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6366A -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6366A
CN114566366A CN202210461982.9A CN202210461982A CN114566366A CN 114566366 A CN114566366 A CN 114566366A CN 202210461982 A CN202210461982 A CN 202210461982A CN 114566366 A CN114566366 A CN 114566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fety protection
protection shell
circuit board
transformer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19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6366B (zh
Inventor
孙春阳
欧阳顺昌
王猛
柳教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wang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wa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wang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wang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19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6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6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6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01F27/402Association of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01F27/402Association of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means
    • H01F2027/406Temperature sensor or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包括:电路板、多个绕组、监测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壳体和盖板;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具有一封口,盖板连接于封口的侧壁,且盖板封闭封口;电路板和各绕组设置于安装腔内,且电路板连接于盖板的朝向安装腔的一面,各绕组与电路板电连接;安装腔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安装设置有一安全保护壳,安全保护壳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腔内,存储模块设置于安全保护壳内,存储模块与电路板电连接,安全保护壳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通过在变压器内置安全保护壳,安全保护壳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以此实现在失火时,能够有效保护存储模块,有效保护监测数据,有助于事故的调查。

Description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新能源的应用也得到蓬勃发展。在目前推广低碳环保的要求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以电力驱动作为驱动形式的汽车,这类汽车中,尤以插电式电动车为主要代表。插电式的电动车需要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充电,容易由于电路短路、元器件过热等原因导致失火,容易产生事故。因此,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进行电动车的充电需要实时对充电状态进行监测,并记录充电状态中的各种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避免事故,并且充电过程中记录的各种数据也便于事后调查事故原因。
目前的充电桩中配备了常规的传感器和监测元器件,用于监测充电桩的充电状态,然而这些传感器和监测元器件在失火后,容易被大火烧坏,导致数据丢失,导致无法根据数据进行事故调查。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包括:电路板、多个绕组、监测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壳体和盖板;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一封口,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封口的侧壁,且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封口;所述电路板和各所述绕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面,各所述绕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开设有一出线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能线缆和数据线缆,所述电能线缆和所述数据线缆穿过所述出线口设置;
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安装设置有一安全保护壳,所述安全保护壳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存储模块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内,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安全保护壳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
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时钟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时钟单元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发送至外部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的侧壁通过粘胶层与所述安全保护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凸起设置一支撑部,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连接一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限位部临近所述安全保护壳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全保护壳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全保护壳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使得所述弹性件处于形变以产生弹性势能,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的释放方向朝向所述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熔点高于所述粘胶层的融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朝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为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恢复提供导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冲击块,所述冲击块与所述限位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保护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保护壳的材质为金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