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5959B -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5959B
CN114575959B CN202210191617.0A CN202210191617A CN114575959B CN 114575959 B CN114575959 B CN 114575959B CN 202210191617 A CN202210191617 A CN 202210191617A CN 114575959 B CN114575959 B CN 114575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hermostat
temperature
post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16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5959A (zh
Inventor
周晓光
王继磊
马玉磊
陈金山
张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16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5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5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5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5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5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 F01M5/007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16Controlling lubricant pressure or quant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10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200/00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 F02D2200/02Input parameters for engine control the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engine
    • F02D2200/06Fuel or fuel supply system parameters
    • F02D2200/0614Actual fuel mass or fuel injection amou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3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 F02D41/38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 F02D41/40Controlling fuel injec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ype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njection timing or duration
    • F02D41/402Multiple injections
    • F02D41/405Multiple injections with post inj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Description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轻型发动机没有HC喷射装置,通过缸内远后喷的措施进行后处理热管理,达到提升后处理载体问题,降低NOX排放和成功进行柴油颗粒过滤器DPF(DieselParticulate Filter)再生,但是远后喷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1)部分未汽化的后喷燃油留在缸壁上,沿缸壁进入油底壳,导致机油稀释,黏度降低;2)喷入的燃油可能会存在部分不完全燃烧,产生碳烟进入机油引起机油老化;3)气缸壁上存在燃油可能导致活塞环-缸套润滑不良,引起拉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
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
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
将节温器初开温度调节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并计时;
通过计时器计时的时间达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时进行提醒,并停止节温器温度控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映射规则为第一MAP图;第一MAP图的横坐标为油底壳机油温度,第一MAP图的纵坐标为后喷总油量,第一MAP图中的数值为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第一MAP图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对应唯一的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之后,还包括:
预先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与节温器标定温度的第二映射规则;
获取发动机的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结合第二映射规则,得到当前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映射规则为第二MAP图;第二MAP图的横坐标为环境温度,第二MAP图的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第二MAP图中的数值为节温器标定温度;第二MAP图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对应唯一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系统,具体包括:
发动机后喷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节温器控制模块:用于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节温器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
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连接以执行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以上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原理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的步骤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MAP图的示意图;
图5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MAP图的示意图;
图7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的大部分轻型发动机没有HC喷射装置,远后喷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1)部分未汽化的后喷燃油留在缸壁上,沿缸壁进入油底壳,导致机油稀释,黏度降低;2)喷入的燃油可能会存在部分不完全燃烧,产生碳烟进入机油引起机油老化;3)气缸壁上存在燃油可能导致活塞环-缸套润滑不良,引起拉缸。而这些均可认为是机油稀释导致的,本申请人发现减少机油稀释就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其中,后喷热管理是:在发动机原有燃油喷射系统的基础上,寒冷地区或低负荷区域,在远离上止点后的某一时刻喷入燃油,使不完全燃烧的HC进入排气,通过DPF上游的氧化催化器(DOC)对其进行氧化放热,从而提高排气温度,实现后处理系统热管理。
其中,电控机油节温器其功能和基本机械结构与传统节温器相同,电控节温器在膨胀元件内集成有一个加热元件,并与节温器改构成一个单元,其目的就是能按照发动机状态将发动机的工作介质温度控制某个规定的值。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原理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如图2所示,当发动机运行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不断累积后喷油量得到后喷总油量。
同时,实时监控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提前设置后喷油量阈值,阈值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者经验进行标定。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进行步骤S20,当后喷总油量在后喷油量阈值范围内时,按照电控节温器的正常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即可。
S20: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其中,节温器的初开温度属于节温器的一种特性,是节温器开始打开时的水温,随着温度的升高,节温器开度逐渐增大,直至全开。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3所示,其中,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
