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0664A -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0664A
CN114540664A CN202210024942.8A CN202210024942A CN114540664A CN 114540664 A CN114540664 A CN 114540664A CN 202210024942 A CN202210024942 A CN 202210024942A CN 114540664 A CN114540664 A CN 114540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alloy
copper alloy
temperature
strength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49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40664B (zh
Inventor
姜雁斌
秦柳馨
李周
胡锦辉
辛钊
姜晓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0249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0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0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0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40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0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9/00Alloys based on copper
    • C22C9/06Alloys based on copper with nickel or cobalt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26Methods of annealing
    • C21D1/30Stress-reliev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3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using maste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2/00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 C22C32/0047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with carb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as the main non-metallic constituents
    • C22C32/0078Non-ferrous alloys containing at least 5% by weight but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oxides, carbides, borides, nitrides, silicides or other metal compounds, e.g. oxynitrides, sulfides, whether added as such or formed in situ with carbides, nitrides, borides or silicides as the main non-metallic constituents only sil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02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by rapid cooling or quenching; cooling agents used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2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in inert or controlled atmosphere or vacu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8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copper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01B1/026Alloys based on copp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heat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B21B2003/005Copper or its alloy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o、Cr、Mg、Ca等元素,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的形式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的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铜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u-Ni-Si系合金是一种典型的析出强化型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端接插件、电子器件弹性元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轨道、电子信息等领域。目前,传统Cu-Ni-Si系合金强度为600~800MPa,导电率为30~40%IACS。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和接插件向微型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对铜合金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除了要求更高的强度(屈服强度≥850MPa)和更高的导电率(≥45%IACS)外,Cu-Ni-Si系合金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相关技术中,铜合金材料要么强度高但导电率偏低,要么导电率高而强度偏低,难以同时达到强度≥850MPa和导电率≥45%IACS的要求,特别是耐高温软化性能较低,难以满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5G通讯、高端电子元件等现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铜合金的重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合金,该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o、Cr、Mg、Ca等元素,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的形式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的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合金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铜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Ni:1.0wt%~3.5wt%,
Co:0.5wt%~1.5wt%,
Si:0.4wt%~1.5wt%,
Cr:0.1wt%~0.6wt%,
Mg:0.05wt%~0.15wt%,
Ca:0.01wt%~0.05wt%,
稀土元素:0.01wt%~0.05wt%,
余量为铜。
本发明关于铜合金的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o、Cr、Mg、Ca等元素,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的形式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的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本发明的铜合金中,关键之一是合理控制Ni、Si、Co、Cr元素的含量和配比,使添加的Ni、Si、Co、Cr元素在铜基体中形成(Ni,Co)2Si、Ni3Si、Cr、Cr3Si的多相协同强化作用。
