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645A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645A
CN114557645A CN202210274028.9A CN202210274028A CN114557645A CN 114557645 A CN114557645 A CN 114557645A CN 202210274028 A CN202210274028 A CN 202210274028A CN 114557645 A CN114557645 A CN 1145576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hell
air
batter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40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7645B (zh
Inventor
董小康
周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402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7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9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 A47L11/30Floor-scrubb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taking-up dirty liquid by s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02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equipment
    • A47L11/4005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cell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01M10/6235Power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的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具有第一散热风道,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电池;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至少部分气流经由进风通道输送至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给电池散热后从所述排风通道排出。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将电机组件提供的至少部分气流引导至散热壳体内,以给电池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设备的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后已经呈现出了功能化、多样化以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地面清洁设备以其强大的地面清洁能力使其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地面清洁设备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锂电技术的发展以及电机性能/功耗比的提升,清洁设备现已进入了无线时代。
无线清洁设备的电池和主控制板集成在整机上,整机工作时,电池及主控制板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通常通过被动散热的方式冷却电池和主控制板这些功能元件,但是被动散热无法快速的将热量导出,会导致机器产生过温保护,还会降低电池包的寿命。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另辟蹊径解决清洁设备电池冷却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及位于散热壳体内的电池,在所述散热壳体中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
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所述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至少部分气流经由所述进风通道输送至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给所述电池散热后从所述排风通道排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容纳有所述电池。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壳体包括散热外壳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外壳内的散热内壳,所述散热外壳和所述散热内壳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散热内壳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内壳与散热外壳同轴设置,所述散热内壳与散热外壳之间形成了环形的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设置在同一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的外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内壳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低于所述散热外壳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进入到位于所述散热外壳与散热内壳之间的第一腔室的气流被配置为流动至散热内壳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并经由散热内壳中空内腔的第二腔室朝电机组件的方向流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内壳、散热外壳和所述电池仓之间均具有间隙。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仓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多个电池筒,还包括仓盖;
