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4922A -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4922A
CN114584922A CN202011380454.8A CN202011380454A CN114584922A CN 114584922 A CN114584922 A CN 114584922A CN 202011380454 A CN202011380454 A CN 202011380454A CN 114584922 A CN114584922 A CN 114584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area
determining
signal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0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
邵晓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Suzho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04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49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4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如此,通过对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基于无乒乓切换数据的信令数据能够准确确定驻留区域,根据驻留区域占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终端是否进入待入界区域,使得终端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数据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信息是城市规划师、交通规划师在对城市布局、路网规划时的重要考虑环节,其中出行信息包括用户出行的驻留点及驻留点所对应的到达时间和驻留时长。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通过监控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等技术手段应然而生,然而,现有的通过监控移动终端提取用户出行信息时,由于基站位置分布不均且待入界区域固定,导致对用户出入待入界区域的识别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期望提供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包括: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若存在,则继续基于所述第一处理策略对所述重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直至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得到第二处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处理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若不存在,将所述重采样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
所述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包括:检测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任意连续三个时刻的信令数据是否为相邻基站之间的乒乓切换数据;若为乒乓切换数据,基于相邻基站的位置信息重新确定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位置信息,得到新的位置信息;若不为乒乓切换数据,则不对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包括:从所述第一处理数据中获取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其中,每段重采样数据中包括相同基站在至少两个连续时刻的信令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中任意一段驻留时长小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均大于或者等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基于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和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分别对应的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均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存在任意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包括:将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划分为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其中,每一段信令数据是所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与相同基站通信所产生的;将所述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基站作为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驻留基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一个基站时,将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时,将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将多个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包括:当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为相邻两个基站的信令数据经过乒乓处理后得到的新的信令数据时,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若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且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时,确定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包括:若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两个基站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相交,则将所述待入界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或者,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三个基站中,将两组相邻两个基站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所围城的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如此,通过终端的信令数据确定出终端的驻留区域,基于驻留区域面积占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判断终端是否进入待入界区域,使得终端出入待入界区域的识别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驻留的驻留区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四个基站驻留的第一驻留区域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四个基站驻留的第二驻留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出入界识别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发生开关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行为时与基站通信产生对应的数据,并被对应的基站所记录,该基站所记录的数据称之为信令数据。由于终端是可移动的,因此终端会与多个基站通信,进而会产生多条信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信令数据主要包括终端与基站通信时基站的位置信息。这里,基站的位置信息用于标识基站的地理位置。比如,基站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位置区号(LocationArea Code,LAC)和小区(CELL)。而且每条信令数据中还包括了该信令的产生时间。
步骤102: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与基站通信时产生的记录会被基站记录,而当终端处于两个或多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的边缘时,就会产生频繁的基站切换(也称为乒乓切换),因而产生了乒乓切换数据,即一段时间内与终端的通信基站在两个或多个相邻之间频繁切换,造成信令数据的频繁切换。乒乓切换数据属于信令数据中常见的噪音数据,通常占比高达42%,这样直接利用信令数据进行出入界识别时,会降低识别准确率,因此本申请通过对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处理来提高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处理策略用于剔除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这里,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不包含乒乓切换数据,使得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若存在,则继续基于所述第一处理策略对所述重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直至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得到第二处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处理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若不存在,将所述重采样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策略用于剔除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由于进行第一处理策略后的第一处理数据中可能会仍然存在乒乓切换数据,直接对第一处理数据进行出入界识别会影响识别率,因此,通过第二处理策略判断第一处理数据是否仍然存在乒乓切换数据,直到判断出不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才利用处理后的信令数据进行后续的出入界识别操作。
具体的,第一次采用第一处理策略对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后,接着对处理后的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并将其作为重采样数据。采用第二处理策略判断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若判断出存在乒乓切换数据,需要继续采用第一处理策略对重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直至重采样数据中不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二处理数据。接着将第二处理数据作为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去进行出入界识别操作。若判断出重采样数据中不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直接将重采样数据作为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去进行出入界识别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包括:检测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任意连续三个时刻的信令数据是否为相邻基站之间的乒乓切换数据;若为乒乓切换数据,基于相邻基站的位置信息重新确定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位置信息,得到新的位置信息;若不为乒乓切换数据,则不对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处理策略是用于处理信令数据中存在的乒乓切换数据。这里,具体是先检测连续三个时刻的信令数据是否为相邻基站之间的乒乓切换数据,当检测到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获取三个时刻下对应的基站位置信息,并基于当前三个时刻基站位置信息去确定新的基站位置信息,使得消除信令数据中的乒乓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基站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所述基于相邻基站的位置信息重新确定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位置信息,得到新的位置信息,包括:将相邻两个基站的经度坐标相加后除以2,得到新的经度坐标;将相邻两个基站的纬度坐标相加后除以2,得到新的纬度坐标;利用所述新的经度坐标和所述新的纬度坐标,构成所述新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的位置信息包括基站的LAC和CELL值。由于每一对LAC和CELL对应的经度、纬度。这里,根据每一个基站的LAC和CELL值,查找对应的经度、纬度,进而将基站的LAC和CELL值替换为经度和纬度,即基站的位置信息为基站的经度坐标和纬度坐标。