变压器内置安全保护壳,用于安装存储模块,并且安全保护壳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以此实现在失火时,能够有效保护存储模块,有效保护监测数据,有助于事故的调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另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又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10,包括:电路板500、多个绕组550、监测模块310、存储模块320、通信模块330、壳体110和盖板120;所述壳体110内设置有安装腔101,所述安装腔101具有一封口102,所述盖板120连接于所述封口102的侧壁,且所述盖板120封闭所述封口102;所述电路板500和各所述绕组55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1内,且所述电路板500连接于所述盖板120的朝向所述安装腔101的一面,各所述绕组550与所述电路板500电连接,所述盖板120开设有一出线口,所述电路板500上设置有电能线缆和数据线缆,所述电能线缆和所述数据线缆穿过所述出线口设置;所述安装腔101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口103,所述安装口103安装设置有一安全保护壳210,所述安全保护壳21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存储模块320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210内,所述存储模块320与所述电路板500电连接,所述安全保护壳210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所述通信模块330以及所述监测模块310设置于所述电路板500上或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210内。
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用于容置安装各组件,绕组550包括磁芯和线圈,线圈绕设在磁芯上,通过不同匝数的线圈之间的耦合,实现电压的变压。电路板500用于通过电能线缆与外部电气元件电连接,获取电能,并且输送经过变压后的电能,并且电路板500还为通信模块330、监测模块310以及存储模块320供电。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信模块330以及所述监测模块310可以是设置在电路板500上,也可以是设置在安全保护壳210内。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330以及监测模块310设置于电路板500上,监测模块310与通信模块330分别与电路板500上的电路连接,以实现监测模块310与通信模块330的电连接,此外,还实现监测模块310与存储模块320的电连接;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模块330设置于电路板500上,通信模块330与电路板500上的电路连接,监测模块310设置于安全保护壳210内,监测模块310与存储模块320电连接,且监测模块310以及存储模块320与电路板500电连接,这样,实现监测模块310与电路板500以及存储模块320的连接。
监测模块310用于检测变压器10的电压、电流和温度,获得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330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监测终端或服务器。此外,监测模块310还用于将变压器10的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存储模块320,由存储模块320存储该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
本实施例中,既可由通信模块330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实现在线存储,也可以由存储模块320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存储,实现离线存储。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部分情况下,上述信息存储于存储模块320,存储模块320存储一定时间的信息,当存储模块320的存储空间写满后,则将最新的信息覆盖最早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而在电压信息、电流信息以及温度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存在异常波动时,将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通过通信模块330发送至监测终端或服务器。应该理解的是,当充电桩发生失火时,通信线路可能烧坏或者发生故障,此时无法进行在线存储,因此,通过存储模块320的离线存储,能够有效保留失火前的信息,由于安全保护壳210的表面设置阻燃层,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保护壳210被烧坏,从而有效保护存储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模块310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时钟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时钟单元均与所述电路板500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320用于存储所述监测模块310监测的数据,所述通信模块330用于将所述监测模块310监测的数据发送至外部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压器10的温度,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压器10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变压器10的一次绕组的电压和二次绕组的电压,时钟单元用于计时,比如,该时钟单元包括晶振。本实施例中,通过温度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分别获取变压器10的温度、电流和电压,从而使得电压信息、电流信息和温度信息能够被存储模块320存储或者发送至外部的服务器。
为了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能够较为稳固地安装在安装口103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103的侧壁通过粘胶层与所述安全保护壳210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粘胶层能够有效将安全保护壳210固定在安装口103内,避免安全保护壳210脱落。
应该理解的是,在充电桩或者电动车失火时,如不及时将安全保护壳210取出,也有可能由于安全保护壳210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导致内部的存储模块320损坏或者烧毁,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所述安装腔101的侧壁凸起设置一支撑部220,且所述安装腔101的侧壁连接一限位部250,所述支撑部220和所述限位部250临近所述安全保护壳210设置,所述限位部250与所述支撑部220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250与所述安全保护壳21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部220与所述安全保护壳210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部220上设置有弹性件240,所述弹性件24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220连接,所述弹性件240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250连接,所述限位部250用于使得所述弹性件240处于形变以产生弹性势能,所述弹性件240的弹性势能的释放方向朝向所述安装口103,所述限位部250受热而断裂的温度低于所述支撑部220的熔点。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50位于支撑部220与安全保护壳210之间,支撑部220用于固定弹性件240的一端,为弹性件240的一端提供支撑,限位部250用于限制弹性件240,避免弹性件240释放弹性势能。具体地,限位部250由于与安装腔101的侧壁连接,使得限位部250得到固定,这样,限位部250能够压制弹性件240的复位,避免弹性件240释放弹性势能而冲击安全保护壳210。