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7242B -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7242B
CN114567242B CN202210264571.0A CN202210264571A CN114567242B CN 114567242 B CN114567242 B CN 114567242B CN 202210264571 A CN202210264571 A CN 202210264571A CN 114567242 B CN114567242 B CN 114567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abutting
abutting part
frame
abu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45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7242A (zh
Inventor
李志伟
陈真
刘志彬
张东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45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7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7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7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7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组件边框包括边框件及防溢胶组件,边框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上抵接部与下抵接部相对设置,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共同围成供层压板嵌入的注胶槽,下抵接部形成用于收容紧固件的安装腔。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第一垫片嵌设于注胶槽内,第一垫片位于边框件的端部,第一垫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抵接部与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第二抵接部与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与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设置防溢胶组件为层压件提供缓冲,以降低其损坏的几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主要包括层压结构和型材结构,二者通过密封胶结合形成一体以保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封装性能和力学性能。
层压结构主要由太阳能光伏玻璃、封装胶膜、太阳能电池片、封装胶膜及盖板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型材结构可以由合金、复合材料等具有一定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型材加工成型。型材结构与层压结构通过密封硅胶或密封胶带粘结为一体,提供密封可靠性和力学支撑。
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组装过程很容易损坏,进而造成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组装时易损坏,进而造成外观不良及材料浪费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包括边框件及防溢胶组件,所述边框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下抵接部相对设置,所述上抵接部、所述侧面连接部及所述下抵接部共同围成供层压板嵌入的注胶槽,所述下抵接部形成用于收容紧固件的安装腔。所述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嵌设于所述注胶槽内,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溢胶组件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第三抵接部、第四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
所述边框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边框件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框件各自的所述注胶槽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拼合,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用于封闭相邻两个所述边框件的连接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边框件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上抵接部靠近所述下抵接部的一面上,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上抵接部远离所述侧面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
所述第三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第二垫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垫片靠近所述第一垫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止挡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二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四抵接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三抵接部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止挡部依次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并围绕形成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止挡部依次与所述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四抵接部连接并围绕形成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二缺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均为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为橡胶或泡沫。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组件,包括层压板、边框件及防溢胶组件,所述层压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正面封装层、电池片、背面封装层;所述边框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下抵接部相对设置,所述上抵接部、所述侧面连接部及所述下抵接部共同围成供层压板嵌入的注胶槽,所述下抵接部还形成有供紧固件嵌入的安装腔,所述边框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边框件相连接;所述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第三抵接部、第四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框件各自的所述注胶槽内,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拼合,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封闭相邻两个所述边框件的连接处。
本申请所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层压件与边框件的接触位置包裹设置防溢胶组件,为层压件提供缓冲,降低了层压件与边框件挤压损坏的几率。具体的,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层压板相对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垫片的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接触,避免了层压板直接与边框件接触,从而减小了层压板的损坏几率。进而提高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的良品率及使用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而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拆除部分边框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与层压板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与层压板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垫片与层压板的配合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太阳能组件边框;