示例性地,如果终端在相邻的三个时刻通信的基站分别为基站A(xa,yb)、基站B(xa,yb)、基站A(xa,yb),那判断这三个时刻出现乒乓切换异常时,基于上述提及的计算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新的位置信息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三个时刻终端的新的位置(x,y)为:
x=1/2(xa+xb) (1)
y=1/2(ya+yb) (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包括:从所述第一处理数据中获取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其中,每段重采样数据中包括相同基站在至少两个连续时刻的信令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令数据通过第一处理策略得到的第一处理数据可能存在新的乒乓切换数据,因此需要对第一处理数据再次进行处理。这里是对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重采样数据为至少两个连续时刻内终端与同一基站发生通信产生相同基站位置信息的信令数据。由于终端可能会在多个基站驻留,因此会产生多条同一基站在至少两个连续时刻的信令数据。所以说,从第一处理数据中会获取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中任意一段驻留时长小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均大于或者等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驻留时长阈值为终端在基站所驻留时长的临界值。每一段重采样数据会对应一段驻留时长。
这里,第二处理策略用于判断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具体是根据重采样数据所对应的驻留时长判断重采样数据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基于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和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分别对应的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均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存在任一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速度阈值为终端在当前基站移动到相邻基站的速度临界值。这里是基于驻留时长和驻留时长分别对应的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所确定的终端在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来判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示例性地,如果终端相邻两个基站位置距离为S,且在第一个基站位置的驻留时间为△T,则终端从第一基站位置到第二基站位置的速度为V=S/△T。如果V<V0(其中V0为预设速度阈值),则说明终端从第一基站位置移动到第二基站位置,即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数据。如果V<V0,说明终端只在第一基站位置中移动,即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数据。
可选的,当根据驻留时长判断重采样数据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且根据终端在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判断重采样数据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才确定重采样数据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当根据驻留时长判断重采样数据存在乒乓切换数据,且根据终端在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判断重采样数据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才确定重采样数据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步骤103: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驻留区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终端所驻留基站的区域。
这里,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中包含终端与至少一个基站的信令数据,因此可根据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出终端驻留至少一个基站。终端驻留基站的区域即为驻留区域,即可根据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
步骤104: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交集区域为终端进行随机位置的运动的区域。
步骤105: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面积比阈值指的是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的临界值。当终端进行随机位置的运动的区域面积与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小于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的临界值时,确定终端没有进入待入界区域。
步骤106: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也就是说,当终端进行随机位置的运动的区域面积与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大于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的临界值时,确定终端已进入待入界区域。
这里,步骤101至步骤106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出入界识别装置的处理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如此,通过对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基于无乒乓切换数据的信令数据能够准确确定驻留区域,根据驻留区域占据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终端是否进入待入界区域,使得终端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出入界识别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01: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步骤202: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步骤203: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中可能包含与一个基站通信时产生的信令数据,也可能包含与两个相邻基站通信时产生的信令数据,还可能包含与多个基站通信时产生的信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划分为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其中,每一段信令数据是所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与相同基站通信所产生的;将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基站作为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驻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驻留过的所有基站时,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中查找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与相同基站通信时分别产生的多段信令数据。基于多段信令数据确定驻留基站时,多段信令数据中可能包含终端与多个基站均只通信一次所产生的信令数据,那信令数据的段数确定终端的驻留基站数目;多段信令数据中也可能包含终端与某个基站通信多次产生的多条信令数据,那信令数据的段数是大于终端的驻留基站数目的。
步骤204: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驻留区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终端所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一个基站时,将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时,将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将多个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当信令数据为终端与一个基站通信时所产生的信令数据,则确定终端驻留在一个基站。当信令数据为终端与相邻两个基站通信时所产生的信令数据,则确定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为终端的驻留区域。当信令数据为终端与多个基站通信时所产生的信令数据,则确定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不论驻留一个基站或者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或者多个基站,该终端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是存在交集区域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包括:当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为相邻两个基站的信令数据经过乒乓处理后得到的新的信令数据时,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与相邻两个基站发生了乒乓切换,终端所驻留的区域为相邻两个基站之间的交集区域。
示例性的,当终端驻留一个基站时,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终端的驻留区域。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驻留的驻留区域示意图。如图3所示,a和b为两个基站,A和B分别为基站的覆盖范围,A和B区域的交集,即阴影区域C为驻留区域。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四个基站驻留的第一驻留区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a1、a2、a3、a4为四个基站,A1、A2、A3、A4分别为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A1、A2、A3和A4区域组成终端的驻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还包括:若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且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时,确定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也就是说,当多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与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时,还是可以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的。这里是根据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终端的驻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包括:若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两个基站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相交,则将所述待入界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或者,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三个基站中,将两组相邻两个基站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所围城的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示例性的,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四个基站驻留的第二驻留区域示意图。如图5所示,a1、a2、a3、a4为四个基站,a2-a3的延长线、a3-a4的延长线所组成的区域作为终端的驻留区域。