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0的弹性势能的释放方向朝向安全保护壳210,并且朝向安装口103的外侧,当弹性件240释放弹性势能时,弹性件240远离支撑部220的一端冲击安全保护壳210,使得安全保护壳210受到朝向安装口103外侧的力,从而使得安全保护壳210从安装口103内脱离并且弹出。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50的材料为橡胶,支撑部220的材质为塑料,限位部250的橡胶与支撑部220的塑料为不同材质,限位部250的橡胶受热后裂解的温度低于支撑部220的塑料的熔点,由于限位部250的橡胶受热后裂解的温度低于支撑部220的熔点,且限位部250的燃点低于支撑部220的燃点,此外,限位部250的厚度和宽度小于支撑部220的厚度和宽度,这样,当充电桩或者电动车失火时,限位部250会先于支撑部220受热而断裂,这样,弹性件240将失去限位部250的限制而释放弹性势能,弹性件240冲击安全保护壳210,使得安全保护壳210从安装口103内弹出,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脱离变压器10的壳体,进而脱离处于燃烧的充电桩或者电动车,使得安全保护卡壳火源,进一步有效保护安全保护壳210内的存储模块320。应该理解的是,由于存储模块320能够在起火后,弹出前持续保持对变压器10的数据的存储,进而使得存储模块320能够精确记录失火前的数据,相较于远程存储,能够更大限度保留数据,以便于对充电桩和电动车的失火的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失火原因,为后续的充电桩和电动车的安全性改进提供依据。
为了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能够在失火后快速弹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50受热而断裂的温度高于所述粘胶层的融点。本实施例中,粘胶层在固化状态下能够将安全保护壳210与安装口103的侧壁固定,当粘胶层受热后,并且达到其融点后,粘胶层融化,使得安全保护壳210与安装口103的侧壁之间的连接断开,安全保护壳210仅抵在安装口103的侧壁,限位部250继续被加热并且达到熔点后,限位部250断开,使得弹性件240冲击安全保护壳210,使得安全保护壳210从安装口103内弹出,脱离变压器10。应该理解的是,由于粘胶层相较于限位部250更为靠近壳体110的外侧,更为靠近充电桩或者电动车的外侧,粘胶层相较于限位部250更为远离火源或者高温点,因此,粘胶层的融点设置为低于限位部250受热而断裂的温度,有利于安全保护壳210快速与安装口103的侧壁脱离,使得安全保护壳210受力后能够不受粘胶层限制而快速弹出。
为了使得位于安装口内的安全保护壳210更容易弹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C所示,所述安装口的侧壁凸起设置有弧形固定部150,所述弧形固定部150的内侧设置有导热圈410,所述弧形固定部150包覆字所述导热圈410的外侧,所述导热圈410连接一导热引导件420和一散热件430,所述散热件430包括散热基体431和多个散热片432,所述散热基体431贴合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各所述散热片432等距设置于所述散热基体431上,所述导热引导件420的一端与导热圈410连接,所述导热引导件420的另一端向所述安装腔101的内侧延伸设置,且所述导热引导件420与各所述绕组间隔设置,所述导热引导件420连接于所述安装腔101的侧壁,所述弧形固定部150朝向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呈弧形凸起状设置,所述粘胶层112设置于所述弧形固定部150的弧形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散热片432和散热基体431一体成型,散热片432和散热基体431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导热引导件420的材质为铜,导热引导件420设置为铜管。铝合金制成的散热片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强度较大,能够有效避免撞击而损坏,铜制的导热引导件由于设置于壳体110的内侧,能够有效避免受撞击而形变。
本实施例中,导热引导件420用于将安装腔101内的热量传到至导热圈410,并且传到至散热件430,散热基体431贴合于壳体的外侧表面,能够有效吸收变压器的整体的热量,散热件430通过多个散热片432将热量散发至壳体的外部,使得变压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导热效果较佳,此外,当变压器过热时,热量可以传到至导热圈410,比如,当热源或者火源是在变压器的内部产生时,导热引导件420将热量传导至导热圈410,使得导热圈410热量上升,进而将粘胶层112热融,当热源或者火源是在变压器的外部产生时,散热件430将热量传导至导热圈410,使得导热圈410热量上升,进而将粘胶层112热融,因此,无论热源或者火源是在变压器的内部和外部,都能够使得粘胶层112快速热融,进而使得安全保护壳210与弧形固定部150脱离,在受到弹力作用时,能够使得安全保护壳210更容易弹出。此外,通过在安装口的侧壁设置弧形固定部150,减小安全保护壳210与弧形固定部150的接触面积,并且弧形表面有利于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使得安装保护壳更为容易地弹出。本实施例中,导热引导件420和散热件430不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很好地导热、散热作用,还能够发生火灾时,使得粘胶层112快速热融,使得位于安装口内的安全保护壳210更容易弹出。
为了使得弹性件240能够准确朝向安全保护壳210,使得弹性件240对安全保护壳210的施力方向朝向安装口103,避免由于施力不精准,导致弹力损失而引起安全保护壳210无法完全脱离变压器10,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支撑部220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朝向所述安装口103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为所述弹性件240的形变恢复提供导向。
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结构对弹性件240的形变恢复提供导向,使得弹性件240失去限制后,能够精准地朝向安全保护壳2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0为弹簧,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柱230,弹簧的一端与支撑部220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部250连接,导向柱230的轴向朝向安装口103的方向延伸设置,弹簧包覆在导向柱230上。
本实施例中,弹簧能够沿着导向柱230在导向柱230的轴向上进行伸缩,在导向柱230的引导和限制下,使得弹簧仅能够沿导向柱230的轴向进行弹性势能的释放,避免了弹簧的横向偏移,进而避免了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损失,使得弹簧的弹性势能能够充分地转化为安全保护壳210的动能,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能够弹出更远,远离火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所述弹性件240远离所述支撑部220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冲击块260,所述冲击块260与所述限位部250连接。
