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787A - 剔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剔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787A
CN114557787A CN202210105826.9A CN202210105826A CN114557787A CN 114557787 A CN114557787 A CN 114557787A CN 202210105826 A CN202210105826 A CN 202210105826A CN 114557787 A CN114557787 A CN 114557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tal floss
bracket
rod
floss rod
clos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058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1058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787A/zh
Priority to CN202223222970.5U priority patent/CN219963131U/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A61C15/04Dental floss; Floss holders
    • A61C15/041Dental flo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5/00Devices for cleaning between the teeth
    • A61C15/04Dental floss; Floss holders
    • A61C15/046Flossing tools
    • A61C15/047Flossing tools power-driv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剔牙装置,属于牙科清洁装置技术领域,支架上设置多个牙线棒,每个牙线棒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牙线棒固定或者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支架里可有震动电机。牙线棒固定在支架上或者能灵活设置牙线棒数量和位置,可3D打印成型个性化制作。支架内设置震动电机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使用方便,结构新颖,成本低,使用经济。

Description

剔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科清洁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或铸造)个性化剔牙装置。
背景技术
牙刷和牙线是人们日常清理牙齿的必备工具。牙线用来清理牙齿之间的邻面和邻间隙的牙菌斑,牙线的功能不能被牙刷替代。因此,刷牙后需要再用牙线清理牙齿。牙齿的邻面和邻间隙清洁不彻底,会在牙齿和牙根表面形成菌斑生物膜,是牙齿邻面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牙齿的邻面和邻间隙的菌斑不能清理干净,会加快龋齿和牙周炎的进展。我国龋齿和牙周病发病率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病率更是显著上升,因此需要用牙线高效地清理牙齿。有种植牙的人群,牙齿不清洁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最终可导致种植体脱落失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种植牙治疗,植体周围炎的人群逐年增高。接受牙齿矫正治疗的患者,牙齿表面粘接了托槽,牙齿非常不容易清洁,再加上矫正的周期比较长,通常1-2年,龋齿和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然而通常人们没有剔牙的习惯和认识,使用牙线的口腔卫生宣教亟需加强。
人类在2.5-6岁,有20颗乳牙,成人口腔中有28-32颗恒牙。目前的商品化的牙线棒只能清理2颗牙齿之间的邻间隙,用单独的牙线棒剔每个牙齿耗时耗力,28颗牙齿共需要剔30下,约5-10分钟,才能将所有牙齿的邻面和邻间隙清理一遍。目前商品化的单个牙线棒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但是人们每天早晚刷牙后,还要花费一定时间来剔牙,很难长期坚持,因此需要能同时剔多个牙齿的剔牙装置。每个人的牙齿的排列不一样(牙弓形状不同),牙弓长度和宽度不尽相同,牙齿间的间隙大小也不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牙线装置。人类的牙齿生理性的终生向近中(即人中、面部正中线)的方向移动,也有可能由于生理、病理或治疗的因素向其他方向移动。牙齿移动的方向速度于以下因素有关,1.牙周组织稳定性、牙槽骨改建的活跃性不同;2.牙齿咬合面的磨耗,导致牙面咬合斜面以及咬合力作用方向的改变;3.牙齿缺失后,没有及时修复缺牙,牙齿向缺隙侧移动;4.阻生齿也可对牙列产生推力,使牙齿向近中等方向移位。由于牙齿的生理性的移位,因此需要牙线位置能够适当向近中调整的剔牙装置(偶有个别牙向远中移动)。牙周病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牙龈所在的位置会持续下降,每个牙齿的牙龈位置也各不相同,一些牙齿会发生持续的扭转和/或位移。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牙齿受力后移动的速度大约每个月1-1.5毫米,移动的方向可以向唇或舌,近中或远中,牙冠方向或牙根方向,即牙齿在矫正过程中持续发生旋转和/或位移,牙齿的三维位置都持续改变,因此牙槽骨改建的活跃的人群,牙周病以及正畸治疗的患者,需要牙线位置及长度能进行比较灵活调整的剔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剔牙装置,牙线棒可以按照使用者口腔的牙齿的排列和形状而设计,灵活方便,清洁效率高。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剔牙装置,有支架和多个牙线棒。
