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663A -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67663A CN114567663A CN202210184961.7A CN202210184961A CN114567663A CN 114567663 A CN114567663 A CN 114567663A CN 202210184961 A CN202210184961 A CN 202210184961A CN 114567663 A CN114567663 A CN 1145676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projection
- equipment
- node
- connection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并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上述的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满足用户需求,且可通过投屏管理界面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降低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投屏技术往往应用于限定的投屏场景,在涉及到有多个显示设备参与的投屏场景中,通常是多个投屏源分别将各自的画面投到同一个目的端设备上,或者是一个投屏源将画面投到多个目的端设备上,无法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投屏应用场景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满足用户需求,且可通过投屏管理界面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降低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所述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并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所述投屏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所述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界面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所述投屏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收发单元,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显示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的投屏管理界面,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各个显示设备不会被严格划分投屏身份,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且可在投屏管理界面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更加直观、清晰,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显示设备参与的投屏场景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屏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一个实例中投屏管理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对两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后的投屏管理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的交互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对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通道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标记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对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内容选择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标记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复杂投屏关系的投屏管理界面的示意图;
图14A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的示意图;
图14B为一个实施例中删除投屏连接信息的示意图;
图1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显示设备称为第二显示设备,且类似地,可将第二显示设备称为第一显示设备。第一显示设备和第二显示设备两者属于显示设备,但其不是同一显示设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多个”等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显示设备参与的投屏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各个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多个显示设备参与的投屏场景,例如,参与投屏场景的显示设备可包括手机110、带有显示屏A及显示屏B的车载终端120、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130及平板电脑140等,但不限于此。各个显示设备可以是独立具备控制及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多个显示设备共享同一处理器,例如,带有显示屏A及显示屏B的车载终端120,该显示屏A与显示屏B可由同一处理器进行控制;又例如,与同一主机连接的主显示屏及副显示屏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显示设备在投屏场景中不会被严格划分投屏身份,每个显示设备均可作为独立的源端设备向其它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数据,也可作为目的端设备接收其它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也即,每个显示设备可同时作为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进行投屏显示。例如,手机110作为源端设备向车载终端120的显示屏A及PC130发送投屏数据,而PC130相对手机110为目的端设备,PC 130同时又可作为源端设备向平板电脑140发送投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显示设备均可作为投屏关系的管理终端,用户可在任一显示设备选择进入投屏管理界面,显示设备显示的投屏管理界面中可包括属于同一投屏场景下的各个显示设备对应的设备节点。例如,用户可在手机110进行投屏关系管理,手机110可显示包括手机110、车载终端120、PC130及平板电脑140上的各个显示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同理,用户也可选择在PC130上进行投屏关系管理等。
用户可根据投屏需求在投屏管理界面中选择任意的两个设备节点进行投屏控制操作,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根据该投屏控制操作可对该选择的两个设备节点分别对应的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用户在一个显示设备上即可实现对同一投屏场景下的多个显示设备的投屏关系的控制及调度,控制方式简单、快捷,且不会受限于显示设备在投屏场景中的固定身份,使得多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关系更为灵活。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在对该选择的两个设备节点分别对应的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后,还可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该选择的两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保证投屏管理界面可实时显示各个显示设备的最新投屏关系,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更加直观、清晰,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用于说明一种可能的投屏场景,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具体投屏场景进行限定,实际的投屏场景中可包括比图1更多或是更少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设备种类也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几种显示设备。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屏系统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投屏系统可包括多个显示设备及服务器20,当用户在任一显示设备进行投屏控制操作后,该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向服务器20发送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服务器20可将该操作信息同步给其它显示设备,以使得其它显示设备对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或者,服务器可根据该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再将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同步给其它显示设备,保证整个系统中各个显示设备之间的信息同步。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显示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
同一投屏场景下可包括多个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按照预设场景加入方式加入到投屏场景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同一投屏场景下的多个显示设备可以是登录同一用户账号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可通过登录预设的用户账号加入到同一投屏场景中。进一步地,显示设备在登录用户账号后,可将登录的用户账号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可根据该登录的用户账号,将该显示设备分配至与登录的用户账号对应的投屏场景下,通过服务器进行投屏场景划分可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远程也可进行投屏,提高投屏的灵活性。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同一投屏场景下的多个显示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同一局域网络的显示设备,该局域网络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网络、Wi-Fi网络等,例如,显示设备可通过连接相同的Wi-Fi热点加入到同一投屏场景中,加入投屏场景的方式更为简单快捷。
各个显示设备可以是独立具备控制及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多个显示设备属于同一个终端(例如车载终端可包括主驾显示屏、副驾显示屏及后排显示屏等,或者手机可包括设置在正面的主显示屏及设置在背面的副显示屏等,或者手机包括可以分屏的显示屏)。投屏管理界面中可显示同一投屏场景下包含的各个显示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可选地,投屏管理界面中显示的设备节点可包括但不限于与显示设备对应的设备图标、设备编号、设备名称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节点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可以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布显示,例如,可按照设定的位置、区域进行排布显示,或是按照行、列进行排布显示等。设备节点在投屏管理界面中也可以是无规则进行显示,各个设备节点可随机排布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只要各个设备节点之间不发生重叠或覆盖即可。
