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2139A -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2139A
CN114552139A CN202111235113.6A CN202111235113A CN114552139A CN 114552139 A CN114552139 A CN 114552139A CN 202111235113 A CN202111235113 A CN 202111235113A CN 114552139 A CN114552139 A CN 114552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ab
protective
coating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1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洁
谭歌
韩笑
李凡群
谢天
夏赛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xiang A123 Systems As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xiang A123 Systems As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xiang A123 Systems As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xiang A123 Systems Asi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351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2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2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极耳技术领域,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外部保护区、极耳胶区和内部保护区;所述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分别设有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有部分重合;所述极耳胶区还包括未重合的位于中部的热封保留区和位于金属片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本发明可有效消弱极耳与极片超声焊接时,热能对内侧极耳胶的不利热影响,同时可有效消弱极耳与铜排激光焊接时,产生的高温对外侧极耳胶的不利热影响;可有效保护电池内部电解液对极耳钝化层、镀层和极耳胶的腐蚀老化作用,也可有效隔离外部环境对极耳和极耳胶的侵蚀老化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极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中,人们对锂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锂电池的漏液、脱落及腐蚀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影响了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锂电池通常由外壳、收容于外壳内的电解液、收容于外壳内的卷芯及盖帽组成,卷芯两端设有极耳。锂电池的极耳是由金属片和极耳胶热压形成的。在锂电池制备过程中,卷芯的极耳的封装质量是影响锂电池的漏液、脱落及腐蚀等问题的关键因素。
公开号为CN10638480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锂电池用陶瓷极耳及其极耳胶及其制作方法,包括金属带和包覆于金属带外侧的极耳胶,所述极耳胶中间层为陶瓷层,所述陶瓷层的两面干式复合或流延共挤复合有聚烯烃树脂层;所述金属带边缘连接处通过电化学腐蚀或具有圆弧形的砂轮打磨形成有弧形倒角。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中间增加涂层,等同于在极耳截面方向上增加4个非相似物质的界面(陶瓷与聚烯烃界面),不耐受软包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电解液侵蚀,且界面越多,漏液风险越大;相对的陶瓷涂层与上下两层聚烯烃树脂层结合力较弱,由于锂离子电池长期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导致顶封极耳处需承受气体压力聚集,故相对传统三层共挤极耳胶,该陶瓷夹层极耳有分层风险;由于陶瓷涂层耐高温,导致极耳与铝塑膜顶部热封时,极耳金属基材边缘与极耳胶以及极耳两侧胶肩与铝塑膜连接处存在热熔不充分或者过度风险,产生局部微孔和缝隙而发生漏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克服极耳胶由于极耳与铝塑膜顶部热封时产生的热熔影响,并且避免外部环境和电解液的侵蚀,防止漏液、脱落,提高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外部保护区、极耳胶区和内部保护区;所述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分别设有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有部分重合;所述极耳胶区还包括未重合的位于中部的热封保留区和位于金属片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
当锂离子软包电池组装时,需要将正负极片与极耳进行超声焊接,由于金属基材的热传导,导致近焊接区域极耳胶产生不同程度的热熔影响,严重时在焊接后会出现发白起皮区域,导致极耳耐电解液腐蚀能力变差,所组成的电芯生命周期缩短。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的保护涂层就起到保护作用,传导焊接时的部分热量,减小极耳胶受到的热熔影响,提高锂离子软包电池的使用周期。在电池Pack阶段,铜排与极耳进行激光焊接,高能激光热量通过基材对极耳胶产生的热影响,严重时溢胶区域起皮,导致极耳胶耐外部环境侵蚀能力变差,通过极耳内外区域的保护涂层,还可以削弱Pack组装中的焊接对极耳胶的不利热影响。
另外,对极耳内外侧风险区域,按两者生产加工和实际使用环境中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喷涂不同保护涂层,解决内外侧区域面临的不同的不利影响因素。极耳外部即锂离子软包电池外部的高温高湿环境,包括水蒸气、水汽盐分,活泼气体等,对金属基材表面钝化层、镀层以及基材与极耳胶粘接界面产生侵蚀。锂离子软包电池内部,长期使用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有机物、盐类、酸类等,对金属基材表面钝化层、镀层以及基材与极耳胶粘接界面也会产生侵蚀,且相对于外部环境更需要得到保护。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的保护涂层就对外部环境和电解液的侵蚀起到保护作用,有效防止外露部分极耳在不良环境中的侵蚀,提高极耳的耐腐蚀性,防止锂离子软包电池发生漏液,提高极耳耐久性能,提升软包电池长期使用寿命。