其技术要点在于:
支架上设置多个牙线棒,每个牙线棒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
牙线棒固定在支架上。或者,牙线棒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上。
支架上固定手柄。线形清洁部可为牙线或毛刷。
手柄里可放置小型带磁吸功能的螺丝刀,用于拆卸安装调整牙线棒。
牙线棒与支架3D打印一体成形或者通过调节装置设置在支架上。
整体解决方案:制取模型或扫描牙齿,建立3D牙齿模型,3D打印或铸造个性化弓形支架。
牙线经常使用,会发生磨损,定期需要更换牙线棒3。
采用螺丝固定牙线棒,牙线有磨损,牙线棒可定期更换,支架无需更换,商品化后的牙线棒成本非常低,因此经济实惠。
1.针对牙槽骨改建活跃的人群,牙周病人群,正畸治疗中的人群:牙齿的位置可向3个方向变化,需调整牙线棒向近中、远中和颊、舌侧的位置,调整牙线弓形的高度(b)。
牙线棒纵向长度变化的解决方案:根据牙周病牙齿设计不同纵向长度的牙线棒,商品化或3D打印牙线棒。
牙线棒在水平面旋转和移动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牙线棒的封闭端部采用圆形开口,牙线棒位置可以在水平面旋转和移动。
解决方案(2):3D打印牙线棒,改变牙线棒开口端部的形状。
牙线棒的两侧臂被设置为当牙发生扭转移位时,两侧臂分别向外侧扭开。
牙线棒的两侧臂被设置为当牙发生唇侧移位时,牙线棒的一侧臂向唇侧扩展,另一侧臂在舌侧收拢。
2.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人群,牙齿仅向近中(或远中)移动,(多数是向近中移动),解决方案:牙线棒封闭端部采用长圆形开口。
其优点在于:
同时能剔半口牙或者灵活设置的余留上、下牙齿数量的3D打印成型的个性化剔牙装置,牙线棒位置固定的一次性通用型和可调位置的重复使用的高级型。设置震动电机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灵活设置牙线棒数量,使用方便,结构新颖,成本低,使用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牙线棒。
图2为实施例1一次性剔牙装置的结构(不缺牙)。
图3为实施例2剔牙装置的结构整体示意图(不缺牙)。
图4为实施例2剔牙装置的结构(缺牙)。
图5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局部分解图。
图6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组合结构图。
图7为图6中的A-A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2的第一种情况的牙线棒移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偏离圆心设置)。
图9为图8中的B-B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第二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第三种情况的局部分解图。
图12为牙齿发生扭转和唇侧移位的示意图。
图13为牙齿扭转后牙线棒的形态。
图14为牙齿发生唇侧移位后牙线棒的形态。
图15为实施例3中牙线棒封闭端开孔为长形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牙周病患者的个性化设计尺寸结构示意图。
支架1、手柄2、牙线棒3、线形清洁部4、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支架孔6、螺丝7、支架固位体8、螺母9、震动电机10、邻间隙11、牙龈12、螺丝刀13、牙线棒磁铁14,支架磁铁15,邻面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剔牙装置,有支架1和多个牙线棒3。
支架1上设置多个牙线棒3,牙线棒3封闭端固定在支架1上,每个牙线棒3开口端(弓形开口)均设有线形清洁部4。牙线棒3的两侧臂在一个平面上(通用型)。
当线形清洁部4设置为牙线时,即为多个牙线棒3同向设置在支架1上。
支架1可为U形形状(15个牙线棒3),或者根据实际缺牙齿的情况设置(例如老年人缺牙,根据实际的牙位置设置)。
牙线棒3固定在支架1上,位置不能移动。
牙缝较大时候,线形清洁部4可以为毛刷。
装置可以商品化设计几个标准的尺寸。牙线棒3一体设置到U型支架上1,最后在中线位置安装上手柄2。
支架1、手柄2、牙线棒3和线形清洁部4均为医用材料制成。
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支架1里可设充电电池和震动电机10,开关设在支架1表面或手柄2表面,打开震动电机10时线形清洁部4轻微的颤动,可能提高清洁牙齿间隙效果。
此方案需要定期制取上下颌牙列的模型或直接口腔扫描,得到牙齿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制作打印或铸造剔牙装置,其特点是:不需要设置牙线调整装置,但定期制作一次性剔牙装置的加工成本比较高。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所述的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1上。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第一种情况:牙线棒3封闭端开设有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支架1上开设有支架孔6(圆形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即螺母9靠近牙齿侧。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支架1与牙线棒3夹紧固定在一起。
