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6503A - 电流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流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6503A
CN114556503A CN201980101431.8A CN201980101431A CN114556503A CN 114556503 A CN114556503 A CN 114556503A CN 201980101431 A CN201980101431 A CN 201980101431A CN 114556503 A CN114556503 A CN 114556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insulator
shaped
insulating
current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条翔太
澁谷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i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56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6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20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 H01F38/22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for single phase ac
    • H01F38/28Current transformers
    • H01F38/30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中,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中的绝缘包覆体26是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带状绝缘纸31、32和片状绝缘纸33来构成,所述带状绝缘纸31、32以在内侧的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周向错开并缠绕,所述片状绝缘纸33能够偏倚性地安装于环本体部25a的外径侧。

Description

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绝缘电流互感器等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高压电流互感器之一,有油绝缘电流互感器。油绝缘电流互感器是将关系到被检测导体的电流检测的主要部分在油密罐内浸渍于绝缘油中而构成。关于油绝缘电流互感器,收容有关系到电流检测的主要部分的油密罐设置于绝缘管的上部、绝缘管立设于设置面的称为倒立式的电流互感器等为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等)。
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包括二次线圈单元,所述二次线圈单元中,作为被检测导体的一次导体插通至油密罐中,且所述二次线圈单元包括罐体内的以围绕一次导体的周围的形态配置的环状铁心和缠绕于环状铁心的二次线圈等。并且,根据在二次线圈中流通的二次电流的检测来进行在一次导体中流通的一次电流的检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56-85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实开昭57-575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油绝缘电流互感器中,二次线圈单元浸渍于油密罐内所充满的绝缘油中。这样的二次线圈单元是在单元本体部的外表面安装绝缘纸而构成。作为绝缘纸,例如使用一定宽度的带状绝缘纸。并且,在环状铁心和二次线圈等所处的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中,带状绝缘纸是以在环本体部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加以缠绕,而且是以沿周向错开并重叠的方式跨及全周加以缠绕、安装。
在此情况下,由于环本体部的内周长度比外周长度短,所以带状绝缘纸的重叠必然是环部的内径侧的重叠大于外径侧的重叠。即,随着以堆叠几层的方式缠绕带状绝缘纸,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的内径侧的绝缘纸的堆叠张数会多于外径侧的绝缘纸的堆叠张数,所以,内径侧的绝缘纸的合计厚度比外径侧的绝缘纸的合计厚度厚。然而,为了确保绝缘纸带来的绝缘性能,会以达到合理值的方式设定厚度薄的一侧即外径侧的绝缘纸的合计厚度,所以有内径侧的绝缘纸的合计厚度相对于外径侧而言增厚到所需程度以上的倾向。
另一方面,为谋求电流互感器的小型化,二次线圈单元的小型化成为研究课题。然而,安装有带状绝缘纸的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的内侧空间不仅要供一次导体插通还须确保与一次导体的合理距离,所以,缩小环部的内径尺寸等单纯的缩径困难。因此,如何在确保绝缘性能的情况下将包括在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的外径尺寸的一部分中的内径侧的绝缘纸的合计厚度的多余部分减少便成为了研究课题之一。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谋求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周围的绝缘包覆体的合理化、有助于自身的小型化的电流互感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解决所述问题的电流互感器包括:二次线圈单元,具有环部,所述环部包括环状铁心及二次线圈,以围绕一次导体的周围的形态配置,作为电流检测部发挥功能;以及绝缘包覆体,至少安装在所述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中的环本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电流互感器是将安装有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所述二次线圈单元浸渍于绝缘油中而构成,其中,所述绝缘包覆体是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带状绝缘体和片状绝缘体而构成,所述带状绝缘体是以在所述环本体部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周向错开并缠绕的安装形态,所述片状绝缘体能够偏倚性地安装于所述环本体部的外径侧。