本发明热封保留区是对高温封装区域进行保留,防止涂层对封装界面产生影响,对极耳胶肩不进行喷涂涂层,是为了防止顶封边缘溶胶受到涂层影响,产生空隙导致漏液。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涂层为陶瓷涂层、特氟龙涂层、氧化铝涂层、聚酯涂层、纳米氧化硅涂层或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所述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的保护涂层为相同或不同。保护涂层的熔点均较高,耐高温性较好,并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避免极耳收到酸、盐、活泼气体等的侵蚀。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涂层的厚度为不大于极耳胶区厚度的两倍。保护涂层涂覆宽度比较大的,涂覆厚度要低于极耳胶厚度,避免导致封装后凸起,但太薄的保护涂层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不足;保护涂层涂覆宽度不大,涂覆厚度则没有较大影响,但厚度太厚不利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的密封封装,有漏液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部分重合的宽度为0.5~10mm,更优选的宽度为1~5mm。保护涂层的宽幅和部分重合宽度需要根据原有设计中焊接焊印到极耳胶的距离、热封封头宽度、极耳胶宽度进行调节,以不影响热封和焊接效果为宜。
作为优选,所述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间存在未封保留区;所述未封保留区的宽度为1~2mm。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片的边缘进行压边或削薄处理;所述金属片的顶角进行倒角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极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保护涂层无需热加工时,在金属片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分别热熔贴合极耳胶,极耳胶冷却定型后使用保护材料贴合以对热封保留区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喷涂或涂覆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保护材料;
或者当保护涂层需要热加工时,使用熔点高于保护涂层热喷涂或热复合温度的支撑材料贴合对金属片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分别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和内部保护区热喷涂或热复合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热熔贴合极耳胶。
当保护涂层无需热加工时,先热熔贴合极耳胶,再在内外保护区喷涂保护涂层时,不会对极耳胶产生热影响而产生熔化或发白起皮现象,故此时只需要可贴合固定的保护材料对热封保留区进行保护。当保护涂层需要热加工时,先热复合极耳胶,再在内外保护区喷涂保护涂层时,会对极耳胶产生较大的热影响。故此时需要先在内外保护区喷涂保护涂层,并使用熔点高于保护涂层热喷涂或热复合温度的支撑材料固定贴合保护极耳胶区,去除支撑材料后会形成空隙,再进行极耳胶的热复合,保证热复合后的极耳胶不受到额外的热影响而造成微孔、缝隙,不利于极耳的整体耐腐蚀性能。待冷却定型后拆去保护材料或支撑材料,即达到极耳内外部双向耐腐蚀的作用,同时削弱超声焊接和过程对极耳胶的热影响。
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也可用于转焊接极耳,例如铝转铜镀镍极耳,因为保护涂层以及保护材料或支撑材料可以保护带胶部分极耳在转焊过程中的热辐射损伤和焊渣嵌入。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材料为金属片、聚合物片或玻璃片,优选为铜片、铝片、铁氟龙片或玻璃片。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材料为表面抛光的金属薄片、聚合物薄片或带保护涂层的金属薄片,优选为铜薄片、铝薄片、铁氟龙薄片或带特氟龙涂层的金属薄片支撑材料可与冷却定型后的保护涂层和极耳胶分离。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材料的厚度为50μm~5cm,宽度5mm~20mm;所述预支撑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与极耳胶区的极耳胶相同。厚度太薄或太厚都不利于极耳胶的热熔或者保护涂层的喷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可有效消弱极耳与极片超声焊接时,热能对内侧极耳胶的不利热影响,同时可有效消弱极耳与铜排激光焊接时,产生的高温对外侧极耳胶的不利热影响;
(2)可有效保护电池内部电解液(有机物、盐类、酸类等)对极耳钝化层、镀层和极耳胶的腐蚀老化作用,也可有效隔离外部环境(高温高湿,活泼气体,盐分等)对极耳和极耳胶的侵蚀老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的左视图;
图3为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金属片1、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热封保留区4、内部保护区5、未封保留区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总实施例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或削薄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保护涂层,其中,保护涂层可为陶瓷涂层、特氟龙涂层、氧化铝涂层、聚酯涂层、纳米氧化硅涂层或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为相同或不同。另外,保护涂层的厚度为不大于极耳胶区3厚度的两倍,需根据材料进行优选,且最大厚度不能影响正常热封即可。
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各存在宽度为0.5~10mm的部分重合,更优选的宽度为1~5mm。外部保护区2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0~5mm,不影响裁切和热封为宜,相对内侧,外侧金属上可适当外延。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0~5mm。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需要留有用于对锂离子软包电池进行封装的热封保留区4,另外,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4间还会存在未封保留区6,未封保留区6的宽度为1~2mm。还需要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极耳胶区3使用商用极耳胶和自制极耳胶均可。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保护涂层无需热加工时,在金属片1正反两面分别热熔贴合极耳胶,极耳胶区3冷却定型后使用保护材料贴合以对热封保留区4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喷涂或涂覆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保护材料;