用户也可对各个设备节点在投屏管理界面中的显示位置进行调整,显示设备若检测到针对目标设备节点的位置移动操作,则控制该目标设备节点按照位置移动操作确定的显示位置进行显示,其中,目标设备节点可为投屏管理界面中的任一设备节点。该位置移动操作可包括但不限于拖动目标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长按目标设备节点后再进行划动的划动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的位置移动操作的操作方式不作限定,该操作方式可以是触控操作,也可以是通过外设(如鼠标、键盘等)进行的操作,或是视线控制等各类操作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步骤320,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并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用户可在投屏管理界面,对投屏场景下的各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调整。对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可包括建立或断开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关系、调整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调整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等。
其中,投屏内容可指的是建立投屏关系的两个显示设备中,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共享的内容(即投放的内容),该投屏内容可以是应用级别的内容,即源端设备仅将用户选择投屏的特定应用程序的数据共享给目的端设备,进行投屏;该投屏内容也可以是设备级别的内容,即源端设备可将整个设备的实时数据共享给目的端设备进行投屏,但不限于此。该投屏内容也可以是其它可供选择投屏的特定内容,例如用户选择投屏的特定文件等。
投屏通道可指的是建立投屏关系的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共享的数据通道,投屏通道可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等中的至少一种,控制通道可指的是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共享控制数据,用户在目的端对显示的投屏数据进行交互控制,会被同步反馈到源端设备;音频通道可指的是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共享音频数据,源端设备选择投屏的投屏内容的音频数据会在目的端设备中同步播放;视频通道可指的是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共享界面显示数据,源端设备选择投屏的投屏内容的界面显示数据会在目的端设备中同步显示。
显示设备可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根据该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其中,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可为投屏管理界面包括的至少两个设备节点中的任意两个设备节点。进一步地,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可确定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指的是发送投屏数据的设备)及目的端设备(指的是接收投屏数据的设备),并根据投屏控制操作对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用户进行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为第一显示设备及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则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可直接根据该投屏控制操作,对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若用户进行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不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如第三显示设备),则第三显示设备可根据投屏控制操作生成投屏控制信息,并将该投屏控制信息发送给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以使得该源端设备根据该投屏控制信息对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在对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后,可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该连接标记可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使得投屏管理界面可实时展示最新的投屏连接关系,用户也可通过各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清楚、直观地知道各个设备节点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其中,连接标记可包括图标标记、文字标记、符号标记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用户进行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如第三显示设备)不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则在该源端设备对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后,该源端设备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控制结果,第三显示设备可根据该控制结果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示例性地,图4A为一个实例中投屏管理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图4B为一个实施例中对两个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后的投屏管理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如图4A所示,显示设备可显示投屏管理界面410,该显示设备410可以是投屏管理界面410中包含的任一显示设备(如可以是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4或设备5等)。投屏管理界面410中可包括有多个设备节点412,每个设备节点412分别与各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用户可在投屏管理界面410选择任意两个设备节点412进行投屏控制操作,例如,用户选择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以及设备2的显示屏A对应的设备节点412进行投屏控制操作,让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建立投屏连接,则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建立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之间的投屏连接。如图4B所示,在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建立投屏连接后,投屏管理界面410可在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与设备2的显示屏A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之间添加连接标记414(图4B中为指向箭头),该连接标记414可表示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建立投屏连接,且设备1为源端设备,设备2的显示屏A为目的端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的投屏管理界面,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各个显示设备不会被严格划分投屏身份,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且可在投屏管理界面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更加直观、清晰,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下面各实施例将对在投屏管理界面可进行的各种不同的投屏控制操作,以及与各种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可调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可包括连接建立操作,步骤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可包括: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确定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建立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通过投屏管理界面,用户可选择同一投屏场景下的任意两个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若显示设备检测到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则可根据该连接建立操作,建立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进一步地,用户可选择建立投屏连接的两个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即选择一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数据,选择另一显示设备接收投屏数据。显示显示投屏管理界面的显示设备可根据检测到的连接建立操作,确定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该源端设备即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发送投屏数据的显示设备,目的端设备即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接收投屏数据的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该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仅是相对于本次建立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而言,而不是表示显示设备在投屏场景中的身份就一直是源端设备或目的端设备,例如,在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中,第一显示设备为源端设备,但是第一显示设备同时也可作为目的端设备与其它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接收其它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可以是拖动操作,若显示设备检测到针对第一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且该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式为靠近第二设备节点,则可将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示例性地,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的交互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用户选择设备1(可为该第一显示设备)为源端设备,选择设备3(可为该第二显示设备)作为目的端设备,则可长按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检测到该长按操作的显示设备控制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处于悬浮状态,用户可拖动处于悬浮状态的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向设备3对应的设备节点412移动(拖动方向可如虚线箭头所示),并在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与设备3对应的设备节点412靠近的时候松开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检测到该松开操作的显示设备根据松开位置确定设备3为目的端设备,并确定设备1为源端设备。