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472A -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472A
CN114578472A CN202210187861.XA CN202210187861A CN114578472A CN 114578472 A CN114578472 A CN 114578472A CN 202210187861 A CN202210187861 A CN 202210187861A CN 114578472 A CN114578472 A CN 114578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infrared lamp
infrared
plat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78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文栋
单鑫
付建辉
周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78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4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8457 priority patent/WO2023160704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4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light waves, e.g. infrar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该红外灯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柱,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和延伸部,导管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红外灯,设于延伸部,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Description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通过移动终端遥控其他设备(例如智能家电)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可以将红外灯及红外灯的灯罩装配到移动终端上,以通过该红外灯遥控其他设备。
然而,相关技术中,经过装配获得的红外灯与灯罩之间的偏心值过大,从而影响红外发射的功率,进而影响遥控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红外灯与灯罩之间的偏心值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包括:
导光柱,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和延伸部,导光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
红外灯,红外灯设于延伸部,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电子设备还包括:
框架,框架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第一框体上开设有通孔,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部分设于通孔,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设于第二框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应用于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子设备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外周布设胶体;
将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一框体的通孔中,使得导光本体固定在通孔中;
将红外灯导光模组的红外灯,固定在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延伸部上,且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其中,在导光本体插入通孔的过程中,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贴着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二框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红外灯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柱,板体和红外灯,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和延伸部,导管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红外灯,设于延伸部,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由于导管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因此,可以结合导光本体的位置,灵活的调整红外灯的位置,能够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另外,这样的结构连接关系,在装配阶段,可以有效缩短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尺寸公差链,从而,减小装配后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偏心值,进一步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分解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红外灯导光模组;
20导光柱,21导光本体,22延伸部,23点胶部;
30板体,31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刚性板,331第一刚性板,332第二刚性板;
40红外灯;
50第一定位柱,51第一限位孔;
60胶体;
700电子设备;
70第一框体,71第二框体,72通孔,73主板,74防水胶圈,75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相关技术中,红外灯导光模组中的红外灯(即红外发射灯)和导光柱(即灯罩),通常通过其他多个结构件连接,由此,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组装公差存在于:红外灯、其他多个结构件以及导光柱之间,从而,导致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装配公差链长,公差大,造成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偏心值过大,影响红外发射功率。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导光柱上设置延伸部,将红外灯设于延伸部,从而减小了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装配公差链(即尺寸公差链),进而,减小装配后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偏心值,能够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下面结合图1至图6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红外灯导光模组包括:导光柱和红外灯。其中,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21和延伸部22,导管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红外灯设于延伸部,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示例性地,导光本体21可以为柱状,例如,圆柱状,棱柱状等。
示例性地,延伸部22可以为片状或条状。具体地,延伸部22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为不同的片状,例如,方形片状,圆形片状,或不规则形状的片状。
