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0973A -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0973A
CN108570973A CN201810296371.7A CN201810296371A CN108570973A CN 108570973 A CN108570973 A CN 108570973A CN 201810296371 A CN201810296371 A CN 201810296371A CN 108570973 A CN108570973 A CN 108570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gathering
fish
moisturizing
section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963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0973B (zh
Inventor
安瑞冬
易文敏
李嘉
李克锋
王远铭
廖伯文
李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2963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70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70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0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0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0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8Fish passes or other means providing for migration of fish; Passages for rafts or boa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属于水利工程设施领域。该槽式集鱼前室包括集诱鱼系统和补水系统;集诱鱼系统主要包括长底板和带坡底板,集鱼渐变段,两个集鱼挡墙,两个消能格栅,错缝式控制闸门,集鱼池和集鱼进口;补水系统包括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补水出口段,集鱼出口。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运行时利用电站尾水水流作为诱鱼水流和补水水流,通过调整错缝式控制闸门两排竖直排列的横缝相对位置控制集鱼前室流量与流速,诱导鱼类进入集鱼前室集鱼池内,不仅集诱鱼效果显著高效;且该集鱼前室还具有能适应较大水位变幅的优点,适合于水利工程中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一种过鱼设施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兴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常把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分割,这阻隔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因而坝下与坝上鱼类基因得不到正常交流,物种活力可能会降低,鱼类分布与栖息环境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变化都将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片段化效应。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河流生态系统的不连续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急切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过鱼设施,帮助鱼类洄游,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以及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和优化流域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外针对低水头坝和高水头坝设计了一系列过鱼设施。所述低水头坝和高水头坝所设计的过鱼设施目前常用形式有鱼道、升鱼机、鱼闸、人工孵化场等。
在我国,常用于低水头坝的过鱼设施为鱼道,其常见形式有池式鱼道、竖缝式鱼道、Denil式鱼道等;但由于高水头坝上下游落差过大,布置常见鱼道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洄游鱼类在长距离上溯时体力消耗巨大,过鱼效果不好。故在高水头坝过鱼中,单一形式的鱼道、鱼闸、升鱼机的适应性均较低,因而常采用的是集诱鱼设施和升鱼机的组合型式;而高水头坝过鱼的关键在于集诱鱼,集诱鱼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升鱼机的过鱼效率。目前常用的集诱鱼设施中,集鱼平台技术不够成熟,集鱼船与捕捞工具等对鱼类的伤害较大。