Co是一种类Ni元素,能够抑制相变过程中的调幅分解和DO22有序化,促进Ni和Si元素的析出,形成热稳定性好的(Ni,Co)2Si相。若Ni和Co含量太小,则形成的Ni3Si和(Ni,Co)2Si相数量较少,对合金的强化作用较小,同时使残留在铜基体中的Si元素含量较多,降低了导电率;若Ni和Co含量太大,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Ni和Co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
根据材料热力学计算可知,若Si含量太小,一方面不能使Ni和Co元素以Ni3Si和(Ni,Co)2Si相充分析出,强化作用较小,且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Ni和Co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另一方面也不能和Cr元素形成Cr3Si相,不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耐高温软化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较低;若Si含量太大,虽然可使Ni、Co和Cr元素以Ni3Si、(Ni,Co)2Si和Cr3Si相充分析出,但是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Si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也会使Cr3Si相粗化,降低了耐高温软化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Cr可在铜基体中形成Cr相,同时添加Mg元素使其偏聚在Cr相和铜基体之间的界面处,抑制Cr相粗化。另外,合理控制Cr和Si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在晶界处形成Cr3Si相。若Cr含量太小,在铜基体中形成的Cr相和Cr3Si相很少,达不到Cr相强化和Cr3Si相耐热的作用;若Cr含量太大,则在铜基体中形成的Cr相和Cr3Si相容易粗大,其强化和耐热的作用不足。
添加微量Ca和稀土元素,可以与熔体中的微量杂质发生反应,有效地脱氧、脱硫、除气、除杂,净化熔体,提高导电率。若Ca含量太小,对合金熔体脱氧、脱硫、除气、除杂等熔体净化作用太小;若Ca含量太大,易与Cu生成低熔点共晶Cu5Ca相,后续热加工容易开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铜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Ni:1.2wt%~1.8wt%,
Co:0.8wt%~1.3wt%,
Si:0.5wt%~0.8wt%,
Cr:0.2wt%~0.5wt%,
Mg:0.05wt%~0.15wt%,
Ca:0.01wt%~0.05wt%,
稀土元素:0.01wt%~0.05wt%,
余量为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稀土元素包括Ce。
稀土元素Ce起到精炼剂的作用。具体而言,Ce的作用是与熔体中的磷、硫、请、氧等元素反应,形成高熔点低密度的化合物,在扒渣和浇铸过程中除去,达到净化熔体,提高合金导电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上述铜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配比,将铜源熔化后,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和铬源,再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进行熔炼,浇铸成型,得到铸锭;
S2: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坯锭;
S3:将所述坯锭进行热加工开坯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水冷处理,得到热加工坯料;
S4:将所述热加工坯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固溶处理和第二次水冷处理后,依次进行一次冷加工、一次时效、二次冷加工、二次时效和三次冷加工;
S5:对步骤S4得到的材料去应力退火。
本发明关于铜合金的制备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关键是控制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制度,使Ni、Si、Co、Cr、Mg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净化铜基体,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铜合金的合金材料元素多、含量高,对固溶处理控制要求高,若固溶温度太高或固溶时间太长,容易引起铜基体晶粒异常长大,且易发生过烧,对合金后续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若固溶温度太低或固溶时间太短,则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固溶度较低,不利于后续时效过程(Ni,Co)2Si、Ni3Si、Cr、Cr3Si相析出的调控,对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带来不利影响。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合金材料的合金元素和析出相种类多,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制度与组织和性能的耦合作用强,若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制度控制不当,严重影响合金中多种析出相和铜基体组织的调控,对合金的使用性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若冷加工变形量太小,对铜基体中产生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数量少,一方面不利于在后续时效处理过程中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扩散,析出相变动力学弱,形成的(Ni,Co)2Si、Ni3Si、Cr、Cr3Si相数量较少,强化效果不明显,且铜基体中固溶的合金元素多,导电性能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形成析出相与位错的强交互作用以及亚结构,导致应变强化和亚晶强化效果差。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若冷加工变形量太大,一方面导致合金加工硬化严重,易产生裂纹等缺陷,降低成材率,另一方面,形成较大的变形储能,易诱发后续时效过程的铜基体再结晶,使合金的强度显著下降。若时效温度太低或时效时间太短,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扩散速率低,(Ni,Co)2Si、Ni3Si、Cr、Cr3Si相难以充分析出,强化效果小,且铜基体中固溶的合金元素多,导电性能差。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若时效温度太高或时效时间太长,一方面使(Ni,Co)2Si、Ni3Si、Cr、Cr3Si相粗化,降低析出强化效果,特别是使Cr3Si相沿晶界连续分布,降低耐高温软化性能,另一方面容易诱发铜基体再结晶,使位错密度和亚晶界数量减少,降低应变强化和亚晶强化效果。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综合考虑了加工和热处理制度耦合作用对铜合金中Ni、Si、Co、Cr、Mg、Ca元素的存在形式、多种析出相特征(种类、数量和分布)以及析出相与位错、亚晶、晶界等缺陷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合理调控加工和热处理制度,制备出了高强度、高导电、耐高温软化和高抗应力松弛的Cu-Ni-Co-Si-Cr-Mg合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精炼剂包括Cu-Ca合金和稀土元素Ce。
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铜合金的组织遗传效应,初始状态的铸锭质量对后续加工制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过多杂质进入熔体,在后续形变热处理中影响材料性能,必须在熔炼铸造过程中充分去除氧、氢、磷、硫以及金属氧化物等杂质。在本发明中,除了稀土元素起到精炼剂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额外添加Cu-Ca作为精炼剂。
稀土元素具有除气除渣、净化熔体的作用。Cu-Ca能够净化熔体,去除P、S等杂质元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200℃~1350℃。
