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3256A -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3256A
CN114553256A CN202210096420.9A CN202210096420A CN114553256A CN 114553256 A CN114553256 A CN 114553256A CN 202210096420 A CN202210096420 A CN 202210096420A CN 114553256 A CN114553256 A CN 114553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witch
filter
port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6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3256B (zh
Inventor
黄清华
张博
冯宝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64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3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3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3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5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diplexing or multiplexing filter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射频技术领域。所述射频模组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可以同时输入第一频段的信号。所述射频模组包括连接在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一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和第一滤波器,以及连接在第二输入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间的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二开关、第二滤波器和第四开关。该射频模组可以同时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即可以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

Description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新空口(new radio,NR)应用场景的扩展,如视频直播等上行(uplink,UL)重载场景越来越多,因此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对上行速率的需求越来越高,上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也越来越重要。上行MIMO需要至少两路发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射频模组可以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模组。射频模组可以是将众多电子器件封装在一起的一个芯片。射频模组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均用于输入信号。第一天线端口用于与第一天线组连接,第二天线端口用于与第二天线组连接。这里的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天线。
射频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第一滤波器、第三滤波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开关、第二滤波器、第四滤波器和第四开关。其中,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均工作于第一频段,第三滤波器和第四滤波器均工作于第二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不同。也就是说,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均仅允许第一频段的电波通过,第三滤波器和第四滤波器均仅允许第二频段的电波通过。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频段为N41频段,第二频段为N40频段。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也可以第一频段为N40频段,第二频段为N41频段。
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均用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一般的,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功率放大器在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时,仅放大信号的振幅,而不影响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和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和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均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模组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可以均输入第一频段的输入信号。此时,第一开关使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使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使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如此,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可以依次经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和第一滤波器后从第一天线端口输出,从而由第一天线组发射;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可以依次经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开关、第二滤波器和第四开关后从第二天线端口输出,从而由第二天线组发射。这种情况下即实现了第一频段信号的两路发射。另外,第一输入端口还可以输入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此时,第一开关使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使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如此,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可以依次经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第三滤波器和第四开关后从第二天线端口输出,从而由第二天线组发射。第二输入端口也可以输入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此时,第三开关使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使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如此,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可以依次经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开关、第四滤波器和第四开关后从第二天线端口输出,从而由第二天线组发射。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模组,不仅可以对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两路发射,还可以发射第二频段的信号。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如此,当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当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如此,当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当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时,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四触点、第七触点和第二触点。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七触点均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七触点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如此,当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当第四开关的第四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当第四开关的第七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第一种场景: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一天线组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作为第二种场景: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结合第一种场景和第二种场景,可以实现对第一频段的信号的两路发射。
作为第三种场景: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七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这种场景下,实现对第二频段的信号的一路发射。
作为第四种场景: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四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这种场景下,也实现对第二频段的信号的一路发射。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具体来说,第二天线端口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子端口和用于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子端口。第四开关可以具有第二触点和第六触点,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包括第一子触点和第二子触点,第一子触点和第二子触点均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导通,第一子触点与第一子端口连接,第二子触点与第二子端口连接,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如此,当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一子触点导通时,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子端口连接。当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二子触点导通时,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子端口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且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具体来说,第二开关可以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二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二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如此,当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当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时,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第五种场景: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一子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一天线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作为第六种场景: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二子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作为第七种场景: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一天线组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第一天线组也包括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两个天线的情况下,结合第一种场景和第五、第六种场景,射频模组可以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四天线轮发。结合第四、第七种场景,可以实现对第二频段的信号的两路发射。在第一天线组也包括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两个天线的情况下,结合第三种场景和第七种场景,射频模组可以对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四天线轮发。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五滤波器,第五滤波器工作于第三频段,第三频段与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不同。例如,第三频段可以是B7频段。第五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具体来说,第三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五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具有第八触点和第二触点,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与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第八种场景: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三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结合第一、第八两种场景,即可实现第一频段与第三频段信号的同时发射。结合第七、第八两种场景,即可实现第二频段与第三频段信号的同时发射。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十一滤波器、第九开关和第六功率放大器,第十一滤波器工作于第三频段。也就是说,第十一滤波器和第五滤波器工作于同一频段。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九开关与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输出端口连接。第十一滤波器和第五滤波器形成双工器,可以实现对第三频段的信号的同时发射与接收。
具体来说,第九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九开关的第二触点能够与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九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三输入端口。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第六开关、第六滤波器、第九滤波器和第十滤波器。第六滤波器工作于第四频段,第九滤波器工作于第五频段,第十滤波器工作于第六频段,第五频段与第六频段不同,且第四频段、第五频段和第六频段均与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不同。例如,第四频段可以是B3频段,第五频段可以是B1频段,第六频段可以是B3或B2频段。一般的,这里的第四频段、第五频段和第六频段均为中频频段。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三频段均为高频频段。
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三输入端口连接。第六滤波器的第一端、第九滤波器的第一端和第十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第六开关与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均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具体来说,第六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均能够与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六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九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十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具有第九触点、第十触点、第十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第十触点和第十一触点均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十一触点与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第九种场景: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四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作为第十种场景:第六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五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作为第十一种场景:第六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第四开关的第十一触点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射频模组通过第二天线组对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六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第九至第十一种场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至第七种场景中的任意一个结合,可以实现对高频信号和中频信号的同时发射。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和第五输出端口。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十二滤波器、第十开关、第十三滤波器、第十四滤波器、第九开关、第六功率放大器和第七功率放大器,第十二滤波器工作于第四频段,第十三滤波器工作于第五频段,第十四滤波器工作于第六频段。
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十开关与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十开关与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九开关与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输出端口连接,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输出端口连接。
具体来说,第十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十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十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十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九开关的第三触点能够与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九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开关具有第九触点、第十触点和第二触点,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和第十触点均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及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如此,第六滤波器和第十二滤波器组成双工器,可以实现对第四频段的信号的同时发射与接收。第九滤波器、第十滤波器、第十三滤波器和第十四滤波器组成多工器,可以实现对第五频段的信号的同时发射与接收,也可以实现对第六频段的信号的同时发射与接收。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四功率放大器、第五功率放大器、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十一开关。
