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1918B -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1918B
CN114561918B CN202210216291.2A CN202210216291A CN114561918B CN 114561918 B CN114561918 B CN 114561918B CN 202210216291 A CN202210216291 A CN 202210216291A CN 114561918 B CN114561918 B CN 114561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ail water
fishes
wat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62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1918A (zh
Inventor
翁永红
王翔
吴俊东
宋志忠
王汉辉
李盛青
漆祖芳
邓先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62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1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1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1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8Fish passes or other means providing for migration of fish; Passages for rafts or boats
    • E02B8/085Devices allowing fish migration, e.g. fish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它包括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和过鱼方法,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包括集鱼系统、运输过坝系统、码头转运系统和运输放流系统;所述集鱼系统设在大坝电站的尾水区,所述集鱼系统包括集鱼设施和提升设施;所述集鱼设施包括利用尾水集鱼的升鱼机和尾水集鱼箱,所述运输过坝系统与所述提升设施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转运系统输入所述运输过坝系统,所述运输放流系统输入所述码头转运系统。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包括:诱鱼;集鱼;提升装载;运输过坝;码头转运;运输放流。本发明具有提高集鱼效率,更好地帮助鱼类过坝的优点。

Description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对鱼类洄游通道的阻隔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过鱼设施作为缓解大坝阻隔效应的鱼类保护措施在国际上采用已有300多年,能够起到恢复鱼类洄游通道和沟通上下游鱼类交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水头高、水位变幅大等因素,高坝过鱼一直是国内外面临的技术难题,目前高坝采用的过鱼过鱼方式主要包括鱼道、升鱼机及集运鱼船等,上述几种方法存在以下弊端:
1)由于大坝水头高,采用鱼道方式需要很长的长度才能将沿程流速控制在鱼类克流能力以下,因此鱼道可能长达数公里,而高坝一般建设在高山峡谷地区,布置长距离鱼道难度极大,且投资巨大;
2)鱼类通过长距离鱼道非常消耗体力,可能致使通过效率低下并造成产卵的延迟;
3)升鱼机一般布置在岸边或大坝中某一位置,采用坝上引水或泵站抽水进行补水诱鱼,由于其补水流量一般低于发电尾水流量,大部分鱼类会仍会被发电尾水吸引,沿尾水主流上溯,聚集并滞留在尾水管(洞)附近,造成过鱼设施进口集鱼效率低下;
4)升鱼机补水诱鱼时会消耗库区水量或消耗巨大电能,对工程发电效益影响较大;
5)鱼道和升鱼机的进鱼口一般较为固定,难以兼顾不同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的鱼类;
6)鱼道和升鱼机的出口一般位于坝前,鱼类过坝后突然进入流速基本为静水的区域,难以找到上溯方向,已在坝前长期滞留,影响鱼类繁殖;
7)集运鱼船一般采用集鱼船(平台)在坝下集鱼,通过船只将鱼类运输过坝,而高坝所在的河流一般处于急流险滩河段,通航条件差,集鱼船(平台)一般不具备作业条件,而且在大坝泄洪期间,集鱼船(平台)的安全更加难以保证;
8)上述几种过鱼设施进鱼口高程相对固定,难以诱集栖息在不同水层的鱼类,如集鱼船的诱鱼水流难以诱集表层的鱼类。
现有申请号为:201711383215.6,专利名称为《一种可适应水位变幅的集运鱼系统》和申请号为:201810150802.9,专利名称为《一种升鱼机集鱼系统装置》均公开了包括补水系统、集鱼系统、升降转移系统的集运鱼装置系统,集鱼箱设置于集鱼廊道首部并安装在升降系统上,根据鱼类监测器观测到的鱼群特征与水位流量变化自动优化调节进鱼口阀门和补水阀门的开度,满足不同种类鱼群在不同位置的适宜水力条件;但其是利用水泵等补水设施抽取水源进行诱鱼,一是流量有限,诱鱼效率较低;二是水泵抽水能耗较大,对工程发电效益影响较大;三是集鱼通道进鱼口高程固定,不能适用于栖息在不同水层的鱼类,集鱼种类受到限制;四是具有拖曳格栅下放、拖曳格栅平移等较多的机械设备及机械操作,机构及操作较为复杂。
