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2083B -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2083B
CN114532083B CN202111660918.5A CN202111660918A CN114532083B CN 114532083 B CN114532083 B CN 114532083B CN 202111660918 A CN202111660918 A CN 202111660918A CN 114532083 B CN114532083 B CN 114532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storage
ventilation
air
chamber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0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2083A (zh
Inventor
欧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zhi Yuxue Grain And O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zhi Yuxue Grain And O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zhi Yuxue Grain And O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zhi Yuxue Grain And Oi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0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2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2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2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2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2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5/00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Hanging-up harvested fruit
    • A01F25/16Arrangements in forage silos
    • A01F25/22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5/00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Hanging-up harvested fruit
    • A01F25/14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02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 G01N1/10Devices for withdrawing samples in the liquid or fluent st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51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将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驱动室以及换气室,所述换气室内设置有换气机构;提升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部,由转轴、螺旋叶片以及驱动件构成,所述转轴设置为中空结构,且管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且靠近端盖一端设置为盲端,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与换气室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转轴位于驱动室部位,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转轴位于储粮室部位;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件连接;所述端盖位于螺旋叶片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取样口。

Description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粮食仓储是粮食收获后至消费前的贮存管理过程。湿度和温度是粮食仓储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粮仓通风系统采用地上笼通风或地槽通风,粮食的水分垂直分层问题严重,并且粮仓内的粮堆易形成较大的冷心和明显的热皮,粮堆冷心部位的粮食温度可以较长期保持在15℃以下,可以较长期安全储藏,而粮堆顶部的粮食温度会达到25℃~30℃,粮食品质变化较快、易受虫霉危害,伴随湿热转移引起局部发热、结块,甚至造成粮面板结或粮食霉变。
为了能够长期安全的储藏粮食,通常会采用内环流控温,即将粮堆冷心的冷量抽出后输送到粮堆顶部的仓内空间,从而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均温效果好,能耗低;而在外界空气水份含量较低,而粮食储存仓内水份较高时,进行外环流,将仓内气体与仓外气体进行循环,将仓内的水份导出至仓外,降低仓内水份;同样在仓内温度较高超标,而仓外温度较低时,进行外循环降低仓内温度。
内循环还有个好处,能够保证仓内各项指标稳定,避免引入外界空气导致水份或温度波动,特别是在防虫害时,仓内含氧量较低,能够更好的抑制虫害、抑制霉菌繁殖、降低粮食呼吸及生理代谢强度和延缓粮食品质陈化。
但是在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底部压力较大,又可能水份超标,造成仓内部分物料板结、影响透气性,造成内、外循环时该部分物料不能很好的通过气体循环降低水份,造成内、外循环效果差;因此需要设计一款能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内、外气体循环效果好的粮食储存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将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驱动室以及换气室,所述换气室内设置有换气机构;
提升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部,由转轴、螺旋叶片以及驱动件构成,所述转轴设置为中空结构,且管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且靠近端盖一端设置为盲端,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与换气室连通,所述驱动件设置在转轴位于驱动室部位,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转轴位于储粮室部位;
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件连接;
所述端盖位于螺旋叶片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取样口;
