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3555A -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3555A
CN114543555A CN202210090564.3A CN202210090564A CN114543555A CN 114543555 A CN114543555 A CN 114543555A CN 202210090564 A CN202210090564 A CN 202210090564A CN 114543555 A CN114543555 A CN 114543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support
cage
exchange tube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05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奇
邹振海
魏志国
李邦明
黄崇海
庞杰
柯汉兵
陈凯
郑召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19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22100905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3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3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3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1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3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13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for tubes or tube-assemblies
    • F28F9/0132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for tubes or tube-assemblies formed by slats, tie-rods, articulated or expandable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4Arrangements for promoting turbulent flow of heat-exchange media, e.g. by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2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heat-exchange media into successive compartments, e.g. arrangements of guide plates
    • F28F2009/222Particular guide plates, baffles or deflectors, e.g. having particular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an elongated casing or conduit
    • F28F2009/226Transversal part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笼架、换热管与支撑架;笼架包括两端固定件以及固定在固定件之间的多根外缘支撑件,形成笼形结构,换热管位于笼形空腔内;固定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根换热管间隔排列且分别与两端的第一通孔连通;多个支撑架沿换热管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每个支撑架适于部分换热管穿过,多根换热管中至少一根同时穿过至少两个支撑架。本发明通过多个支撑架分别固定部分换热管,在介质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流动并流通至某个支撑架时,可在对应支撑架未固定的换热管区域继续向前流通,确保换热单元对外部介质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换热设备。目前,换热器外形多为圆柱形或者近似长方体形,且换热器内换热管的排布设计多以其的外形为基础进行布置设计,面对大型换热器且非常规形状的换热器时,这种换热器和换热管束的设计方法则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当换热器尺寸较大时,对内部换热管束与支撑部件等结构要求较高,为了加强换热管束的结构强度,挡板等内部结构件数量会相应增加,并且换热器的尺寸增大会对换热器、换热管束以及结构件等的设计、加工、制造及运行维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异形或者尺寸增大需要更多的内部支撑件来加强换热管的管束强度,内部支撑件的增加会导致换热器换热效率降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换热单元结构与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单元,包括笼架、换热管与支撑架;
所述笼架包括两端的固定件,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多根外缘支撑件,多根所述外缘支撑件围绕所述固定件的外缘间隔排列,多根所述外缘支撑件与两个所述固定件围合形成笼形结构;
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换热管有多根,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笼形结构的笼形空腔内,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换热管与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支撑架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套设于部分所述换热管的外部,且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根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根同时穿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固定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阵列排列并相互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件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正对,以使多根所述换热管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孔格,所述第一孔格用于所述换热管穿过并固定所述换热管,且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一孔格的换热管相抵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第二孔格,所述第二孔格适于所述外缘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二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二孔格的外缘支撑件相抵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笼架还包括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件位于所述笼形空腔内,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换热管相平行。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三孔格,所述第三孔格用于所述内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三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三孔格的内支撑件相抵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架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笼架两端的所述固定件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换热管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以在所述换热管外侧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形成弯折流道或螺旋流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外壳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空腔,所述换热单元安装在所述空腔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单元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并联连接并组合形成换热模组,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平行间隔排列。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填充架,所述填充架连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模组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换热模组与所述外壳相对位移。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所述填充架包括围板和支撑板,所述围板的内壁面和所述换热模组的外壁面贴合连接;