现有申请号为201711278801.4,专利名称为《综合性集运鱼平台及解决水电站阻碍鱼类上溯的方法》公开了在尾水下游鱼类上溯到达的最前沿位置下游区域新建集诱鱼通道,并在通道内增设相关集诱鱼措施、观测设备以及提升转运设置,实现坝下鱼类诱集、观测和转运等目的的综合性集运鱼平台及解决水电站阻碍鱼类上溯的方法;其通过水泵组泵送一定流量的水体,经布设在通道两侧与预埋在底部的管道出水,形成针对不同过鱼目标的喜好流速分布来诱集鱼类,但其利用水泵人工造流以吸引鱼类,具有如下不足:①流量有限,诱鱼效率低;②水泵抽水能耗较多较大;③水泵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诱鱼效果;另外,该申请仅公开了通过人造水流及拦鱼网或相关辅助手段将鱼类驱赶或诱集至集鱼箱内,但没有具体公开其设备及操作流程,实际上操作难度极大,并可能带来对鱼类的损伤。
另外,其公开了集鱼通道内可通过人造水留,将通道内鱼类诱集至集鱼箱内,也可以通过拦鱼网或相关辅助手段,将鱼类驱赶或诱集至集鱼箱内;但其集鱼箱设于集鱼通道的阶梯上,集鱼期间,集鱼箱一侧箱门向上提升开启,当箱内诱集一定数量鱼类后,放下开启的箱门,防止集鱼箱内鱼类逃逸,增设集鱼通道,耗时耗力,对工程发电效益影响较大。
现有申请号为:201720271676.3,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流场制造的高坝诱鱼集鱼装置》公开了一种容纳被吸引的鱼类的诱鱼集鱼箱,诱鱼集鱼箱端部连接有方便鱼类进入诱鱼集鱼箱中并参与诱鱼流场的构造驼峰型溢流堰的高坝诱鱼集鱼装置;其同构水泵和溢流堰制造“喜鱼流场”,并将LED灯带和小型音箱安装于装置中制造光照和声音,综合流场、光照、声音;
但其由于其利用潜水泵造流,辅之以灯光吸引鱼类,仍存在以下不足:①通过潜水泵造流诱鱼其流量极为有限,诱鱼效率低;②水泵抽水能耗较多较大,作业成本高;③水泵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影响诱鱼效果;④不同鱼类对灯光、声波等具有不同趋避反应,尚未证明对鱼类有普适的诱集作用,因此除水流诱鱼之外的其它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尚无法印证。
因此,高坝过鱼在集鱼、运输及放流等环节均存在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利用尾水集鱼,高效率的采集、运输和放流鱼类,提高过鱼效率,更好的保护鱼类。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诱鱼
确定开展集鱼的尾水洞/尾水管后,利用升鱼机提升机构将升鱼机集鱼箱放置在集鱼池内设定的高程,发电工况下,开启位于集鱼池上游端的拦鱼设施,集鱼池的出水口放置好第一防逃喇叭口;和/或利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通过第二缆绳将尾水集鱼箱放置在尾水洞/尾水管内设定的高程;
步骤二:集鱼
当电站发电时,发电尾水从集鱼池的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形成诱鱼水流,当大坝下游的鱼类沿尾水区侧面上溯洄游时,沿集鱼池的第一进鱼口下方上溯,被第一进鱼口下泄的水流吸引,进而通过第一防逃喇叭口从第一进鱼口进入集鱼池后进入升鱼机集鱼箱;
和/或当鱼类被发电尾水吸引进入尾水管/尾水洞口附近后,沿尾水管/尾水洞口边沿伺机上溯,进入尾水集鱼箱;
步骤三:提升装载
当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位于右岸的升鱼机集鱼箱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鱼类后,通过升鱼机提升机构将放置在集鱼池底部的升鱼机集鱼箱沿集鱼池和排架柱提升至尾水平台;
和/或当尾水集鱼箱作业一定时间后,或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一定数量的鱼类进入尾水集鱼箱后,采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将尾水集鱼箱沿尾水检修门门槽提升至尾水平台;
当尾水集鱼箱和/或升鱼机集鱼箱提升至尾水平台后,运鱼车行驶至尾水平台,运鱼箱通过连接管道与尾水集鱼箱和/或升鱼机集鱼箱相连接,将尾水集鱼箱和/或升鱼机集鱼箱中的鱼类转移至运鱼箱中;
步骤四:运输过坝
收集的鱼类装载完毕后,开启运鱼箱中的维生系统,保证鱼类转运过程中的健康,运鱼车经过过坝公路将鱼类运输过坝,并送达码头转运系统;
步骤五:码头转运
运鱼车将运鱼箱运输至转运码头后,通过码头起吊装置将运鱼箱吊装至运鱼放流船上;
步骤六:运输放流
当运鱼箱转载至运鱼放流船上后,沿既定路线将鱼类运输至放流地点,确认放流水域安全后,将鱼类放流至江中;完成放流后,运鱼放流船返回转运码头,完成整个过鱼流程。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鱼类的趋流特性,在鱼类的最密集区域进行集鱼,能够极大提高集鱼效率(本发明的诱鱼水量大,一般可达到常规升鱼机诱鱼流量的百倍以上);克服了现有技术进鱼口诱鱼水流较小,无法和电站尾水竞争,大部分鱼类聚集至电站尾水处,造成过鱼设施集鱼效率低下的缺点;
(2)本发明通过在尾水洞(尾水管)口及尾水洞(尾水管)外侧同时设置集鱼设施,形成互补,可以诱集不同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的鱼类,克服了背景技术难以兼顾不同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的鱼类的缺点;
(3)本发明不需要额外补水,避免了从坝上引水或修建泵站引水,极大节省了工程运行成本(普通升鱼机建造成本约2000~4000万元,本发明成本约1000万元);克服了现有技术过鱼设施补水量大、运行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利用发电尾水诱鱼,不消耗水量和电力,运行成本较低;而现有技术升鱼机一般靠上游引水或水泵补水,按照平均2.0m3/s的补水量计算,每日消耗水量约17.3万吨,耗电量约1.5万度电,运行成本较高);