可选地,用户松开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后,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可恢复至拖动前的显示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可以是滑动操作,若显示设备检测到从第一设备节点指向第二设备节点的滑动操作,则将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示例性地,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建立操作的交互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户选择设备1(可为该第一显示设备)为源端设备,选择设备3(可为该第二显示设备)作为目的端设备,则可在投屏管理界面410中进行从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滑动到设备3对应的设备节点412的滑动操作(滑动方向可如虚线箭头所示)。检测到该滑动操作的显示设备根据该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以及起始滑动位置、停止滑动位置等信息,可确定设备1为源端设备,设备3为目的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建立操作也可以是其它交互操作,例如,也可以是语音操作,用户可发出语音控制信息,如“建立设备1向设备3投屏的投屏连接”,显示设备可采集该语音控制信息,并对语音控制信息进行语义分析,以识别连接建立操作,以及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的连接建立操作的操作方式不作限定,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连接建立操作即可实现让任意两个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提高投屏连接的建立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在确定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后,在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为该源端设备的情况下,可获取该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该设备信息向目的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以使目的端设备根据连接请法充与源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其中,设备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显示设备所支持的网络连接方式、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等,网络连接方式可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Wi-Fi连接、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连接、有线网络连接等。
可选地,显示设备可预先存储有同一投屏场景下各个显示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在确定目的端设备后可直接从存储器中获取相应的设备信息;显示设备也可从服务器获取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如可将目的端设备的设备名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该设备名称查找到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返回给显示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需要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为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本身,则源端设备可直接根据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提高了投屏连接建立效率。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在确定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后,在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如第三显示设备)不为源端设备的情况下,第三显示设备可向该源端设备发送连接通知,以使该源端设备根据连接通知获取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该设备信息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可选地,连接通知可携带有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该源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连接通知后,可根据该连接通知携带的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可选地,连接通知也可不携带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该源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连接通知后,可从本地或是从服务器获取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方式可与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获取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的方式类似。进一步地,该源端设备还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连接结果,若源端设备成功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则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成功连接结果,若源端设备成功与目的端设备未成功建立投屏连接,则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失败连接结果,以使得第三显示设备可根据该连接结果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建立第一显示设备及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的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两种方式,也可以是其它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连接建立操作的显示设备还可在成功建立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后,在投屏管理界面的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添加表征从源端设备到目的端设备的投屏关系的第一连接标记,该第一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建立的投屏连接。该第一连接标记的标记显示样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如图4B所示的箭头414,箭头所指向的设备节点即对应目的端设备,也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在源端设备对应的设备节点旁标注目的端设备的设备名称或设备编号等。可选地,对于在多个投屏连接中不同的源端设备,可分别显示不同样式(如不同粗细、不同颜色或是不同虚线等)的第一连接标记,对于多个投屏连接中相同的源端设备可显示相同样式的第一连接标记;或者,对于多个投屏连接中相同的源端设备且向不同目的端设备发送相同投屏数据,可显示相同样式的第一连接标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通过在显示设备显示的投屏管理界面上进行连接建立操作,即可简单、快捷地选择任意两个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建立复杂投屏关系的投屏场景,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提高了交互性,且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可包括通道选择操作,如图7所示,步骤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2,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
用户可在投屏管理界面触发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触发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投屏管理界面可设置有通道选择按钮,用户通过触发该通道选择按钮,使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用户也可直接触发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使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等,但不限于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设备也可在成功控制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后,自动触发显示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
通道选择界面中可包括供用户选择开启或关闭的投屏通道,该投屏通道可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704,响应在通道选择界面触发的通道选择操作,确定选择开启和/或关闭的投屏通道,并生成通道选择信息;通道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开启或关闭与对应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
用户可在通道选择界面中进行通道选择操作,选择开启或关闭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检测到通道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响应该通道选择操作,确定用户本次选择开启和/或关闭的投屏通道,并生成通道选择信息。该通道选择信息可包括通道标识及与通道标识对应的控制信息,不同投屏通道可分别对应不同的通道标识,通道标识可由数字、字母及符号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控制信息可包括开启或关闭。
示例性地,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通道选择界面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通道选择界面810可包括供用户选择开启或关闭的投屏通道,用户可通过点击通道选择按钮820,来选择开启或关闭任一投屏通道。可选地,通道选择界面810还可显示两个显示设备的其它信息,比如投屏内容、两个显示设备的设备名称等信息(图未示),具体的显示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及设计。