所述电池筒为一个端部开口、另一个端部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电池筒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从所述电池筒取放电池的取放口,所述仓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以封堵所述取放口。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电池筒在所述底座上呈环形分布。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沿散热外壳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电池筒伸入至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隔中。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导热垫,所述导热垫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上,在所述导热垫上还设置有清洁设备的主控制板;所述导热垫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清洁设备的主控制板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壳体上。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与机壳之间围成了与所述机壳上设置的排风口连通的外风道,所述电机组件内设置有内风道;
所述内风道和部分的所述外风道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另一部分的所述外风道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体中的电机内壳体,在所述电机内壳体中设置有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电机外壳体和所述电机内壳体之间的间隙围成了与电机组件的第一进风口连通的所述内风道,所述内风道通过开设在电机外壳体上的第一连通孔与所述外风道连通。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内壳体通过至少一个连通管道贯穿所述电机外壳体,以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与所述外风道。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壳体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连通孔开设在电机外壳体上邻近所述散热壳体的位置;经由第一连通孔出去的气流被配置为:部分气流向所述散热壳体的方向流动,以进入到散热壳体的第一散热风道中;部分气流沿着排风通道朝远离散热壳体的方向流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壳包括电机罩以及设置在壳体主体上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所述排风口,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有进风导通孔和排风导通孔;
所述进风导通孔用于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第一散热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排风导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机内壳体中的第二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及位于散热壳体内的电池,在所述散热壳体中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将散热气流导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第二腔室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将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导出;
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位于同一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入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出口的外侧。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气流走向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气流走向相反。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在工作时,电机组件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使吸污通道可以将工作面上的污水或者其它异物吸入;同时,电机组件还可以使部分气流进入到散热壳体内,以对散热壳体内的电池进行冷却,从而使电池处于较低的工作温度内,继而实现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的清洁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散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清洁设备中电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机组件的剖面图。
图1至图5中各组件名称和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电池、2主控制板、21电池控制板;30散热壳体、30a第一腔室、30b第二腔室、300散热外壳、301散热内壳、302散热鳍片、31电池仓、310底座、311电池筒、312仓盖;4a内风道、4b外风道、40电机外壳体、40a第一连通孔、400第一进风口、41电机罩、42第一端盖、420排风口、43第二端盖、430进风导通孔、431排风导通孔、44连通管道;50电机内壳体、51电机端盖、52叶轮;6导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与传统有线清洁设备相比,无线清洁设备不受电源线长度束缚,拓宽了清洁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但是,在目前清洁设备向小型化和轻量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下,电池和主控制板等功能元件被堆积布置在有限空间内,而这些功能元件在工作时极易产生热量,因此如何给这些功能元件散热是目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家用或商用扫地机、清洗机等可以除尘、清洗的设备,包括吸污通道,通过电机组件可以在吸污通道中形成负压,以将工作面上的污水或者异物吸入。
该清洁设备包括第一散热组件、第二散热组件;其中,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具有第一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电池。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至少部分气流经由进风通道吸入第一散热风道内,给所述电池散热后从排风通道排出。