(4)本发明避免了鱼类由于长时间困在尾水门槽等湍流水域而产生受伤的风险;
(5)本发明能够灵活调整工作深度,对不同水层的鱼类进行收集;克服了现有技术进鱼口深度固定,难以兼顾表层及底层鱼类的缺点;
(6)本发明利用车辆快速将鱼类运输过坝,避免了鱼类通过长距离鱼道产生的疲劳及时间延迟效应;
(7)本发明利用船舶将鱼类运输至库区合适江段放流,可以灵活选择放流地点,满足鱼类栖息和产卵需要,提高鱼类适宜度,并且避免鱼类通过鱼道过坝后只能到达坝前静水区易迷失方向,或者通过车辆长期在固定码头放流,易被居民捕捞的风险。
本发明组合式过鱼方式采用尾水集鱼箱与集鱼站组合的集鱼方式,其中尾水集鱼箱主要收集聚集于尾水洞(尾水管)附近的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更强的鱼类,集鱼站则主要收集聚集于尾水渠侧面,克流能力相对较弱的鱼类,两种集鱼设施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同时覆盖尾水洞(尾水管)口,尾水渠侧面等不同水域,同时适应不同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的鱼类,能够极大提升集鱼效率。
本发明适用于各类高坝水利水电工程,利用本发明过鱼方法,能够全新的高效率的采集、运输和放流鱼类;在过鱼设施工程中,采用本发明对鱼类进行过坝,可提高过鱼效率,更好地保护鱼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升鱼机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鱼机集鱼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尾水集鱼箱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尾水集鱼箱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运鱼箱通过连接管道与尾水集鱼箱连通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运鱼箱通过连接管道与升鱼机集鱼箱连通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鱼设施,1.1-升鱼机,1.11-导水墙,1.12-集鱼池,1.121-第一防逃喇叭口,1.122-第一进鱼口,1.13-升鱼机集鱼箱,1.131-第一存水挡板,1.132-第一透水格栅,1.133-第一吊耳,1.14-拦鱼设施,1.2-尾水集鱼箱,1.21-框架,1.211-集鱼框架,1.2111-集鱼部分框架,1.2112-存水部分框架,1.2113-过水部分框架,1.212-导向装置,1.22-格栅,1.23-第二进鱼口,1.24-第二防逃喇叭口,1.25-第二存水挡板,1.26-挡水板结构,2-提升设施,2.1-升鱼机提升机构,2.11-排架柱,2.12-第一起重机,2.13-第一吊钩,2.2-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1-第二起重机,2.22-第二缆绳,3-运输过坝系统,3.1-运鱼车,3.11-连接管道,3.2-运鱼箱,4-码头转运系统,4.1-码头,5-运输放流系统,5.1-运输放流船,6-尾水检修门孔,7-尾水检修门门槽,8-尾水塔,9-消力池,10-集鱼系统,11-大坝电站,12-大坝,13-过坝公路,14-尾水平台,15-尾水洞/尾水管,16-尾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发明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包括高坝综合过鱼设施,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包括集鱼系统10、运输过坝系统3、码头转运系统4和运输放流系统5;所述集鱼系统10设在大坝电站11的尾水区,所述集鱼系统10包括集鱼设施1和提升设施2;所述集鱼设施1包括利用尾水集鱼的升鱼机1.1和尾水集鱼箱1.2,所述升鱼机1.1设于大坝12下游的尾水平台14及尾水渠16内;所述尾水集鱼箱1.2布置在尾水平台14及尾水洞/尾水管15口处;所述提升设施2布置在尾水平台14上,并与所述集鱼设施1相连接;所述运输过坝系统3与所述提升设施2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转运系统4输入所述运输过坝系统3,所述运输放流系统5输入所述码头转运系统4(如图1、图8、图9所示),采用尾水集鱼箱与集鱼站组合的集鱼方式,其中尾水集鱼箱主要收集聚集于尾水洞(管)附近的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更强的鱼类,升鱼机则主要收集聚集于尾水渠侧面,克流能力相对较弱的鱼类,两种集鱼设施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同时覆盖尾水洞(尾水管)口,尾水渠侧面等不同水域,同时适应不同趋流特性及克流能力的鱼类,能够极大提升集鱼效率。
所述升鱼机1.1包括导水墙1.11、集鱼池1.12和升鱼机集鱼箱1.13,所述提升设施2至少为尾水门机或吊机或汽车吊或齿轮齿条式和/或下放导轨中的一种;所述提升设施2包括升鱼机提升机构2.1和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如图2所示);所述导水墙1.11设置在尾水管/尾水洞15底板和消力池9和/或尾水渠16的底板上,所述集鱼池1.12设置在尾水管/尾水洞15下游侧或消力池9中,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连接,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设置在所述尾水平台14和所述集鱼池1.12上,所述集鱼池1.12呈竖井式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利用导水墙将部分或全部尾水导入设置于尾水洞(尾水管)外的集鱼池中,水流从进水口流经集鱼池从进鱼口流出形成诱鱼水流,吸引鱼类进入具有防逃喇叭口结构的进鱼口并不断聚集,再通过设置于集鱼池底部的升鱼机集鱼箱将鱼类提升收集,以便运输过坝。