通道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开启或关闭与对应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检测到通道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的情况下,源端设备可根据通道选择信息,对与目的端设备之间选择的投屏通道开启或关闭。例如,通道选择信息指示开启音频通道及关闭控制通道,则源端设备可将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音频通道开启,并关闭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控制通道,源端设备即可通过音频通道向目的端设备发送投屏内容对应的音频数据,而用户无法通过目的端设备对源端设备的投屏内容进行控制。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检测到通道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如第三显示设备)不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的情况下(第三显示设备可能不是第一显示设备也不是第二显示设备,或者第三显示设备是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目的端设备),第三显示设备可将通道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以使得该源端设备根据该通道选择信息,开启或关闭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可选地,通道选择信息中还可包括目的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以保证在源端设备与多个目的端设备均具有投屏连接时,能够根据该设备信息准确确定需要开启或关闭投屏通道的目的端设备,提高控制准确性及控制效率。进一步地,该源端设备还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通道选择结果,若该源端设备成功开启或关闭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则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成功选择通道结果,若源端设备成功与目的端设备未成功开启或关闭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则可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失败选择通道结果,以使得第三显示设备根据该通道选择结果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通道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根据通道选择信息,成功控制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开启或关闭后,可根据该通道选择信息,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二连接标记进行更新,该第二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开启的投屏通道。该第二连接标记的标记显示样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该第二连接标记可以是与开启的投屏通道对应的通道图标、通道名称、通道代码等。示例性地,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标记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投屏管理界面410除了在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与设备3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之间显示第一连接标记414以外,还可显示第二连接标记910,该第二连接标记910表示设备1与设备3之间开启了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投屏场景下的任意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开启的投屏通道,对该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共享的投屏数据进行准确控制,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降低了对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可包括内容选择操作,如图10所示,步骤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2,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
用户可在投屏管理界面触发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触发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投屏管理界面可设置有内容选择按钮,用户通过触发该内容选择按钮,使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用户也可直接触发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使显示设备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等,但不限于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设备也可在成功控制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后,或是在成功控制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开启或关闭后,自动触发显示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
内容选择界面可包括供用户选择投屏的投屏内容,投屏内容可包括应用级别的内容及设备级别的内容,对于应用级别的内容,内容选择界面可显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可被投屏的各个应用程序供用户进行选择。
步骤1004,响应在内容选择界面触发的内容选择操作,确定选择的投屏内容,并生成内容选择信息;内容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用户可在内容选择界面中进行内容选择操作,对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进行选择。检测到内容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响应该内容选择操作,确定用户选择的投屏内容,生成内容选择信息。该内容选择信息可包括投屏级别,投屏级别可包括设备级别或应用级别,若用户选择的投屏内容为应用级别,则内容选择信息还可包括进行投屏的应用程序信息(如应用名称、应用编号等)。
示例性地,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内容选择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内容选择界面1110可包括源端设备中多个可被投屏的应用程序,用户可选择其中的任一应用程序作为投屏内容,可选地,除了应用程序以外,用户也可选择设备级别的投屏内容,源端设备可按照开启的投屏通道将整个设备的相应数据发送给目的端设备。
内容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检测到内容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的情况下,源端设备可根据内容选择信息,直接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检测到内容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如第三显示设备)不为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的情况下,第三显示设备可将内容选择信息发送给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以使得该源端设备根据该内容选择信息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进一步地,源端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与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之间开启的投屏通道匹配,例如,开启的投屏通道包括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则源端设备可将选择的投屏内容的音频数据及界面显示数据发送给目的端设备;若开启的投屏通道仅包括视频通道,则源端设备可将选择的投屏内容的界面显示数据发送给目的端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内容选择操作的显示设备获取内容选择信息后,可根据该内容选择信息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三连接标记进行更新,第三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对应的投屏内容。该第三连接标记的标记显示样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该第三连接标记可以是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图标、内容名称等。示例性地,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标记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投屏管理界面410除了在设备1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与设备3对应的设备节点412之间显示第一连接标记414以外,还可显示第三连接标记1210,该第二连接标记1210表示设备1向设备3发送的投屏数据对应的投屏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涉及的连接建立操作、通道选择操作及内容选择操作可以是连续进行的,也可以是分开进行的。例如,用户先进行连接建立操作,显示设备确定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后,自动弹出通道选择界面,用户进一步在通道选择界面选择开启的投屏通道,显示设备获取投屏选择信息后,可再弹出内容选择界面,用户进一步在内容选择界面选择投屏内容;显示设备可再建立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开启选择的投屏通道,以及让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投屏场景下的任意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对该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进行准确控制,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提高了用户体验且降低了对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可包括连接断开操作,步骤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可包括: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断开操作,断开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用户可在投屏管理界面选择断开任意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若显示设备检测到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断开操作,则可断开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断开操作可以是针对第一设备节点或第二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其拖动方向可与连接建立操作的拖动方向相反。若显示设备检测到针对第一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且该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为远离第二设备节点,则可断开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断开操作还可以是针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的拖动操作,若显示设备检测到针对该第一连接标记的拖动操作,且该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为向着界面边缘,则可断开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断开操作还可以是其它操作方式,例如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进行双击操作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连接断开操作的操作方式不作限定。
在检测到连接断开操作的显示设备断开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后,检测到连接断开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取消投屏管理界面中在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进一步地,可取消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所有连接标记,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不存在投屏连接。