打开取样口,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螺旋叶片内物料由下向上提升至端盖处进行取样;
打开取样口,换气机构将壳体外面空气抽向换气室,通过转轴送向储粮室内,并将储粮室内气体经取样口排出;在换气的同时打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螺旋叶片内物料与储粮室其他部分物料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循环,将结块的物料打散;
关闭取样口,换气机构将换气室内气体通过部分转轴送向储粮室内,并将储粮室内气体通过另外部分转轴送回换气室内,形成壳体内部气体循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螺旋叶片外圈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螺旋状的凸条,螺旋叶片内部形成螺旋状的凹槽,凸条将凹槽内侧的物料与螺旋叶片外侧的物料隔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端盖上位于取样口处设置有取样筒,所述螺旋叶片穿过端盖,置于取样筒内,取样口设置在取样筒远离端盖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换气机构包括换气机、气体换向阀以及进气管,所述换气机设置在换气室内,所述换气机与每个转轴转动密封连接,并通过气体换向阀控制启闭与气体流通方向,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换气机连通,另一端穿过壳体与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电子启闭阀控制进气管启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储粮室内设置有若干个筒状的套筒,若干个所述套筒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储粮室内,将储粮室内部分割成若干个储粮空间,每个储粮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提升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筒包括内筒、外筒以及滑动条,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条形槽,所述滑动条设置在条形槽内,并与内筒、外筒滑动连接,所述内筒与外筒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透气孔,所述滑动条上设置有与第一透气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透气孔,令滑动条沿内筒与外筒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错位,套筒处于关闭状态;令滑动条沿内筒与外筒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与第一透气孔对齐,套筒处于透气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筒、外筒上的第一透气孔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与驱动件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驱动件转动。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A:内循环
关闭取样口,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关闭,调节气体换向阀使部分转轴与另外部分转轴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反,打开换气机,使储粮室内的气体通过转轴与换气机进行气体循环;
B:加强内循环
在执行A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使储粮室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内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C:外循环
打开取样口,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开启,调节气体换向阀使所有转轴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同且由换气机向储粮室流通,打开换气机,使壳体外部的气体通过换气机经转轴进入储粮室并从取样口排出,完成气体外循环;
D:加强外循环
在执行C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使储粮室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外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E:取样
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使储粮室底部的物料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不断提升至取样口处,通过人工或负压抽粒机将取样口处的物料不断取走,完成取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有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将壳体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驱动室以及换气室,分别用于储粮、放置驱动机构以及换气机构;通过手动或自动程序控制驱动机构、换气机构以及取样口的启闭,实现系统的内循环、外循环以及取样;并在内循环或外循环时,通过开启驱动机构,使提升机构将储粮室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物料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储粮室内的物料保持松散状态,更有利于透气,以及防止板结、结块影响粮食储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提升机构斜向下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提升机构斜向上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套筒处于透气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套筒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储粮智能通风系统进行外循环时的气体流通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储粮智能通风系统进行内循环时的气体流通方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提升机构进行取样时储粮室内的物料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换气机构进行外循环时的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换气机构进行内循环时的气体流动方向示意图;