示例性地,导光本体与延伸部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钝角,直角,或锐角,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导光本体与延伸部可以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也可以位于不同水平面。
可以理解,若导光本体21与延伸部2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两者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方便将红外灯安装在延伸部22,以保证红外灯与导光柱20之间的结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导光本体21的位置,将红外灯固定在延伸部22与导光本体21对应的位置(正对导光本体21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的实现将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21正对,以保证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之间的无偏心设计。
可以理解,由于导光本体21与延伸部22为一体设置结构,红外灯固定在延伸部22,因此,红外灯的位置不容易发生偏移。另外,即使当导光柱20位置发生移动时,红外灯也会随着导光柱20的移动而移动,因此,保证了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的结构可靠性,也就是说,保证了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之间的无偏心设计的结构可靠性。
可以理解,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之间存在间距,以保证红外灯的红外光由导光本体21透射至外部。
示例1,结合图2,图2示出了红外灯导光模组的一种可能的侧视图。图2中,导光本体21所处的位置高度高于延伸部22所处的位置高度(即导光本体21与延伸部2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延伸部22位于导光本体21的左侧,红外灯40设于延伸部22的上表面,红外灯40与导光本体21之间存在间距。
本申请实施例中,关于红外灯与延伸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示例。
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红外灯可以直接设于延伸部22,红外灯与延伸部电连接(例如,延伸部设有导线,红外灯与设于延伸部的导线电连接),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21正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导光本体21的位置,在延伸部22与导光本体21正对的位置处设置用于设置红外灯的安装座,
示例性地,安装座可以采用凸台,槽状结构,或其他可能的结构。从而,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将红外灯设置在于导光本体21正对的位置。从而,能够方便的实现将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21正对。
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红外灯可以通过其他转接结构件设于延伸部。
本申请实施例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可以设于导光柱的延伸部,由于导光柱的延伸部与导光本体为一体式设计,因此,可以结合导光本体的位置,灵活的调整红外灯的位置,能够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灯导光模组还包括板体30;红外灯通过板体设于延伸部;其中,红外灯与板体电连接。
可以理解,板体30可以为上述转接结构件。
示例性地,红外灯通过板体设于延伸部,是指:板体30的第一侧设于延伸部22的一个侧面,红外灯设于板体的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或相邻。
示例性地,板体上设有导线,红外灯与设于板体上的导线连接。
可以理解,板体30与延伸部22之间的连接面积越大,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之间的无偏心设计的结构可靠性越高。
示例2,结合示例1,板体30设于延伸部22的上表面,红外灯40设于板体30的上表面,并设于板体30的右端。
如此,通过在延伸部设置板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更加灵活的调节红外灯的位置。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灯导光模组还包括限位组件,板体30通过限位组件与延伸部连接。
其中,板体通过限位组件与延伸部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50,第一定位柱50设于延伸部靠近板体30的一侧;
板体3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孔51,板体30通过第一限位孔51套接在第一定位柱上,以使得板体30与延伸部连接。
可以理解,第一限位孔与第一定位柱相适配。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柱的数量可以为2个,或3个,或4个,或其他可能的数量。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柱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棱柱状或其他可能的形状。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柱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一限位孔的深度,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一限位孔的深度。也就是说,当板体30通过第一限位孔套接在第一定位柱上时,第一定位柱远离延伸部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一限位孔内,或与第一限位孔平齐,或位于第一限位孔外。如此,可以限制板体30在延伸部上偏移(例如,因为板体30旋转而导致板体30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避免红外灯发生偏移,保证了红外灯的发射端能够稳固的与导光本体21保持正对,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示例性地,结合图1和图2,延伸部的上表面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板体30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参照图2,第一定位柱的上端(即第一定位柱远离延伸部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孔外。
如此,能够进一步保证红外灯与导光本体21之间的无偏心设计的结构可靠性,能够更好的避免板体30由第一定位柱中脱出。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设于板体靠近延伸部的一侧;延伸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孔,第二定位柱穿入第二限位孔中,以使得板体与延伸部连接。
可以理解,第二限位孔与第二定位柱相适配。
示例性地,第二定位柱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定位柱相同或不同,第二定位柱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定位柱相同或不同。
类似地,第二定位柱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二限位孔的深度,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限位孔的深度。也就是说,当第二定位柱穿入第二限位孔中时,第二定位柱远离板体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二限位孔内,或与第二限位孔平齐,或位于第二限位孔外。如此,可以限制板体在延伸部上偏移(例如,因为板体旋转而导致板体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避免红外灯发生偏移,保证了红外灯的发射端能够稳固的与导光本体保持正对,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红外发射功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板体可以为柔性线路板组件或刚性线路板组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板体为柔性线路板组件,柔性线路板组件靠近延伸部的一侧设有刚性板33,刚性板通过胶体60与延伸部连接。