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直径和支架孔6的直径相等,均大于螺丝7的杆部的直径,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和支架孔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需要达到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面积大于螺丝7的杆部的面积,支架孔6的面积大于螺丝7的杆部的面积,即支架孔6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也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为了稳固固定,在支架孔6周边设有一体平板状的支架固位体8。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螺丝7和螺母9落入口腔中,在牙线棒封闭端设置牙线棒磁铁14,在支架孔6处设置支架磁铁15,牙线棒磁铁14和支架磁铁15可以互相吸引,可以吸引螺丝7和螺母9,还方便螺丝7和螺母9的安装。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针对牙周病人群,接受正畸治疗的人群,牙槽骨改建活跃的人群: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采用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开口),牙线棒3位置可以在水平面上,在圆形开口的范围内做任意旋转和移动,然后由螺丝7固定。
以牙周病为例,当牙齿扭转,唇(颊)侧或舌侧移位后,如何调整牙线棒3的位置。
如图12所示:牙周病情况下,牙齿近中扭转并稍向唇侧移位。虚线表示牙齿移动前的位置,实线表示牙齿移动后的位置。
方案一:是调整牙线棒的位置。
图7是图12中牙齿移动前(即虚线牙齿)的情况下,牙线棒和螺丝7的位置,是沿着图6的A-A剖视图(即延着牙线棒封闭部的横截面图)。
图9是图12中牙齿移动后(即实线牙齿)的情况下,牙线棒3和螺丝7的位置,是沿着图8的B-B剖视图(即延着牙线棒封闭部的横截面图)。
牙齿扭转后,可以调整牙线棒3的位置:先拧松螺丝7,然后调整牙线棒封闭部的位置,使牙线棒封闭部向近中旋转,并稍向唇侧移动,再拧紧螺丝7,如图8所示,螺丝7的三维位置没有任何改变。
使用者一只手轻轻牵拉口角,另一只手握住手柄2,将整个装置旋转放入口腔里,手柄2正中的标线与使用者的面部和口腔的中线对齐,向下轻压装置,使牙线进入牙齿的邻面16和邻间隙11内,进行剔牙。
其优势是:目前有商品化的小的螺丝和螺母,剔牙装置的加工成本比较低,经济实惠。螺丝7远离牙齿,拧动螺丝7时,视野不受牙线的阻挡,比较方便。牙线棒可3以调节和更换,支架无需更换,成本低,因此优选此方案。
方案二:是牙周病等,牙齿发生移位后,也可以通过3D打印牙线棒调整牙线的位置,使牙线的位置向唇(颊)舌侧,牙线位置可以旋转,牙线棒3的高度(b)也可以个性化增加或减少。
牙齿扭转后,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形状位置都不变,牙线棒3开口端部一侧向左扭转,另一侧向右扭转,使得牙线的位置也移动和扭转。虚线是牙线棒3和牙线原来的位置形状,实线是牙齿扭转后,牙线棒3和牙线的位置形状。如图13所示。
牙齿发生唇侧移位后,也可以通过3D打印牙线棒调整牙线的位置。
牙线棒3的正面:虚线是牙线棒3原来的位置,实线是牙齿发生唇侧移动后,新的牙线棒3的位置形态。牙线棒3向唇侧扩展,舌侧则适当收拢。如图14所示。
第二种情况,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圆形孔,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孔6螺纹连接。
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螺丝帽边缘与支架1将牙线棒3夹住固定在一起。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此时可以将螺纹结构装置粘接或焊接到支架1内,但加工成本高。
第三种情况,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圆形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圆形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即螺丝帽靠近牙齿侧。
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螺丝7的杆部与支架孔6间隙配合。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牙线棒3与支架1夹住固定在一起。
螺丝帽边缘、支架1、牙线棒3和螺母9的接触面均需要均有一定粗糙度和摩擦力,起到固定作用。
实施例3
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健康人群,牙齿仅向近中(多数是向近中移动,偶尔有个别牙向远中)方向移动。
由于人类的牙齿终生发生近中移动。牙线棒3可以沿着支架3移动(大约0.5-1mm),以适应牙齿的近中移动。可以向近、远中(靠近中线或远离中线)调整。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此时,实施例2中对应调整位置的孔不是圆孔,而是长孔,即牙线棒封闭端采用长圆形开口。
第一种情况: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为长形光孔,支架1上开设有支架孔6为长形光孔,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
螺丝帽边缘与螺母9将支架1与牙线棒3固定在一起。
螺丝7的杆部只能沿长形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和支架孔6进行近中或远中移动。