步骤205: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示例性地,图3所示的D区域为待入界区域,驻留区域C与待入界区域D的交集区域为区域E。图4所示的D区域为待入界区域,驻留区域A1-A4与待入界区域D的交集区域为区域B。图5所示的D区域为待入界区域,a2-a3的延长线、a3-a4的延长线所组成的区域作为终端的驻留区域,该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D的交集区域为区域B。
步骤206: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面积比阈值指的是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的临界值。
另外,当终端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区域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
示例性的,图3所示的交集区域E面积SE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E/SD,交集区域E面积SE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E面积SE越小,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小。
图4所示的交集区域B面积SB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B/SD,交集区域B面积SB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B面积SB越小,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小。
图5所示的交集区域B面积SB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B/SD,交集区域B面积SB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B面积SB越小,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小。
步骤207: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示例性的,图3所示的交集区域E面积SE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E/SD,交集区域E面积SE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E面积SE越大,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大。
图4所示的交集区域B面积SB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B/SD,交集区域B面积SB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B面积SB越大,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大。
图5所示的交集区域B面积SB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SD比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面积比阈值P时,即P=SB/SD,交集区域B面积SB与预设面积比阈值P成正比例关系,即交集区域B面积SB越大,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可能性越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如此,通过对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基于无乒乓切换数据的信令数据能够准确确定驻留区域,根据驻留区域占据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终端是否进入待入界区域,使得终端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的,
步骤601:获取多条信令数据并初始化;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可与多个基站于不同时刻通信,对应的基站会记录对应的信令数据,这样获取的是多条信令数据,获取的也是多个基站的位置数据。
信令数据包括终端与基站通信时的LAC、CELL值和通信时间。每一对LAC和CELL对应的经度、纬度坐标。根据每一个基站的LAC和CELL值,查找对应的经度、纬度,进而确定基站的经度、纬度坐标。根据LAC、CELL值和通信时间,确定当前通信时间下终端处于哪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并把基站的经度、纬度坐标初始化为终端的位置。
步骤602:第一处理策略;
具体是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
前面已经阐述了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处理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的具体方法,这里不再具体。
步骤603:重采样;
需要说明的是,重采样指的是对基于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
步骤604:判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若存在,执行步骤602;若不存在,执行步骤605;
具体是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当判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执行步骤602;当判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接着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执行步骤605。
步骤605:判断终端驻留基站的驻留区域;若终端在单基站驻留,执行步骤606;若终端在多个基站驻留,执行步骤607;
需要说明的是,单基站驻留包括两种情况,例如,一种是终端在a基站驻留,另一种如图3所示的终端在a基站与b基站的交集区域驻留。
步骤606:结合场景数据判断终端在单基站驻留时的出入界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场景数据包括基站的位置、基站的覆盖范围。
当终端在a基站驻留,a基站的A区域位于待入界区域之外,则终端不可能进入待入界区域。A区域与待入界区域存在交集区域,或者图3中的交集区域C与待入界区域D存在交集区域时,基于交集区域面积与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
步骤607:结合场景数据判断终端在多基站驻留时的出入界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多基站驻留包括两种情况,例如,一种如图4所示的在A1-A4驻留,另一种如图5所示的在a2与a3、a3与a4的延长线所组成的区域驻留。
当图4中的A1-A4区域与待入界区域D存在交集区域B,或者图5中a2与a3、a3与a4的延长线所组成的区域与待入界区域D存在交集区域B时,基于交集区域B面积与待入界区域D面积的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
步骤608:结束。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装置,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处理单元702,用于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703,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704,用于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第三确定单元705,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705,还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若存在,则继续基于所述第一处理策略对所述重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直至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得到第二处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处理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若不存在,将所述重采样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用于检测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任意连续三个时刻的信令数据是否为相邻基站之间的乒乓数据;若为乒乓数据,基于相邻基站的位置信息重新确定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位置信息,得到新的位置信息;若不为乒乓切换数据,则不对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处理数据中获取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其中,每段重采样数据中包括相同基站在至少两个连续时刻的信令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中任意一段驻留时长小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处理单元702,具体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基于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和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分别对应的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均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存在任意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3,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3,具体还用于将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划分为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其中,每一段信令数据是所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与相同基站通信所产生的;将所述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基站作为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驻留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3,具体还用于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一个基站时,将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时,将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将多个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包括:当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为相邻两个基站的信令数据经过乒乓处理后得到的新的信令数据时,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3,具体还用于若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且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时,确定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确定单元703,具体还用于若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两个基站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相交,则将所述待入界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或者,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三个基站中,将两组相邻两个基站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所围城的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基于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终端的驻留区域;确定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未进入待入界区域;交集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终端进入待入界区域。如此,通过对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进行剔除处理,基于无乒乓切换数据的信令数据能够准确确定驻留区域,根据驻留区域占据待入界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终端是否进入待入界区域,使得终端出入界的识别准确率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出入界识别设备,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出入界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801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802;