步骤S1中,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熔炼过程中采用与熔炼坩埚内径相匹配的高纯石墨圆弧形顶盖,置于坩埚上方,减少熔体内低熔点元素的挥发与喷溅。
步骤S1中,可以添加覆盖剂。覆盖剂包括木炭、冰晶石、NaCl和萤石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浇铸成型的温度为1100℃~1200℃。
浇铸成型可以采用与熔炼坩埚内径相匹配的椭圆形石墨模具(烧至红热)置于坩埚口,浇铸时能够有效挡渣,去除熔体中的氧化物及熔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900℃~9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时间为1h~6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加工开坯处理的温度为850℃~920℃,变形量为60%~90%。
热加工开坯中,热加工可以为热挤压、热轧、热锻造等,所述的冷加工可以为拉拔、轧制、旋压、旋锻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900℃~950℃,时间为1h~4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一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50%~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时效的温度为450℃~5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60%~8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时效的温度为350℃~5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三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20%~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250℃~3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时间为0.25h~6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保护气氛为2%H2+余量N2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的铜合金在制备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电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本发明采用微合金化技术,在铜合金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使铜基体中的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强化相的形式弥散分布,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强化相,既可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强度、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又可净化铜基体以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开发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性能合金的重要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铜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铜合金熔炼过程设备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铸锭的金相组织。
图4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热加工状态的金相组织。
图5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热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图6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经冷变形60%和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透射电镜图。
图7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经冷变形70%和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透射电镜图。
图8是铜合金经冷变形70%→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图9是多相协同作用的原子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其中,稀土元素铈以铜-铈中间合金加入,金属原料铜、镍、钴、硅、铬、镁和钙分别以纯铜、纯镍、纯钴、铜-硅中间合金、纯铬、铜-镁中间合金和铜-钙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精炼剂为Cu-Ca合金和稀土元素Ce,根据实施例中的配比可知,Ca占合金总质量的0.03wt%,Ce占合金总质量的0.02wt%。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为:
按照成分为Ni:1.3wt%,Co:1.2wt%,Si:0.5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熔炼过程中,采用与石墨坩埚内径相匹配的圆弧形石墨顶盖,置于石墨坩埚上方,减少熔体内低熔点元素的挥发与喷溅,如图2所示。
图2中:
1为圆弧形石墨顶盖;
2为覆盖剂;
3为精炼剂;
4为石墨压棒;
5为金属碎块;
6为铜源;
7为石墨坩埚;
8为挡渣石墨棒;
9为铸造铁模。
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按照成分组成为Ni:1.7wt%,Co:1.2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按照成分组成为Ni:1.7wt%、Co:0.8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0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按照成分组成为Ni:1.3wt%、Co:1.2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未添加Cr。其他组分与含量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在制备过程中,只进行了变形量为60%的一次冷轧和450℃/1.5小时的一次时效,而不进行后续二次冷轧、二次时效、三次冷轧和低温退火,原料组分和含量与实施例4相同。
测试例1
检测了实施例1至4制备的铜合金的硬度、导电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温度。其中:
硬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4340.1-2009。
导电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2791-2016。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4505-2017。
耐热温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3370-2016。
应力松弛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10120-2013。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463980520000131
测试例2
检测了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铜合金的硬度、导电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温度,并与实施例4进行了比较。其中:
硬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4340.1-2009。
导电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2791-2016。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4505-2017。