较为成熟的集诱鱼设施为鱼道式集鱼系统,但其存在以下的弊端:在诱鱼效果上,鱼道式集鱼系统的鱼道进口位置往往受工程整体布置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鱼道进口附近流态复杂,鱼类难以发现鱼道进口,诱鱼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在补水方式上,大多集诱鱼设施引用流量与补水流量均来自库区流量,不仅占用了发电流量,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在鱼道进口布置上,在过鱼季节中,鱼类开始洄游产卵,为适应下游河道水位变化,保证鱼道进口的最低运行水位,需要设置多个鱼道进口,施工较为复杂;在适应性上,对于不同过鱼对象,其对应的鱼道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如隔板与导角等;且建成后不易调整,对于目标鱼类种类多、水位变幅较大的工程,传统的鱼道式集鱼系统不易推广。经本课题组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实践,力求设计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高效的过鱼设施的槽式集鱼前室,该集鱼前室既能帮助鱼类洄游,同时还能恢复河流的连续性以及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和优化流域生态环境;这也正是本发明的任务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述过鱼设施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设计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该集鱼前室是利用电站尾水作为引用流量和补水流量,其布置形式与河道地形走向一致,将其用于工况中产生的水流集诱鱼效果显著;且该集鱼前室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后期易于调整,能够适应不同水深变幅,是一种适用性以及推广性均较强的过鱼设施的生态补偿工程。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由以下技术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包括集诱鱼系统和补水系统,其中,所述集诱鱼系统包括长底板和带坡底板两部分;所述长底板与带坡底板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第一集鱼挡墙和第二集鱼挡墙,长底板部分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有集鱼渐变段,集鱼渐变段下游连接的拦污网,拦污网连接的错缝式控制闸门,错缝式控制闸门连接的消能坎,消能坎连接的集鱼池,集鱼池上游连接的消能格栅,集鱼池下游相连的拖曳格栅;而带坡底板上游连接拖曳格栅,带坡底板下游连接集鱼进口,而集鱼进口底板衔接河道;所述补水系统包括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补水出口段和集鱼出口;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上游与补水系统中集鱼出口连接、同时与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连接、还与集诱鱼系统中第一集鱼挡墙和第二集鱼挡墙连接,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与其上游补水暗渠段连接;补水明渠段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坡底,补水暗渠段则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之下被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覆盖,且与补水明渠段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为其上游段宽度比其下游段宽度更宽,其宽度变化是从上游段宽宽度逐渐变小至下游段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尺寸应根据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尺寸来确定,集鱼渐变段上游段尺寸应大于补水出口段尺寸;补水出口段尺寸为矩形横截面边长在1m~6m之间,或圆形横截面半径在0.6m~4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长底板高程至少应与实验河流河底高程相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长底板坡度应与长底板所在实验河流河床坡度相当或为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明渠段底高程应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坡底高程一致,使其平顺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和补水出口段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即为矩形或者圆形,其尺寸为矩形横截面边长在1m~6m之间,或圆形横截面半径在0.6m~4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有利于水流进入集鱼渐变段,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应与水平面保持垂向度为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错缝式控制闸门为两排竖直排列的横缝,每排有10个横缝,通过控制两排横缝的重叠程度来控制集诱鱼系统中的水流量与流速,防止流量或流速过大或过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槽式集鱼前室能适应高水头坝的水深变幅幅度为0.5m~10m。
