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5110A -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5110A
CN114515110A CN202210262524.2A CN202210262524A CN114515110A CN 114515110 A CN114515110 A CN 114515110A CN 202210262524 A CN202210262524 A CN 202210262524A CN 114515110 A CN114515110 A CN 114515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heating
stage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25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5110B (zh
Inventor
朱泽春
崔卫民
谢伟峰
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25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5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5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5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5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单元、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设于锅体内的无涂层内胆,所述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升温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T1;沸腾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设定时间t1;焖饭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加热,至焖饭时间结束;煮饭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提示煮饭结束;其中,焖饭阶段中最后一次加热结束提示煮饭结束的时间为停止加热阶段,所述停止加热阶段的预设时间为t2。本申请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在提示煮饭结束之前具有一段停止加热阶段,以使内胆内表面与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达到米饭不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比如电饭煲,为了避免米饭糊化时粘锅,一般都会在内胆内表面设置特氟龙等不粘涂层,但是其存在的缺陷就是长期使用之后涂层容易脱离,尤其是用钢丝球等硬质材质清洗内胆时,极易造成涂层脱落,而涂层在脱落之后影响内胆的不粘性能,在烹饪米饭时米饭容易与内胆粘连,极大的影响用户体验,故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无涂层内胆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在提示煮饭结束之前具有一段停止加热阶段,以使内胆内表面与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达到米饭不粘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单元、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设于锅体内的无涂层内胆,所述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升温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T1;
沸腾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设定时间t1;
焖饭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加热,至焖饭时间结束;
煮饭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提示煮饭结束;
其中,焖饭阶段中最后一次加热结束提示煮饭结束的时间为停止加热阶段,所述停止加热阶段的预设时间为t2。
进一步的,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初始温度T0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时间t2随着初始温度T0的增加而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t2=t0+K*T0,t0为预设初始时间,K为正数。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内设有冷却内胆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
进一步的,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初始温度T0大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所述初始温度T0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不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冷却装置是否工作来调整长短,冷却装置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1,冷却装置不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2,t21小于t22。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线盘和散热风扇,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所述散热风扇持续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盘,所述锅体内设有保温罩,电热盘底部设有连通保温罩内外的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烹饪器具的无涂层内胆的内层为不锈钢材质。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焖饭阶段中最后一次加热结束提示煮饭结束的时间为停止加热阶段,所述停止加热阶段的预设时间为t2。通过t2时间的停止加热,使得内胆温度得到降低,使内胆内壁液化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位于内胆内壁和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从而可以避免米饭粘锅。此后才提示煮饭结束,用户开盖取用米饭,用户使用饭勺沿着内胆内壁将米饭铲出时,不会有米饭粘连在内胆内壁,所以利用本方法的烹饪器具可以使用无涂层的内胆,其内表面不用设置不沾涂层,可以使用钢丝球等对内胆内表面进行清洗,内胆的使用寿命可以显著提升。
2、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初始温度T0确定。停止加热阶段的时间t2依据初始温度T0确定,可以兼顾不沾效果和烹饪时间,依据初始温度T0合理调整停止加热的时间t2,在保证不沾效果的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烹饪。
3、所述锅体内设有冷却内胆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通过冷却装置对内胆进行冷却降温,可以加速内胆的冷却降温,以快速形成隔离水膜,缩短烹饪时间。
4、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冷却装置是否工作来调整长短,冷却装置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1,冷却装置不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2,t21小于t22。在冷却装置工作时,可以缩短预设时间t2,以缩短烹饪时间,而在冷却装置不工作或者损坏时,通过相应长的预设时间t22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所以即使冷却装置损坏,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5、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线盘和散热风扇,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所述散热风扇持续工作。在正常加热过程中,可以通过散热风扇对线盘进行散热,在停止加热阶段,可以通过散热风扇对内胆进行冷却降温,以快速形成隔离水膜,缩短烹饪时间。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剖视图。
附图标号:
锅体1,外壳11,保温罩12,散热通道13,加热装置2,电热盘21,线盘22,散热风扇23,内胆3,冷却装置4,顶部测温装置51,底部测温装置5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单元、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设于锅体内的无涂层内胆,所述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升温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T1;沸腾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设定时间t1;焖饭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加热,至焖饭时间结束;煮饭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提示煮饭结束;其中,焖饭阶段中最后一次加热结束提示煮饭结束的时间为停止加热阶段,所述停止加热阶段的预设时间为t2。本申请通过控制加热装置在提示煮饭结束之前具有一段停止加热阶段,以使内胆内表面与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达到米饭不粘的效果。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可以参照图1,包括锅体1、控制单元、加热装置2、测温装置和设于锅体内的无涂层内胆3,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加热装置2加热,测温装置可以对内胆的温度进行测量以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位可以依据温度信号控制加热装置2加热。测温装置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装置包括了顶部测温装置和底部测温装置,顶部测温装置伸入烹饪空间内用于测量内胆上方的温度,底部测温装置位于内胆3的底部,用于测温内胆底部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无涂层内胆3可以理解为内表面不设置涂层的内胆,比如内表面为不锈钢材质,例如奥氏体不锈钢304、铁素体不锈钢430等,其与内胆中食材直接接触,而不像现有不沾内胆在内表面喷涂了特氟龙等不沾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储存有相应的烹饪程序,比如煮饭程序、煲汤程序等,在具体使用时,在内胆中放置相应的食材之后,当烹饪器具接收到相应的烹饪程序(可以是操作面板或APP操作)时,进入相应的烹饪程序。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内具有煮饭程序,在内胆中放置相应的米水混合物之后,当接收到煮饭命令时,进入煮饭的烹饪程序,执行以下煮饭控制方法。
所述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升温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T1;升温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内胆中温度得到接近沸腾的温度,可以是大火力持续加热,也可以是在温度偏低的时候使用大火力加热,在温度偏高的时候使用小火力加热以避免溢出,还可以是间歇加热。T1可以是80℃,90℃,95℃等接近但小于100℃的温度。
沸腾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设定时间t1;为了避免溢出,第二功率小于第一功率,沸腾阶段使得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并通过蒸汽阀排除,通过沸腾阶段将内胆中的水分逐渐蒸干。
焖饭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加热,至焖饭时间结束;焖饭阶段主要是为了增加米饭的香味。在本实施例中,焖饭阶段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温度进行,比如当底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低于97℃时开始加热,当检测到温度高于103℃时停止加热,如此使得温度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区间,当焖饭时间到达预设时间时停止。预设时间可以为15分钟或者20分钟等。本实施例中,在焖饭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为一个持续时间为t2的停止加热阶段,通过t2时间的停止加热阶段,加热装置停止加热,使得内胆温度得到降低,使内胆内壁液化形成冷凝水,冷凝水位于内胆内壁和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从而可以避免米饭粘锅。根据实际需要,t2可以设置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等。或者说,本实施例的焖饭阶段具有2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间歇加热阶段,后一个阶段为停止加热阶段,两个阶段组成了本实施例的焖饭阶段。
此后进入煮饭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提示煮饭结束。提示煮饭可以是在操作界面看到煮饭完成的图标,或者是煮饭流程走完的示意图,或者是发出“滴滴滴”的提示音等。当用户在看到煮饭结束提示后开盖取用米饭,用户使用饭勺沿着内胆内壁将米饭铲出时,因为内胆内壁和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所以不会有米饭粘连在内胆内壁,所以利用本方法的烹饪器具可以使用无涂层的内胆,其内表面不用设置不沾涂层,可以使用钢丝球等对内胆内表面进行清洗,内胆的使用寿命可以显著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初始温度T0确定。T0为升温阶段之前测量到的温度,可以理解为环境温度,而t2时间的停止加热阶段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内胆和米饭之间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温差,停止加热阶段的时间t2与环境温度相关,当环境温度偏高时,内胆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小,所以需要较长时间产生冷凝水,当环境温度偏低时,内胆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大,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产生适量的冷凝水。
具体的,所述预设时间t2随着初始温度T0的增加而增加。比如,所述t2=t0+K*T0,t0为预设初始时间,K为正数。举例来说,比如在冬天或者在寒冷地区,环境温度偏低,T0=10℃时,t2=6分钟,比如在夏天或者在炎热地区,环境温度偏高,T0=30℃时,t2=16分钟。K=0.5分钟/摄氏度,t0=1分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却装置4,参照图2,本实施例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内胆使内胆与米饭之间形成隔离水膜,达到米饭不粘的效果,具体的,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停止加热阶段需要冷却降温形成冷凝水,而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4在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达到高效冷却的目的。具体的冷却装置4可以是散热风扇或者是半导体冷却装置等。
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初始温度T0大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所述初始温度T0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不工作。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冷却装置,当初始温度T0大于预设温度时,说明环境温度与内胆温度温差小,此时冷却装置需要持续工作,而当初始温度T0小于预设温度时,说明环境温度与内胆温度温差大,此时具有较好的冷凝效果,在停止加热阶段冷却装置可以不工作。预设温度可以设置为15℃或者其他温度。
具体的,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冷却装置是否工作来调整长短,冷却装置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1,冷却装置不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2,t21小于t22。在冷却装置工作时,可以缩短预设时间t2,以缩短烹饪时间,而在冷却装置不工作或者损坏时,通过相应长的预设时间t22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所以即使冷却装置损坏,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加热装置为电热盘21,锅体1包括外壳11,所述锅体1内设有保温罩12,电热盘21底部设有连通保温罩12内外的散热通道13。通过散热通道,可以将热量及时散出。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为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用于将外界冷风吸入锅体内部,对内胆3进行降温。为了确保吸入的冷却风能够进入保温罩12内,本实施例中在保温罩12对应风扇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便于冷风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罩12为金属件,通过保温罩12可以避免内胆3热量的散失,提高能效,减少对外壳11的热辐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4为冷却风扇,冷却风扇位于保温罩12外,由于冷却风扇4位于保温罩12外,而保温罩12内设置有电热盘21,可以避免电热盘21的温度辐射到冷却风扇4上,提高了冷却风扇4的使用寿命。而且,保温罩12内的空间有限,冷却风扇4的设置还不会占用保温罩12内部空间,由于冷却风扇4位于保温罩12外,会更加靠近外界,所以可以方便将外界冷风吸入保温罩12内。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线盘22和散热风扇23,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所述散热风扇23持续工作。散热风扇23既可以对线盘22进行散热,又可以在停止加热阶段对内胆3进行冷却以产生冷凝水,来达到内胆不沾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23既可以对线盘22进行散热,也可以对内胆3进行散热以形成冷凝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控制单元、加热装置、测温装置和设于锅体内的无涂层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升温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一功率加热至设定温度T1;