壳体1,端盖11,第一隔离板12,第二隔离板13,储粮室14,套筒141,内筒1411,外筒1412,滑动条1413,第一透气孔1414,第二透气孔1415,过滤网1416,驱动室15,换气室16,取样口17,取样筒18,提升机构2,转轴21,螺旋叶片22,驱动件23,凸条24,凹槽25,换气机构4,换气机41,气体换向阀42,进气管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4、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端盖11,所述壳体1内部从上向下依次通过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与第二隔离板13,将壳体1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14、驱动室15以及换气室16,分别用于储粮、放置驱动机构以及换气机构4;通过手动或自动程序控制驱动机构、换气机构4以及取样口17的启闭,实现系统的内循环、外循环以及取样;并在内循环或外循环时,通过开启驱动机构,使提升机构2将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物料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保持松散状态,更有利于透气,以及防止板结、结块影响粮食储存,所述换气室16内设置有换气机构4;
提升机构2,设置在壳体1内部,由转轴21、螺旋叶片22以及驱动件23构成,所述转轴21设置为中空结构,且管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且靠近端盖11一端设置为盲端,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离板12与第二隔离板13,与换气室16连通,所述驱动件23设置在转轴21位于驱动室15部位,所述螺旋叶片22设置在转轴21位于储粮室14部位;
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件23连接;
所述端盖11位于螺旋叶片22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取样口17;
打开取样口17,驱动机构驱动转轴21转动,带动螺旋叶片22转动,将螺旋叶片22内物料由下向上提升至端盖11处进行取样;
打开取样口17,换气机构4将壳体1外面空气抽向换气室16,通过转轴21送向储粮室14内,并将储粮室14内气体经取样口17排出;在换气的同时打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转轴21转动,带动螺旋叶片22转动,将螺旋叶片22内物料与储粮室14其他部分物料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循环,将结块的物料打散;
关闭取样口17,换气机构4将换气室16内气体通过部分转轴21送向储粮室14内,并将储粮室14内气体通过另外部分转轴21送回换气室16内,形成壳体1内部气体循环。
通过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与第二隔离板13,将壳体1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14、驱动室15以及换气室16,分别用于储粮、放置驱动机构以及换气机构4;通过手动或自动程序控制驱动机构、换气机构4以及取样口17的启闭,实现系统的内循环、外循环以及取样;并在内循环或外循环时,通过开启驱动机构,使提升机构2将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物料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保持松散状态,更有利于透气,以及防止板结、结块影响粮食储存。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螺旋叶片22外圈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螺旋状的凸条24,螺旋叶片内部形成螺旋状的凹槽25,凸条24将凹槽25内侧的物料与螺旋叶片22外侧的物料隔开。
如图9所示,提升机构2在对储粮室14内的物料进行提升循环或取样时,提升机构2内的料会在提升过程中,部分物料会滑动至提升机构2之外,并随提升机构2之外的物料一起向下运动,造成取样口17取得的料不能准确定位到哪一段的物料;若将提升机构2与之外的物料完全隔开,会造成物料无法通风,造成物料储存有差异;因此设置凸条24,将凹槽25内侧物料挡住,保证该部分物料顺利连续的输送至取样口17,既能够保证取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又能够保证储粮室14内的所有物料都能够进行通风,保证储存的均匀性、稳定性。
如图2所述端盖11上位于取样口17处设置有取样筒18,所述螺旋叶片22穿过端盖11,置于取样筒18内,取样口17设置在取样筒18远离端盖11一端。
使得物料在运输至取样筒18内时不会造成超过凸条24高度的物料掉落至凹槽25外,造成该部分取样物料缺失,保证取样的连续性。
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换气机构4包括换气机41、气体换向阀42以及进气管43,所述换气机41设置在换气室16内,所述换气机41与每个转轴21转动密封连接,并通过气体换向阀42控制启闭与气体流通方向,所述进气管43一端与换气机41连通,另一端穿过壳体1与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43上设置有电子启闭阀控制进气管43启闭。
如1、图2所示,所述储粮室14内设置有若干个筒状的套筒141,若干个所述套筒141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储粮室14内,将储粮室14内部分割成若干个储粮空间,每个储粮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提升机构2;使得相邻的储粮空间被隔开,通过提升机构2进行分别取样后,发现个别储粮空间内物料水份超标或其他问题,单独对该储粮空间进行处理,降低工时以及成本。
如图5、图6所示,所述套筒141包括内筒1411、外筒1412以及滑动条1413,所述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形成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条形槽,所述滑动条1413设置在条形槽内,并与内筒1411、外筒1412滑动连接,所述内筒1411与外筒1412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透气孔1414,所述滑动条1413上设置有与第一透气孔1414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透气孔1415,令滑动条1413沿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1415与第一透气孔1414错位,套筒141处于关闭状态;令滑动条1413沿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1415与第一透气孔1414对齐,套筒141处于透气状态。
通过将套筒141设置关闭与透气两个状态,使得相邻的储粮空间能够完全隔开或处于透气状态;在部分储粮空间水份超标等情况时,套筒141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对相邻的储粮空间造成影响;在储粮空间都达标或都不达标时,可以使套筒141处于透气状态,便于统一对储粮室14内的物料进行处理,保证储粮室14内的物料均匀达标。
所述内筒1411、外筒1412上的第一透气孔1414设置有过滤网1416;防止相邻的储粮空间内的物料进入套筒141内,影响其正常工作。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与驱动件23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驱动件23转动。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A:内循环