示例性地,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多个投屏关系的投屏管理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通过投屏管理界面410可直观、清晰地观察到投屏场景下的各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每个显示设备既可以作为源端设备向其它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数据,也可以作为目的端设备接收其它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如设备4);两个显示设备之间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投屏内容(如设备3与设备4之间设置有两个应用程序的投屏内容)。针对两个显示设备之间的每个投屏内容,还可分别设置投屏通道(图未示),通过投屏管理界面410可更加简单地对多个投屏关系进行管理,降低管理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还可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该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包括按照列表展示的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至少包括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还包括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及开启的投屏通道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屏管理界面可以是更多通过图标及连线的方式等展示各个显示设备之音的投屏连接关系,而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则可通过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展示投屏管理界面中包含的各组投屏连接信息。用户可通过投屏管理界面选择进入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例如,投屏管理界面可显示有进入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的详情按钮,用户通过触发该详细按钮即可让显示设备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或者,用户通过预设操作(如将投屏管理界面向左滑动、向上滑动等),让显示设备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
该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可包括投屏管理界面中包含的各组投屏连接信息,每组投屏连接信息包括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进一步地,还可包括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开启的投屏通道等信息。
用户也可在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直接对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更改建立投屏关系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开启的投屏通道,也可以更改建立投屏关系中的源端设备或是更改目的端设备,也可以直接删除整组投屏连接信息,关闭相应的投屏连接。显示设备可响应于针对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的关系调整操作,对目标投屏连接信息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图14A为一个实施例中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1400可显示如图13所示的投屏管理界面410中包含的各组投屏连接信息,每组投屏连接信息可包括源端设备、目的端设备及投屏内容(还可以有投屏通道,图未示)。用户可通过触发各组投屏连接信息前面的勾选框,选择是否让投屏连接生效,例如,若取消第1组投屏连接信息(设备1投屏到设备2的显示屏A且投屏内容为应用1),则可控制设备1停止向设备2的显示屏A继续发送应用1的投屏内容,也可直接断开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之间的投屏连接。可选地,用户还可触发各组投屏连接信息中的投屏内容,以调整投屏内容,也可以触发各组投屏连接信息中的源端设备或目的端设备,以调整源端设备或目的端设备。例如,用户可触发将第1组投屏连接信息的目的端设备从设备2的显示屏A调整为设备2的显示屏B,则检测到关系调整操作的显示设备可先断开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之间的投屏连接,再建立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B之间的投屏连接,并让设备1向设备2的显示屏B发送应用1的投屏数据。
作为一种具体实方式,显示设备还可设置有删除区域,该删除区域可在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内,也可以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外,用户可将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任一投屏连接信息移动到删除区域,以删除该投屏连接信息。若显示设备检测到将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移动到删除区域的移动操作,则删除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并断开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示例性地,图14B为一个实施例中删除投屏连接信息的示意图。如图14B所示,显示设备可设置有删除区域1410,用户可长按待删除的投屏连接信息,如图14B中的第1组投屏连接信息,使其进入选中状态,再将处于选中状态的投屏连接信息移动到删除区域,即可删除该投屏连接信息。检测到该移动操作的显示设备可断开设备1与设备2的显示屏A之间的投屏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滑动弹出菜单的方式将待删除的投屏连接信息进行删除或者编辑。
进一步地,显示设备在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后,还可同步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以保证投屏管理界面展示的投屏连接关系,与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投屏连接信息保持一致,方便用户切换进行查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也可直观地展示投屏连接信息,提供给用户不同的对投屏关系进行调整的操作方式,使控制方式更为灵活、便捷,提高用户体验且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可将检测到的投屏控制操作同步给同个投屏场景下的其它显示设备。可向服务器发送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服务器根据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同步至除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以外的剩余显示设备。
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可包括操作对象及操作内容,该操作对象指的是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两个显示设备,操作内容可指的是投屏连接关系的具体控制内容,如建立投屏连接、开启或关闭投屏通道、选择的投屏内容等。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个投屏场景下的每个显示设备均具有全局控制的能力,当两个显示设备同时对某个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时,就可能会出现冲突和无效操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投屏控制操作可为原子操作,原子操作可理解为是不可分割的操作,对于每个会影响投屏管理界面中的连接标记显示的操作均可认为是原子操作,一个原子操作开始后要么操作成功,要么操作失败,不会出现无效状态。可选地,该原子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一次连接建立操作、一次连接断开操作、一次通道选择操作(如一次开启投屏通道的操作、一次关闭投屏通道的操作)、一次投屏内容选择操作等,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设备可在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后,先将投屏控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判断该投屏控制操作是否合法,若服务器确定该投屏控制操作为合法操作,则显示设备可再根据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若服务器在同时接收到两个不同的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且两个投屏控制信息为冲突控制信息(比如一个表征开启设备A与设备B之间的音频通道,另一个表征关闭设备A与设备B之间的音频通道),则服务器可认定两个显示设备检测到的投屏控制操作均为无效操作,不属于合法操作,从而可保证不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控制操作不相互冲突。
进一步地,在服务器确认投屏控制操作为合法操作后,可根据该投屏控制操作的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同步至除除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以外的剩余显示设备。服务器可将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同步给投屏场景下的各个其它显示设备,其它显示设备接收到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后,可根据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对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更新,保证用户在任一显示设备的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后,其它显示设备的投屏管理界面可同步更新。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投屏关系树的更新也可在各个显示设备的本地进行。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服务器将操作信息同步至除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以外的剩余显示设备,并由除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以外的剩余显示设备根据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剩余显示设备在对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后,可根据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对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更新,保证用户在任一显示设备的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操作后,其它显示设备的投屏管理界面可同步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也可在对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后,再将投屏控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保证同一投屏场景下的各个显示设备之间同步,提高了投屏控制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冲突及无效操作,且任一显示设备均可实现对整个投屏场景的控制,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对投屏关系进行管理。
如图1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显示设备可指的是任一投屏连接中的源端设备,该源端设备与用户进行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不是同一个设备。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10,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投屏控制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第一显示设备,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