根据此结构,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中的绝缘包覆体是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带状绝缘体和片状绝缘体而构成,所述带状绝缘体以在环本体部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周向错开并缠绕,所述片状绝缘体能够偏倚性地安装于环本体部的外径侧。即,带状绝缘体的缠绕使得环部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的厚度偏倚性地增加,而为了将其抵消,可以通过安装片状绝缘体来偏倚性地增加环部的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的厚度。由此,能使内径侧与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各自的合计厚度近似或相等,从而能减少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的厚度的多余部分,结果,能够实现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的小径化。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以所述环部的内径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合计厚度与外径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合计厚度相等的方式组合所述带状绝缘体与所述片状绝缘体来构成。
根据此结构,构成为环部的内径侧与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各自的合计厚度相等,所以能尽量减少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的厚度的多余部分,从而能实现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的进一步的小径化。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是通过所述带状绝缘体的缠绕来构成。
根据此结构,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是通过固定比片状绝缘体的安装更可靠的带状绝缘体的缠绕来构成,所以绝缘包覆体成为稳定的构造体。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构成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的所述带状绝缘体是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绝缘体。
根据此结构,由于构成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的带状绝缘体具有伸缩性,所以缠绕后的带状绝缘体的收缩作用使得固定更加可靠,绝缘包覆体成为更稳定的构造体。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多次往复回折而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制作而成。
根据此结构,片状绝缘体呈多次往复回折而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也就是谋取厚度的结构,所以能通过单个片状绝缘体的安装来容易地谋取厚度尺寸。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将回折位置错开而折线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制作而成。
根据此结构,片状绝缘体呈将回折位置错开而折线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结构也就是提高刚性的折线分散的结构,所以能够良好地维持片状绝缘体的安装性而不会对片状绝缘体的柔软性造成大的损害。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两张片状绝缘体相叠的形式构成,下侧的片状绝缘体使用在俯视下比上侧的片状绝缘体大的片状绝缘体。
根据此结构,在使用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体的情况下,下侧的片状绝缘体使用在俯视下比上侧的片状绝缘体大的片状绝缘体,所以在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体的安装时,能够容易地一边确认位置一边进行下侧的片状绝缘体的安装。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带状绝缘体包括第一带状绝缘体和第二带状绝缘体,且是以相较于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而言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具有伸缩性的方式制作而成,所述绝缘包覆体是从下侧起按照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所述片状绝缘体、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安装而构成。
根据此结构,绝缘包覆体是从下侧起按照第二带状绝缘体、片状绝缘体、相较于第二带状绝缘体而言具有伸缩性的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安装而构成。因此,在缠绕后的第一带状绝缘体的收缩作用下,包括位于下侧的片状绝缘体和其下侧的第二带状绝缘体在内的固定得以可靠地进行,因此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各绝缘体的绝缘包覆体成为稳定的构造体。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绝缘包覆体是安装多组单位绝缘部而构成,其中,一组单位绝缘部是从下侧起按照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所述片状绝缘体、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构成。
