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529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529A
CN114578529A CN202210278027.1A CN202210278027A CN114578529A CN 114578529 A CN114578529 A CN 114578529A CN 202210278027 A CN202210278027 A CN 202210278027A CN 114578529 A CN114578529 A CN 114578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element
optical axis
optical imaging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80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修·博恩
林文斌
张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80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2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 G02B5/0841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光圈、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五透镜均具有负屈光率,第三、第四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另外,至少一片与一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第五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既能增加镜头半视角、又有双波段性质、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焦距偏移量、还能维持镜头的适当长度。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是201710478949.6,申请日是2017年06 月22日,发明名称是: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特别是指一种主要用于可见光 (visible)与近红外线(NIR)之双波段(dual band)之光线成像,并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或各种需要收录像像之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相机、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交通工具或救援装置等中。
背景技术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追求轻薄短小的脚步也未曾放慢,因此光学镜头等电子产品的关键零组件在规格上也必须持续提升,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光学镜头最重要的特性为成像质量与体积。其中,就成像质量而言,随着影像感测技术之进步,消费者对于成像质量等的要求也将更加提高。
此外,电子装置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环境温度的差异可能使得光学透镜系统的焦距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期望透镜组的系统焦距偏移量不容易受温度的变化影响。
又,光学成像镜头应用不只仅限于拍摄影像与录像,还有环境监视、行车纪录摄影、虚拟现实侦测器(VR tracker)、人脸辨识等。但随着应用的类型增多,同时侦测可见光(visible) 与近红外线(NIR)的需求也愈多,因此一种装置可能需同时设置至少一颗可见光成像镜头与ㄧ颗近红外线成像镜头,不仅增加装置的成本与复杂度,更影响装置外观的设计。而若要设计可同时接收可见光(visible)与近红外线(NIR)之双波段光学成像镜头,由于可见光与近红外线于光学成像镜头中之焦距通常不同,因此要于像平面接收不同波段的光线,过去之技术为利用镜头模块之音圈马达(VCM)移动传感器的位置以进行对焦。
有鉴上述之问题,镜头除了成像质量良好及镜头长度缩短以外,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焦距偏移量以及简化可见光(visible)与近红外线(NIR)之双波段(Dual Band)侦测的功效都是本设计的改善重点。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微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虑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面的实际问题。因此,微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故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产、官、学界所持续精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于是提出一种既能增加镜头半视角、又有双波段性质、同时具备不同环境温度下低焦距偏移量、还能维持镜头适当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的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中至少一片与一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其中至少一片与一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其中至少一片与一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且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TTL,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满足以下条件:T4/G34≤ 10.000及TTL/T3≤11.000。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且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56,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5+G56+T6)/G34≤3.9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34/T2≤5.0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23,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23/T5≤3.5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45,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4/G45≤10.0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BFL,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BFL/T1≤5.5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3/EFL≤3.1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B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LT/BFL≤5.3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B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BFL≤6.2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光轴上的长度为TTL,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TL/ALT≤2.3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12,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45,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G12/G45≤12.0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23,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23/T2≤2.5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 AAG,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AG/T1≤5.0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T1≤15.0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LT/EFL≤ 7.1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TL,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AAG,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AAG≤5.500。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其中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 AAG,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AG/EFL≤3.200。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判断曲率形状方法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7A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C是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7D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9A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9B是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C是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9D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1A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1B是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C是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1D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3A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3B是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C是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3D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5A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5B是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C是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5D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17A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7B是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C是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示意图。
