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6566A -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6566A
CN114526566A CN202011222431.4A CN202011222431A CN114526566A CN 114526566 A CN114526566 A CN 114526566A CN 202011222431 A CN202011222431 A CN 202011222431A CN 114526566 A CN114526566 A CN 114526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oil
pipe
oil retur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2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朝正
倪毅
王芳
赵亮
曹梦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2224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6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6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6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of the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该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器、至少两个压缩机、至少两个均油管和至少两个回油管,每个均油管的一端与一个压缩机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该压缩机的排气管连通,每个回油管的一端与一个压缩机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均油管能及时排走压缩机内的多余油,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油沿回油管返回至缺油的压缩机内,从而能改善多压缩机的油不均衡的现象。

Description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系统的容量日益增大,多个压缩机并联的空调控制系统使用也更加广泛。当系统存在多个压缩机,特别是不同排量的压缩机时,从各压缩机排出的冷冻油不一定能准确的回到各个压缩机中,产生偏油甚至断油的情况,从而损坏压缩机或者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能够使得多压机空调系统中的各压缩机可以均衡回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器和至少两个压缩机: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管和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管均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通,还包括:
至少两个均油管:第一均油管和第二均油管,所述第一均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均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排气管连通;
至少两个回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均油管连通于所述高压腔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
可选地,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用以调控所述回油管的通断,和/或所述回油管内的油流量。
可选地,所述调控器包括有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多个所述压缩机包括排量不同的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包括容量可变压缩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均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一压缩机高压腔的位置,所述第二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均油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压缩机高压腔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缩机高压腔内的油经由所述第一均油管排出至所述第一压缩机排气管,再送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所述油经由所述第二回油管送回至所述第二压缩机内,增加所述第二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
可选地,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调控器为同步开关;或在所述压缩机开启状态下,控制所述调控器调整返回所述压缩机的油流量。
可选地,调控每个所述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达到各自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所有所述调控器处于导通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或包括运行如上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器、至少两个压缩机、至少两个均油管和至少两个回油管,每个均油管的一端与一个压缩机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该压缩机的排气管连通,每个回油管的一端与一个压缩机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油口连通。均油管能及时排走压缩机内的多余油,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后油沿回油管返回至缺油的压缩机内,从而能改善多压缩机的油不均衡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压缩机;11、第一均油管;12、第一回油管;121、第一电磁阀;122、第一毛细管;2、第二压缩机;21、第二均油管;22、第二回油管;221、第二电磁阀;222、第二毛细管;3、气液分离器;4、四通阀;5、第一换热器;6、第一电子膨胀阀;7、第二电子膨胀阀;8、第二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器3和至少两个压缩机: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管和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管均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连通,还包括:
至少两个均油管:第一均油管11和第二均油管21,所述第一均油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均油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管连通;
至少两个回油管:第一回油管12和第二回油管22,所述第一回油管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油口连通。
通常情况下,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压缩机内油量是固定的,不缺油也不多油;但由于多个压缩机的排气管都与同一气液分离器3相连通,在空调系统循环过程中,会出现有的压缩机内的油量不足,有的油量缺乏。
本申请在压缩机高压腔与排气管间设置一个均油管,若该压缩机内油量过多,可经均油管排出至排气管,随排气一起送入气液分离器3,经气液分离后油液可经回油管返回至压缩机;其中气液分离器3中分离出的油液返回至压缩机,是空调系统中润滑油循环的常规方式。
这种通过均油管及时导走压缩机的过多油量,而将所有压缩机的低压腔处于同一状态下,有利于回油平衡,能使得油尽可能地进入那些缺油的压缩机内,从而达到均衡各个压缩机油位的作用。
对于上述压缩机高压腔,是指压缩机在压缩过程中,介质被压缩后所在的腔室;相对的被压缩机吸入机体内的介质处于没被压缩的状态,此时介质所在的腔室,设定为低压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油管连通于所述高压腔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
将均油管连通高压腔的位置设在高于压缩机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能确保每个压缩机内油量低于正常运行的油位时,不会由均油管出现排油现象;而在压缩机内油量高于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可由均油管排出;这样达到均衡各个压缩机内油量的目的。
还可通过调整均油管在高压腔上的连接位置,或是增加每个压缩机的回油管路的数量进行特殊控制,亦可达到相同的均油控制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用以调控所述回油管的通断,和/或所述回油管内的油流量。
为更精准地调控各个压缩机的回油情况,通过回油管的调控器进行调控:若某个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此时调控器关闭回油管;若某个压缩机内的油量较少,需增大回油量。
具体的,调控器包括有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压缩机包括排量不同的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包括容量可变压缩机。
由于每个回油管均采用调控器进行调控通断或油流量,因此可采用排量不同的多个压缩机或容量可变压缩机,能实现会有均衡的调节作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压缩机1内的油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均油管11连通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高压腔的位置,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的油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均油管21连通于所述第二压缩机2高压腔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缩机1高压腔内的油经由所述第一均油管11排出至所述第一压缩机1排气管,再送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所述油经由所述第二回油管22送回至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增加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的油位高度。
以制冷模式为例,当所有压缩机都正常运行时,即各个压缩机均不缺油不多油时,均油管相当于小排气管;空调系统循环过程中,冷媒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经均油管及排气管至气液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再经第一换热器5冷凝、第一电子膨胀阀6节流后,在各个室内的第二换热器8内蒸发,随后回到压缩机。而在气液分离器3内分离后的油经过电磁阀及毛细管,再随蒸发后的冷媒回到各个压缩机,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回油。