关闭取样口17,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43关闭,调节气体换向阀42使部分转轴21与另外部分转轴21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反,打开换气机41,使储粮室14内的气体通过转轴21与换气机41进行气体循环;
B:加强内循环
在执行A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内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C:外循环
打开取样口17,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43开启,调节气体换向阀42使所有转轴21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同且由换气机41向储粮室14流通,打开换气机41,使壳体1外部的气体通过换气机41经转轴21进入储粮室14并从取样口17排出,完成气体外循环;
D:加强外循环
在执行C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外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E:取样
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底部的物料在螺旋叶片22的作用下不断提升至取样口17处,通过人工或负压抽粒机将取样口17处的物料不断取走,完成取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端盖(11),所述壳体(1)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与第二隔离板(13),将壳体(1)内部从上向下依次分隔为储粮室(14)、驱动室(15)以及换气室(16),所述换气室(16)内设置有换气机构(4);
提升机构(2),设置在壳体(1)内部,由转轴(21)、螺旋叶片(22)以及驱动件(23)构成,所述转轴(21)设置为中空结构,且管壁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且靠近端盖(11)一端设置为盲端,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隔离板(12)与第二隔离板(13),与换气室(16)连通,所述驱动件(23)设置在转轴(21)位于驱动室(15)部位,所述螺旋叶片(22)设置在转轴(21)位于储粮室(14)部位;
以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驱动件(23)连接;
所述端盖(11)位于螺旋叶片(22)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取样口(17);
打开取样口(17),驱动机构驱动转轴(21)转动,带动螺旋叶片(22)转动,将螺旋叶片(22)内物料由下向上提升至端盖(11)处进行取样;
打开取样口(17),换气机构(4)将壳体(1)外面空气抽向换气室(16),通过转轴(21)送向储粮室(14)内,并将储粮室(14)内气体经取样口(17)排出;在换气的同时打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转轴(21)转动,带动螺旋叶片(22)转动,将螺旋叶片(22)内物料与储粮室(14)其他部分物料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循环,将结块的物料打散;
关闭取样口(17),换气机构(4)将换气室(16)内气体通过部分转轴(21)送向储粮室(14)内,并将储粮室(14)内气体通过另外部分转轴(21)送回换气室(16)内,形成壳体(1)内部气体循环;
所述储粮室(14)内设置有若干个筒状的套筒(141),若干个所述套筒(141)垂直于水平面设置,且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储粮室(14)内,将储粮室(14)内部分割成若干个储粮空间,每个储粮空间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提升机构(2);
所述套筒(141)包括内筒(1411)、外筒(1412)以及滑动条(1413),所述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形成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条形槽,所述滑动条(1413)设置在条形槽内,并与内筒(1411)、外筒(1412)滑动连接,所述内筒(1411)与外筒(1412)上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透气孔(1414),所述滑动条(1413)上设置有与第一透气孔(1414)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透气孔(1415),令滑动条(1413)沿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1415)与第一透气孔(1414)错位,套筒(141)处于关闭状态;令滑动条(1413)沿内筒(1411)与外筒(1412)之间上下滑动使第二透气孔(1415)与第一透气孔(1414)对齐,套筒(141)处于透气状态;
所述储粮智能通风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A:内循环
关闭取样口(17),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43)关闭,调节气体换向阀(42)使部分转轴(21)与另外部分转轴(21)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反,打开换气机(41),使储粮室(14)内的气体通过转轴(21)与换气机(41)进行气体循环;
B:加强内循环
在执行A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内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C:外循环
打开取样口(17),调节电子启闭阀使进气管(43)开启,调节气体换向阀(42)使所有转轴(21)的气体流通方向相同且由换气机(41)向储粮室(14)流通,打开换气机(41),使壳体(1)外部的气体通过换气机(41)经转轴(21)进入储粮室(14)并从取样口(17)排出,完成气体外循环;
D:加强外循环
在执行C操作的同时,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内的物料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循环,将板结的物料打散,使物料在气体外循环时保持松散状态;
E:取样