图17D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8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9是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0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1是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2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3是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4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5是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6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7是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28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9是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30是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表格图。
图31是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始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图式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其中,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ray) 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光学成像镜头;2物侧;3像侧;4光轴;10第一透镜;11物侧面;12像侧面;13凸面部; 14凸面部;16凹面部;17凹面部;20第二透镜;21物侧面;22像侧面;23凸面部;23'凹面部;24凹面部;24'凸面部;26凹面部;26'凸面部;27凹面部;27'凸面部;30第三透镜; 31物侧面;32像侧面;33凹面部;33'凸面部;34凹面部;34'凸面部;36凸面部;37凸面部; 40第四透镜;41物侧面;42像侧面;43凸面部;44凸面部;46凸面部;46'凹面部;47凸面部;47'凹面部;50第五透镜;51物侧面;52像侧面;53凹面部;53'凸面部;54凹面部;56 凹面部;57凸面部;57'凹面部;60第六透镜;61物侧面;62像侧面;63凸面部;64凸面部; 66凸面部;67凸面部;67'凹面部;70滤光片;71成像面;80光圈;T1~T6各透镜中心厚度; I光轴;A~C区域;E延伸部;Lc主光线;Lm边缘光线。
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型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型。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型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型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型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图4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如图6所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从放置物体(图未示)的物侧2至成像的像侧3,沿着光轴(optical axis)4,依序包含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滤光片70及成像面(image plane)71。一般说来,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都可以是由透明的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视情况需要,第一透镜10与第四透镜40可以是由透明的玻璃材质。各镜片都有适当的屈光率。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具有屈光率的镜片总共只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等这六片透镜而已。光轴4为整个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轴,所以每个透镜的光轴和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轴都是相同的。
此外,光学成像镜头1还包含光圈(aperture stop)80,而设置于适当之位置。在图6 中,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三透镜30与第四透镜40之间。当由位于物侧2之待拍摄物(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图未示)进入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时,即会经由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光圈8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与滤光片70之后,会在像侧3 的成像面71上聚焦而形成清晰的影像。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选择性设置的滤光片70还可以是具各种合适功能之滤镜,可滤除特定波长的光线,设于第六透镜60朝向像侧的一面62与成像面71之间。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与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亦都具有接近光轴4的光轴附近区域、与远离光轴4的圆周附近区域。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第二透镜20具有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第三透镜30具有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第四透镜40具有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第五透镜50具有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第六透镜60具有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各物侧面与像侧面又有接近光轴4的光轴附近区域以及远离光轴4的圆周附近区域。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之各个透镜,还都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中心厚度T。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透镜厚度T1、第二透镜20具有第二透镜厚度T2、第三透镜30具有第三透镜厚度T3、第四透镜40具有第四透镜厚度T4、第五透镜50具有第五透镜厚度T5、第六透镜60 具有第六透镜厚度T6。所以,在光轴4上光学成像镜头1中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称为ALT。亦即,ALT=T1+T2+T3+T4+T5+T6。
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在各个透镜之间又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空气间隙 (air gap)。例如,第一透镜10到第二透镜2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12、第二透镜20到第三透镜3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23、第三透镜30到第四透镜4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34、第四透镜40到第五透镜5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45、第五透镜50到第六透镜6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称为G56。所以,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之间,位于光轴4上各透镜间之五个空气间隙宽度之总和即称为AAG。亦即,AAG=G12+G23+G34+G45+G56。
另外,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71在光轴上的长度为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至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长度为BFL、TL为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在光轴4上的长度。
另外,再定义:f1为第一透镜10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20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30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40的焦距;f5为第五透镜50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60的焦距;n1为第一透镜10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20的折射率;n3为第三透镜30的折射率;n4为第四透镜40的折射率;n5为第五透镜50的折射率;n6为第六透镜60的折射率;υ1为第一透镜10的阿贝系数 (Abbe number),即色散系数;υ2为第二透镜20的阿贝系数;υ3为第三透镜30的阿贝系数;υ4为第四透镜10的阿贝系数;υ5为第五透镜50的阿贝系数;及υ6为第六透镜60的阿贝系数。G6F代表第六透镜60到滤光片70之间在光轴4上的间隙宽度、TF代表滤光片70在光轴4上的厚度、GFP代表滤光片70到成像面71之间在光轴4上的间隙宽度、BFL为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到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距离、即BFL=G6F+TF+GFP。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6,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请参考图7A、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c field aberration)请参考图7B、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7C、以及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请参考图7D。所有实施例中各球差图之Y轴代表视场,其最高点均为1.0,实施例中各像散图及畸变图之Y轴代表像高,系统像高为0.753毫米。
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系统1主要由六枚具有屈光率之透镜、滤光片70、光圈80、与成像面71所构成。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三透镜30与第四透镜40之间。滤光片70可以防止特定波长的光线投射至成像面而影响成像质量。
第一透镜10的材质为玻璃,并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1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1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7。第一透镜之物侧面11及像侧面12均为球面。