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包括排架柱2.11、第一起重机2.12和第一吊钩2.13,所述排架柱2.11设于所述集鱼池1.12上端,所述第一起重机2.12设于所述排架柱2.11上端,所述第一吊钩2.13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起重机2.12上;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设于所述尾水平台14上,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包括第二起重机2.21和第二缆绳2.22,所述第二起重机2.21设于所述尾水检修门门槽7顶端;所述尾水集鱼箱1.2通过所述第二缆绳2.22连接于所述第二起重机2.21上;所述尾水集鱼箱1.2设置于尾水塔8或尾水平台14内;所述尾水集鱼箱1.2有一个或多个(如图2、图8、图9所示),当尾水集鱼箱1.2有一个时,可根据集鱼需要调节工作水层;可以根据集鱼需要控制不同的作业高程;当采用多个尾水集鱼箱时,多个尾水集鱼箱可进行叠放,以满足不同水层鱼类要求。
有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设于所述集鱼池1.12的出水口处;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有一个或多个;有第一进鱼口1.122设于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端部、且位于所述集鱼池1.12内;当所述第一防逃笼1.121有一个时,便于通过尾水水流吸引鱼类进入升鱼机集鱼箱;当所述第一防逃笼1.121有多个时,多个所述第一防逃笼1.121呈并列设置和/或叠置,便于升鱼机集鱼箱收集位于不同水层的鱼类,且便于在不同电站发电工况下,多个进鱼口形成高低不同的诱鱼流速,满足喜不同流速的鱼类,鱼类可以自由选择其喜好的进鱼口入,因此适合工况范围广;便于鱼类进入升鱼机集鱼箱、且防止鱼类逃跑(如图2、图3所示);第一防逃喇叭口的作用是形成鱼类易进难出的单向通行结构,使鱼类能够从外侧通过防逃喇叭口进入集鱼池,同时不容易从集鱼池内逃逸至集鱼池外,便于鱼类进入升鱼机集鱼箱、且防止鱼类从进水口游出;
有第二防逃喇叭口1.24设于所述尾水集鱼箱1.2上,有第二进鱼口1.23设于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端部、且位于所述尾水集鱼箱1.2内,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面向所述尾水管/尾水洞15的外侧(如图2、图6、图7所示);便于通过尾水水流吸引鱼类进入尾水集鱼箱;第二防逃喇叭口的一端设于集鱼部分框架的横梁和/或纵向梁上、另一端向集鱼部分框架内部延伸形成横截面逐渐缩小的防逃口结构,第二防逃喇叭口的作用是形成鱼类易进难出的单向通行结构,使鱼类能够从外侧通过防逃喇叭口进入集鱼箱,同时不容易从集鱼箱内逃逸至集鱼箱外;
所述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和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均为透水格栅结构,防逃喇叭口的作用是形成鱼类易进难出的单向通行结构,使鱼类能够从外侧通过防逃喇叭口进入集鱼箱,同时不容易从集鱼箱内逃逸至集鱼箱外,且不影响过流。
有拦鱼设施1.14设于所述集鱼池1.12的进水口处、且位于所述尾水管/尾水洞15侧壁与所述导水墙1.11之间,或位于所述尾水渠16侧壁与所述导水墙1.11之间(如图4所示),防止鱼类从进水口游出;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包括位于下端的第一存水挡板1.131和设于第一存水挡板1.131上端的第一透水格栅1.132,所述第一存水挡板1.131有多块,多块所述第一存水挡板1.131围成上端开口的方形存水结构(如图5所示),通过方形存水结构存放一定深度的水体,在升鱼机集鱼箱升出水面后能够保持箱体内有满足鱼类的需求的水深;有第一吊耳1.133设于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上,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33连接于所述升鱼机提升机构2.1上,便于连接和提升操作。
所述拦鱼设施1.14至少为拦鱼电极和格栅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起重机2.12至少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臂架式起重机、缆索式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中的一种;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33连接于所述第一吊钩2.13上;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集鱼池1.12之间通过轨道或滑块滑动连接且定位,或通过齿轮齿条的齿式连接且定位;所述升鱼机集鱼箱1.13与所述排架柱2.11之间通过轨道或滑块滑动连接且定位,或通过齿轮齿条的齿式连接且定位(如图1所示),便于稳定提升或下放升鱼机集鱼箱。