本发明所述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的集诱鱼系统中设置的消能格栅位于集鱼池上游,该消能格栅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为防止鱼类继续上溯;所述拖曳格栅位于集鱼池下游,在集鱼时关闭拖曳格栅,在利用升鱼机提升集鱼池中的鱼类时开启拖曳格栅并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使鱼类上溯至集鱼池中,以防止鱼类逃离集鱼池。
本发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设置的消能格栅与拖曳格栅应无棱角,以免对鱼类造成伤害;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错缝式控制闸门为两排竖直排列的横缝,每排有10个横缝,通过控制两排横缝的重叠程度来控制集诱鱼系统中的流量与流速,防止流量或流速过大或过小;两排横缝完全重叠时通过错缝式控制闸门的流量为0,当两排横缝完全错开时通过错缝式闸门的流量最大。
本发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消能坎和消能格栅可对水流进行充分消能,使得消能格栅下游水流流态平稳,以便于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中;所述消能格栅还具有消能和挡鱼的双重作用。
本发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的集鱼池位置应尽量远离电站尾水出口反坡,以避免电站尾水出口声音的影响,即整个槽式集鱼前室长度可以根据工况中实际河道地形加长或缩短。
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应根据实际河道地形布置,即槽式集鱼前室轴线可根据工况现场地形布置为折线型或者曲线型。
本发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带坡底板长度与坡度应根据目标鱼类对流速的要求给定,保证诱鱼水流流速满足要求。
本发明所述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的补水系统中,所述电站尾水出口反坡水流通过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补水出口段和电站尾水出口反坡两种方式进入集鱼渐变段,接着通过拦污栅、错缝式控制闸门进入下游,通过消能坎与消能格栅进行消能使得水流流态平稳;由带坡底板构成的带坡段形成诱鱼水流,诱导鱼类进入槽式集鱼前室。
本发明所述的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集诱鱼系统和补水系统的设置,并引用电站尾水水流作为诱鱼水流和补水水流,在集诱鱼系统中通过集鱼渐变段对水流进行汇集;通过拦污网清洁水流,消能坎和消能格栅的消能作用使得集鱼池下游水流流态平稳;再利用由带坡底板构成的带坡段的水头差形成满足诱鱼流速要求的水流,诱导鱼类进入槽式集鱼前室,朝着集鱼池方向拖动拖曳格栅;将进入槽式集鱼前室内的鱼类赶至集鱼池内,最终通过升鱼机提升。而补水系统中电站尾水出口反坡水流通过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补水出口段和电站尾水出口反坡两种方式进入由上游宽段渐变到下游窄段的集鱼渐变段;接着通过拦污网、错缝式控制闸门进入下游,通过消能坎与消能格栅进行消能使得集鱼池下游水流流态平稳,以及消能格栅的消能和挡鱼的双重作用;由带坡底板构成的带坡段形成诱鱼水流,诱导鱼类进入槽式集鱼前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中的水流直接引用来自电站尾水水流,通过拦污网、错缝式控制闸门进入槽式集鱼前室,补水效率高,即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过鱼效率。
2、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通过消能格栅和拖曳格栅配合使用可以高效地将鱼类集中在集鱼池中,防止鱼类将继续上溯或者掉头游出集鱼池。
3、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的带坡底板是利用水头差形成满足诱鱼要求的水流,诱导鱼类进入集鱼前室集鱼池内,因而不仅集诱鱼效果显著高效;
4、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随着其下游水位变化,通过错缝式控制闸门的控制可适应不同水深变幅,快捷有效。
5、本发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的结构为槽式结构,不需设置隔板,易于施工,设备少且投资小,后期可操作性高;且该集鱼前室还具有能适应较大水位变幅的优点,适合于水利工程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流动方向;