S201: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MAP图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映射规则为第一MAP图;第一MAP图的横坐标为油底壳机油温度,第一MAP图的纵坐标为后喷总油量,第一MAP图中的数值为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第一MAP图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对应唯一的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S202: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S203: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其中,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将节温器初开温度调节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并计时;通过计时器计时的时间达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时进行提醒,并停止节温器温度控制。
图5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如图5所示,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之后,还包括:
S301:预先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与节温器标定温度的第二映射规则;
S302:获取发动机的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结合第二映射规则,得到当前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MAP图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第二映射规则为第二MAP图;第二MAP图的横坐标为环境温度,第二MAP图的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第二MAP图中的数值为节温器初开温度对应的节温器标定温度;第二MAP图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对应唯一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MAP图中的数据为电控节温器的初开温度,比如120℃。同样的MAP标定数据为电控节温器的全开温度比如130℃。
因为电控节温器受ECU的控制,因此通过控制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节温器的开度执行时间也是受控制的,因此,通过控制节温器的开度执行时间达到控制节温器初开温度的目的。
综上,本申请结合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节温器的控制时间,使油底壳中机油温度保证在规定的温度之上,柴油经过规定的时间完全挥发掉,减少机油稀释的风险。
具体实施时,例如:电控节温器设置初开温度为120℃时,实际效果中,若机油温度一直处于小于120℃时,机油散热一直走小循环,不经过机油冷却器,由于机油一直吸热达不到很好的散热,机油温度会上升至120℃。然后通过控制使机油温度保持在某个大于120℃的数值特定时间后,可以大大提高机油的挥发,减少机油稀释的风险。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对于本实施例的车辆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
图7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车辆具体包括发动机后喷状态获取模块10以及节温器控制模块20。
其中,发动机后喷状态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当发动机运行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不断累积后喷油量得到后喷总油量。
同时,实时监控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提前设置后喷油量阈值,阈值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者经验进行标定。当后喷总油量在后喷油量阈值范围内时,按照电控节温器的正常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即可。
节温器控制模块20用于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其中,节温器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具体的,第一映射规则为第一MAP图;第一MAP图的横坐标为油底壳机油温度,第一MAP图的纵坐标为后喷总油量,第一MAP图中的数值为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第一MAP图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对应唯一的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其中,将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将节温器初开温度调节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并计时;通过计时器计时的时间达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时进行提醒,并停止节温器温度控制。
具体的,节温器标定温度模块,具体用于:预先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与节温器标定温度的第二映射规则;获取发动机的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根据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结合第二映射规则,得到当前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具体的,第二映射规则为第二MAP图;第二MAP图的横坐标为环境温度,第二MAP图的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第二MAP图中的数值为节温器标定温度;第二MAP图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对应唯一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MAP图中的数据为电控节温器的初开温度,比如120℃。同样的MAP标定数据为电控节温器的全开温度比如130℃。
因为电控节温器受ECU的控制,因此通过控制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节温器的开度执行时间也是受控制的,因此,通过控制节温器的开度执行时间达到控制节温器初开温度的目的。
综上,本申请结合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节温器的控制时间,使油底壳中机油温度保证在规定的温度之上,柴油经过规定的时间完全挥发掉,减少机油稀释的风险。
具体实施时,例如:电控节温器设置初开温度为120℃时,实际效果中,若机油温度一直处于小于120℃时,机油散热一直走小循环,不经过机油冷却器,由于机油一直吸热达不到很好的散热,机油温度会上升至120℃。然后通过控制使机油温度保持在某个大于120℃的数值特定时间后,可以大大提高机油的挥发,减少机油稀释的风险。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机油节温器控制系统,发动机后喷状态获取模块10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节温器控制模块20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对于本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轨迹数据传输方法或系统具体的实施内容。
图8中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包括: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器401:用于与存储器402连接以执行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运动矢量预测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示意图8仅仅是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4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401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401是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40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40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计算机可读指令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实现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的各种功能。存储器4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其他非易失性/易失性存储器件。
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400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指令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其他实施例中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当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本申请利用电控节油器可控的特点,控制油底壳机油温度,结合机油在柴油中不同温度的挥发特性,通过控制节温器开启温度和时间,使油底壳中的机油挥发掉。本申请通过减少机油被稀释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发动机可靠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当所述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所述节温器标定温度为预先设定的节温器全开最大温度;
其中,根据所述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
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