所述尾水集鱼箱1.2包括框架1.21和设于所述框架1.21上的格栅1.22;框架1.21包括集鱼框架1.211和导向装置1.212,所述导向装置1.212分别设于所述集鱼框架1.211两侧;所述集鱼框架1.211包括集鱼部分框架1.2111和存水部分框架1.2112,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设于所述集鱼部分框架1.2111下端(如图6所示,图6为两个间隔设置的集鱼部分框架之间设有过水部分框架;图7为横向贯通集鱼箱结构)尾水集鱼箱的框架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尾水集鱼箱结构的牢固性,使尾水集鱼箱在水流的冲击下能保持牢固和稳定;
所述第二防逃喇叭口1.24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进鱼口1.23有一个或多个;有第二吊耳1.213设于所述框架1.21上端或侧面或底部;所述第二吊耳1.213有多个;所述尾水集鱼箱1.2通过所述第二吊耳1.213连接于所述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上,便于连接和提升操作;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上设有第二存水挡板1.25;所述存水部分框架1.2112与所述第二存水挡板1.25围成上端开口的方形存水结构(如图6、图7所示);所述集鱼部分框架与所述过水部分框架的方形存水结构相连通,通过方形存水结构存放一定深度的水体,在尾水集鱼箱升出水面后能够保持箱体内有满足鱼类的需求的水深。
有挡水板结构1.26设于所述框架1.21内、且位于所述框架1.21进水口侧,挡水板结构1.26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所述挡水板结构1.26有一个或多个,所述挡水板结构1.26的作用是能够阻挡水流,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缓流区域,满足鱼类的休息需要,避免鱼类长时间游泳产生疲劳;所述导向装置1.212至少为滑块、轨道限位装置、齿轮齿条中的一种或多种,便于稳定提升或下放尾水集鱼箱;所述集鱼框架1.211还包括过水部分框架1.2113,所述过水部分框架1.2113设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集鱼框架1.211之间,或设于所述集鱼框架1.211内和/或位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二进鱼口1.23之间(如图6所示),便于过水,减小对尾水的阻力。
运输过坝系统3包括运鱼车3.1、设于所述运鱼车3.1上的运鱼箱3.2和设在所述运鱼箱3.2中的维生系统,运鱼车3.2与提升至尾水平台14的升鱼机集鱼箱1.13通过连接管道3.11可拆卸连接和/或与提升至尾水平台14的所述尾水集鱼箱1.2通过连接管道3.11可拆卸连接;维生系统,包括充氧设施等,可以保证运鱼箱内装载的类的健康存活;码头转运系统4包括码头4.1和起吊装置等,运鱼车可行驶至码头,转运吊机可将运鱼车上的运鱼箱吊装转移;起吊装置至少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或设置在船上的起重机中的一种,且不仅限与此;运输放流系统5至少包括运输放流船5.1(如图1、图8、图9所示),运鱼车上的集鱼箱可通过码头上的转运吊机吊装至停泊在码头的运输放流船上,运输放流船可装载着鱼类行驶至库区合适水域放流。
所述的运输过坝系统、码头转运系统、运输放流系统均为现有技术。
所述格栅的疏密情况根据集鱼目标的体长,体宽,体高等特征参数确定。所述尾水集鱼箱1.2和升鱼机集鱼箱1.13的框架均为钢架。
参阅附图可知:本发明利用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诱鱼
由于发电尾水流量大,范围广,利用发电尾水可最大程度提高诱鱼效率,因此本集鱼系统主要利用发电尾水,确定开展集鱼的尾水洞/尾水管15后,利用升鱼机提升机构2.1将升鱼机集鱼箱1.13放置在集鱼池1.12内设定的高程,发电工况下,开启位于集鱼池1.12上游端的拦鱼设施1.14,集鱼池1.12的出水口放置好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和/或利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通过第二缆绳2.22将尾水集鱼箱1.2放置在尾水洞/尾水管15内设定的高程;(尾水集鱼箱1.2可从尾水检修门门槽7上下提升、穿过尾水检修门孔6)(如图2所示);尾水集鱼箱1.2必要时可进行叠放;开启必要的辅助诱鱼设施,如尾水集鱼箱1.2内及右岸尾水升鱼机集鱼池内设置的诱鱼灯,同时必要时,在集鱼站集鱼池内投放诱鱼饵料,增加诱鱼成功率;
步骤二:集鱼
当电站发电时,发电尾水从集鱼池1.12的进水口流入、从出水口流出,形成诱鱼水流,当大坝12下游的鱼类沿尾水区侧面上溯洄游时,沿集鱼池1.12的第一进鱼口1.122下方上溯,被集鱼池1.12设置的第一进鱼口1.122下泄的水流吸引,进而通过第一防逃喇叭口1.121从第一进鱼口1.122进入集鱼池1.12后进入升鱼机集鱼箱1.13;
和/或当鱼类被发电尾水吸引进入尾水管/尾水洞15口附近后,沿尾水管/尾水洞15口边沿伺机上溯,由于尾水集鱼箱1.2的内部具有不同的流速分区,使得鱼类能够沿出水口通过第二防逃喇叭口1.24进入第二进鱼口1.23后进入尾水集鱼箱1.2;
鱼类进入升鱼机集鱼箱1.13和/或尾水集鱼箱1.2后可停留在升鱼机集鱼箱1.13和/或尾水集鱼箱1.2内的休息区休息(如图2所示);
步骤三:提升装载