200、太阳能组件;
1、边框件;
11、上抵接部;
12、侧面连接部;
13、下抵接部;
131、安装腔;
14、注胶槽;
15、卡接部;
2、防溢胶组件;
21、第一垫片;
211、第一抵接部;
212、第二抵接部;
213、第一连接部;
214、第一止挡部;
215、第一缺口;
22、第二垫片;
221、第三抵接部;
222、第四抵接部;
223、第二连接部;
224、第二止挡部;
225、第二缺口;
3、层压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组件边框的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太阳能光伏组件200主要包括层压板3与边框,二者通过密封胶结合形成一体以保证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封装性能和力学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层压板3嵌入边框的注胶槽14内,因为层压板3的边沿部分与边框接触部位应力较为集中,二者在组装时很容易损坏,进而造成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太阳能组件边框100,以下给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100,包括:边框件1及防溢胶组件2,边框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11、侧面连接部12及下抵接部13,上抵接部11与下抵接部13相对设置,上抵接部11可以平行于下抵接部13设置也可以相对倾斜一定角度,上抵接部11、侧面连接部12及下抵接部13共同围成供层压板3嵌入的注胶槽14,上抵接部11、侧面连接部12及下抵接部1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开口的框形。下抵接部13还形成用于收容紧固件的安装腔131;安装腔131可以是设置于下抵接部13的槽结构,其延伸方向可以与边框件1的延伸方向相同,安装腔13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而紧固件可以是常用的角铁等带有连接固定结构的零部件,当多个边框件1的端部相互拼接时,紧固件可以穿设于两个边框件1的安装腔131内并对相邻的两个边框件1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3,防溢胶组件2包括第一垫片21,第一垫片21嵌设于注胶槽14内,第一垫片21位于边框件1的端部,且第一垫片21的端部可以与边框件1的端部平齐或者略微突出于边框件1的端部,第一垫片21包括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一抵接部21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连接,第二抵接部21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连接,第一连接部21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连接。第一垫片21中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开口的框形,如此,第一垫片21可以嵌入边框件1的注胶槽14内,且使得第一抵接部21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贴合,第二抵接部21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贴合,第一连接部21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贴合。
第一垫片21包括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可以是相互平行的平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213可以是垂直于第一抵接部211及第二抵接部212的平板状结构,三者可以形成单侧开口的框形结构。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3包裹于层压板3的边缘处,能够防止层压板3直接与边框件1接触。除此之外,在向边框件1及层压板3直接的缝隙处打胶时,胶水也能被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3阻挡,从而避免漏胶。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21的长度(即第一垫片21沿平行于层压板3的边沿延伸的长度)尺寸可以为20-50mm,例如20mm、30mm、40mm、50mm等。限定上述尺寸范围是因为第一垫片21过长会影响太阳能组件边框100的整体密封性,而第一垫片21过短又会影响太阳能组件边框100的缓冲及封堵效果。
边框件1的尺寸可以为300-2800mm,例如300mm、800mm、1300mm、1800mm、2300mm、2800mm等,根据太阳能组件边框100的实际形状要求,相互拼接的边框件1的长度尺寸也可以不同,例如,边框件1可以分类为长边框件及短边框件,长边框件的长度可以为300-2800mm,短边框件的长度可以为300-1800mm。
综上,边框件1其内嵌设有第一垫片21,且第一垫片21沿边框件1的内壁贴合,当层压板3与太阳能组件边框100组装在一起时,层压板3相对的两面分别与第一垫片21的第一抵接部211及第二抵接部212接触,避免了层压板3直接与边框件1接触,从而减小了层压板3的损坏几率。
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边框件1设置于层压板3的边沿,且多个边框件1会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形状以保护层压板3。在层压板3嵌入后需要向层压板3与边框件1连接的部位注胶,在此过程中会受到液体胶胶量、涂覆工装治具、设备参数设计、液体胶固化特性、衔接部位接受局限性等制程工艺的影响,使得液体胶在受外力挤压时易沿边框拼接处溢出,造成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胶液溢出的太阳能组件边框100,以下给出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边框件1,由于边框件1的材质一般为铝或钢,在拼接处容易产生裂缝。且边框件1的侧部相连接。防溢胶组件2还包括第二垫片22,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边框件1各自的注胶槽14的端部,两个边框件1相连接,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相互抵接、拼合,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用于封闭相邻两个边框件1的连接处。
请参阅图4,第二垫片22包括第三抵接部221、第四抵接部222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223,第三抵接部22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连接,第四抵接部22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连接,第二连接部22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连接;第二垫片22中第三抵接部221、第四抵接部222及第二连接部223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开口的框形,如此,第二垫片22可以嵌入边框件1的注胶槽14内,且使得第三抵接部22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贴合,第四抵接部22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贴合,第二连接部22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贴合。