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第七开关和第一开关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且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还通过第七开关和第一开关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第八开关和第三开关与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还通过第八开关和第三开关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均能够通过第十一开关与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具体来说,第七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七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一开关具有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五触点。第一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一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导通。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七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五触点与第七开关的第三触点连接,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八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八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三开关具有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第三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三开关的第六触点能够与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导通。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五触点与第八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第三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八开关的第三触点连接,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均能够与第十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均能够与第十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十一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十一开关的第六触点与第二输出端口连接。如此,射频模组可以实现对第一频段的信号和第二频段的信号的接收。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第七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七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七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一接收端口连接,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八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第八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八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二接收端口连接,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组、第二天线组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射频模组。第一天线组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第二天线组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分集接收模组。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三输出端口,第三输出端口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第三输出端口与第一分集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来说,第四开关具有第五触点和第二触点,第四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第四开关的第五触点与第三输出端口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天线组包括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五开关。第五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五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第五开关的第一触点与第一天线端口连接,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与第三天线连接,第五开关的第三触点与第四天线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分集接收模组。第五开关还具有第四触点,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第五开关的第四触点导通,第五开关的第四触点与第二分集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一种示例,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电子设备还包括:双工器、第七滤波器和第八滤波器。双工器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双工器的第二端与第三天线连接,双工器的第三端与第七滤波器的第一端及第八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七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一接收端口连接,第八滤波器的第二端与第二接收端口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第一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第二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相关技术中第一射频模组和第二射频模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射频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分集接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1、屏幕及盖板;
102、壳体;
103、内部结构;
104、后盖;
相关技术:
12、第一射频模组;
14、第二射频模组;
本申请:
20、射频模组;
30、电子设备;
32、第一天线组;
34、第二天线组;
36、第一分集接收模组;
38、第二分集接收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模组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射频模组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应用子系统、内存(memory)、大容量存储器(massive storge)、基带子系统、射频模组、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rgreted circuit,RFIC)及天线(antenna,ANT),这些器件可以通过各种互联总线或其他电连接方式耦合。其中,TX表示发射路径,RX表示接收路径,不同的数字表示不同的路径。FBRX表示反馈接收路径,PRX表示主集接收路径,DRX表示分集接收路径。HB表示高频,LB表示低频,两者是指频率的相对高低。BB表示基带。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的标号和组件仅为示意目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其他的实现方式。
射频模组可以包括开关、天线调谐器、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混频器(mixer)、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滤波器(filter)等电子器件。天线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射频模组的一部分。为方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模组不包括天线。射频模组可以进一步分为射频接收通道(RFreceive path)和射频发射通道(RF transmit path)。射频接收通道工作于下行模式,用于通过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对该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滤波)以得到基带信号,并传递给基带子系统。射频发射通道工作于上行模式,用于接收来自基带子系统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如放大和滤波)以得到射频信号,并最终通过天线将该射频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基带子系统可以从基带信号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或数据比特,或者将信息或数据比特转换为待发送的基带信号。这些信息或数据比特可以是表示语音、文本、视频等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据。例如,基带子系统可以实现诸如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信号处理操作。对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5G NR和4G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往往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基带信号处理操作。因此,为了支持多种移动通信模式的融合,基带子系统可同时包括多个处理核心,或者多个硬件加速器(hardware accelerator,HAC)。基带子系统一般集成到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中,集成基带子系统的芯片一般称为基带处理器芯片(baseband intergreted circuit,BBIC)。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带子系统可以作为独立的芯片,该芯片可被称调制解调器(modem)芯片。基带子系统的硬件组件可以按照modem芯片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modem芯片有时也被称为基带芯片或基带处理器。此外,基带子系统也可以进一步集成在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以SOC为单位来制造和销售。基带子系统的软件组件可以在芯片出厂前内置在芯片的硬件组件中,也可以在芯片出厂后从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导入到芯片的硬件组件中,或者还可以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下载和更新这些软件组件。
此外,由于射频信号是模拟信号,基带子系统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电子设备中还需要有模数转换器件。模数转换器件包括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本申请实施例中,模数转换器件可以设置在基带子系统中。
其中,应用子系统可作为电子设备的主控制系统或主计算系统,用于运行主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管理整个电子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并可为用户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应用子系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此外,应用子系统中也可包括与其他子系统(例如基带子系统)相关的驱动软件。基带子系统也可包括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以及HAC和缓存等。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纸面从上向下方向可以依次包括屏幕及盖板101、壳体102、内部结构103和后盖104。
屏幕及盖板201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壳体202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主体框架,为电子设备提供刚性支撑。内部结构203可以包括实现电子设备各项功能的电子部件以及机械部件的集合。比如,该内部结构203可以包括屏蔽罩,螺钉,加强筋等。后盖204可以为电子设备背部外观面,该后盖204在不同的实现中可以使用玻璃材料,陶瓷材料,塑料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模组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撑该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模组用于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
首先对相关技术中的射频模组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为实现5G NR的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第一射频模组和第二射频模组。受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限制,第一射频模组位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上方,第二射频模组位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下方。
图3是相关技术中第一射频模组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射频模组12具有输入端口IN1、输出端口OUT1和天线端口A1。输入端口IN1用于输入第一输入信号。天线端口A1用于连接天线。第一射频模组12包括功率放大器PA1、功率放大器LNA1、开关SW1和滤波器F1。这里的功率放大器LNA1是一个低噪声放大器。第一射频模组12工作于上行模式时,开关SW1使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滤波器F1之间连接。此时,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和滤波器F1之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至天线,使天线发射信号。当天线接收信号时,第一射频模组12工作于下行模式,开关SW1使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与滤波器F1之间连接。此时,天线接收信号并输出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从天线端口A1输入,依次经过滤波器F1、开关SW1和功率放大器LNA1之后从输出端口OUT1输出。
图4是相关技术中第二射频模组1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射频模组14具有输入端口IN2、接收端口RX1、接收端口RX2、输出端口OUT2、输出端口OUT3、输出端口OUT4、收发端口TRX、天线端口A2和天线端口A3。输入端口IN2用于输入第二输入信号。第二输入信号和第一输入信号处于同一频段。天线端口A2和天线端口A3用于连接天线。第二射频模组14包括功率放大器PA2、开关SW2、滤波器F2、开关SW3、功率放大器LNA2、功率放大器LNA3和功率放大器LNA4。第二射频模组14工作于上行模式时,开关SW2使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滤波器F2之间连接,开关SW3使天线端口A2和天线端口A3中的一个与滤波器F2连接。此时,第二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2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2、开关SW2、滤波器F2和开关SW3之后从天线端口A2和天线端口A3中的一个输出至天线,使天线发射信号。当天线接收信号时,第二射频模组14工作于下行模式,开关SW2使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入端与滤波器F2之间连接。若天线端口A2所连接的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则开关SW3使天线端口A2与滤波器F2连接。若天线端口A3所连接的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则开关SW3使天线端口A3与滤波器F2连接。此时,天线接收信号并输出第二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从天线端口A2或天线端口A3输入,依次经开关SW3、滤波器F2、开关SW1和功率放大器LNA4之后从输出端口OUT4输出。
在上述描述中,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均为5G信号,例如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可以均处于N41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2496MHz到2690MHz,下行频率范围为2496MHz到2690MHz)。然而,由于电子设备还需要实现4G信号的接收,同时电子设备还要对5G信号(如N41频段的信号)进行四天线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轮发。因此第一射频模组12和第二射频模组14需要连接在一起。
图5是相关技术中第一射频模组12和第二射频模组14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天线ANT1、天线ANT2、天线ANT3、天线ANT4、滤波器F3、滤波器F4、开关SW4和双工器D1。开关SW4为双刀四掷开关。开关SW4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开关SW4的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导通。开关SW4的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双工器D1的第一端与开关SW4的第三触点c连接,双工器D1的第二端与天线ANT1连接,天线ANT2与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连接。滤波器F3连接于双工器D1的第三端与接收端口RX2之间,滤波器F4连接于双工器D1的第三端与接收端口RX1之间。第二射频模组14的收发端口TRX与开关SW4的第五触点e连接。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可以与地线GND连接。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与天线端口A1连接。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分集接收模组连接。天线ANT3与天线端口A2连接,天线ANT4与天线端口A3连接。
第一射频模组12和第二射频模组14均工作于上行模式时,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和滤波器F1之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至开关SW4。这种情况下,开关SW4的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第一触点a连接导通,从而使天线ANT1或天线ANT2发射信号。第二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2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2、开关SW2、滤波器F2和开关SW3之后从天线端口A2输出至天线ANT3或从天线端口A3输出至天线ANT4,从而使天线ANT3或天线ANT4发射信号。如此实现5G NR的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
当需要对5G信号进行SRS轮发时,第一方面,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滤波器F1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经开关SW4和双工器D1后输出至天线ANT1,为第一路发射。第二方面,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滤波器F1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经开关SW4后输出至天线ANT2,为第二路发射。第三方面,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滤波器F1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经开关SW4后从收发端口TRX输入至第二射频模组14,并经开关SW3后从天线端口A2输出至天线ANT3,实现第三路发射。第四方面,第一输入信号从输入端口IN1输入,依次经功率放大器PA1、开关SW1、滤波器F1后,从天线端口A1输出,经开关SW4后从收发端口TRX输入至第二射频模组14,并经开关SW3后从天线端口A3输出至天线ANT4,实现第四路发射。
滤波器F3为仅允许B1(Band1)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滤波器F4为仅允许B3(Band3)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当电子设备进行4G信号(如B1频段或B3频段)的接收时,可以由天线ANT1进行信号接收,并得到第三接收信号。若第三接收信号处于B1频段,则第三接收信号依次经双工器和滤波器F3从接收端口RX2输入第二射频模组14,并经功率放大器LNA2后从输出端口OUT2输出。若第三接收信号处于B3频段,则第三接收信号依次经双工器和滤波器F4从接收端口RX1输入第二射频模组14,并经功率放大器LNA3后从输出端口OUT3输出。