图2本发明图1中的A-A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图1中的B-B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图1中的C-C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图1中的D-D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所述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实施例模型实验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站尾水出口反坡,2补水明渠段,3补水暗渠段,4补水出口段,5集鱼出口,6集鱼渐变段,7拦污网,8错缝式控制闸门,9消能坎,10-1第一集鱼挡墙,10-2第二集鱼挡墙,11-1消能格栅,11-2拖曳格栅,12集鱼池,13-1长底板,13-2带坡底板,14集鱼进口,15补水系统,16集诱鱼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本发明所述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其俯视平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集诱鱼系统16和补水系统15,其中,所述集诱鱼系统包括长底板13-1和带坡底板13-2两部分;所述长底板13-1和带坡底板13-2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第一集鱼挡墙10-1和第二集鱼挡墙10-2,长底板13-1内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有集鱼渐变段6,集鱼渐变段下游连接的拦污网7,拦污网连接的错缝式控制闸门8,错缝式控制闸门连接的消能坎9,消能坎连接的集鱼池12,集鱼池上游连接的消能格栅11-1,集鱼池下游相连的拖曳格栅11-2;而带坡底板13-2上游连接拖曳格栅11-2,带坡底板13-2下游连接集鱼进口14;所述补水系统16包括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补水明渠段2,补水暗渠段3,补水出口段4和集鱼出口5;所述集诱鱼系统16中集鱼渐变段6上游与补水系统15中集鱼出口5连接、同时与补水系统15中补水出口段4连接、还与集诱鱼系统16中第一集鱼挡墙10-1和第二集鱼挡墙10-2连接,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4与其上游补水暗渠段3连接;补水明渠段2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坡底,补水暗渠段3则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之下被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覆盖,且与补水明渠段2相连接。
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其模型实验于成都市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室外模型试验场中已建好的河道模型中进行,该河道模型是根据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马别河的第九个梯级马岭水利枢纽下游1000m河道地形建立。根据实际河道地形按照图6所示模型实验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布置连接好各部分,安装模型后放水进行实验。
本实施例进行一台机组和三台机组分别在有无考虑下游梯级水库影响下的放水试验,在四种不同工况下,用旋桨流速仪分别测量集鱼进口附近的流速大小。
本实施例所述模型实验以及河道模型均是由实际大小按照几何比尺1:50缩放而来,实施例中尺寸及参数均换算为实际大小。
本实施例采用错缝式控制闸门8控制进入槽式集鱼前室中的流速与流量;通过错缝式控制闸门控制其两排横缝的重叠程度来控制集诱鱼系统中的流量与流速,目的是防止流量或流速过大或过小;当两排横缝完全重叠时通过错缝式控制闸门的流量为0,当两排横缝完全错开时通过错缝式控制闸门的流量最大。采用消能坎9和消能格栅11-1降低槽式集鱼前室中的水流流速,使其变得平缓;采用消能格栅11-1和拖曳格栅11-2将进入的鱼类集中在集鱼池12中防止继续上溯或掉头游出槽式集鱼前室;采用带坡底板13-2形成满足诱鱼要求的水流,引诱鱼类进入槽式集鱼前室内;将进入槽式集鱼前室内的鱼类赶至集鱼池12内,最终通过升鱼机提升。
以下为本实施例模型实验中主要尺寸和相关参数;及所用仪器和部件:
所用升鱼机鱼箱长宽分别为3m和2m,所用旋桨流速仪为LGY-Ⅱ型智能流速仪,其流速测量量程为1cm/s~300cm/s,精度为0.01m/s,所用错缝式控制闸门为两排竖直排列有横缝的错缝式控制闸门8,每排有10个横缝,其横缝半径为0.2m,两排横缝之间的间距为0.1m。
1、所述长底板与带坡底板厚度均取为1m,净宽均取为2m,
2、所述第一集鱼挡墙10-1和第二集鱼挡墙10-2高度均取为5m。
3、所述集鱼出口5与集鱼进口14均为矩形断面,集鱼进口14底板衔接河道,底板高程为952.00m,集鱼出口5底板高程为953.00m。
4、所述槽式集鱼前室自拦污网7应向上游延伸一段距离减小声音对鱼类的影响,本实例取30m并形成折线段,与下游段夹角为150°,来减小声音对鱼类的影响;同时在其转弯处可对水流进行初步的消能。
5、所述消能坎9高度以及消能坎至消能格栅11-1段应根据实际消能需求确定,由于消能坎高度低于0.5m消能效果不明显,若消能坎高度大于1.5m消能效果过于明显,因此消能坎9高度建议在0.5m~1.5m之间;水流速度过低,消能坎至消能格栅段长度建议取在5m~30m之间,本实例消能坎高度取为0.5m,消能坎至消能格栅段长度为20m。
6、所述带坡底板13-2及长底板13-1的坡度与长度应根据目标鱼类对流速的要求确定,本实例满足要求的诱鱼流速范围为0.70m/s~1.01m/s,带坡底板13-2的长度取为2m,坡度为0.5%,长底板13-1的长度取为150m,坡度为0。
7、所述集鱼池12尺寸大小应根据实际工程及升鱼机的尺寸确定,本实例集鱼池12长度取为3m,宽度取为2m。