耐热温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3370-2016。
应力松弛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10120-2013。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463980520000132
Figure BDA0003463980520000141
测试例3
观察了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
其中,图3所示为铜合金铸锭的金相组织。从图3可以看出合金铸态组织晶粒内部存在发达的树枝晶,其中可见白亮的枝晶臂、灰色过渡区和枝晶间的非平衡凝固相颗粒。这是由于合金元素较多,熔体凝固时过冷度较大导致元素扩散不均匀,产生了枝晶偏析。图4所示为铜合金热加工状态的金相组织。从图4可以看出合金热加工后产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沿加工方向产生了不均匀的变形组织,部分晶粒呈等轴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0-300μm。
图5所示为铜合金热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从图5可以看出合金固溶后的微观组织为明显的等轴晶,非平衡凝固相颗粒基本溶入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固溶时合金发生再结晶,再结晶晶粒较为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30-70μm,有效改善了热加工后晶粒粗大和尺寸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图6所示为铜合金经冷变形60%→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从图6可以看出合金基体中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和位错胞,在高密度位错区域附近,尺寸为5nm-10nm豆状析出相δ-(Ni,Co)2Si颗粒弥散析出。通过纳米级析出相颗粒与高密度位错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合金的强度与导电率。
图7是铜合金经冷变形60%→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图8是铜合金经冷变形70%→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通过进一步冷加工和时效,组织中还形成了大量弥散分布,尺寸约10-30nm的β-Ni3Si纳米级颗粒及亚微米级Cr3Si颗粒,在Cr3Si颗粒周围存在大量位错缠结。
上述组织一方面促进基体中Ni、Co、Si、Cr等元素的析出,改善合金导电率;另一方面形成了多种强化相,协同调控合金强度、耐热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本发明的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添加Co、Cr、Mg、Ca等元素,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纳米级(Ni,Co)2Si、Ni3Si、Cr相颗粒充分弥散析出,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同时提高了铜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
多相协同作用的原子分布示意如图9所示。
本发明的铜合金,通过合理控制Cr和Si的含量和配比,在铜基中形成耐热稳定性好的Cr3Si相,同时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使亚微米级Cr3Si相在晶界断续分布,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在确保铜合金高强度和高导电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铜合金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本发明的铜合金,通过多元合金化和加工、热处理工艺的综合调控,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良好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的Cu-Ni-Co-Si-Cr-Mg合金。
本发明的铜合金,硬度可以达到270HV~320HV,导电率46%IACS~55%IACS,屈服强度850MPa~900MPa,抗拉强度870MPa~950MPa,弹性模量125GPa~135GPa、伸长率为3%~7%、耐热温度≥580℃、150℃下100小时应力松弛≤5%,解决了现有Cu-Ni-Si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难以兼顾和匹配的问题,可满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5G通讯、高端电子元件等现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铜合金的重大需求。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铜合金,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Ni:1.0wt%~3.5wt%,
Co:0.5wt%~1.5wt%,
Si:0.4wt%~1.5wt%,
Cr:0.1wt%~0.6wt%,
Mg:0.05wt%~0.15wt%,
Ca:0.01wt%~0.05wt%,
稀土元素:0.01wt%~0.05wt%,
余量为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Ni:1.2wt%~1.8wt%,
Co:0.8wt%~1.3wt%,
Si:0.5wt%~0.8wt%,
Cr:0.2wt%~0.5wt%,
Mg:0.05wt%~0.15wt%,
Ca:0.01wt%~0.05wt%,
稀土元素:0.01wt%~0.05wt%,
余量为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铜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包括Ce。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配比,将铜源熔化后,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和铬源,再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进行熔炼,浇铸成型,得到铸锭;
S2: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坯锭;
S3:将所述坯锭进行热加工开坯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水冷处理,得到热加工坯料;
S4:将所述热加工坯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固溶处理和第二次水冷处理后,依次进行一次冷加工、一次时效、二次冷加工、二次时效和三次冷加工;
S5:对步骤S4得到的材料去应力退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炼剂包括Cu-Ca合金和稀土元素Ce。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200℃~13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900℃~9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加工开坯处理的温度为850℃~920℃,变形量为60%~9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900℃~950℃;优选地,所述固溶处理的时间为1h~4h;优选地,所述一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50%~80%;优选地,所述一次时效的温度为450℃~550℃;优选地,所述一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优选地,所述二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60%~80%;优选地,所述二次时效的温度为350℃~500℃;优选地,所述二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优选地,所述三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20%~50%;优选地,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250℃~350℃;优选地,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时间为0.25h~6h。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铜合金在制备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