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两个射频模组才可以实现上述工作过程,两个射频模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同时,受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限制,两个射频模组一个位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上方,另一个位于电子设备的摄像头下方,这种情况下,收发端口TRX与开关SW4之间的导线、滤波器F3与接收端口RX2之间的导线,以及滤波器F4与接收端口RX1之间的导线较长,且无法走直线,会造成较大的损耗。开关SW4为双刀四掷开关,占用空间较大。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模组,仅需一个射频模组就可以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集成度的提高。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模组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首先对仅工作于上行模式的射频模组的射频发射通道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作为第一种示例,射频模组可以对同处于第一频段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两路发射: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射频模组20具有第一输入端口IN1、第二输入端口IN2、第一天线端口A1和第二天线端口A2。射频模组20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和第二滤波器F2。第一滤波器F1和第二滤波器F2均是工作于第一频段的滤波器,即第一滤波器F1和第二滤波器F2仅允许第一频段的电波通过。
具体来说,射频模组20可以是将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和第二滤波器F2封装在一起的芯片。射频模组20具有第一输入端口IN1、第二输入端口IN2、第一天线端口A1和第二天线端口A2。其中,第一输入端口IN1和第二输入端口IN2均用于输入信号。第一输入端口IN1可以用于输入第一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端口IN2可以用于输入第二输入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均处于第一频段,且第一频段是高频(high band,HB)的5G信号频段。例如,第一频段是5G的N41频段。第一天线端口A1和第二天线端口A2均用于与天线连接。第一天线端口A1可以与第一天线组32连接,这里的第一天线组32至少包括一个天线。第二天线端口A2可以与第二天线组34连接,这里的第二天线组34也至少包括一个天线。
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均用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且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均为对高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放大器。一般地,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高频信号的振幅进行线性放大,而不影响信号的频率和波长。第一滤波器F1和第二滤波器F2均用于对信号进行过滤。一般地,第一滤波器F1和第二滤波器F2基于信号的频率对信号进行滤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F1允许通过的电波频段与第一输入信号所处频段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滤波器F1是仅允许第一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第二滤波器F2允许通过的电波频段与第二输入信号所处频段相同,也就是说,第二滤波器F2也是仅允许第一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
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一滤波器F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入端口IN1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如此,当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得到第一放大信号。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将第一放大信号输出至第一滤波器F1,第一滤波器F1用于对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信号可以从第一天线端口A1输出至第一天线组32,从而使第一天线组32发射第一滤波信号。
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二滤波器F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口IN2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如此,当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得到第二放大信号。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将第二放大信号输出至第二滤波器F2,第二滤波器F2用于对第二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滤波信号。第二滤波信号可以从第二天线端口A2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从而使第二天线组34发射第二滤波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且同时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时,即可使第一天线组32发射第一滤波信号,且第二天线组34发射第二滤波信号。由于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均处于第一频段,因此,射频模组20可以对同处于第一频段的两个输入信号同时进行发射,即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
作为第二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对处于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入端口IN1还用于输入第三输入信号。第三输入信号处于第二频段,这里的第二频段是高频的5G信号频段,且第二频段与第一频段为不同的频段。例如,第二频段是5G的N40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2300MHz到2400MHz,下行频率范围为2300MHz到2400MHz)。在这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一开关SW1和第三滤波器F3。第三滤波器F3是工作于第二频段的滤波器,即第三滤波器F3仅允许第二频段的电波通过。
第一开关SW1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一开关SW1用于使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和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中的一个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开关SW1可以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如此,当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当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和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均需要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时,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和第二天线端口A2之间可以连接有第四开关SW4。在这一示例中第四开关SW4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七触点g,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和第七触点g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以使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和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二天线端口A2导通。
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一放大信号,第一滤波器F1可以对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器F1将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即可发射第一滤波信号。
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三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放大信号,第三滤波器F3可以对第三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后得到第三滤波信号。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通过开关SW4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后,连接在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天线组34即可发射第三滤波信号。这样,即可实现对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的一路发射(从第二天线端口A2发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入端口IN2还用于输入第四输入信号。第四输入信号与第三输入信号一样,也处于第二频段。这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三开关SW3和第四滤波器F4。第四滤波器F4也是工作于第二频段的滤波器,即第四滤波器F4仅允许第二频段的电波通过。
第三开关SW3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三开关SW3用于使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和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开关SW3可以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三触点c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如此,当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当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当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和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均需要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时,第四开关SW4还可以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四开关SW4用于使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和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二天线端口A2导通。这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还具有第四触点d。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也可以与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连接。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此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第二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二放大信号。第二滤波器F2可以对第二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滤波信号。第二滤波器F2将第二滤波信号通过第四开关SW4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后,连接在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天线组34即可发射第二滤波信号。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四输入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此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第四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四放大信号。第四滤波器F4可以对第四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四滤波信号。第四滤波器F4将第四滤波信号通过第四开关SW4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后,连接在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天线组34即可发射第四滤波信号。这样,也可以实现对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的一路发射(从第二天线端口A2发射)。
一般地,第一天线组32和第二天线组34均包括两个天线。为便于描述,将第二天线组34中的两个天线称为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将第一天线组32中的两个天线称为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天线组32中的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可以通过第五开关SW5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在这一示例中,第五开关SW5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可以使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可以通过第十五开关SW15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这里的第十五开关SW15也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从而可以使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天线端口A2可以包括第一子端口A21和第二子端口A22。第一子端口A21用于与第一天线ANT1连接,第二子端口A22用于与第二天线ANT2连接。这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可以包括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与第一子端口A21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子触点b2与第二子端口A22连接。下述的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均可以包括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不再赘述。
具体来说,在这一示例中,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一触点a、第一子触点b1、第二子触点b2和第四触点d。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四触点d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与第一子端口A21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子触点b2与第二子端口A22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连接。如此,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在第一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可以与第一子触点b1导通,使第二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从而使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二滤波信号。在第二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使第二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从而使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二滤波信号。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四输入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在第一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可以与第一子触点b1导通,使第四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从而使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四滤波信号。在第二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使第四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从而使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四滤波信号。
如图10所示,第四开关SW4还可以具有第六触点f和第七触点g。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六触点f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七触点g导通。也就是说,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包括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是第四开关SW4的公共触点,可以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第四触点d、第六触点f和第七触点g中任意一个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连接。如此,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
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在第一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可以与第一子触点b1导通,使第一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从而使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一滤波信号。在第二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使第一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从而使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一滤波信号。
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在第一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可以与第一子触点b1导通,使第三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从而使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三滤波信号。在第二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使第三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从而使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三滤波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旧如图10所示,射频模组20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关SW2。第二开关SW2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SW2用于使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和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开关SW2可以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连接。如此,当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和第一触点a导通时,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和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当第二开关SW2的第三触点c和第一触点a导通时,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和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
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使第一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从而使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发射第一滤波信号。在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使第三滤波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从而使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发射第三滤波信号。
基于图10所示的射频模组20,作为第三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对第一频段的输入信号进行四天线SRS轮发。