8、所述补水明渠2、补水暗渠3及补水出口段4尺寸应根据实际工程确定,其横断面可为矩形或者圆形;其三者尺寸设置为边长均为1m~6m,半径均为0.6m~4m;该尺寸考虑放在本实例中过水横截面形状均取为边长为2m的正方形,而补水出口段4与河道的垂直角度取为45°。
9、所述集鱼渐变段6上游宽宽度应根据补水出口段宽度及实际工程确定,其横截面为矩形,本实例集鱼渐变段上游宽宽度为5m,其下游段窄宽度为2m,其高均为5m。
10、所述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坡度应根据实际工程确定,本实例电站尾水出口反坡坡底高程为948.00m,坡顶高程为952.00m,坡度为1:3。
11、采用旋桨流速仪测量集鱼进口处的流速,将旋桨流速仪探头垂直置于水中至探头被完全淹没,读出旋桨流速仪主机上显示的读数即为集鱼进口处的流速值。
12、本实施例诱鱼水流流速标准根据相关鱼类游泳能力测试确定,其流速范围为0.50m/s~1.00m/s,在该流速范围内,水流能成功吸引目标鱼类使其进入集诱鱼系统完成上溯。
本实施例的工况设置,一方面考虑到了下游水库建成前与建成后的影响,将分别设置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和不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时,鱼道的运行水深将受回水影响而加大;另一方面考虑到了在过鱼季节中该河道的常遇流量,分别为414m3/s和1242m3/s。因此,本实施例共设置了4种工况。
本实施例槽式集鱼前室可适应的水深变幅为0.5m~3.5m,其原因是在过鱼季节中集鱼进口的最小和最大水深分别为0.5m和3.5m。
四种不同工况实验情况如下:
工况1:不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集鱼进口12水深0.5m,1台机组发电,其流量为414.00m3/s;
水流由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由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的水流并不是全部都经过补水系统进入集诱鱼系统的,一部分是直接通过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进入集诱鱼系统的)和补水系统15进入集诱鱼系统16,该工况流量较小,故错缝式控制闸门两排横缝完全错开,使进入集诱鱼系统水流量和流速达到最大值;并通过消能坎9和消能格栅11-1降低水流流速,改善水流流态;此时消能格栅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拖曳格栅11-2先为关闭状态,待鱼类从集鱼进口14进入且完全通过了带坡底板13-2及拖曳格栅时,再启用拖曳格栅,并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内。
用旋桨流速仪测量槽式集鱼前室集鱼进口12处的流速,其流速为0.88m/s,满足诱鱼水流流速的要求。
工况2: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集鱼进口水深2.2m,1台机组发电,其流量为414.00m3/s;
水流由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和补水系统15进入集诱鱼系统16,该工况流量较小,故错缝式控制闸门两排横缝完全错开,使进入集诱鱼系统水流量和流速达到最大值;并通过消能坎和消能格栅降低水流流速,改善水流流态,消能格栅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拖曳格栅先关闭,待鱼类从集鱼进口进入且完全通过了带坡底板及拖曳格栅时,启用拖曳格栅,并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内。
用旋桨流速仪测量槽式集鱼前室集鱼进口12处的流速,其流速为0.90m/s,满足诱鱼水流流速的要求。
工况3: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集鱼进口水深3.5m,3台机组发电,其流量为1242.00m3/s;
水流由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和补水系统15进入集诱鱼系统16,该工况流量较大,故错缝式控制闸门两排横缝相互重合一半,使进入集诱鱼系统水流量与流速降低;并通过消能坎和消能格栅进一步降低其流速,改善水流流态,消能格栅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拖曳格栅先关闭,待鱼类从集鱼进口进入且完全通过了带坡底板及拖曳格栅时启用拖曳格栅,并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内。
用旋桨流速仪测量槽式集鱼前室集鱼进口处的流速,其流速为0.98m/s,满足诱鱼水流流速的要求。
工况4:不考虑下游水库回水对实验河段的影响,集鱼进口水深2.5m,3台机组发电,其流量为1242.00m3/s;
水流由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和补水系统15进入集诱鱼系统16,该工况流量较大,故错缝式控制闸门两排横缝相互重合一半,使进入集诱鱼系统水流量与流速降低;并通过消能坎和消能格栅进一步降低其流速,改善水流流态,消能格栅始终处于打开状态,拖曳格栅先关闭,待鱼类从集鱼进口进入且完全通过了带坡底板及拖曳格栅时启用拖曳格栅,并拖动拖曳格栅将鱼类赶至集鱼池内。
用旋桨流速仪测量槽式集鱼前室集鱼进口处的流速,其流速为1.00m/s,满足诱鱼水流流速的要求。
通过四种不同工况下的实验,集鱼进口处流速均满足诱鱼水流流速要求,若运行期间出现水流流速大于1.01m/s的情况,此时可调整错缝式控制闸门开度,以减小水流流量与流速即可。