步骤1520,根据投屏控制信息,对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连接通知,连接通知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生成的。步骤1520,包括:根据连接通知获取第二显示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设备信息与第二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通道选择信息,通道选择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通道选择操作生成的。步骤1520,包括:根据通道选择信息,开启或关闭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其中,投屏通道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内容选择信息,内容选择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内容选择操作生成的。步骤1520,包括:根据内容选择信息,确定投屏内容,并向第二显示设备发送与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连接断开信息,连接断开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断开操作生成的。步骤1520,包括:根据连接断开信息,断开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1520之后,还包括: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控制结果,以使第三显示设备根据控制结果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投屏关系树为服务器根据第三显示设备上传的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更新的;或,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并根据操作信息对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其中,操作信息是第三显示设备向服务器上传的;根据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对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更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的描述,可参考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应用于显示设备的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显示设备可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向第一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控制信息,第一显示设备可根据该投屏控制信息对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如图1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1600,应用于上述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1600可包括显示模块1610、调整模块1620及界面更新模块1630。
显示模块1610,用于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
调整模块1620,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界面更新模块1630,用于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包括连接建立操作;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确定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其中,源端设备为发送投屏数据的设备,目的端设备为接收投屏数据的设备;建立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获取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根据设备信息向目的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以使目的端设备根据连接请求与源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向源端设备发送连接通知,以使源端设备根据连接通知获取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设备信息与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若检测到针对第一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且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为靠近第二设备节点,则将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或,若检测到从第一设备节点指向第二设备节点的滑动操作,则将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更新模块1630,还用于在投屏管理界面的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添加表征从源端设备到目的端设备的投屏关系的第一连接标记。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包括通道选择操作;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响应在通道选择界面触发的通道选择操作,确定选择开启和/或关闭的投屏通道,并生成通道选择信息;通道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开启或关闭与对应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其中,投屏通道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和视频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更新模块1630,还用于根据通道选择信息,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二连接标记进行更新,第二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开启的投屏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包括内容选择操作;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显示与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响应在内容选择界面触发的内容选择操作,确定选择的投屏内容,并生成内容选择信息;内容选择信息用于触发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更新模块1630,还用于根据内容选择信息,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三连接标记进行更新,第三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对应的投屏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操作包括连接断开操作;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断开操作,断开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更新模块1630,还用于取消投屏管理界面中在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第一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建立的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610,还用于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包括按照列表展示的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至少包括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还包括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及开启的投屏通道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响应于针对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的关系调整操作,对目标投屏连接信息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模块1620,还用于若检测到将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移动到删除区域的移动操作,则删除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并断开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更新模块1630,还用于同步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投屏关系的管理装置1600,还包括发送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服务器根据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或,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服务器将操作信息同步至除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以外的剩余显示设备,并由剩余显示设备根据操作信息对各个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显示设备不会被严格划分投屏身份,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且可在投屏管理界面对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对复杂的投屏关系进行展示,更加直观、清晰,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如图1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1700,可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投屏控制装置1700可包括信息接收模块1710及调整模块1720。
信息接收模块1710,用于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投屏控制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第一显示设备,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
调整模块1720,用于根据投屏控制信息,对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连接通知,连接通知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生成的。调整模块1720,还用于根据连接通知获取第二显示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设备信息与第二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通道选择信息,通道选择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通道选择操作生成的。调整模块1720,还用于根据通道选择信息,开启或关闭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其中,投屏通道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信息包括内容选择信息,内容选择信息为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内容选择操作生成的。调整模块1720,还用于根据内容选择信息,确定投屏内容,并向第二显示设备发送与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装置1700还包括反馈模块。