当运行出现偏油情况时,多于正常所需油量的压缩机油位高于均油管与高压腔相连的位置。此时,由于高压腔内的压力略高于排气管内压力,油由于压差作用迅速地从均油管内排出,与排气管内的冷媒混合进入气液分离器3,然后会经回油管进入缺油的压缩机内,以达到均衡各个压缩机油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调控器为同步开关;或在所述压缩机开启状态下,控制所述调控器调整返回所述压缩机的油流量。
如正常运行时各压缩机可单独开停,当压缩机开启时,其对应的调控器保持开启状态;同时如果有其他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其对应的调控器保持关闭状态;或如,根据压缩机的排量,通过适配相应规格的毛细管调整各回油管的流量;或,控制多压缩机同时运行时的频率使得各压缩机低压腔压力均衡,以此来均衡各压缩机的回油量,避免出现“偏油”或者“缺油”情况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控每个所述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达到各自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所有所述调控器处于导通状态。
当系统累计运行时间达到一定数值时,进行系统的回油运行控制,此时所有压缩机运行至相应频率,所有的调控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回油运行达到一定时长时,系统退出回油运行控制,恢复自动控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或包括运行如上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包括气液分离器(3)和至少两个压缩机:第一压缩机(1)和第二压缩机(2),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管和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管均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两个均油管:第一均油管(11)和第二均油管(21),所述第一均油管(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排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均油管(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高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排气管连通;
至少两个回油管:第一回油管(12)和第二回油管(22),所述第一回油管(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的低压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出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管连通于所述高压腔的位置高于所述压缩机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用以调控所述回油管的通断,和/或所述回油管内的油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器包括有电磁阀和毛细管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缩机包括排量不同的压缩机,和/或,所述压缩机包括容量可变压缩机。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一压缩机(1)内的油位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均油管(11)连通于所述第一压缩机(1)高压腔的位置,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的油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均油管(21)连通于所述第二压缩机(2)高压腔的位置时,所述第一压缩机(1)高压腔内的油经由所述第一均油管(11)排出至所述第一压缩机(1)排气管,再送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3)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所述油经由所述第二回油管(22)送回至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增加所述第二压缩机(2)内的油位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上设有调控器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调控器为同步开关;或在所述压缩机开启状态下,控制所述调控器调整返回所述压缩机的油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控每个所述压缩机内的油位高度达到各自正常运行的油位高度位置,所有所述调控器处于导通状态。
9.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或包括运行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
CN202011222431.4A 2020-11-05 2020-11-05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4526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2431.4A CN114526566A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2431.4A CN114526566A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6566A true CN114526566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1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2431.4A Pending CN114526566A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656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68A (ja) * 1999-09-20 2001-04-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800182Y (zh) * 2004-12-31 2006-07-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一拖多空调器
JP200713921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圧縮機均油装置及び冷凍機
CN105180493A (zh) * 2015-09-01 2015-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模块及多模块机组、多模块机组均油控制方法
CN106440572A (zh) * 2016-09-09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回油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1068A (ja) * 1999-09-20 2001-04-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800182Y (zh) * 2004-12-31 2006-07-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一拖多空调器
JP2007139215A (ja) * 2005-11-15 2007-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圧縮機均油装置及び冷凍機
CN105180493A (zh) * 2015-09-01 2015-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模块及多模块机组、多模块机组均油控制方法
CN106440572A (zh) * 2016-09-09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回油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泓泽, 广东经济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2498B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749890B (zh) 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4013261B2 (ja) 冷凍装置
CN105299979A (zh) 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回油装置及空调器
CN103851830B (zh) 油平衡装置和制冷设备
US11060771B2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a refrigerant ratio adjustor
CN110337572B (zh) 用于控制蒸气压缩系统中的喷射器能力的方法
KR102465854B1 (ko) 공기조화기
US8221104B2 (en) Screw compressor having a slide valve with hot gas bypass port
CN108139123B (zh) 用于切换压缩机容量的方法
EP1498668A1 (en) Heat source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0984215B1 (ko) 냉동장치
CN105546861B (zh) 热泵系统
CN10484859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3282208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1086358A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1072679A1 (en) A vapou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split evaporator
CN114526566A (zh) 多压缩机回油平衡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KR20020027023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528306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776200A (zh) 压缩机系统及压缩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210348807A1 (en) Oil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ple compressors
CN114087800B (zh) 一种全自动热回收的并联机组及其热回收方法
EP3855093A1 (en) Compress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ompressor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operating method
CN112368526A (zh) 用于多压缩机hvac&r系统的油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