沸腾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以第二功率加热设定时间t1;
焖饭阶段,控制单元控制加热装置间歇加热,至焖饭时间结束;
煮饭结束阶段,控制单元提示煮饭结束;
其中,焖饭阶段中最后一次加热结束提示煮饭结束的时间为停止加热阶段,所述停止加热阶段的预设时间为t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初始温度T0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t2随着初始温度T0的增加而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2=t0+K*T0,t0为预设初始时间,K为正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设有冷却内胆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升温阶段之前,所述测温装置检测到初始温度T0,所述初始温度T0大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停止加热阶段持续工作,所述初始温度T0小于预设温度时,所述冷却装置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不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时间t2依据冷却装置是否工作来调整长短,冷却装置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1,冷却装置不工作时的预设时间为t22,t21小于t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感应加热组件,包括线盘和散热风扇,在所述停止加热阶段,所述散热风扇持续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盘,所述锅体内设有保温罩,电热盘底部设有连通保温罩内外的散热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的无涂层内胆的内层为不锈钢。
CN202210262524.2A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515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2524.2A CN114515110B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2524.2A CN114515110B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5110A true CN114515110A (zh) 2022-05-20
CN114515110B CN114515110B (zh) 2022-12-06

Family

ID=8159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2524.2A Active CN114515110B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51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631A1 (zh) * 2022-11-01 2024-05-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保温阶段米饭不粘控制方法及电饭煲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6218Y1 (ko) * 2004-08-12 2004-11-03 유호성 전자 유도 가열 밥솥용 내솥
CN108652433A (zh) * 2018-03-13 2018-10-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9431234A (zh) * 2018-10-19 2019-03-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的米饭增香烹饪方法
CN111904289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米饭烹饪方法
CN111920294A (zh) * 2020-07-31 2020-11-13 章小林 一种新型电饭煲及其煮饭方法
CN113208415A (zh) * 2020-02-05 2021-08-06 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蒸气烹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66218Y1 (ko) * 2004-08-12 2004-11-03 유호성 전자 유도 가열 밥솥용 내솥
CN108652433A (zh) * 2018-03-13 2018-10-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9431234A (zh) * 2018-10-19 2019-03-0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饭煲的米饭增香烹饪方法
CN113208415A (zh) * 2020-02-05 2021-08-06 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蒸气烹煮装置
CN111904289A (zh) * 2020-07-13 2020-11-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煲的米饭烹饪方法
CN111920294A (zh) * 2020-07-31 2020-11-13 章小林 一种新型电饭煲及其煮饭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631A1 (zh) * 2022-11-01 2024-05-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保温阶段米饭不粘控制方法及电饭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5110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1759B2 (ja) 蒸気調理器
CN104257268B (zh)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RU2287915C2 (ru) Микроволновая печь с кофеваркой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ею
CN107765727B (zh)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4515110B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煮饭控制方法
CN108652433A (zh) 烹饪米饭的方法及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JP5854890B2 (ja) 家電機器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JP2021527502A (ja) 調理器具及びその保温制御方法、決定方法
CN106714639A (zh) 用于厨用机器的可加热容器的蒸制附件
CN216724130U (zh) 一种均匀控温的电饭煲
US20180028012A1 (en) Slow cooker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0353466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13546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JP551773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525907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4365943A (zh) 一种饭煲烹饪方法及电饭煲
CN110870660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JP4033778B2 (ja) 蒸し調理具
JP6239014B2 (ja) 炊飯器
TWM538765U (zh) 電子鍋
CN109907642B (zh) 烹饪器具的上盖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98409A (zh) 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烹饪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9632B (zh) 一种电热锅的防粘锅烹饪方法
JP2017072303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3429613U (zh) 一种加热盘及应用该加热盘的烹饪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