具体为:第一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和第一触点a导通,第五开关SW5使第三天线ANT3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一放大信号,第一滤波器F1可以对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器F1将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中的第三天线ANT3发射第一滤波信号,为第一路发射。第二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和第一触点a导通,第五开关SW5使第四天线ANT4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此时,第一滤波器F1将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中的第四天线ANT4发射第一滤波信号,为第二路发射。第三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一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一放大信号,第一滤波器F1可以对第一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一滤波信号。第一滤波器F1将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子端口A21后,连接在第一子端口A21的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一滤波信号,为第三路发射。第四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第一滤波器F1将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子端口A22后,连接在第二子端口A22的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一滤波信号,为第四路发射。如此,即可实现对第一频段的输入信号进行四天线SRS轮发。
基于图10所示的射频模组20,作为第四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对同处于第二频段的两个输入信号(第三输入信号和第四输入信号)进行两路发射。
具体为: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四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一个与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的导通,第五开关SW5使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一方面,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三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放大信号,第三滤波器F3可以对第三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滤波信号。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发射第三滤波信号,为第一路发射。第二方面,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第四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四放大信号,第四滤波器F4可以对第四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四滤波信号。第四滤波器F4将第四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子端口A21或第二子端口A22后,连接在第一子端口A21的第一天线ANT1或连接在第二子端口A22的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四滤波信号,为第二路发射。如此,射频模组20可以对同处于第二频段的第三输入信号和第四输入信号同时进行发射,即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
基于图10所示的实施例,作为第五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对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进行四天线SRS轮发。
具体为:第一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五开关SW5使第三天线ANT3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三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放大信号,第三滤波器F3可以对第三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滤波信号。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中的第三天线ANT3发射第三滤波信号,为第一路发射。第二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五开关SW5使第四天线ANT4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此时,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后,连接在第一天线端口A1的第一天线组32中的第四天线ANT4发射第三滤波信号,为第二路发射。第三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PA1可以对第三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三放大信号,第三滤波器F3可以对第三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滤波信号。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子端口A21后,连接在第一子端口A21的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三滤波信号,为第三路发射。第四方面,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此时,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第三滤波器F3将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子端口A22后,连接在第二子端口A22的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三滤波信号,为第四路发射。如此,即可实现对第二频段的输入信号进行四天线SRS轮发。
作为第六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实现高频与高频的EN-DC(E-UTRA NR Dual-Connectivity)发射,即同时发射高频的5G信号和高频的4G信号:
第二输入端口IN2还用于输入第五输入信号。第五输入信号处于第三频段,这里的第三频段是与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不同的频段,且第三频段是高频的4G信号频段。例如,第三频段是4G的B7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2500MHz到2570MHz,下行频率范围为2620MHz到2690MHz)。在这一示例中,如图11所示,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五滤波器F5,第五滤波器F5是工作于第三频段的滤波器,即第五滤波器F5仅允许第三频段的电波通过。
在这一示例中,第三开关SW3可以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三开关SW3用于使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和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开关SW3在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的基础上,还具有第四触点d。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四触点d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连接。如此,当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导通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连接。
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例如,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这种情况下,第四开关SW4还具有第八触点h。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八触点h导通。如此,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四触点d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可以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此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2可以对第五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五放大信号。第五滤波器F5可以对第五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五滤波信号。第五滤波信号可以从第一子端口A21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从而使第一天线ANT1发射第五滤波信号。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时,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也可以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从而使第二天线ANT2发射第五滤波信号。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时,若第一输入端口IN1还输入第一输入信号,即可以实现第一频段信号与第三频段信号的EN-DC。这种情况下,第一滤波器F1输出的第一滤波信号既可以输出至第一天线组32的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也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当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一天线ANT1,且第五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此时第一天线ANT1工作于双开(multi-on)模式,即第一天线ANT1即发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也发射第三频段的信号。当第一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二天线ANT2,且第五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此时第二天线ANT2工作于双开模式,即第二天线ANT2即发射第一频段的信号,也发射第三频段的信号。如此,射频模组20可以实现高频与高频的EN-DC。
在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时,若第一输入端口IN1还输入第三输入信号,也可以实现第二频段信号与第三频段信号的EN-DC。这种情况下,第三滤波器F3输出的第三滤波信号既可以输出至第一天线组32的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也可以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当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一天线ANT1,且第五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此时第一天线ANT1工作于双开模式。当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一天线ANT1,且第五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此时第一天线ANT1可以工作于双开模式。当第三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的第二天线ANT2,且第五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此时第二天线ANT2工作于双开模式。如此,射频模组20也可以实现高频与高频的EN-DC。
作为第七种示例,射频模组20可以实现高频与中频(middle band,MB)的EN-DC发射,即同时发射高频的5G信号和中频的4G信号:
如图12所示,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三输入端口IN3。第三输入端口IN3用于输入信号。第三输入端口IN3可以用于输入第六输入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六输入信号处于第四频段,这里的第四频段是与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三频段不同的频段,且第四频段是中频的4G信号频段。例如,第四频段是4G的B3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1710MHz到1785MHz,下行频率范围为1805MHz到1880MHz)。在这一示例中,如图12所示,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和第六滤波器F6。
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用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且第三功率放大器PA3为对中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放大器。一般地,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可以对中频信号的振幅进行线性放大,而不影响信号的频率和波长。第六滤波器F6用于对信号进行过滤。一般地,第六滤波器F6基于信号的频率对信号进行滤波,也就是说,第六滤波器F6是工作于第四频段的滤波器,即第六滤波器F6仅允许第四频段的电波通过。
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六滤波器F6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入端与第三输入端口IN3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如此,当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六输入信号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可以对第六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得到第六放大信号。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可以将第六放大信号输出至第六滤波器F6。第六滤波器F6用于对第六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六滤波信号。第六滤波信号可以从第二天线端口A2输出至第二天线组34,从而使第二天线组34发射第六滤波信号。在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六输入信号时,若第一输入端口IN1还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或第三输入信号,或,第二输入端口IN2还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或第四输入信号,即可以实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信号与第四频段信号的EN-DC,即实现高频与中频的EN-DC。在射频模组20进行高频与中频的EN-DC时,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也可以工作于双开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射频模组20还可以包括第六开关SW6、第九滤波器F9和第十滤波器F10。第四开关SW4还具有第九触点j、第十触点k和第十一触点m。
具体来说,第三输入端口IN3还用于输入第七输入信号,第七输入信号处于第五频段。这里的第五频段是中频的4G信号频段。例如,第五频段是4G的B1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1920MHz到1980MHz,下行频率范围为2110MHz到2170MHz)。第九滤波器F9是工作于第五频段的滤波器,即第九滤波器F9仅允许第五频段的电波通过。第三输入端口IN3还用于输入第八输入信号,第八输入信号处于第六频段。这里的第六频段是中频的4G信号频段。例如,第六频段是4G的B2频段(上行频率范围为1850MHz到1910MHz,下行频率范围为1930MHz到1990MHz)。第十滤波器F10是工作于第六频段的滤波器,即第十滤波器F10仅允许第六频段的电波通过。
第六开关SW6可以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六开关SW6用于使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第九滤波器F9的第一端和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一端中的一个与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连接。也就是说,第六开关SW6可以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与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二触点b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三触点c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四触点d与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一端连接。如此,当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连接。当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一端连接。当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导通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与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九触点j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也均可以与第十触点k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也均可以与第十一触点m导通。如此,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和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一子端口A21连接。当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和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与第二天线端口A2的第二子端口A22连接。
在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六输入信号时,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和第一子触点b1或第二子触点b2导通。如此,当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六输入信号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可以对第六输入信号进行放大,从而得到第六放大信号。第三功率放大器PA3可以将第六放大信号输出至第六滤波器F6。第六滤波器F6用于对第六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六滤波信号。第六滤波信号可以从第一子端口A21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或从第二子端口A22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同样的,在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九输入信号时,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和第一子触点b1或第二子触点b2导通,形成从第三输入端口IN3开始,经功率放大器、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和第一子触点b1或第二子触点b2,到达第一子端口A21或第二子端口A22的通路。在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十输入信号时,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和第一子触点b1或第二子触点b2导通,形成从第三输入端口IN3开始,经功率放大器、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和第一子触点b1或第二子触点b2,到达第一子端口A21或第二子端口A22的通路。在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七输入信号或第八输入信号时,若第一输入端口IN1还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或第三输入信号,或,第二输入端口IN2还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或第四输入信号,则也可以实现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信号与第五频段信号或第六频段信号的EN-DC,即实现高频与中频的EN-DC。在射频模组20进行高频与中频的EN-DC时,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也可以工作于双开模式。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射频模块还具有耦合端口CPLOUT和三个耦合器件。耦合端口CPLOUT通过单刀三掷开关与三个耦合器件连接,从而使三个耦合器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耦合端口CPLOUT导通。三个耦合器件分别用于检测第一天线端口A1、第一子端口A21和第二子端口A22的发射功率,耦合器件所检测的功率从耦合端口CPLOUT输出,以便于电子设备30中的其他器件获取第一天线端口A1、第一子端口A21和第二子端口A22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天线ANT3与双工器D1之间采用损耗更小的缆线(cable)线连接,第四天线ANT4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三触点c之间也采用cable线连接,第一天线ANT1与第一子端口A21之间也采用cable线连接,第二天线ANT2与第二子端口A22之间也采用cable线连接。每100毫米(mm)的cable线的损耗约为0.9分贝(dB),相比于同等长度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绕线,损耗降低了1.6dB至2.14dB。
