-03-15 Volagi, LLC Bicycle frames and bicycles
JP6301575B2 (ja) * 2012-04-11 2018-03-28 俊之 木森 自転車の後輪駆動機構
WO2014108924A1 (en) * 2013-01-11 2014-07-17 Lauf Forks Ehf. Flexible members and flexible member attachment pockets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WO2014151699A1 (en) * 2013-03-15 2014-09-25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with compliant rea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7530Y (zh) * 1998-12-31 2000-03-08 张学堂 自行车后弹力避震装置
CN106536340A (zh) * 2014-06-25 2017-03-22 瓦斯泰克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自行车后轮悬架系统
EP2960145A2 (de) * 2014-06-28 2015-12-30 Canyon Bicycles GmbH Fahrradgabel sowie fahrradrahm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46778A (ja) 2022-11-08
WO2021044006A1 (en) 2021-03-11
US20220332387A1 (en) 2022-10-20
EP4025484A1 (en) 2022-07-13
CN114585557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5191B2 (en) Bicycle front fork assembly
US8888115B2 (en) Bicycle seat tube
US6969081B2 (e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US20040061305A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US20090072512A1 (e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CN115298086A (zh)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EP3437974B1 (en) Saddle-type vehicle
CN114585557B (zh) 用于骑行车的后轮悬架系统
US7815005B2 (en) Motorcycle swingarm assembly
US5833255A (en) Bicycle seat suspension
CN114555457B (zh) 用于骑行车的低行程后轮悬架系统
US20030047905A1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US20240017790A1 (en) Rear suspension for two-wheeled vehicle
US20220355879A1 (en) Positionally optimized saddle dropper post
WO2024013659A1 (en) Stem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ibration dissipation
CA3155940A1 (en) Adjustable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