反馈模块,用于向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控制结果,以使第三显示设备根据控制结果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第一显示设备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投屏控制装置1700还包括接收模块及更新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投屏关系树为服务器根据第三显示设备上传的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更新的;或,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并根据操作信息对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其中,操作信息是第三显示设备向服务器上传的。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对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更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显示设备可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向第一显示设备发送投屏控制信息,第一显示设备可根据该投屏控制信息对与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能够实现多个显示设备之间复杂的投屏场景,且操作方式简单快捷,满足用户实际需求,降低了复杂投屏关系的管理难度。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18所示,电子设备18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810、与处理器1810耦合的存储器1820,其中存储器1820可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810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18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18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8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8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8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8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8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8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存储器18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8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18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等。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1800可包括比上述结构框图中更多或更少的结构元件,例如,包括电源模块、物理按键、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扬声器、蓝牙模块、传感器等,还可在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ROM等。
如此处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为多种形式,诸如静态RAM(Static RAM,SRAM)、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率SDRAM(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ambus DRAM,RDRAM)及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irectRambus DRAM,DRDRAM)。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必然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获取的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请求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具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6)
1.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所述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
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并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包括连接建立操作;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其中,所述源端设备为发送投屏数据的设备,所述目的端设备为接收所述投屏数据的设备;
建立所述源端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源端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
向所述目的端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以使所述目的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源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源端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包括:
向所述源端设备发送连接通知,以使所述源端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通知获取所述目的端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与所述目的端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包括:
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的拖动操作,且所述拖动操作的拖动方向为靠近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则将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或,
若检测到从所述第一设备节点指向所述第二设备节点的滑动操作,则将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确定为源端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确定为目的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包括:
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的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添加表征从所述源端设备到所述目的端设备的投屏关系的第一连接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包括通道选择操作;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显示与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通道选择界面;
响应在所述通道选择界面触发的通道选择操作,确定选择开启和/或关闭的投屏通道,并生成通道选择信息;
所述通道选择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开启或关闭与对应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
其中,所述投屏通道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和视频通道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包括:
根据所述通道选择信息,对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二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第二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开启的投屏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包括内容选择操作;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显示与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内容选择界面;
响应在所述内容选择界面触发的内容选择操作,确定选择的投屏内容,并生成内容选择信息;
所述内容选择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中的源端设备向目的端设备发送与所述选择的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包括:
根据所述内容选择信息,对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三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第三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源端设备向所述目的端设备发送的投屏数据对应的投屏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包括连接断开操作;所述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断开操作,断开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包括:
取消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在所述第一设备节点与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第一连接标记,所述第一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建立的投屏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所述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包括按照列表展示的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所述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至少包括建立投屏连接的源端设备及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所述至少一组投屏连接信息还包括所述源端设备与所述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内容、开启的投屏通道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针对所述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的关系调整操作,对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同步对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分别对应的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的关系调整操作,对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若检测到将所述投屏连接关系详情界面中的目标投屏连接信息移动到删除区域的移动操作,断开所述目标投屏连接信息对应的源端设备与目的端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操作信息对各个所述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或,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操作信息同步至除检测到所述投屏控制操作的显示设备之外的剩余显示设备,以使得所述剩余显示设备根据操作信息对各个所述显示设备组成的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
17.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所述投屏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
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包括连接通知,所述连接通知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连接建立操作生成的;