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长度方向和支架孔6的长度方向,均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第二种情况,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长光孔,没有螺纹)穿入支架孔6(长光孔,没有螺纹),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
针对牙槽骨改建不活跃的人群,牙齿仅向近中(或远中)移动,(多数是向近中移动)。牙线棒3只能沿着长孔方向移动,就可以适应牙齿的近中移动。长孔可以适合牙线棒3在支架1上向近、远中(靠近中线或远离中线)调整,螺丝4的位置不变,牙线棒3的封闭端部移动带动整个牙线棒3向近中或远移位。
对于普通一次性剔牙装置可以整体采用医用塑料类,树脂类的材料制成,成本不高,使用经济。调节固定装置也可以采用机械领域其他已知的调节固定装置。
对于个性化的剔牙装置,由于人的牙弓的形状是基本不变的,牙线棒3的位置能个性化灵活调整水平位置,唇舌方向和近中、远中方向,还能反复更换牙线棒3。可以将支架1和手柄个性化3D打印或铸造成金属形式,一个支架1可终生使用,更加经济,将牙线棒3做商品化一次注塑形式,成本极低,方便更换,更换时候为了方便可以在手柄2开槽嵌入磁性螺丝刀13,对应调整螺丝7和对应的螺孔。
综上所示,医生和患者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和调整牙线棒3到设定位置。
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高度和宽度,相邻牙线棒3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3D打印或个性化制作的一次性剔牙装置,直接3D打印或个性化制作。(多个牙线棒3固定在支架1上不可移动)。
根据客户的牙齿,制取上下颌牙列的模型,或直接口腔扫描,得到牙齿的3D模型根据牙齿的排列、牙齿的大小以及牙齿牙龈12的位置(或牙冠顶部到牙龈的高度c),设计支架1和弓形牙线棒3的尺寸,也就是说,每颗牙齿剔牙的牙线棒3的宽度a、高度b是不同的,根据两颗牙齿的间隙宽度来设计线形清洁部4的粗度,当牙缝过大时,可以使用毛刷作为线形清洁部4。3D打印制作出一次性剔牙装置。
可调整牙线棒3之间的间距也可更换牙线棒3作为长期反复使用剔牙装置。(多个牙线棒3设置在支架1上可移动)。
3D打印个性化的符合患者自己牙弓形状的支架1(有支架固位体8),制作个性化的弓形牙线棒3,再将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装设到支架1上。
图16为牙周病患者的个性化的设计尺寸结构示意图。
c是牙龈12的顶点到牙齿牙冠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每颗牙齿的c值都不一样。
b是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纵向高度,与牙齿高度和牙龈12的位置有关。
a是牙线棒3弓形开口的宽度(或线形清洁部4的长度),与牙齿的颊舌向或唇舌向厚度有关。
c1处牙龈12的位置低(由于牙周病)c1大于c2,因此牙线棒3的b1大于b2。
牙线能清洁牙齿的邻面16(牙线通过时有阻塞感)和邻间隙11。
牙线剔牙时,可以贴着牙齿的邻面16上下提拉,可以清洁牙齿的邻间隙11(如图16阴影所示),因此牙周病时,c值变大,牙线棒3的高度b也应该随之变大,这样可以清洁牙齿邻面16的同时,辅助清洁牙冠和牙根的邻间隙11,清除牙菌斑,减少牙结石形成,延缓牙周病的进展。

Claims (10)

1.剔牙装置,有支架(1)和多个牙线棒(3);其特征在于:
支架(1)上设置多个牙线棒(3),每个牙线棒(3)开口端均设有线形清洁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牙线棒(3)固定在支架(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牙线棒(3)通过调节固定装置设置在支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
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支架孔(6)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也与螺丝(7)的杆部间隙配合;
或者,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穿入支架孔(6),螺丝(7)与支架孔(6)螺纹连接;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
或者,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穿入支架孔(6),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螺丝(7)的杆部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间隙配合,螺丝(7)的杆部与支架孔(6)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牙线棒封闭端设置牙线棒磁铁(14),在支架孔(6)处设置支架磁铁(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为长形孔,螺丝(7)从支架孔(6)穿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螺丝(7)与位于牙线棒(3)封闭端内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长度方向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或者,调节固定装置包括多个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多个支架孔(6)和多个螺丝(7);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为长形孔,螺丝(7)从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穿入支架孔(6),螺丝(7)与支架(1)外侧的螺母(9)螺纹连接,牙线棒封闭端开孔(5)的长度方向沿牙齿的近中、远中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牙线棒(3)开口端一侧向左扭转,另一侧向右扭转,用于配合牙齿扭转的状态;