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提升机构(2)使储粮室(14)底部的物料在螺旋叶片(22)的作用下不断提升至取样口(17)处,通过人工或负压抽粒机将取样口(17)处的物料不断取走,完成取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2)外圈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螺旋状的凸条(24),螺旋叶片内部形成螺旋状的凹槽(25),凸条(24)将凹槽(25)内侧的物料与螺旋叶片(22)外侧的物料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1)上位于取样口(17)处设置有取样筒(18),所述螺旋叶片(22)穿过端盖(11),置于取样筒(18)内,取样口(17)设置在取样筒(18)远离端盖(11)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机构(4)包括换气机(41)、气体换向阀(42)以及进气管(43),所述换气机(41)设置在换气室(16)内,所述换气机(41)与每个转轴(21)转动密封连接,并通过气体换向阀(42)控制启闭与气体流通方向,所述进气管(43)一端与换气机(41)连通,另一端穿过壳体(1)与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43)上设置有电子启闭阀控制进气管(43)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411)、外筒(1412)上的第一透气孔(1414)设置有过滤网(14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粮智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与驱动件(23)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皮带带动驱动件(23)转动。
CN202111660918.5A 2021-12-31 2021-12-31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Active CN114532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918.5A CN114532083B (zh) 2021-12-31 2021-12-31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918.5A CN114532083B (zh) 2021-12-31 2021-12-31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2083A CN114532083A (zh) 2022-05-27
CN114532083B true CN114532083B (zh) 2023-09-01

Family

ID=8166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0918.5A Active CN114532083B (zh) 2021-12-31 2021-12-31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208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8882A (ja) * 1996-12-26 1998-07-07 Yamamoto Mfg Co Ltd 穀粒貯蔵装置
CN208205740U (zh) * 2018-03-19 2018-12-07 开封市汴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粮食烘干设备
CN208924710U (zh) * 2018-09-26 2019-06-04 郑州中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拌的通风粮仓
CN210782141U (zh) * 2019-06-25 2020-06-19 河南天天同生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粮仓用通风装置
CN111656973A (zh) * 2020-06-18 2020-09-15 合肥德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烘干设备的粮食存储一体装置
CN111670697A (zh) * 2020-07-17 2020-09-18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一种房式仓综合储粮系统
CN112875066A (zh) * 2021-03-23 2021-06-01 中央储备粮邵武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多功能储粮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78882A (ja) * 1996-12-26 1998-07-07 Yamamoto Mfg Co Ltd 穀粒貯蔵装置
CN208205740U (zh) * 2018-03-19 2018-12-07 开封市汴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式粮食烘干设备
CN208924710U (zh) * 2018-09-26 2019-06-04 郑州中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翻拌的通风粮仓
CN210782141U (zh) * 2019-06-25 2020-06-19 河南天天同生仓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粮仓用通风装置
CN111656973A (zh) * 2020-06-18 2020-09-15 合肥德纳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烘干设备的粮食存储一体装置
CN111670697A (zh) * 2020-07-17 2020-09-18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一种房式仓综合储粮系统
CN112875066A (zh) * 2021-03-23 2021-06-01 中央储备粮邵武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多功能储粮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2083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32083B (zh) 储粮智能通风系统
CN207252459U (zh) 畜禽养殖舍
CN101113866B (zh) 具有速冷室的酒柜
CN209824497U (zh) 一种马铃薯智能控制原料库
CN210180088U (zh) 一种中药材的循环烘干设备
CN210960201U (zh) 一种肉类解冻池
CN215602671U (zh) 一种三文鱼鱼苗育种智能检测养殖池
CN219719155U (zh) 一种万寿菊青贮池及万寿菊青贮池组
CN219342034U (zh) 一种防火陶瓷材料的热处理装置
CN107549342B (zh) 一种茶叶保鲜保绿方法及设备
CN218043587U (zh) 茶叶干冰凉青机
CN219844849U (zh) 一种环保型蔬菜保鲜脱水装置
CN219660715U (zh) 一种可以提高中华草龟孵化率的孵化装置
CN219020077U (zh) 一种糕点发酵箱
CN217973122U (zh) 一种水果发酵酿酒装置
CN219551026U (zh)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CN217383624U (zh) 一种黄精根须茶加工烘干装置
CN220123884U (zh) 一种方便通风换气的红茶发酵机
CN218650058U (zh) 萎凋机
CN220308304U (zh) 一种红茶加工用萎凋箱
CN220355924U (zh) 一种全自动烘干房
CN204014646U (zh) 一种育苗温室保温除湿机
CN219500215U (zh) 一种层叠式蛋鸡自动化饲养设备
CN219019732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温室大棚换气装置
CN216363509U (zh) 一种便于控制温湿度的茶叶发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