所述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连接通知获取所述第二显示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包括通道选择信息,所述通道选择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通道选择操作生成的;
所述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通道选择信息,开启或关闭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通道;其中,所述投屏通道包括控制通道、音频通道及视频通道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包括内容选择信息,所述内容选择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内容选择操作生成的;
所述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内容选择信息,确定投屏内容,并向所述第二显示设备发送与所述投屏内容对应的投屏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反馈控制结果,以使所述第三显示设备根据所述控制结果在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所述投屏关系树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显示设备上传的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更新的;或,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投屏控制操作对应的操作信息,并根据所述操作信息对投屏关系树进行更新,其中,所述操作信息是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向所述服务器上传的;
根据更新后的投屏关系树对投屏管理界面进行更新。
23.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显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投屏管理界面,所述投屏管理界面包括至少两个设备节点,所述至少两个设备节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显示设备一一对应;
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的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界面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投屏管理界面中对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之间的连接标记进行更新,所述连接标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
24.一种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显示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检测到投屏控制操作的第三显示设备发送的投屏控制信息,所述投屏控制信息为所述第三显示设备响应于针对投屏管理界面中的第一设备节点及第二设备节点的投屏控制操作生成的,所述第一设备节点对应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所述第二设备节点对应第二显示设备;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投屏控制信息,对与所述第二显示设备之间的投屏连接关系进行调整。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2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84961.7A CN114567663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84961.7A CN114567663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67663A true CN114567663A (zh) | 2022-05-31 |
CN114567663B CN114567663B (zh) | 2024-06-21 |
Family
ID=8171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84961.7A Active CN114567663B (zh) | 2022-02-28 | 2022-02-28 |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6766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0501A1 (zh) * | 2022-06-15 | 2023-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多媒体数据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4078337A1 (zh) * | 2022-10-09 | 2024-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24174531A1 (zh) * | 2023-02-23 | 2024-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投屏系统、投屏方法、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0907A (zh) * | 2014-04-28 | 2015-11-2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选择性投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2055040A (zh) * | 2019-06-06 | 2020-12-08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794796A (zh) * | 2020-05-25 | 2021-12-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投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4047892A (zh) * | 2021-11-05 | 2022-02-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2-28 CN CN202210184961.7A patent/CN1145676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0907A (zh) * | 2014-04-28 | 2015-11-2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选择性投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12055040A (zh) * | 2019-06-06 | 2020-12-08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投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794796A (zh) * | 2020-05-25 | 2021-12-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投屏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4047892A (zh) * | 2021-11-05 | 2022-02-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投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0501A1 (zh) * | 2022-06-15 | 2023-12-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多媒体数据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4078337A1 (zh) * | 2022-10-09 | 2024-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屏选择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24174531A1 (zh) * | 2023-02-23 | 2024-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投屏系统、投屏方法、源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67663B (zh) | 2024-06-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7769B (zh) |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4567663B (zh) | 显示设备的投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6096998B2 (ja) |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US9602459B2 (en) | Selectable mode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intera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327015B2 (en) | Picture comb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picture combining system | |
WO2023160668A1 (zh) | 会话消息收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039929B (zh) | 文件编辑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600303B (zh) | 内容分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2806622B1 (en) | Displaying a group message | |
CN111522604B (zh) | 一种应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150074555A1 (en) | Rearranging chat messages | |
CN107566892B (zh) | 视频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20291897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laying vo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1523146B2 (en) | Live broadcast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0897435B2 (en) |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2020533677A (ja) |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画像を処理する方法、装置、機器端末及び記憶媒体 | |
CN108173744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设备 | |
JP2016524767A (ja) |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の管理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CN110896424B (zh) | 一种终端应用的交互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04780256A (zh) | 通讯录管理方法和装置、智能终端 | |
CN112256380A (zh) | 互动页面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101977259B1 (ko)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클라우드 시스템 | |
KR101689599B1 (ko) |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콘텐츠 공유 방법 | |
KR101760770B1 (ko) |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간 정보 공유 방법 | |
WO2023045690A1 (zh) | 通话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