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围板的外壁面和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围板倾斜或垂直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所述支撑板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用于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围板之间形成十字支撑。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与换热器,通过多个支撑架分别固定部分换热管,在换热单元外部介质沿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流动并流通至其中某个支撑架时,可以在对应支撑架未固定的换热管区域继续向前流通,支撑架不会对流通的介质沿换热单元截面的所有区域进行阻挡,确保换热单元对外部介质的换热效果。并且,沿换热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架同时固定至少一根换热管,通过共同固定的换热管来实现支撑架的相互固定,提高换热单元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固定件与外缘支撑件连接形成的笼形结构,在多个方向对内部换热管进行支撑,防止换热管因受到外部挤压而变形,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不会造成换热效率较大程度的降低,能够匹配大型以及异形换热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图1中的Ⅰ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笼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的Ⅱ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6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固定件与端盖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撑架交错设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填充架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笼架;110:固定板;120:外缘支撑杆;130:笼形空腔;140:第一通孔;150:内支撑件;
200:换热管;
300:支撑架;310:第一孔格;311:凸起;320:第二孔格;330:第三孔格;
400:端盖;410:凹槽;420:第二通孔;
500:外壳;510:内腔;
600:填充架;610:围板;620:支撑板;621:第一支撑板;622:第二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与“第二”等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上”“下”“内”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描述“在…范围内”,包含两端端值。如“在10至20范围内”,包含范围两端的端值10与20。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9描述本发明的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单元,包括笼架100、换热管200与支撑架300;
具体地,笼架100包括两端固定件110,以及固定在两个固定件110之间的多根外缘支撑件120,外缘支撑件120与固定件110倾斜或垂直连接,多根外缘支撑件120间隔排列并围绕形成笼形结构,换热管200位于外缘支撑件120围合形成的笼形空腔130内。
其中,固定件110的形状可有多种,以所需的换热单元整体形状为准。当换热单元为长方体形时,固定件110为方形板;当换热单元为圆柱形时,固定件110为圆形。
结合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110呈方形,外缘支撑件120为四根,四根外缘支撑件120连接在固定件110的四个边角处,进而形成一个方框笼形结构。四根外缘支撑件120围合形成的方形区域为笼形空腔130,换热管200设置于笼形空腔130内。
较好地,外缘支撑件120可与固定件110焊接连接,可以在固定件110上设置与第一通孔140相同的通孔,用于外缘支撑件120穿过并与外缘支撑件120固定连接。优选地,在固定件110上设置与第一通孔140相同的通孔,外缘支撑件120穿过固定件110并在固定件110外侧连接吊装环,可通过吊装环连接吊机来实现大型换热单元的吊起与下落。
本实施例所述的笼架100,外缘支撑件120连接在两个固定件110之间,并且围合在换热管200的外侧,能够对换热管200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支撑,防止换热管200发生弯折或弯曲等变形。并且,固定件110能够有效的对换热管200的径向方向进行支撑,在多个换热单元并排排列时,固定件110能够有效防止相邻换热单元的换热管200相碰撞。
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4所示,固定件110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40,换热管200有多根,多根换热管200间隔排列,换热管20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110的第一通孔140连通,换热管200的端口与第一通孔140的内边沿密封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00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较好地,换热管200呈矩阵式间隔排列。以方形固定件110为例,固定件110上的多个第一通孔140同样呈矩阵式排布,换热管200的端口与固定件110的第一通孔140一对一匹配连接。并且,换热管200的端口与第一通孔140的内边沿密封连接,使得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通孔140进入到对应的换热管200内。
具体地,结合图1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架300有多个,多个支撑架300沿换热管2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其中,支撑架300上设有多个第一孔格310,第一孔格310适于换热管200穿过并固定换热管200。本实施例针对长方体形的换热单元,支撑架300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在支撑架300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贯通的第一孔格310,第一孔格310与换热管200一对一匹配,换热管200穿过第一孔格310并固定在第一孔格310内,支撑架300对多根换热管200进行固定,提高多根换热管2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具体地,每个支撑架300适于部分换热管200穿过,多根换热管200中至少一根同时穿过至少两个支撑架300。
如图1与图2所示,所有换热管200中的部分换热管200穿过其中一个支撑架300,图2中上方的支撑架300固定左半部分换热管200,下方的支撑架300固定右半部分换热管200。并且,中间一排换热管200同时穿过上方的支撑架300与下方的支撑架300,两个支撑架300分别对左半部和右半部的换热管200进行固定,并且两个支撑架300协同固定所有换热管200。