该清洁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启动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在清洁设备的风道系统中形成负压,使吸污通道可以将地面的污水或异物吸入,电机组件在吸污通道中形成的负压,使得气流在经过吸污通道后直接或间接流动到进风通道后,并最终通过排风通道排出,从而在吸污通道中形成吸力。至少部分气流经进风通道传输至第一散热风道内,将电池散发的热量从排风通道排出,以强制冷却清洁设备的电池,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5,以一个实施例为例来详细说明清洁设备及其强制冷却系统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30,散热壳体30具有第一散热风道,第一散热风道内设置有电池1。
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至少部分气流经由进风通道吸入第一散热风道内,给电池1散热后从排风通道排出。
启动电机组件,外部气流经由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进入散热壳体30内,散热壳体30内的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将电池1散发的热量带走,以冷却电池1,最后从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排出系统。
继续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散热壳体3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30a和第二腔室30b,且第一腔室30a的入口与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连通,第二腔室30b的出口与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连通,且电池1位于第一腔室30a内。
气流依次通过进风通道、第一腔室30a的入口进入第一腔室30a内冷却电池1,然后经由第二腔室30b的出口进入排风通道后排出。
如此,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利用利用两个腔室形成第一散热风道,且将电池1设置在靠近气流入口的第一腔室30a内,冷却电池1后的气流再经由第二腔室30b离开,实现了对电池1的冷却。
详细地,散热壳体30包括散热外壳300和设置在散热外壳300内的散热内壳301,且散热外壳300和散热内壳301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腔室30a,散热内壳301的内腔形成第二腔室30b。
在本公开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同轴设置,使得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之间围成的第一腔室30a呈环状。第一腔室30a的入口和第二腔室30b的出口位于第一散热组件的同一侧,且第一腔室30a的入口环绕第二腔室30b的出口设置,具体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环绕设置在第二腔室30b的出口的外侧。
本公开的第一散热风道的结构为第一腔室30a环绕第二腔室30b,气流给电池1冷却后从环形第一腔室30a进入第二腔室30b,最后从第二腔室30b的出口排出第一散热风道。如此,散热壳体的整体结构紧凑。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清洁设备还包括电池仓31,电池仓31设置在第一腔室30a内,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电池1。
也就是说,电池仓31位于第一腔室30a内,电池1放置在电池仓31内。电池仓31的作用一方面在于隔开电池1和气流,避免气流内的水汽(含酸性物质等腐蚀性杂质)长期与电池1接触而影响其性能;另一方面无需考虑电池1与散热外壳30之间的连接方式,只需将其放入电池仓31内并使其余被供电单元之间保持电连接关系即可,电池1拆装过程简单且便于实施。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仓31包括底座310、电池筒311和仓盖312;电池筒311为一个端部开口、另一个端部封闭的筒状结构,电池筒311通过其开口端固定在底座310上,并且底座310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从电池筒311取放电池的取放口,仓盖312设置在底座310上以封堵取放口。电池筒311的封闭端可以和散热外壳300相抵;或者,电池筒311的封闭端和散热外壳300之间具有高度间隙。
详细地,电池筒311的开口端朝下,底座310位于电池筒311下方且用于固定电池筒311,底座310上开设有与电池筒311连通的取放口,仓盖312位于底座310下方且与底座以固定或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将电池1封堵在电池筒311中。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筒311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电池筒311间隔分布在底座310的周向方向上,例如圆周方向上。仓盖312设置有一个,当电池分别装入每个电池筒311中后,可以通过该仓盖312与底座310的配合,将所有电池1均封堵在各自的电池筒311中。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筒311、底座310、仓盖312可以竖直地安装在散热壳体30中,也可以是水平安装在散热壳体30中,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底座310和仓盖312均具有中心孔,底座310和仓盖312两者的中心孔用于与第二散热组件的机壳连通。底座310沿周向依次间隔开设有与电池筒311对应的开口,多个电池筒311环绕底座310的中心孔设置,散热内壳301与底座310连接,且其一个端口贯穿底座310的中心孔,仓盖312用于封堵各个底座上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电池1放入电池筒311后,仓盖312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底座310上,电池1电量耗尽后更换安装有新电池的电池仓31即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仓31可以重复使用,将电池1放入电池筒311后,仓盖312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310上,电池电量耗尽后打开仓盖312更换新的电池即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本公开的电池1可以为充电电池;当电池1的电量耗尽后,可以对电池1进行充电。充电的方式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充电,在此不再具体限制。
当外部气流从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进入第一散热组件的散热外壳300内后,与电池仓31热交换吸收电池1散发的热量升温,通过散热内壳301进入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内,最后排出到系统外。