示例性地,柔性线路板组件与刚性板之间也可采用胶体连接。
示例性地,刚性板33可以采用具有韧性的刚性板,例如钢片。
示例性地,结合图2,柔性线路板组件的下表面(即靠近延伸部的一侧)设有刚性板33,刚性板通过双面胶(即胶体60)与延伸部的上表面连接。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板体为刚性线路板组件,刚性线路板组件通过胶体与延伸部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电性连接。
刚性板33包括第一刚性板331和第二刚性板332;第一刚性板与第二刚性板之间设有间距。
第一板体31与第一刚性板331连接,所述第二板体32与所述第二刚性板332连接。
第一刚性板通过胶体60与延伸部连接。
可以理解,第一板体与第一刚性板之间,以及第二板体与第二刚性板之间均可以通过胶体连接。
可以理解,由于第一刚性板331与第二刚性板332之间可以存在间距,从而,可以在柔性线路板组件的第二板体无法与柔性线路板组件的第一板体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可以灵活的将第二板体进行弯折,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示例性地,结合图2,相对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的部分被向下弯折,以便于走线。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本体靠近红外灯的一侧设有为弧形部,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弧形部的中心正对。
示例性地,弧形部的形状可以为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可能的弧形,以便于将红外灯的光线导出。
示例性地,结合图2,导光本体21的左侧为弧形部,导光本体左侧的红外灯40的发射端与该弧形部的中心正对。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灯可以通过胶体与板体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灯设于板体的预设标记处,当红外灯设于预设标记时,红外灯的发射端与所述导光本体正对
示例性地,红外灯可以通过胶体设于板体的预设标记处。
示例性地,预设标记可以为颜色标记,或设置划线标记,或其他可能的标记,以方便能够将红外灯快速安装在与导光本体正对的位置。
需要说明,上述胶体可以采用液体胶水,或双面胶,或其他可能的具有粘性功能的胶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外周设有点胶部23,点胶部由导光本体向远离导光本体的轴向延伸。
可以理解,点胶部23上设有点胶区域,用于点胶,点胶区域位于点胶部远离红外灯40的一侧。
示例性地,点胶部与延伸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呈预设角度,预设角度可以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结合图1和图2,点胶部23向导光本体21的四周延伸,点胶部23与延伸部22垂直。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本体外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用于设置密封件。
示例性地,凹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0。
下面结合图3至图5,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图3至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红外灯导光模组100,还包括:框架。
其中,框架包括第一框体70和第二框体71,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第一框体70上开设有通孔72,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21的部分设于通孔72,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22设于第二框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可以为:第一框体的一侧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或者,第一框体的中部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
可以理解,通孔72与设于通孔内的导光本体21相适配。
可以理解,通孔的形状与设于通孔内的导光本体的形状一致。
示例性地,第一框体70与第二框体71可以为一体式设计。
示例性地,导光本体21与通孔72之间可以通过防水胶圈74连接,防水胶圈可以起防水密封作用。
示例性地,延伸部可以通过胶体粘贴于第二框体。
可以理解,若导光本体的外周开设有凹槽,凹槽位于上述通孔内,凹槽与通孔之间设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为防水胶圈。
示例性地,结合图3和图4,第一框体70上开设有通孔72,导光本体21的右侧穿入通孔72内,导光柱20的延伸部22设于第二框体71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图3中的虚线框对应的区域,可以用于放置上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柔性线路板组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点胶部与第一框体之间通过胶体连接。
可以理解,点胶部与第一框体之间的胶体为通过点胶而施加的胶体。
示例性地,结合图4,点胶部与第一框体之间设有胶体60。如此,可以使得红外灯导光模组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更稳固,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73;主板73与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30电连接。
可以理解,主板73与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30电连接,可以为:主板与设于板体30上的导线电连接。从而,可以可以由主板通过板体向红外灯传输信号,以控制红外灯工作。
示例性地,结合图3和图4,主板73的至少部分可以设于延伸部22上方。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的第二板体的第二刚性板与第二框体连接,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的第二板体位于第二刚性板与主板之间。
示例性地,结合图4,第二刚性板332设于延伸部22左侧的第二框体71的上表面,第二板体32设于第二刚性板332的上表面,主板73设于第二刚性板332的上表面。另外,图2中第二板体32的厚度大于第一板体31(位于延伸部上的板体)的厚度,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将第二板体的部分向第二框体弯折,以便于走线。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板体电性连接。
示例性地,主板可以通过弹片或其他可以传输信号的介质与第二板体电性连接。也就是说,主板可以依次通过弹片、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向红外灯传输信号,以控制红外灯工作。
示例性地,结合图4,主板的下方设有弹片75,该弹片的一端与主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体电性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框架,框架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第一框体上开设有通孔,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部分设于通孔,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设于第二框体。由于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导管本体与延伸部一体设置,因此,可以结合导光本体的位置,灵活的调整红外灯的位置,能够更加准确的实现无偏心设计,保证了电子设备的红外发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