本实施例通过多个支撑架300分别固定部分换热管200,在换热单元外部介质沿换热管200的长度方向流动并流通至其中某个支撑架300时,可以在对应支撑架300未固定的换热管区域继续向前流通,支撑架300不会对流通的介质沿换热单元截面的所有区域进行阻挡,确保换热单元对外部介质的换热效果。并且,沿换热管20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架300同时固定至少一根换热管200,通过共同固定的换热管来实现支撑架的相互固定,提高换热单元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固定件110与外缘支撑件120连接形成的笼形结构,在多个方向对内部换热管200进行支撑,防止换热管200因受到外部挤压而变形,在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不会造成换热效率较大程度的降低,能够匹配大型以及异形换热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多根换热管200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相邻两根换热管200之间留有间隙,以便于换热单元外部的介质能够在换热管200的间隙内流通,提高换热单元与换热管200的热交换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孔格3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311,多个凸起311与穿过第一孔格310的换热管200相抵接。
结合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孔格310以方形为例,方形的第一孔格310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311,四个凸起311均与穿过第一孔格310的换热管200相抵接,以将换热管200夹持固定在第一孔格310内,防止换热管200与支撑架300出现晃动。具体地,凸起311的设置,还将换热管200与第一孔格310的内壁相隔离,换热管200与第一孔格310之间形成通道以供换热管200外侧的介质在通道内流动,防止支撑架300阻碍其夹持固定的部分换热管200与外部介质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支撑架300上还设有第二孔格320,第二孔格310适于外缘支撑件120穿过,第二孔格32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311,多个凸起311与穿过第二孔格320的外缘支撑件120相抵接。
较好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孔格310与第二孔格320形状与尺寸相同。同样的,第二孔格320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孔格310内壁上相同的凸起311。结合图8所示,第二孔格320同样为方形,方形的第二孔格320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凸起311,四个凸起311均与穿过第二孔格320的外缘支撑件120相抵接,以将外缘支撑件120夹持固定在第二孔格320内,防止外缘支撑件120与支撑架300出现晃动。第二孔格320内设置的凸起,可使支撑架300内设置的孔格尺寸和规格相同,支撑架300安装时不具有安装方向,便于支撑架300与换热管200和外缘支撑件120的安装。
进一步地,结合图7与图8所示,笼架100还包括内支撑件150。与外缘支撑件120相类似,内支撑件15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110固定连接,以支撑连接两个固定件110。内支撑件150位于笼形空腔130内,如图7所示,是个外缘支撑件120位于换热单元的边角处,内支撑件150设置在换热单元的中部,以在两个固定件110的中部支撑连接两个固定件110。具体地,内支撑件150与换热管200相平行,以防止内支撑件150占用较多的换热通道,确保换热管200外部具有较大的流通面积。
较好地,结合图8所示,与第二孔格320相类似,支撑架300上设有第三孔格330,第三孔格330适于内支撑件150穿过,第三孔格33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311,多个凸起311与穿过第三孔格330的内支撑件150相抵接。
较好地,第三孔格330、第二孔格320与第一孔格310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相同,以便于换热单元能够根据设计需求而设置外缘支撑件120、换热管200和内支撑件150的数量和排布方式,针对不同的排布方式不需要更换不同的支撑架300。
较好地,结合图1与图9所示,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笼架100两端的端盖400,端盖400具有凹槽410,凹槽410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420。
其中,换热单元顶部的端盖400与底部的端盖400相对设置,顶部端盖400的凹槽410开口向下,底部端盖400的凹槽410开口向上。
并且,换热单元顶部与底部的两个端盖400均设置有第二通孔420。
进一步地,笼架100两端的固定件110分别插入两个端盖400的凹槽410内,并与凹槽410的内壁密封连接。结合图9所示,以换热单元底部固定件110和端盖400为例,固定件110的形状与尺寸和端盖400内凹槽410的形状与尺寸相同。较好地,凹槽410的内壁与固定件110的边沿焊接密封连接,固定件110的第一通孔140与换热管200同样通过焊接密封连接,以使得凹槽410和换热管200形成密封连接。两个端盖400的第二通孔420分别连接外部的冷媒输入管与冷媒输出管,冷媒输入管将高温冷媒通过顶部端盖400的第二通孔420均匀注入换热管200内,换热管200的温度上升,并与换热管200外部流通的介质进行热交换。换热管200热交换后的冷媒流通至底部端盖400的第二通孔420,并最终由外部冷媒输出管进行回收,实现整个换热单元内换热冷媒的流通。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架300中,至少两个支撑架300沿换热管200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以在换热管200外侧沿换热管200的长度方向形成弯折流道或螺旋流道。
结合图1与图9所示,多个支撑架300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换热单元的左右两侧,最上方的第一个支撑架300固定右半部分换热管200,第二个支撑架300固定左半部分换热管200,第三个支撑架300再次固定右半部分换热管200,并以此规律向下排布。其中,最上方的第一个支撑架300虽然通过凸起310固定换热管200,换热管200与支撑架300的第一孔格310内壁留有间隙,但是相比于最上方第一个支撑架300左边的换热管200而言,第一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要小于第一个支撑架300左边未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流通时左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大于右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对于第二个支撑架300而言,第二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介质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小于第二个支撑架300右边换热管200之间介质的流通速度和流量。对于第三个支撑架300而言,第三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介质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小于第三个支撑架300左边换热管200之间介质的流通速度和流量。基于此,交错设置的支撑架300使得换热单元形成如图10所示的弯折流道,换热管200外部流通的介质往返流经不同的换热管200,防止不同换热管200因冷媒温度不同而导致排出的介质温度不均匀,提高了换热单元整体换热均匀性。
可选地,结合图11所示,多个支撑架300由上至下依次交错设置。最上方的第一个支撑架300固定右半部分换热管200,依次向下的第二个支撑架300固定前半部分换热管200,第三个支撑架300固定左半部分换热管200,第四个支撑架300固定后半部分换热管200,并以此规律向下排布。第一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要小于第一个支撑架300左边未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流通时左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大于右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第二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要小于第二个支撑架300后侧半部分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流通时后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大于前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第三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要小于第三个支撑架300右半部分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流通时右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大于左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第四个支撑架300固定的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要小于第四个支撑架300前半部分换热管200之间的流通通道面积,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流通时前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要大于后半部分的流通速度和流量。