由此可见,升温后的外部空气被集中至位于多个电池筒311中部的散热内壳301中,然后排到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
为了能使电池仓31尽可能的和冷风接触换热,本实施例中,散热内壳301和电池仓31之间具有间隙,以便气流能与电池筒311的整个外周壁接触,以极快的将电池仓31的热量散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内壳301和散热外壳300具有高度间隙,具体参见图1、图2,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同轴设置,且散热内壳301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参考图1的视图方向,即散热内壳301的上端)低于散热外壳300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参考图1的视图方向,即散热外壳300的上端),使得散热内壳301的上端与散热外壳300的上端之间具有间隙。这使得气流从散热外壳300与散热内壳301之间的底部进入后,上升至散热内壳301的上端,并从散热内壳301的中空内腔中朝向电机组件的方向流动。这里,优选地,电池筒311的封闭端高于散热内壳301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即散热内壳301的上端。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外壳300、散热内壳301、电池筒311均呈圆筒状。当然,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散热外壳300、散热内壳301、电池筒311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例如方形筒状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它形状。
详细地,继续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300、散热内壳301为圆筒状,底座310、仓盖312为圆形,且散热外壳300、散热内壳301、底座310、仓盖312同轴设置。底座310的直径大于散热内壳301和电池筒311之和,也即散热内壳301与底座310连接,且其一个端口贯穿底座310的中心孔,另外,位于底座301上的多个电池筒311可以环绕散热内壳301设置,并且与散热内壳301之间具有间隙。
散热外壳300的直径大于底座310,使得底座310连同位于底座310上方的电池筒311均可以安装在散热外壳300内腔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散热外壳300、散热内壳301均为方形箱体结构,散热外壳300环绕散热内壳301且两者之间具有供气流通过的周向间隙。底座310、仓盖312可以为方形结构也可以为本实施例中圆环形结构,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外部气流进入散热外壳300后,从相邻两个电池筒31之间的间隙,以及散热外壳300和散热内壳301之间的高度间隙进入散热内壳301的中空内腔中,最后排到第二散热组件中。
如此设置,在满足布置电池长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小散热壳体30的高度尺寸,以使清洁设备整体能满足向小型化发展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仓31的底部和散热外壳300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间隙,该高度间隙环绕散热内壳301设置,这使得进入的气流可以快速充满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之间的区域。
参考图1,当散热外壳300安装在第二散热组件的机壳上后,电池仓31的底部与机壳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例如4至5mm的高度间隙。散热内壳301的底部与机壳上设置的连通孔对接在一起,这使得上述的间隙环绕散热内壳301分布。
当然,电池仓31的底部也可以与机壳贴合在一起,由于散热外壳300的直径大于底座310,气流从机壳上端盖的通孔经由散热外壳300与底座310的间隙进入第一散热通道内,如此将进风通道的气流导入第一散热风道中。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强制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300的内壁上设置了散热鳍片302,这样可以增大散热外壳300与气流接触的散热面积。电池1工作时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外壳300和电池仓31之间的间隙内空气传递至散热鳍片302上,从外部进入第一散热风道的气流在流动的时候,可以快速将电池筒311和散热鳍片302上的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继续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散热外壳300的内壁上设置了多个散热鳍片302,并且多个散热鳍片302沿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电池仓安装在散热壳体30内后,每个电池筒311伸入到相邻两个散热鳍片302之间的位置,继而能电池散发的热量可以均匀、快速地传递至散热鳍片302上。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清洁设备整体较为轻便,本公开的散热壳体30具体为塑料散热壳体30,并且其内的散热鳍片302可以和散热壳体30一体注塑成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壳体30和散热鳍片302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散热壳体30为塑料散热壳体,散热鳍片302为铝散热鳍片。
与塑料散热鳍片相比,铝散热鳍片导热率更快,可以快速的将热量传递给进入第一散热风道内的冷风。与铝散热壳体相比,塑料散热壳体则重量更轻,能满足清洁设备向轻量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也就是说,这种强制冷却系统兼具轻便和散热快的特点。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散热壳体30可以安装在第二散热组件的机壳上,参考图1,散热壳体30安装在机壳的上端,并与机壳同轴安装。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散热壳体30也可以设置在散热壳体30的左侧或者右侧,即散热壳体30与第二散热组件的机壳横向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在机壳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导通孔430与和排风导通孔431,机壳的进风导通孔430与第一腔室30a连通,排风导通孔431与第二腔室30b连通,这使得第二散热组件进风通道中的气流可以经进风导通孔430流入第一腔室30a中,并通过排风导通孔431从第二腔室30b流入第二散热组件的第二散热风道。
在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排风导通孔431设置在机壳的中部区域,进风导通孔430设置在机壳的边缘位置,进风导通孔430环绕排风导通孔431设置,这使得气流可以从边缘位置进入到第一散热风道中,并从中部重新进入到第二散热组件中。