接下来对还需要工作于下行模式的射频模组20的射频接收通道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口OUT1和第二输出端口OUT2。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这里的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可以是一个低噪声放大器。
具体来说,第一输出端口OUT1和第二输出端口OUT2均用于输出信号。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均为低噪声放大器。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均用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一般地,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可以对信号的振幅进行线性放大,而不影响信号的频率和波长。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口OUT1连接。如此,当第一天线组32接收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处于第一频段)时,第一接收信号从第一天线端口A1输入射频模组20,第一滤波器F1可以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得到第七滤波信号。第一滤波器F1可以将第七滤波信号输出至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可以对第七滤波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一输出信号。第一输出端口OUT1用于输出第一输出信号。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当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和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均需要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时,第一开关SW1还可以具有第四触点d。第一开关SW1的第四触点d可以与第二触点b导通。当射频模组20工作于上行模式时,即第一功率放大器PA1需要输出第一放大信号,而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不输入第七滤波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与第二触点b连接。反之,当射频模组20工作于下行模式时,即第一功率放大器PA1不输出第一放大信号,而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需要输入第七滤波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四触点d可以与第二触点b连接。
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口OUT2连接。如此,当第二天线组34接收第二接收信号(第二接收信号处于第一频段)时,第二接收信号从第二天线端口A2输入射频模组20,第二滤波器F2可以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得到第八滤波信号。第二滤波器F2可以将第八滤波信号输出至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可以对第八滤波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第二输出信号。第二输出端口OUT2用于输出第二输出信号。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当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均需要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时,第三开关SW3还可以具有第五触点e。第三开关SW3的第五触点e可以与第二触点b导通。当射频模组20工作于上行模式时,即第二功率放大器PA2需要输出第二放大信号,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不输入第八滤波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与第二触点b连接。反之,当射频模组20工作于下行模式时,即第二功率放大器PA2不输出第二放大信号,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需要输入第八滤波信号时,第三开关SW3的第五触点e可以与第二触点b连接。
下面结合图14,对本申请提供的射频模组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这一示例中,射频模组既可以工作于上行模式,又可以工作于下行模式。
如图14所示,在这一示例中,射频模组20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器件,还包括第十一滤波器F11、第十二滤波器F12、第十三滤波器F13、第十四滤波器F14、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第九开关SW9、第十开关SW10、第十一开关SW11、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这里的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可以是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RX1、第二接收端口RX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
具体来说,第一接收端口RX1和第二接收端口RX2均用于接收信号,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均用于输出信号。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均用于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一般地,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可以对信号的振幅进行线性放大,而不影响信号的频率和波长。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具有用于输入信号的输入端和用于输出信号的输出端。
第一开关SW1还具有第五触点e,第一开关SW1的第五触点e可以与第三触点c导通。第三开关SW3还具有第六触点f,第三开关SW3的第六触点f可以与第三触点c导通。第七开关SW7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七开关SW7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七开关SW7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第七开关SW7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开关SW1的第四触点d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三触点c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五触点e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四触点d与第一接收端口RX1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连接。第八开关SW8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八开关SW8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八开关SW8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第八开关SW8的第二触点b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五触点e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开关SW3的第六触点f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四触点d与第二接收端口RX2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一触点a与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连接。第九开关SW9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九开关SW9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九开关SW9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第九开关SW9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一滤波器F11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W9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W9的第一触点a与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开关SW10可以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十开关SW10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十开关SW10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SW10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SW10的第一触点a与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和第八触点h。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五触点e、第六触点f、第七触点g和第八触点h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导通。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二触点b与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三触点c与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四触点d与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五触点e与第一输出端口OUT1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六触点f与第二输出端口OUT2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七触点g与第四输出端口OUT4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八触点h与第五输出端口OUT5连接。
第十一滤波器F11和第五滤波器F5是相同频段的滤波器。也就是说,第十一滤波器F11也是工作于第三频段的滤波器。第十一滤波器F11与第五滤波器F5组成双工器,第十一滤波器F11的第二端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五滤波器F5用于接收第二功率放大器PA2输出的第五放大信号,并对第五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五滤波信号,第五滤波信号用于输出至第一子端口A21或第二子端口A22。而当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接收第三频段的信号时,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一滤波器F11、第九开关SW9、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十一开关SW11,并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
第十二滤波器F12和第六滤波器F6是相同频段的滤波器。也就是说,第十二滤波器F12也是工作于第四频段的滤波器。第十二滤波器F12与第六滤波器F6组成双工器,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二端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六滤波器F6用于接收第三功率放大器PA3输出的第六放大信号,并对第六放大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六滤波信号,第六滤波信号用于输出至第一子端口A21或第二子端口A22。而当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接收第四频段的信号时,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二滤波器F12、第十开关SW10、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和第十一开关SW11,并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
第十三滤波器F13和第九滤波器F9是相同频段的滤波器。也就是说,第十三滤波器F13也是工作于第五频段的滤波器。第十四滤波器F14和第十滤波器F10是相同频段的滤波器。也就是说,第十四滤波器F14也是工作于第六频段的滤波器。第九滤波器F9、第十滤波器F10、第十三滤波器F13和第十四滤波器F14组成多工器(四工器)。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二端和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并与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连接。在这一示例中,第四开关SW4可以不具有第十一触点m或第十一触点m空置。其中,当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七输入信号时,第七输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第六开关SW6、第九滤波器F9和第四开关SW4,并从第一子端口A21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或从第二子端口A22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当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接收第五频段的信号时,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三滤波器F13、第十开关SW10、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和第十一开关SW11,并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当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第八输入信号时,第八输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第六开关SW6、第十滤波器F10和第四开关SW4,并从第一子端口A21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或从第二子端口A22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当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接收第六频段的信号时,该信号可以依次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四滤波器F14、第九开关SW9、第七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十一开关SW11,并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
当第一输入端口IN1用于输入第一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端口IN2用于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二触点b导通。当第一输入端口IN1用于输入第三输入信号,且第二输入端口IN2用于输入第四输入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可以和第三触点c导通。当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用于接收第一频段的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可以和第四触点d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可以和第五触点e导通。当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用于接收第二频段的信号时,第一开关SW1的第三触点c可以和第五触点e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三触点c可以和第六触点f导通。
当第一接收端口RX1用于接收信号时,该信号经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和第十一开关SW11后可以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当第二接收端口RX2用于接收信号时,该信号经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5和第十一开关SW11后可以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第二输出端口OUT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中的任意一个输出。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耦合器件还用于检测第一天线端口A1、第一子端口A21和第二子端口A22的接收功率。耦合器件所检测的功率从耦合端口CPLOUT输出,以便于电子设备30中的其他器件获取第一天线端口A1、第一子端口A21和第二子端口A22的接收功率。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三输出端口OUT3,第四开关SW4还具有第五触点e。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与第五触点e导通,第三输出端口OUT3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五触点e连接。如此,当第一天线ANT1用于接收信号时,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可以与第五触点e导通,从而使第三输出端口OUT3输出信号。当第二天线ANT2用于接收信号时,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子触点b2可以与第五触点e导通,从而使第三输出端口OUT3输出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包括第一天线组32、第二天线组34和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射频模组20。图1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第一天线组32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二天线组34与射频模组20的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具体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具有第一输入端口IN1、第二输入端口IN2、第一天线端口A1和第二天线端口A2,第一输入端口IN1和第二输入端口IN2均用于输入信号,第一天线端口A1用于与第一天线组32连接,第二天线端口A2用于与第二天线组34连接。