当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位于右岸的升鱼机1.1的升鱼机集鱼箱1.13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鱼类后,通过升鱼机提升机构2.1将放置在集鱼池1.12底部的升鱼机集鱼箱1.13沿集鱼池1.12和排架柱2.11提升至尾水平台14;
和/或当尾水集鱼箱1.2作业一定时间后,或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一定数量的鱼类进入尾水集鱼箱1.2后,采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将尾水集鱼箱1.2沿尾水检修门门槽7提升至尾水平台14;
当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提升至尾水平台14后,运鱼车3.1行驶至尾水平台14,运鱼箱3.2通过连接管道3.11与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相连接,将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中的鱼类转移至运鱼箱3.2中(如图8、图9所示);
步骤四:运输过坝
收集的鱼类装载完毕后,开启运鱼箱3.2中的维生系统,保证鱼类转运过程中的健康,运鱼车3.1经过过坝公路13将鱼类运输过坝,并送达码头转运系统4;
步骤五:码头转运
运鱼车3.1将运鱼箱3.2运输至码头转运系统4的转运码头4.1后,通过码头起吊装置将运鱼箱3.2吊装至运输放流系统5的运鱼放流船5.1上;
步骤六:运输放流
当运鱼箱3.2转载至运鱼放流船5.1上后,沿既定路线将鱼类运输至放流地点,确认放流水域安全后,将鱼类放流至江中;完成放流后,运鱼放流船5.1返回转运码头4.1(如图1、图8、图9所示),完成整个过鱼流程。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与现有技术高坝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工作人员将这两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其对比结果如下表:
Figure BDA0003534893940000141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所述的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与现有技术高坝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相比,过鱼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耗时较短,能调整工作深度,对不同水层的鱼类进行收集,诱鱼量较大,不需要额外补水,安全性较高。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Claims (1)

1.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诱鱼
确定开展集鱼的尾水洞/尾水管(15)后,利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通过第二缆绳(2.22)将尾水集鱼箱(1.2)放置在尾水洞/尾水管(15)内设定的高程/或利用升鱼机提升机构(2.1)将升鱼机集鱼箱(1.13)放置在集鱼池(1.12)内设定的高程;
步骤二:集鱼
当大坝(12)下游的鱼类沿尾水区侧面上溯洄游时,沿集鱼池(1.12)的第一进鱼口(1.122)下方上溯,被第一进鱼口(1.122)下泄的水流吸引,进而通过第一防逃笼(1.121)从第一进鱼口(1.122)进入集鱼池(1.12)后进入升鱼机集鱼箱(1.13);
和/或当鱼类被发电尾水吸引进入尾水管/尾水洞(15)口附近后,沿尾水管/尾水洞(15)口边沿伺机上溯,尾水集鱼箱(1.2)后会形成利于鱼类上溯的流场,鱼类沿出水口进入第二进鱼口1.23后进入尾水集鱼箱(1.2);
步骤三:提升装载
当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位于右岸的升鱼机集鱼箱(1.13)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鱼类后,通过升鱼机提升机构(2.1)将放置在集鱼池(1.12)底部的升鱼机集鱼箱(1.13)沿集鱼池(1.12)和排架柱(2.11)提升至尾水平台(14);
和/或当尾水集鱼箱(1.2)作业一定时间后,或通过水下摄像头发现一定数量的鱼类进入尾水集鱼箱(1.2)后,采用尾水集鱼箱提升机构(2.2)将尾水集鱼箱(1.2)沿尾水检修门门槽(7)提升至尾水平台(14);
当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提升至尾水平台(14)后,运鱼车(3.1)行驶至尾水平台(14),运鱼箱(3.2)通过连接管道(3.11)与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相连接,将尾水集鱼箱(1.2)和/或升鱼机集鱼箱(1.13)中的鱼类转移至运鱼箱(3.2)中;
步骤四:运输过坝
收集的鱼类装载完毕后,开启运鱼箱(3.2)中的维生系统,保证鱼类转运过程中的健康,运鱼车(3.1)经过过坝公路(13)将鱼类运输过坝,并送达码头转运系统(4);
步骤五:码头转运
运鱼车(3.1)将运鱼箱(3.2)运输至转运码头(4.1)后,通过码头起吊装置将运鱼箱(3.2)吊装至运鱼放流船(5.1)上;
步骤六:运输放流
当运鱼箱(3.2)转载至运鱼放流船(5.1)上后,沿既定路线将鱼类运输至放流地点,确认放流水域安全后,将鱼类放流至江中;完成放流后,运鱼放流船(5.1)返回转运码头(4.1),完成整个过鱼流程。