结合图3和图4,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电子设备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外周布设胶体。
示例性地,布设的胶体可以为防水胶圈74,或液体胶,或其他胶体。
示例性地,若导光本体21的外周开设有凹槽,可以在凹槽内布设防水胶圈,或布设其他具有密封作用的胶体。
步骤102、将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一框体的通孔中,使得导光本体固定在通孔中。
其中,在导光本体21插入所述通孔72的过程中,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20的延伸部22可以贴着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二框体71。
示例性地,可以先将布设有胶体的导光本体21对准上述通孔72,将延伸部22贴着第二框体71,然后将导光本体21推入通孔72中,使得导光本体21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通孔72中。
示例性地,若导光本体的外周设有上述点胶部23,在将导光本体插入通孔之前,还对点胶部的点郊区域进行点胶,然后,将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通孔中。
示例性地,可以向第二框体上用于设置延伸部的部分预先布设液体胶,然后,将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通孔中,可以理解,在将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通孔的过程中,由于第二框体上预先布设有液体胶,因此,可以顺利将导光本体推入通孔中,并且,在推入至通孔之后,第二框体可以通过该液体胶与延伸部固定连接,提高了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4,可以将导光本体21向右推入上述通孔72中,以使得导光本体上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通孔72中。
步骤103、将红外灯导光模组的红外灯,固定在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延伸部上,且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示例性地,可以将红外灯固定在延伸部的预设位置(例如上述安装座对应的位置),以使得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可以理解,由于安装座可以与导光本体正对,从而,可以将红外灯固定在与导光本体正对的位置,以使得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
示例性地,可以向红外灯40靠近延伸部22的一侧,或者向延伸部22靠近红外灯40的一侧设置胶体(例如液体胶或双面胶等),然后将红外灯40粘贴在延伸部22,使得红外灯40通过胶体与延伸部22连接。
示例性地,可以向红外灯40靠近上述转接结构件的一侧,或者向转接结构件靠近红外灯40的一侧设置胶体(例如液体胶或双面胶等),然后将红外灯40粘贴在转接结构件,使得红外灯40通过胶体与延伸部22连接。
可以理解,设置胶体的位置可以为与导光本体正对的位置。例如,可以向红外灯导光模组的预设标记处设置胶体。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上述各个步骤的具体顺序,可以按照上述顺序进行装配,也可采用不同于上述顺序的方式进行装配,以使得红外灯的发射端与导光本体正对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在装配阶段,能够有效缩短了红外灯与导光柱之间的尺寸公差链并减小公差,从而减小装配后红外灯和导光柱之间的偏心值,保证红外发射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非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柱,所述导光柱包括导光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导光本体与所述延伸部一体设置;
红外灯,所述红外灯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红外灯的发射端与所述导光本体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还包括板体;
所述红外灯通过所述板体设于所述延伸部;
其中,所述红外灯与所述板体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板体通过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板体的一侧;
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限位孔,所述板体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套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以使得所述板体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设于所述板体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侧;
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穿入所述第二限位孔中,以使得所述板体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体为柔性线路板组件,所述柔性线路板组件靠近所述延伸部的一侧设有刚性板,所述刚性板通过胶体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电连接;
所述刚性板包括第一刚性板和第二刚性板;所述第一刚性板与所述第二刚性板之间设有间距;
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刚性板连接,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二刚性板连接;
所述第一刚性板通过胶体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本体靠近所述红外灯的一侧设有为弧形部,所述红外灯的发射端与所述弧形部的中心正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红外灯导光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框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部分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设于所述第二框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
所述主板与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的第二板体的第二刚性板与所述第二框体连接,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板体的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二刚性板与所述主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板体电性连接。
13.一种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导光本体的外周布设胶体;
将所述导光本体布设有胶体的部分插入所述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一框体的通孔中,使得所述导光本体固定在所述通孔中;
将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红外灯,固定在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延伸部上,且所述红外灯的发射端与所述导光本体正对;
其中,在所述导光本体插入所述通孔的过程中,所述红外灯导光模组的导光柱的延伸部贴着所述电子设备的框架的第二框体。