射频模组20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三滤波器F3、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三开关SW3、第二滤波器F2、第四滤波器F4和第四开关SW4。第一滤波器F1和第二滤波器F2均工作于第一频段,第三滤波器和第四滤波器均工作于第二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不同。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入端口IN1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和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一开关SW1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口IN2连接。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和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三开关SW3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和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均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W1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三触点c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一触点a、第四触点d、第七触点g和第二触点b,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第四触点d和第七触点g均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一天线组32对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并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第一开关SW1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七触点g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四触点d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还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二开关SW2。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SW2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且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开关SW2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SW2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二开关SW2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SW2的第一触点a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端口A2包括用于与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一天线ANT1连接的第一子端口A21和用于与第二天线组34中的第二天线ANT2连接的第二子端口A22。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二触点b和第六触点f,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包括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第一子触点b1和第二子触点b2均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导通,第一子触点b1与第一子端口A21连接,第二子触点b2与第二子端口A22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SW1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与第一子触点b1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一天线ANT1对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SW1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六触点f与第二子触点b2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ANT2对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SW1与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三滤波器F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SW2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一天线组32对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五滤波器F5,第五滤波器F5工作于第三频段,第三频段与第二频段和第一频段不同。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开关SW3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关SW3具有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第三开关SW3的第四触点d能够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与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四触点d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SW4具有第八触点h和第二触点b,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关SW3的第四触点d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八触点h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的第三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OUT4。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十一滤波器F11、第九开关SW9和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第十一滤波器F11工作于第三频段。第十一滤波器F11的第二端与第五滤波器F5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入端通过第九开关SW9与第十一滤波器F11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出端与第四输出端口OUT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九开关SW9具有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第九开关SW9的第二触点b能够与第九开关SW9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九开关SW9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一滤波器F11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W9的第一触点a与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三输入端口IN3。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第六开关SW6、第六滤波器F6、第九滤波器F9和第十滤波器F10。第六滤波器F6工作于第四频段,第九滤波器F9工作于第五频段,第十滤波器F10工作于第六频段,第五频段与第六频段不同,且第四频段、第五频段和第六频段均与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不同。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入端与第三输入端口IN3连接。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第九滤波器F9的第一端和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一端均通过第六开关SW6与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连接,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和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均通过第四开关SW4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开关SW6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六开关SW6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均能够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与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的输出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二触点b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三触点c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一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四触点d与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九触点j、第十触点k、第十一触点m和第二触点b,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第十触点k和第十一触点m均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与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六开关SW6的第二触点b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的第四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第六开关SW6的第三触点c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的第五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第六开关SW6的第四触点d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四开关SW4的第十一触点m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时,射频模组20通过第二天线组34对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的第六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十二滤波器F12、第十开关SW10、第十三滤波器F13、第十四滤波器F14、第九开关SW9、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和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第十二滤波器F12工作于第四频段,第十三滤波器F13工作于第五频段,第十四滤波器F14工作于第六频段。
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二端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一端通过第十开关SW10与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二端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一端通过第十开关SW10与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二端与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一端通过第九开关SW9与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入端连接。
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出端与第四输出端口OUT4连接,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出端与第五输出端口OUT5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十开关SW10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十开关SW10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十开关SW10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十开关SW10的第一触点a与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开关SW10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SW10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W9具有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第九开关SW9的第三触点c能够与第九开关SW9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九开关SW9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一端连接,第九开关SW9的第一触点a与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的输入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具有第九触点j、第十触点k和第二触点b,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和第十触点k均能够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四开关SW4的第九触点j与第六滤波器F6的第二端及第十二滤波器F12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十触点k与第九滤波器F9的第二端、第十滤波器F10的第二端、第十三滤波器F13的第二端和第十四滤波器F14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天线端口A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口OUT1和第二输出端口OUT2。射频模组20还包括: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和第十一开关SW11。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通过第七开关SW7和第一开关SW1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且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还通过第七开关SW7和第一开关SW1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通过第八开关SW8和第三开关SW3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还通过第八开关SW8和第三开关SW3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输出端口OUT1和第二输出端口OUT2均能够通过第十一开关SW11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出端和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出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七开关SW7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七开关SW7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一开关SW1具有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四触点d和第五触点e,第一开关SW1的第四触点d能够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一开关SW1的第五触点e能够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三触点c导通。第一开关SW1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滤波器F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三触点c与第三滤波器F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四触点d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二触点b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五触点e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三触点c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连接。
第八开关SW8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第八开关SW8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均能够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三开关SW3具有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第三开关SW3的第五触点e能够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六触点f能够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三触点c导通。第三开关SW3的第二触点b与第二滤波器F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三触点c与第四滤波器F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五触点e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二触点b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六触点f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三触点c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一触点a与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连接。
第十一开关SW11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均能够与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五触点e和第六触点f均能够与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二触点b导通。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二触点b与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五触点e与第一输出端口OUT1连接,第十一开关SW11的第六触点f与第二输出端口OUT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RX1和第二接收端口RX2。第七开关SW7具有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第七开关SW7的第四触点d能够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七开关SW7的第四触点d与第一接收端口RX1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的输入端连接。第八开关SW8具有第一触点a和第四触点d,第八开关SW8的第四触点d能够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一触点a导通,第八开关SW8的第四触点d与第二接收端口RX2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一触点a与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30还包括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具有输入端,且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的输入端与射频模组20的第三输出端口OUT3连接。当第一天线ANT1用于接收信号时,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子触点b1可以与第五触点e导通,从而使第三输出端口OUT3输出信号至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当第二天线ANT2用于接收信号时,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子触点b2可以与第五触点e导通,从而使第三输出端口OUT3输出信号至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具有第四输入端口IN4、第六输出端口OUT6和第七输出端口OUT7。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包括第十二开关SW12、第十五滤波器F15、第十六滤波器F16、第十七滤波器F17、第十三开关SW13、第八功率放大器LNA5、第九功率放大器LNA6和第十四开关SW14。第八功率放大器LNA5和第九功率放大器LNA6均为低噪声放大器。第十五滤波器F15、第十六滤波器F16、第十七滤波器F17分别允许不同频段的电波通过。例如,第十五滤波器F15允许第一频段的电波通过,第十六滤波器F16允许第二频段的电波通过,第十七滤波器F17允许第三频段的电波通过。第十二开关SW12是一个单刀三掷开关。第十二开关SW12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且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一触点a可以与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导通。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一触点a与第四输入端口IN4连接,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五滤波器F1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六滤波器F16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二开关SW12的第四触点d与第十七滤波器F17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三开关SW13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第十三开关SW13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且第十三开关SW13的第一触点a可以与第十三开关SW13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导通。第十三开关SW13的第二触点b与第十五滤波器F15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三开关SW13的第三触点c与第十六滤波器F16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三开关SW13的第一触点a与第八功率放大器LNA5的输入端连接。第九功率放大器LNA6的输入端与第十七滤波器F17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四开关SW14是一个双刀双掷开关。第十四开关SW14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与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中的任意一个导通。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一触点a与第八功率放大器LNA5的输出端内连接,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二触点b与第九功率放大器LNA6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三触点c与第六输出端口OUT6连接,第十四开关SW14的第四触点d与第七输出端口OUT7连接。当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用于接收信号,并输出至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时,可以使第十二开关SW12和第十三开关SW13、第十四开关SW14根据该信号的频段导通,从而形成从第四输入端口IN4开始,经第十二开关SW12、第十五滤波器F15或第十六滤波器F16、第十三开关SW13、第八功率放大器LNA5、第十四开关SW14,到达第六输出端口OUT6的通路;或形成从第四输入端口IN4开始,经第十二开关SW12、第十七滤波器F17、第九功率放大器LNA6、第十四开关SW14,到达第七输出端口OUT7的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旧如图15所示,第一天线组32包括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电子设备30还包括第五开关SW5。在此,第五开关SW5为双刀双掷开关。第五开关SW5用于使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五开关SW5还用于使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意一个与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连接。