CN202210216291.2A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Active CN114561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6291.2A CN114561918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33668.6A CN109736254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
CN202210216291.2A CN114561918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668.6A Division CN109736254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1918A CN114561918A (zh) 2022-05-31
CN114561918B true CN114561918B (zh) 2023-04-18

Family

ID=663681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6291.2A Active CN114561918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N201910133668.6A Active CN109736254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33668.6A Active CN109736254B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及其过鱼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561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6823B (zh) * 2019-02-22 2023-12-0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适用于已建水电站的集鱼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11236181B (zh) * 2020-01-11 2021-11-30 毛熹 一种去机械化管式鱼道装置
CN111887198A (zh) * 2020-09-02 2020-11-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电站鱼类提升转运及分类暂养系统
CN112796286B (zh) * 2020-09-02 2022-12-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水坝集运鱼系统的集鱼装置
CN113026687B (zh) * 2020-09-02 2022-09-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水坝的集运鱼系统及其集运鱼方法
CN111910594A (zh) * 2020-09-02 2020-11-1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一种用于水电站洄游鱼类上行过坝的防逃装置
CN113089595B (zh) * 2021-04-21 2023-06-09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自动扶梯式鱼道
CN113693036B (zh) * 2021-08-20 2023-03-2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集鱼站结构
CN114673124B (zh) * 2022-05-06 2023-01-2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旅游观赏功能的过鱼系统及过鱼方法
CN117888513B (zh) * 2024-03-14 2024-05-10 四川弘信天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升鱼机系统的集鱼装置及集鱼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32463A1 (en) * 1994-09-20 1996-03-21 John Fletcher Hipwell Fish Lift Elevator
CN101570967A (zh) * 2009-06-04 2009-11-04 浙江工业大学 具有卵形过鱼孔的鱼道
RU2009117031A (ru) * 2009-05-04 2010-11-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ар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RU) Способ пропуска молоди рыб через гидроузел при покатной миграции
CN107663853A (zh) * 2017-04-10 2018-02-06 许昌义 横跨减速引导式集鱼槽箱
CN108570973A (zh) * 2018-03-30 2018-09-25 四川大学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7431A (en) * 1981-11-06 1984-03-20 Koch David 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version of downstream migrating anadromous fish