根据此结构,绝缘包覆体是安装多组单位绝缘部而构成,其中,一组单位绝缘部是从下侧起按照第二带状绝缘体、片状绝缘体、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构成。换言之,只须对各个绝缘体汇集而成的单位绝缘部的组数进行调整便能容易地调整绝缘性能,而不是根据绝缘包覆体所要求的绝缘性能来分别调整各个绝缘体。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带状绝缘体为带状绝缘纸。
根据此结构,是使用绝缘纸作为带状绝缘体而构成,所述绝缘纸是常用作油绝缘电流互感器内的绝缘包覆体的材料。
在所述电流互感器中,所述片状绝缘体为片状绝缘纸。
根据此结构,是使用绝缘纸作为片状绝缘体而构成,所述绝缘纸是常用作油绝缘电流互感器内的绝缘包覆体的材料。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流互感器,能够谋求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周围的绝缘包覆体的合理化、有助于自身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油绝缘电流互感器的概略结构图。
[图2]为二次线圈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3]为二次线圈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4]为第一带状绝缘纸的立体图。
[图5]为第二带状绝缘纸的立体图。
[图6]为片状绝缘纸的立体图。
[图7]为用于说明片状绝缘纸的安装形态的说明图。
[图8]为用于说明片状绝缘纸的安装形态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比较例中的二次线圈单元的概略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电流互感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附图中,为方便说明,有时会夸大或简化地展示结构的一部分。另外,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也与实际不一样。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油绝缘电流互感器10例如是以倒立式来构成的,在立设于地面等设置面GR的绝缘管11的上部设置有油密罐12。作为被检测导体的截面圆形形状的一次导体13以对相向的侧壁12a、12b各自进行贯通的形态支承于油密罐12上。在油密罐12内收容有以围绕一次导体13的周围的形态配置的二次线圈单元20等作为关系到一次导体13的电流检测的主要部分。另外,油密罐12内填充有绝缘油14,二次线圈单元20浸渍于绝缘油14中。绝缘油14还填充于绝缘管11的内侧空间中。绝缘油14通过设置于油密罐12的上部的油量调整装置15来调整其油量。
如图1及图2所示,二次线圈单元20具有圆环状的环部21和从环部21的下端部分朝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伸出部22。二次线圈单元20中,环部21以及伸出部22的上端部分位于油密罐12内,伸出部22的大半部分插入于绝缘管11内。二次线圈单元20包括圆环状的环状铁心23和缠绕其上的二次线圈24、收容环状铁心23及二次线圈24等的导电壳25、以及安装于导电壳25的外表面的绝缘包覆体26。再者,图1中的描绘省略了导电壳25的厚度。
导电壳25与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及伸出部22相对应而具有圆环状的环本体部25a和从环本体部25a的下端部分朝下方呈直线状延伸的伸出本体部25b。环本体部25a例如呈截面椭圆状或长圆状的中空形状。伸出本体部25b例如呈截面圆状的中空形状。环本体部25a及伸出本体部25b的各内侧空间相互连通。
环本体部25a的内侧空间成为圆环状的收容空间27。收容空间27内收容有分别缠绕有二次线圈24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三个)环状铁心23。环状铁心23通过未图示的支承构件支承于环本体部25a的内侧面等。二次线圈24是以在环状铁心23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环状铁心23的周向缠绕规定数量而安装。具有二次线圈24的多个环状铁心23互为同一结构,以各自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在轴向上重叠配置。另外,具有二次线圈24的多个环状铁心23以与环本体部25a(收容空间27)的中心轴也一致的方式配置在收容空间27内。
并且,在环本体部25a以在自身的中央部插通一次导体13的形态加以配置的状态下,具有二次线圈24的环状铁心23以围绕一次导体13的周围的形态加以定位。从二次线圈24导出的未图示的导线从环本体部25a的收容空间27插入至伸出本体部25b内,通过伸出本体部25b而延伸到绝缘管11的下方为止。导线延伸到绝缘管11的下端位置的基台16中设置的二次端子箱17为止,与未图示的电流计等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导电壳25的外表面即环本体部25a及伸出本体部25b的外表面安装有绝缘包覆体26,构成了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及伸出部22。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包覆体26是适宜地组合三种绝缘纸即图4所示的第一带状绝缘纸31、图5所示的第二带状绝缘纸32、图6所示的片状绝缘纸33而构成。
第一带状绝缘纸31及第二带状绝缘纸32均呈以一定宽度连续的带状。第一带状绝缘纸31与第二带状绝缘纸32的不同点在于,例如是以形成微小的褶皱等而主要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一些伸缩性的方式制作而成。另一方面,第二带状绝缘纸32与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不同点在于,尺寸设定得厚一些,是以几乎没有伸缩性的方式制作而成。
片状绝缘纸33在俯视下呈矩形形状,是以多次往复回折而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绝缘纸33中,两侧的回折位置错开,折线33a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如此,片状绝缘纸33设为如下结构:一方面通过在两侧的折线33a间进行几张程度的重叠而具有适度的厚度,另一方面,由于不重叠折线33a,从而不会对安装至导电壳25的外表面时仿照其外表面形状而变形这一过程造成大的阻碍。再者,图6中,为了防止附图变得繁杂,描绘的是片状绝缘纸33的两侧的回折次数分别为三次、在重叠最多的部分作七张程度的重叠的情形,但不限于此。