具体来说,第五开关SW5具有第一触点a、第二触点b、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且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和第三触点c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与第四触点d导通。第五开关SW5的第一触点a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第五开关SW5的第三触点c与第四天线ANT4连接,第五开关SW5的第四触点d与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的输入端连接。如此,当第五开关SW5的第一触点a和第二触点b导通时,第三天线ANT3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这种情况下,若射频模组20从第一天线端口A1输出信号,则第三天线ANT3可以发射信号;当第五开关SW5的第一触点a和第三触点c导通时,第四天线ANT4与第一天线端口A1连接,这种情况下,若射频模组20从第一天线端口A1输出信号,则第四天线ANT4可以发射信号。当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和第四触点d导通时,第三天线ANT3与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的输入端连接,这种情况下,若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则第三天线ANT3接收的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当第五开关SW5的第三触点c和第四触点d导通时,第四天线ANT4与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的输入端连接,这种情况下,若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则第四天线ANT4接收的信号可以输出至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需要第三天线ANT3发射信号,则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与第一触点a导通;若第三天线ANT3用于接收信号,则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也可以与第四触点d导通。若需要第四天线ANT4发射信号,则第五开关SW5的第三触点c与第一触点a导通;若第四天线ANT4用于接收信号,则第五开关SW5的第三触点c可以与第一触点a导通,也可以与第四触点d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射频模组20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RX1、第二接收端口RX2、第四输出端口OUT4和第五输出端口OUT5。电子设备30还可以包括双工器D1、第七滤波器F7和第八滤波器F8。其中,第七滤波器F7是工作于第四频段的滤波器,这里的第四频段例如可以是4G的B3频段。第八滤波器F8是工作于第五频段的滤波器,这里的第五频段例如可以是4G的B1频段。
具体来说,双工器D1用于将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分离,以使天线可以同时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双工器D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双工器D1的第一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连接,双工器D1的第二端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也就是说,第五开关SW5的第二触点b通过双工器D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第三天线ANT3连接。双工器D1的第三端与第七滤波器F7的第一端及第八滤波器F8的第一端连接,第七滤波器F7的第二端与第一接收端口RX1连接,第八滤波器F8的第二端与第二接收端口RX2连接。如此,当第三天线ANT3接收的信号处于第四频段时,第三天线ANT3所接收的信号可以依次经过双工器D1、第七滤波器F7,并从第一接收端口RX1输入至射频模组20,最后从射频模组20的第四输出端口OUT4输出。当第三天线ANT3接收的信号处于第五频段时,第三天线ANT3所接收的信号可以依次经过双工器D1、第八滤波器F8,并从第二接收端口RX2输入至射频模组20,最后从射频模组20的第五输出端口OUT5输出。
下面结合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的多种工作模式进行解释说明:
在第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工作于独立组网(standalone,SA)模式,需要实现1T(transport)4R(receive),即一路发射四路接收。这种情况下,射频模组20所输入的信号可以是N41频段的第一输入信号。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后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或第二天线端口A2进行发射,即一路发射。当电子设备30接收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双工器D1、第五开关SW5、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二开关SW2、第一滤波器F1、第一开关SW1、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输出。第二路接收: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进入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第一子端口A21、第四开关SW4、第二滤波器F2、第三开关SW3、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二输出端口OUT2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经第二子端口A22、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进入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
当需要在1T4R模式进行四天线SRS轮发时,第一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双工器D1后输出至第三天线ANT3进行发射。第二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第三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四开关SW4、第一子端口A21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进行发射。第四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四开关SW4、第二子端口A22后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进行发射。
在第二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工作于SA模式,需要实现2T4R,即两路发射四路接收。这种情况下,射频模组20所输入的信号可以是N41频段的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三天线ANT3或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为第一路发射。第二输入信号从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三开关SW3、第二滤波器F2、第四开关SW4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进行发射,为第二路发射。当电子设备30接收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双工器D1、第五开关SW5、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二开关SW2、第一滤波器F1、第一开关SW1、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输出。第二路接收: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进入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第一子端口A21、第四开关SW4、第二滤波器F2、第三开关SW3、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二输出端口OUT2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经第二子端口A22、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进入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
当需要在2T4R模式进行四天线SRS轮发时,第一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双工器D1后输出至第三天线ANT3进行发射。第二路发射: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第三路发射:第二输入信号从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三开关SW3、第二滤波器F2、第四开关SW4、第一子端口A21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进行发射。第四路发射:第二输入信号从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三开关SW3、第二滤波器F2、第四开关SW4、第二子端口A22后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进行发射。
第三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工作于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模式,需要实现1T4R,即一路发射四路接收。这种情况下,射频模组20所输入的信号可以是N41频段的第一输入信号和B3频段的第六输入信号。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第四开关SW4后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由第二天线组34进行发射;同时,第六输入信号从第三输入端口IN3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三功率放大器PA3、第六开关SW6、第六滤波器F6第四开关SW4后输出至第二天线端口A2,由第二天线组34进行发射。N41频段信号的发射或接收可以与B3频段信号的发射在同一天线上。当电子设备30接收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双工器D1、第五开关SW5、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二开关SW2、第一滤波器F1、第一开关SW1、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输出。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进入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第一子端口A21、第四开关SW4、第二滤波器F2、第三开关SW3、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二输出端口OUT2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经第二子端口A22、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进入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
在四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工作于SA模式,需要实现1T4R,即一路发射四路接收。这种情况下,射频模组20所输入的信号还可以是N40频段的第三输入信号。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后输出至第一天线端口A1或第二天线端口A2进行发射,即一路发射。当电子设备30接收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双工器D1、第五开关SW5、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二开关SW2、第三滤波器F3、第一开关SW1、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输出。第二路接收: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进入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第一子端口A21、第四开关SW4、第四滤波器F4、第三开关SW3、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二输出端口OUT2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经第二子端口A22、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进入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
当需要在1T4R模式进行四天线SRS轮发时,第一路发射: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双工器D1后输出至第三天线ANT3进行发射。第二路发射: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第二开关SW2、第一天线端口A1、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第三路发射: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第四开关SW4、第一子端口A21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进行发射。第四路发射: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第四开关SW4、第二子端口A22后输出至第二天线ANT2进行发射。
在第五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工作于EN-DC模式。这种情况下,第一输入端口IN1可以输入第一输入信号(N41频段)或第三输入信号(N40频段),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B7频段)。当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时,第一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一滤波器F1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当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第三输入信号时,第三输入信号从第一输入端口IN1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一功率放大器PA1、第一开关SW1、第三滤波器F3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进行发射。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第五输入信号时,第五输入信号从第二输入端口IN2输入射频模组20,经第二功率放大器PA2、第三开关SW3、第五滤波器F5、第四开关SW4后输出至第一天线ANT1或第二天线ANT2进行发射。N41或N40频段信号的发射或接收可以与B7频段信号的发射在同一天线上。
在第六种可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30还可以实现两种中频信号的四路接收。例如,第七滤波器F7、第九滤波器F9和第十三滤波器F13均为仅允许B3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第八滤波器F8、第十滤波器F10和第十四滤波器F14均为仅允许B1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电子设备30则可以实现B1频段信号的四路接收和B3频段信号的思路接收。
当电子设备30接收B3频段的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七滤波器F7、第一接收端口RX1、第七开关SW7、第四功率放大器LNA1、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一输出端口OUT1输出。第二路接收: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这种情况下,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内也具有仅允许B3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三滤波器F13、第十开关SW10、第七功率放大器LNA4、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五输出端口OUT5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并经过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输出至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这种情况下,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内也具有仅允许B3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
当电子设备30接收B1频段的信号时,第一路接收:第三天线ANT3接收信号,并经过第八滤波器F8、第二接收端口RX2、第八开关SW8、第五功率放大器LNA2、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二输出端口OUT2输出。第二路接收:第四天线ANT4接收信号,并经过第五开关SW5后输出至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这种情况下,第二分集接收模组38内也具有仅允许B1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第三路接收:第一天线ANT1接收信号,并经过第四开关SW4、第十四滤波器F14、第九开关SW9、第六功率放大器LNA3、第十一开关SW11后从第四输出端口OUT4输出。第四路接收:第二天线ANT2接收信号,并经过第四开关SW4、第三输出端口OUT3后输出至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这种情况下,第一分集接收模组36内也具有仅允许B1频段的电波通过的滤波器。
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第三天线ANT3和第四天线ANT4均可以同时接收B1频段的信号和B3频段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0,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仅采用一个射频模组20即可实现上行MIMO的两路发射,使射频模组20在电子设备30中所占用空间更少,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30集成度的提高。第二方面,仅采用一个射频模组20即可实现N41频段的ULMIMO、N40频段的ULMIMO、N41或N40频段与B3或B7频段的EN-DC,使射频模组20的工作模式更多,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30的信号覆盖频段的提升。第三方面,射频模组20与天线之间采用cable线连接,损耗更小。第四方面,第五开关SW5、双工器D1等器件更利于紧贴射频模组20设置,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两个射频模组一个位于电子设备30的摄像头上方,另一个位于电子设备30的摄像头下方”的方案可以缩短连接的导线,从而降低信号损耗并节省成本和空间。第五方面,第五开关SW5为双刀双掷开关,相关技术中同位置的开关SW4则为双刀四掷开关,相比之下第五开关SW5的占用空间更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口均用于输入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端口用于与第一天线组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端口用于与第二天线组连接;
所述射频模组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一开关、第一滤波器、第三滤波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开关、第二滤波器、第四滤波器和第四开关;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均工作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三滤波器和所述第四滤波器均工作于第二频段,所述第二频段和所述第一频段不同;