第二透镜2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2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6 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7。第二透镜20之物侧面21及像侧面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3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3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37。第三透镜30之物侧面31及像侧面32均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0材质为玻璃,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4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4,而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4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6以及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47。第四透镜40之物侧面41及像侧面42均为球面。
第五透镜5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5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3以及位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6 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7。另外,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均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6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3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4,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6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6 以及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7。另外,第六透镜60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均为非球面。滤光片70位于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以及成像面71之间。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从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中,所有物侧面11/21/31/41/51/61与像侧面12/22/32/42/52/62共计十二个曲面。若为非球面,则此等非球面系经由下列公式所定义:
Figure BDA0003556867880000101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学数据如图1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19所示。在滤光片70 与成像面71之间设有一曲率半径为无限大之虚拟参考面(图未示)。在以下实施例之光学透镜系统中,整体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有效焦距为(EFL)、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简称HFOV)为整体光学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Field of View)的一半,又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其中,系统像高为0.753mm,EFL为0.621mm, HFOV为85.019度,TTL为6.732mm,Fno为2.28。此外,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shift)为 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11mm。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8,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二实施例。请注意,从第二实施例开始,为简化并清楚表达图式,仅在图上特别标示各透镜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面型,而其余与第一实施例的透镜相同的面型,例如凹面部或是凸面部则不另外标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9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9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9D。第二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而已,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3',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2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6'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7'。
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0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1所示。系统像高为0.862mm, EFL为0.806mm,HFOV为85.190度,TTL为9.568mm,Fno为2.28。特别是:第二实施例的像差比第一实施例佳,第二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2mm。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0,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1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1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1D。第三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3',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4',第五透镜50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7'。
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3所示,其中,系统像高为 0.784mm,EFL为0.691mm,HFOV为85.046度,TTL为7.691mm,Fno为2.28。特别是:第三实施例的像差比第一实施例佳,第三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1mm。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12,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3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3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3D。第四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3',第二透镜20的像侧面2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6'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7',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4',第四透镜40的像侧面42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6'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7',第五透镜50的物侧面5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3'。
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5所示,其中,系统像高为 0.993mm,EFL为0.954mm,HFOV为85.050度,TTL为11.348mm,Fno为2.28。特别是:第四实施例的像差比第一实施例佳,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19mm。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4,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5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5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5D。第五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0的物侧面21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4',第五透镜50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7'。
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7所示,其中,系统像高为 0.633mm,EFL为0.686mm,HFOV为75.052度,TTL为6.830mm,Fno为2.28。特别是:第五实施例的像差比第一实施例佳,第五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shift) 为-0.002mm。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6,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7A、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B、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7C、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7D。第六实施例之设计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仅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相关参数有别,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0的物侧面31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以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4',第五透镜50的像侧面52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7',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7'。
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9所示,其中,系统像高为 2.333mm,EFL为1.596mm,HFOV为85.020度,TTL为8.210mm,Fno为2.28。特别是:第六实施例的像差比第一实施例佳,第六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此外,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设计具有良好的焦距偏移量表现,设定常温20℃为一基准,在此温度下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00mm,而在50℃之环境温度下,其焦距偏移量(Focal shift)为-0.027mm。