其次,所述第一带状绝缘纸31、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及片状绝缘纸33以如下方式安装在导电壳25上。以下,以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部分的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上的安装形态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第一带状绝缘纸31、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及片状绝缘纸33当中,首先将第二带状绝缘纸32缠绕至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在此情况下,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在环本体部25a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加以缠绕,而且是以沿周向错开并使邻接彼此在径向中央位置上例如重叠五分之一左右的方式加以缠绕。第二带状绝缘纸32进行所谓的五分之一搭接的缠绕。另外,第二带状绝缘纸32是以跨及环本体部25a的全周的方式连续地缠绕,缠绕环本体部25a的例如四圈左右。即,若将缠绕时的邻接彼此的重叠部分去掉,则第二带状绝缘纸32进行了四张程度的堆叠。
然后,在装好的第二带状绝缘纸32之上安装片状绝缘纸33。例如使用以两张相叠的形式相互紧贴的片状绝缘纸33。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配置于已安装第二带状绝缘纸32的环本体部25a的偏径向外侧的部位。另外,片状绝缘纸33是以将折线33a沿着周向的方式配置。即,片状绝缘纸33如图3及图8所示那般配置成厚的中央部分33x位于环本体部25a的径向外侧面、有折线33a的两侧部分33y位于环本体部25a的轴向两侧面。关于本实施方式的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如图7所示,使用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z1在俯视下比上侧的片状绝缘纸33z2大一些的片状绝缘纸,在安装至环本体部25a时易于确认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z1的位置。
另外,如图3所示,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沿环本体部25a的周向排列配置,以邻接彼此例如重叠三分之二左右的方式、以所谓的三分之二搭接进行配置。进而,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沿环本体部25a的周向作三圈程度的排列配置。即,所述片状绝缘纸33以邻接彼此的径向的重叠与多圈配置下的径向的重叠相结合的方式偏倚性地谋取堆叠于环本体部25a的径向外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片状绝缘纸33例如暂时固定在下层侧的第二带状绝缘纸32或下层侧的片状绝缘纸33上,通过其后的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缠绕而与第一带状绝缘纸31一起加以安装。
然后,在装好的片状绝缘纸33之上安装第一带状绝缘纸31。与第二带状绝缘纸32一样,第一带状绝缘纸31也是以在环本体部25a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加以缠绕,而且是以沿周向错开并使邻接彼此部分重叠的方式加以缠绕。关于第一带状绝缘纸31,例如能以重叠二分之一左右的方式进行缠绕而设为所谓的二分之一搭接的缠绕,将邻接彼此的重叠设定得比第二带状绝缘纸32大,但当然也可将邻接彼此的重叠设定为与第二带状绝缘纸32相等。第一带状绝缘纸31以跨及环本体部25a的全周的方式连续地缠绕例如四圈左右。关于所述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安装,也有通过进行缠绕来谋取厚度的意义,而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伸缩性来勒紧而缠绕,还兼具对位于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和第二带状绝缘纸32的固定和成型进行促进的功能等。
如此,从下层侧起按照第二带状绝缘纸32、片状绝缘纸33、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顺序安装至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而这些组合及次序成为绝缘包覆体26的一组单位绝缘部26a。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安装五至十组单位绝缘部26a,根据二次线圈单元20所要求的绝缘性能来适当调整安装于导电壳25的外表面的单位绝缘部26a的组数。再者,图3中,为了防止附图变得繁杂,仅描绘有一组单位绝缘部26a。
另外,关于第二带状绝缘纸32、片状绝缘纸33以及第一带状绝缘纸31这每一组的重叠(搭接),第二带状绝缘纸32为五分之一搭接,片状绝缘纸33为三分之二搭接,第一带状绝缘纸31为二分之一搭接,可在所有组中都分别采用同一设定,也可加以变更。例如,在第一带状绝缘纸31中,也可在下层侧设定为二分之一搭接,在上层侧将设定变更为五分之一搭接。
顺带一提,环本体部25a上缠绕的第一带状绝缘纸31及第二带状绝缘纸32中的两者或一者直接连续地缠绕安装到从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的下端部分连续的伸出本体部25b的外表面。
如图1及图2所示,如此构成的二次线圈单元20配置成作为被检测导体的一次导体13位于包括环状铁心23及二次线圈24而作为电流检测部发挥功能的环部21的中心孔21a内。进而,二次线圈单元20配置于绝缘油14中,由此,以通过自身的外表面的绝缘包覆体26和绝缘油14来确保绝缘状态的方式设置于油密罐12内。于是,如此构成的电流互感器10对应于一次导体13中流通的一次电流而在二次线圈单元20的二次线圈24中产生二次电流,可以根据所述二次电流的检测来间接地检测在一次导体13中流通的一次电流。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流互感器10中的二次线圈单元20的绝缘构造中,由于收容环状铁心23及二次线圈24用的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呈圆环状,所述环本体部25a的内周长度当然就比外周长度短,需要在安装于环本体部25a的外表面的绝缘包覆体26上想办法。