综上,相邻的两个边框件1内分别嵌设有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且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相互抵接并将两个边框件1的拼接处封闭,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拼接后挤压于一起可以紧密贴合,不易产生开口,进一步地,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此,在装配过程中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受到挤压更加容易相互贴合,从而形成密闭空间使胶水不会从边框件1的拼接处溢出;而层压板3的一面与第一垫片21的第一抵接部211及第二垫片22的第三抵接部221贴合,层压板3的另一面与第一垫片21的第三抵接部221及第二垫片22的第四抵接部222抵接。进一步地,层压板3的侧面与第一垫片21的第一连接部213及第二垫片22的第二连接部223抵接。因为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均与层压板3紧密配合,所以在填充过程中胶液会被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阻挡,无法流到边框件1的拼接处,进而减少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
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框件1上设置有卡接部15,卡接部15设置于上抵接部11靠近下抵接部13的一面上,卡接部15位于上抵接部11远离侧面连接部12的一侧。
对于第一垫片21来说,第一抵接部211远离第一连接部213的一端与卡接部15抵接,如此,第一垫片21可以稳固地卡接于边框件1内,且提高了第一垫片21与边框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对于第二垫片22来说,第三抵接部221远离第二连接部223的一端与卡接部15抵接。如此,第二垫片22可以稳固地卡接于边框件1内,且提高了第二垫片22与边框件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卡接部15在常规的边框件中是起到防溢胶的作用,即用于防止胶水遭层压板3挤压而流出边框。但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的作用是为了增加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在边框件1中位置稳定性。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垫片21靠近第二垫片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14,第二垫片22靠近第一垫片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24,第一止挡部214上设置有供层压板3嵌入的第一缺口215,第二止挡部224上设置有供层压板3嵌入的第二缺口225。
为了进一步防止胶液向靠近边框件1接缝处的方向流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垫片21设置了第一止挡部214,在第二垫片22设置了第二止挡部224。第一止挡部214可以是设置于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3上的凸起,该凸起用于与层压板3抵接。第一止挡部214上设置有供层压板3嵌入的第一缺口215,第一缺口215与层压板3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如此,当层压板3嵌入第一缺口215后,第一止挡部214会抵压于层压板3并产生一定形变从而降低胶液从第一止挡部214与层压板3之间穿过的几率。类似地,第二止挡部224与第一止挡部214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垫片21中的第一止挡部214与第一抵接部211连接并向靠近第二抵接部212的方向延伸。相类似地,第二垫片22中的第二止挡部224与第三抵接部221连接并向靠近第四抵接部222的方向延伸。
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原理类似,第一止挡部214及第二止挡部224会抵压于层压板3并产生一定形变,从而降低胶液从第一止挡部214与层压板3之间穿过的几率,同时也会降低胶液从第二止挡部224与层压板3之间穿过的几率。
请参阅图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14与第二抵接部212连接并向靠近第一抵接部211的方向延伸;相类似地,第二止挡部224与第四抵接部222连接并向靠近第三抵接部221的方向延伸。
与前述实施例中的原理类似,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14与第二抵接部212的设置位置同样可以降低胶液从第一止挡部214与层压板3之间穿过的几率及胶液从第二止挡部224与层压板3之间穿过的几率。
请参阅图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14依次与第一抵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3及第二抵接部212连接并围绕形成供层压板3嵌入的第一缺口215;相类似地,第二止挡部224依次与第三抵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3及第四抵接部222连接并围绕形成供层压板3嵌入的第二缺口225。层压板3相邻的两条侧边分别嵌入第一止挡部214形成的第一缺口215与第二止挡部224形成的第二缺口225中。如此,在向边框件1的注胶槽14内填充胶液时,胶液无法通过第一止挡部214及第二止挡部224向边框件1的连接处流动,也就避免了胶液沿两相邻的边框件1的接缝处溢出,进而减少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地,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的材料可以是弹性件比如橡胶、泡沫等具有弹性的聚合物,其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形变,且在除去外力后又会恢复原状。可以理解,上述设置能帮助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更好地贴合层压板3,以降低层压板3的损坏几率,并减少边框件1的溢胶。
请参阅图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200,包括:边框件1、层压板3及防溢胶组件2,层压板3包括层叠设置的正面封装层、电池片、背面封装层;边框件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11、侧面连接部12及下抵接部13,上抵接部11与下抵接部13相对设置,上抵接部11、侧面连接部12及下抵接部13共同围成供层压板3嵌入的注胶槽14,下抵接部13还形成有供紧固件嵌入的安装腔131,边框件1设置有多个,多个边框件1相连接;防溢胶组件2包括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第一垫片21位于边框件1的端部,第一垫片21包括第一抵接部211、第二抵接部212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213,第一抵接部21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连接,第二抵接部21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连接,第一连接部21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连接,第二垫片22包括第三抵接部221、第四抵接部222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223,第三抵接部221与边框件1的上抵接部11连接,第四抵接部222与边框件1的下抵接部13连接,第二连接部223与边框件1的侧面连接部12连接,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均位于边框件1的端部,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边框件1各自的注胶槽14内,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拼合,第一垫片21与第二垫片22封闭相邻两个边框件1的连接处。
本申请中的光伏组件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均与层压板3紧密配合,所以在胶液的填充过程中,胶液会被第一垫片21及第二垫片22阻挡,无法流到边框件1的拼接处,进而减少外观不良及材料成本浪费。而且避免了层压板3直接与边框件1接触,从而减小了层压板3的损坏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框件,所述边框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下抵接部相对设置,所述上抵接部、所述侧面连接部及所述下抵接部共同围成供层压板嵌入的注胶槽,所述下抵接部形成用于收容紧固件的安装腔;及
防溢胶组件,所述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嵌设于所述注胶槽内,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
所述防溢胶组件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第三抵接部、第四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