另外,各实施例之重要参数则分别整理于图30与图31中。
申请人发现,本案的透镜配置,具有以下的特征,以及可以达成的对应功效:
1.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有助于扩大视场角。
2.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有助于消除第一透镜产生的像差。
3.该第四透镜物侧面光轴区域为凸面部,可帮助成像光线收聚。
4.该第五透镜像侧面光轴区域为凹面部,有助于调整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产生的像差。
5.至少一片与光圈相邻之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有助于缩小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造成的焦距偏移。
6.除了玻璃透镜以外,其他有屈光率的透镜都是塑料透镜,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且达到轻量化需求。
7.满足条件式|V2-V3|≤15.000,能够有效降低光学镜头的色像差、提升成像质量,较佳的范围为0.000≤|V2-V3|≤15.000。
8.透过上述设计之相互搭配可有效缩短镜头长度,且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具备低焦距偏移量,更能够达成可见光(visible)与近红外线(NIR)之双波段(Dual Band)光线能够在同一位置之像平面上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此外,透过以下各参数之数值控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之光学镜片组。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a)为了达成缩短透镜系统长度,本发明适当的缩短透镜厚度和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虑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或调配特定光学参数于特定镜群数值组合中的比例,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G12/G45≤12.000,较佳的范围为0.300≤G12/G45≤12.000;
T6/G45≤5.300,较佳的范围为0.300≤T6/G45≤5.300;
BFL/T1≤5.500,较佳的范围为1.000≤BFL/T1≤5.500;
AAG/T1≤5.000,较佳的范围为1.500≤AAG/T1≤5.000;
ALT/BFL≤5.300,较佳的范围为0.400≤ALT/BFL≤5.300。
(b)若满足以下条件式,缩短EFL有助于视埸角的扩大,所以将EFL趋小设计,若满足以下条件式,在光学系统厚度薄化的过程中,也有可帮助扩大视场角度。
T3/EFL≤3.100,较佳的范围为0.100≤T3/EFL≤3.100;
ALT/EFL≤7.100,较佳的范围为0.700≤ALT/EFL≤7.100;
AAG/EFL≤3.200,较佳的范围为0.300≤AAG/EFL≤3.200。
(c)使光学组件参数与镜头长度比值维持一适当值,避免参数过小不利于生产制造,或是避免参数过大而使得镜头长度过长。
TL/T1≤15.000,较佳的范围为6.500≤TL/T1≤15.000;
TTL/T3≤11.000,较佳的范围为3.700≤TTL/T3≤11.000;
TL/BFL≤6.200,较佳的范围为1.000≤TL/BFL≤6.200;
TTL/ALT≤2.300,较佳的范围为1.300≤TTL/ALT≤2.300;
TL/AAG≤5.500,较佳的范围为1.800≤TL/AAG≤5.500。
(d)借着限制光学组件参数与第二透镜厚度的关系,使得T2不至过小或过大,有利于降低第一镜片产生的像差。
G34/T2≤5.000,较佳的范围为0.100≤G34/T2≤5.000;
G23/T2≤2.500,较佳的范围为0.100≤G23/T2≤2.500。
(e)借着限制第四透镜的厚度与镜头中其他透镜或空气间隙厚度的关系,使得T4不至过小或过大,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产生的像差。
T4/G34≤10.000,较佳的范围为0.300≤T4/G34≤10.000;
T4/G45≤10.000,较佳的范围为0.300≤T4/G45≤10.000。
(f)借着限制第五透镜的厚度与镜头中其他透镜或空气间隙厚度的关系,使得T5不至过小或过大,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产生的像差。
G23/T5≤3.500,较佳的范围为1.200≤G23/T5≤3.500;
(T5+G56+T6)/G34≤3.900,较佳的范围为1.100≤(T5+G56+T6)/G34≤3.900。
透过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像散像差、畸变皆符合使用规范。另外,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以及近红外线(NIR)的三种不同波长,在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皆获得控制而具有良好的球差、像差、畸变抑制能力。进一步参阅成像质量数据,红、绿、蓝三种代表波长以及近红外线的三种不同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亦相当接近,显示本发明在各种状态下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集中性佳而具有优良的色散抑制能力,故透过上述可知本发明具备良好光学性能。
此外另可选择实施例参数之任意组合关系增加镜头限制,以利于本发明相同架构的镜头设计。
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望远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亦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 /或分辨率的控制,举例来说,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上可选择性地额外形成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须注意的是,此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如光学参数任意组合的比例关系所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数值范围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皆可据以实施。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具有一光圈,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以及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以上六片;其中至少一片与该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2.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具有一光圈,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且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以及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以上六片;其中至少一片与该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以及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以上六片;其中至少一片与一光圈相邻的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材质为玻璃,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且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并满足以下条件:T4/G34≤10.000及TTL/T3≤11.000。
4.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该第三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以上六片;以及
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34/T2≤5.00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23,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23/T5≤3.500。
7.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与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该物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物侧面、及朝向该像侧且使一成像光线通过的一像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特征:
该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或该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率;
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一凹面部;
该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只有以上六片;以及
该第五透镜和该第六透镜材质皆为塑胶,且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34,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56,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5+G56+T6)/G34≤3.900。
8.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45,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4/G45≤10.000。
9.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BFL/T1≤5.500。
10.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3/EFL≤3.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LT/BFL≤5.300。
12.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BFL≤6.2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TTL,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TL/ALT≤2.300。
14.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12,该第四透镜与该第五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45,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12/G45≤12.000。
15.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一空气间隙为G23,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G23/T2≤2.500。
1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AAG,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AG/T1≤5.000。
1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T1≤15.000。
18.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六个透镜之中心厚度总和为ALT,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LT/EFL≤7.100。