具体地,参考图1和图2,电机组件设置在机壳的内腔中,电机组件与机壳之间围成了外风道4b,电机组件内设置内风道4a,并且内风道4a和部分的外风道4b连通形成了进风通道,另一部分的外风道4b形成了排风通道。
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壳体40以及设置在电机外壳体40中的电机内壳体50,电机组件的转子、定子等部件均可安装在电机内壳体50中。在电机内壳体50中设置有第二散热风道,该第二散热风道可用于对电机组件自身进行散热,例如在工作时,电机组件在高速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将电机组件产生的部分气流引入第二散热风道中并排出,由此可对电机组件自身进行散热。这种第二散热风道的设计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具体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端盖51,电机组件部分的枢轴贯穿电机内壳体50的下端并伸出至电机内壳体50外,枢轴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有叶轮52,驱动电机枢轴转动的功能元件设置在电机内壳体50内,并由电机端盖51封堵。
电机外壳体40的开口端与电机组件的电机端盖51密封连接,电机外壳体40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散热组件的第一进风口400。
参考图1的视图方向,电机外壳体40和电机内壳体50之间的区域围成了内风道4a,该内风道4a的下端与电机组件的第一进风口400连通,使得外部的气流可以经过该第一进风口400进入到内风道4a中。
电机内壳体50通过至少一个连通管道44贯穿电机外壳体40,以用于连通第二散热风道与外风道4b。参考图1、图4、图5,连通管道44从电机内壳体50延伸至电机外壳体40上,其一端与电机内壳体50中的第二散热风道连通,另一端连通至电机外壳体40与机壳之间的外风道4b,这使得第二散热风道中的气流可以经过连通管道44进入到外风道4b中,并通过外风道4b排出。连通管道44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个,例如可对称或均匀分布在电机组件的圆周方向上,以利于第二散热风道中气流的快速排出。
机壳包括电机罩41,电机外壳体40设置在电机罩41的内腔中,使得电机外壳体40与电机罩41之间的区域围成了上述的外风道4b。内风道4a通过开设在电机外壳体40上的第一连通孔40a与外风道4b连通。启动电机组件后,外部气流先经第一进风口400进入内风道4a内,然后再经由第一连通孔40a进入外风道4b;也即,形成进风通道的所述部分的外风道是位于第一连通孔40a上方的外风道,形成排风通道的所述另一部分的外风道是位于第一连通孔40a下方的外风道。
散热壳体30安装在机壳上,第一连通孔40a开设在电机外壳体40上邻近散热壳体30的位置。参考图1、图4,第一连通孔40a设置在电机外壳体40的上端位置,这使得外部气流经过第一连通孔40a后,部分气流向上进入到散热壳体30中,以对电池进行散热;部分气流向下从排风通道排出。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机壳包括设置在电机罩41上的第一端盖42和第二端盖43。第一端盖42设置在电机罩41的下端位置,在第一端盖42上开设有排风通道的排风口420,第二端盖43设置在电机罩41上邻近散热壳体30的一端,在第二端盖43上开设有进风导通孔430和排风导通孔431。
如前文所述,进风导通孔430用于连通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和第一散热风道的第一腔室30a。基于前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结构,该进风导通孔430连通第二散热组件的外风道4b和第一腔室30a。排风导通孔431用于连通电机内壳体50中的第二散热风道和第二腔室30b。
电机组件吸入的气流从第一连通孔40a出来后,一部分气流朝散热壳体30的方向流动,一部分朝远离散热壳体30的方向流动。详细地,从第一连通孔40a出来的部分气流向上运动,经过部分外风道4b后,由进风导通孔430进入到散热外壳300与散热内壳301之间的区域,该部分的气流对电池1散热后从散热内壳301的中空内腔中向电机组件的方向流动,从排风导通孔431进入到电机组件的第二散热风道中,并经过连通管道44从外风道4b排出。
从第一连通孔40a出来的部分气流在外风道4b中朝远离散热壳体30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电机罩41上开设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可以设置在电机罩41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电机罩41的底部,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利用了清洁设备自身电机组件提供的吸力,将部分排出的气流引入到散热壳体内,以对散热壳体内的电池进行散热。与传统的清洁设备相比,本公开的清洁设备不但达到了对电池进行散热的目的,又不用采用额外的散热电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简化了散热结构。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中,强制冷却系统还可包括导热垫6,该导热垫6设置在散热外壳300的顶面。
详细地,导热垫6可以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散热外壳300,导热垫6的上方设置有主控制板2,该主控制板2可以是清洁设备的主控电路板。导热垫6被构造为用于将清洁设备的主控制板2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外壳上,由此可通过散热外壳内部的气流带走,从而达到了给主控制板2强制冷却的效果。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强制冷却系统还包括电池控制板21,该电池控制板21用于管理电池1,例如控制电池1的充电、放电等。电池控制板21可设置在底座310和仓盖312之间,且与各个电池电连接。电池控制板21具体为具有中心孔的圆环形印制电路板,其中心孔用于供散热内壳301贯穿。电池控制板21工作时散发的热量可以被第一散热风道中的气流带走,由此达到了给电池控制板21进行散热的目的。
除上述清洁设备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强制冷却系统,该强制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散热壳体,在所述散热壳体中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部分气流经由所述进风通道吸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给所述电池散热后从所述排风通道排出。
本公开的强制冷却系统除了可以应用到上述的清洁设备中,还可以应用到其它需要冷却的设备中,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应用场景
本公开的清洁设备例如可以是洗地机,当洗地机在工作的时候,洗地机的清洁装置用于对地面进行清洗,电机组件在吸污通道中形成负压,使得可以通过洗地机的吸污口可以将地面上的污水吸入到污水箱中进行储存。电机组件在工作的同时,电机组件在清洗机内形成的气流经过进风通道后从电机外壳体的第一连通孔出来。