基于此,换热单元内换热管200外侧介质沿换热管200的长度方向向下流通,在流经最上方的第一个支撑架300时大部分介质穿过左半部分换热管200向下流动,在流经第二个支撑架300时大部分介质穿过后半部分换热管200向下流动,在流经第三个支撑架300时大部分介质穿过右半部分换热管200向下流动,在流经第四个支撑架300时大部分介质传过前半部分换热管200向下流动。因此,交错设置的支撑架300使得换热管200外侧由上至下形成顺时针螺旋流道,换热管200外部流通的介质往返流经不同的换热管200,防止不同换热管200因冷媒温度不同而导致排出的介质温度不均匀,提高了换热单元整体换热均匀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支撑架300依次交错设置在换热单元两侧或四周,目的是通过支撑架300对固定的换热管200外侧形成一定程度的阻流,以对换热管200外部的介质进行导向,使得换热管200外部介质能够沿换热管200径向方向发生一定的测流而使得介质与多根换热管200均进行一定程度的热交换,防止不同换热管200因冷媒温度不同而导致排出的介质温度不均匀,提高了换热单元整体换热均匀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换热器,结合图12与图13所示,包括外壳500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单元,外壳500具有空腔510,换热单元设于空腔510内。
较好地,外壳500的形状不统一,可以为长方体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状。
具体地,本实施例以圆柱形外壳500为例,结合图12所示,换热单元的长度方向与外壳500的长度方向相一致,介质在圆柱形外壳500内部流通,并与间隔排布的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地,外壳500内的换热单元有多个,多个换热单元并联连接组合形成换热模组,多个换热单元平行间隔排列。
多个换热单元间隔排布在外壳500内,较好地,外壳500内换热单元呈矩阵式紧密排列,以在外壳500内具有最大的换热面积。
进一步地,结合图12与图13所示,换热器还包括填充架600,填充架600设置在外壳500与换热模组之间,用于限制换热模组与外壳500相对位移。
其中,对于圆柱形外壳500而言,多个换热单元并联连接组合形成的换热模组的外侧面无法与外壳500的内壁贴合固定,在换热器工作时流通的介质会导致换热模组晃动。
填充架600连接在外壳500与换热模组之间,使得外壳500与换热模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防止换热器工作时换热模组与外壳500之间出现相对晃动。
具体地,填充架600可以为外壳500与换热模组之间的支撑板或支撑杆。
较好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填充架600包括围板610和支撑板620。结合图12与图13所示,围板610为包围在换热模组外侧的壳板,并且围板610的形状与换热模组的外形形状相同,围板610的内壁面与换热模组的外壁面贴合连接,以将换热模组固定在围板610内,并且对换热模组进行保护。
支撑板620连接在围板610与外壳500之间,并与围板610倾斜或垂直连接。
具体地,支撑板620为支撑在外壳500与围板610之间的支撑板,较好地垂直支撑在外壳500与围板610之间。并且,支撑板620使得围板610与外壳500之间形成多个空腔,可在空腔内抽真空,以降低换热模组与围板610外侧的热交换,减少热损耗。
较好地,支撑板620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板621与第二支撑板622,用于在外壳500与围板610之间形成十字支撑。
结合图13所示,第一支撑板621为横向围绕在围板610外侧的横向环形板,第二支撑板622为多个纵向排布在围板610外侧的纵向条形板,第一支撑板621与第二支撑板622垂直连接形成十字支撑,以提高支撑板620的结构强度,防止换热器受到外部冲击而对内部换热单元造成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笼架、换热管与支撑架;
所述笼架包括两端的固定件,以及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多根外缘支撑件,多根所述外缘支撑件围绕所述固定件的外缘间隔排列,多根所述外缘支撑件与两个所述固定件围合形成笼形结构;
所述固定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换热管有多根,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笼形结构的笼形空腔内,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以使所述换热管与两个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所述支撑架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套设于部分所述换热管的外部,且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多根所述换热管中的至少一根同时穿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阵列排列并相互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件的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正对,以使多根所述换热管相互平行且间隔排列,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第一孔格,所述第一孔格用于所述换热管穿过并固定所述换热管,且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固定件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一孔格的换热管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第二孔格,所述第二孔格适于所述外缘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二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二孔格的外缘支撑件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笼架还包括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件位于所述笼形空腔内,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换热管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三孔格,所述第三孔格用于所述内支撑件穿过,所述第三孔格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穿过所述第三孔格的内支撑件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笼架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笼架两端的所述固定件分别插入两个所述端盖的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换热管的径向方向交错设置,以在所述换热管外侧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形成弯折流道或螺旋流道。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与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单元,所述外壳具有空腔,所述换热单元安装在所述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有多个,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并联连接并组合形成换热模组,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平行间隔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填充架,所述填充架连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模组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换热模组与所述外壳相对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架包括围板和支撑板,所述围板的内壁面和所述换热模组的外壁面贴合连接;