Claims (10)

1.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诱鱼系统(16)和补水系统(15);其中,所述集诱鱼系统包括长底板(13-1)和带坡底板(13-2)两部分;所述长底板与带坡底板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集鱼挡墙(10-1)和第二集鱼挡墙(10-2),长底板部分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包括有集鱼渐变段(6),集鱼渐变段下游连接的拦污网(7),拦污网连接的错缝式控制闸门(8),错缝式控制闸门连接的消能坎(9),消能坎连接的集鱼池(12),集鱼池上游连接的消能格栅(11-1),集鱼池下游相连的拖曳格栅(11-2);而带坡底板上游也连接拖曳格栅,带坡底板下游连接集鱼进口(14),而集鱼进口底板衔接河道;所述补水系统包括电站尾水出口反坡(1),补水明渠段(2),补水暗渠段(3),补水出口段(4)和集鱼出口(5);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上游与补水系统中集鱼出口连接、同时与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连接、还与集诱鱼系统中第一集鱼挡墙和第二集鱼挡墙连接,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与其上游补水暗渠段连接;补水明渠段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坡底,补水暗渠段则位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之下被电站尾水出口反坡覆盖,且与补水明渠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为其上游段宽度比其下游段宽度更宽,宽度变化是从上游段宽宽度逐渐变小至下游段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集鱼渐变段尺寸应根据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尺寸来确定;集鱼渐变段上游段尺寸应大于补水出口段尺寸,补水出口段尺寸为矩形横截面边长在1m~6m之间,或圆形横截面半径在0.6m~4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长底板高程至少应与实验河流河底高程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长底板坡度应与长底板所在实验河流河床坡度相当或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明渠段底高程应与电站尾水出口反坡坡底高程一致,使其平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明渠段、补水暗渠段和补水出口段横截面形状相同,即为矩形或者圆形,其尺寸为矩形横截面边长在1m~6m之间,或圆形横截面半径在0.6m~4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为有利于水流进入集鱼渐变段,所述补水系统中补水出口段应与水平面保持垂向度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诱鱼系统中错缝式控制闸门为两排竖直排列的横缝,每排均有10个横缝;通过控制两排横缝的重叠程度来控制集诱鱼系统中的流量与流速,以防止流量或流速过大或过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式集鱼前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式集鱼前室能适应高水头坝的水深变幅幅度为0.5m~10m。
CN201810296371.7A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Active CN108570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6371.7A CN108570973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96371.7A CN108570973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0973A true CN108570973A (zh) 2018-09-25
CN108570973B CN108570973B (zh) 2021-03-02