CN202210024942.8A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540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4942.8A CN114540664B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4942.8A CN114540664B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0664A true CN114540664A (zh) 2022-05-27
CN114540664B CN114540664B (zh) 2023-01-17

Family

ID=8166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4942.8A Active CN114540664B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06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040A (zh) * 2022-06-02 2022-08-12 浙江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877A (zh) * 2002-07-05 2005-09-21 奥林公司 含钴、镍和硅的铜合金
JP200727028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Dowa Holdings Co Ltd Cu−Ni−Si−Zn系銅合金
CN103421984A (zh) * 2013-09-10 2013-12-04 中南大学 一种超高强CuNiAl系弹性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7468A (zh) * 2017-08-14 2017-10-24 中南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耐热的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8512A (zh) * 2017-11-30 2018-05-04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弹铜镍硅钴系引线框架加工工艺
CN110484768A (zh) * 2019-08-15 2019-11-22 中南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耐热的铜铬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877A (zh) * 2002-07-05 2005-09-21 奥林公司 含钴、镍和硅的铜合金
CN101041868A (zh) * 2002-07-05 2007-09-26 奥林公司 含钴、镍和硅的铜合金
JP200727028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Dowa Holdings Co Ltd Cu−Ni−Si−Zn系銅合金
CN103421984A (zh) * 2013-09-10 2013-12-04 中南大学 一种超高强CuNiAl系弹性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87468A (zh) * 2017-08-14 2017-10-24 中南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耐热的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8512A (zh) * 2017-11-30 2018-05-04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弹铜镍硅钴系引线框架加工工艺
CN110484768A (zh) * 2019-08-15 2019-11-22 中南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耐热的铜铬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钟卫佳等: "《铜加工技术实用手册》", 31 January 2007,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2040A (zh) * 2022-06-02 2022-08-12 浙江大学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0664B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0849B2 (en) Lightweight, high-conductivity, heat-resistant, and iron-containing aluminum wire,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CN111485132B (zh) 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铜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84768B (zh) 一种高强高导耐热的铜铬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0863120B (zh) 一种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4353A (zh) 一种轻质高导耐热铝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028597A (ja) 高強度高伝導率銅合金の連続押出方法およびその応用ならびに金型材料
JP4313135B2 (ja)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銅合金
CN110172621B (zh) 一种高强高导Al-Mg-Si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40664B (zh)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820572B2 (ja) 耐熱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の製造方法
JP2010222624A (ja) 銅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3136B2 (ja) 曲げ加工性に優れた高強度銅合金
CN114507793B (zh) 一种高强高导Cu-Zn-Cr-Zr系铜合金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JP4937628B2 (ja) 熱間加工性に優れた銅合金
JP2011063884A (ja) 耐熱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線
CN114277280B (zh) 一种析出强化型锡黄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51626B (zh) 一种超细晶结构的Cu-Ti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36656A (zh) 一种可时效强化的高强度高导热压铸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H09176808A (ja) 析出硬化形の銅合金の製造方法
JP2000017355A (ja) 高強度・高導電性銅合金およびその加工方法
CN113005324A (zh) 一种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5252722B2 (ja) 高強度・高導電性銅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59247A (zh) 一种Cu-Hf-Si-Ni-Ce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40663B (zh) 一种Cu-Ni-Si-Fe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311651B1 (ja) 電子材料用銅合金及び電子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