CN202210187861.XA 2022-02-28 2022-02-28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578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7861.XA CN114578472A (zh) 2022-02-28 2022-02-28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78457 WO2023160704A1 (zh) 2022-02-28 2023-02-27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7861.XA CN114578472A (zh) 2022-02-28 2022-02-28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472A true CN114578472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7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7861.XA Pending CN114578472A (zh) 2022-02-28 2022-02-28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8472A (zh)
WO (1) WO20231607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70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46A (zh) * 2003-09-11 2005-11-23 摩托罗拉公司 电子控制单元
CN101151943A (zh) * 2005-03-17 2008-03-26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股份公司 刚性-柔性的印制电路板
CN203480476U (zh) * 2013-09-04 2014-03-12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摸屏
CN108879852A (zh) * 2018-07-13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充电垫
CN212907280U (zh) * 2017-12-26 2021-04-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电桥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71240A (zh) * 2021-06-30 2021-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18138A (zh) * 2021-07-08 2021-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21626U (zh) * 2010-02-25 2010-11-03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柱、遥控板组件及遥控接收设备
CN113364903A (zh) * 2021-06-03 2021-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5301180U (zh) * 2021-07-20 2021-12-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578472A (zh) * 2022-02-28 2022-06-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646A (zh) * 2003-09-11 2005-11-23 摩托罗拉公司 电子控制单元
CN101151943A (zh) * 2005-03-17 2008-03-26 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股份公司 刚性-柔性的印制电路板
CN203480476U (zh) * 2013-09-04 2014-03-12 北京汇冠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摸屏
CN212907280U (zh) * 2017-12-26 2021-04-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感器电桥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79852A (zh) * 2018-07-13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和充电垫
CN113471240A (zh) * 2021-06-30 2021-10-0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18138A (zh) * 2021-07-08 2021-10-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704A1 (zh) * 2022-02-28 2023-08-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0704A1 (zh)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60951Y (zh) 天线与pcb板间的接触连接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设备
TW201543754A (zh) 通訊系統之纜線連接器組件
US20110177712A1 (en) Camera apparatu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amer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18513639A (ja) 電子装置
CN108039564B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4578472A (zh) 红外灯导光模组、红外灯导光模组装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42983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99031A (zh) 摄像头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50085185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amera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210724992U (zh) 底座、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4115428B2 (ja)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US20120169549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5250304A (zh) 终端设备
US1191627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assembly
CN112018505B (zh) 天线弹片、天线组件和电子装置
US7375693B2 (en) In-vehicle antenna apparatus
CN109067952B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受话器组件
CN112866540A (zh) 摄像头模块、摄像头模块的安装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8940037U (zh) 一种电子器件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508307A (zh) 车载用雷达装置
TWI794004B (zh) 模組化卡槽連接結構及電子裝置
CN214411497U (zh) 天线组件
CN112995436A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US7573429B2 (en) In-vehicle antenna apparatus
CN218634080U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