本实施例中,冲击块260的一面在弹性件240的弹力作用下活动抵接于安全保护壳210的一面。冲击块260的材质为金属,冲击块260具有阻燃、耐高温的特性,在失火时,冲击块260能够避免被烧毁,当弹性件240失去限制而释放弹性势能时,冲击块260能够在冲击安全保护壳210时进行面接触,增加与安全保护壳210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弹性件240释放弹性势能时,通过冲击块260抵接安全保护壳210,能够有效增加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对安全保护壳210的施力的方向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对限位部的支撑,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图1B可视为图1A角度的俯视图,支撑部220设置为L形,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251和第二限位部252,L形支撑部22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101的侧壁连接,L形支撑部220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部251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部251的另一端与冲击块26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25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101的侧壁,所述第二限位部252的另一端与冲击块260的另一端连接,且第一限位部251以及第二限位部252分别与所述支撑部220间隔设置,第一限位部251和第二限位部252位于所述冲击块260的两侧,且第一限位部251和第二限位部252相互对齐设置。这样,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251和第二限位部252,能够使得弹簧受到两侧的限制,使得弹簧处于平衡状态,避免弹簧偏离其轴向。
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由于分别位于冲击块的两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能受热而同时断裂,也可能受热先后断开,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热而同时断裂,则能够保证冲击块260沿着直线运动,准确装机安全保护壳210,如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个先行断裂,则可能导致冲击块仍受另一个限位部的限制,导致冲击块朝一侧偏移而弹出,导致对安全保护壳的冲击方向不准确。因此,为了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受热同时断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块缠绕设置速燃导线,所述速燃导线的一端与第一限位部的中部连接,所述速燃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的中部连接,所述速燃导线的燃点低于第一限位部的熔点和第二限位部的熔点,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其中一个受热时,速燃绕线的一端能够被点燃,随后快速燃烧至另一端,以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个受热,从而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同时受热,且受热温度相近,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同时断裂,使得冲击块的两侧同时失去限制,准确冲击安全保护壳。应该理解的是,该速燃导线可选用燃点较低的材质制成,有利于在事故中快速使得另一侧的限位部受热断裂,虽然该速燃导线的燃点较低,但所选择的速燃导线的燃点应高于130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在变压器在非火灾的情况下温度过高而导致速燃导线被点燃,进而有效提高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保护壳210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本实施例中,安全保护壳210的内侧表面设置的隔热层能够有效隔绝安全保护壳210的内部和外部的热量的传递,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保护壳210内的存储模块320和其他电气元件受热,进而进一步提高安全保护壳210内的存储模块320和其他电气元件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保护壳210的材质为金属。本实施例中,金属材质的安全保护壳210具有阻燃、耐高温的特点,并且金属具有较大的硬度和强度,一方面,有效阻燃,能够有效避免内部的存储模块320和其他电气元件被燃,另一方面,能够在弹出壳体110后,坚固的结构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的存储模块320和其他电气元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为了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能够沿着安装口103弹出,避免安全保护壳210卡在安装口103,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于安装口103的外侧向安装腔101的内侧凸起设置有引导环部111,引导环部111内侧设置引导通道,安全保护壳210至少部分设置于引导通道内,且安全保护壳210的外侧表面地接与引导通道的侧壁,本实施例中,引导环部111的引导通道与安装口103连通,且方向一致,这样,通过引导环部111的内侧表面即引导通道的侧壁的引导,能够使得安全保护壳210能够沿着引导通道的方向弹出安装口103的外侧,从而避免了安全保护壳210由于弹出方向错误而卡在安装口103内。为了进一步便于安全保护壳210弹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保护壳210远离弹性件240的一端至少部分凸出至所述安装口103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安全保护壳210的一端凸出至壳体110的外侧,这样,有利于安全保护壳210在弹力作用下快速弹出,提高弹出的效率和精度,进一步避免安全保护壳210卡在安装口103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多个绕组、监测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壳体和盖板;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具有一封口,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封口的侧壁,且所述盖板封闭所述封口;所述电路板和各所述绕组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盖板的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面,各所述绕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盖板开设有一出线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电能线缆和数据线缆,所述电能线缆和所述数据线缆穿过所述出线口设置;
所述安装腔的一侧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安装设置有一安全保护壳,所述安全保护壳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存储模块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内,所述存储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安全保护壳的外侧表面设置阻燃层;
所述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监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或设置于所述安全保护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时钟单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时钟单元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发送至外部服务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通过粘胶层与所述安全保护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凸起设置一支撑部,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连接一限位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限位部临近所述安全保护壳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全保护壳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全保护壳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用于使得所述弹性件处于形变以产生弹性势能,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势能的释放方向朝向所述安装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熔点高于所述粘胶层的融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朝向所述安装口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结构用于为所述弹性件的形变恢复提供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冲击块,所述冲击块与所述限位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壳的材质为金属。