或者,牙线棒(3)开口端一侧向唇侧扩展,另一侧舌侧收拢,用于配合牙齿发生唇侧移位后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架(1)上固定手柄(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手柄(2)嵌入磁性螺丝刀(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剔牙装置,其特征在于:
线形清洁部(4)为牙线或毛刷,支架(1)为U形,支架(1)里有震动电机(10)。
CN202210105826.9A 2022-01-28 2022-01-28 剔牙装置 Pending CN114557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5826.9A CN114557787A (zh) 2022-01-28 2022-01-28 剔牙装置
CN202223222970.5U CN219963131U (zh) 2022-01-28 2022-12-02 一种剔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05826.9A CN114557787A (zh) 2022-01-28 2022-01-28 剔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787A true CN114557787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31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05826.9A Pending CN114557787A (zh) 2022-01-28 2022-01-28 剔牙装置
CN202223222970.5U Active CN219963131U (zh) 2022-01-28 2022-12-02 一种剔牙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22970.5U Active CN219963131U (zh) 2022-01-28 2022-12-02 一种剔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55778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3131U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rdioli et al. Single-tooth implant rehabilita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67 implants.
Hürzeler et al. Changes in peri‐implant tissues subjected to orthodontic forces and ligature breakdown in monkeys
Melsen Tissue reaction following application of extrusive and intrusive forces to teeth in adult monkeys
Balshi et al. Two-implant-supported single molar replacement: interdental space requirements and comparison to alternative options
US20170265638A1 (en) Tooth brush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7954196B1 (en) Mini multitask brush
US5242301A (en) All purpose device for dental hygiene with dental implants
Bondevik Tissue changes in the rat molar periodontium following application of intrusive forces
Chatterjee et al. Black triangle-causes & it’s management
US5930861A (en) Gingival stimulator
US6283751B1 (en) Anatomical interproximal dental stimulator
JP4125008B2 (ja) 歯科矯正装置
CN114557787A (zh) 剔牙装置
CN215914990U (zh) 一种应用于种植牙手术的固定装置
Kurtzman et al. Dental implants: oral hygiene and maintenance
Palmer et al. Maintenance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 prostheses
CN111110372A (zh) 一种用于上颌磨牙的人工牙冠
JP2533443B2 (ja) 歯ブラシ
Rubin et al. Experimental tooth ankylosis in the monkey
JP4198740B1 (ja) 歯ブラシ
CN211674642U (zh) 一种用于上颌磨牙的人工牙冠
JP2676335B2 (ja) 歯ブラシ
Patil et al. Dental implant maintenance-a review
JPH0924057A (ja) 電動型歯ブラシ
Hofer et 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ncept in a young adult patient with severe periodontal disease: A case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