根据所述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将所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所述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所述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具体包括:
将所述节温器初开温度调节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并计时;
通过计时器计时的时间达到所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时进行提醒,并停止节温器温度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映射规则为第一MAP图;所述第一MAP图的横坐标为油底壳机油温度,所述第一MAP图的纵坐标为后喷总油量,所述第一MAP图中的数值为燃油挥发需要时间;所述第一MAP图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对应唯一的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之后,还包括:
预先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与节温器标定温度的第二映射规则;
获取发动机的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发动机负荷,结合所述第二映射规则,得到当前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映射规则为第二MAP图;所述第二MAP图的横坐标为环境温度,所述第二MAP图的纵坐标为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所述第二MAP图中的数值为节温器标定温度;所述第二MAP图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不同的发动机负荷或者发动机负荷率,对应唯一的节温器标定温度。
6.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发动机后喷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动机后喷状态,累计得到后喷总油量以及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
节温器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后喷总油量大于后喷油量阈值时,根据所述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所述节温器标定温度为预先设定的节温器全开最大温度;
所述节温器控制模块具体用于:预先设置不同的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不同的后喷总油量,与燃油挥发需要时间的第一映射规则;
根据所述当前油底壳机油温度以及后喷总油量,结合所述第一映射规则,得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
将所述燃油挥发需要时间作为所述调节节温器初开温度至节温器标定温度后的执行时间。
7.一种机油节温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连接以执行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
CN202210191617.0A 2022-02-28 2022-02-28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75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1617.0A CN114575959B (zh) 2022-02-28 2022-02-28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1617.0A CN114575959B (zh) 2022-02-28 2022-02-28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959A CN114575959A (zh) 2022-06-03
CN114575959B true CN114575959B (zh) 2023-03-21

Family

ID=8177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1617.0A Active CN114575959B (zh) 2022-02-28 2022-02-28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5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918A (zh) * 2022-02-28 2022-05-27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机油耗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7936A (ja) * 1997-05-21 1998-12-02 Nippon Soken Inc オイルの希釈を抑制する手段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JP2007162569A (ja) * 2005-12-14 2007-06-28 Nissan Motor Co Ltd 希釈オイル再生装置及び希釈オイル再生方法
JP5168179B2 (ja) * 2009-02-10 2013-03-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JP2015209838A (ja) * 2014-04-30 2015-11-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気処理装置
WO2019082387A1 (ja) * 2017-10-27 2019-05-02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オイル状態制御装置
CN109630231B (zh) * 2018-12-04 2020-06-02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油稀释的解决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5959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6067B1 (en)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lant temperature
RU2611550C2 (ru)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аботой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US7611567B2 (en) Exhaust gas purifying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325089B2 (ja) 排気処理再生制御システム
US863164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post injections of fuel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DE102019111520A1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prädiktiven steuerung eines elektrisch beheizten nachbehandlungssystems
CN114575959B (zh) 机油节温器控制方法、车辆、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619438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ем и двига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CN112324583B (zh) 冷启动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261481B2 (en) Control device
CN113513420A (zh) 一种颗粒捕集器中碳颗粒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16146314A (zh) 一种发动机后处理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513421B (zh) 车辆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4396346B (zh) 进气加热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047970B (zh) 一种高寒高原快速提高排气温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4607490A (zh) 一种发动机模式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07493A (zh) 一种加速驻车再生的方法、装置、发动机和存储介质
US9964022B2 (en) Engine off cooling strategy
JP5664483B2 (ja)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US10954881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jection apparatu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6429754U (zh) 发动机温度控制装置
CN113309623A (zh) 一种提高scr后处理排气温度的方法、装置及电子控制单元
CN115324757B (zh) Dpf被动再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与电子控制单元
DE202015008538U1 (de) Computerprogramm zum Betreiben eines Generators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15680826A (zh) 一种发动机后喷油量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