或者当保护涂层需要热加工时,使用熔点高于保护涂层热喷涂或热复合温度的支撑材料贴合对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分别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热喷涂或热复合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
其中,保护材料为金属片、聚合物片或玻璃片,优选为铜片、铝片、铁氟龙片或玻璃片,保护材料的厚度为50μm~5cm,宽度5mm~20mm。支撑材料为表面抛光的金属薄片、聚合物薄片或带保护涂层的金属薄片,优选为铜薄片、铝薄片、铁氟龙薄片或带特氟龙涂层的金属薄片,支撑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与极耳胶区3的极耳胶相同,优选的厚度为50μm~200μm,宽度为5mm~20mm。
实施例1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如图1所示,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长度和宽度均为45mm,厚度为200μm。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宽度为5mm、14mm、4mm的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设有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特氟龙涂层。
如图2所示,内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存在宽度为2mm的部分重合,外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存在3mm的部分重合。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留有宽度为7mm的热封保留区4,未封保留区6在热封保留区4的内外侧其宽度为1mm,还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同时内部保护区5在金属片1上涂覆宽度为2mm,外部保护区2在金属片1上涂覆宽度为2mm。即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的总涂覆宽度分别为5mm和4mm。极耳胶区3使用的极耳胶为三层共挤PP灰胶,极耳胶厚度为100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表面抛光的金属铝薄片贴合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进行保护和预支撑,在其上方放置可拆卸的铜片(宽度9mm,长度与金属片宽度一致,厚度5mm,其外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外边缘为3mm,其内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内边缘为2mm),在内部保护区5热喷涂特氟龙涂层,涂层厚度为50μm,宽度为4mm,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待极耳胶冷却定型后,再放置原有可拆卸的铜片对胶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喷涂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厚度为200μm,宽度为5mm。表面抛光的金属铝薄片的厚度为100μm,宽度为14mm,长度为55mm。
实施例2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长度和宽度为45mm,厚度为300μm。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宽度为5mm、14mm、5mm的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设有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特氟龙涂层。
如图3所示,内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存在宽度为3mm的部分重合,外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存在2mm的部分重合,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4间存在宽度为1mm的未封保留区6。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留有宽度为7mm的热封保留区4,还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同时外部保护区2在金属片1上涂覆宽度为3mm,内部保护区5在金属片1上涂覆宽度为2mm,即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的总涂覆宽度均为5mm。极耳胶区3使用的极耳胶为三层共挤PP灰胶,极耳胶厚度为100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表面抛光的铜薄片贴合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进行保护和预支撑,在其上方放置可拆卸的铝片(宽度9mm,长度与金属片宽度一致,厚度5mm,其外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外边缘为3mm,其内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内边缘为2mm),在内部保护区5热喷涂特氟龙涂层,涂层厚度为50μm,宽度为5mm,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待极耳胶冷却定型后,再放置原有可拆卸的铝片对胶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喷涂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厚度为200μm,宽度为5mm。表面抛光的铜薄片的厚度为100μm,宽度为14mm,长度为55mm。
实施例3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长度和宽度均为45mm,厚度为400μm。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宽度为7mm、14mm、4mm的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设有聚酯涂层,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陶瓷涂层。