此处,在如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二次线圈单元20x那般仅将带状绝缘纸35缠绕于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来形成绝缘包覆体26x的形态中,带状绝缘纸35的重叠大的环部21x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x的合计厚度D11比外径侧的合计厚度D12厚。即,若将厚度薄的一侧即环部21x的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x的合计厚度D12设定为规定厚度以确保绝缘性能,则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x的合计厚度D11会厚达所需程度以上。另一方面,环部21x的中心孔21a因与插通的一次导体13的关系而须确保规定的内径尺寸Da,所以环部21x的外径尺寸R11因包括厚达所需程度以上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x的合计厚度D11而设定为大径。在将这样的二次线圈单元20x收容于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油密罐12中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油密罐12的大型化,绝缘油14的油量也会增加。另外,如图9所示,二次线圈单元20x的环部21x也变为大径,所以不仅会导致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的大径化,还会导致环本体部25a内收容的、图9中省略掉的环状铁心23的大径化等,存在大量令人担忧的事项。
相对于此,在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线圈单元20中,第一带状绝缘纸31和第二带状绝缘纸32的缠绕使得环部21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偏倚性地增加,而为了将其抵消,通过安装片状绝缘纸33来偏倚性地增加环部21的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环部21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合计厚度D1与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合计厚度D2相等的方式适宜地调整第一带状绝缘纸31、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及片状绝缘纸33的各安装形态,抑制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合计厚度D1厚到所需程度以上。由此,将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合计厚度D1设为恰当值,从而使得环部21的外径尺寸R1能够设定为小径,可以将二次线圈单元20小型化。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中的绝缘包覆体26是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带状绝缘纸31、32和片状绝缘纸33而构成,所述带状绝缘纸31、32以在内侧的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周向错开并缠绕,所述片状绝缘纸33能够偏倚性地安装于环本体部25a的外径侧。即,带状绝缘纸31、32的缠绕使得环部21的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偏倚性地增加,而为了将其抵消,可以通过安装片状绝缘纸33来偏倚性地增加环部21的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由此,将内径侧与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各自的合计厚度D1、D2设定为近似,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相等(参照图3),从而能尽量减少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的多余部分。结果,得以谋求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的进一步的小径化,这使得油密罐12小型化,还减少绝缘油14的油量。另外,环部21也成为小径,所以能够获得导电壳25的环本体部25a也能成为小径、环本体部25a内收容的环状铁心23也能成为小径等有益的效果。
(2)绝缘包覆体26的最外周是通过固定比片状绝缘纸33的安装更可靠的带状绝缘纸31的缠绕来构成,所以能使绝缘包覆体26成为稳定的构造体。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包覆体26的最外周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绝缘纸31,所以缠绕后的带状绝缘纸31的收缩作用使得固定更加可靠,从而能使绝缘包覆体26成为更稳定的构造体。
(3)片状绝缘纸33呈多次往复回折而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结构也就是谋取厚度的结构(参照图6),所以能通过单个片状绝缘纸33的安装来容易地谋取厚度尺寸。
(4)片状绝缘纸33呈将回折位置错开而折线33a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结构也就是提高刚性的折线33a分散的结构,所以能够良好地维持片状绝缘纸33的安装性而不会对片状绝缘纸33的柔软性造成大的损害。
(5)在如本实施方式这般使用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的情况下,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z1使用在俯视下比上侧的片状绝缘纸33z2大的片状绝缘纸(参照图7),所以在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的安装时,能够容易地一边确认位置一边进行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z1的安装。