所述边框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边框件的侧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框件各自的所述注胶槽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拼合,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用于封闭相邻两个所述边框件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件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上抵接部靠近所述下抵接部的一面上,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上抵接部远离所述侧面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
所述第三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卡接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靠近所述第二垫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垫片靠近所述第一垫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止挡部上设置有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二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三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四抵接部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并向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四抵接部连接并向靠
近所述第三抵接部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依次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并围绕形成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止挡部依次与所述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四抵接部连接并围绕形成供所述层压板嵌入的第二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均为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为橡胶或泡沫。
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压板,所述层压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正面封装层、电池片、背面封装层;
边框件,所述边框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抵接部、侧面连接部及下抵接部,所述上抵接部与所述下抵接部相对设置,所述上抵接部、所述侧面连接部及所述下抵接部共同围成供层压板嵌入的注胶槽,所述下抵接部还形成有供紧固件嵌入的安装腔,所述边框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边框件相连接;
防溢胶组件,所述防溢胶组件包括第一垫片及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垫片包括第三抵接部、第四抵接部及连接二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上抵接部连接,所述第四抵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下抵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边框件的侧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均位于所述边框件的端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框件各自的所述注胶槽内,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拼合,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封闭相邻两个所述边框件的连接处。
CN202210264571.0A 2022-03-17 2022-03-17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Active CN114567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4571.0A CN114567242B (zh) 2022-03-17 2022-03-17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4571.0A CN114567242B (zh) 2022-03-17 2022-03-17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242A CN114567242A (zh) 2022-05-31
CN114567242B true CN114567242B (zh) 2023-04-18

Family

ID=8171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4571.0A Active CN114567242B (zh) 2022-03-17 2022-03-17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7242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6388A1 (en) * 2019-12-05 2021-06-16 Helios Trading NV Profiled section for securing a solar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4910A (zh) * 2011-04-26 2011-09-21 江苏正信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防粘胶结构及其清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6388A1 (en) * 2019-12-05 2021-06-16 Helios Trading NV Profiled section for securing a solar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7242A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772B (zh) 复合壳体及应用该复合壳体的电子装置
CN102881753B (zh) 光伏组件边框及其组装方法
JP2011514866A (ja) 車両用固定窓ガラスの密閉システム
WO201210549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A2987812C (en) Gask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5408204A (zh) 燃料箱用挡板及封闭方法
WO2009093355A1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3532074A (ja) センサケーシング
CN114567242B (zh) 太阳能组件边框及太阳能组件
JP200307815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枠の取り合い構造
JP200211827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39994A (ja) 合わせ板状部材の支持構造及び支持方法
WO2024017324A1 (zh) 托架结构、无框车门及车辆
US20130104982A1 (en) Ultrasonically-welded junction box
WO2016043137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35912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300274B2 (en) Anti-loosing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218183293U (zh) 一种解决光伏组件二次溢胶的边框
CN220022716U (zh) 一种连接角码及光伏组件
JP2016184682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9696625U (zh) 用于电池的箱体组件及电池
JPH113033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823047U (zh) 一种电池箱及电池装置
CN220172257U (zh) 用于电池包的密封垫及电池包
CN217719625U (zh) 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