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1026U -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1026U
CN219551026U CN202223443105.3U CN202223443105U CN219551026U CN 219551026 U CN219551026 U CN 219551026U CN 202223443105 U CN202223443105 U CN 202223443105U CN 219551026 U CN219551026 U CN 219551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drying
sliding
tray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431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华文
黄�俊
范俊俊
虞祝
艾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ulu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ulu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ulu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ulu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431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1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1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1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烘干装置、冷却装置、滑动门装置、驱动装置和托盘,所述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上下相连通,且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动门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两侧均设置有滑动仓,且滑动仓内镶嵌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镶嵌有托盘,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托盘从烘干装置内部经过滑动门装置到达冷却装置内部。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不用自然冷却,大大缩短冷却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可同时实现茶叶的烘干杀青和冷却,功能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新鲜的未加工茶叶不能久置,否则会出现腐烂、变色、脱水等现象,为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茶叶加工厂快速的将新鲜的茶叶加工成可以长期保存的茶,而茶叶的主要加工过程有炒茶、烘干、冷却和包装,其中耗费时间较长的就是烘干和冷却。
茶叶的烘干需要专门的烘干机,茶叶的冷却一般采用自然冷却,茶叶烘干机是一种可以通过去除水分、杂味、臭菁味等干燥方式,达到增加储存空间、延长茶叶寿命,甚至培制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的目的的装置。在制茶过程中,需经过杀青、烘干、冷却等一系列过程,仅仅只具备烘干一项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烘干之后需要自然冷却,比较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目前的茶叶烘干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自然冷却比较费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烘干装置、冷却装置、滑动门装置、驱动装置和托盘,所述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上下相连通,且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动门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两侧均设置有滑动仓,且滑动仓内镶嵌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镶嵌有托盘,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托盘从烘干装置内部经过滑动门装置到达冷却装置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外壳、导热板、发热管和排气口,所述烘干外壳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导热板,导热板与发热管相连接,所述烘干外壳的顶端端面均匀设置有排气口,且烘干外壳内部安装有热敏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外壳、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冷却外壳内部设置有压缩机,压缩机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通过毛细管与冷凝器相连接,且冷凝器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装置和冷却装置前端的开合门上均设置有控制面板和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螺杆,所述螺杆的上下端通过轴承与滑动仓上下端相连接,螺杆的顶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耳,且连接耳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相匹配,托盘通过连接耳与螺杆构成滑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门装置包括滑动轨道、滑动软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牵引绳,所述滑动轨道为倒置“L”形,滑动轨道的上端位于烘干装置与冷却装置的连接处,滑动轨道的下端位于冷却装置的侧壁上,且滑动轨道内镶嵌有滑动软板,滑动软板的前端通过牵引绳与第一电机相连接,滑动软板的后端通过牵引绳与第二电机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软板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隔热层。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势:
1.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设置有烘干装置和冷却装置,茶叶放置在驱动装置上的托盘内,当茶叶处于烘干的过程中的时候,滑动门装置的滑动软板处于烘干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能够阻挡热量的传递,使茶叶能够在烘干装置内进行干燥和杀青,当干燥和杀青之后打开滑动软板,驱动装置带动托盘向下移动,使托盘位移到冷却装置之中,然后再次关闭滑动软板,使茶叶在冷去装置中进行冷却,不用自然冷却,大大缩短冷却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可同时实现茶叶的烘干杀青和冷却,功能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2.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内的滑动门装置能够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来控制滑动软板在互动轨道内移动,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而且滑动软板上下均设置有隔热层,能够有效把上下仓室的热量隔开。
附图说明
图1使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示意图;
图2使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装置和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冷却装置内部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烘干装置1、冷却装置2、滑动门装置4、驱动装置3和托盘5,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上下相连通,且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之间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动门装置4,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两侧均设置有滑动仓6,且滑动仓6内镶嵌有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上镶嵌有托盘5,驱动装置3带动托盘5从烘干装置1内部经过滑动门装置4到达冷却装置2内部,首先把茶叶放置在烘干装置1内的托盘5,当茶叶处于烘干的过程中的时候,滑动门装置4的滑动软板42处于烘干装置1和冷却装置3之间,能够阻挡烘干装置1内的热量传递到冷却装置3中,使茶叶能够在烘干装置2内进行干燥和杀青,当干燥和杀青之后打开滑动软板42,驱动装置3带动托盘5向下移动,使托盘5位移到冷却装置2之中,然后再次关闭滑动软板42,使茶叶在冷去装置2中进行冷却,不用自然冷却,大大缩短冷却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该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可同时实现茶叶的烘干杀青和冷却,功能更加多样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烘干装置1包括烘干外壳11、导热板12、发热管13和排气口14,烘干外壳11两侧与滑动仓6相连接,烘干外壳11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与发热管13相连接,发热管13能够带动导热板12升温,帮助茶叶进行干燥,烘干外壳11的顶端端面均匀设置有排气口14,排气口14能够通风并散发箱内水蒸气和废气,且烘干外壳11内部安装有热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烘干装置内的温度,方便使用人员及时调控烘干装置内的温度,更加准确。