(6)绝缘包覆体26是从下侧起按照第二带状绝缘纸32、片状绝缘纸33、相较于第二带状绝缘纸32而言具有伸缩性的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顺序安装而构成。因此,在缠绕后的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收缩作用下,包括位于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和其下侧的第二带状绝缘纸32在内的固定得以可靠地进行,所以能使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各绝缘纸31、32、33的绝缘包覆体26成为稳定的构造体。
(7)绝缘包覆体26是安装多组单位绝缘部26a而构成,一组单位绝缘部26a是从下侧起按照第二带状绝缘纸32、片状绝缘纸33、第一带状绝缘纸31的顺序构成。换言之,只须调整各个绝缘纸31、32、33汇集而成的单位绝缘部26a的组数便能容易地进行绝缘性能的调整,而不是根据绝缘包覆体26所要求的绝缘性能来分别调整各个绝缘纸31、32、33。
(8)作为常用作油绝缘电流互感器10内的绝缘包覆体26的材料的绝缘纸被用作带状绝缘纸31、32和片状绝缘纸33,由此能简易地构成绝缘包覆体26。
本实施方式能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来加以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来加以实施。
·上文中是将内径侧与外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各自的合计厚度D1、D2设定为相等,但也可仅使内径侧的合计厚度D1近似于外径侧的合计厚度D2,在此情况下,也能减少内径侧的绝缘包覆体26的厚度的多余部分,从而谋求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的小径化。
·所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种数值不限于此,也可适当变更。
·也可适当变更第一带状绝缘纸31、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及片状绝缘纸33的组合或安装次序等。例如,也可将带状绝缘纸31、32设为一种。也可在外侧安装片状绝缘纸33。
·上文中是将片状绝缘纸33仅安装在环本体部25a的外径侧,但也可安装在内径侧,在此情况下,只要结果是偏倚性地安装在外径侧即可。
·上文中是使用下侧的片状绝缘纸33z1比上侧的片状绝缘纸33z2大的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但也可使用大小关系相反或相同大小的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另外,也可不使用两张相叠的片状绝缘纸33而是使用一张片状绝缘纸或者重叠三张以上的片状绝缘纸。另外,也可使用无回折的片状绝缘纸。
·上文中是通过调整单位绝缘部26a的组数来应对绝缘包覆体26所要求的绝缘性能,但也可通过仅在一组中对各个绝缘纸31、32、33的厚度进行调整来加以应对。
·上文中是由绝缘纸构成第一带状绝缘纸31、第二带状绝缘纸32以及片状绝缘纸33,但除了纸以外,例如也可使用由绝缘性、耐油性高的树脂等其他材料构成的带状绝缘体(第一带状绝缘体、第二带状绝缘体)、片状绝缘体。
·上文中未特别提及第一带状绝缘纸31及第二带状绝缘纸32的缠绕方法,但可使用未图示的缠绕机来进行,也可通过作业人员手工作业来进行。
·上文中也未特别提及片状绝缘纸33的安装方法,但可通过作业人员手工作业来进行,也可使用未图示的安装机来进行。
·上文中是运用于倒立式的油绝缘电流互感器10,所述倒立式的油绝缘电流互感器10中,作为电流检测部发挥功能的二次线圈单元20的环部21以及作为被检测导体的一次导体13设置于绝缘管11的上部,但也可运用于电流检测部及被检测导体设置于绝缘管11的下部的其他构造的电流互感器(吊环螺栓式、发针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发明也可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其他的特有形态来实现。例如,也可省略实施方式(或者其一个或多个形态)中说明过的零件中的一部分或者将若干零件加以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随附的权利要求而与权利要求能够赋予权利的等同物的整个范围一同加以确定。
符号的说明
10:油绝缘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
13:一次导体
14:绝缘油
20:二次线圈单元
21:环部
23:环状铁心
24:二次线圈
25a:环本体部
26:绝缘包覆体
26a:单位绝缘部
31:第一带状绝缘纸(带状绝缘体、带状绝缘纸)
32:第二带状绝缘纸(带状绝缘体、带状绝缘纸)
33:片状绝缘纸(片状绝缘体)
33a:折线
33z1:下侧的片状绝缘纸(下侧的片状绝缘体)
33z2:上侧的片状绝缘纸(上侧的片状绝缘体)
D1:合计厚度
D2:合计厚度

Claims (11)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二次线圈单元,具有环部,所述环部包括环状铁心及二次线圈,以围绕一次导体的周围的形态配置,作为电流检测部发挥功能;以及绝缘包覆体,至少安装在所述二次线圈单元的环部中的环本体部的外表面,所述电流互感器是将安装有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所述二次线圈单元浸渍于绝缘油中而构成,其中,
所述绝缘包覆体是以复合的方式使用带状绝缘体和片状绝缘体而构成,所述带状绝缘体是以在所述环本体部的内径侧和外径侧往复的方式沿周向错开并缠绕的安装形态,所述片状绝缘体能够偏倚性地安装于所述环本体部的外径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以所述环部的内径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合计厚度与外径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体的合计厚度相等的方式组合所述带状绝缘体与所述片状绝缘体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是通过所述带状绝缘体的缠绕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构成所述绝缘包覆体的最外周的所述带状绝缘体是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绝缘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多次往复回折而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将回折位置错开而折线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片状绝缘体是以两张片状绝缘体相叠的形式构成,下侧的片状绝缘体使用在俯视下比上侧的片状绝缘体大的片状绝缘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带状绝缘体包括第一带状绝缘体和第二带状绝缘体,且是以相较于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而言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具有伸缩性的方式制作而成,