AT514255B1 (de) * 2013-04-25 2015-02-15 Bernhard Dipl Ing Monai Anordnung an fließenden Gewässern
CN105113470A (zh) * 2015-04-17 2015-12-02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的过鱼方法及装置
CN105421307B (zh) * 2015-12-25 2017-02-22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中、高水头拦河坝枢纽的轨道式过鱼结构
CN107059760A (zh) * 2017-05-27 2017-08-18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利水电工程高坝长输过鱼系统
CN108005040A (zh) * 2017-11-27 2018-05-08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型生态水利发电站
CN107938624A (zh) * 2017-12-06 2018-04-20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综合性集运鱼平台及解决水电站阻碍鱼类上溯的方法
CN208056022U (zh) * 2018-03-09 2018-11-06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尾水升鱼机捕诱鱼通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32463A1 (en) * 1994-09-20 1996-03-21 John Fletcher Hipwell Fish Lift Elevator
RU2009117031A (ru) * 2009-05-04 2010-11-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ар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RU) Способ пропуска молоди рыб через гидроузел при покатной миграции
CN101570967A (zh) * 2009-06-04 2009-11-04 浙江工业大学 具有卵形过鱼孔的鱼道
CN107663853A (zh) * 2017-04-10 2018-02-06 许昌义 横跨减速引导式集鱼槽箱
CN108570973A (zh) * 2018-03-30 2018-09-25 四川大学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1918A (zh) 2022-05-31
CN109736254B (zh) 2023-10-24
CN109736254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61918B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N209873695U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
CN109469030B (zh)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110016883B (zh) 一种水电站尾水集鱼的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04088260B (zh) 多级助驱式生态鱼道设施及其运行方法
CN109736253B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KR100966723B1 (ko) 하천 우회수로형 어도시설물
CN1982542A (zh) 一种帮助鱼类通过水坝的方法
CN109469029B (zh)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CN109736255B (zh)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04912041A (zh) 一种峡谷河段高坝过鱼系统
CN205320960U (zh) 可移动式底层鱼类诱集装置
US2922282A (en) Fishway
CN210395269U (zh) 一种高水头大坝过鱼系统
CN209873694U (zh) 一种水电站尾水集鱼的装置
CN209873693U (zh)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
CN210031662U (zh)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
CN110747831A (zh) 一种用于溪流的过鱼设施
CN110106823B (zh) 适用于已建水电站的集鱼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204738279U (zh) 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
CN210031661U (zh) 适用于已建水电站的集鱼装置
JP2000282446A (ja) 水力発電用ダム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発電および揚水方法
CN214883376U (zh) 一种鱼类洄游过坝辅助系统
CN215210825U (zh) 一种电梯式过鱼装置
CN210857146U (zh) 自动输送过坝的水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