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四触点、第七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七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七触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组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并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七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四触点和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二开关;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且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连接的第一子端口和用于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连接的第二子端口;
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二触点和第六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包括第一子触点和第二子触点,所述第一子触点和所述第二子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导通,所述第一子触点与所述第一子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子触点与所述第二子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一子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二子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一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8.如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组对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二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五滤波器,所述第五滤波器工作于第三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与所述第二频段和所述第一频段不同;
所述第五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八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八触点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三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
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十一滤波器、第九开关和第六功率放大器,所述第十一滤波器工作于第三频段;
所述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九开关与所述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输出端口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二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十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三输入端口;
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三功率放大器、第六开关、第六滤波器、第九滤波器和第十滤波器;所述第六滤波器工作于第四频段,所述第九滤波器工作于第五频段,所述第十滤波器工作于第六频段,所述第五频段与所述第六频段不同,且所述第四频段、所述第五频段和所述第六频段均与所述第一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不同;
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滤波器的第一端均通过所述第六开关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十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九触点、第十触点、第十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第十触点和第十一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十一触点与所述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四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五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所述第六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十一触点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时,所述射频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天线组对所述第三输入端口输入的第六频段的信号进行发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四输出端口和第五输出端口;
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十二滤波器、第十开关、第十三滤波器、第十四滤波器、第九开关、第六功率放大器和第七功率放大器,所述第十二滤波器工作于第四频段,所述第十三滤波器工作于第五频段,所述第十四滤波器工作于第六频段;
所述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十开关与所述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十开关与所述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九开关与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输出端口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七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九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三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九触点、第十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和第十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九触点与所述第六滤波器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十二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十触点与所述第九滤波器的第二端、第十滤波器的第二端、第十三滤波器的第二端和第十四滤波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至18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
所述射频模组还包括:第四功率放大器、第五功率放大器、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第十一开关;
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七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七开关和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八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口均能够通过所述第十一开关与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一开关具有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和第五触点,所述第一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导通;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三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五触点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三触点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具有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六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五触点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六触点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三触点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十一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且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五触点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的第六触点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射频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
所述第七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七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七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四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具有第一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八开关的第四触点能够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八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五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天线组、第二天线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射频模组;
所述第一天线组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天线组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分集接收模组;
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三输出端口,所述第三输出端口通过所述第四开关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一分集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具有第五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五触点能够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导通,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五触点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天线端口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组包括第三天线和第四天线;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五开关;
所述第五开关具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触点导通,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天线端口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三天线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天线连接。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分集接收模组;
所述第五开关还具有第四触点,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均能够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四触点导通,所述第五开关的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二分集接收模组的输入端连接。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组还具有第一接收端口和第二接收端口;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双工器、第七滤波器和第八滤波器;
所述双工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双工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天线连接,所述双工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七滤波器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滤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收端口连接,所述第八滤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收端口连接。
CN202210096420.9A 2022-01-26 2022-01-26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553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420.9A CN114553256B (zh) 2022-01-26 2022-01-26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420.9A CN114553256B (zh) 2022-01-26 2022-01-26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256A true CN114553256A (zh) 2022-05-27
CN114553256B CN114553256B (zh) 2022-10-18

Family

ID=81674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6420.9A Active CN114553256B (zh) 2022-01-26 2022-01-26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325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118A (zh) * 2022-11-02 2022-11-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980A (zh) * 2007-12-27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机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1442330A (zh) * 2008-12-09 2009-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cdma移动终端
WO2010068307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high-speed wireless data networks
CN104603853A (zh) * 2012-05-04 2015-05-06 李尔登公司 用于处理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输出无线系统中的多普勒效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17893A (zh) * 2015-12-14 2017-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四路复用器
CN109714488A (zh) * 2019-01-31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工作模式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167416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CN210986100U (zh) * 2020-03-13 2020-07-10 深圳市旗开电子有限公司 5g通讯nr及en-dc的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949401A (zh) * 2021-11-30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980A (zh) * 2007-12-27 2008-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机及信号传输方法
CN101442330A (zh) * 2008-12-09 2009-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cdma移动终端
WO2010068307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high-speed wireless data networks
CN104603853A (zh) * 2012-05-04 2015-05-06 李尔登公司 用于处理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输出无线系统中的多普勒效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17893A (zh) * 2015-12-14 2017-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四路复用器
WO2019167416A1 (ja) * 2018-03-01 2019-09-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CN109714488A (zh) * 2019-01-31 2019-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工作模式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0986100U (zh) * 2020-03-13 2020-07-10 深圳市旗开电子有限公司 5g通讯nr及en-dc的射频前端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949401A (zh) * 2021-11-30 2022-01-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志坚等: "抗干扰高线性射频前端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118A (zh) * 2022-11-02 2022-11-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3256B (zh) 202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8727B2 (en) Diversity modules for proces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KR100966518B1 (ko) 다중 대역 이동 단말기들을 위한 다목적 rf 프론트-엔드
US8626085B2 (en) Dual mode mobile terminal system
CN209057208U (zh) 接收模组及相关产品
US20140153493A1 (en) Sector-based base station
WO2023098111A1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US6993286B2 (en) Dual band bidirectional amplifi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553256B (zh)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24137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095048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4124115B (zh) 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WO2022143453A1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4315261U (zh) 射频模组、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WO2024001132A1 (zh) 一种射频前端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24136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219697643U (zh)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694522B (zh)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480597U (zh) 一种多功能射频模块
CN113949400B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112994735A (zh) 一种多功能射频模块
CN218679065U (zh) 射频系统及通信设备
CN217335568U (zh) 蜂窝无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19420761U (zh)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9459057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US20240063842A1 (en)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