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围板的外壁面和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之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围板倾斜或垂直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用于在所述外壳与所述围板之间形成十字支撑。
CN202210090564.3A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Pending CN114543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564.3A CN114543555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0564.3A CN114543555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3555A true CN114543555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7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0564.3A Pending CN114543555A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3555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4730A (en) * 1969-10-24 1972-11-01 Ygnis S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1650138A (zh) * 2009-07-03 2010-02-17 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管壳式换热器
DE102011107122A1 (de) * 2011-07-12 2013-01-17 OHL Heat Technology & Services GmbH Unterstützung für Rohre in einem Rohrbündelwärmetausch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Unterstützung
CN103047883A (zh) * 2013-01-11 2013-04-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波浪管方形管壳式换热器
CN106705711A (zh) * 2017-02-13 2017-05-24 张炳辰 一种防结垢多壳程组装式换热器
CN206862171U (zh) * 2017-04-01 2018-01-09 茂名市茂港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 船用疏水冷却器
CN107726895A (zh) * 2017-10-30 2018-02-2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异形管孔整圆形支撑板取代弓形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9341898U (zh) * 2018-11-07 2019-09-03 湖南汉华京电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装置
CN211823977U (zh) * 2020-03-02 2020-10-3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流动死区的折流板安装结构及管壳式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4730A (en) * 1969-10-24 1972-11-01 Ygnis S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1650138A (zh) * 2009-07-03 2010-02-17 广州联合冷热设备有限公司 管壳式换热器
DE102011107122A1 (de) * 2011-07-12 2013-01-17 OHL Heat Technology & Services GmbH Unterstützung für Rohre in einem Rohrbündelwärmetauscher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Unterstützung
CN103047883A (zh) * 2013-01-11 2013-04-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波浪管方形管壳式换热器
CN106705711A (zh) * 2017-02-13 2017-05-24 张炳辰 一种防结垢多壳程组装式换热器
CN206862171U (zh) * 2017-04-01 2018-01-09 茂名市茂港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 船用疏水冷却器
CN107726895A (zh) * 2017-10-30 2018-02-2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异形管孔整圆形支撑板取代弓形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09341898U (zh) * 2018-11-07 2019-09-03 湖南汉华京电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装置
CN211823977U (zh) * 2020-03-02 2020-10-30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流动死区的折流板安装结构及管壳式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48604A (en) Totally enclosed air cooled electrical machines
KR102494671B1 (ko) 직접냉각 배터리 팩
RU2005137857A (ru) Сердцевина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RU2517468C2 (ru) Система направляющих дисков дл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а также комплект для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или до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а
JP5510027B2 (ja) Egrクーラー
CN114543555A (zh) 一种换热单元与换热器
US4246961A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CN211656711U (zh) 一种内循环式水冷散热装置
US20100314083A1 (en) Condenser Shell and Tube Bundle Support Plate Construction
CN114628816A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包
KR101711998B1 (ko) 열교환기
CN213782124U (zh) 一种外置均温散热组件的叉车电池
CN211457869U (zh) 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水冷散热器
CN218673237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热交换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设备
CN21987374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086710U (zh) 液冷装置及电池包
CN217979358U (zh) 换热器
CN215528187U (zh) 微流道热沉组件和芯片封装结构
CN211824025U (zh) 一种散热器框架
CN220652116U (zh) 冷却板及电池包
JP2020067185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113365469B (zh) 一种液冷板
CN113188362B (zh) 壳体及换热器
CN219347446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换热器
KR102624703B1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