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各存在宽度为2mm的部分重合,外部保护区2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5mm,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2mm。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留有宽度为10mm的热封保留区4(8mm)和未封保留区6(4内外侧各1mm),还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极耳胶区3使用的极耳胶为三层共挤PP灰胶,极耳胶厚度为100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带铁氟龙涂层的铜薄片贴合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进行保护,在其上方放置可拆卸的特氟龙片(宽度10mm,长度与金属片宽度一致,厚度15mm,其外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外边缘为2mm,其内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内边缘也为2mm),在外部保护区2热复合聚酯涂层,涂层厚度为50μm,宽度为7mm,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待极耳胶冷却定型后,再放置原有可拆卸的特氟龙片对胶进行保护,在内部保护区5涂覆陶瓷涂层,涂层厚度为200μm,宽度为4mm。带铁氟龙涂层的铜薄片的厚度为100μm,宽度为14mm,长度为55mm。
实施例4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长度44mm,宽度为60mm(极耳胶的长度方向),厚度为200μm。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宽度为7mm、16mm、5mm的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设有陶瓷涂层,内部保护区5设有防晒保护漆涂层。
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均存在宽度为2.5mm的部分重合,外部保护区2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4.5mm,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2.5mm。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留有宽度为9mm的热封保留区4,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4间存在宽度为1mm的未封保留区6,还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极耳胶区3使用的极耳胶为三层共挤PP灰胶,极耳胶厚度为150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分别热熔贴合极耳胶。极耳胶冷却定型后使用带特氟龙涂层的铝片贴合以对热封保留区4进行保护,在特氟龙涂层铝片的上方放置可拆卸的玻璃片(宽度11mm,长度与金属片宽度一致,厚度20mm,其外边缘离保护薄片外边缘为2.5mm,其内边缘离保护薄片内边缘为2.5mm),在外部保护区2喷涂防晒保护漆,涂层厚度为200μm,宽度为7mm,内部保护区5涂覆陶瓷涂层,涂层厚度为200μm,宽度为5mm,冷却定型后移除玻璃片和铝片。带特氟龙涂层的铝片的厚度为150μm,宽度15mm,长度为70mm。
实施例5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处理,其顶角进行倒角处理,长度为44mm和宽度为60mm(极耳胶的长度方向),厚度为400μm。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宽度为7mm、16mm、4mm的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外部保护区2设有聚酯涂层,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特氟龙涂层。
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存在宽度为2mm的部分重合,外部保护区2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5mm,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在金属片上的涂覆宽度为2mm。除去部分重合区域,极耳胶区3的中部留有宽度为10mm的热封保留区4,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4间存在宽度为1mm的未封保留区6,还留有超过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极耳胶区3使用的极耳胶为三层共挤PP白胶,极耳胶厚度为150μm。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表面抛光的铜薄片贴合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进行保护,在其上方放置可拆卸的铝片(宽度12mm,长度与金属片宽度一致,厚度5mm,其外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外边缘为2mm,其内边缘离预支撑薄片内边缘为2mm),在外部保护区2热复合聚酯涂层,涂层厚度为50μm,宽度为7mm,在内部保护区5热喷涂特氟龙涂层,涂层厚度为50μm,宽度为4mm,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表面抛光的铜薄片的厚度为150μm,宽度为16mm,长度为70mm。
表1各组别极耳的各部分宽度(mm)
Figure BDA0003317427150000081
表1中所述可拆卸保护片为可拆卸的铝片、铁氟龙片或玻璃片。
本发明中所用原料、设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用原料、设备;本发明中所用方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包括金属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1)正反两面均依次平行设有外部保护区(2)、极耳胶区(3)和内部保护区(5);所述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分别设有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与极耳胶区(3)有部分重合;所述极耳胶区(3)还包括未重合的位于中部的热封保留区(4)和位于金属片(1)两侧边缘的极耳胶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涂层为陶瓷涂层、特氟龙涂层、氧化铝涂层、聚酯涂层、纳米氧化硅涂层或防晒隔热保护漆涂层;所述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的保护涂层为相同或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涂层的厚度为不大于极耳胶区(3)厚度的两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重合的宽度为0.5~1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重合与热封保留区(4)间存在未封保留区(6);所述未封保留区(6)的宽度为1~2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1)的边缘进行压边或削薄处理;所述金属片(1)的顶角进行倒角处理。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极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保护涂层无需热加工时,在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分别热熔贴合极耳胶,极耳胶冷却定型后使用保护材料贴合以对热封保留区(4)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喷涂或涂覆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保护材料;