其中,部分气流朝散热壳体的方向流动,即经过部分外风道后,由进风导通孔进入到散热外壳与散热内壳之间的区域。该部分的气流对电池散热后从散热内壳的中空内腔中向电机组件的方向流动,从排风导通孔进入到电机组件的第二散热风道中,并经过连通管道从外风道排出。部分气流从第一连通孔出来,在外风道中朝远离散热壳体的方向流动,并最终电机罩上开设的排风口排出。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1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30)及位于散热壳体(30)内的电池(1),在所述散热壳体(30)中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
第二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机壳以及位于机壳内的电机组件,在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所述电机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进风通道及排风通道为清洁设备的吸污通道提供吸力;且被配置为用于将至少部分气流经由所述进风通道输送至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内,给所述电池(1)散热后从所述排风通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30a)和第二腔室(30b),所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进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30b)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的排风通道连通;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30a)内的电池仓(31),所述电池仓(31)容纳有所述电池(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30)包括散热外壳(300)和设置在所述散热外壳(300)内的散热内壳(301),所述散热外壳(300)和所述散热内壳(301)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腔室(30a),所述散热内壳(301)的内腔形成所述第二腔室(30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同轴设置,所述散热内壳(301)与散热外壳(300)之间形成了环形的所述第一腔室(30a);所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30b)的出口设置在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30b)的出口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壳(301)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低于所述散热外壳(300)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进入到位于所述散热外壳(300)与散热内壳(301)之间的第一腔室(30a)的气流被配置为流动至散热内壳(301)远离电机组件的一端,并经由散热内壳(301)中空内腔的第二腔室(30b)朝电机组件的方向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壳(301)、散热外壳(300)和所述电池仓(31)之间均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31)包括底座(310)、设置在所述底座(310)上的多个电池筒(311),还包括仓盖(312);
所述电池筒(311)为一个端部开口、另一个端部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电池筒(311)设置在所述底座(310)上,所述底座(310)上开设有用于从所述电池筒(311)取放电池(1)的取放口,所述仓盖(312)设置在所述底座(310)上以封堵所述取放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筒(311)在所述底座(310)上呈环形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300)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302),多个所述散热鳍片(302)沿散热外壳(300)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电池筒(311)伸入至相邻两个散热鳍片(302)之间的间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垫(6),所述导热垫(6)设置在所述散热壳体(30)上,在所述导热垫(6)上还设置有清洁设备的主控制板(2);所述导热垫(6)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清洁设备的主控制板(2)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壳体(30)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与机壳之间围成了与所述机壳上设置的排风口(420)连通的外风道(4b),所述电机组件内设置有内风道(4a);
所述内风道(4a)和部分的所述外风道(4b)连通形成所述进风通道,另一部分的所述外风道(4b)形成所述排风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壳体(4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体(40)中的电机内壳体(50),在所述电机内壳体(50)中设置有第二散热风道;所述电机外壳体(40)和所述电机内壳体(50)之间的间隙围成了与电机组件的第一进风口(400)连通的所述内风道(4a),所述内风道(4a)通过开设在电机外壳体(40)上的第一连通孔(40a)与所述外风道(4b)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的电机内壳体(50)通过至少一个连通管道(44)贯穿所述电机外壳体(40),以连通所述第二散热风道与所述外风道(4b)。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30)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连通孔(40a)开设在电机外壳体(40)上邻近所述散热壳体(30)的位置;经由第一连通孔(40a)出去的气流被配置为:部分气流向所述散热壳体(30)的方向流动,以进入到散热壳体(30)的第一散热风道中;部分气流沿着排风通道朝远离散热壳体(30)的方向流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电机罩(41)以及设置在壳体主体上的第一端盖(42)和第二端盖(43),所述第一端盖(42)上开设有所述排风口(420),所述第二端盖(43)上开设有进风导通孔(430)和排风导通孔(431);