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外壳21、蒸发器22、压缩机23和冷凝器24,冷却外壳21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3,压缩机23与蒸发器22相连接,蒸发器22通过毛细管与冷凝器24相连接,且冷凝器24的一端与压缩机23相连接,冷却装置2能够对茶叶进行有效的冷却,而且冷却外壳21内设置有视液镜,通过视液镜可以观察制冷剂的余量。
烘干装置1和冷却装置2前端的开合门上均设置有控制面板7和观察窗8,控制面板7为现有的控制面板,能够调节控制最简单的时间和温度等等,使用人员可以利用观察窗8观察烘干装置和冷却装置内的情况,帮助使用人员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和螺杆32,螺杆32的上下端通过轴承与滑动仓6上下端相连接,螺杆32的顶端与驱动电机31相连接,托盘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耳,且连接耳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32相匹配,托盘5通过连接耳与螺杆32构成滑动结构,电机31能够带动螺杆32进行旋转,螺杆32旋转能够带动托盘5上下移动,使用人员控制驱动电机31就可以控制托盘5的上下移动。
如图4所示,滑动门装置4包括滑动轨道41、滑动软板42、第一电机43、第二电机44和牵引绳45,滑动轨道41为倒置“L”形,滑动轨道41的上端位于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的连接处,滑动轨道41的下端位于冷却装置2的侧壁上,且滑动轨道41内镶嵌有滑动软板42,滑动软板42的前端通过牵引绳45与第一电机43相连接,滑动软板42的后端通过牵引绳45与第二电机44相连接,当需要打开滑动软板42的时候,第二电机44正转,第一电机43反转,通过牵引绳45带动滑动软板42向下拉动,使滑动软板42移动到滑动轨道41的下半段,烘干装置1和冷却装置2之间被打通,托盘5可以正常上下移动,当茶叶进行冷却的时候,第二电机44反转,第一电机43正转,通过牵引绳45带动滑动软板42向上拉动,使滑动软板42移动到滑动轨道41的横置的上半段,滑动软板42隔绝烘干装置1和冷却装置2,减少冷却空间,提高冷却效果,还能防止烘干装置1内的热量进入冷却装置2内部。
滑动轨道41上端设置有缺口,在不影响滑动软板41的正常互动情况下,保证托盘5的正常升降,滑动软板42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隔热层,提高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的思路及实施方法,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装置(1)、冷却装置(2)、驱动装置(3)、滑动门装置(4)和托盘(5),所述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上下相连通,且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之间安装有能够滑动的滑动门装置(4),所述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两侧均设置有滑动仓(6),且滑动仓(6)内镶嵌有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上镶嵌有托盘(5),所述驱动装置(3)带动托盘(5)从烘干装置(1)内部经过滑动门装置(4)到达冷却装置(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包括烘干外壳(11)、导热板(12)、发热管(13)和排气口(14),所述烘干外壳(11)的三个侧壁上均安装有导热板(12),导热板(12)与发热管(13)相连接,所述烘干外壳(11)的顶端端面均匀设置有排气口(14),且烘干外壳(11)内部安装有热敏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外壳(21)、蒸发器(22)、压缩机(23)和冷凝器(24),所述冷却外壳(21)内部设置有压缩机(23),压缩机(23)与蒸发器(22)相连接,蒸发器(22)通过毛细管与冷凝器(24)相连接,且冷凝器(24)的一端与压缩机(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1)和冷却装置(2)前端的开合门上均设置有控制面板(7)和观察窗(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和螺杆(32),所述螺杆(32)的上下端通过轴承与滑动仓(6)上下端相连接,螺杆(32)的顶端与驱动电机(3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5)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耳,且连接耳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螺杆(32)相匹配,托盘(5)通过连接耳与螺杆(32)构成滑动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装置(4)包括滑动轨道(41)、滑动软板(42)、第一电机(43)、第二电机(44)和牵引绳(45),所述滑动轨道(41)为倒置“L”形,滑动轨道(41)的上端位于烘干装置(1)与冷却装置(2)的连接处,滑动轨道(41)的下端位于冷却装置(2)的侧壁上,且滑动轨道(41)内镶嵌有滑动软板(42),滑动软板(42)的前端通过牵引绳(45)与第一电机(43)相连接,滑动软板(42)的后端通过牵引绳(45)与第二电机(44)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软板(42)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隔热层。
CN202223443105.3U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9551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105.3U CN219551026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43105.3U CN219551026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1026U true CN219551026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43105.3U Active CN219551026U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1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1851A (zh) 一种带有加湿功能的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43036Y (zh) 一种酒柜
CN112325535A (zh) 一种带风道冰柜门
CN219551026U (zh)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一体化装置
CN107806732B (zh) 一种自适应无霜冰箱
CN1430032A (zh) 热载体多功能恒温电冰箱
CN109178545A (zh) 一种存放漆器的恒温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6817842U (zh) 一种配置有卫星除湿装置的冷冻柜
CN203443231U (zh) 一种利用冰箱化霜水增加冷藏室湿度的保鲜节能装置
CN208154902U (zh) 制冷设备
CN206583173U (zh) 一种法式蛋糕制作用冷库冰柜
CN206919497U (zh) 节能自除霜冰箱
CN210853541U (zh) 一种果园快速摘果存放装置
CN110739625B (zh) 一种基于防生成水珠安全配电柜及其使用方法
CN210346010U (zh) 一种节能制冷设备
CN209131224U (zh) 一种真空保鲜冰箱
CN209399631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恒温恒湿雪茄储存柜
CN206709476U (zh) 一种具有制冰室的风冷冰箱
CN203605576U (zh) 变温室位于底部的风冷冰箱
CN205262037U (zh) 冰箱冷藏室自动循环保湿装置
JPH04278162A (ja) 冷却貯蔵庫
CN201827987U (zh) 一种冰箱加湿器
DE102008042785A1 (de) Kältegerät
CN213578441U (zh) 农产品烘干和保鲜一体化烤房
CN220911785U (zh) 一种制冷设备节能电控箱及其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