或者当保护涂层需要热加工时,使用熔点高于保护涂层热喷涂或热复合温度的支撑材料贴合对金属片(1)正反两面的极耳胶区(3)分别进行保护,在外部保护区(2)和内部保护区(5)热喷涂或热复合保护涂层,冷却定型后,去除支撑材料,在极耳胶区(3)热熔贴合极耳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材料为金属片、聚合物片或玻璃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材料为表面抛光的金属薄片、聚合物薄片或带保护涂层的金属薄片。
10.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极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材料的厚度为50μm~5cm,宽度5mm~20mm;所述支撑材料的厚度和宽度与极耳胶区(3)的极耳胶相同。
CN202111235113.6A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552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113.6A CN114552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35113.6A CN114552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2139A true CN114552139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35113.6A Pending CN114552139A (zh) 2021-10-22 2021-10-22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213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4220Y (zh) * 2004-12-08 2006-01-25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
CN106384804A (zh) * 2016-01-22 2017-02-08 东莞市卓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陶瓷极耳及其极耳胶及其制作方法
CN207868269U (zh) * 2017-12-26 2018-09-14 惠州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531296A (zh) * 2020-11-26 2021-03-19 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 极耳及软包电池
CN214280149U (zh) * 2020-12-25 2021-09-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及电池
CN216750228U (zh) * 2021-10-22 2022-06-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4220Y (zh) * 2004-12-08 2006-01-25 惠州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耳
CN106384804A (zh) * 2016-01-22 2017-02-08 东莞市卓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陶瓷极耳及其极耳胶及其制作方法
CN207868269U (zh) * 2017-12-26 2018-09-14 惠州金能电池有限公司 电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12531296A (zh) * 2020-11-26 2021-03-19 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 极耳及软包电池
CN214280149U (zh) * 2020-12-25 2021-09-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及电池
CN216750228U (zh) * 2021-10-22 2022-06-14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50228U (zh)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
CN109904353A (zh) 外壳绝缘膜的包膜方法和方形锂离子电池
CN112563580B (zh) 一种改善绝缘不良的软包锂电池制造方法
JP6497320B2 (ja) 二次電池用端子被覆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7033820A (ja) 端子用樹脂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タブ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WO2021031494A1 (zh) 超薄锂电池
CN21066858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12750950U (zh) 一种抑制软包电池铝塑膜腐蚀的锂离子电池
CN111129414A (zh) 锂离子电池芯包及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598295A (zh) 一种铝塑膜及包含其的锂电池
CN108615924A (zh) 电芯及采用电芯的锂离子电池
CN115332611A (zh) 电池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211556028U (zh) 锂离子电池芯包及锂离子电池
CN109860713A (zh) 电芯、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15184132U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叠片结构
CN114552139A (zh) 一种可双侧保护的锂离子软包电池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JP7482248B2 (ja) 電池セルおよびこれを適用した電気化学装置
CN218039725U (zh) 电池
CN107887562A (zh) 极耳密封结构及二次电池
CN202495508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极耳
CN213150884U (zh) 铝塑膜结构和锂离子电池
CN202076377U (zh) 一种薄卡专用聚合物和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114597602B (zh) 用于软包电池的覆膜极耳及其制备方法
CN210668580U (zh) 一种电芯与铝塑膜的装配结构
JP2001307715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タブおよびタブ材の化成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