其中,处理器801配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拍摄控制方法的步骤。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8所示,该出入界识别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8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3。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处理器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包括:
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
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
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若存在,则继续基于所述第一处理策略对所述重采样数据进行处理,直至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时,得到第二处理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处理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若不存在,将所述重采样数据作为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
所述基于第一处理策略剔除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第一处理数据,包括:
检测所述多条信令数据中任意连续三个时刻的信令数据是否为相邻基站之间的乒乓切换数据;
若为乒乓切换数据,基于相邻基站的位置信息重新确定连续三个时刻基站的位置信息,得到新的位置信息;
若不为乒乓切换数据,则不对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令数据包括所述终端通信基站的位置信息;
所述对所述第一处理数据进行重采样操作,得到重采样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处理数据中获取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其中,每段重采样数据中包括相同基站在至少两个连续时刻的信令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
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中任意一段驻留时长小于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驻留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二处理策略判断所述重采样数据中是否存在乒乓切换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段重采样数据对应的至少一段驻留时长;
基于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和所述至少一段驻留时长分别对应的基站与相邻基站之间的间距,确定所述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
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均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不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当所述终端在至少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存在任意一对相邻基站之间的移动速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速度阈值时,确定所述重采样数据中存在乒乓切换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
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包括:
将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划分为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其中,每一段信令数据是所述终端在一段时间内与相同基站通信所产生的;
将所述至少一段信令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基站作为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驻留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一个基站时,将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时,将相邻两个基站的交集区域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将多个驻留基站的覆盖范围作为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包括:
当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为相邻两个基站的信令数据经过乒乓处理后得到的新的信令数据时,确定所述终端驻留在相邻两个基站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驻留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驻留在多个基站时,且所述多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待入界区域不存在交集时,确定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
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至少两个基站,预测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包括:
若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两个基站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相交,则将所述待入界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或者,所述终端最后驻留的三个基站中,将两组相邻两个基站连接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待入界区域所围城的区域作为所述终端未来时刻的驻留区域。
13.一种出入界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多条信令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采用预设处理策略剔除所述信令数据中的乒乓切换数据,得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处理后的信令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的驻留区域;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驻留区域与待入界区域的交集区域;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小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未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所述交集区域与所述待入界区域的面积比值大于预设面积比阈值时,确定所述终端进入所述待入界区域。
14.一种出入界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380454.8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5849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454.8A CN1145849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0454.8A CN1145849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922A true CN11458492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6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0454.8A Pending CN11458492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49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819A (zh) * 2022-10-26 2022-11-25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驻留区域的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819A (zh) * 2022-10-26 2022-11-25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驻留区域的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396819B (zh) * 2022-10-26 2023-01-20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驻留区域的尺寸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6790A1 (en) Cellular network-based auxiliary driving method and traffic control unit
CN112997227B9 (zh) 交通辅助系统、服务器及方法、车载装置及其动作方法、记录介质、计算机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5519153A (zh) 终端用户识别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770432A (zh) 停留点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84922A (zh) 一种出入界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21454B2 (ja) 統計に基づく障害物位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装置及び端末
CN112633570A (zh) 车辆的行驶路线的确定方法、装置、处理器与车辆系统
CN109005504A (zh) 无线信息的定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038024A1 (en) 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a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representatives&#39; paths of commuting routes
CN113516765B (zh) 一种地图管理方法、地图管理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15035495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80A (zh) 高铁专网的分流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CN110969058B (zh) 用于环境目标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0444038B (zh) 基于大数据的公交调度方法
CN112783945A (zh) 公交下车站点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KR102205521B1 (ko) 위치관련정보 서비스장치 및 그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3205682B (zh) 确定出行轨迹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25193B (zh)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325185B (zh) 移动机器人解死锁的方法及调度设备
CN109348471B (zh) 一种高铁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6669018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通信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JP7345001B2 (ja) サーバシステム、車両、データベース作成方法およびデータベース作成装置
CN114257953B (zh) 车辆状态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48124A (zh) 路径规划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548A (zh) 一种用户位移信息和用户运动轨迹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