Family

ID=6357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96371.7A Active CN108570973B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097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9029A (zh) * 2018-12-07 2019-03-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CN109469030A (zh) * 2018-12-21 2019-03-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109518662A (zh) * 2018-11-30 2019-03-2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鱼类洄游的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底坡结构
CN109736253A (zh) * 2019-02-22 2019-05-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CN111642449A (zh) * 2020-05-28 2020-09-1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变坡式鱼类游泳能力测试水槽
CN112195881A (zh) * 2020-09-07 2021-01-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鱼道水深的流量调节池及鱼道
CN112281772A (zh) * 2020-11-26 2021-01-29 孙汝娒 一种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
CN112987833A (zh) * 2021-05-13 2021-06-18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18729A (zh) * 2021-09-13 2021-11-3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丁坝式进鱼口
CN114541312A (zh) * 2019-02-22 2022-05-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14561918A (zh) * 2019-02-22 2022-05-3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58782C1 (ru) * 2004-04-01 2005-08-20 Новочеркас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мелиоратив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ГМА Рыбопропуск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03320495U (zh) * 2013-01-23 2013-12-04 宋东辉 一种鱼闸
CN103452077A (zh) * 2013-08-15 2013-12-18 四川大学 水电站鱼道进口诱鱼补水实验装置
CN105603943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隧洞式仿自然鱼道的拦鱼提升设备及方法
CN107034861A (zh) * 2017-05-23 2017-08-1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58782C1 (ru) * 2004-04-01 2005-08-20 Новочеркас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мелиоратив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ГМА Рыбопропуск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03320495U (zh) * 2013-01-23 2013-12-04 宋东辉 一种鱼闸
CN103452077A (zh) * 2013-08-15 2013-12-18 四川大学 水电站鱼道进口诱鱼补水实验装置
CN105603943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隧洞式仿自然鱼道的拦鱼提升设备及方法
CN107034861A (zh) * 2017-05-23 2017-08-1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能够适应上游大水位变幅的混合型鱼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寿柱: "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鱼道设计", 《低碳世界》 *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662A (zh) * 2018-11-30 2019-03-2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鱼类洄游的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底坡结构
CN109518662B (zh) * 2018-11-30 2024-04-26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于鱼类洄游的水电站厂房尾水渠底坡结构
CN109469029A (zh) * 2018-12-07 2019-03-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CN109469029B (zh) * 2018-12-07 2024-03-2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
CN109469030A (zh) * 2018-12-21 2019-03-15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109469030B (zh) * 2018-12-21 2024-03-19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水式发电高坝的集运鱼系统
CN109736253B (zh) * 2019-02-22 2023-12-0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CN114561918B (zh) * 2019-02-22 2023-04-18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N109736253A (zh) * 2019-02-22 2019-05-10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尾水集鱼的集鱼箱及其集鱼方法
CN114541312B (zh) * 2019-02-22 2024-04-16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的集鱼方法
CN114541312A (zh) * 2019-02-22 2022-05-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水电站尾水进行集鱼的升鱼机装置及其集鱼方法
CN114561918A (zh) * 2019-02-22 2022-05-31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高坝综合过鱼设施的过鱼方法
CN111642449A (zh) * 2020-05-28 2020-09-1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变坡式鱼类游泳能力测试水槽
CN112195881A (zh) * 2020-09-07 2021-01-08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鱼道水深的流量调节池及鱼道
CN112281772A (zh) * 2020-11-26 2021-01-29 孙汝娒 一种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
CN112987833A (zh) * 2021-05-13 2021-06-18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987833B (zh) * 2021-05-13 2021-07-30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18729B (zh) * 2021-09-13 2022-08-19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丁坝式进鱼口
US11692322B2 (en) 2021-09-13 2023-07-04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Spur dike type fishway inlet
CN113718729A (zh) * 2021-09-13 2021-11-3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丁坝式进鱼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0973B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0973A (zh) 一种适应高水头坝不同水深变幅的槽式集鱼前室
CN104480914B (zh) 鱼道与船闸相结合的过鱼设施及方法
CN101638889A (zh) 一种适用于高坝陡坡的阶梯式过鱼设施及控制方法
WO2019033924A1 (zh) 研究亲鱼产卵与流速刺激定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3452077B (zh) 水电站鱼道进口诱鱼补水实验装置
CN105010095A (zh) 一种比流量式灌溉水量计量控制装置
CN109183767A (zh) 一种与竖缝式鱼道相结合的船闸及其使用方法
CN206220068U (zh) 分散式多鱼道进口
CN105804029A (zh) 生态闸门补水式鱼道进口装置
CN206768725U (zh) 自循环式河流演变实验系统
CN104250960A (zh) 一种水库防淤布设方法
CN108914875B (zh) 一种用于河口咸潮防治的水下水幕方法
CN204679666U (zh) 一种泄洪雾化强降雨连续测量装置
CN107034839A (zh) 自循环式河流演变实验系统
CN105714731B (zh) 一种测试水库下泄水温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CN210857147U (zh) 一种鱼道进口集鱼系统旁侧分散补水系统布置装置
CN205314073U (zh) 隧洞式仿自然鱼道结合提升设备的布置
CN103392630B (zh) 用于形成有利于中华鲟产卵地形的结构及底质优化方法
CN114232557A (zh) 跟踪截流模型水下地形的模拟确定方法和试验方法
CN202323893U (zh) 一种可密集建造的水利发电站
CN208151985U (zh) 水闸“l”型拦污栅墩及其“锯齿形”布置结构
CN205954583U (zh) 一种水库坝下支流与坝上干流结合的上行过鱼结构
CN220057781U (zh) 一种结合分散补水子系统的集鱼系统
CN208732735U (zh) 一种可监测堵塞的生态过滤装置
CN108824406A (zh) 一种适用于升船机过鱼的集鱼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An Ruidong

Inventor after: Yi Wenmin

Inventor after: Li Jia

Inventor after: Li Kefe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anming

Inventor after: Liu Xiaofan

Inventor after: Liao Bowen

Inventor after: Li Fang

Inventor before: An Ruidong

Inventor before: Yi Wenmin

Inventor before: Li Jia

Inventor before: Li Kef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anming

Inventor before: Liao Bowen

Inventor before: Li F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