CN202210461982.9A 2022-04-29 2022-04-29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Active CN114566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982.9A CN1145663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1982.9A CN1145663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366A true CN114566366A (zh) 2022-05-31
CN114566366B CN114566366B (zh) 2022-07-29

Family

ID=8172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1982.9A Active CN114566366B (zh) 2022-04-29 2022-04-29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636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4899U (zh) * 2011-09-06 2012-04-25 河南恒旭消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火灾预防检测仪
CN107481352A (zh) * 2017-07-29 2017-12-15 宣建民 一种电动车黑匣子及运行方法
JP2018029021A (ja) * 2016-08-18 2018-02-22 旭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07218334U (zh) * 2017-09-29 2018-04-10 苏州律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断电电路的充电装置
CN208173359U (zh) * 2018-05-29 2018-11-30 陈明霞 一种变压器用安全外壳
US20190222038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Zhangsheng CHEN Portable Emergency Energy-Storage System with Intelligent Protection
CN209282883U (zh) * 2019-01-10 2019-08-2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电子通信用电路保护装置
CN11099325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浙江锐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变压器保护装置
CN112103782A (zh) * 2020-08-20 2020-12-18 安徽祥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13228339U (zh) * 2020-06-23 2021-05-18 河南智能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过载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04899U (zh) * 2011-09-06 2012-04-25 河南恒旭消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火灾预防检测仪
JP2018029021A (ja) * 2016-08-18 2018-02-22 旭化成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07481352A (zh) * 2017-07-29 2017-12-15 宣建民 一种电动车黑匣子及运行方法
CN207218334U (zh) * 2017-09-29 2018-04-10 苏州律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断电电路的充电装置
US20190222038A1 (en) * 2018-01-12 2019-07-18 Zhangsheng CHEN Portable Emergency Energy-Storage System with Intelligent Protection
CN208173359U (zh) * 2018-05-29 2018-11-30 陈明霞 一种变压器用安全外壳
CN209282883U (zh) * 2019-01-10 2019-08-2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电子通信用电路保护装置
CN110993259A (zh) * 2019-12-19 2020-04-10 浙江锐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变压器保护装置
CN213228339U (zh) * 2020-06-23 2021-05-18 河南智能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的过载保护装置
CN112103782A (zh) * 2020-08-20 2020-12-18 安徽祥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高低压配电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366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8849B2 (en) Battery with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motor vehicle
CN209822756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JP5651875B2 (ja) 電極端子接続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6249336B2 (ja) 電源コード
US8164404B2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210304B2 (ja) 電源コード
EP3866183A1 (en)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device
CN108155429B (zh) 过充安全保护装置
JP2012113896A (ja) 組電池
CN114566366B (zh) 应用于新能源充电的变压器
KR20220093945A (ko) 배터리 팩
CN116202403A (zh) 电池鼓包检测装置和电池装置
JP2000260277A (ja) 回路遮断装置
WO2023231880A1 (en) Power battery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thermal assessment method
KR102254205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
JP2017084806A (ja) トラクションバッテリの絶縁サック
EP4125156A1 (en) Connector
KR101849741B1 (ko) 자동차 시가 라이터 및 전원 콘센트용 소형 보호 장치
JP6210303B2 (ja) 電源コード
JP6986300B2 (ja) 直流遮断器
KR20220022590A (ko) 단선 유도 전극리드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전성 향상 방법
CN218299739U (zh) 一体式保险丝座
CN218215617U (zh) 一种热失控报警装置以及电池模组
JP2018098150A (ja)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CN117254220B (zh) 一种过热熔断式安全锂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