所述绝缘包覆体是从下侧起按照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所述片状绝缘体、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安装而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绝缘包覆体是安装多组单位绝缘部而构成,其中,一组单位绝缘部是从下侧起按照所述第二带状绝缘体、所述片状绝缘体、所述第一带状绝缘体的顺序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带状绝缘体为带状绝缘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中,
所述片状绝缘体为片状绝缘纸。
CN201980101431.8A 2019-10-24 2019-10-24 电流互感器 Pending CN1145565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1746 WO2021079470A1 (ja) 2019-10-24 2019-10-24 変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6503A true CN114556503A (zh) 2022-05-27

Family

ID=7561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431.8A Pending CN114556503A (zh) 2019-10-24 2019-10-24 电流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84208B2 (zh)
CN (1) CN114556503A (zh)
WO (1) WO20210794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811A (en) * 1979-07-02 1981-01-29 Nissin Electric Co Ltd Current transformer
JPS56119631U (zh) * 1980-02-13 1981-09-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84208B2 (ja) 2022-12-06
JPWO2021079470A1 (zh) 2021-04-29
WO2021079470A1 (ja)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8794B2 (en) Disc-wound transformer with foil co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1717826B1 (en) Transformer
US1057411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lane-changed coils
CN109103000B (zh) 扁绕线圈、电抗器以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CA2412346C (en) Winding for a transformer or a coil
JP6583542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5246411B2 (ja)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WO2018088404A1 (ja) インダクタ
WO2019124382A1 (ja) コイルおよび非接触給電装置
JPH0296312A (ja) 絶縁されたアモルファス金属リボンを使用した集積電力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インダクタ/変成器
US4551700A (en) Toroidal power transformer
JP5799687B2 (ja) トランス
US20070132532A1 (en) Winding for a transformer or a coil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4556503A (zh) 电流互感器
CN111103450A (zh) 线圈线材、电流传感器部件以及电流传感器
US2724735A (en) Electrostatic shield for inductive windings
JP5218772B2 (ja) リアクトル、リアクトル用コイル、及びコンバータ
CN105324823B (zh) 制造线圈装置的方法、端环元件和有端环元件的线圈装置
EP3893256A1 (en) Semi-planar transformer
US10566131B2 (en) Transformers including secondary winding turns having different diameters
GB1564966A (en) Transformer
US7786840B2 (en) Optimal packaging geometries of single and multi-layer windings
RU2040059C1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GB2170052A (en) Electromagnetic transformers
US20170194828A1 (en) Electric Engine Stator, Electric Engine, and Electric Engine Stator Coil Insulation Proc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