19.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到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为TL,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AAG,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TL/AAG≤5.500。
20.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7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透镜到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总和为AAG,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且此光学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AAG/EFL≤3.200。
CN202210278027.1A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Pending CN114578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8027.1A CN114578529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8949.6A CN107436476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CN202210278027.1A CN114578529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8949.6A Division CN107436476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529A true CN114578529A (zh) 2022-06-03

Family

ID=6045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8027.1A Pending CN114578529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CN201710478949.6A Pending CN107436476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8949.6A Pending CN107436476A (zh) 2017-06-22 2017-06-22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2912B2 (zh)
CN (2) CN114578529A (zh)
TW (1) TWI6333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6289B2 (ja) * 2017-12-26 2022-11-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
JP2019168693A (ja) * 2018-03-23 2019-10-03 日精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10412721B (zh) * 2018-04-28 2021-01-0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8490584B (zh) * 2018-05-09 2019-10-29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443460B (zh) * 2018-11-12 2022-03-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9212722B (zh) * 2018-11-27 2024-04-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11505795B (zh) * 2019-01-30 2022-05-20 成都理想境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物镜
CN110426826B (zh) * 2019-08-12 2024-06-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US11796761B2 (en) * 2019-12-18 2023-10-24 Logitech Europe S.A. High resolution, wide FOV static lens assembly
CN112666685B (zh) * 2020-12-25 2023-05-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032764B (zh) * 2022-06-22 2024-04-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4119A (ja) * 1992-02-17 1993-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大口径中望遠レンズ
TW201437674A (zh) * 2014-03-06 2014-10-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301746A (zh) * 2014-06-25 2016-02-0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199924A (zh) * 2016-10-09 2016-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装配有该广角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6483633A (zh) * 2015-08-27 2017-03-08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501922A (zh) * 2016-12-27 2017-03-15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低畸变定焦镜头
CN106680980A (zh) * 2014-01-17 2017-05-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光学镜头及取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3808B1 (ko) * 2010-09-07 2018-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상 장치
TWI449944B (zh) * 2012-07-24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廣視角光學鏡頭組
JP201503492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
EP3244247A4 (en) * 2015-01-07 2018-08-15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Camera lens
KR102564885B1 (ko) * 2015-11-02 2023-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초점 렌즈 광학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촬상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4119A (ja) * 1992-02-17 1993-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大口径中望遠レンズ
CN106680980A (zh) * 2014-01-17 2017-05-1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光学镜头及取像装置
TW201437674A (zh) * 2014-03-06 2014-10-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CN105301746A (zh) * 2014-06-25 2016-02-03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6483633A (zh) * 2015-08-27 2017-03-08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199924A (zh) * 2016-10-09 2016-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装配有该广角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6501922A (zh) * 2016-12-27 2017-03-15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型超广角低畸变定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6476A (zh) 2017-12-05
US10302912B2 (en) 2019-05-28
TWI633329B (zh) 2018-08-21
US20180372996A1 (en) 2018-12-27
TW201805682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015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578529A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I682192B (zh) 光學成像鏡頭
TWI670513B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11070341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11906711B2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0862795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4760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27953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2910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609417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US10890757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0730074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9658431B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mobile device
CN10981423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20190302415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296521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9857557B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1196578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10754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799217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1186797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0001626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274854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20230221527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