所述进风导通孔(430)用于连通所述进风通道和第一散热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排风导通孔(431)用于连通所述电机内壳体(50)中的第二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第一散热风道。
17.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壳体(30)及位于散热壳体(30)内的电池(1),在所述散热壳体(30)中形成有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30a)和第二腔室(30b);
所述第一腔室(30a)具有入口,所述入口将散热气流导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
所述第二腔室(30b)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将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导出;
所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和所述第二腔室(30b)的出口位于同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30a)的入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30b)的出口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30a)的气流走向与所述第二腔室(30b)的气流走向相反。
CN202210274028.9A 2022-03-20 2022-03-20 清洁设备 Active CN114557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4028.9A CN114557645B (zh) 2022-03-20 2022-03-20 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4028.9A CN114557645B (zh) 2022-03-20 2022-03-20 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645A true CN114557645A (zh) 2022-05-31
CN114557645B CN114557645B (zh) 2023-09-22

Family

ID=8171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4028.9A Active CN114557645B (zh) 2022-03-20 2022-03-20 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76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7404A (zh) * 2017-07-17 2017-09-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电池包及吸尘器
CN109984680A (zh) * 2017-12-07 2019-07-09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具有蓄电池的清洁设备
CN209301001U (zh) * 2018-09-30 2019-08-27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CN113161643A (zh) * 2021-02-18 2021-07-23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
WO20212183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移动清洁设备、尘盒及清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7404A (zh) * 2017-07-17 2017-09-15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的电池包及吸尘器
CN109984680A (zh) * 2017-12-07 2019-07-09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具有蓄电池的清洁设备
CN209301001U (zh) * 2018-09-30 2019-08-27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主机及吸尘器
WO20212183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自移动清洁设备、尘盒及清洁系统
CN113161643A (zh) * 2021-02-18 2021-07-23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645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5808C (zh) 二次电池模件
US20130309531A1 (en) Water-cooling plate unit for battery set
CN212129013U (zh) 吹风机
JP3787283B2 (ja) 電池掃除機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11416077A (zh) 电池包
KR101637827B1 (ko) 진공 청소기
CN113161643B (zh) 清洁设备
JP2015046321A (ja) 電池冷却装置
CN114557645A (zh) 清洁设备
CN212033810U (zh) 快速散热的移动电源
CN112636432A (zh) 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控制方法以及充电系统
CN218274933U (zh) 一种电池包及园林工具
CN215121469U (zh) 一种航空模拟测试设备的一体式测试装置
JP3658545B2 (ja) 電池掃除機
CN212874600U (zh) 一种基于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电源装置
CN209880769U (zh) 一种便携式铝-空气燃料电池与热管理装置
CN210961779U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220857779U (zh) 一种筋冷式电机结构
CN220477551U (zh) 机身组件、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6489806U (zh) 充电柜
CN209962884U (zh) 一种超级电容直流电源的控温保护装置
CN216199057U (zh) 一种无负压供水系统用水泵
CN220575831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动工具
CN215191234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4206240U (zh) 电子设备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